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007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7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煤炭行业年度报告.docx(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中国煤炭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先降后升,中国成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效应初步显现“十二五”规划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煤炭开采行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中的2012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目 录绪论 煤炭行业定义及产业链1第一章 煤炭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5第一节 国际煤炭行业发展概况5第二节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15第二章 201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21第二节 政策环境25第三节 技术环境30第三章 煤炭行业供需分析35第一节 煤炭行业产运需基本情况35第二节 煤炭市场供需主要特点38第四章 煤炭行业财务状况分析40第一节 盈利能力分析40第二节 营运能力分

2、析42第三节 偿债能力分析43第四节 煤炭行业成长能力44第五章 煤炭行业区域发展状况45第一节 煤炭行业区域分布45第二节 华北地区煤炭行业分析47第二节 东北地区煤炭行业分析52第三节 华东地区煤炭行业分析55第四节 中南地区煤炭行业分析59第五节 西南地区煤炭行业分析62第六节 西北地区煤炭行业分析65第六章 重点子行业分析69第一节 子行业排序分析69第二节 烟煤和无烟煤开采行业70第七章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73第一节 煤炭行业景气度73第二节 煤炭行业供需趋势74第三节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趋势78第八章 煤炭行业风险分析79第一节 环境风险79第二节 市场风险81第三节 投资风险82第四

3、节 安全开采风险83绪论 煤炭行业定义及产业链一、行业定义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构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属于采矿业,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上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但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二、 行业分类本报告所分析的煤炭行业是指国家统计局分布的国民经济分类行业(GB/T4754-2002)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代码为B06,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等原煤煤种的开采与洗选。具体

4、见下表:表1:煤炭行业分类及代码代码行业名称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610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0620褐煤的开采洗选0690其他煤炭采选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分类行业GB/T4754-2002其中,烟煤和无烟煤的开采洗选指对地下或露天烟煤、无烟煤的开采,以及对采出的烟煤、无烟煤及其他硬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褐煤的开采洗选指对褐煤(煤化程度较低的一种煤炭)的地下或露天开采,以及对采出的褐煤进行洗选、分级等提高质量的活动。其他煤炭采选指对生长在古生代地层中的含碳量低、灰分高的煤炭资源(如石煤、泥炭)的开采。三、行业特点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位居世界第三,产量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的一次

5、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作为国民经济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其主要特点如下:(一)高开采风险煤炭开采可分为矿井开采和露天开采,露天开采的煤矿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是衡量开采条件的重要指标。据统计,我国煤层埋藏较深,已划归和可以划归露天开采的矿区主要有13 个,储量约为412.43 亿吨,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4.1%。煤炭开采主要以矿井开采为主,其开采条件的优良与煤矿中瓦斯含量成反比,恶劣的开采条件不仅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因此煤炭开采过程中危险性较大。尤其对于一些中小煤矿,由于管理不

6、善,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矿难频发。近年来,虽然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断好转,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二)高技术煤炭开采技术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成熟的开采技术能够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可提高煤炭产量和开采回收率。不同煤层对采煤技术和采煤设备要求不同,煤层越厚,采煤越困难,对采煤技术和煤机设备的要求就会越高。因此,煤炭产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煤机设备的供应,才能实现不同煤层的有效开采和综合利用。(三)运力制约发展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山西、陕西、蒙西)地区及西南、东北、华中等地,消费地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经济发展带,煤炭生产与消费地的逆向分布

7、,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跨区域煤炭调运格局。由于铁路运输经济、运量大、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我国煤炭运输主要采用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铁路水运结合的方式。但由于运煤铁路未来运力增长空间有限,长时间内铁路运力将直接影响着煤炭市场有效供给量,从而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四、行业产业链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上下游产业格局稳定,从现在的产业链来看,下游是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与煤炭行业紧密联系的行业是煤炭采选业、炼焦产业和煤化工行业。图1:煤炭行业产业链结构图资料来源:中国产业数据网第一章 煤炭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第一节 国际煤炭行业发展概况一、全球煤炭行业发展概况目前,煤炭在

8、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为26.5%,低于石油所占比重37.3%,高于天然气所占比重23.9%。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到2025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市场中,煤炭仍将占主导地位。(一)煤炭资源规模和结构从煤炭资源储量看,全世界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70%。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报告,目前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597.64亿吨。美国是世界上煤炭探明储量最大的国家,2010年底的探明储量达

9、2,372.9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27.6%;其次是俄罗斯,2010年底的探明储量是1,570.10亿吨;中国则排名第三,2010年底的煤炭探明储量达到1,145亿吨,占世界的13.3%;而排名第四、五名的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印度。表1.1-1:世界各国煤炭探明储量排名(单位:亿吨)排名国家储量占比1美国2,372.9527.6%2俄罗斯1,570.1018.2%3中国1,14513.3%4澳大利亚7648.9%5印度6067.0%6德国406.994.7%7乌克兰338.733.9%8哈萨克斯坦3363.9%9南非301.563.5%10哥伦比亚67.460.8%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

10、011(二)全球煤炭产量情况BP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1显示,2010年全世界煤炭生产量合计72.73亿吨,较上年增长6.3%。全球共有10个国家煤炭产量超亿吨,10国产量合计为65.22亿吨,占全球产量的89.7%。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产量32.4亿吨,相当于1,800.4百万吨油当量,占世界比例高达48.3%;其次是美国,占世界产量比例为14.8%;排名第三的是澳大利亚,占世界产量比例为6.3%;印度和印尼则分别排名第四、五,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是5.8%和5.0%。分区域来看,亚太地区、北美地区和欧洲及欧亚地区是世界三大煤炭生产地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4.6%。其中,亚太

11、地区占67.2%,北美地区占15.9%,欧洲及欧亚地区占11.5%。非洲、中南美和中东地区三大区域合计仅占世界总量的5.4%。表1.1-2:2010年世界各国煤炭生产量排名(单位:亿吨)排名国家产量环比增长占比1中国32.49.0%48.3%2美国9.852.1%14.8%3印度5.702.5%5.8%4澳大利亚4.242.9%6.3%5俄罗斯3.174.7%4.0%6印度尼西亚3.0619.4%5.0%7南非2.541.3%3.8%8德国1.82-1.5%1.2%9波兰1.33-1.6%1.5%10哈萨克斯坦1.119.2%1.5%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1图1.1-1:2010年世

12、界各区域煤炭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1(三)全球煤炭消费情况201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5.5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7.6%。其中,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的比重为48.2%。分区域来看,由于亚太地区、北美和欧洲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煤炭资源储藏地,这三个地区煤炭消费量占了世界消费总量的96.4%。其中亚太地区消费量23.85亿吨油当量,占比67.1%;北美地区消费量5.56亿吨油当量,占比15.6%;欧洲地区消费量4.87亿吨油当量,占比13.7%。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煤炭消费国,消费总量占比63%,其中中国煤炭消费量折合17.14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10.

13、1%,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8.2%。印度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7.8%,居世界第三位。表1.1-3:2010年世界各国煤炭消费量排名(单位:亿吨油当量)排名国家消费量环比增长占比1中国17.1410.1%48.2%2美国5.255.7%14.8%3印度2.7810.8%7.8%4日本1.2413.7%3.5%5俄罗斯0.942.1%2.6%6南非0.891.1%2.5%7德国0.776.7%2.2%8韩国0.7610.8%2.1%9波兰0.543.9%1.5%10澳大利亚0.43-16.1%1.2%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1(四)全球煤炭价格情况由于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上涨、主要煤炭出

14、口国出口数量同比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媒价逐步攀升。其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每吨112.85美元/吨,西北欧基准价格为92.50美元/吨,比上年上涨了30.91%;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炭现货价格指数为71.63美元/吨,比上年上涨了5.21%;日本焦煤和动力煤进口到岸价分别为158.95美元/吨和105.19美元/吨,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29%和4.47%。图1.1-2:国际原油、煤炭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二、主要区域煤炭行业概况(一)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800m深度以浅的地质资源总量约为3.6万亿t,1993年探明储量4,300亿t。在探明储量中,烟煤占

15、51.0%,次烟煤占38%,褐煤占9.47%,无烟煤占1.6%,适于露天开采的占32.7%。煤炭资源赋存广泛,地区分布比较均衡。全美50个州中,有38个州赋存煤炭,含煤面积达11,810 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可采储量为2,372.9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按地理位置将煤炭资源分为三大地区,即东部阿巴拉契亚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以上3个地区在探明储量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2.6%、28.1%和49.3%。能源部信息署表示,美国煤炭产量从2009年开始回升,2011年其煤炭输出第二年呈增长趋势。美国国内包括德克萨斯州煤炭产量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6.4%至1.66亿吨。其中

16、德克萨斯州占其增长产量的40%。由于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遭遇洪灾,破坏煤矿生产,美国增加其与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的煤炭贸易活动。(二)印度印度是能源相对紧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产储量不足,大量依赖国际进口,其中原油进口依存度已高达80%以上。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比52.4%。印度煤炭储量相对丰富,世界排名第五,产量世界排名第三。但煤炭灰分较高,煤质一般,降低了煤炭开采的经济可行性,尤其炼焦煤储量低,产量低,对外依存度更高。印度作为新兴国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从人均电耗、钢耗来看都处于低位,未来增长空间较大。目前政府已加大了对电力、钢铁的投资,预计20

17、12-2018年间印度电力、钢铁需求将年均增长7%-8%,而供给方面依然受到铁路、港口等运输瓶颈的制约,供给缺口依然存在。未来印度将是国际煤炭市场上最重要的煤炭买家。一方面国内需求强劲;另一方面国内优质煤炭资源储量较少。鉴于庞大的内需市场,未来印度有望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尤其国内炼焦煤产量不足,印度炼焦煤进口将大增,预计2016年可增加到5,200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13%。(三)俄罗斯俄罗斯有22个煤炭盆地和129个独立煤矿床,储量仅次于美国,产量排名世界第五。俄罗斯的煤炭贸易量占全世界12%以上,出口量排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后,位列世界第三。俄罗斯煤炭资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区分布极

18、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煤炭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几个大型地理经济区的主要燃料。 目前,在俄罗斯的地理经济区中仅有7个是煤炭产区,而有5个地区是煤炭主要消费地区。在7个煤炭产区中,如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北高加索3个地区实际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给;而其他4个地区,尤其是乌拉尔和远东地区,需要一部分外运煤炭。这些地区所需的煤炭品种和质量,仅靠自产煤量是不够的。因此,俄罗斯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煤炭产量,约4,000万吨至5,000万吨需要在各地区间相互调配,平均运距达1,000公里,最长运距达3,000公里。 目前,在俄罗斯的煤炭消费结构中,电力生产消费占4

19、4.7%,焦炭生产消费占13.8%,民用消费占3.3%,公共事业消费占3.3%,农业消费占0.9%,出口占10.8%,其它消费占23.2%。俄罗斯的煤炭主要是用于电力生产。(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764亿吨,占全世界8.9%;位居世界第四。煤炭开采以露天开采为主,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产量占澳大利亚黑煤总产量的97.3%,煤炭产业呈多头垄断格局。澳大利亚铁路、港口等煤炭运输网络相对发达,其中,昆士兰州运输体系涉及五大铁路系统和四大港口,并计划到2019-2020年使得煤炭铁路运力及港口吞吐量均产能翻番。新南威尔士州煤炭运输主要通过Ewcastle 和Kembla两个港口,

20、未来Newcastle港口在不断扩大规模,为未来煤炭出口扩张奠定基础。虽然未来澳大利亚煤炭出口潜力较大,但不确定性依然来自政府政策的调整,如“资源暴利税”及“碳排放税”,这些均将推高国际煤价。澳大利亚未来出口增量对国际煤炭市场举足轻重,其煤炭供给垄断地位在不断得到加强,对煤炭定价能力进一步加强,国际煤价走势将保持在高位运行。尤其炼焦煤供给集中度更高,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第二节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煤炭行业发展概况2011年我国煤炭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行业集约化水平提高,亿吨级煤炭企业已达到7个,2011年关闭落后煤矿超过400个,煤炭安全保障意识增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此外,

21、我国煤炭企业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开发,节能减排加速推进。(一)产需规模逐年递增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规模逐年递增,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继续发挥主题能源作用。图1.2-1:2006-2011年中国煤炭产消量资料来源:WIND(二)工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2011年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8,378亿元,较上年增加28.35%,增幅较为明显,在GDP中的占比达6.02%

22、。自2007年以来,煤炭行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逐步提高。表1.2-1:2007-2011年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单位:亿元)年份20072008200920102011煤炭行业工业总产值9,20214,62616,40422,10928,378GDP265,810314,045340,903401,513471,564占比3.46%4.66%4.81%5.51%6.02%资料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 (三)经营效益指标表现良好2011年我国煤炭行业规模继续扩张,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37,574亿元、32,594亿元和4,34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5.

23、49%、38.05%和25.98%。经过对煤炭企业规范整顿以及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推进,煤炭生产企业由2010年的9,016家下降至2011年的7,611家,亏损企业也大幅减少。整体经营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表1.2-2:近两年各项行业规模指标增长情况(单位:亿元,个)指标20102011同比增长资产规模29,94237,57425.49%销售收入23,61032,59438.05%利润总额3,4474,34225.98%企业总数9,0167,611-15.58%亏损企业数1,229845-31.24%亏损额71.2572.852.25%资料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四)煤炭进口量跃世界首位2011年

24、,我国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进口总量再创近年来新高,出口逐年萎缩趋势未改,与进口量相差日益悬殊。据海关总署统计,2011年全年共进口煤炭1.824亿吨,同比增长10.8%;出口煤炭1,466万吨,下降23%;净进口1.68亿吨,增长15.2%。2011年1-12月份,日本累计进口煤炭总量1.752亿吨,较去年同期降5.1%。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表1.2-3:2007-2011年煤炭行业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亿美元)出口量出口总额进口量进口总额20075,31732.965,10224.2220084,54352.404,04035.0920092,24023.7512,5

25、83105.7420101,90322.5216,478169.3220111,46627.0018,240209.00资料来源:中经网产业数据库二、中国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一)煤炭资源保障程度低,资源供应面临潜在风险我国大型整装煤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和新疆地区,其他大部分产煤地区资源赋存条件较差。煤炭资源开发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西部地区集中,煤炭调出区与主要消费区的距离增加;原来一些煤炭调出省逐渐转为煤炭调入省,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的难度加大。(二)矿井数量多,产业布局趋同,非煤产值效益低,结构调整面临挑战我国小型煤矿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有1.2万多处,占全

26、国煤矿总数的80%以上。开采深度增加,煤炭生产风险增加。目前全国已经有千米深井39处(其中,山东24处、江苏5处、辽宁7处、河北2处、安徽1处),最深的达到1,450米。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冲击地压、地热、高承压水、瓦斯等自然灾害与职业健康问题。(三)开采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矿区煤炭回采率均值为30%-40%,中小型矿井回采率最低不足10%,而世界煤炭回采率最高为85%。据英国BP公司能源年度统计数据,2011年世界平均煤炭储采比为119,最高为460,美国为245,而我国只有38,居世界倒数第七位。目前,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3.63%,综采机械化程度4

27、9.32%。一些大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为95%,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小型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却不足40%。煤炭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可靠性程度低,采掘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远低于先进产煤国家。(四)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目前全国煤矿采空区土地塌陷累计达100万公顷左右,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土壤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不断增加,酸雨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CO2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的67%、烟尘的70%都来自于燃煤。根据开采1吨煤形成近亿立方米采空区计算,我国以30亿吨年产量开

28、采,每年将形成20多亿立方米采空区,因采空引发的地表塌陷危害严重。由于我国持续快速的煤炭消费增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社会舆论压力。(五)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大中型矿井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米,且以年均近20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开采深度大于600米的已占30%,超过千米的深井达39处。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炭开采条件更为复杂,高瓦斯矿井每年增加4%,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增加3%;占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急需安全改造,约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需要逐步淘汰。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同比减少202起、460人,分别下降14.4%和19.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56

29、4。其中,全国小煤矿去年发生事故833起、死亡1391人,同比减少137起、311人,分别下降14.1和18.3。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414下降到1.104,降幅达21.9。全国共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429处,淘汰落后产能4272万吨/年。尽管煤矿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般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六)发展理念亟待更新近年来,煤炭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要实现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任务还很艰巨,距离落实科教兴煤战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和谐矿区任重而道远。第二章 201

30、1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一、宏观经济发展概况2011年,面对国际经济及贸易环境的频繁干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2011年,全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9.2%,增速比2010年下降1.2个百分点。图2.1-1:2007-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城镇

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0.4%,城镇为36.3%。图2.1-2:2007-2011年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三)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增加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2011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额4,

32、897亿元,较上年增长25.9%。图2.1-3:2007-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8,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私营企业增长19.5%。轻工业增长13.0%,重工业增长14.3%。图2.1-4:2007-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五)进出口贸易顺差缩小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上年

33、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5亿美元,增长24.9%。进出口差额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图2.1-5:2007-2011年货物进出口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综上,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为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助于煤炭工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第二节 政策环境一、煤炭行业 “十二五”规划201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总体布局。至2015年,我国煤炭产能将达41亿吨/年。其中,大型煤矿26亿吨/

34、年,占总能力的63%。煤矿建设方面,“十一五”结转建设规模3.6亿吨/年,“十二五”新开工建设规模7.4亿吨/年,建成投产规模7.5亿吨/年,结转“十三五”建设规模3.5亿吨/年。至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煤炭结构调整方面,中国将通过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兼并重组,将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煤炭产量占全国60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实现2015年煤炭产量39亿吨,原煤入选率65%以上;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安全

35、生产方面,规划指出,2015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应比2010年分别下降12.5%和1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综合利用方面,至2015年,我国有望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10,000亿立方米,实现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300亿方。“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有望节约能源9,500万吨标准煤。二、扎实推进资源税改革2011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2011年10月3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1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酝酿已久的资源税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

36、改革”和“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2012年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方向是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但是由于煤炭资源税改革比较复杂,例如煤炭价格就比较多,有坑口价、平仓价等,最终的改革方案还在设计中”。煤炭资源税改革为从价计征已无悬念,但是采取单一抑或差别的税率模式以及具体推出时机、试点城市等,还有待决策者进一步确定。由于资源税是地方税种,煤炭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后,地方收入将会增加,有利于缓解目前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但目前煤炭约占一次能源的70%,又处于卖方市场地位,一旦资源税改革铺开,企业成

37、本上升,势必将成本压力转嫁到电力、钢铁等下游产业,对宏观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三、兼并重组步伐加快2010年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兼并重组,使全国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要求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要求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

38、,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这项政策措施出台将有效提升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煤矿资源的开发主体,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四、煤炭进口增值税调整国家发改委针对煤电油气供应紧张情况和今年煤炭进口总量增幅下滑等情况,正在研究调整煤炭进口增值税率和港口相关费用。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煤炭进口增值税调整为17%,

39、但民用煤炭制品仍延用13%的增值税率。经测算,税率每下调1%,进口煤炭成本将下降9元/吨,若下降至13%,则进口煤炭到岸价将下降36元/吨。目前进口煤炭占我国北煤南运贸易量的20%左右,对满足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需求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受澳洲洪灾以及美元走弱影响,国际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煤炭进口增值税下调后,增加了煤炭市场的有效供给,缓解了国内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严峻局面,推动了煤炭市场的公平竞争,压缩了进口煤炭的经营成本,促进了煤炭价格的下滑,可以有效地抑制由于煤炭供应紧张造成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五、应急储备基地试点启动2011年2月底,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工作会议,部署

40、了第一批国家煤炭储备工作计划。之后,发改委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的通知,安排2011年全国第一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计划500万吨,并要求在5月底形成实物储备。5月底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讨论了多年的煤炭储备终于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是国家委托煤企、电企等在煤炭重要集散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储备煤炭,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和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增强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这一举措对减少煤价波动,从而减少电价上涨压力也会起到一定作用。根据和2011年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工作会议部署,神华等10

41、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秦皇岛港、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8个港口企业,成为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我国每年北煤南运数量在5亿吨左右,500万吨的储备量,相当于3天的运量,足够暂时解决问题。六、中国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焦炭期货交易中国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开展焦炭期货交易。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和相关程序履行完毕后,中国证监会将批准大商所挂牌焦炭期货合约。开展焦炭期货交易,有利于完善焦炭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帮助现货企业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增强决策预见性和科学性,促进焦炭和钢材市

42、场平稳运行,可为现货企业提供有效避险工具,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焦炭行业是近年来国家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之一。上市焦炭期货,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有利于引导社会投资,抑制行业盲目发展,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第三节 技术环境虽然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效益水平良好,规模化开采比重逐年增大,先进的煤炭开采适宜技术得到应用,甚至打造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煤矿,但也形成了一部分超出资源和生态条件的生产能力。实际上,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综合考虑环境、安全等各种因素,目前煤炭产量中,仅有约1/3属于科学合理性开采,也即仍有2/3的产量属超能力或

43、不规范的过度开采。由于我国绝大部分煤炭资源富集于环境承受能力弱、水资源短缺地区,目前煤炭产能规模已大大超出了煤炭行业在资源、技术、环境、安全等方面所能承载的极限能力。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重特大事故、地表塌陷、地下水系破坏、植被破坏、矸石山占用农田、有害气体排放等环境负效应,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研究表明,受资源丰蕴程度、地质开采条件、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水资源、经济(运输)等方面的条件制约,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煤炭每年科学产能规模按保守估计只为38亿吨左右。一、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

44、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确保“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2011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同比减少202起、460人,分别下降14.4%和19.0%;较大事故同比减少25起、105人,分别下降21.7%和20.3%;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3起、182人,分别下降了12.5%和34.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24.7%。2011年,全国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429余处、淘汰落后产能4,272万吨/年。小煤矿事故833起、死亡1,391人,同比减少137起、311人,分别下降14.1%和18.3%;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1.414下降到1.104,下降了21

45、.9%。我国部分地区的煤矿安全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创出新水平。此外,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其煤炭产量已占到全国的88%,千万吨级企业达到47家、产量占全国的63.24%,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0%和8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二、 我国煤矿开采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采煤技术水平仍然较低,技术装备较差,制造技术落后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产品可靠性技术,数字集成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型矿井落煤方式还以炮采为主,工作面走向长度过短。在采

46、煤机械化系统,运输系统、采场围岩控制系统、巷道准备系统和辅助运输系统技术装备较差,功率及生产能力较小,机械化程度和工效普遍不高。 (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设备方面不够 在井下自救系统,避灾系统、个人防护装备水平仍然很低,对瓦斯等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仪器、仪表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对安全事故的防治技术及装备不能充分有效防治灾害或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现,重大安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三)煤炭开采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目前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而个体煤矿相应技术人员的比例更低。在发达国家则占60%以上。由于煤炭行业安全的特殊性,地矿类专业学生比例逐年减少。技术人员匮乏使得技术措施不到位,制约煤矿生产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