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4970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27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X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8-13.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2013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 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2012-2013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团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剑平团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喻大昭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团队、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忠华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怀谷团队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和甘肃天水,湖北武汉、浙江安海、江苏南京、河北廊坊、四川绵阳、河南新乡等地设置综合试验站,对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小麦品种和高代系材料,分别进行了

2、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纹枯病以及小麦蚜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和抗源筛选,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控示范提供依据,同时协助其他功能研究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且抗多种病虫害的小麦新品种,建立万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2012-2013年度,康振生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对654份小麦材料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其中187份为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2012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结合前期鉴定结果,对参鉴品种抗病性做出评价。1.1 材料方法

3、 1.1.1杨凌人工诱发条锈病抗性鉴定康振生团队于2012-2013年度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每个小麦材料种2行,行长1.5m,每隔20个材料种2行小偃22作感病指示对照,与待鉴定小麦材料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感病品种铭贤169做诱发行。分别于2012年11月初和2013年4月初,以当前全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接种诱发行。分别于条锈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分两次记载供试小麦顶三叶反应型和严重度,反应型按0-9级标准记录,严重度按0、1%、5%、10%、30%、60%、80%、100% 八级标准记录。抗条锈性评价分级依据为:抗病R(IT:0-3;S%

4、10%);中抗MR(IT:4-6; S%30%);中感MS(IT:7;S%30%)和感病(IT:8-9;S%30%)。1.1.2 天水自然诱发条锈病鉴定康振生团队于2012年9月中旬,将参鉴小麦品种(系)播种于甘肃省天水平南镇万家村(北纬3427,东经10556,海拔1697 m)小麦条锈病自然发病圃,每份材料播种2行,行长1 m,每隔20行种植2行小偃22作为感病指示品种,鉴定材料周围间隔种植铭贤169诱发行,分别于2013年6月8日和6月18日进行成株期调查,反应型和严重度的记载标准同上。1.1.3 武汉混合小种圃鉴定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人工混合小种鉴定圃。每个参鉴品种播种2行,行长1

5、m,行距20cm,每隔40行播鄂麦18、鄂恩1号和宁麦9号各1行,分别作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指示品种,与待鉴定品种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由混合感病品种组成的诱发行。2013年3月4日接种鉴定圃诱发行,菌株为我国大面积流行的条中31、条中32和条中33小种的混合菌种(由本功能室康振生团队提供),接种方法为傍晚时分喷雾接种,接种盖薄膜保湿15h后去膜。于条锈病盛发期调查各参鉴品种的发病情况,按0-4级标准记载反应型。评价标准见表1-1。表1-1 小麦条锈病抗性类型及分级标准高抗(免疫-近免疫)(HR)抗病(R)中抗(MR)中感(MS)感病(S)高感(HS)侵染型*(IT:0-0;)侵染型(IT:1)侵

6、染型(IT:2)侵染型(IT:3;DI25)侵染型(IT:3;DI25)(IT:4; DI25)注:* 喻大昭团队采用0-4级标准记载反应型。1.2 鉴定结果1.2.1 杨凌人工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鉴定结果由于2013年春季低温、干旱,杨凌混合小种鉴定圃直至4月中旬诱发行全面感病,5月初,感病指示品种小偃22全面发病(IT7;S60%)。分别于5月10日、20日和30日进行条锈病调查。同样由于春季气候等因素,天水自然诱发圃鉴条锈病发病较往年晚10-15d。分别于6月8日和6月19日,对天水自然诱发圃进行田间调查(详见附表1)。天水鉴定结果与杨凌混合小种圃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品种反应型和

7、严重度略有升高,但未改变其抗病性评价,极少数在混合小种圃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系),在天水自然诱发圃中表现为感病,这可能与天水条锈菌小种自然群体结构复杂和发病期间自然温度低有关。通过人工混合小种圃和自然发病圃成株期多次调查结果对每个品种抗条锈性作出评价,各品种(系)抗性表现详见附表1。鉴定结果(表1-2,附表1)表明,467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中,有126份材料表现为不同类型抗锈性,占27.0%,其它341份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系)的73.0%。相比较而言,2013天水发病比往年轻,部分在杨凌抗病的材料,在天水发病较严重。在抗性评价时,只有两地均表现为抗病,认为该材料是抗病品种(系)。表1-

8、2 参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类型及比例抗病类型高抗品种数量抗病品种数量中抗-中感品种数量感病品种数量高感品种数量合计康振生团队382266189152467(比例)8.1%4.7%14.1%40.5%32.5%喻大昭团队262820184127385(比例)6.8%7.3%5.2%47.8%33.0%1.2.2 湖北武汉鉴定结果喻大昭团队针对385份小麦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发现:绵11-13、绵11-48、新070132、黔079984-14、黔120501F7-1、黔080241-5、黔090304-3、兰天04-13-10、兰天05-9-4-1、W57-8-1-15-1、贵协3号、

9、绵麦37、P3、内麦836、内麦10号等15份品种表现为免疫(其中绵麦37、P3、内麦836、内麦10号等4个品种在多年的鉴定中表现为近免疫,其余品种为第一年鉴定);商丘355、黔110305-3、黔110134-1、黔100302-10、黔120504F7-3、漯7106、兰天04-257、兰天05-140、兰天04-22-12-7、兰天05-9-4-3、兰天99-5-10、内麦11号、MR11-12等13份品种为近免疫材料(其中内麦11号在多年重复鉴定中表现为高抗,其余品种均为第一年鉴定);中麦13、绵11-25、皖西麦2012-1、临优8068、兰天04-394a、兰天04-267、M7

10、191、W57-8-1-3-5、W57-8-1-4-3、W57-8-1-6-5、W57-8-1-7-1、T21-9-1-3-3、XMAS012、陕167、邯麦6172、济宁16号、石麦14、XMJB005、兰天99-5-10、兰天06-413、T21-30-1-1-1、T21-4-1-2-4、R39-63-12-9-7、R39-26-15-5-1、R39-26-15-6-3、R39-26-15-8-1等26份品种为高抗(其中邯麦6172、济宁16号为第二年鉴定为高抗);新070143、11年A171、G2、G8、C591、川麦42、XMJB004、R39-63-12-9-1、R39-40-8-

11、2-9等20份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余品种表现为慢锈性,中感和高感。(详见附表1)汇总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三个试验点鉴定结果,发现三地有少数品种抗病性表现有差异,可能与不同试验点所用菌源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在上述三个鉴定圃均表现良好抗条锈性的材料有:黔079984-14、黔120501F7-1、黔110134-1、黔100302-10、兰天04-257、兰天04-13-10、兰天04-22-12-7、兰天05-9-4-3、兰天99-5-10、W57-8-1-15-1、贵协3号、MR11-12、临优8068、兰天04-267、W57-8-1-3-5、W57-8-1-4-3、W57-8-1-6

12、-5、W57-8-1-7-1、R39-26-15-8-1、R39-26-15-8-2、黔080241-5、黔110305-3、兰天05-9-4-1、中麦13、R39-63-12-9-7、R39-26-15-2-7等小麦高代系材料,很少有主栽品种。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抗条锈性表现优良的材料,主要是来自甘肃的兰天系列和贵州的黔系,只有中麦13和临优8068等少数抗条锈材料是来自中东部麦区。2 小麦品种赤霉病鉴定与筛选2012-2013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马忠华团队、陈怀谷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浙江安海、江苏南京和湖北武汉等地设置赤霉病病圃,对征集的555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赤霉性鉴定。

13、送鉴材料中,187份为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2012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通过三地同步鉴定,以期筛选出抗赤霉性稳定的品种(系),以满足小麦当前生产的需要。2.1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 马忠华团队在浙江海安鉴定了362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病圃设置方法为,每一供试品种种植2行,行长1米,播60粒种子,以抗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安农8455为对照。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中期和末期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4个赤霉病菌代表性菌株(F0980、F1126、F0301和F0609)的孢子混合悬浮液(浓度为105个分生孢子

14、/ml),接种后5天内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喷水三次,保证田间湿度。接种后20天调查赤霉病发病情况,每个小麦材料调查30个麦穗,按5级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 0级:无病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病指(各级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100。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病圃,对385份小麦材料进行抗赤霉性鉴定。利用该实验室保存的黄冈1号菌株,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接种室内培养好的病麦粒于鉴定圃土表,每亩接种4斤;另外,在小麦扬花10%时,再用液浓度为1105个/ml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

15、种。接种后1周内,每天中午用手动喷雾器喷水保湿以促充分发病。表 2-1 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与评价标准抗病类型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评价标准DI=0抗病对照DI抗病对照DIDI中感对照DI中感对照DIDI感病对照DI陈怀谷团队采用穗期单花滴注法接种小麦赤霉病菌。以4个强致病力的小麦赤霉病菌菌株(F0301、F0609、F0980和F1126),分别培养分生孢子液,混合后将其稀释为105个分生孢子/ml。将分生孢子液滴注到扬花初期麦穗中部的1个小花,每品种20穗。接种日期为2013年4月124月26日(小麦扬花初期)。小麦黄熟前(接种后约25天)调查病情发生情况

16、,计算平均反应级。分级标准:1级,接种小穗发病,穗轴不发病;2级,穗轴发病,但发病小穗数不足全穗的1/4;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4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以上。抗性分级标准:抗(R),平均严重度2;中抗(MR),2平均严重度3.0;中感,3.0平均严重度3.5,感(S),平均严重度3.5。2013年赤霉病圃中,抗病品种苏麦3号的平均反应级为1.70,感病品种安农8455的平均严重度为3.59。2.2 鉴定结果2.2.1 浙江海安鉴定结果2013年浙江海安试验点赤霉病圃中,抗病品种苏麦3号的病穗率为36.67%,病情指数为9.17; 感病对照品种安农8455的病穗率为96.6

17、7%,病情指数为80。鉴定结果表明(附表2),该试验点362份参鉴小麦材料中,绝大部分不抗赤霉病,仅有克07-1370、克06-484 、克07-1378、克春4号、T21-4-1-2-4、T21-9-1-3-3、85-173-4、贵协3号以及皖西麦2011-1等9份材料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抗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表现出优良的抗侵入和抗扩展特性;皖西麦2012-15、皖西麦2012-19、皖西麦2012-6、皖西麦2012-17、皖西麦2012-1、皖西麦2012-13、皖西麦2012-8、皖西麦2012-12、皖西麦2012-10、皖西麦2012-9、皖西麦2012-14、皖西麦2012-

18、18、皖西麦2012-20、N4131、临选8240、辐麦3号-1、兰天04-257、兰天04-394a、R39-63-20-10-5、R39-26-15、R39-26-15、扬麦21号、扬10-66、扬10-120等24份材料对赤霉病表现良好的抗扩展特性(详见附表2);其他材料均感染赤霉病。但上述部分品种鉴定结果与在江苏和湖北鉴定结果有差异,可能与供试菌种和环境条件有关,因此,对该试验点表现出抗赤霉的小麦材料,需要进一步验证。目前抗赤霉病种质缺乏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的抗赤性值得关注。2.2.2 湖北武汉赤霉病鉴定结果喻大昭团队武汉试验点抗赤霉鉴定圃中,抗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病指为7.03,中感对

19、照品种鄂恩1号病指为16.6,感病对照品种郑麦98的病指为36.9,根据以上标准对所参试品种进行抗赤霉性评价。结果表明,武汉试验点38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对赤霉病免疫和高抗品种;黔120501F7-1、克06-484、克春5号、贵协3号、扬麦20号、杨麦21号、扬10-120、陕167、C591、09M2686-2、T21-4-1-2-4、85-173-4、R39-26-15正常等13份品种表现为中抗(其中WC-7,中植麦1号, 中植麦4号, Lmf19, Lmf20, Lmf49, 扬麦12,扬麦158等品种的抽穗期在4月11日以前),中麦1216、优抗9号、优抗13、商丘355、绵11-13

20、、绵11-25等166份品种表现为中感;中麦13、新03037、新060389、新070252-8、新06080、新07019、新070132、临抗6190、临远4094、临优8068、临选8249、晋麦90、11年A171、10年旱36、克春4号等206份品种表现为高感。详见附表4。2.2.3 江苏南京鉴定结果2013年送鉴的203份小麦材料中,发现有5份抗病材料(占2.5%);另外有47个品种(系)对赤霉病都表现中抗;其余150余份材料对赤霉病表现中感至感病。与往年相比,抗赤霉病品种(系)的比例有所提高,这可能与今年送鉴材料本身抗病性有关,还可能与抗病性鉴定条件和今年气候条件有关,需要多年

21、多点重复鉴定,以确证送鉴品种抗赤霉病的真实性。2.2.4 三地鉴定结果汇总近年来赤霉病发生向北扩展趋势明显,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赤霉病发生有加重趋势,而这些地区目前主栽品种对赤霉病表现高度感病,因此要重视小麦赤霉病抗源鉴定和抗病育种工作。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室分别在浙江安海、江苏南京和河北武汉三地,对187份小麦材料进行同步赤霉病鉴定,比较三地鉴定结果(附表2),发现一些对赤霉病表现良好抗性的材料。其中8份小麦材料在三地均表现为抗赤霉病性(中抗-抗病):克07-1378、克06-484、克春5号、贵协3号、扬10-120、扬麦21号、R39-26-15和扬麦20号;另外有15份材料(85-1

22、73-4、T21-4-1-2-4、辐麦3号-1、皖西麦2012-12、皖西麦2012-15、扬10-66、皖西麦2012-20、皖西麦2012-10、皖西麦2012-1、R39-26-15正常-7、皖西麦2012-8、中麦1143、R39-63-20-10-5、皖西麦2012-19、皖西麦2012-9)至少两地表现为抗赤霉病。在当前小麦抗赤霉病资源奇缺情况下,针对上述鉴定的抗赤霉病材料,一方面要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抗病性鉴定,另一方面,需要借助产业技术体系平台,向小麦品种审定管理部门、各相关育种单位和种子经营部门进行推介,尽快服务于小麦生产。表2-2 参鉴品种抗赤霉病类型及比例研究团队参鉴品种数

23、量抗病品种数量中抗品种数量中抗-中感品种数量感病品种数量高感品种数量马忠华团队362103713612752比例2.8%10.2%37.6%35.1%14.4%陈怀谷团队20354738113比例2.5%23.2%18.7%55.7%喻大昭团队38513166206比例3.4%43.1%53.5%3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田间鉴定2012-2013年度,喻大昭团队对385份小麦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其中187份来自小麦病虫害功能室2012年征集品种(系),其余为湖北省小麦主栽品种(系)以及本研究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3.1鉴定方法3.1.1 鉴定圃设置与接种在白粉病鉴定圃中,每个小麦材料播种2行

24、,行长1m,行距20cm,每隔40行各播种1行绵麦37、鄂恩1号和郑麦98,分别作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指示品种,与待鉴定品种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由混合感病品种组成的诱发行,田间管理与大田一致。依照“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NYT1443.1-2007)”进行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鉴定和抗病性评价。接种病原菌为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全国12个省(市)采集分离的1094个单胞白粉病菌株的混合体,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将1094个单胞白粉病菌株的混合分生孢子抖接于待鉴品种和诱发行植株上。3.1.2 病害调查与抗性评价在病情稳定的盛发期进行白粉病抗性表现调查。调查方法为:按0-9级分级标准,每品种定点定株调查20

25、株上所有叶片的病害严重度。品种抗性评价以最终病情指数(DI)为依据,抗白粉病的抗性级别划分见表3-1。表3-1 参加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病性类型与抗性评价标准抗病类型免疫(I)高抗(HR)抗(R)中抗(MR)中感(MS)感(S)高感(HS)评价标准DI=0DI55DI1010DI2525DI3535503.2白粉病鉴定结果2013年参鉴的385份材料中(表3-2),发现38份抗病-免疫的材料,约占10%。其中:黔079984-14、黔080241-5、黔090304-3、黔110305-3、黔120504F7-3、贵农775、绵麦37、P3、内麦11号、内麦836、内麦10号等11份免疫材料 (

26、其中贵农775、绵麦37、P3、内麦11号、内麦836、内麦10号为多年重复鉴定, 黔079984-14、黔080241-5、黔090304-3、黔110305-3、黔120504F7-3为第一年鉴定结果);安农1124、L46、L47、L48、L49、L50、L51、L52、L53、内麦9号、内麦8号、石麦14、R39-40-8-2-9等13个品种表现为高抗(其中内麦9号、内麦8号、石麦14等3个品种为多年重复鉴定结果);商丘355、绵11-25、黔110134-1、黔100302-10、临选8240、临远4094、兰天05-140、烟农26、SV1166、L32、潍麦8号、宁麦13、XMJ

27、B001、MR11-12等14份品种表现为抗病,(其中潍麦8号、宁麦13为多年鉴定结果)。皖西麦2012-19等68份品种表现为中抗白粉病;其余品种为中感至高感。详见附表3。表3-2 参鉴品种抗白粉病类型及比例抗病类型免疫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高感合计品种数量11131468879894385比例2.9%3.4%3.6%17.7%22.6%25.5%24.4%4小麦品种纹枯病鉴定与筛选2012-2013年度,陈怀谷团队针对203份小麦品种(系)行了抗纹枯病鉴定。其中187份来自小麦病虫害功能室,其余15份来自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4.1 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 纹枯病鉴定于江苏省农科院小麦试验田抗

28、性鉴定圃内进行,2012年10月29日播种,每品种1行,行长1米,每行播50粒种子,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采用强致病力纹枯病菌株F0301进行土壤接种。3月15日(小麦拔节初期),在每行小麦根部的一侧均匀撒播纹枯病病麦粒50粒,播后用土将病麦粒覆盖,接种第二天有降雨,土壤湿润,有利于纹枯病菌对小麦的侵染。2013年5月15日调查病情发生情况,每品种调查茎杆50个左右,记录发病程度。分级标准为:1级,叶鞘有明显云纹状病斑,但不深入茎秆;2级,茎秆发病,病斑宽度不超过茎周长的1/2;3级,茎杆发病,病斑宽度大于茎周长的1/2;4级,植株死亡、出现枯孕穗或白穗。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计算病指和发病率,以病

29、指为依据,比较各品种的发病差异。以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平均值为依据,确定小麦对纹枯病抗性的划分标准。抗性分级标准:抗(R),病指10;中抗(MR),10病指20;中感(MS),20病指40;感病(S),病级40。病圃中中感对照品种扬麦158的平均病指为36.15。4.2 鉴定结果与分析本年度小麦生长季节,雨水较多,但早春温度低,病圃内纹枯病发生偏轻。病株率较低,大多低于40%。感病对照扬麦158的病情指数为12.84,与去年相仿。在200份有鉴定结果送鉴品种(系)中:未发现高抗材料;仅有安农1124表现为抗病;皖西麦2012-14、07P1343、SV1166、LZ2、R39-26-15、R39

30、-26-15-10-7等6个品种(系)表现中抗;其余193份材料都表现为中感至高感纹枯病。纹枯病抗源和抗病品种都不容乐观。表4-1 参鉴小麦品种(系)抗纹枯病类型及比例抗病类型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合计品种数量01611380200比例00.5%3.0%56.5%40.0%5 土传小麦病毒病田间品种抗病性鉴定5.1 2013年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往年土传小麦病毒病害发生分布调查基础,2013年我们重点调查了历年来土传小麦病毒病害重病区、常发区及新病区,重点调查地区为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等主要冬小麦种植区。由于2013年初春气候特征为干旱少雨,小麦返青拔节期温度回升快,整体气候条件不利于菌传

31、小麦病毒病发生,在各级农业部门,各地科技人员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菌传小麦病毒病主要病区选种抗病及耐病品种,2013年菌传小麦病毒病的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地病区病情较轻,病圃及田间采集样本(297份)经实验室检测后阳性率不高 (3.4 %)。土传小麦病毒病害新发区,湖北、安徽、贵州、河南等地寄送的21份样品经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率较低,仅1份样品检测到明显的阳性,其它均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5.2 品种抗病性鉴定5.2.1.材料与方法田间病圃:2012年10-11月在山东烟台,山东荣成,河南省西平市,江苏省扬州等地建立田间实验病圃,对小麦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和本实验室收集的小麦品种393个进行了抗

32、病性鉴定。田间播种时间早于或等于当地正常播种时间(早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以当地感病品种作为对照品种(山东烟台、荣成、临沂:烟农15;河南省西平市:新麦18;江苏省扬州市:扬麦158)。调查时间安排在病害的盛发期进行。调查标准:分别调查小麦真菌传病毒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根据发病率划分小麦品种的抗病类型,划分标准见表5-1。表5-1 抗病类型的划分标准抗病类型抗病(R)中抗(MR)中感(MS)感病(S)发病率(%)0X5%5%-15%15%-40%40%严重度的划分:0,健康;1,轻度发病,叶片有轻微的花叶症状;2,中度发病,小麦叶片上出现典型的花叶症状,植株轻度矮化;3,重度发病,黄色花叶症状

33、明显,植株明显矮化,部分分蘖或全株死亡。5.2 结果与分析小麦品种对WYMV的田间反应 根据2008年至2012年品种抗病性分析结果,实验室抽取了部分小麦品种和新增品种(393份)进行重复鉴定。除河南省西平县试验田病害发生轻没有进行抗病性分析外,江苏省扬州市、山东省烟台市、荣成市试验田均达到品种抗病性鉴定标准。结果显示,针对不同地区病原小种,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很大差异,如山东烟台(病原主要为WYMV)表现抗病的品种为113个(详见附表5),占筛选品种的28.7 %; 山东荣成(病原主要为CWMV)没有筛选出表现抗病的品种(详见附表5)。山东临沂为新设试验田,393份品种中,筛选出抗病品种为56个

34、,占筛选品种的14.2 %。5.2.1 江苏省扬州试验田抗病鉴定结果2013年鉴定的393个品种中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17个,占供试品种的61.3% 主要抗病品种如下:XK0106-108D6、阜麦936、邯6172、旱抗4118、洪育2号、花培2号、淮麦17、淮麦18、淮麦20、连麦1号、连麦2号、宁麦9号、濮优938、山东95519、陕麦229、温优1号、新麦208、新原958、烟农15、烟农19、烟农21、偃展4110、豫麦47、豫麦70-36、豫农9676、郑麦366、郑麦9023、郑农16、洲元936、衡观35、临优2069、陕627、陕麦175、长武134、泛麦5号、衡7228、济麦

35、21、兰考矮早8、兰考矮早8-1、良星99、鲁麦21号、鲁农116、山农189、陕农138、陕农78、石H06-402、潍麦8号、西农88、西农9871、小偃216、烟5158、烟5286、烟农24、584-商洛76(57)22-0-8-7-9 、优麦8004、郑育麦958、碧玛4号、洛夫林10号、农大45、virgilio(维尔)、Heine Hvede、洛夫林13 、尤皮1号、尤皮2号、郑州15、青春1号、609-长旱58、蒲临5号、卫东7号(晋麦7号)、农大198、代179、618-观0007、有芒白2号、有芒白4号、邢选7号、京双16、丰抗1号、丰抗2号、丰抗4号、丰抗5号、临汾506

36、4、鲁麦2号、京411、冀麦36(石865144)、北京841、Rieti 75、华中6号、701-中麦12号、628-中农2号、石家庄34、卫东4号、徐州14、许跃6号、华麦7号、晋麦21、宁丰小麦(大丰1087)、634-衡观4399、信阳12、徐州15、郑州17、石家庄72、泗麦2号、郑6辐、郑州6号、鲁麦17(莱农8442)、557-镇麦1号(镇9101)、偃大24、偃大25、偃大26、558-陕兴336 、豫麦7号(偃师9号)、皖麦18、万年2号、647-兰天23号、冀麦24、小偃96、郑引4号(St2422/464)、小偃5号、562-福农50002 、陕229、小偃168、小偃5

37、4、陕优225、陕麦150、西农2208、北京6号、太原567、中梁11、香农3号(青)、692-扬07-(NX)-71、陕62(9)10-4 、陕8242-1、陕8242-37、花培726 、宁麦9号、656-宁麦8号、内麦11、CA0533、临优2618、临优8067、临优8159、襄麦36、2038、宁春47、5366、绵1971-98、MR-125、BL189、BL228、邯麦13号、邯麦11号、邯00-7095、临优4934、临旱6101、临育6115、汶农14、中麦349、08CA101、中麦875、10CA23、10CA120、系113、系475、石H083-336、LYT120

38、2、LYT1302、LYT2320、LYT3204、LYT3216、LYT3325、LELT086、LELT141、LELT157、LELT180、LELT195、LELT197、NELT141、NELT233、黔麦16号、黔麦17号、黔麦18号、黔麦19号、黔9903-3、黔979、兰天02-7、兰天091(1)、兰天995、兰天092、兰天094、楚麦10号、楚10-2、云麦56(楚麦11号)、楚麦6号、10ELT002烟4096/新9526、10ELT015皖麦29/巩教1号、10ELT016矮抗58/邯6172/邯6172、10ELT050济麦20/皖麦38/皖麦38、10ELT125

39、周麦18/矮抗58/周麦18、10ELT188新9408/周麦16、10ELT200淮麦20/邯郸6172、10ELT201B9183-2/宁麦8号、10ELT211淮麦18/周91177、10ELT213泰山288/烟4090、10ELT238泰山241/西农1718、济麦096134、济麦0860229、济麦0850187、临Y7701、沧麦2009-140、沧麦2009-5、沧麦2009-10、扬18、临育6214、临汾4031、临汾5295、临旱6101、临旱5035。5.2.2 河南省西平试验田抗病鉴定结果河南省西平县试验田的病田为WYMV单独侵染,此病圃感病对照为扬麦158。调查结

40、果表明,所有感病对照扬麦158的发病率均未达到发病标准(低于40 %),表明2013年该试验田发病比较轻微,未达到品种抗病性鉴定的要求,因而没有进一步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5.2.3 山东省烟台试验田抗病鉴定结果烟台试验田的病田为WYMV和CWMV复合侵染,偏向以WYMV为主,选择感病对照品种为烟农22。调查结果表明,感病对照烟农22的发病率在80100%,表明试验田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发病均匀,可以进一步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与往年品种抗病性鉴定相比,很多新加入测试的小麦品种对烟台致病株系表现为抗病。2013年393供试品种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113个,占供试品种的28.7 %,主要抗病品种如下:

41、高优503、邯6172、淮麦20、连麦2号、漯麦4号、山东95519、温优1号、豫麦18、郑农16、临优2069、襄麦55、长武134、良星99、鲁麦21号、山东664、陕农78、石H06-402、西农88、小偃216、584-商洛76、蚂蚱麦、蚰子麦、北京8号、西农6028、阿勃、Heine Hvede、Etoile de +hoisy(舒瓦齐星)、郑州24、卫东7号(晋麦7号)、有芒白2号、有芒白4号、丰抗4号、丰抗5号、鲁麦2号、京411、622-观0015、冀麦36(石865144)、安徽3号、甘麦7号、华中6号、628-中农2号、卫东4号、科春5号、宁丰小麦(大丰1087)、鲁麦17

42、(莱农8442)、647-兰天23号、小偃168、657-平安6号、临农1号、西安实心麦、内麦11、CA0533、宁春47、5366、MR-125、BL189、邯麦11号、汶农14、08CA101、中麦875、10CA23、10CA120、LYT1202、LYT3216、LYT3325、 LYT4203、 LELT180、LELT195、LELT197、NELT141、NELT233、黔979、兰天091(1)、兰天091(2)、兰天092、兰天094、楚麦10号、楚10-3、088-2、楚10-2、云麦56(楚麦11号)、楚麦6号、百农64/新9526、宿9908/淮麦0226/宿9908、

43、宿9908/淮麦0226/宿9908、济麦20/皖麦38/皖麦38、周麦18/矮抗58/周麦18、泰山288/烟4090、ML7113、临Y7701、俆麦8133、俆麦954/烟2801、沧麦2009-27、沧麦2007-H12、扬19、扬10-120、扬18、皖西麦2011-3、宁021265/扬辐9798、临育8156、临育6214、临旱6101、浙农08、浙农09、浙农13、浙农14、浙农15、浙农16、浙农18、浙农21、浙农28、浙农29、浙农31、浙农32、浙农33。5.2.4 山东省荣成试验田抗病鉴定结果荣成试验田同样也为WYMV和CWMV复合侵染,但是以CYMV为主,选择感病对

44、照品种为烟农22。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感病对照烟农22的发病率均达到100%,表明试验田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均匀。与往年品种抗病性鉴定相比,年度间品种抗性反应差异不大,2013年鉴定显示荣成试验田仍表现为强致病力,抗CWMV的品种资源严重缺乏,测试品种中没有表现高抗的品种。5.2.5 山东省临沂试验田抗病鉴定结果山东临沂试验田为2013年新鉴定病区,其致病病原为WYMV,选择当地感病对照品种为烟农22。调查结果表明,所有感病对照烟农22的发病率均达到100%,表明试验田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均匀。2013年鉴定显示临沂试验田表现为较强的致病力,供试393个品种中仅有56个品种表现出来抗病能力,占供试品

45、种的14.2 %,主要抗病品种如下:阜麦936、陕麦229、西农2000、徐州14、镇麦1号(镇9101)、西农2208、中梁11、扬07-(NX)-71、陕8242-1、花培726、CA9550、BL228、邯00-7095、临优4934、临旱6101、临育6115、LYT3204、黔麦16号、黔9903-3、新麦19/周麦18/周麦18、新9408/周麦16、淮麦20/邯郸6172、浙农22、浙农23、浙农42、浙农51、浙农53、洲元936、洛夫林10号、楚10-4、宁麦8号、周18/百农矮抗58、临Y8198、福太8945/皖麦47、浙农01、浙农38、浙农43、浙农46、邯6172、

46、连麦2号、山东95519、郑农16、临优2069、良星99、山东664、陕农78、石H06-402、584-商洛、蚂蚱麦、郑州24、有芒白2号、丰抗5号、皖西麦2011-4、CA0533、MR-125、汶农14、LYT3216、百农64/新9526、泰山288/烟4090、临Y7701、沧麦2009-27、沧麦2007-H12。6 小麦品种抗蚜虫鉴定与筛选程登发团队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河南省新乡市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田间,采用苗期人工接蚜虫方法(以麦长管蚜为主),对297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参鉴材料中,153份为2013年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室新征集的品种和高代系,另

47、外144份为过去三年连续鉴定的材料。2013年鉴定结果(表6-1和附表6)表明,参鉴297份小麦材料中没有高抗蚜虫的品种(系);仅有20份想表现为低抗虫性(占6.7%),主要有:克07-1370、克07-1378、克春5号、MR11-20、兰天05-9-4-1、烟农426、烟农0881、烟农002、烟农836、中麦13、皖西麦2012-10、沧麦2011-4、黔110134-1、绵11-25、宁糯1号、宁盐号、扬06-164、烟5286、良星99、泰山21;其他277份材料对蚜虫表现为由低感至高感。表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加强筛选鉴定抗蚜虫小麦材料的基础性工作。不同材料来源对蚜虫抗性表现有差异。如今年鉴定的20份低抗蚜虫材料中,只有扬06-164、烟5286、良星99、泰山21等4份为以往送鉴材料,其他16份均为2012年送鉴材料。表6-1 送鉴小麦材料抗蚜虫类型及比例抗性类型高抗低抗低感中感高感合计品种数量0205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