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3964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品种 陇春41号编制说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麦品种陇春41号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提出并负责起草小麦品种陇春41号地方标准。该标准依托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区域创新中心重点科技项目“春小麦种子生产及功能面粉产品开发”(项目编号:2022GAAS01-1)的实施。标准的制定对陇春41号的鉴别、推广以及标准化生产有重要意义。二、目的与意义(一)小麦新品种选育目的针对我省河西灌区及沿黄灌区小麦生产发展中对高产、优质、节水品种的需求,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春小麦品种陇春41号,并配套良种良法栽培技术。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旱节水、适应性广,

2、且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级中筋麦标准,现已成为甘肃河西地区小麦种植的主栽品种。(一)标准制定的意义目前,陇春41号正在甘肃主要适种区,如武威、山丹、永昌、酒泉开展大面积示范及推广。为更好地规范和明确该品种的可鉴别性,充分挖掘增产增收潜力,提升品种权保护力度,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编制了小麦品种陇春41号地方标准。本标准的制定不仅对产业化应用中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了实际指导,而且为我省河西灌区小麦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三、编写依据以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为原则,以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为目的,本着指导生产、指标量化、易于执行的要求,进行小麦品种陇春

3、41号标准的编制。品种涉及的生物学特征、产量特征、品质性状的描述均统一采用规范的行业数据。(一)陇春41号选育过程陇春41号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采用矮败轮选群体及多父本基因聚合组配的常规种。2004年甘肃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春小麦课题组在武威市黄羊小麦试验站,以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2007-2011年,对生育期适中、生长势强,落黄好,籽粒饱满、抗病性、抗逆性及穗层整齐、丰产性表现良好的单株进行后代选择。2012年选择生育期适中,生长势强,

4、落黄好,抗病性及穗层整齐、丰产性表现良好的穗行。2013年,将上一年度选收的穗行编入鉴定圃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4、2015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6年在定西、白银、榆中、景泰、古浪、黄羊镇、凉州区、山丹、永昌、临泽、张掖、酒泉、金塔等13个点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亩产量522.24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8.01%,居参试品系第1位。2017-2018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39.43公斤,平均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6.68%。两年14点次试验中,13点次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增产幅度L39%-12.80%,平均增产点次率91.67%。2019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生产试验,

5、6试点平均亩产534.18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平均增产6.02%,居参试品系第1位。202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甘审麦20200002)。经过多年选育,表现出高产、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我省酒泉、张掖、武威、黄羊和白银等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二)编制本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本标准的编写及制定参照陇春41号品种选育过程中甘肃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等环节的相关研究报告。其生物学特征、籽粒产量指标,主要依据20172019年甘肃省西片水地区域试验报告、生产试验报告。品质特性采用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检测结论。抗病性(抗白粉病、

6、抗条锈病)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检测结论。适宜区域来自甘肃省品种审定证书。在标准编写过程中,品质指标以GB4404.1、GB/T14614GB/T14615GB/T5506.2、NY/T3为参考标准;肥料使用以NY496为参考标准;农药使用以GB/T832L3、GB/T8321.10为参考标准。四、编写过程(一)前期工作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春41号起草工作小组于2022年1月,着手采集有关陇春41号在2017-2019年甘肃省西片水地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数据,以及自2020年审定后各示范点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在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有关技术资料后,按制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类、

7、整理。标准主要由张雪婷、柳娜、杨长刚、王世红、杨文雄、刘宝龙等人起草。2022年3月,起草人通过网站查询、咨询专家意见,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起草编写甘肃省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春41号(草稿),并上报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之后,根据提出的意见,项目小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上报主管部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审查推荐。(二)征求意见过程经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推荐,2023年3月中旬由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该年度第一批地方标准修订计划。2023年3月下旬至4月下

8、旬,起草小组广泛征求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白银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古浪县农技推广中心、武威市农技推广中心、永昌县农技推广中心、酒泉市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等23家单位的专家意见与建议,并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2023年7月-8月,按甘肃省粮食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知要求,扩大征求意见单位,向甘肃省植保植检站,张掖市、武威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种子管理站/局,酒泉市、金昌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及甘肃新千粒种业有限公司等18家市(县)企事业单位、合作社继续征求意见,使单位总数达至J

9、41家。根据指导意见,对标准提出的抗病性表述、田间栽培技术进行了细化,将产量、品质采用幅度描述,并对文本前言及范围格式的修改、文本单位的统一、文本结构进行重新整理。经过与各个科研院所、种子管理部门、农技部门等相关专家的沟通与整理,进一步完善送审稿。五、标准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陇春41号的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结构、品质性状、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等内容。六、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小麦品种陇春41号地方标准的制定过程及条款规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任何冲突。七、贯彻实施

10、的措施、建议小麦品种陇春41号地方标准既适用于该品种的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品质性状及该品种的鉴定和提纯,也适用于示范推广,可更好地规范和明确了陇春41号的鉴别性,充分挖掘增产、增收、节水潜力,并提升品种权保护力度,从而提高籽粒纯度。与此同时,规模化良种繁育进程中若将此文件作为标准化管理,可生产出成本低、产量高、品质优、净度好的高质化产品,为我省小麦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为加强标准的贯彻落实,建议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有关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质量监测单位、乡村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民等广泛宣传,充分了解标准精神实质,规范生产行为,自觉执行。八、标准实施的预期收益近年来,由于种

11、植业结构调整和小麦比较效益下降,甘肃省小麦播种面积从2000年1788.30万亩下降到2022年1109万亩,减少了37.99%。陇春41号适宜区域为河西水地。河西绿洲灌区是我省重要的小麦产区。该灌区属于典型干旱地区,降雨量少,蒸发强度大,水资源缺乏及分配不均衡是制约当地小麦乃至种植业高效发展的首要难题,其耕地亩均水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水平13.3%。此外,区域内作物栽培中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的现象。仅小麦一类作物的当季氮肥利用率为26228%,而肥料运筹不科学、投入结构不合理,地下水体因氮素淋洗遭受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高水肥、粗放式栽培模式下,小麦品种普遍存在水氮利用效率不高等生产问题。

12、高投入的资源占比并未对扭转农作物品质起到促进作用。目前,河西走廊小麦产量水平基本达到上限,但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延展性、拉伸阻力等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却难以突破中筋束缚。高产、优质的协调表达是小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的难题之一。陇春41号品种选育历经16年,以春性矮败小麦为母本,以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为父本,聚合高产亲本的优异基因,通过轮回选择与系谱法选育而成。高产、优质、节水是该品种突出特性。根据地方标准小麦品种陇春41号对水、肥、药的规范使用,不仅可减少氮素淋溶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弱化农田生态环境潜在的不良威胁,同时也降低农药残留,保证老百姓饭桌上的安全。依据前期研究基础,估算河西地区种植陇春41号的水氮节约成本。以每亩减少灌溉20%(节水48方),水费0.25元/方计算,节约灌水成本12元/亩;以每亩减施氮肥20%(节氮3.2公斤,折合尿素7公斤),尿素L7元/斤计算,节约施肥成本11.9元/亩。合计每亩节约水氮资源投入23.9元。与此同时.,根据近3年示范推广数据统计,陇春41号较当地对照平均亩增40公斤,以2023年小麦市场价格3.2元/公斤计算,每亩籽粒平均增收128元。合计每亩增收150元,农户总体收入得以提高,对引导农民扩大和恢复小麦种植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