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新经典管理学工具、方法理论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最新经典管理学工具、方法理论大全.doc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崔氏梦工场:经典管理学工具,方法理论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结构-行为-绩效模型)2安索夫矩阵4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5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8波特竞争战略轮盘模型10定向政策矩阵(Directional Policy Matrix,指导性政策矩阵,简称DPM或DP矩阵)10服务金三角(Service Triangle)12DMAIC模型13差距分析(Gap Analysis,又称缺口分析、差异分析)15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矩阵)16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2、)18波士顿经验曲线(BCG Experience Curve)21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n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IFE矩阵)25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26内部-外部矩阵(Internal-External Matrix,IE矩阵)27大战略矩阵(Grand Strategy Matrix)28变革五因素29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29多点竞争战略32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34GE矩阵(GE Matrix/Mckinsey Matrix)35盖洛普路径(The Gallup Path)39竞争资源四层次模型40价值链信息化管
3、理41竞争对手分析工具(Competitor Analysis)43扩张方法矩阵46六顶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48行业内战略集团分析49基本竞争战略(Generic Competitive Strategies)51企业素质与活力分析53QFD法56SECI模型(SECI Model)60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60SIPOC模型62360度薪酬63鱼缸会议64情形分析图65 SCP分析模型(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Model,结构-行为-绩效模型)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
4、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一市场行为(Conduct)一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产业分析框架。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
5、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 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 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 经营绩效: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SCP模型分析框架 一、外部冲击(Shock) 技术突破 政府政策/管理改变 国内 国际 口味/生活方式的转变 二、行业结构(Structure) 市场结
6、构是指特定的市场中的企业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一个特定的市场属于哪种市场结构类型,一般取决于下面几个要素: 1、交易双方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企业的规模很小以至于不能单独对市场上的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一般情况下,随着交易双方数目的减少,双方的规模会相应增大,价格变动的潜力越来越强,出现垄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卖方垄断(买方垄断)。 2、产品差异化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情形下,企业出售的都是同质的产品,只能通过价格进行竞争。在现实的世界中,产品间总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随着产品差异化程度的增大,不同企业间产品的可替代性变弱,
7、企业获取垄断地位的可能性相应变大。但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消费者主观上的满足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导致的福利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 3、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特定的市场中,市场份额(某个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比重)、市场集中度(少数几个最大规模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市场份额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少数几个企业的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 4、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意味着进入某一特定市场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主要包括:国家立法、机构政策针对少数特定厂商授予特许经营权所形成的政策性壁垒;在位厂商采取措施抵制新厂商进入而形成的策略性壁垒;因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导致某地厂商无法取得
8、该资源而不能进入特定行业的资源性壁垒;潜在进入者获取行业核心技术的困难所形成的技术性壁垒;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所构成的成本性壁垒;此外,市场容量、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也会构成进入壁垒。 (1) 需求经济学 替代产品可获得性 产品差异性 增长率 变更性/周期性 (2) 供给经济学 生产商集中度 进口竞争 生产商差异性 固定/可变成本结构 产能运用 科技机遇 供给曲线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3) 产业链经济学 供应商讨价能力 顾客讨价能力 信息市场失败 纵向市场失败 三、企业行为(Conduct) 企业行为是市场结构、经济绩效的联系纽带,企业行为通过各种策略对潜在进入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市场结构。
9、但必须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讨论企业行为方有意义,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微弱的市场控制力决定了企业广告、窜谋等行为的无效性,企业可以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任何数量的产品。 (1) 营销 定价 批量 广告/促销 新产品/研发 分销 (2) 产能改变 扩张/收缩 进入/退出 收购/合并/剥离 (3) 纵向整合 前向/后向整合 纵向合资企业 长期合同 (4) 内部效率 成本控制 物流 过程发展 组织效能 四、经营绩效(Performance) 经营绩效是指特定市场结构下,通过特定企业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进入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1) 财务 盈利性 价值创造 (2) 科技发展
10、 (3)雇佣对象 安索夫矩阵产品/市场方格也往往被称作:Ansoff矩阵(Ansoff Matrix)、产品市场扩张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长矢量矩阵(Growth Vector Matrix)。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75年提出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矩阵是以2 X 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如图所示: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
11、)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延伸(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
12、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角化经营(Diversification)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角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否则多角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核心步骤产品市场多元化矩阵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选择战略模式,但在使用该工具的时候,必须掌握其核心步骤: 首先考虑在现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渗透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
13、(产品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够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方向,采用使企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体化战略。Ansoff后来对矩阵做了一个修改,增加了地理区域上的复杂性(如上图所示)。这种三维模式的矩阵可以被用来定义战略选择和业务的最终范围。图示表明,客户可以选择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地理范围等变量中的一种来界定服务市场。安索夫(Ansoff)定义的投资组合战略的第二个要素是公司在每一服务市场上设法获取的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由可获得的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构成,最后一个要素是可获得的战略灵活性程度。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第一种途径是在公司外部,通过地理区域、服务需求和技
14、术的多元化获得,使得任何战略业务单位的突然变化都不会对公司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大业务间资源和能力的可转移性获得。 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步骤 产品市场多元化矩阵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选择战略模式,但在使用该工具的时候,必须掌握其核心步骤: 首先考虑在现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渗透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产品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够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方向,采用使企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安索夫矩阵的发展 安索夫(Ansof
15、f)的产品/市场方格理论,尽管已经问世很多年,但它指导企业成长与战略发展方面的价值仍然是很明显的。Derek F. Abell提出了Three Dimensional Business Definition(三维商业定义),较之Ansoff矩阵更为高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简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
16、潜力变化。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
17、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市场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
18、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力量: -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客大欺主)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
19、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
20、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注:潜在的同行,跟风者)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
21、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奇货可居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
22、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
23、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客户确定了其优势和劣势时(参见SWOT分析),客户必须进行定位,以便因势利导,而不是被预料到的环境因素变化所损害,如产品生命周期、行业增长速度等等,然后保护自己并做好准备,以有效地对其它企业的举动做出反应。 根据上面对于五种竞争力量的讨论,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
24、、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与一般战略的关系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缺陷 实际上,关于五力分析模型的实践运用一直存在许多争论。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模型更多是一种理论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实际操作的战略工具。 该模型的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定基础之上的: 1、制定战略者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信息,显然现实中是难于做到的; 2、同行业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关系。但现实中企业之间存在多种合作关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 3、行业的规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过夺取对手的份额来占有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现实中企业
25、之间往往不是通过吃掉对手而是与对手共同做大行业的蛋糕来获取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同时,市场可以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来增大容量。 因此,要将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有效地用于实践操作,以上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三项假设就会使操作者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头绪万千。 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波特钻石理论模型(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
26、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关于生产要素 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
27、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全球的市场网络来取得(当然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和持续地投资,而作为培养高级生产要素的研究所和教育计划,本身就需要高级的人才。高等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必须自己来投资创造。 从另一个角度,生产要素被分为一般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高级专业人才、专业研究机构、专用的软、硬件设施等被归入专业生产要素。越是精致的产业越需要专业生产要素,而拥有专业生产要素
28、的企业也会产生更加精致的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同时指出: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没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持久升级。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 根据推测,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应该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但是这类产业对大幅度提高
29、国民收入不会有大的突破,同时仅仅依赖初级生产要素是无法获得全球竞争力的。 国内需求市场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波特指出,本地客户的本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内行而挑剔的客户。假如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国际间数一数二,就会激发出该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能满足最难缠的顾客,其它的客户要求就不在话下。如日本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的挑剔是全球出名的,欧洲严格的环保要求也使许多欧洲公司的汽车环保性能、节能性能全球一流。美国人大大
30、咧咧的消费作风惯坏了汽车工业,致使美国汽车工业在石油危机的打击面前久久缓不过神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期性需求。如果本地的顾客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这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优势,因为先进的产品需要前卫的需求来支持。德国高速公路没有限速,当地汽车工业就非常卖力地满足驾驶人对高速的狂热追求,而超过200公里乃至300公里的时速在其他国家毫无实际意义。有时国家政策会影响预期性需求,如汽车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节能法规、税费政策等。 相关和支持产业 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波特的研究提醒人们注意“产业集群”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
31、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以德国印刷机行业为例,德国印刷机雄霸全球,离不开德国造纸业、油墨业、制版业、机械制造业的强势。美国、德国、日本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也离不开钢铁、机械、化工、零部件等行业的支持。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采用集中资源配置,优先发展某一产业的政策,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牺牲了其他行业,钟爱的产业也无法一枝独秀。 本国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本国产业通常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波特指出,即使下游产业不在国际上竞争,但只要上
32、游供应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仍然是正面的。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波特认为,这一点与许多传统的观念相矛盾,例如一般认为,国内竞争太激烈,资源会过度消耗,妨碍规模经济的建立;最佳的国内市场状态是有两到三家企业独大,用规模经济和外商抗衡,并促进内部运作的效率化;还有的观念认为,国际型产业并不需要国内市场的对手。波特指出,在其研究的十个国家中,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在国际
33、竞争中,成功的产业必然先经过国内市场的搏斗,迫使其进行改进和创新,海外市场则是竞争力的延伸。而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放眼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级明星企业”通常并不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机会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波特指出,对企业发展而言,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大致有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其实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政府 波特指出,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
34、政府,竞争优势的创造最终必然要反映到企业上。即使拥有最优秀的公务员,也无从决定应该发展哪项产业,以及如何达到最适当的竞争优势。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 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也就是外部成本,如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等。 从政府对四大要素的影响看,政府对需求的影响主要是政府采购,但是政府采购必须有严格的标准,扮演挑剔型的顾客(在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就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采购程序要有利于竞争和创新。在形成产业集群方面,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可以
35、强化它。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波特认为,保护会延缓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停留在缺乏竞争的状态。 波特竞争战略轮盘模型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一书中谈到的“竞争战略轮盘”(见下图)。他认为,竞争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目标)与公司为达到他们而寻求的途径(政策)的结合物。“竞争战略轮盘”的轮毂是公司的总目标,辐条是用来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经营方针。这是一个将公司竞争战略诸关键方面仅以一简图统一阐明的工具。 竞争战略轮盘内在关系 轮盘处是企业的总目标(利润增长、市场份额、社会效应),也即关于企业要如何从事竞争及其特定的
36、经济与非经济目标的笼统目标。 各种子目标及其战略围绕着总目标构成战略总体。辐条处是用来达到这些目标的主要经营方针。 在轮盘的每一栏目中,应当根据企业的活动简要说明在该职能范围中的主要经营方针。经营方针的具体化所形成的各种战略观念即可用于指导企业的整个行动。 这个关系就像一个车轮,轮轴与幅条联成一个整体,轮轴通过幅条而实现其转动。 根据企业业务性质的不同,管理层在阐明主要经营方针时会或多或少融入些特色。这些方针一旦具体化,战略观念就可用来指导企业的整个行动。正如一个车轮,辐条(方针)出自轮毂又反射回轮毂目标,并且辐条必须相互连接,否则车轮无法转动。 运用竞争战略轮盘注意因素 竞争战略轮盘的确定必
37、须充分考虑轮轴与幅条以及幅条之间的协调性。 第一,注意内部一致性,轮盘中的目标能否协同达到?各经营战略方针之间是否相互促进? 第二,注意外部环境适应性,轮盘目标是否适应产业机遇?面临的产业威胁及风险如何?是否适应产业演变的影响? 第三,注意资源适应性,目标与战略方针是否与企业可拥有的资源相吻合?企业组织是否具备应变能力? 第四,注意企业内部沟通,战略目标是否为主要执行部门及人员所理解?战略行动能否上下协调一致?以上这些问题均是在构成竞争战略轮盘时应广泛注意的因素。 定向政策矩阵(Directional Policy Matrix,指导性政策矩阵,简称DPM或DP矩阵) 定向政策矩阵(DPM)是
38、由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开发的一个业务组合计划工具,用于多业务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与通用矩阵相比,选取的量化指标不同,定向政策矩阵更直接细化业务组合,并采取星级评定的方式尽可能的量化指标,以达到业务分区的真实性。 定向政策矩阵的内容 如下图所示,该矩阵是一个三乘三矩阵,描绘了各项业务的前景和公司竞争力;每一项业务的定位都采用了一些变量,方法类似于通用电气公司的竞争地位一市场吸引力矩阵。壳牌集团采用的技术细节专门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但这一模型也广泛适用于任何多元化客户。当可以界定某一特定地域时,对于大多数化工产品来说,把经济共同体作为市场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化学产品在集团内部的流转要远多于集团之间的流转
39、,投资的目标跨度被视力有效的预测标准,它是以业务的增长率以及新增投产的提前时间为基础的。 壳牌集团采用了四个主要标准来评价业务部门的前景: 1市场增长率。高增长部分不是最有盈利的,但增长是获利增加的业条件。这些条件因行业不同而不同: 部门年增长率 市场增长率 35 最小 57 较小 710 平均 10以上 最大 2市场的质量。一些标准被用来评价部门的质量,这包括以下问题: 该部门是否有高额稳定盈利能力的记录? 该产品是否能经受得住商品价格 技术的获得是否受到限制? 供应商的数量多还是少? 产品是否受替代品的威胁? 以上问题中如果大多数的回答:为肯定,该部门就可获得4或5星的评价。 3工业原料状
40、况。在化学工业中原料的可获得性对公司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竞争中的原料短缺却被视为一种积极因素,因为这减轻了竞争压力。 4环境因素。业务部门的发展前景受产品、交通和市场营销限制的影响,因此这些影响必须考虑。随着环境法的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大量借鉴美国法律,这一点变得更加重要。 公司竞争能力 壳牌公司使用以下三个标准来评价一个化学公司的相对竞争力。尽管用于评价一项战略实施的未来效果也是可行的,但这些标准通常用来对当前状况进行评价 1市场地位。市场份额是评价市场地位的主要标准。星级评分如下: 领导者。该公司具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其具体规模因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 主要生产者。市场中没有单一领导
41、者,而是由二至四个强大的竞争者操控,这是化学产品行业的普遍情况。 有着较大但不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份额的二等竞争者。 市场份额小、研发能力差的竞争者。 可忽视的竞争者。 2生产能力。这一标准包括流程经济性、硬件能力、工厂的数量与位置、原料的可获得性等。进行星级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流程经济性:生产者是否采用了现代工业生产流程? 这一流程是自有的还是被授权许可的? 研发能力是否足够保持和提高生产技术? 硬件:现在或将来能力是否可支持市场份额地位? 该生产者是否把工厂分散开以应付停工、罢工等类似事件?配送机制是否具有竞争力? 原料:原料储备是否充足? 该业务是否有原料上的成本优势? 3产品研究与开
42、发。对于工业产品,研发能力表现为产品范围、质量发展记录和技术服务能力等的综合。一至五颗星的评价方式在这里又一次被应用,但日用消费品没有评价。星级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转化为数值,即一星等于零,五星等于四。 DPM单元中不同战略 在这种简单形式下,所有变量权重相同,而在更先进的模型下变量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其结果表现在DPM中,每一个单元有如下不同战略: 领导者类型。该类中的业务一般具有高市场份额,拥有低成本和优越的技术地位。这类业务往往利润丰厚,但现金流量仅仅勉强够用,这是由于公司成长和持续投资的原因。此类业务应当优先得到支持。 更加努力型。此单元中的产品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投资以将它们引入领导者地位。除
43、非进行这样的投资,否则这样的位置将变得不利。 加倍或放弃。这类业务中有少量如果得到足够的支持就可以转为明日的领导者。 增长型。当仅有2至4个主要竞争者(四星地位),而这些竞争者又有足够的生产和研发能力支持时,其产品将归于此类。该类业务大多盈利丰厚并且现金平衡。 保护型。一般地,保护发生在竞争对手众多而该公司相对较弱时。对于这样的公司,其主要目标是在不动用更多资源的情况下使现金的产生最大化。DPM图左栏中的客户常常低于平均增长率,并且伴随着较低的市场质量和域工业原料储备地位以及不良的环境前景。 产生现金型。这是指在一个低增长市场上具有强竞争力的市场地位。尽管利润丰厚,这样的客户并不具有新的有吸引
44、力的投资机会,因而集中于最大化地产生现金。阶段性退出型。该类业务在低成长率部门中保持中低位置,虽无法产生大量现金,但仍保持盈利。因此,其最佳策略是阶段性撤离而不是快速退出。这种策略着眼于尽量使股东的剩余价值最大化。 剥离型。该类业务已有亏损,应被售出或关闭。但随着新任所有者或管理者大幅度改善其业绩,管理者收购(MBO)已经成为这种处置的重要方式。管理者是否接受这类业务的亏损事实非常重要,通常许多管理者总是不愿意承认,不愿采取退出战略,而继续保持亏损。 DP矩阵与BCG矩阵 DP矩阵是在BCG矩阵的原理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指导性政策矩阵实质上就是把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归结在一起,并对企业所处战略位置
45、做出判断,进而提出指导性战略规划。 DP矩阵与BCG矩阵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用矩阵图标识企业分部战略态势的工具。为此它们也都被称为是组合矩阵。而且,在BCG和DP矩阵中,圆圈的大小都代表各分部对总公司销售额的贡献比例,阴影面积的大小代表各分部对总公司盈利的贡献比例。然而,DP矩阵与BCG矩阵的存在许多不同之处。首先,两矩阵的轴线含义不同,BCG的轴线分别是相对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销售增长率,关注的是财务数字,而DP矩阵的轴线分别是产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竞争素质,关注的是动态发展。其次,DP矩阵比BCG矩阵要求有更多的关于企业本身的信息。服务金三角(Service Triangle) “服务金三角”
46、来源于美国服务业管理的权威卡尔艾伯修先生。他是在总结了许多服务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由服务策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三个因素组成。这三个因素都以顾客为中心,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个三角形。 “服务金三角”的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服务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保证顾客的满意,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一套完善的服务策略;一批能精心为顾客服务、具有良好素质的服务人员;一种既适合市场需要,又有严格管理的服务组织。服务策略、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构成了以顾客为核心的三角形框架,即形成了“服务金三角”。 这一构图指出了服务企业成功的最基本要素,现在已成为服务业管理的基石。通过服务金三角概念可知,除公司面对顾客所进行的营销策略外,由于员工在提供服务予其顾客时,无形中会流露出个人对公司与工作职务上的认同,表现为一种服务热诚,故员工其实也扮演着营销者的角色。 服务金三角的概念,就是组织员工顾客三者之间的内部营销、外部营销和互动营销互相整合。 服务金三角的内容关系 内部营销 内部营销指公司管理者透过主动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与能力来激励员工。其主要的目标在确保员工具有以客为尊的服务态度以及吸引并留住优秀员工。 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