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5875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起源世界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筑起源世界史原始社会混沌的空间人类历史的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在原始的蒙昧与洪荒时代度过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人类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认识,大约不能不对人类原初时代的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所了解。空间的启蒙太阳崇拜人类文化的原初阶段,对于环境自身的外在空间的认识与理解处于一种混沌与朦胧的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日期内,原始人不清楚自己的所在,不理解何以所载,何以所复,没有空间方位的概念,没有上下左右的区分,人们赖以栖身的巢穴或岩洞,也只是一个直觉的存在。原始人对外在空间的最早感觉,是从对外在自然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中获得的。首先,给以原始人最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太阳的朝起夕落。广泛存

2、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基于太阳崇拜,生殖崇拜之上的早期神话与原始巫术,隐蕴了人类对于外在空间感觉的最初冲动。早期人类文化中,有许多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岩画,彩陶是与日月与生殖器有关的。 太阳的崇拜人类早期有许多建筑与太阳有关。 想象中的太阳车原始人对上和下的理解,最初可能也与太阳的起落有关,人们首先把太阳想象成为一只可以飞越空中的鸟,如远古中国人想象太阳为三足乌。然后,原始人又从直接的观察中,想象其常常栖息在树梢上。中国神话中的神树东方的扶桑与西方的若木,就是为太阳鸟起落之时栖息用的。古埃及则建造了高耸的方尖碑,供太阳临时驻足用。渐渐地人们又把太阳的行为拟人化,想象着太阳是乘着马车或坐着小舟跨越天空

3、和穿越地下的。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仪就是太阳这种由上界至下界巡游的过程的摹仿。 想象中的太阳车原始民族甚至还曾想到用网捕捉太阳,以防止它的每日逝。秘鲁安第斯山脉有一处关隘,两旁是两座对峙的山头,上面各矗立着一座已塌毁的塔,有铁钩嵌在它们的墙上,这是美洲原始民族为在两塔之间拉起一张大网以捉住太阳而设立的。中国神话中“夸父逐日”的故事,在观念上,与这种捕捉太阳的企图,不无相似之处。祭坛的形成当然,原始人对太阳更多的还是敬畏和崇拜。于是便出现了为举行献祭仪式而建造的祭坛,祭坛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造物之一。献祭活动则反映了人类最初对世界的理解。最早的献祭活动是以人为牺牲的。早期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可

4、能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世界生于卵;二、世界由原人的身体,或被众神所残杀的某类拟人灵体的尸体骸演化而成;三、世界由创世神逐一缔造或相继出生而成。例如三国以来渐次出现在中国典籍中的神话创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生于浑沌如鸡卵的太古时代。随着盘古的日渐生长,世界渐由盘古的身体发肤形成。古代巴比伦神话中,恩利尔和马尔都克殛杀女性灵体提亚玛特,分解其尸,以上半造天宇和星辰,以下关造大地与动植物。可以猜想,无论由卵,或由类人灵体生成的世界,都与原始人对卵或人体的神秘生育与生长的力量的了解与崇拜,有所关联。在无数次的献祭过程中,作为祭品的牺牲,包括人体的各个部分,与所为之奉献诸自然神(自然万物)之间,

5、便逐渐建立了一种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而这一次次献祭仪式则成了原初人类最重要的营造活动的起源。“天启”建筑观最初的建筑是怎样形成的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最早的建筑行为,是为了解决人类遮风蔽雨的需求,是一种简单的自觉与自为的活动。但是,在作为文化史的建筑历史的研究中,不同文化间建筑空间与造型的巨大差异常常使人困惑不解。因而,人们常常对可能造成这些差异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及其空间形成,其原初的形态究竟是由何人,又是怎样才创造出来的;人类最原始的建筑活动,究竟出于一种什么目的,是什么力量驱使人们为了建造一座原初的建筑,去搬动一块石头,或树立一根木柱,在他们的原初意识中,建筑究竟是一

6、种什么东西。我们无法设想,战战兢兢地生活在无穷无尽的恐惧与禁忌之中的原始人,会毫无顾忌地折断一根树枝,或搬起一块石头,搭造起一个全然是新物品的屋舍,然后无所顾忌地栖身其中。因为,在原始人心目中,这树木、石头及至房屋本身,都是一种有“灵”的存在。他们相信,如果没有巫师的参与允诺,任何盲目的嬗越,都可能遭受某种“超自然力”的报复。而第一个“设计”出建筑的建筑师,又是怎样完成他的设计,如何描述他的“蓝图”呢?事实上,人类早期的建筑行为,有许多并非纯然是为了解决人的简单的遮风避雨的需求。如在世界各地的史前遗址中,广泛存在的史前巨石建筑,多是一些尺度巨大的建筑遗存,如果不是受观念中所崇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

7、驱使,并为了某种我们今日感觉神秘莫解的原因,这样庞大的建筑行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那里,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首先,房屋的选址,就是一件十分审慎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巫术仪礼的支持。中国古代的相宅术,传说是黄帝时所创,其最早的证据,至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这种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做法,很可能就是起源于原始人选择房屋基址的巫占礼仪。中国古来在建房中的诸多禁忌,包括择吉日良辰破土,上梁,“不可在太岁头上动土”等等,其实都是上古时代巫术 禁忌行为的一种延伸。另外,建造房屋的时候,需要砍伐树林。而砍树在原始时代,绝不是一件随意的事情,必须经过一系列巫术礼仪,以取得超自然力的默许,“允许他们砍树,这时

8、巨大的树干倒下来,就不会压着任何人,”反之,则会发生不幸事故。古印度的吠陀经典中,就有由祭司主持砍伐用来制作“献祭木”的树木的巫术礼仪的记载。其实,在原始人的观念之中,房屋本身的存在,也很可能并不是一开始就供之居住的,而是与一定的神秘力量相关联的,比如在许多文化的原始穴居中,如西亚的史前遗址、爱琴文化的聚落遗址以及在中国西南一些原始民族的村寨中,往往在室内中央设一个火塘。古代爱琴聚落大房子中的火塘,还是一个昼夜由卫士守护的圣物,并被称之为Hearth,其中隐蕴了“大地中心”(Heart of Earth)的内涵。因而,这火塘就具有了某种神圣的意义,或者说与某种神秘的宇宙力量相联属的。同时,也就

9、赋予了建筑物本身以某种神秘的内涵。因此,最早的房屋很可能是供神灵居住的,与巨石建筑一样是用于祭祀或巫术礼仪活动的。而人类自己,在没有能力建筑较大的建筑空间时,往往会利用山岩间发现的洞穴。人们在洞穴中支起火塘,并在洞穴深处的石壁上,绘上各种动物形象的岩画。于是,一座为史前猎人们生活起居,及进行狩猎前的巫术礼仪活动而设的具有建筑意味的空间,就创造出来了。在法国、西班牙、环地中海的北非、西亚甚至南非地区,都曾发现有这种绘有动物岩画的史前洞穴。即使是这些岩画本身,对尚处于蒙昧状态的原始人而言,也不是原始艺术家们的纯然创造,而是某种超自然力作用的结果。原始艺术家是一个术士,他的图画具有符咒的全部功效,是

10、一种妖术。在原始人看来,原始绘画,同原始的舞蹈一样,是一种巫术行为,是超自然力通过原始画家之手,以展示其自身的神秘力量的。在绘画中,艺术家术士,必须进入一种入定状态,思想高度集中,使自己的灵魂成为“空白”,然后唤起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与野牛、猛犸象、马或鹿合二为一,直到被动物本身的灵魂所占有。于是,便能够在洞穴的岩壁上描画动物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测性的结论:亦即,真正的创作者(原始人在观念中认为)是超自然力本身,在这里,实际上所涉及到的,是艺术的“天启性”的问题。即将艺术的起源归之于原始人所相信的某种超自然力的创造。而原始建筑师,或许就是一个巫师,在他感觉没有得到超自然力神灵

11、的默许之时,是不会有任何作为的。而一旦当他相信所谓超自然的神力,在他胸中涌动,并给他以种种的隐喻和暗示之后,建筑的建造过程,也就循着超自然力神灵启示的方向,顺利地开展并完成。因此,在原始人看来,建筑也应归于某种“天启”的产物。奴隶制社会的建筑1.古代埃及的建筑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埃及的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部分。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帝国,埃及的奴隶主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出来,民族公社没有完全破坏,公社成员受奴隶主奴役,地位同奴隶相差无几。因此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

12、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产生了强大的祭司阶层。皇帝的宫殿、陵墓以及庙宇因此成了主要的建筑物,它们追求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 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

13、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石建筑的能工巧匠尼罗河两岸缺少良好的建筑木材,古埃及劳动者使用棕榈木、芦苇、纸草、粘土和土坯建造房屋,并且至迟在古王国时期,已经会烧制砖头,会用砖砌筑拱券。大约因为难得燃料,难得大材来制作模架,所以砖和拱券结构没有重大发展。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劳动人民以异常精巧的手艺用石头制造生产工具,日用家具,器皿,甚至极其细致的装饰品。早在用石头做工具的时候,公元前四千纪,就会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地面。公元前三千纪之初,皇帝的陵墓和神庙就用石材建造了。古王国时期大量极其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砌筑得严丝合缝,在没有风化的地方,至今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哈弗拉皇帝的祀庙的入口处,有块石

14、材长达5.45米,重达42000公斤。中王国时期,青铜工具还不多,却用整块石材制作了许多几十米高的方尖碑,最高的竞达52米,细长比大致为110。新王国时期的神庙中,有些石梁的长度已经超过9米,而柱子竟有高达21米左右的。在这些坚硬的花岗石上,古埃及的劳动者早在主要用石质工具的时期,就刻下了大量的浮雕,用巨大的雕像装饰纪念性建筑物。不仅在石材上雕出用木材或纸草的柱子模样,甚至逼真地刻出编织的苇箔的模样来。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方位和水平的准确,几何形状的精确都很惊人,误差几乎等于零。在库富金字塔大墓室的门口安置了五十多吨重的大石块,在神庙大门前竖立二、三十米高的修长方尖碑,在神庙主殿里架设好几十吨

15、重的石梁,都是起重运输技术上的重大成就。玛斯塔巴(Mastada)金字塔的原形玛斯塔巴古埃及比较原始的住宅大致有两种。一种以木材为墙基,上面造木构架,以芦苇束编墙,外面抹泥或者不抹。屋顶也有用芦苇束密排而成的,微呈拱形。这一种在下埃及比较多。 上埃及的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建于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8世纪。 台形贵族墓古埃及人迷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只要保护住尸体,三千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有财有势的人家的陵墓很考究。早在公元前四千纪,除了庞大的地下墓室之外,还在地上用砖造了祭祀的厅堂,其形式可能

16、源于当时贵族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内有厅堂,墓室在地下,上下有阶梯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是从此发展起来的。多层金字塔的演化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后来,皇帝的陵墓渐渐改变了型制。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Nedetka)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到

17、了古王国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和强盛,越来越刻意制造对皇帝的崇拜,用永久性的材料-石头,建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陵墓,最后形成了金字塔。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的基底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周围有庙宇,整个建筑群占地约547278米。但是,昭赛尔金字塔的祭祀厅堂,围墙和其他附属建筑物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它们依然模拟用木材和芦苇造的宫殿,用石材刻出那种宫殿建筑的种种细节,不过,这做法也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纤细华丽把金字塔映衬得更端重,单纯,纪念性吏强。 麦登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

18、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而死后有皇帝仍然在冥界统治着。光线的明暗和空间的开阖的强烈对比,同时震撼着人们的心,着力渲染皇帝的“神性”。麦登金字塔 (Pyramid at Meydum)建于第三王朝末朝,塔底边144.5米见方,高约90米,塔身下部斜度呈51。 达舒尔金字塔达舒尔金字塔 (Pyramid at Pahshur) 建于公元前2723年。塔底边187米见方,高约102米。塔身下部斜度呈43,上部斜度呈5415。 吉萨金字塔群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

19、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大金字塔(Khufu)、哈夫拉金字塔(Khafra)、孟卡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t Sphinx)组成。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6.4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6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地17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

20、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这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兰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是千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峡谷里的陵墓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陵墓的新格局是: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主体,扩展为规模宏大的祀庙。它造在悬崖之前,按纵深系列布局,最后一进

21、是凿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整个悬崖被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它们起着金字塔起过的作用。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大约公元前二千年,在戴尔埃尔巴哈利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的墓,开创了新的型制。一进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米。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道路两侧排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的坡道登上一层坪台,坪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坪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再后面是一座有80棵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在山岩里的。太阳神庙太阳神庙到了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

22、的地位。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另一个是大殿内部,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方尖碑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方尖碑(obelisk)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

23、般修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古埃及的方尖碑后被大量搬运到西方国家。 奴隶泥屋 由一杂院与居室组成,简陋拥挤,当时奴隶大多沿有固定的栖所。 卡纳克 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 阿蒙神庙新王国时期,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神庙遍及全国,底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karnak和鲁克索(luxor)两处的阿蒙神庙。 卡纳克神庙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是在很长时间陆续建造起来的,总长336米,宽110米。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它高43.5米,宽11

24、3米。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面积达5000平方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中间两排十二根柱高21米,直径3.6米,支撑着当中的平屋顶,两旁柱子较矮,高13米,直径2.7米。殿内石柱如林,仅以中部与两旁屋面高差形成的高侧窗采光,光线阴暗,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在卡纳克神庙的周围有孔斯神庙和其他小神庙,宗教仪式从卡纳克神庙开始,到鲁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

25、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古西亚的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手法,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坏砖和烧砖,随后又创造了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

26、玻璃砖。对后来的拜占廷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乌尔 观象台观象台观象台(Ziggurat)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当地居民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面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对集中式高耸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终于形成了叫做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后来,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建筑物,它的型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也是适合的。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

27、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立面的,有沿正面左右分开上去的,也有螺旋式的。古埃及的台阶形金字塔或许同它有过联系。公元前三千纪,几乎每个城市的主要庙宇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山岳台或者天体台。残留至今的乌尔(UR)的月神台,是夯土的,外贴一层砖,砌着薄薄的凸出体。第一层基底面积为6545米,高9.75米,有三条大坡道登上第一层,一条垂直于正面,两条贴着正面。第二层的墓底面积为3723米,高2.50米,以上残毁,据估算,总高达约21米。萨艮王宫亚述文明的遗迹两河上游的亚述统一了西亚,征服了埃及之后,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

28、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The Palace of Sargon Chorsabad)。城市平面为方形,每边长约2公里。城墙厚约50米,高约20米,上有可供四马战车奔驰的大坡道,还有碉堡和和种防御性门楼。宫殿与观象台同建在一高1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土台上。从地面通过宽阔的坡道和台阶可达宫门,宫殿由30多个内院组成,功能分区明确,有房间200余。平台的下面砌有拱券沟渠。王宫正面的一对塔楼突出了中央的券形入口。宫墙满贴彩色琉璃面砖,上部有雉堞,下部有高3米余的石板贴面。其上雕刻着从正、侧面看起来均形象完整,具有五条腿的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大门处的一对人首翼牛

29、像高约3.8米,它们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守护着宫殿。 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人首翼牛像是亚述常用的装饰题材,象征健壮,可能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联系,通过喜特人和腓尼基人传来。帕赛玻里斯宫珀赛玻里斯宫波斯人曾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他们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

30、建立的,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壮丽,却没有宗教气氛。 珀赛玻里斯宫(Palaus of Persepolis)(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公元前518-前460年,波斯王大流士和泽尔士所造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层,宽6.7米,邻近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再加上气候干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古代爱琴文化(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

31、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希腊半岛的迈西尼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王国。由于手工业和海上贸易的发达,以及克里特岛同隔海的古埃及在文化上的交流,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史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它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曾繁荣了好几百年。公元前15世纪左右,由于外族入侵,克里特迈西尼文化受到破坏和湮没。它和后来的古希腊文化之间有过一个中断时期,两者各有很不相同的特点,而且希腊文化是从远比爱琴文化为低的状态下发展出来的,所以,爱琴文化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对于它的存在

32、,人们是通过19世纪末的考古发掘才知道的。克里特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克里特岛上的建筑,全都是世俗性的,主要的类型有住宅、宫殿、别墅、旅社、公共浴室、作坊等等。遗址中比较重要的有克诺索斯和费斯特的宫殿,占地都在一公顷左右。 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克诺索斯国王王宫,始建于约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依山而建,规模很大。中央是一东西27.4米,南北51.8米的长方形院子,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院子东南侧是国王起居部分,有正殿(也叫“双斧殿”,双斧是米诺斯王的象征)。王后寝室、卧室、浴室、库房与大小天井等;西面有一列狭长的仓库,北面有露天剧场,东南角有阶梯,直抵山下。王宫内部空间高低错落,楼梯走道曲折离奇。

33、克里特岛气候温和,宫内厅堂柱廊布局开敞。柱子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壁画风格写实,色彩丰富。墙角用大石块砌筑。该宫在约公元前1400年突遭袭击中被破坏后随即湮没,直到19世纪末才被发掘。迈西尼狮子门迈西尼在希腊半岛上,它和它附近城市的文化略晚于克里特的。它们的主要建筑物是城市的核心-卫城。卫城里有宫殿,贵族住宅、仓库、陵墓等等,外面围一道或几道石墙,有几米厚,石块很大,常有5-6吨重,得名为大力神式砌筑。 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

34、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同克里特岛的建筑相比,迈西尼的显得粗糙简陋,迈西尼的文化也曾经遭受彻底的破坏,戛然而止。 古代希腊的建筑公元前8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他们向外移民,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和黑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总称为古代希腊。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建筑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它的一些建筑物的型制和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但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时代。它们的类型还少,型制也很简单,发展的速度也很缓慢。它的艺术的完美同这一点有很大关系。在几个世纪

35、的时期中,在型制和形式大致相同的建筑物上,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终于达到了精细入微的境地。马克思说:“.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这句话适用于希腊建筑。圣地建筑群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在小亚细亚、爱琴和阿提加地区,许多平民从事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他们同氏族的关系薄弱了,地域部落代替了氏族部落,民间的保护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守护神的祭坛代替了正室里的火塘。同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在有些圣地里

36、,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Apollo)圣地就是这类圣地的代表。它顺应地势、修建了曲折的道路,沿路布置了许多小小的建筑物,组成了一幅幅富有变化的,然而各自完整的画面。柱式的演进希腊早期的建筑,同中国一样,也是木构架的,易于腐朽和失火。古希腊的制陶业发展较早,技术很高,从公元前7世纪起,已经开始使用陶器来保护木构架,到公元前7世纪之末,除了屋架之外,已经全用石材建造了。 多立克式柱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

37、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有两种柱式同时在演进。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爱奥尼式(Ionic),一种是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的多立克式(Doric)。爱奥尼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多立克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

38、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帕提农神庙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

39、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伊瑞克提翁神庙胜利神庙雅典卫城中还有伊瑞克提翁神庙,(以著名的女像柱廊闻名于世),和胜利神庙。古罗马的建筑古希腊晚期的建筑成就由古罗马直接继承,古罗马劳动者把它向前大大推进,达到了世界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罗马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体。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全意大利,向外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末,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的广阔地区。北面包括高卢(相当现在的法国、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国和比利时的一部分),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30年起,罗马成了帝国。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

40、筑活动遍及帝国各地,最重要的集中在罗马本城。由于古罗马公共建筑物类型多,型制相当发达,样式和手法很丰富、结构水平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筑的科学理论,所以对后世欧洲的建筑,甚至全世界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辉煌的成就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古岁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

41、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古罗马马采鲁斯剧场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

42、、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最早的建筑理论与型制的形成古罗马与古希腊柱式比较古罗马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的富于纪念性的效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有运用地方特产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在理论

43、方向,形成了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主,成为自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多年建筑学上的基本教材。恺撒广场罗马的城市里,一般都有中心广场(Forum)。罗马本城的广场群是最壮丽的,它们的演变,鲜明地表现出建筑型制同政治斗争的密切关系。早期的广场是零乱的建造起来,没有统一的规划。在周围造了一圈两层的柱廊,使广场的面貌完整了些。广场上举行角斗的时候,敞廊上层就成了观众席。共和末期,恺撒擅权之后,造了一个封闭的、按完整规划建造的广场。它的后半部是围廊式维纳斯庙,广场成了庙宇的前院。维纳斯是恺撒家族的保护神,因此,广场隐然是恺撒个人的纪念碑。广场中间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镀金。恺撒广场头一个定下

44、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的新型制。图拉真广场帝制建成以后,罗马皇帝渐渐汲取东方君主国的习俗,建立起一整套繁文缛节来崇奉皇帝。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图拉真,竟至几乎要把皇帝崇拜宗教化了。这时,在奥古斯都广场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广场的型制参照了东方君主国建筑的特点,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在将近300米的深度里,布置了几进建筑物,室内室外的空间交替,空间的纵横、大小、开阖、明暗交替;雕刻和建筑物交替。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还使用了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手法。在运动中展开和深入,这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论是轴线的;还是绕弯

45、子的,象希腊的圣地那样。剧场和斗兽场大角斗场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它们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游氓们看角斗而造。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看,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75-80年)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角斗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 大角斗场为了架起这一圈观众席,它的结构是真正的杰作。运用了混凝土的筒形拱与交叉供,底层有土圈灰华石的墩子,平行排列,每圈30个。底层平面上,结构面积

46、只占六分之一,在当时是很大的成就。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成就很高。它的形制完善,在体育建筑中一直尚用至今,并没有原则上的变化。它雄辩地证明着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古罗马人曾经用大角斗场,象征永恒,它是当之无愧的。万神庙万神庙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是罗马城的万神庙(Patheon,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早期的万神庙也是前柱廊式的,但焚毁之后,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型制。新万神庙是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它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

47、,象征着神和人的世界的联系,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万神庙结构为混凝土浇筑,为了减轻自重,厚墙上开有壁龛,龛上有暗券承重,龛内置放神像。神像外部造形简洁,内部空间在圆形洞口射入的光线映影之下宠伟壮观,并带有神秘感,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卡瑞卡拉浴场(Thermae of Caracalla)卡瑞卡拉浴场三世纪时,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古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卡瑞卡拉浴场是其代表作之一。浴场总体为575363米,中央是可供1600人同时沐浴的主体建筑,周围是花园,最外一圈设置有商店,运动场,演讲厅以及与输水道相连的蓄水槽等。 卡瑞卡拉浴场主休建筑为一228115.82米的对称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