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553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203 大小:2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环境安全管理ppt课件.ppt(2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请准备上课有问题下课再讨论,为什么管管理的原因 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谁管管理的责任人 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加以明确管什么管理的对象 抽象地讲是各种危险因素,具体地讲是生产中的物与人。怎么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对管理对象实施有效的控制。管到怎样管理的目标与要求 要实现的预期的结果和管理过程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也是评价管理效果的标准。 贯彻执行法规标准、无伤亡损失。,为什么-谁-什么-怎么-怎样,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素 管什么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管到怎样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怎么管作业环境布设 怎么管,第七章 作业环境布设,第七章环境布设,主要是涉及作业场所布局的因

2、素1.厂房、设备、工具、物料的布局或放置;静态的物2.物流的通道(管线)与流向;动态的物3.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进出通道;4.事故疏散通道、出口、危险物质泄险区;事故状态5.安全标志、标线、标识(直观、具体、明确地显示管理要求)。6.职业卫生状况(职业有害因素的分布)。,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要素,P2217.1,?,环境管理要素,标线,图-地面标线,通过地面标线、涂色把管理要求直观、具体、明确地表达,一目了然。,双向通道,设备放置位置,返,以人为本地确定人与物在生产空间、场地的相互位置关系,使作业环境整洁有序、无毒无害(无毒无害指消除或控制有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高效。 整洁有

3、序、无毒无害是定性的要求,具体的量化的要求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环境管理要求,1.现场调查、检测,了解现状,分析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2.评价危害程度,确定整治对象。 3.确定治理方案并实施,评价治理效果并完善,有效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4.日常检查,维护整洁有序、无毒无害状态。 5.持续改进,完善提高。 识别评价控制维护完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P2217.1.1.1 有害作业点的调查与评定,P226 7.1.1.3 作业环境的日常检查管理,P2247.1.1.2 不良作业环境的改善,环境管理内容,复习题,复习题29.作业环境管理的根本任

4、务包括:分析识别作业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点的调查与危害程度的评价改善作业环境的不良状况进行作业环境的日常检查,P2217.1.1.1,P2247.1.1.2,P2267.1.1.3,P2217.1.1作业环境管理的任务,1.布置原则 选址-总体布局-厂房平立面布置-岗位布设(1)按危害程度分区,有害与无害分开, 高害隔离。 如:有害物流避人、高危区隔离、上下风向(2)按功能、性质分类。 如:生产-仓库、工具-量具、操纵对应状态显示(3)按顺序(生产流程/作业程序)排列。(4)频繁使用的优先但重要的更优先。(5)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作 业 环 境 布 设,人机,气罐,p229 7.2,布

5、置原则,常年主导风,可燃气体储罐,加热炉,上风方向,下风方向,爆炸,爆 炸,可燃气体泄漏,处于上风方向的可燃气体储罐发生泄漏,可燃气体随风扩散到下风方向的加热炉,遇上火源发生爆炸.,泄漏后随风扩散的危险物质储罐的布局要根据风向,厂区,返,扩散达到爆炸浓度,常年主导风,人员密集生产场所,上风方向,下风方向,散发的有害物向下风方向扩散,上风方向的有害源散发的有害物随风扩散到下风方向的人员密集生产场所,会导致群体性中毒。,厂区,有害物散发源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出现这种情况的机会最少,有害物散发源,X,上风侧,有 害 源 布 局 要 合 理,返,人机工程学是设计机器的

6、一种理论和方法,其设计的理念:基于人的能力(如听力、视力、体力、响应速度)是有限的客观现实;使人操作机器时能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在设计时,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机器设计得适宜人使用。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等因素,使人与机器、环境相互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能,提高整体功能,获得最佳效益。简言之是依据人的特性,人性化地设计机器,达到健康、安全、舒适、高效、人机和谐。,人 机 工 程 学 简 介,人机工程学,水平面内的视野,15,15,最佳视野范围30,35,35,有效视野范围70,90,90,最大固定视野180,中心线,需要观察的应置于有效视

7、野范围,重要的置于最佳视野范围。,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觉察到的空间范围。,90,60,70,45,水平 视线,25,35,30,垂直面内的视野,15直立时,自然 视线,眼睛,视觉的生理特点,最佳视野范围:水平视线以下30,有效视野范围:水平视线以上25 以下35,需要观察的应置于有效视野范围,重要的置于最佳视野范围。,扩大的视野:150,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该随着放松立姿、放松坐姿而改变。,最大固定视野:115,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觉察到的空间范围。,180 白,120黄,1

8、00 蓝,60 绿,色觉视野,白130,95,。,黄,80,。,蓝,红,40,。,绿,水平方向的色觉视野,垂直方向的色觉视野,60红,与视觉有关的布局应适应人的视觉生理特点如红色、绿色信号灯不应设在离工作点太高、太偏的位置,45,。,哪条红线长?右面的长?,视错觉,别让眼睛忽悠了!布局时要防止视错觉引发事故,视错觉,视觉的运动规律,1,2,3,4,重要的放在此处,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 标,其余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 确、迅速,且不易疲劳。,眼睛

9、,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与视觉有关的布局应适应人的视觉生理特点, 注意避免产生视错觉,使应急反应迟缓而导致事故。,物品放置,弯腰翻找,累、慢,容易压伤手。,一目了然,舒适、方便、快捷,不易出错。,累,物料架位置,物料箱平放,置于操作工身后,取用时需转身180度。,物料箱斜放,置于操作工侧面,取用时只需转身90度。,图-检验台,加高检验台并改为斜面,可直立作业。,检验台低矮,要弯腰、低头作业。,累,挡板替代眼镜,为防止喷胶时胶液喷到眼镜,操作工须佩戴防护眼镜。,安装防护挡板,操作工可以不佩戴防护眼镜。,手持电热刀修边,需不停移动电热刀,另一只手需协调地转动 工件,

10、手易被灼伤。,电热刀固定,两只手协调地转动工件,不易被灼伤,且能较稳地控制工件,质量更有保证。,图-电热刀,定置管理,2.定置管理 优化人-机-场所的配置全员参与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定置管理内容: 分析设计实施调整检查“五定” 定位 物品定位置 定向 物流(管线)人流定流向 定量 定位定向都须定数量 定人 定责任人落实定位定向定量 定作业方式 规范定位定向定量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经济。相对稳定、持续改进。,p234 7.3,定置管理的5S方法,3.定置管理的5S方法 p2427.3.3整理 按使用情况分为常用、偶用、不用;整顿 分类定位放置、常用优先;清扫 清除不用的;清洁 日常维护、各

11、置其位、清除废物;素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前四项。,p242 7.3.3,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是对 红、黄、蓝、绿色赋予特定的安全含义: 红色 表示禁止、停止、危险、提示消防设施。黄色 表示注意、警告。蓝色 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绿色 表示提示、安全状态。红色、蓝色、绿色 以白色 为对比色,黄色 以 黑色 为对比色。文字标志以安全色为底色,字体用对比色。如提示标志用绿色 的底白色 的字。,黑色,红色,红色,黄色,黄色,蓝色,蓝色,绿色,绿色,绿色,白色,白色,4.安全色、安全标志 p2517.4 p252表7-11,请在表7-11红色的含义一栏增加,2517.4p252表7-11

12、,安全色,复习题,复 习 题10.紧急开关的形状应有别于一般开关,其颜色应为 色 。 A.红 B.蓝 C.黄 D.绿,红,安全标志,禁止标志圆形,白色底,带斜杠红色 边框,黑色的图形表示禁止的内容。,警告标志正三角形,黄色底,黑色边 框,黑色的图形表示警告的内容。,指示标志圆形,蓝色底,无边框,白 色的图形表示必须遵守的内容。,提示标志长方形,绿色底,无边框,白色的字或图形表示提示的内容。,!,安全色:绿、红、黄、蓝、白、黑色几何图形:圆、正三角、长方形图形符号:表示具体的内容,安全标志,构成,5.采光与照明 p2577.5 (1)不良光照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光线的强弱、闪动、均匀、颜色等会对视

13、力、视疲劳、视觉(灵敏度、准确度、速度等),以及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关系到安全、健康与效率。 (2)光照的亮度(照度 流明/米2) 与光源的光强度(流明)、离光源的距离相关。 (3)光照的质量,p257 7.5,采光与照明,照度(光照的数量) 照明亮度要适当,工作对象的尺寸小则光线要强些,尺寸大则可弱些,具体按标准。 按新标准 GB50043-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旧标准废止 GB50043-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90 民用照明设计标准,259 表7-14和7-15删去(旧标准),X,X,照度,光照的质量光照要均匀,避免明暗不一和明显阴影;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适当,有合适的

14、对比度,清晰显示重要部位和危险部位;光源要稳定不闪烁;光源布置合理,无眩光,避免强反光;光源的显色性满足生产要求;色彩合理,不造成视觉错觉,不产生不良心理影响。,260表7-6 光源的显色指数越大越接近阳光,水银灯23 高压钠灯29 高显色荧光灯92,光照质量,第八章首页,作业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有害因素致病条件及基本防控措施生产性粉尘、毒物危害控制防暑降温噪声危害控制,第八章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治理,有害因素分类,一、作业环境职业有害因素 (一)有害因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分) 1、生产工艺中的有害因素,指工艺方法、设备、物料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 2、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指劳动的时间、强度、方式、

15、工具等引起的有损健康的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指自然环境、工艺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等带来的有损健康的因素。,第八章 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治理,导致职业病的职业有害因素按来源分类,职业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产工艺的,劳动过程的,作业环境的,生物因素:致病生物体,粉 尘,不良气象条件:温度、湿度、 气压过高过低,与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1.劳动强度过强 2.劳动时间过长3.不合理的工具 4.不合理的作业方式,1.自然环境 2.工艺环境 3.人工环境4.不合理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非电离辐射,噪声,高温高湿,占90% 以上其中尘肺80%左右,(物质形态),(

16、能量形态),危害最大!,是主要危害,题,毒 物,尘,辐射,粉尘危害毒物,粉尘的危害 主要危害是致尘肺病,游离SiO210%的粉尘称为矽尘,可致矽肺;有毒粉尘(如含铅锰砷)可致中毒;可致过敏变态(动植物尘)反应,鼻咽炎。 粉尘分散度越高(即小粒径尘占的比例越大)浓度越大、游离SiO2含量越大、则危害越大。毒物的危害 致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有机溶剂中毒,受限空间(相对密闭空间)中毒较为突出。,返回,分散度,如石英砂/岩、花岗岩,如容器、深孔、沙井,如化工材料、沥青焦油,电磁辐射,物理因素电磁辐射来源:来自设备、物料及大自然。电磁波波长越短危害越大,当波长小于100纳米时,可使物质发生电离作用

17、导致严重损害,以100纳米为分界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危害:电离辐射(即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危害为急、慢性放射性病,可致死、致癌、致突变、胎儿损害。 非电离辐射(包括工频电场、高频、超高频、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对人体危害可分为热效应(波长小于20m时)和非热效应。眼、睾丸和中枢神经对电磁辐射最敏感,皮肤也易受损害。防护:对辐射源电磁屏蔽、吸收/反射性隔离措施、与辐射源保持安全距离、个人防护是有效防护措施。,返,分散度,分散度:各粒径粉尘在总粉尘中所占的百分比。质量分散度:各粒径粉尘的质量占总粉尘质量的百分比。数量分散度:各粒径粉尘的颗粒数占总粉尘颗粒数的百分比。粉尘

18、分散度越大,表明粒径小的粉尘的含量越大,相对危害性越大。,返回,题,复习题9物理化学因素,9#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属于作业场所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是 。 A.风机产生的噪声 B.电焊时产生的电弧光 C.炉前工接触的红外线 F.传染病媒介体 G.致病微生物,E.生产过程释放的有毒物质,ABC,D.粉尘与气溶胶,DE,【FG 属于生物因素】,产生噪声的风机,物理因素能量形态化学因素物质形态生物因素生命体,复习题33白内障、34电弧焊,33#可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是电离辐射、紫外线。34# 手工电弧焊作业场所中,电弧焊操作工人可能接触

19、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 。 A.电焊烟尘 B.焊条药皮中主要金属的氧化物 C.电弧产生的强光 D.紫外线,AB,属物理因素,(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造成伤害的条件 1.有害物质和生物体侵害人体的途径 (1)粉尘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2)有的毒物可经皮肤吸收 (3)毒物也可经消化道食入 (4)生物体从这三个途径均可侵入 了解侵害途径和部位为防护提供方向,从何处侵入则在何处设防,会损害什么器官则对其进行保护。从呼吸道侵入的采取呼吸防护,佩戴防尘口罩、防毒面具。从皮肤侵害的采取皮肤防护,戴手套穿长袖衣裤。损害眼睛的戴防护眼镜,损害听力的戴防噪声耳塞。,侵害人体的途径,2.有害因素侵害人体的

20、后果 未造成实质性损害出现职业特征体质变弱及抵抗力下降 造成实质性损害官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职业病死亡潜在性损害:致癌和基因突变胎儿损害:流产、畸胎、体格智力发育不良,伤害后果,伤害条件 人接触有害因素、有害因素作用了人体; 接触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 接触剂量主要由接触水平(接触浓度或强度)、接触时间共同决定。接触剂量 有害因素作用人体的总量。接触浓度(或强度) 人所接触的有害因素的浓度,一般而言是工作场所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接触浓度增大则剂量增大,剂量增大则危害增大。接触时间 人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指人在存在有害因素的场所里的停留时间。接触时间增大则剂量增大,危害增大。体力劳动强度 对粉尘

21、、毒物等吸入性有害物,剂量还随劳动强度的增大(吸气量增大)而增大。,3.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1 20 8 3 480 21 10 8 3 240 31 20 4 3 240 41 20 8 2 320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浓度 (mg /),每日工作时间(小时/天) 接触时间,吸气量(/小时)呼吸时吸入的空气量,剂量(mg /天)有害因素作用人体的总量,序号,接触浓度,接触浓度 接触时间 劳动强度 剂量,X,X,_,剂量、浓度、时间关系图,剂量与接触浓度、接触时间、吸气量的关系,加大1倍,减少1半,没有改变,提示:降低接触浓度或减少接触时间都能使接触剂量减少,从而避免或减少伤害。,剂量

22、与接触浓度、接触时间、吸气量的关系,1 20 8 3 480 21 10 8 3 240 31 20 4 3 240 41 20 8 2 320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浓度 (mg /),每日工作时间(小时/天) 接触时间,吸气量(/小时)呼吸时吸入的空气量,剂量(mg /天)有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总量,序号,接触浓度,接触浓度 接触时间 劳动强度 剂量,X,X,_,加大1倍,减少1半,没有改变,致病条件-耐受力,耐受能力:人的抗病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未成年人因未发育完全故耐受力低。性别:女性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别于男性,对某些有害因素的耐受力低于男性。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会对某些有害因

23、素(如铅、汞、苯)的耐受力降低或有害因素会对胎儿、婴儿造成伤害。营养与健康状况:营养好、身体健壮的耐受力强,反之耐受力低。患病或遗传缺陷:有特定的遗传缺陷或疾病,会使其从事特定的职业或接触特定的有害因素时,耐受力特别低,比一般人更易受到伤害,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这种个人的特殊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多个有害因素共同作用时,存在一个有害因素强(弱)化另一个有害因素的危害的可能。,劳动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未 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不得安排未 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 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

24、事对本人和胎儿、 婴儿有危害的作业。”,有职业禁忌的人不能从事其所禁忌的职业。从事接触有害因素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应先体检,筛查出有职业禁忌的人员,并且不让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致病条件-耐受力,耐受能力:人的抗病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未成年人因未发育完全故耐受力低。性别:女性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别于男性,对某些有害因素的耐受力低于男性。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会对某些有害因素(如铅、汞、苯)的耐受力降低或有害因素会对胎儿、婴儿造成伤害。营养与健康状况:营养好、身体健壮的耐受力强,反之耐受力低。患病或遗传缺陷:有特定的遗传缺陷或疾病,会使其从事特定的职业或接触特定的有害因素时,耐受力特别

25、低,比一般人更易受到伤害,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这种个人的特殊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有害因素联合作用:多个有害因素共同作用时,存在一个有害因素强(弱)化另一个有害因素的危害的可能。,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反映了绝大多数接触者耐受能力的水平。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只要接触浓度或强度(即作业场所的浓度或强度)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绝大多数接触者而言,对其健康不会引起有害作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6、是评价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的依据。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的应立即治理,仍超标的停止作业,治理达标才能恢复作业。,氯(Cl2)的接触限值:最高允许浓度为1毫克/米3,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为目标,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规定的容许接触水平,是一种限量标准,对接触剂量或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作出的限制量值,以防过量接触。也就是说,容许接触,但限制接触,不能过量,接触量以长期反复接触都不引起有害作用为限度。,监控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使其不超标是企业职业病防控的法定职责和重要日常工作。,预

27、防对策1无接触,4.预防对策 消除伤害条件则可避免职业病发生 针对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有害因素与人有接触机会并侵害了人体 预防对策使人与有害因素没有接触机会消除有害因素(以无毒无害的替代有毒有害的),使人没有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做到本质安全。以机械替代手工操作,使人无须接触有害因素。将有害因素与人隔离,使人不能接触有害因素。 可以将有害源封闭,使有害因素不能扩散到作业环境中;或把人的作业空间封闭,使有害因素不能进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使有害因素不能作用人体。减少作业时间,使人接触的机会减少。,控制剂量小于耐受力图,针对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条件: 作用人体的剂量超过了人的耐受能力

28、,接 触 时 间接 触 浓 度,卫生保健措施,剂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健康状况 遗传缺陷,安全水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职业禁忌,有特定疾病或遗传缺陷而 对特定有害因素耐受力特低,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耐受力,控制对象,管理措施,综合控制措施,预防对策:控制剂量不超过人的耐受力(控制浓度为主),(三)有害因素危害控制的基本措施,在有害源、传播途径、接触者三个方面,采取工程技术、个人防护、卫生保健、组织管理的措施综合治理。控制的目标是使人的健康不受损害。,有害源,接触者,传播途径,采取工程技术措施,采 取个人防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主要进行源头控制,保护对象,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

29、施,1.工程技术措施 控制对象-有害源 控制方法-消除、减弱、限制,以防止其危害健康控制目标-降低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这是控制有害因素的根本性措施,应优先采用。消除 使作业环境不存在有害因素,实现本质安全减弱 部份消除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使危害程度 降低。这是数量上改变。限制 将有害因素局限在作业环境中的特定空间, 使之不扩散或减少扩散到作业人员活动的空 间。这是分布上改变。,合理布局,工程措施主要有:合理布局 企业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厂房竖向布置和建筑设计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如:生产布局应符合有害与无害分开、高害与低害分开的原则,有害源尽量远离人员密集的地方;散发性有害源或有害物

30、泄漏时会随风扩散的储存装置应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具体要求见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布局,当地夏季主导风向,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气不会进车间,高温热源,车间,高温热源,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车间纵轴线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车间有较大的迎风面。,工艺,工艺措施(替代)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替代手工操作减少接触。以无毒无害的物料、工艺替代有毒有害的、以低毒低害替代高毒高害,消除、减少有害物或危害程度。采用不产生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工艺、设备、物料。 这是从源头上根本消

31、除或减少有害因素,降低危害程度,工艺措施是根本性措施,是首选的措施。,22控制冲压成型车间噪声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改锤击成型为液压成型。,工艺措施,密闭措施(隔离) 将产生有害因素的部位封闭起来,使有害因素不能或减少逸散到生产环境中:产生有害因素的部位体积不大时,用密闭罩封闭;有害源广泛分布或不固定的,难以用密闭罩封闭的,可把人封闭在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隔离室内,或把生产场所封闭(类似无菌车间、无尘车间)。隔离室将有害源与作业人员分开,通过仪表监测和自动控制操纵设备。在进入有害环境时要有个人防护。 隔离作业电磁辐射源采用电磁屏蔽,减弱向人辐射的强度;高温热源采用隔热措施,减少向人传热;噪声源采用

32、隔声措施,减弱向人传播的声波的强度。,密闭,通风,密闭措施,密闭抽风罩,风机,风管,尘源,密 闭 措 施,抽风量Q抽漏风量Q漏使罩内都形成微负压,因漏风量不大,故抽风量不大。,经净化的空气,漏风量Q漏,抽风量Q抽,除尘器,未净化排放污染环境,72保证罩内处于 状态才能使尘源得到有效控制。A负压 B正压 C密闭 D抽风速度足够,返,A,图-密闭措施,通风措施(排除、稀释) 按通风的范围分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按通风的方式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对热源和不能密闭的尘源、毒物散发源,可采用局部通风将热量、粉尘、毒物抽排走,降低作业场所的温度和粉尘、毒物的浓度。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通风,送入冷空气以降低气温

33、或送入新鲜空气稀释有害物浓度。对局部有害源不宜全面通风(会造成在作业场所扩散)。全面通风应首先考虑采取自然通风,局部通风一般采用机械通风。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加强自然通风散热和排出污浊的空气(或有害物)。,局部,全面,自然,通风措施,除尘器,风机,风管,敞口抽风罩,局 部 机 械 通 风,抽风量 Q抽V X S V:罩口风速 S:罩口面积风罩口越大则抽风量越大,粉尘速度越大则罩口速度越大抽风量也越大。,经净化的空气,尘源,V,S罩口面积,与尘源大小相关,抽风量Q抽,罩口水平投影应覆盖尘源,有足够的罩口风速V才能把粉尘全抽进去,图-局部通风,局部抽风,局部抽风把焊接烟气抽走,抽风管设置不当,抽风

34、气流经过呼吸带,会被人吸入。,抽风气流没有经过呼吸带,人不会吸入。,抽风管的布置要避免抽风气流经过呼吸带,密闭罩,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尘源,敞口罩,横向气流,通风的抽风量比密闭的抽风量大很多,且易受外部气流干扰。,经净化的空气,抽风量Q抽,漏风量Q漏,Q抽= VS,V,Q通风抽 Q密闭抽,所以不能密闭的才采用通风。,返回,多34 P282,#31,返,不能密闭才通风,抽,风,扇,气流,抽风扇设在下风侧使室内为负压,有利于引导气流方向,气流,气流,有害源,上风方向,如涂胶水散发有机溶剂,有害物扩散到整个车间,产生有害物的生产布置区域,有害源布置在下风方向,常年主导风,返,生产车间,气流,气

35、流,气流,全 面 通 风,返,风机上风,抽,风,扇,气流,抽风扇设在上风侧,则室内正压,气流从有开口的地方流出,气流方向比较乱。,气流,气流,常年主导风,返,生产车间,抽气扇设下风侧,气流,气流,气流,返,抽风扇设在上风侧,自然通风的车间,热源,热空气从天窗排出,空气从低窗进入,热源宜布置在天窗的下方,窗下沿离地面不宜高于1.2米,全面自然通风:合理的厂房建筑设计,形成良好的空气对流,使热源产生的热量能排出。,天窗应有挡风板,进风窗,排风天窗,进风窗的上方不能有通风窗或开孔洞,返,湿法作业,湿法作业(增重抑尘措施) 对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允许加湿的,对粉状物料喷雾加湿从而加大尘粒重量抑制扬尘,对

36、飞扬的粉尘加湿可加快沉降。这是方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抑尘方法,对粉尘作业场所应优先考虑采用,但不能加湿的粉尘除外。,喷雾除尘图,喷雾除尘,粉状物料卸车,个人防护措施,2.个人防护措施 从有害因素向人传播、作用的途径上控制,通过个人防护用品阻止或减弱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使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人体的浓度(强度)不超标。 这是防止有害因素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 个人防护用品的作用有限且给操作带来不便,是当工程措施不能控制时的必要的补救措施,不能以之替代工程措施。在事故状态下,个人防护则是主要防护手段。 预防职业病的防护用品按保护部位分为6类:眼面、听力、呼吸、躯体、手、脚防护。,护品图,眼面护具,听力

37、护具,眼面护具防腐蚀性、毒害性飞溅物,防尘雾,防弧光,防强光、防紫外、红外、激光、微波等辐射,隔热;,防焊接、切割弧光的面罩,隔热防飞溅的面罩,耳 罩,耳 塞,防噪声听力护具,防护眼镜,眼面和听力保护防护用品,呼吸护具,过滤式的呼吸护具,一次性防尘口罩,滤毒及漆雾,滤尘盒,滤毒盒,隔绝式的呼吸护具,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压缩空气瓶,供气泵,输气管,全面罩,半面罩,环境浓度过高不能用过滤式,过滤式,呼气阀,呼吸保护防护用品,全面罩,防护服手套鞋,防护服、防护鞋、防护手套,阻燃隔热的防护服、手套、鞋,躯干和手脚保护防护用品,耐化学品、耐油、耐酸碱防护手套、防护鞋,全身式防护服,防滑,卫生保健措施

38、,3.卫生保健措施 用预防医学方法保护作业者 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者,不安排其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在岗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早期职业病患者,脱离接触并及早治疗;离岗体检,鉴定有否受到职业危害(职业病防治法第32条)。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对女工和未成年工采取特殊保护。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配备现场医疗救护。,健康监护,法36条 体检,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39、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防治法37条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

40、料。,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9号)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等有关规定进行。,4.组织管理措施 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前期预防措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验收、严重危害项目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设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实行危害因素及其预防和应急措施、卫生制度、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检查结果告知,严重危害作业场所警示。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增强防范有害因素危害的能力。加强防护和应

41、急设施维护检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评价。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达标,超标立即治理,否则停产。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救援装备和人员。,监测评价,27条日常监测,定期检测评价,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

42、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0号)取得相应资质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0号),第二十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

43、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跳过,21,检测,粉 尘/毒 物 浓 度 检 测,C(W2W1)Lt C 粉尘浓度(毫克/升) W1 采样前滤膜重(毫克) W2 采样后滤膜重(毫克) L 抽气流量(升/分) t 抽气时间(分),粉尘采样器,采尘滤膜,转子流量计,含尘空气,排气,连接气管,抽气计时秒表,可调流量抽气泵,毒物吸收液,接流量计,进气,抽气泵,检测毒物时粉尘采样器改为毒物采样器,吸收毒物,尘粒沉积在滤膜上,全尘-可吸入尘采样器,便携式微电脑粉尘仪,复合式气体检测仪,二氧化硫气体检测仪重量:200克,可检测:氧气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重量:193克,气 体 快 速

44、检 测 仪,万用气体检测仪,万用气体检测仪可以检测出100多种有毒和可燃气体,多功能气体检测仪可检测:H2S、CO、O2和可燃气体,个人声暴露数字声级计,精密数字声级计,高 温 环 境、噪 声 测 量,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测定仪,复习题,25 是粉尘危害控制措施。 A.上岗前体检 B.在岗期定期体检 C.执行除尘系统操作规程 D.定期测定粉尘浓度 E.佩戴防尘口罩 F.密闭尘源 G.湿法作业 H.通风除尘27 是控制生产性毒物的措施。 A.用低毒的原料代替高毒性的原料 B.密闭生产中的毒源 C.通风 D.定期测定作业场所毒物浓度 E.执行使用有毒物品的安全操作规程 F.使用生产性毒物的场所

45、设置警示标志 G.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 H.佩戴防毒面具,A H,卫生保健,管理,A H,工程,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工程,管理,二、生产性粉尘、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粉尘、毒物形态的医学概念、工程概念,粉尘与毒物有相同的形态,治理的方法基本相同,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固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即气溶胶),粉尘毒物形态医学/工程概念,(一)有害源控制 1.工艺措施 (替代) 有害源合理布局。机械替代手工操作。以无毒无害替代有毒有害、以低毒低害替代高毒高害。 2.密闭措施 (隔离) 将尘源、毒物散发源用密闭罩封闭起来,使粉尘、毒物不能(或减少)逸散到生产环境中。 3.通风措施 (排除) 设置抽风罩

46、,在有害物散发区内建立有足够吸捕速度的吸捕气流,将有害物抽走,使有害物不能(或减少)逸散到生产环境中。 4.湿法作业 (增重抑尘) 加湿抑制扬尘或促使降尘。,密闭,通风,尘毒有害源控制,(二)控制设施 1.除尘系统与毒物净化系统的构成:风罩(密闭罩或敞口罩)、风机、净化装置、风管及其附件。p288 2.除尘与毒物净化系统的划分原则。 p287 同一工序共同工作归同一系统;不相容的不得合并,须回收的、含湿量大的、有爆炸危险的应单独一个系统。,控制设施,除尘器,风机,风管及附件,尘源,尘源,除尘系统与毒物净化系统构成,敞口罩,密闭罩,系统由4部分构成:A风罩(密闭罩/敞口罩)B风机C净化装置D风管

47、及其附件(阀门、 清灰口、检测孔等),A风罩,B,C,D,系统构成的4个部分,Q1,除尘器,风机,风管,除尘与毒物净化系统的划分原则,风罩,Q2,Q3,Q4,Q5,Q6,同一工序共同工作归同一系统; 有害与无害的分开,有用和无用分开、性质不相容的分开,有爆炸危险的、须回收的、烟气含湿量大的应单独一个系统。,系统划分,3.系统配置要点p288(1)负压操作(2)设备联动(3)密闭良好(4)避免积尘前提下合理的风速(5)防积尘和易清扫(6)设置调节阀等附件,系统配置要点,密闭罩,除尘器,风机,尘源,除尘器,负压区,正压区,系统应负压操作除尘器內粉尘不漏出经风机的空气不含尘,尘源,若正压操作则:正压

48、区粉尘会漏出经风机的空气未经净化 会加大风机的磨损腐蚀,负压操作,除尘器,风机,除尘器,负压区,停机时,除尘设备先停,风管和除尘器內充满粉尘,粉尘沉降会堵风管。有毒气体则会泄漏。,开机时,若生产设备先开,负压区未形成,粉尘毒物不受控制会外泄。,先开,后开,后停,先停,生产设备,生产设备,除尘设备,生产设备,开机时,停机时,设备联动,除尘器,风机,风管,尘源,尘源,V抽,风机的抽风量Q抽一定,漏风量加大,则会影响粉尘控制效果。系统应密闭良好,Q抽,漏风,漏风,漏风加大,密闭罩内负压变小,粉尘会外泄。,漏风加大,敞口罩的罩口风速V抽变小,粉尘抽不进罩内,会扩散。,密闭良好-漏风后果,风管风速V2V

49、1沉降速度,风管风速 V2 要足够大,以防止尘粒沉降,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因阻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风速加大后阻力迅速增大,能耗增大。 避免积尘 风速大些为好 降低能耗 风速小些为好平衡点:避免积尘前提下较低的风速,V1,V2,垂直风管,尘粒,水平风管,V2,V1,尘粒,水平/竖直风管风速,风管,V1风管风速,V1,V2V1,粉尘,因堵灰处断面面积S2变小,就使断面V2变大;而阻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随之堵灰处局部阻力增大,致使此段风管的总阻力随着增大;此段风管的风量随阻力增大而变小风管的风速V1也随之变小;风速变小使粉尘沉降加大,堵灰更严重。,粉尘沉积使堵灰处断面的面积S2变小,随之堵灰断面风

50、速V2增大。,堵灰发生后,情况会迅速恶化。 系统应防积尘,管内易积尘处设清灰口,并及时清灰。,V2堵灰断面风速,风管断面S1,堵灰断面S2,类似: 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电阻并联电路中,支路的电阻越大分配到的电流越小。,堵灰断面,Q1,除尘器,风机,风管,Qn风罩的风量,各风罩分配到的风量与各风管的阻力比例相关,若某支管阻力R改变,则会使各风罩的风量Q改变。,Q2,Q3,Q4,Q5,Q6,R5,R4,R3,R2,R1,R6,类似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支路的电阻越大分配到的电流越小,设调节阀调节风量,调节阀调好后锁定并标记。通风系统不能随意增加支管,增加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