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987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分析及控制(测井培训).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风险分析及控制,2,风险分析及控制,主要内容,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五、风险控制,3,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 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2、有害因素 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4,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3、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2、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罐是一个危险源。,5,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6,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表1

3、 库区(库)临界量表,7,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式中,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8,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4、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5、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6、隐患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9,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7、风险 风险即是危险。广义的危险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

4、它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风险(R)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R=CS 可能性(C):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严重性(S):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0,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8、风险评价 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现存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充分揭示危险性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然

5、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11,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价,风 险 评 价,一、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风险评价框图,12,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3,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一般地

6、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因之所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4,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稳定和压力,高处作业(或起吊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使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放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7、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和危害;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的动能、势能造成的。这些都是由于能量意外释放形成的危险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5,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有害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有害物质的存在,当它们直接、间接与人体或物体发生接触,能导致人身健康的损伤、死亡和物体的损坏、破坏,都是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6,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

8、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量、有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出现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7,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故障(含缺陷)是指

9、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规律和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8,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10、主要体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设施完整性的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度、钢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例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护装置失效造成漏电伤人,短路保护装置失效又造成变配电系统的破坏;超载限制或起升安全装置失效使钢丝绳断裂、重物坠落;围栏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为高处坠落事故提供了条件等,都是故障引起的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19,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

11、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也是可以预测的。,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0,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

12、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1,例如,误合开关使检修中的线路或电气设备带电、使检修中的设备意外启动;未经检测或忽视警告标志,不佩带呼吸器等护具进入缺氧、有毒作业场所;汽车起重机吊装作业时吊臂误触高压线;吊索具选用不当、吊重绑挂方式不当,使钢丝绳断裂、吊重失稳坠落;不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帽)使头发或衣袖卷入运动工件等,都是人员失误形成的危险、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2,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

13、、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造成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3,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环Medium:环境不良;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事故隐患Hidden Peril,事故要素4M,24,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25,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分类,26,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

14、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介绍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7,2.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

15、其他防护缺陷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8,(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29,(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

16、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0,(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

17、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1,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2,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

18、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3,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4,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

19、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5,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6,2.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20、,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介绍16类相关因素)。,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7,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8,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

21、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39,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0,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

22、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1,11)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2)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3)化学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2,14)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3,2.2.3 按职业病类别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

23、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44,3.1 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电气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应紧密结合工艺的要求和生产环境的状况来进行,一般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2)电气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4、45,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结措施是否可靠。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程度。10)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6,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7,3.2 特种机械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起重机械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原理对于起重机械都适用,这些基本原理主要有: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该良好,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

25、陷。所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证其完整性。起重机械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起重伤害事故:翻倒: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8,超载:超过工作载荷、超过运行半径等;碰撞:与建筑物、电缆线或其他起重机相撞;基础损坏:设备置放在坑或下水道的上方,支撑架未能伸展,未能支撑于牢固的地面;操作失误:由于视界限制、技能培训不足等造成;负载失落:负载从吊轨或吊索上脱落。,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9,起重伤害事故的形式主要有: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

26、别是制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0,起重机失稳倾翻。起重机失稳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齐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力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1,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伤

27、害。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其他伤害。其他伤害是指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2,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3,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4,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5,2)锅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锅炉中储存着大量的热能,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促使这些能量意外释放,就会造成财产损失以至人员伤亡。导致锅炉失控主

28、要有设备缺陷(含故障)、管理缺陷及人员失误三方面的原因,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6,设备缺陷(故障)锅炉结构不合理造成某些部位强度不够、水循环不良、存在热偏差或炉体不能自由膨胀等;锅炉两端无膨胀滑动支点,管道膨胀受阻;防爆门过重或卸压面积不足;排烟温度设计不合理;锅炉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焊接质量粗糙;制造工艺不当,受压部件存在内应力;排污口安装高,泥渣无法排尽;安全阀设计不合理,调试不符合要求;水位表安装位置不合理;压力表不准或连接管未按要求安装等。,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7,管理缺陷和人员失误 锅炉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锅炉房安全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及纪录;锅炉

29、运行管理不善造成锅炉缺水或满水;水质管理不善引起锅炉结垢;除氧不善使金属受热面产生腐蚀;排污不及时造成炉水碱度过高;调节不及时造成锅炉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火焰不稳定或偏斜;燃烧器本身故障或燃烧系统故障造成锅炉熄火,发现不及时;锅炉受压部件及安全附件等缺乏定期检验、检修;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不及时、不到位;操作人员无证操作或操作证未按时审验;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缺乏常见事故隐患判断能力;操作人员开错阀门及擅自离岗等。,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8,其它危险、有害因素 除以上一些易导致设备失控的危险因素外,还有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高温灼伤、粉尘、作业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通风)、易燃易

30、爆性物质(油、气等燃料)、有毒气体等物理性及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59,3.3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1)工业噪声与振动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三类。,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0,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

31、部件的损坏。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1,2)温度与湿度 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主要表现为: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这样就增加了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

32、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低温可引起冻伤。,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2,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3,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是否采取了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调措施;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4,

33、3)辐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射线、射线、射线和X射线)和非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等)两类。电离辐射伤害则由、x、粒子和中子极高剂量的放射性作用所造成。,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5,3.4 危险源辨识途径 3.4.1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环节 在生产中,潜在危险源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判断危险源有很多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危险源类型:即危险源所在的系统与类别

34、;可能发生的事故模式及后果预测:即由危险因素引起的事故发生的机理与事故发生后对系统内外的影响;,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6,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分析:即寻求由危险因素转化为危险状态,由危险状态转化为事故的转化条件;设备的可靠件:即设备的安全状况;人机工程:即人机环境之间的匹配;安全措施:即控制危险源的手段与方法;应急措施:即事故或危险发生后减少损失或伤害程度的措施。在危险源辫识中,这7个环节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才能发掘出潜在的危险因素。,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7,3.4.2 危险源辨识途径 在所确定的危险源区域内辨识具体的危险源,可以从两个个方面人手。一是根据系统内已发生过的某些事故,通过

35、查找其触发因素(事故隐患),然后通过触发因素找出其现实的危险源;二是模拟或预测系统内尚未发生的事故(有能发生过未遂事故),追究可能引起其发生的原因,通过这些原因找出触发因素,再通过触发因素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8,把通过各类事故查出的现实危险源与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综合汇总后,得出危险区域内的全部危险源。将各危险区域内的所有危险源归纳综合得到系统内的全部危险源。具体方法如下图。,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69,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示例:危害提示表作业活动期间存在以下危害吗?a)在平地上滑倒(跌倒);b)人员从高处坠落;c)工具、原材料等从高处坠落;d)头上空间不足:e

36、)与工具、原材料等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害;f)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害;g)车辆危害,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h)火灾和爆炸;i)对员工的暴力行为;j)可吸入的物质;k)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70,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m)可通过摄入(如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造成伤害的物质;n)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o)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P)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q)照明水平;r)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s)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t)承包方人员的活动。上面所列并不全面,

37、应考虑工作活动和作业场所的特点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危害提示表。,71,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建筑工地,72,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厨房,73,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实验室,74,4.1 评价方法 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判断,评价结果由危险集合给出,可以为是,非、合格,不合格等形式,矩阵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等是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75,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

38、当前状态;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实践经验,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和已知的实践经验,评价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相对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76,定量评价是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或)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危险等级,将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纳入安全管理。,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77,定量的安全评价,在安全系统工程中有两大类方法,一类是概率法,它用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

39、故的概率,进而计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安全性。此类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由于缺少故障数据,实际应用中尚有一定困难)。另一类是指数法,最早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即属此类。之后,英国、日本等国在此基础上又先后推出其他一些评价方法,如帝国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78,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79,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0,4.2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4.2.1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加强管理不断改进,结合风险措施降低,无法承受,四、风险评价

40、方法介绍,81,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2,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3,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4,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5,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4.2.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6,取值标准,四、风

41、险评价方法介绍,87,危险等级划分标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因此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经验和判断能力。,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88,五、风险控制,5.1 风险管理基本过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基本步骤)如下:,89,五、风险控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PLAN,CHECK,ACTION,90,五、风险控制,5.1 简单的风险控制计划 风险指数矩阵及其分级构成了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和实施时间表的

42、依据。下表给出的方法建议可作为一个起点对待,它表明控制的投入和紧迫性应与风险相匹配。,91,五、风险控制,92,五、风险控制,对于所识别出的危险可有若干不同的原因,每一原因都必须由适当的控制措施加以防治(控制措施可以是设备及程序措施)。理想上是控制措施应能够防止危险的发生,继而消除危险。但是,控制措施不能保证 100%可靠,所以也需要补救措施到位,来控制危险后果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护人员、财产和环境。与控制措施、补救措施相联的是HSE关键任务,用以保证这些措施到位、按需实施。,93,五、风险控制,领结式关联图模板,94,5.2 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排除工作场所

43、的有害因素;-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五、风险控制,95,5.3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当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五、风险控制,96,5.3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

44、的原则(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五、风险控制,97,5.4 选择安全对策措施的原则-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防

45、爆膜、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减振、消声装置等。,五、风险控制,98,-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五、风险控制,99,5

46、.5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危害品;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五、风险控制,100,5.5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的因素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往往十分必要;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对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还应考虑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危害有关的应急设备。,五

47、、风险控制,101,五、风险控制,102,无事故!,工作,避免失误-失误情况下无害化-事故状态下减少损失的处理原则,通过改进管理体系要素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改善工作条件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提高人的素质阻止事故发生,通过本质安全设计阻止,通过HSE设施设备,五、风险控制,103,5.6 人为事故的预防一、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发生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生产安全行为,做到自我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开展好安全教育,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自为能力;二要抓好人为事故的自我预防。下面仅就人为事故的自我预防加以概述:(1)劳动者要自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

48、立安全思想,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支配行为的思想保证。,五、风险控制,104,(2)要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供安全素质和应变事故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支配行为的技术保证。(3)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律,不能违章作业、冒险蛮下,即只有安全法规统一自己的生产作为,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4)要做好个人使用的工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的日常维护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并要做到正确使用,当发现有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控制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5)要服从安全管理,并敢于抵制他人违章指挥,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自己分担的生产任务,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求得解决,确保安全生产。,五、风险

49、控制,105,5.6 人为事故的预防二、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 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是继强化人的表态安全管理之后的动态安全管理。通过强化人的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从而达到超前有效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目的。要改变人的异常行为,控制事故发生,主要有如下5种方法。,五、风险控制,106,(1)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行为控制的基础,是预防、控制人为事故的关键。例如,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之前或生产之中,当发现自己有产生异常行为的因素存在时,像身体疲劳、需求改变,或因外界影响思想混乱等,能及时认识和加以改变,或终止异常的生产活动,均能控制由于异常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又

50、如当发现生产环境异常,工具、设备异常时,或领导违章指挥有产生异常行为的外因时,能及时采取措施,改变物的异常状态,抵制违章指挥,也能有效控制由于异常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发生。,五、风险控制,107,(2)跟踪控制 是指运用事故预测法对已知具有产生异常行为因素的人员做好转化和行为控制工作。例如,对已知的违反安全人员指定专人负责做好转化工作和进行行为控制,防止异常行为产生和导致事故发生。(3)安全监护 是指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作业人员指定专人对其生产行为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监督。例如,电工在停送电作业时,一般要有两人同时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防止误操作的事故发生。,五、风险控制,108,(4)安全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