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DOC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某公建工程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DOC15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1 施工测量总体规划1.1 工程简述本工程地下室两层,地上最高42.5m。基坑面积37600,南北长257m,东西宽154m,大面积开挖深度14m。结构设计复杂有弧型混凝土结构、23m超高独立柱、大型钢结构安装等。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通过采用科学的测量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以及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要求。1.2 工程重点及关键技术 本工程施工测量重点与关键技术见表1-1。表1-1 施工测量重点与关键技术序号重点重点分析关键技术备注1 施工条件场地小、障碍物多、通视条件差、立体交叉作业多等因素,影响测量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合理组织安排工序、选用对复杂作业条件适应性
2、高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2 标高控制标高变化多,必须保证各专业所有标高的统一性。施工前要做好标高控制点的交接、联测和校核,施工中统一各部位的高程控制点,定期检查、复核。3 新、老馆连接测量控制原老馆与新馆轴线、标高控制的协调统一。做好老馆与新馆各连接部位实际轴线、标高的测量数据整理,汇总后提交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分析研究做出科学、合理的协调方法。4超高独立柱垂直度控制本工程23m超高独立柱,分段浇筑,要对每段及整体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用经纬仪加弯管目镜在柱子所在轴线上控制柱子模板的垂直度。5钢结构安装钢桁架中心线定位测量,劲性钢柱轴线测量放样和柱顶位移、标高控制。钢桁架中心线放样采
3、用极坐标法,劲性钢柱轴线测量放样采用直角坐标法,柱顶位移控制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标高控制采用悬挂钢尺法。具体内容见4.4.51.3 施工测量总体思路1 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总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为基准,测设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轴线控制网依据总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2 高程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准点为依据,使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形成高程总控制网。平面和高程总控制网作为结构、基坑监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施工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准点。1.4 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
4、括图纸审核、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测量方案的编制、数据准备和测量人员组织等。1 测量控制基准点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并对基准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醒目的围护栏杆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基准控制点和维护见图1-1。图1-1 控制桩埋设及保护示意图维护栏杆控制点2 测量仪器的选择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现场采用了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激光垂准仪、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见表1-2。表1-2 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 序号名 称型号数量用 途精 度1全站仪徕卡TC20031平面控
5、制网的设置、角度距离测量放线0.5 1mm+1ppm2全站仪徕卡TC1800L1角度距离测量放线11mm+2ppm3全站仪索佳SET2101角度距离测量放线22mm+2ppm4激光准直仪徕卡ZL2控制点的竖向投递1/2000005激光垂准仪北光DJZ33控制点的竖向投递1/400006激光投线仪重庆LX310DT3水平面、铅垂面1mm/5m7水准仪天津DS326标高测量控制1mm/km8精密水准仪徕卡NA21高程引测、沉降观测0.4mm/km9经纬仪J210轴线投测、钢柱垂直度测量210激光扫平仪SJ21标高水平线测设111风速/风向仪ZSXZ 030m/s2风速/风向测量0.5m/s12红外
6、线测温仪TES1326 -205002温度测量0.51350m钢卷尺/10高程的竖向传递计量部门检定合格3 测量人员的组织根据本工程的重要性结合施工需要,现场测量人员配备情况见表1-3。表1-3 测量人员配备情况序号职务数量岗位责任具备的条件1测量工程师1名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及工作进度控制管理。从事测量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2测量技术员3名测量技术管理,测量放线质量管理,测量技术资料编制。从事测量工作3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3测量员10名测量放线操作。从事测量工作2年以上,并具有相应测量岗位证书。1.5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控制网应遵循先整
7、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建立。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1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见表1-4与表1-5。表1-4 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一级2020051/400001/2000010二级10100101/200001/1000020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表1-5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适用范围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81/24000二级框架、高层、
8、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三级一般建筑241/80002 平面总控制网的设置图1-2 导线控制网平面布置图平面总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导线,采用全站仪导线法进行测量,做为现场的平面控制基准,控制网(点)要做好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平面总控制网布置见图1-2。3 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总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建筑物所需要的轴线控制桩,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具体平面布置见图1-3所示。轴线控制网的控制桩要经常检查校核,损坏或移动的控制桩要及时恢复。图1-3 轴线控制网平面1.6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精度指标高程控制网布设时考
9、虑先整体后局部,水准基准网点使用精密水准仪定期进行复测,保证整个工程的整体统一性。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表1-6与表1-7。表1-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仪器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环闭合差(mm)平地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环线或附合二等12DS1因瓦往、返往、返46注: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Li
10、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km计), n为测站数。表1-7 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限差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m)中丝视线高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两次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S1500.51.03.00.50.72 高程总控制网的设置图1-4 高程控制网布设平面高程控制的建立依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经平差后作为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平面布置见图1-4。2 测量放线本工程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经纬仪投测各控制轴线;地上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用激光
11、垂准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内部控制网在首层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设。高程控制在基础施工阶段开始布设6个标高控制线,采用悬吊钢尺法向上进行传递。在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控制点移动,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2.1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主要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仪器见图2-1。图2-1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1 平面控制测量1) 垫层轴线投测: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以正倒镜挑直法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垫层上,投测允许误差2mm。轴线投测方法
12、见图22。 图2-2 基坑轴线放样示意经纬仪控制桩控制桩轴线控制点轴线控制点视线视线支护桩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完成,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标注样式和内容见图2-3。图2-3 标注示意2) 楼层轴线投测:用经纬仪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做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放出其它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见表2-1。表2-1 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序号长度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备注 1L(B)305230L(B)6010360L
13、(B)9015490L(B)120205120L(B)150256150L(B)303) 楼层轴线复核及控制:楼层放线时,应先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的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弹放细部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及门窗洞口边线。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及时报监理验线,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楼层放线允许误差见表2-2。表2-2 楼层放线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误差(mm)备注1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90L12020120L150
14、25150L302细部轴线23承重墙、梁、柱边线34非承重墙边线35门窗洞口线32 高程控制测量图2-4 悬吊钢尺法传递高程示意 b a S2 H1 地面 塔尺1 H0 b 钢尺 S1 a b= H0H1 aab H0标高基准高程 H1待测设计高程 aS1水准仪在钢尺上的读数 aS2水准仪在钢尺上的读数 bS1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b S2水准仪的塔尺读数 牢固的钢管架 1) 标高引测: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后,需要向基坑下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即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使用精密水准仪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壁上,并标明数据,测量操作中钢尺需加拉力、尺长、
15、温度三差改正。具体操作原理见图2-4。2) 标高控制网的建立及复核:由高程总控制网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的6个标高基准点,经联测、闭合形成统一的高程控制网,联测误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地下结构所需标高控制网的基准并做好标识。标高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及时调整、修正,保持整个工程标高控制的统一性。标高传递允许误差见表2-3。表2-3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误差(mm)备注1每层32总高H(m)H30530H60103 超高独立柱垂直度控制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柱子底部的侧面上,在柱子底部抄测出楼层+500mm 或+1000mm 标高控制线,控
16、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图25 垂直度检测配件弯管目镜FJ19弯管目镜模板垂直度检测:在钢模板上、下用墨线弹出中心线,模板支设时采用经纬仪配备弯管目镜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弯管目镜见图2-5。超高独立柱模板垂直度校正具体操作见图2-6。图2-6 超高独立柱模板垂直度校正示意柱中心轴线柱子中心线弯管目镜经纬仪柱子中心线视线视线2.2 地上结构施工测量1 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1) 轴线内控网点的布设要尽量选择在首层楼板建筑物外廓轴线及单元、流水段分界轴线和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为保证控制点精度、方便检核每施工段控制点不少于三个。首层设置的内控网点采用全站仪进行闭合、校正,精度要满足现场施工测量要求,首层
17、内控网点作为轴线向上传递的依据。内部轴线控网布置见图2-7。图2-7 轴线内部控制网平面2) 轴线内部控制点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钢筋,且与首层楼板钢筋固定牢固。预埋件及埋设示意见图2-8。图2-8 预埋件及埋设示意3) 控制点竖向传递及精度指标见表2-4。表2-4 轴线竖向投递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误差(mm)备注1每层32总高H(m)H30530H60102 楼层轴线传递地上楼层放线时,首先将设置
18、在首层的内部轴线控制网进行闭合,满足施工要求精度做为地上楼层投测的依据。楼层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投测上来的内部轴线控制点进行复核,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的放线中用墨线弹出各细部控制线,所有细部轴线,墙体边线、门窗洞口边线。轴线传递过程详见图2-9与图2-10。图2-9 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示意轴线控制点激光垂准仪预留洞楼层板面楼层板面激光接收靶预留洞轴线控制点投递轴线点激光接收靶激光垂准仪接收靶中心投递激光点计算机显示平差后投递的激光点与激光靶中心的偏差。按计算机显示的方向移动接收靶,使两点重合。图2-
19、10 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接收示意经过计算机平差得到的控制点。3 高程控制测量地上结构标高引测时首先采用精密水准仪将地下施工阶段传递上来的6个标高基准线与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校核后做为地上结构的标高控制线,向上传递方法采用悬吊钢尺法。2.3 新、老馆连接部分施工测量1 新、老馆轴线连接部分施工测量1) 老馆原有结构尺寸偏差主要有老馆修建时的实际误差和多年来的沉降变化产生的偏差。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在现场施工前要对老馆所有连接部位结构进行精密的测量,将测量成果汇总后记录、整理成表格,掌握各轴线的实际偏差数据。2) 根据扩建老馆部分的沉降观测纪录和轴线实际偏差表与设计单位沟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新、老馆
20、的轴线和标高做出合理的设计调整,确定实际施工采用的控制轴线和控制标高,做为施工测量的依据,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2 新、老馆差异沉降施工测量1) 老馆的标高偏差较为复杂,有老馆修建时的高程系统和现阶段施工的高程系统的误差,有老馆近50年的沉降变化的累积差,有近期新馆基础施工挖土使老馆已稳定的基础重新产生沉降变化,而且变化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综合考虑需要对老馆进行沉降观测确定老馆沉降变化是否趋于稳定,变化速率是多少,对施工的影响有多大。2) 根据沉降观测数据对沉降结果作出合理、科学的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供给设计院,设计单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新、老馆连接部位作好设计调整并确定准确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时
21、间,依据设计调整的要求对新、老馆的标高控制进行调整,新、老馆使用统一标高控制网,在施工前给出各部位、各层标高控制线,做为标高控制的依据。2.4 钢结构施工测量本工程钢结构地下部分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放样。地上部分施工时布设内部平面控制网,钢结构内控网布设时尽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控网点并与其进行联测、闭合,这样即方便了施工又保证了整体工程测量工作的统一。钢结构部分高程控制网根据首级高程控制网进行标高引测,引测标高控制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标高控制网进行联测并校核,标高引测采用悬吊钢尺法,传递至各施工层标高控制线与本层钢筋混凝土标高控制线进行联测。2.4.1 钢结构测量重点本工程钢结
22、构安装测量的主要内容是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网(平面、高程)的布设、劲钢柱安装平面及标高控制线的放样、劲钢柱垂直度测量及监测、钢桁架安装中心线及标高控制线的放样、钢桁架提升监测等。2.4.2 钢结构安装测量工艺流程钢结构安装测量工艺流程见图4.4.5-1所示。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控制网的竖向传递楼层控制网测量、平差改化钢骨柱安装定位线放样钢骨柱安装定位线复核钢构件检查返 修钢骨柱吊装合格合格合格记 录不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图4.4.5-1 钢结构安装测量工艺流程钢骨柱垂直度调校钢骨柱标高调校钢骨柱垂直度监控焊后复测浇筑混凝土钢桁架拼装、吊装钢桁架安装定位线放样钢桁架安装定位线复核不合格合格钢桁架安装
23、调校、监测钢结构安装竣工测量桁架上弦桁架上弦上弦接口桁架下弦下弦接口加强支撑拼装支架拼接口上弦接口拼装支架图4.4.4-6 桁架拼装及拼装支架设置示意2.4.3 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地下室劲性钢柱安装的平面控制网直接引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控制网,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进行复核。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在首层楼面布设地上部分钢结构安装平面控制网,见图4.4.5-2所示。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拟采用内控法(见图4.4.5-3所示),投点仪器选用激光准直仪,该仪器受大气折射率变化的影响小,夜间作业时效果更好。楼板施工时,在控制点的正上方开设20cm20cm方形孔洞。在传递时,利用
24、制作的激光捕捉辅助工具,可以提高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引测误差积累,见表4.4.5所示。注: 表示平面控制点。图4.4.5-2 钢结构安装平面控制网布置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结构钢结构本工程钢结构安装的高程控制依据高程总控制网,并定期进行检测。激光接收靶传递的控制点激光平面控制点激光准直仪图4.4.5-3 平面控制点投递表4.4.5 平面控制点接收流程+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雕刻环形刻度。第一次接收激光点。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激光接收靶上。分别旋转铅直仪90、180、270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捕捉到四个激光点取四次激光点的几
25、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真正点位位置。2.4.4 钢骨柱安装测量1 钢骨柱安装轴线放样依据基坑边布设的轴线控制网,运用全站仪,采用正倒镜投点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出地下部分钢骨柱安装轴线。地上部分首层楼面柱顶钢骨柱安装轴线放样,是依据楼面布设的平面控制网,运用全站仪配合标准钢卷尺排尺放样。其余楼层是从地面控制网投测到高空,再根据投测的控制网,用标准钢卷尺配合全站仪排尺放样柱顶轴线。2 钢骨柱安装标高控制线放样先采用吊挂钢卷尺法把高程传递到施工楼面上,然后以传递的标高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高程传递到钢骨柱上,再采用视线高法在柱顶下方约20cm处放样出钢骨柱安装标高控制线。3 钢骨柱
26、垂直度测量及监测将2台经纬仪架设在钢骨柱相互正交的方向线上,采用正倒镜法测量钢骨柱的垂直度,见图4.4.5-4所示。钢骨柱焊接过程中对柱垂直度跟踪监测,根据实际偏差情况,适当调整焊接顺序及施焊的速度。 图4.4.5-4 钢骨柱垂直度测量钢 柱仪器视线柱定位线经纬仪2.4.5 钢桁架安装测量1 A2区内侧钢桁架A2区标高16.820.55m钢桁架安装主要工艺,在楼面搭设桁架安装胎架;调整好托架标高和放样出主桁架HJA-A1823、AR、AP、AM的中心线;主桁架进行拼装;次桁架拼装;钢桁架整体提升。A2区标高28.2534.8m钢桁架安装主要工艺同前。钢桁架安装胎架搭设前,运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楼
27、面放样出主桁架中心线;运用水准仪,采用视线高法和吊挂钢卷尺法进行托架标高调整,并在核心筒上放样出钢桁架安装标高控制线;以楼面放样的主桁架中心线,采用正倒镜投点法,把中心线传递到托架和核心筒上;钢桁架拼装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采用全站仪测坐标法进行,见图4.4.5-5所示。钢桁架整体提升过程测量控制:提升前,在桁架上设置垂直度传感器,并进行标定,垂直度传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由计算机系统实时处理后,调节各提升点的提升速度,来保持桁架的平稳上升。图4.4.5-5 钢桁架垂直度测量全站仪激光激光反射片控制点钢桁架2 其余区域钢桁架以传递的平面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运用全站仪,采用正倒镜投点法和直角坐标法,在
28、埋件上放样出钢桁架的中心线。以布设的高程控制网作为测量依据,运用水准仪,采用吊挂钢卷尺法在埋件上放样出钢桁架安装的标高控制线。钢桁架安装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可采用全站仪测坐标法或吊挂线坠法进行。2.5 装饰施工测量装饰阶段的测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各楼层轴线或轴线控制线为依据,标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各楼层传递的标高控制线为基准在每个楼层形成闭合导线,保证每条标高控制线的精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 轴线的恢复和引测轴线恢复前使用全站仪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校核后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
29、,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2 标高的抄测楼层标高控制线抄测前应先校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测量传递的标高控制线,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施工层标高的控制线。楼层控制线抄测时,应尽量将仪器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进行抄测,各标高控制线之间用墨线连接并用红油漆标明数据。3 幕墙安装测量为了保证幕墙的安装精度和实现设计效果,在幕墙安装时,首先依据设计施工图计算出各主龙骨的坐标,然后依据结构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方法在建筑上下布设幕墙主龙骨的位置。测设精度要
30、求点位误差小于3mm,拉钢丝进行校核其垂直度及各点的间距无误后作为幕墙安装的测量依据,主龙骨装完成后用全站仪进行复核。3 建筑物沉降观测3.1 沉降观测的目的*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3.2 沉降基准点及观测点布设1 沉降基准点布设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布设5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
31、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 倍基坑深度。平面位置见图3-1。图3-1 高程控制网平面布设图及埋设示意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1015m 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埋设见图3-2。图3-2 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3.3 观测技术要求表3-1 沉降监测网二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mm)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
32、附合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30.300.5DS05型仪器,宜按*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表3-2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mm)等级高程中误差相邻点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观测方法及使用仪器二等0.50.300.30按*一等精密水准测量,使用DS05型水仪器、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等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3.4 观测周期1 首次观测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2 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
33、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须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施工期间因故暂停施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 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要求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 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 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必须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4 竣工后观测第一年观测2 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观测规程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3.5 沉降观测资料的提交首次观测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正常观测
34、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4 基坑监测方案4.1 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基坑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基坑的位移进行一个时期的监测,获得基坑准确可靠的位移数据,了解基坑的实际位移情况,为地下阶段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1。 表4-1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
35、00.71/250000宜按*一等三角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宜按*二等三角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宜按*二等三角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宜按*三等三角测量要求观测注:表中未考虑起始误差的影响。4.2 监测项目内容基坑监测主要监测地下施工期间到基坑肥槽回填前基坑护坡顶部的水平位移情况,定期进行观测并记录整理。4.3 监测方法及监测工作布置1 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采用导线测量法与极坐标法,使用总控制网作为基坑监测的基准网。基坑护坡平面位移观测时,将全站仪支设在观测基准点上,逐一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该观测点坐标,每次观测值均与上次观测值进行比
36、较,其差值即为位移变形值。2 监测点布置变形观测点布设在基坑护坡顶面,在每一转角处布设一个,其他每一边护坡隔20m左右布设一个。变形观测点的具体位置根据基坑护坡的实际情况进行布设,在最有可能发生变形对工程施工与运行安全影响最大的部位均应布设观测点。本工程基坑变形观测点共布设43个点(Jk1Jk43),每一变形观测点处均用红油漆作好标记,标明点号。具体平面布置见图4-1。图4-1 基坑变形观测点平面位置图4.4 监测频率1 监测初始值测定监测点首次的观测值不少于2次,取各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监测的初始值。2 施工监测频率正常施工期间每周观测周次;因故停工,复工前加测一次,期间仍按常规(每周两次)监
37、测。当遇大雨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当测量的位移值大于计算值时,加密观测次数。4.5 报警指标基坑边报警值为槽深的3,如超过报警值应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及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4.6 监测主要仪器设备主要仪器为2mm+2ppm精度的全站仪(索佳SET210)。4.7 技术要点1 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观测期间使用同一台仪器,固定操作人员,消除因仪器的自身系统误差和人眼的视觉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2 埋设观测点和施工阶段的观测过程中,对基准点和观测点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定期派专人检查,确保基准点和观测点不被破坏,保证位移观测顺利进行。 3 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
38、缝和异常并作记录,必要时照像存档。首次观测结束后做好初始值的记录工作,以后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并汇总、计算位移量编制时间位移量表。监测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汇报。5 环境监测本工程意义重大,地理位置特殊,各方瞩目,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控制必须细致全面,环保要求很高。因此在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重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间实施监测,相应的缓解措施,把不良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现场设环境监测点,辅助施工过程控制。5.1 水质监测为了解该区施工前水质情况,以便在日后证明所引用的环保控制工作是否适当,在开工前对该区的水质进行检查。5.2 噪声监测工程开工前,在指定的监
39、察站上进行连续两星期的基线噪声监察。监察时,监察站周围不许有施工活动。工程施工期间,在指定的监察站每6天进行一次影响监察。5.3 空气质量监测为了解工地附近在工程开工前的一般空气质量状况,在指定的监察站上持续进行24小时的悬浮粒子基线监察量度。在施工期间,每6天在指定站进行一次1小时和24小时悬浮粒子总量取样。6 气象监测本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天气温差变化、风速、温度均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除了从当地气象局获得相关资料,另在施工现场另设气象监测点。6.1 天气情况监测即时注意天气变化,提前采取应急措施;尽量避免雨中进行测量作业,如确需在雨中进行测量作业时,应打伞遮仪器主机及棱镜等,避免雨
40、淋;雨季测量作业完毕必须先对仪器表面水汽擦干、晾干或吹干后放入仪器箱内,保证仪器的准确性;高温气候下作业需用遮阳伞遮挡仪器,避免高温影响测量精度;三级风以上不利于仪器施工测量,三级风力以下作业时随时观察仪器水准气泡的变化。6.2 季节施工注意事项夏季空气潮湿,最好备有防潮箱,以便每次仪器使用完毕后,将主机体及光电配件放入箱内,防止湿气浸入;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精密测量作业时,应避开地面蒸汽大的时间段,减少地面蒸汽引起的视线误差;冬季气温低,作业前30分钟,先将仪器置于外界露天中,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作业前测定外界温度,钢尺量距时进行温差改正。施工测量与监测方案11 施工测量总体规划11.1 工程简述11.2 工程重点及关键技术11.3 施工测量总体思路11.4 测量的准备工作11.5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