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5016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1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类型与应急调查课件.pptx(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与应急调查,地质灾害与应急调查,内容提要,一、地质灾害类型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五、地质灾害应急相关文件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七、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结果的整理,主要内容,内容提要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内容,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是与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并存的气象灾害、火灾、洪水灾害、生物灾害等多种灾害之一,具有分布面广、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损失严重等特点。,一、地质灾害类型,1.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主要有滑坡、崩塌,1.地质灾害类型,一、地质灾害类型,1.地

2、质灾害类型一、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红土胀缩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水土污染,其他成因,外动力作用,内动力作用,地震地表错断地面沉降地面抬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洞井塌方冒顶岩爆淤积浸没突水沙土液化淤泥触变,一、地质灾害类型,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红土胀缩其他成因外动力作用内动力作用地震滑坡一、地质,地震,地表错断,地面沉降,火山喷发,地面抬升,内动力作用,地球表面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像人的脉搏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振动,突变的、缓慢的,正断、逆断、平移,对工程活动有一定影响,对工程活动有时相对影响小,对工程活动影响小,诱发因素:构造运动、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

3、大面积采空,一、地质灾害类型,1.地质灾害类型,地震地表错断地面沉降火山喷发地面抬升内动力地球表面好像是静止,Company Logo,黄土湿陷,水土污染,红土膨胀,沙漠化,沼泽化,盐碱化,其他成因,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遇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现象,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一种现象,由于工业或生活废料使土水性质产生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或现象,由于地表下沉或地表水上升而使原地面处于水下的一种过程或现象,由于土质及气候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使盐碱含量增加的土范围扩大的现象,由于气候变化或人为作用使沙漠范围不断扩大的一种作用和现象,一、地质灾害类型,1.地质灾害类型,Company Lo,能形成崩

4、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一般需要以下条件:地质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受灾体:包括人和财产,致灾条件,1.地质灾害类型,一、地质灾害类型,能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地质环境条件,地貌地层地下水地质构造等,1.地质灾害类型,一、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环境条件1.地质灾害类型一、地质灾害类型,承灾体,地质灾害承灾体是指直接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和损害的人类社会主体。包括人员、房屋、土地、道路及其他生产生活工程设施。 承灾体受灾害的程度,除与致灾体的强度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灾体自身的脆弱性。,1.地质灾害类型,一

5、、地质灾害类型,承灾体 地质灾害承灾体是指直接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和,铁路,(襄渝铁路),公路,承灾体,一、地质灾害类型,房屋,矿山,铁路(襄渝铁路)公路承灾体一、地质灾害类型房屋矿山,滑坡:指斜坡岩土体沿着连续贯通的破坏面,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过程与现象称为滑坡。滑坡与崩塌最大的区别是滑坡在变形移动时,与下伏岩土体保持接触,有滑床存在,并保持了空间方位。,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1.滑坡基本特征,滑坡:指斜坡岩土体沿着连续贯通的破坏面,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滑坡形态要素: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带)、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前缘)、滑坡裂缝、滑坡洼地。,二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6、1.滑坡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带)、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裂缝: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与滑动速度 的不同,因而产生不同力学性质裂隙。按受力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拉张裂隙:位于滑坡体后部,与滑动方向垂直,呈弧型分布。剪切裂隙:呈羽状分布于滑坡体 中部两侧,与滑动方 向大致平行。臌胀裂隙:分布于滑坡体下部, 延伸方向大致与滑 动方向垂直。扇形裂隙: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 主要是因为前部岩土体向两侧扩散引张而形 成张开裂隙,在舌部呈放射状。,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1.滑坡基本特征,滑坡裂缝: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与滑动速,滑坡运动过程用四

7、个字来概括: “裂、蠕、滑、稳”。,1.滑坡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滑坡运动过程用四个字来概括:1.滑坡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崩塌: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危岩体:指位于陡峭山坡上、被裂缝分开的块石,这些块石有的规模很大,有的只是陡坡上的一块孤石。危岩体受到振动或暴雨影响,可能从陡峭的山坡上坠落;有时刮大风也可能把不稳定的孤石吹落下来。,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崩塌: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

8、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岩石崩落,岩石倾倒,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岩石崩落岩石倾倒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坠落型,倾倒型崩塌,垮塌型,错落崩滑型,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坠落型 倾倒型崩塌 垮塌型 错落崩滑型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坠落型,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坠落型 1.崩塌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

9、,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1.泥石流基本特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泥石流分类,按流域形态分: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按泥石流流体物质状态分: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按水的补给来源分:暴雨型泥石流、冰雪融水型泥石流、 溃决型 泥石流。,1.泥石流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泥石流分类 按流域形态分:沟谷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按泥,沟谷型泥石流,特点:沟谷明显,沟长坡缓,流域呈狭长型,分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发生、运动、

10、堆积过程完整,堆积区呈扇形或带状,规模大、一般流域面积大于1.0km2,泥石流沿沟谷有堆积也有冲刷搬运,形成逐次搬运的“再生式泥石流”。,1.泥石流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沟谷型泥石流 特点:沟谷明显,沟长坡缓,流域呈狭长型,,沟谷型泥石流,沟谷切割深陡,易形成泥石流(四川泸定杵尼乡,2005),1.泥石流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沟谷型泥石流沟谷切割深陡,易形成泥石流1.泥石流基本特征二、,特点:沟浅、坡陡、流短,规模小,一般流域面积小于1.0km2,泥石流的发生和运动沿山坡或在坡面冲沟中进行,堆积在坡脚或冲沟口。,坡面型泥石流,1.泥石流基本特征,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特点:

11、沟浅、坡陡、流短,规模小,一般流域面积小于1.0km2,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动影响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而造成灾害的现象或者过程。引起地面塌陷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以及地下开挖采空,大量抽水等。地面塌陷又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及黄土湿陷。,地面塌陷的危害:地面塌陷或沉陷可导致地面建筑物基础变形裂开 、倒塌 、甚至整体陷落;交通线路扭曲断开、坍陷;水利或农业设施破坏、毁坏田地,水井干枯或报废,地表水通过塌陷区涌入矿井,淹没井巷,泥沙淤塞,破坏矿井设施等一系列严重后果。,3.地面塌陷,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受自然作用或者人为活

12、动影响向下,2)、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3.地面塌陷,采空忙区地面塌陷,滩地沉陷,造成河流疏干,造成农田破坏,2)、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3.地面塌陷采空忙,DX3,DX1,DX2,D1,D2,D3,D4,D5,D6,D7,D8,D9,D10,D11,地裂缝,是指在一定地质自然环境下,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地表岩土体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西安市地裂缝分布,4.地裂缝,二、地质灾害基本特征,DX3DX1DX2D1D2D3D4D5D6D7D8D9D10,滑坡形成条件,(2)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

13、,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3)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因此,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容易发生滑坡。,(1)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

14、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滑坡形成条件(2)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地质构造。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1)地形地貌。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如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

15、的崩塌,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崩塌的形成条件,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地质构造。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1)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沟谷上游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松散土石的集中;沟谷中游地形多为峡谷,沟底纵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向下游快速流动;沟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开阔平坦,泥石流物质出山口后能够堆积下来。,(2)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沟谷斜坡表层岩层结构疏松软弱

16、、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堆土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下泄水体等。,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崩塌、崩塌的影响因素:,(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2)降雨、冻融。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

17、弱面,从而诱发崩塌。(3)地表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从而诱发崩塌。(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堆(弃)渣填土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崩塌、崩塌(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基本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水源,物源,地形地貌,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泥石流的影响因素:,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基本条件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水源物源地形地貌陡峻的便于集水、,持续强降雨造成土体含水量增大,土体重量也随之增大,土

18、体粘聚力及内摩擦角也迅速降低,抗剪强度减小,易引发滑坡。,强降雨或持续降雨,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持续强降雨造成土体含水量增大,土体重量也随之增大,土体,冻融,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2013年2月2日,咸阳市旬邑县赤道社区筛子沟筛子洞因冻融作用发生一起崩塌,造成3人死亡。,在春季消融期间,黄土坡体易出现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冻融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2013年2月2日,咸阳,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浸泡。,水库、河流侵蚀,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水库、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浸泡。 水库、河流,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渠道渗漏、

19、水库蓄(泄)水、强烈的机械振动、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人类工程活动,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渠道渗,37,地震造成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或者加剧原有的山体裂隙加速“发育”,甚至贯通,新裂隙大量产生,山体稳定性大为降低,造成滑坡发生。,地震,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7 地震造成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或者加剧原有的山体裂隙加,宁强县黎家营锰矿采空区引发的滑坡造成4人死亡,2013年7月13日,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兰家坪因强降雨发生一起坡面泥流,造成2人死亡。,三、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宁强县黎家营锰矿采空区引发的滑坡造成4人死亡2013年7月1,醉树

20、、马刀树,阶状平地,双沟同源,河流弯曲,圈椅状地形,常在较平顺的山坡上造成等高线的异常和中断,使斜坡不顺直、不圆滑而造成圈椅状地形和槽谷地形,滑坡舌向河心凸出呈河谷不协调现象,沿滑坡两侧切割较深,常出现双沟同源,在滑坡体的中部常有一级或多级异常台阶状平地滑坡体下部因受推挤力而呈现微波状鼓丘及滑坡裂缝,滑坡体表面的植物因受不匀速滑移呈零散分布,树木歪斜零乱,有“醉树”及“马刀树”,滑坡野外识别标志,建筑物变形,泉水出露,若滑动之前滑坡体上曾建有建筑物,会出现开裂、倾斜、错位等现象,泉水出露、滑坡裂隙,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滑坡野外识别,醉树、马刀树阶状平地双沟同源河流弯曲圈椅状地形常在较平顺的山

21、,泉水,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坡面湿,坡体,在滑坡体前缘土石零星掉落,坡脚附近土石被挤紧,并出现大量鼓张裂缝,裂缝突然闭合等地表形变,坡面,坡面上树木逐渐倾斜,建筑物开始开裂变形,此外还可发现山坡农田变形、水田漏水、动物惊恐异常等现象,这些均说明该处滑坡在缓慢滑动,气候,久旱逢雨,暴雨时节易发生,滑坡先兆现象的识别,滑坡野外识别,二、地质灾害野外识别,泉水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滑坡的稳定性判定,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

22、,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滑坡体较干燥,地表一般没有泉水或湿地,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滑坡前缘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二、地质灾害野外识别,滑坡的稳定性判定滑坡后壁滑坡平台滑坡前缘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滑坡的稳定性判定,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滑坡后壁高陡,未长草木处常能找到擦痕和裂缝,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有未夷平现

23、象,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滑坡前缘正处在河水的冲刷下,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舌部泉水流量不稳定,且有新生冲沟,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滑坡的稳定性判定滑坡后壁滑坡平台滑坡前缘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崩塌堆积体,危岩体,斜坡坡度,地层构造,结构面,坡形,崩塌野外识别,崩塌野外识别标志,(倾向,节理裂隙,充填),(孤立山嘴或凸形陡坡及阶梯形山坡),(节理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岩层倾向),45易形成,70极易形成,(堆积于坡脚,运动距离小),(形态、规模等),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崩塌堆积体危岩体斜坡坡度地层构造

24、结构面坡形崩塌野外识别崩塌野,指由于降水等原因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或者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以较大的容重而有别于一般洪水,爆发突然,历时短,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典型的泥石流流域,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分为三个区:即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特点,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指由于降水等原因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形成区,流通区,形成区堆积区流通区,建筑物下沉、开裂,井管上升、地面水准高程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路面错断,植被变化、动物惊恐,海水倒灌,地面沉降,地面沉降野外识别,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建筑物下沉、开裂井管上升、地面水准高程变化

25、地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地面环形开裂,地面出现下沉,建筑物倾斜开裂,地下水位水量突变,植被变化、动物惊恐,地面积水冒泡、旋流,地面塌陷,四、地质灾害野外识别,地面塌陷野外识别,地面环形开裂地面出现下沉建筑物倾斜开裂地下水位水量突变植被变,地质灾害调查:是在收集区域内地形地貌、地层岩层、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基础上,通过遥感、地面调查或者勘探等手段按照一定了路线对区域内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一定比例尺的调查,查明区内地质环境,查清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发育特征及威胁对象,判定其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为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

26、据,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一般有专业队伍承担完成。属于基础性地质调查的范畴。,应急调查类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调查类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检查内容:责任制落实,宣传培训到位,防灾措施部署,监测人员上岗等情况。汛中检查内容包括:群测群防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汛中检查,汛后核查,主要是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隐患点(区)防灾预案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同时编写核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执行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点(区)防灾预案执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时间要求: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前完成。检查内容: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落实汛期各项

27、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和制度。排查目的: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础依据。 排查报告内容:地质灾害隐患点(区)位置;危害对象及范围;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基本特征;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及发展趋势; 已采取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建议,并将报告主要内容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汛前排查,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排查:是指辖区内地方政府及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对区内人口居住地、重要工程设施等承灾体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源进行逐一查找,并落实防治措施。一般在汛前进行全面排查。,应急调查类型,检查内容:责任制落实,宣传培训到位,防灾措施部署,监测人员上,地质灾害巡查:是指辖区内地方政府及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

28、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地质灾害易发地带,进行重点检查、监测,落实相关避险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一般在汛期多雨时段或者人为工程活动强烈区进行。,巡查内容包括:(1)地质灾害隐患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否变形开裂、掉土块或岩土体剥落;(2)村庄、民房后山斜坡上的引水渠、蓄水池、水塘等水利设施是否渗漏;(3)房屋等建筑物墙、地面是否有开裂、下错或变形加剧;(4)沟谷河(溪)水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变化;(5)降雨情况,是否大于常年同期水平;(6)民房后山斜坡上泉水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水量变化。,应急调查类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巡查:是指辖区内地

29、方政府及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开展灾情调查,成因分析,趋势预测,从而为现场抢险和下一步防治提供技术依据。,应急调查类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是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开展,查出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危险区域,为有效制定年度防治措施(方案)提供依据,提高辖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于管理层来讲,制定年度防治方案(顶层设计), 落实防灾责任; 对于防治队伍来讲,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 对于受威胁群众来讲,可以提高防范意识。,调查目的、意义,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查出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

30、及危险区域,为有效制定年度防,1、辖区内的村庄、城镇等居民点或居民集中区。2、辖区内工矿企业的生产或生活区。3、辖区内公路、铁路等交通沿线。4、辖区内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5、辖区内旅游景区或景点。6、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和生活区。,调查对象,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辖区内的村庄、城镇等居民点或居民集中区。调查对象六、地质,通过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或者隐患区,为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排查内容与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查找出新的隐患点,落实监测人、责任人、发放避险卡和明白卡、建立防灾预案,并纳入群测群防网络; 2.对于已有在册隐患点,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新监测

31、人、责任人、发放新的避险卡和明白卡,调整防灾预案; 3.对于有专业监测设施的隐患点,要对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4.对于工程治理点,也要进行排查,主要查看治理工程效果;,调查内容与任务,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通过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或者隐患区,为制,5.对于已搬迁治理点,进行排查,主要看是否已经全部搬迁完成,如果还有人居住,那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6.在排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提高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7.在排查过程中,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检查,一是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做了评估,二是看是否

32、按照评估建议采取或落实了防治措施,三是对工程建设施工场地及生活场地是否有隐患点进行排查,四是要落实施工单位地质灾害防范责任。,调查内容与任务,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5.对于已搬迁治理点,进行排查,主要看是否已经全部搬迁,滑坡发生位置,地质环境:该滑坡位于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区,原始坡体地形高陡,上陡下缓,下部坡度约40-50,上部近直立,可见一条裂缝,宽约17cm,该斜坡坡向270,高约38m,坡度平均60,坡体长约44m,坡体岩性为第四系马兰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多孔,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滑坡体北侧裂缝长约5.4m,宽约17cm。,发生地点:延安市甘泉县城关镇岳屯村碾渠台芦草沟东

33、侧斜坡上部(黄延高速十四标段马岔沟隧道东侧),滑向270。,黄延高速十四标段马岔沟隧道东侧滑坡,调查案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滑坡发生位置 地质环境:该滑坡位于地处陕北黄土丘陵区,原始,上部:为滑块,长约12m,宽约10m、厚约3m,体积约360m3。,中部:由于刮铲作用,形成宽约17.6m,长约32m,厚约0.5-1m的滑槽。,下部:下部堆积物长约23m,宽约22m,面积506m2,冲毁两排工棚,造成坡体下部2排8间工人工棚被冲毁,19人死亡,2人受伤。,调查案例,致灾体特征,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上部:为滑块,长约12m,宽约10m、厚约3m,体积约360,致灾因素: 渗漏+选址不合理,

34、坡脚距离工棚距离:6.94m,调查案例,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致灾因素:坡脚距离工棚距离:6.,1、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段 了解辖区内地质环境及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不同区域,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为工程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不同,因此,要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域或地段。,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段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地形地貌:,(1)滑坡: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2)

35、崩塌:坡度大于45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如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地形地貌: (1)滑坡: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1.地形地貌,(3)泥石流: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沟谷形状便于水流汇集。沟谷上游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松散土石的集中;沟谷中游地形多为峡谷,沟底纵向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向下游快速流动;沟谷下游出山口的地方地形开阔平坦,泥石流物质出山口后能够堆积下来。,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地形地貌 (3)泥

36、石流: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2.地层岩性:,(1)滑坡: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结构松散、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石和土体,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以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崩塌:岩土体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通常坚硬的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软弱的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2.地层岩性: (1)滑坡: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2.地层岩性:,(3)泥石流:沟谷斜坡表层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有厚度较大的松散土

37、石堆积物,可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同时,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堆弃在沟谷的弃渣堆土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2.地层岩性: (3)泥石流:沟谷斜坡表层岩层结构疏松,3.地质构造,(1)滑坡:组成斜坡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因此,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容易发生滑坡。,(2)崩塌: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3.地质构造 (1)滑坡:组成斜坡

38、的岩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4.地下水与地表水:,滑坡、崩塌: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从而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下泄水体等。,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4.地下水与地表水: 滑坡、崩塌: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崩塌、滑坡:地震也是常见的地质作

39、用,但对我们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的地震在不同区域发生的可能性不一样,地震达到一定级别的话,对地质灾害有加剧作用。主要表现为,造成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或者加剧原有的山体裂隙加速“发育”,甚至贯通,新裂隙大量产生,山体稳定性大为降低,造成崩塌滑坡发生。,5.地震,泥石流:表现为,地震造成斜坡岩土体结构破坏产生大量松散物,为泥石流提供了物源。,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崩塌、滑坡:地震也是常见的地质作用,但对我们人类社会造成破坏,在气象环境要素中,降雨和冻融是常见现象,暴雨或者持续性降雨、冻融往往降低了岩土体原有的力学强度,导致地质灾害发生。,6.气象环境:,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在气象环境要素中,降雨和冻融

40、是常见现象,暴雨或者持,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生活生产用水渗漏、矿山开采等,往往改变了地质体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7.人类工程活动:,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切坡卸荷型崩塌滑坡主要是由于地表截断斜坡或坡脚开挖切坡引发的。 作用机理是前缘卸荷减压导致支撑力弱化。破坏模式是座落、牵引发展成崩塌或滑坡,切坡卸荷型,发生地点:2002年7月25日16时35分。发生地点:吴旗县吴旗镇宗湾子村石油子校沟右岸地质地貌:地貌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地面高程1325米,垮塌体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结构疏

41、松。致灾体特征:垮塌体高约20米,宽15米,平均厚约2米,体积约600立方米。灾情:砸毁3孔窑洞,造成17人死亡。致灾原因:切坡+降雨(7月24、25两天,县城一带连续降雨,降水量达83毫米),7.人类工程活动:,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切坡卸荷型崩塌滑坡主要是由于地表截断斜坡或坡脚开挖切坡引发,2、扩大调查范围 在地质灾害排查中,不能仅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也要对承灾体周边扩大范围排查,如,承灾体位于斜坡下方,那就要排查范围延伸到斜坡体上部,看是否有滑坡或崩塌隐患点存在;承灾体位于沟口,那就要对整个沟道进行排查,看是否存在泥石流隐患。,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

42、急调查,3.查看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特征,判断其稳定性及发生的可能性。,滑坡形态要素: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带)、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前缘)、滑坡裂缝、滑坡洼地。,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陕 西 省 地质环境监测总站SXSGTZYT 3.查看地,滑坡运动过程:“裂、蠕、滑、稳”。,滑坡稳定性判定,(1)滑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不断加长、加宽、增多,特别是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弧形张裂缝,并且明显下座时,说明即将发生整体滑坡。(2)滑坡体上出现不均匀沉陷,局部台阶下座,参差不齐。(3)滑坡体上多处房屋、房前院坝、道路、田坝、水渠出现变形拉裂现象。(4)滑坡体

43、上电杆、烟囱、树木、高塔出现歪斜,说明滑坡正在蠕滑。(5)滑坡前缘出现鼓胀变形或挤压脊背,说明滑坡变形加剧。,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滑坡运动过程:“裂、蠕、滑、稳”。滑(1)滑坡体上有明显的裂,(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裂隙,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崩塌稳定性识别,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1)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泥石流

44、沟谷易发性判定,当一条沟谷在松散固体物质来源、地形地貌条件和水源水动力条件等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形成时,可能成为泥石流易发沟谷。,(1)松散土石丰富 沟道两侧山体破碎、滑坡和崩塌频繁、水土流失和坡面侵蚀作用强烈、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积存量大的沟谷,是特别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沟谷。进入沟道的松散固体物质越丰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通常也越高。,(2)地形地貌便于集水、集物易发生泥石流的沟谷大多具有以下地形特征: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峭,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沟谷中游山谷狭窄,沟道纵坡降较大,束流特征明显;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有利于固体物质停积。,(3)沟内能迅速汇集大量水源流水量是形成泥石流的

45、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的沟谷,有溃坝危险的水库或塘坝的下游沟谷、季节性冰雪大量消融区的沟谷,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在沟道中汇集成湍急水流,易诱发泥石流。,调查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泥石流沟谷易发性判定 当一条沟谷在松散固体物质来源、地形地,4.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受威胁对象关系 根据危险对象分布情况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合理确定地质灾害受威胁对象,科学合理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4.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受威胁对象关系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主要取决于滑坡体大小以及滑坡体滑动后可能影响的范围。其范围包括滑坡体分布范围、滑坡体运动区、滑坡体边缘

46、影响地带,个别情况下,危害范围还包括滑坡活动造成溃坝、堵江等引起的灾害链的危害区。,滑坡危险区的划定,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主要取决于滑坡体大小以及滑坡体滑动后可能影响的范围。其,崩塌危险区的划定,主要根据危岩崩落的距离和危岩带宽度确定,具体范围可根据危岩体积和临空高度进行估算,也应通过调查崩塌堆积体分布和影响的范围进行验证。其范围一般不超过斜坡坡脚分布的范围。对位能高的崩塌体,应充分估计跨过沟谷危害对岸的可能。,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崩塌危险区的划定 主要根据危岩崩落的距离和危岩带宽度确定,形成区和流通区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一般人烟稀少,耕地贫瘠,在这些地区虽然

47、也造成一定破坏,但通常损失较低,而且这些地区的范围一般通过地面调查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定。 泥石流主要危害区在堆积区,这里一般势开阔低平,常常是山区人口聚集的城镇、企业以及交通设施所在地,泥石流发生时常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其危险区范围可依据堆积扇长度、宽度、最大幅角进行估算。,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形成区和流通区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一般人烟稀少,,采空区塌陷危险区主要与地下矿山采空区分布面积及采空区深度、所处构造、上覆地层岩性组合等相关。已形成地下采空区并发生采空区塌陷而尚未稳定的地区划为采空塌陷危险区。,调查技术要点,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采空区塌陷危险区主要与地下矿山采空区分

48、布面积及采空区深,选择安全的避险场地,(1)场址尽量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易通入的区域;(2)历史上未发生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 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地区;(3)场址不应选在冲沟沟口,弃渣场、废石场、尾矿库(矿 区)的下方;(4)避开不稳定斜坡和高陡边坡;(5)不宜紧邻河(海、库)岸边;(6)避开地下采空区诱发的地表移动范围;(7)存在工程地质条件制约因素时,应实施相应的处置措施。,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选择安全的避险场地(1)场址尽量选在地形平坦开阔,水、电、路,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

49、树不松手。,滑坡紧急避险路线,制度合理的避险路线,六、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泥石流紧急避险路线,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制度合理的避险路线,六、地

50、质灾害应急调查,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包括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监测预报及应急避险撤离措施等。,(1)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介绍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规模及变形特征、危险区范围、诱发因素及潜在威胁对象等。,(2)监测预报:明确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监测员、监测的主要迹象并做好监测记录。发生临灾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做出综合判定,迅速疏散人员,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3)应急避险撤离措施:指定预定避灾地点、预定疏散路线、预定报警信、报警人。由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