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6213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4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综合管理手册(DOC 85页).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 合 管 理 体 系 文 件综 合 管 理 手 册*-ZSC-A1-2017 批准: 审核: 编制: 发布日期:2017-01-25 实施日期:2017-02-01*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发II概述前言 综 合 管 理 手 册 *ZSC-A1-2017 目 录0.1 管理方针和目标10.2管理者代表任命书20.3 企业简介31 目的及适用范围52规范性引用文件53术语和定义64 公司环境64.1 理解公司及其环境的管理程序6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管理程序74.3 综合管理体系的范围84.4 综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85领导作用95.1 领导作用和承诺95.2管理方针105.3 公司的岗位、职

2、责和权限106 策划11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管理程序116.1.2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管理程序12B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管理程序(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146.1.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程序(合规义务)216.2 目标设定和目标实现的策划管理程序236.3 综合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257 支持257.1资源257.1.1总则257.1.2人员267.1.3基础设施267.1.4过程运行环境277.1.5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程序277.1.6知识管理程序297.2能力317.3意识317.4信息沟通、参与和协商327.5 成文信息(即: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348 运行3

3、98.1运行策划和控制39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管理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18.3设计和开发428.3.1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28.3.2“过程”的设计和开发458.4 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管理程序468.5 生产和服务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88.5.1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管理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88.5.2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0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518.5.4防护管理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28.5.5交付后的活动538.5.6更改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38.6 原燃材料、生料、熟料、出磨水泥和出厂水泥的放行控制5

4、58.7 不合格品的控制558.8应急准备和响应(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569 绩效评价59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程序599.1.2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质量体系要求)619.1.3合规性评价管理程序(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629.1.4分析与评价管理程序629.2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649.3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6710 改进6910.1 总则69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管理程序7010.3 持续改进71附录A本手册章节号与相应的体系标准要素号对应表72附录B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75附录C公司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图80附录D 生产工艺流程图810.1 管理方针

5、和目标 质量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基础,实现持续改进,提供满意产品质量目标:1. 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100%;2出厂水泥袋重计量合格率100%;3. 商品熟料二十八天抗压强度58.0MPa;4. 出厂P.O42.5水泥抗压强度3天25.0MPa、28天49.0Mpa;5. 出厂P.C32.5R水泥抗压强度3天19.0MPa、28天38.0Mpa;6. 出厂水泥和熟料标准偏差1.50Mpa;7. 顾客满意度大于90%;8. 重大质量事故为零,投诉胜诉率100%。环境方针:环保玉林,生态海螺,持续创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典范。环境目标:1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2能源消耗定额完成率10

6、0%。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人为本,减少危险,确保安全健康,遵纪守法,锐意创新,实现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目标:1.全年重大伤亡事故为零;2.生产区域火灾事故和要害部位火灾事故隐患为零;3.厂区道路重大交通事故为零,一般及以下交通肇事控制在2起以内;4.全员职业病发生率为零;5.完善自备水厂饮用水供水系统及配套设施改造,确保全年无饮用水中毒事件的发生。 0.2管理者代表 任命书 兹任命:我作为本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产品质量、安全负全部责任。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任命常务副总经理*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

7、管理工作,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和所需资源的配置,并及时向我报告在建立管理方针和实现目标以及管理体系运行方面所取得的业绩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管理者代表主要职责和权限规定如下:1. 直接向总经理报告综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2. 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提高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及综合管理体系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和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3. 确保在策划和实施综合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4. 负责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并确保相关方对产品质量的相关投诉得到有效处理;5. 领导内部审核工作;6. 有权奖罚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作出贡献的或违反规定的部

8、门和人员。 最高管理者: 2017年2月1日 0.3 企 业 简 介*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市*镇工业园区,是*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自治区规划投资的4个大型水泥项目之一。主要依托于*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质的石灰石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现已建设有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380万吨水泥生产线,同步建设余热发电工程及配套建设2.5km铁路专用线工程。首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60万吨水泥生产线于2007年6月建成投产,配套余热发电于2008年9月份并网发电;二期项目于2009年8月建成投产,配套余热发电也于2009年8月份并网发电。二期年产220万

9、吨水泥粉磨项目已于2014年12月10日建成投产。公司是*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生产线运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旋风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技术,采用集散式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一流的质量检测设备,生产岗位实现无人操作,采取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环保收尘设备配置齐全,生产用水实行内部循环使用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工业废渣实行再利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标准,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原料立磨、大型输送设备、质量控制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从国外引进。此外还自主研发建立余热发电项目,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年发电量约1.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0、5.3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团结、创新、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获得显著成效,截止2016年底,已累计为国家贡献财税收入12亿元,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步伐。公司主要生产P.O42.5、P.C32.5R级水泥和商品熟料,“*”牌水泥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产品具有强度好、颜色好、浆水好、服务好、好使用“五好”优点,被广泛地使用于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铁路、房地产及新农村建设等。公司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时刻把安全这根玄牢牢绷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并以创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契机,在公司大力宣传安全生产

11、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设施改善等方式方法,安全管理工作受控。公司秉承“至高品质、至诚服务”的经营宗旨,建设成技术型、环保型的大型水泥企业,注入高效的管理模式,依托“海螺”品牌实力和成本优势以及强大的国内营销网络,将有效促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北流市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4前 言本手册描述了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控制要求。本手册依据GB/T 19001-2016、GB/T 24001-2016、GB/T 28001-2011标准的相关内容编制。由质控处负责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手册的发放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对内发放范围为: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各部门领

12、导;对外发放给认证机构、咨询机构、顾客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内发放的手册全部为受控版本,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对外发放给认证机构的为受控版本,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发放给咨询机构、顾客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为非受控版本,不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受控版本手册的持有者,应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外借、擅自更改和复制,当调离工作岗位或离开本公司时,应办理变更或交还手续。手册的更改和换版按成文信息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本手册由质控处归口管理。为保持文件的符合性和适宜性,手册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还要通过评审,进行持续改进。1 目的及适用范围1.1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是:a) 规定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

13、简称:综合管理体系)的管理方针和总体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及权限。b) 规定综合管理体系相关工作(过程)的原则、重点要求及归口主管部门,如“基础设施”章节。c) 规定综合性、通用性、跨体系使用的要素的具体实施要求,如“成文的信息管理程序”章节等。d) 对各部门在用的体系文件进行索引,以便本手册的使用人总体把握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及所有相关文件。1.2目的本手册用于证实公司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水泥产品的能力,用于证实公司通过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综合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应用,以及保证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旨在不断增强顾客及相关方满

14、意。1.3适用范围本手册受控版本用于公司内部和认证机构使用。非受控版本可用于向客户等相关方提供。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 ,IDT)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和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水泥企业质量管理实施细则(2011年1月1日实施)GB9774-2010水泥包装袋JC/T 452-2009通用水泥质量等级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3术语和定义GB/T 19000

15、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公司环境4.1 理解公司及其环境的管理程序(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要求)4.1.1确定与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并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以确定相应的风险和机遇。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4.1.2内、外部因素4.1.2.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a) 国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及趋势;b)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及趋势;c) 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手段的应用及趋势;d) 市场需求的变化及趋势;e) 竞争环境及趋势;f) 原燃材料、设备及配备件的供应及质量现状及趋势。4.2.

16、1.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a) 公司生产经营宗旨;b) 人力资源现状及趋势;c) 生产设备设施及设备管理现状及趋势;d) 质量、生产、工艺管理现状及趋势;e) 其他各项专业管理活动现状及趋势;f) 各项作业活动现状及趋势;g) 公司及各部门组织机构设置现状等;4.1.3监视和评审4.1.3.1定期: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于每年初分别组织各部门对其本部门和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总结分析,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列出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清单及措施。4.1.3.2不定期: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各部门对内部和外部因素及时进行监视,发现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评审,

17、更新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清单及措施。4.1.4对评审的要求通过评审,应及时发现在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相应的风险和机遇。4.1.5记录安全隐患登记表质量风险点检查整改表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管理程序(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要求)4.2.1确定对公司稳定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以及质量、环境体系运行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相关方,并准确理解其要求,以便判定风险和机遇。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是主管部门。4.2.2相关方包括内部相关方:指公司员工。外部相关方:主要包括顾客、政府主管部门、上级主管单位、行业协会、物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周围社区居

18、民、媒体等对公司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运行具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各方。4.2.3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于每年初组织各部门确定有哪些相关方,并通过与这些相关方沟通等方式,收集、汇总、分析这些相关方的要求,并组织各部门进行评审,列出公司的相关方及相关方的要求清单,报公司级主管领导批准。4.2.4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各部门对相关方要求及时进行监视,发现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评审,及时更新公司的相关方及相关方的要求清单写出专题监视和评审报告。4.2.5对评审的要求通过评审,应及时发现相应的问题,以便确定相应的风险和机遇及控制措施。4.2.5记录管理评审报告4.3 综合管理体系的范围4.

19、3.1范围公司综合管理体系范围确定如下:A)活动范围:公司“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中,水泥生产活动涉及的系统包括:水泥生产系统和辅助及附属生产系统。水泥生产系统包括:原料破碎、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水泥散装(包装)系统。辅助及附属生产系统包括:供电、供水、供气、设备维修、余热发电、检验和测量、信息管理、照明和厂内物料堆场(棚)、安全环保等装置、以及办公楼、生活设施等 。B)部门范围:公司高层领导及质控处、生产安全处、保全处、供应处、财务处、销售处、办公室(含工会)、矿山分厂、制造分厂、水泥分厂共计11个部门。C)地理区域范围:位于广西北流市民安工业园区北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

20、司内。D)外部供方提供的物资和在厂区内提供的服务也在综合管理体系控制范围内。4.4 综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公司采用“过程方法”,并按照“三个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综合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的含义及要求如下:a)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输出;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的运行和控制;d)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并确保其可用性;e)分派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f)应对相应的风险和机遇;g)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h)改进过程和综合管理体系。4

21、.4.2 为保证“过程方法”在各部门、各项相关管理和作业活动中的有关实施,质控处应组织各部门建立并实施必要的体系文件,以有效支持各项活动(过程的)的开展。同时组织各部门建立并保留必要的记录,以证明各项活动(过程)按其所策划的要求的开展。5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总经理及应证实其对综合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通过:授权、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签发相关文件、工作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各种方式,以证实:a)对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b)确保与公司环境和战略方向一致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制定;c)确保综合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公司各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杜绝扯皮现象;d)促进和督促各相关部门及

22、人员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e)确保综合管理体系所需资源在质量、数量和及时性方面充分满足综合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f)在公司范围内与有关部门及人员充分沟通有效管理和符合综合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g)确保综合管理体系各过程、各部门及人员的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结果;h)促进、指导和支持公司员工为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i)在公司范围内推动各项相关改进活动的有效实施; j)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总经理应通过组织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市场调研、与顾客沟通、客户回访、顾客满意度监测、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等方式,确保在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

23、用和承诺: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5.2管理方针5.2.1制定管理方针总经理应制定、实施和保持管理方针,管理方针应:a)适应公司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公司的战略方向;b)为建立各项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满足适用要求、预防为主的承诺; d)包括持续改进综合管理体系的承诺;e) 包括防止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5.2.2沟通管理方针管理方针(详见本文件第1页)随本文件一同发布实施和管理。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应通过文件发放、人员培训等各种方式确

24、保综合管理体系相关人员获得,并达到:a) 充分的沟通、理解和应用; b) 相关方需要时,各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提供。5.3 公司的岗位、职责和权限5.3.1为保证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公司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并规定的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机构图和部门职责权限见本手册附录。5.3.2在设定公司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权限的基础上,总经理责成办公室制定并实施各部门的岗位说明书,以明确分派、规定各部门内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以: a) 确保综合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b) 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5.3.3总经理在公司高层领导中指定一名综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

25、,其在综合管理体系中职责权限详见本文件第2页。5.3.4公司通过文件发放、人员培训等方式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本岗位的职责权限。6 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管理程序(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要求)6.1.1总则6.1.1.1风险和机遇的确定6.1.1.1.1风险和机遇的含义风险:指对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因素)。机遇:指对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的能力产生有益影响的问题(因素),如有利的时机、境遇、条件、环境。6.1.1.1.2在策划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时,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考虑如下问题,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a) “环境监视和评审”过程中发现的

26、问题;b) “相关方要求监视和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c) 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的范围;d) 开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过程发现的问题(环境体系要求);e) 开展“合规义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环境体系要求)。6.1.1.2应对措施6.1.1.2.1对于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组织相关部门策划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实施,以充分利用机遇,避免或减少风险,确保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各项工作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并得到不断改进。6.1.1.2.2 在策划及确定应对措施时,应充分考虑与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相关工作整合,还应考虑这些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服务、体系运行的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以及可选技术方案

27、、账务、运行和经营要求。6.1.1.2.3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及时对应对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并对实施结果及时进行有效性评价。6.1.1.2.4在策划应对措施时,质控处和生产安全处应充分考虑按以下总体思路,并根据相关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具体的应对措施。A)应对风险的措施,可能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的总体思路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或保留风险B)应对机遇的措施,可能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的总体思路包括: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的管理手段、方法6.1.1.2.5具体的应对措施可能有以下几种,根据需要可单独或组合使用:新

28、增或修改相关的体系文件;新增或维修设施设施;配备人力资源;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管理方案、治理方案、技改技措方案管理实施培训继续执行现有体系文件等6.1.1.3记录质量体系“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清单环境体系“风险和机遇”及应对措施清单6.1.2环境因素及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管理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A环境因素管理程序(环境体系要求)6.1.2.1公司应在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生产安全处为归口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更新。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更新

29、。6.1.2.2环境因素的识别A)采用“设施、活动分析法”,对公司活动、产品与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其方法原理是:确认本部门存在哪些设施和活动针对每一设施相应活动过程从能源资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排放两个角度识别其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B)在识别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异常状况及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法律、法规的要求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八种类型(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等)。

30、C)识别步骤各部门成立本部门环境因素识别小组识别本部门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部门领导审核后上交生产安全处汇总保存以供评价。6.1.2.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A)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生产安全处提出以环保、工艺、机械、电气、消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不少于5人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小组名单,报公司级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工作。B)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小组成员须具备以下条件:熟悉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具有从事水泥生产或环境管理五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素质。C)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准则:采用“是非”判断法。即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则列为重要环境因素。现状违反污染物排

31、放相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环境因素;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检测的环境因素; “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时,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相关方有合理抱怨的环境因素;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且目前管理或处理状况有待改善的各类废弃物的排放。D)根据评价结果,评价小组写出重要环境因素评价记录(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公司级主管领导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传递给各部门。6.1.2.4识别与评价频次及环境因素的更新A)每年初,各部门应对本部门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识别,必要时予以调整和更新。生产安全处应组织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重新评价。B)当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环境因素重新识别、调整、更新与评价:当法律法规和

32、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生产设施、工艺系统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相关方提出合理抱怨时。6.1.2.5重要环境因素即”风险”,应按本手册6.1.1.2章节规定确定应对措施。并纳入环境体系“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清单。6.1.2.6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应予以充分考虑。B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管理程序(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求)6.1.2.7为了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对公司所有经营、服务、作业过程活动的人员、场所、设施以及运行、作业设备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更新重要危险源,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

33、有效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工作。6.1.2.8危险源辨识6.1.2.8.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因素: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d) 来自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 在工作场所周边,由公司控制下的与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 工作场所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包括公司外相关方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材料);g) 公司及相关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34、包括各种临时性的变更;h) 法规要求;i) 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与人的能力相适应。6.1.2.8.2作业活动和场所的划分通常包括:a) 公共场所:如办公楼、会议室、员工餐厅、浴池等;b) 作业活动场所:如作业场所、运行场所、抢修现场、施工现场、仓库等;c) 各种设备设施:如运行设备、作业设备、特种设备、机械设备等;d) 危险作业活动: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清仓作业等;e) 特种作业活动:如厂内机动车驾驶,特种设备操作、起重作业等。6.1.2.8.3危险源的分类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分类辨识:A)按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后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35、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结合公司实际,将危险源分为十五大类:a) 物体打击(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b) 车辆伤害,是指公司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人体坠落、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c)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d) 起重伤害,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时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等机械伤害事故,但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发生的坠落式伤害、起重设备引起的触电以及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

36、e) 触电,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f) 淹溺,由于水大量经口、鼻进入肺内,导致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g) 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h) 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有造成的火灾事故。i) 高处坠落,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场合发生的坠落事故,也适用于由于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引起的伤害事故。j) 坍塌,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到他以及土石、物料塌方引起的事故。k)

37、 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07兆帕、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l) 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物理性爆炸)以及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m) 其他爆炸,如可燃性气体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挥发引起的爆炸(如汽油);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向混合遇火源二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也属于“其他爆炸”。n) 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

38、物质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由于缺氧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窒息死亡的事故。o) 其它伤害,指上述范围之外的伤害事故。如扭伤、跌伤、冻伤、咬伤等。B)按职业健康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时,将危险源分为五大类:a)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噪声、高温、粉尘、辐射等);b)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危险化学品伤害);c)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危险心理、身体病态等);d)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e) 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6.1.2.8.4危险源辨识的信息收集:A)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活动场所、活动过程、进入活动场所的所有人

39、员以及运行、作业活动的所有设备设施。B)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充分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a) 过去: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过去遗留的危险源;b) 现在: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在现有(或拟定)的控制措施下的危险源;c) 将来:作业活动及活动场所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C)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a) 正常(常规):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活动时存在的危险源,如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其它设备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等;b) 异常(非常规):在作业活动中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可能发生的危险源,如电气、机械设施设备的试运转、维修、停机及发生故障时的危险源、恶劣天气(风雾天、雨雪天高温寒冷天)作业

40、时等危险源;c) 紧急(事故):主要指在作业活动中不能预见因素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如地震、发生火灾爆炸、交通事故、高处坠物或滑坡掩埋窒息等危险源。6.1.2.8.5危险源辨识方法如下:a) 设施/活动分析法b) 询问和交流;c) 现场观察;d) 查阅有关记录;e) 获取外部信息等;f) 分析以往事件等。6.1.2.8.6危险源辨识原理:确认设施分析针对每一设施的活动识别每一种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事故分析每个危险事故可能的产生原因(从物的缺陷、作业环境的缺陷和人的行为缺陷等方面考虑)。 6.1.2.9危险源风险评价6.1.2.9.1公司成立危险源风险评价小组:风险评估前,由生产安全处组成风险

41、评价小组,负责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由机械、电气、工艺、质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公司工会负责人组成,不得少于8人,并报公司级主管领导审批。必要时应考虑相关岗位员工(包括承包方人员)适当参与。6.1.2.9.2危险源按是否可接受分为: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和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见表一)。表一:可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的判定准则评估项目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风险1、设施本体现状无隐患有隐患2、现场作业环境现状无隐患有隐患3、设施本体及周边安全防护装置现状无隐患有隐患4、人员的能力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5、安全操作规程等作业性约束文件现状齐全且无缺陷缺失或有缺陷6、程序文件等管理性约束文件现状

42、齐全且无缺陷缺失或有缺陷7、应急文件现状齐全且无缺陷缺失或有缺陷8、应急设施现状无隐患有隐患9、必要的检测结果超标时有无控制措施有且有效实施无或未有效实施10、警示标识现状有且完好无或不完好11、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情况按规定配备并严格按规定穿戴未按规定配备或未按规定穿戴6.1.2.9.3对于可接受的风险的危险源,按是否应为日常工作中的监控重点又细分为:重点监控的危险源(以下简称重要危险源)和一般监控的危险源(以下简称一般危险源)。评估项目有两项,单项判定准则见表二。综合判定准则为:A)二个评估项目的评价结果均为“高度”时,为重要危险源;B)其余组合情况综合判定为一般危险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

43、危险源和“重要危险源”合称为“优先控制的危险源” 。表二:重要危险源单项判定准则评估项目严重程度风险度1、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工作时间很少暴露低工作时间经常暴露中工作时间连续暴露高2、发生事故的后果(C)人员轻伤,简单救护即可低人员伤残中人员死亡高6.1.2.10危险源控制措施策划6.1.2.10.1针对不同的危害等级的控制措施要求,基于以下顺序对降低风险予以考虑,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a) 消除;b) 取代;c) 工程控制;d) 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e) 个体防护用品。6.1.2.10.2对于重要危险源,必须规定控制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种:a) 制订目标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

44、案,如建立改造设备降低机械伤害事故率、设备设施完好率、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率等目标指标;b) 制订并执行管理程序或管理制度、重要部位检查制度、安全警示标志设立要求、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c) 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上岗控制,如通过安全及技能培训、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演练,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d) 现场控制措施,如监护、隔离、通风、警示标识等;e) 监视和测量措施,如定期检测、现场数据监控等;f) 个体防护,包括配备相应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使用等;g) 编制应急预案、消防器材和应急设施的配备等。6.1.2.1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管理6.1.2.11.1生

45、产安全处将危险源辨识清单空白表分发到各部门,必要时各部门要组成“辨识小组”,根据本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全面识别本部门危险源。各部门将所识别的危险源填写在危险源辨识清单上,经部门领导审核并经本部门安全事务代表确认后将该表交回生产安全处。生产安全处对各部门提报的危险源辨识清单进行审核。6.1.2.11.2危险源风险评价小组采用“专家意见法”按上述准则对所有危险源进行评价。生产安全处应建立相应的危险源风险评价的记录,形成优先控制的危险源评价记录,并将优先控制的危险源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单独汇总列表,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核,公司工会主席确认,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形成优先控制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发放给各部门执行。6.1.2.11.3对于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包括重要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应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并通过日常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