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310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X 页数:133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课件.pptx(1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课件,MSA,2,第六版,测量系统分析(MSA)概述MSA 和 QS-9000/TS16949的关系MSA 3rd 新的变化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灵敏度 & APQP偏倚、线形、稳定性进行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MSA 技术总结附件,内容提要,MSA,3,第六版,MSA 课程目的,使参加培训的人员:理解MSA在控制和改进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版和第二版的主要区别为测量不确定度建立量化的、可测量的和限制的指标和/或作出专业、有水平的评估所需的信息具备开展测量系统分析所需要的统计方法的实用知识,MSA,4,第六版,第一章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决策基于数据,数据质

2、量(偏倚和方差),MSA,6,第六版,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评估这一系统的首要步骤是理解这一过程并确定其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什么是测量系统,MSA,7,第六版,测量系统的范例,如果要测量一个轴承孔的内径,那么这个测量系统应包括:被测量的零件人员测量仪器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测量的环境条件作为测量活动的结果,我们产生一个数值,以此表示这个轴承孔的内径,MSA,8,第六版,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SA)MSA用于分析测量系

3、统对测量值的影响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我们对测量系统作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的量化值,并与认可的标准相比较,MSA,9,第六版,MSA总目标,测量的不确定度 一个与测量结果有关的参数,其值分散的特性可以合理地归结于被测对象。 这些数据可表达为系列测量的统计分布、标准离差、概率、百分率、实测值减去实际值;在控制图或曲线图上的点等。,MSA,10,第六版,测量系统分析,典型的准备包括:分析的作业指导书评价人和样件的数量重复读数和测试次数尺寸的关键性零件构造在日常工作使用测量仪器的作业员,能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标准件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必须至少能够读出特性的过程变差的1/10,MSA,11,第六版,持

4、续改进的理念,与过程变差相关联,使测量系统分析对上述基本问题的确定变得更有意义。针对日益强调持续改进的全球化市场,仅仅用相对于公差的百分比来表达测量误差是不够的,而应该使用过程变差。,MSA,12,第六版,测量系统分析的数据利用,用测量系统所收集的数据用于:控制过程评估影响过程结果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利用数据分析,增进对测量系统中因果关系和对过程的影响的了解把注意力放在测量系统上,以获得重复性和再现性,MSA,13,第六版,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决策是基于测量数据,因此测量值的“质量”决定了后续动作的质量。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可分为:,MSA,14,第六版,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对产品决策的影响(P1

5、6),MSA,15,第六版,测量系统变差的影响,对过程决策的影响,MSA,16,第六版,基本问题,评估测量系统,以确定: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敏度? a.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b. 系统具有有效的分辨率?是否具备不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稳定性?统计特性是否在期望范围内具备一致性,并为过程分析或过程控制的接受?(满足测量的目的?),MSA,17,第六版,测量系统变差源,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S、W、I、P、E)及其相互作用,产生了测量结果或数值的变差。,MSA,18,第六版,环境如何影响测量数据,温度变化引起热涨冷缩,使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产生不同的读数光线不足妨碍正确读值刺眼的光导致读值不正确受时间影响

6、的材料-如铝、塑料、玻璃湿度污染-如电磁、灰尘,MSA,19,第六版,测量仪器如何影响测量结果,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小于规范值测量仪器的种类,如尺,卡尺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偏倚和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稳定性,MSA,20,第六版,材料、方法、人员如何影响测量结果,材料:,人员:,方法(程序):,MSA,21,第六版,测量值并不总是精确的,测量系统的变差影响每个测量值和根据这些测量数据所作的判定测量系统的误差可分为五类:偏倚、线性、稳定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在使用一个测量系统前必须知道其测量变差,MSA,22,第六版,MSA 应用,建立新量具的适用性和可接受性标准把一个量具和另一个量具作比较评估可疑的

7、量具量具维修前后的性能比较计算测量系统变差确定制造过程可接受性绘制量具性能曲线(GPC)的必要信息,MSA,23,第六版,从哪里开始?,评估量测系统的组成并尽可能控制量测系统的变差,以确保量测系统在符合使用它的要求状态下把我们的关注从测量过程变差扩展到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和测量不确定性上使用SPC的基本原理,MSA,24,第六版,第二章 MSA 和 QS-9000/TS16949的关系,MSA,25,第六版,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总则 - 4.11.1所有检验、测量和测试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都必须确定其测量不确定度,并使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MSA,26,第六版,检验、测量和测试仪

8、器的控制-4.11,控制程序 - 4.11.2确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所要求的)对使用校准失效量具检验并接受的产品必须重复检验校准和测试时的“环境条件”必须加以评估,以评定其对测量系统的影响确保搬运、保护和储存对测试用的硬件和软件作保护,以防止调整不当,MSA,27,第六版,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注意:绝大多数人把MSA理解为单纯的GR&R。本课程将证明这种错误观念与要求相差很远,MSA,28,第六版,检验、测量

9、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测量系统分析 - 4.11.4对客户批准的控制计划中所确定的每一种检验、测量和测试系统作统计分析供应商应当把统计分析的范围从量具种类延伸到产品族分析方法和接受标准应符合客户批准的标准或MSA手册的要求,MSA,29,第六版,实施 QS-9000的要求 - 4.11,标识所有检验、测量和测试设备(IMT),及其校准状态确定量具(IMT)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量具(IMT)的变差分析 (MSA)当量具(IMT)被发现处于非校准状态时,对其以前测量的结果作确认确保所有量具(IMT)的搬运、保护、清洁、维护和存放校准记录应包括个人量具采用所有MSA手册中的标准,MSA,30,第

10、六版,TS16949:2002要求,测量系统分析7.6.1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存在的变差,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求必须适用于在控制计划提及的测量系统。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受准则,必须与顾客关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MSA,31,第六版,卓越品质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量具种类最大限度地减少量具数量根据产品族添置量具根据MSA手册的要求,按产品族进行统计分析只采用符合MSA要求的量具不允许个人量具用6过程分布计算MSA结果,而不是规范或公差值,MSA,32,第六版,三大汽车公司的要求,三大汽车公司对供应商实施MSA 3rd的要求:Big3 about MSA

11、3rd,MSA,33,第六版,第三章MSA 3rd的主要变化,MSA,34,第六版,MSA 3rd的主要变化,系统地理解测量过程测量开发和资源选择(第一章3、4节)改变和扩展了偏倚和线性新的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复杂的测量系统分析实践MSA与测量不确定度的比较关于GRR标准差: 5.15 6,MSA,35,第六版,第四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MSA,36,第六版,理想的测量系统,每次都能获得正确的测量值,每个测量值都与标准值一致有如下统计特性:“零”变差“零”偏倚对被测量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MSA,37,第六版,量测系统数据,确定所需数据,如何在APQP中使用测量系统值得花费时间和成本以确

12、定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是否满足要求测量系统的质量由其测量值的统计特性所决定:偏倚:95%置信度下,0落在置信区间内(注意:不再是10%)线性:“偏倚=0”线必须完全在拟合线置信带以内GR介于10-30%和ndc5,MSA,38,第六版,数学表达,过程控制中所收集的数据包含二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变差来源:制造过程变差 (MPV)测量系统变差 (MSV)总变差 (TV) = MPV + MSV,MSA,39,第六版,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制造过程变差MSV MPV 注: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尽可能小,变差,MSA,40,第六版,共同特性,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与制造过程变差和规范容限相比,测量系

13、统变差必须很小测量精度不大于过程变差或规范容限中的较小者的十分之一最大变差必须比过程变差或规范容限中较小者小,MSA,41,第六版,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测量系统的变差不受特殊原因支配1. 一般说来,当没有数值(点)落在特殊原因区域内时,测量系统便处于统计控制状态2. 如果没有如SPC手册中描述的数据 趋势或漂移时,我们也可认为是统 计控制状态,统计控制,MSA,42,第六版,测量系统变差必须小于规范公差或过程容限测量系统的标记精度必须小于规范公差规范: 2.530 +/- 0.02测量系统精度: 0.001,规范,MSA,43,第六版,仪器范例,具有行业特点的检验、测量和测

14、试仪器的种类粘度测量仪拉伸测试机轮廓仪- 高倍显微镜X光测厚仪,你们有哪些种类的IMT设备?_,MSA,44,第六版,MSA,45,第六版,第五章灵敏度,MSA,46,第六版,灵敏度,灵敏度:最小的输入产生可探测出的输出信号,是在测量特性变化时测量系统的响应。 -由量具设计(分辨率)、固有质量(OEM)、使用中的维修及仪器和标准的操作条件确定。 -总是以一个测量单位报告。,MSA,47,第六版,灵敏度,了解测量系统的能力,以提供过程变差的信息当测量系统不能探测过程变差时,不宜作测量系统分析当测量系统不能探测特殊原因变差时,不宜用作过程控制,MSA,48,第六版,灵敏度,影响灵敏度的因素: -

15、使仪器减振的能力 - 操作者的技能 - 测量装置的重复性 - 电子或气动量具提供无漂移运行的能力 - 仪器正在使用的环境,如大气、灰尘、湿度,MSA,49,第六版,理解分辨率,测量一个硬币的厚度 - 哪个测量系统对这三个硬币提供更好的变差信息?分辨力: “系统检测并如实显示的参考值的变化量。也可称为可读性或分辨率.”,MSA,50,第六版,分辨率和控制图,范例用二个系统测量同一组样本建立如下页所示的均值和极差图(X&R 图)观察分辨率分别为0.001和0.01的二个测量系统之间的差别,MSA,51,第六版,过程控制图,MSA,52,第六版,分辨率不足,当极差图出现以下情况时,表示测量系统的分辨

16、率不足:只有一、二或三个极差值可读四分之一以上极差为零选择分辨力按比例小于规范或过程变差,以获得足够的分辨率,MSA,53,第六版,分辨率的决定原则,推荐分辨力最大为过程分布6的十分之一,而不是公差(规范)的十分之一在APQP和测试期间进行量具分辨力的研究研究制造过程或相似过程的极差图,根据前页和范例 从不断改进的角度看,公差值的十分之一可能不够。,MSA,54,第六版,第六章基准件和测量不确定度,MSA,55,第六版,基准值,为了比较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值 有时也称为: 可接受的值 常规值 指定值 最佳估算值 标准测量 测量的标准,MSA,56,第六版,基准件,具有非常精确制定的一个或更多特性的

17、一种材料或物质,用于仪器的校准、测量方法的评估或给材料赋值。,MSA,57,第六版,国家/国际测量标准,一个材料测量,测量仪器,基准件或系统准备去定义、实现、保存或复制一个零件、一个或更多的数量值,为了将它们去和其他测量仪器比较这些标准被一些国家专业机构或国际一致认可的国际性服务机构所承认,作为确定其他所有与数量有关的标准件的值的依据一些例子: -1Kg质量标准 -氦-氖激光长度标准 -标准量块 -铯原子频率标准 -100标准电阻 -Josephson Array 电压标准 -,MSA,58,第六版,国家/国际测量标准,使用一个可追溯的标准以提供: 比较的共同点 测量系统有效性 测量系统准确性

18、评价 解决零件间的冲突 最直接的验证指导,MSA,59,第六版,可追溯标准的局限,在破坏性测试中很难使用有些产品特性和过程结果无确定行业或国家标准有些测试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在设计和开发、合同评审和APQP期间讨论这些局限性.,MSA,60,第六版,选择,为了校准可能需要使用非常精密的基准件, 其他在实验室内验证的零件和/或相互认同的标准件. 这些都是通过最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评定的最好的产品.比较分析产生精确的数据,将决定为校准而需要的调整数量.内部实验室比较: 组织, 性能和2个或更多的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条件对设备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评估.,MSA,61,第六版,测量不确定度,用于描述测量值的质量

19、的术语测量不确定度是给组成测量系统的变量赋值的所有可能性的总和.(P58)总的可能性应衡量并且要与在进行的测量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相一致.,MSA,62,第六版,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第一次是通过校准过程而产生校准允许对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或标在尺上的刻度值等的指示的误差的评价,MSA,63,第六版,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基准件本身, 校准和环境以及个人的活动的表现都对测量不确定度有影响.这就是要经鉴定合格的和/或有资格的实验室以及你应接受对你的测量、检验和实验设备要做或已做校准的数据的益处的原因.,MSA,64,第六版,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测量系统分析而作出的决定包括:使用现有的系统

20、, 同时考虑它的测量不确定度.改进系统以控制产生变差的因子.考虑其他具有更高级别的分辨率和能力的测量系统 (这通常会花更多的资金但你的 MSA 数据将帮助你确定并证实适当的资源.),MSA,65,第六版,第七章偏倚、线性和稳定性,MSA,66,第六版,准确度和精密度,量化:准确度以偏倚评估 ISO和ASTM使用的准确度包括偏倚和重复性精密度以重复性和再现性评估,MSA,67,第六版,准确度和精密度范例,量具 A,量具 B,量具 C,A 具有最佳准确度B 具有最佳精密度C 的准确度好于B比较A和C的表现,量具 A的均值,量具 B的均值,量具 C的均值,MSA,68,第六版,偏倚,测量的观测均值与

21、基准值之差。基准值,也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用作测量值的认可基准。基准值可以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而获得的测量均值来确定。,MSA,69,第六版,偏倚范例,MSA,70,第六版,量具偏倚的工作指南,1. 用标准值或高等级量具,如完全尺寸检验设备,获得可接受基 准值2. 用测量室或完全尺寸检验设备3. 由同一评价人对同一零件作至少10次测量4. 相对基准值作直方图,以判断是否存在特殊原因5. 计算:读数的均值偏倚= 观测值均值-基准值公式P74,MSA,71,第六版,为何做量具偏倚分析,从比例上讲,不会象GR&R那么大,但有助于量化准确度用于同一量具的稳定性和线性进一步分析可接受基

22、准值应与其它统计特性评估相同和以后其他评价人作GR&R分析时,作读数比较,MSA,72,第六版,量具偏倚大的原因,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值有误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线性误差使用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测量错误的特性变形环境在常量上出错其他,MSA,73,第六版,偏倚范例,观测次数 外径观测值 Bias 1 5.8 -0.2 2 5.7 -0.3 3 5.9 -0.1 4 5.9 -0.1 5 6.0 0.0 6 6.1 0.1 7 6.0 0.0 8 6.1 0.1 9 6.4 0.4 10 6.3 0

23、.3 11 6.0 0.0 12 6.1 0.1 13 6.2 0.2 14 5.6 -0.4 15 6.0 0.0,均值 (X-bar) = 6.0067偏倚 = 观测均值 - 基准值 =6.0067- 6.0 = 0.0067标准偏差= (6.4-5.6)/3.553 =0.22514均值的标准偏差= =0.22514/(sqrt15)=0.05813t=0.0067/0.05813=0.115395%置信区间:-1.118500.1319结论:偏倚是可以接受的,同时假定实际使用不会导致附加变差源,同一作业员对一个轴的外径作了15次测量,数据如下:,基准值为6.0,是一个基准值,即假定产品

24、与原样一致。估计偏倚:,MSA,74,第六版,线 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MSA,75,第六版,量具的线性,量具的线性可以通过对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的偏倚分析而确定至少要作二次分析,在量具量程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各一次量具量程范围的中部也应考虑,MSA,76,第六版,量具线性分析,量具线性工作指南1.选择可在测量系统不同工作范围作测量的5-8个零件2.用完全尺寸检验设备确定每个零件的基准值3.由一个评价人和同一量具测量所有零件4.每个零件重复m10次测量5.结果分析作图法(参见偏倚分析),MSA,77,第六版,量具线性分析,量具线性工作指南(续)6.计算零件的偏倚和偏倚均值。7.将

25、计算出的偏倚由小到大排序8.以偏倚均值(Y-轴)对基准值(X轴)建立散点图,MSA,78,第六版,量具线性分析,量具线性工作指南(续)9. 线性由这些点的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确定。一般说来,斜率越小表示线性越好10. 计算量具的线性指数,MSA,79,第六版,线性图析,MSA,80,第六版,分析线性,-如果测量系统存在线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软件、硬件或者同时调整两者,再校准以达到0偏倚。 -如果在测量范围内偏倚不能被调整到0,只要测量系统保持稳定,仍可以用于产品/过程控制,但不能进行分析。,MSA,81,第六版,线性误差的原因,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缺乏维护磨

26、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量具的工作范围的上限和下限未经正确的校准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应用错误的量具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测量错误的特性变形环境在常量上出错其他,MSA,82,第六版,稳定性,稳定性(或漂移)是指一个测量系统在某一持续时间(指几天而不是几小时)获得的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一个单一特性的测量值总变差。 或者:偏倚随时间的变化,MSA,83,第六版,稳定性范例,量具A的第一次均值,量具A的第二次均值,至 为A的稳定性,MSA,84,第六版,稳定性,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对给定零件或标准零件在不同时间的偏倚的总变差当同时有多个测量系统介入时,偏倚最

27、小的那个系统被认为是“稳定”的系统,MSA,85,第六版,量具的稳定性,一般没有R&R问题大有助于确定校准周期当多个系统精确测量同一标准件并随时间变化有显著的变差时,有助于确定最稳定的测量系统应对测试跟踪并图表化(或至少在量具记录中记录实际读数和其它相关数据),MSA,86,第六版,对量具稳定性的影响,长时间的不用或间歇使用二次稳定性试验的测量数很大或很小环境或系统变化,例如:湿度,气压与统计稳定性相混淆的其它因子,如预热效应、磨损度、缺乏维护、作业员或实验人员缺乏培训等,MSA,87,第六版,量具稳定性错误的原因,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正常老化或退化缺乏维

28、护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量具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变形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在常量上出错其他,MSA,88,第六版,量具稳定性分析,量具稳定性工作指南1.使用在偏倚和线性分析中作为样件的基准/标准件在保护环境下恰当地保存它们(产品的生命期内)给它们标上名称和号码以便于追溯和进一步研究,包括低、中、高极差值的样本2.定期(天、周)对标准件作3至5次测量(根据测量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MSA,89,第六版,量具稳定性分析,量具稳定性工作指南(续)3.把数据在均值和极差图或均值和标准差图标出

29、 注:要求对每个标准件按过程或规范容限做一个图4.根据通常的SPC要求作评估(稳定?)5.将测量标准差与过程变差相比较,以确定适用性,MSA,90,第六版,对稳定性图的分析,如果稳定性有问题时,均值和极差图会出现漂移或非控制状态均值图出现非控制状态时,表明测量系统测量不正确,检查:偏倚改变了- 确定原因并改正如果原因是磨损 - 重复校准、维修 -不必计算测量系统稳定性数值 - 通过减少系统变差来改善稳 定性,MSA,91,第六版,第八章 量具R&R分析,MSA,92,第六版,GR&R,目的理解用AIAG计算方法所作的GR&R注意:重复性和再现性用于衡量测量系统变差的宽度或分布偏倚、稳定性和线性

30、用于对测量系统变差作定位,MSA,93,第六版,重复性,同一评鉴人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变差,MSA,94,第六版,重复性范例,MSA,95,第六版,再现性,不同评价人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MSA,96,第六版,再现性范例,MSA,97,第六版,量具R&R分析,量具R&R工作指南1. 在测量系统使用者中选出2-3个评价人2. 抽取10个零件,以此代表实际或期望的过程变差3. 把零件从1至10编号,但号码不为被评价人所见4. 如果测量程序文件中有规定,则对量具作校准,MSA,98,第六版,量具R&R分析,量具R&R工作

31、指南(续)5. 由评价员A随机地对10个零件作测量,由一个观察员记录测量结果6. 由其他评价员重复第5步,隐藏其他评鉴员所获得的读数7. 重复第5和第6步,用不同的随机组合测量8. 对每个评鉴员的读数计算均值和极差,MSA,99,第六版,量具R&R分析,量具R&R工作指南(续)9. 用所附GR&R报告表,记录零件均值和极差均值10.计算表示设备变差的重复性11.计算表示评鉴人员变差的再现性12.计算GR&R并转换成百分比13.计算零件变差并转换为百分比14.计算总变差,MSA,100,第六版,GR&R分析,第二版和第三版都介绍了三种方法: -极差法 -均值极差法 -ANOVE法(方差分析法)M

32、SA 3rd 有比较明显地推荐ANOVE法的意图。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与测量系统的目的和顾客要求!,MSA,101,第六版,GR 3 试验,变差来源 评估变差 总变差% 贡献 %重复性 (EV) 7.828 9.14 0.8再现性 (AV) 8.5757 10.01 1.0量具R&R (R&R) 11.611 13.56 1.8零件间变差 (PV) 84.843 99.08 98.2总变差 (TV) 85.634,注: % 重复性的总变差 = (EV/TV) x 100 % 重复的贡献份额 = (EV/TV)2 x 100,% R&R贡献份额是 1.8 %, 仪器贡献份额0.8 %,ANOVA 范

33、例,MSA,102,第六版,R&R,重复性 -同一评鉴人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变差。 做极差图,再现性 -不同评价人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做均值图,MSA,103,第六版,极差图范例,2个评价人,3次实验,5个零件,MSA,104,第六版,极差图结论,对于两个评价人,所有的点都在控制限制内,因此,评价人没有区别如果其中一个评价人的测量值超出控制限制,那么结论是他的方法与另外一个不同如果两个评价人都有一些点超出控制限制,那么结论是测量系统对评价人的技术敏感,需要改进以获得有用的数据,MSA,105,第六版,均值图范例,

34、2名评价人; 4次试验; 5 个零件,3.11,LCL= 3.15.4,3.15,X=3.1715,UCL= 3.189,3.20,MSA,106,第六版,极差图结论,在这次分析中,10个点中的4个超出控制限制因为这少于总点数的一半,结论是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查出零件间变差,MSA,107,第六版,练习6 GR&R图析,MSA,108,第六版,GR&R可接受指南,可接受的标准根据系统的R_如果10% 30%,系统需要做改进,MSA,109,第六版,R&R的应用,当重复性比再现性大时: -量具需要维修 -量具应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 -改进量具的加紧和定位点 -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MSA,110,第六

35、版,R&R的应用,当再现性比重复性大时: -评价人需要更好的使用量具的培训 -需要更好的操作定义 -量具上的刻度不清楚 -需要夹具来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MSA,111,第六版,第九章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MSA,112,第六版,计数型测量系统,一个计数型量具: -将每个零件与一个给定的限制相比较,如果满足 这个限制则接受这个零件 -用于接受/拒收一组标准件 -不能指出一个零件有多好或多坏,只能指出这个 零件是接受或拒受(通过/不通过),MSA,113,第六版,属性量具工作指南,解析法(大样法):-对于计数型量具,用量具特性曲线(GPC)的概念来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用于评价量具的重复性和偏倚 。-

36、这种量具研究可用于单限值和双限值量具 。 - 对于双限值量具,假定误差是线性一致的,只需检查一个界限线性 。,MSA,114,第六版,属性量具工作指南,一般地,计数型量具研究包括获得多个被选零件的基准值。这些零件经过多次(m)评价,连同接受总次数(a),逐个零件地记录,从这些结果就能估计重复性和偏倚 。,MSA,115,第六版,属性量具工作指南,第一步骤选取零件。最根本的是已知研究中所用零件的基准值。应尽可能按实际情况等间隔选取八个零件,其最大和最小值应代表该过程范围八个零件必须用量具测量m=20,并记录接受的次数(a) 。第二步骤对于整个研究,最小的零件必须a=0,最大的零件a=20,记录接

37、受的次数(a)。其余1a19 。如果不满足这些准则,必须用量具测量更多的已知其基准值的零件(X)。直到满足上述条件 。如果最小值零件的a0,那么选取越来越小的零件所评价直至a=0 如果,最大值零件的a20,那么选取越来越大的零件并评价直至a=20。如果六个零件不满足1a19,在全范围内的选取点选取额外零件,这些点可选在量具研究已测量的零件测量中间点。,MSA,116,第六版,属性量具工作指南,MSA,117,第六版,自动测试系统,在APQP期间提出最重要的 -测量系统指明的软件 -控制限、范围、目标和界限的确定 -调整时间,设备、机器和环境因子的启动和停止时间 的补偿确定所需的分辨力级别和过程

38、控制计划为IC过程选择一套适当的名义值,MSA,118,第六版,自动测试系统,为了过程控制,指明产品参数变化范围,如2.9-3.9或3.8-4.0,对测量/测试系统做偏倚、线性和GR&R分析使用设备的能力去读出变化的数据或至少存储起来以在需要时再恢复对每个变量和/或指定范围做分析并改进,MSA,119,第六版,自动测试系统,试验设定 -优化测量窗口延时和测量窗口长度. -认真计划试验顺序. -不能对试验夹具或基座单独做做MSA,必须把它们作 为系统的一部分来做. -做分析时要考虑所有的正常变量,在做实验的地方, 由指派的人员去启动和运行它们.,MSA,120,第六版,第十章 总 结,MSA,1

39、21,第六版,MSA定义,MSA 测量系统分析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量化 测量值的影响变差 由人、材料、方法、仪器和/或环境引起分辨力 测量系统探测被测值最小变化的能力准确度 测量值对照已知标准值的绝对正确程度,MSA,122,第六版,MSA 定义,精密度 测量系统产生或复制读数的能力 偏 倚 观测均值和基准之间的差别稳定性 - 没有特殊原因变差 (也称为漂移)的统计控制状态,是测量系统在某个延展的时间内,测量同一标准件或零件的的单一特性所获得的总变差 。,MSA,123,第六版,MSA 定义,线性 量具的量程内偏倚值的差GR&R 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 (仪器 +评价人)变差重复性 同一评鉴人

40、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变差。再现性 -不同评鉴人员用同一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所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MSA,124,第六版,MSA 定义,总变差 = 制造过程变差 + 测量系统变差控制图 把系统或过程数据即时用图形表示,以帮助分析变差,并在过程失控时对失控原因作出反应,MSA,125,第六版,MSA 定义,方差分析(ANOVA) 使用数学的方法,如复杂运算统计表, 平方和, 控制图和图形比较,分析方差或分析数据中发现的变量。,MSA,126,第六版,MSA 总结,选择一个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通过检查极差图做目视分析)由测量的偏倚来衡量通过进行GRR的重复性评估来衡量通过观测均值减去基准值来量化,MSA,127,第六版,MSA 总结,控制图、方差分析,当测量系统间歇使用或较长时间不用后做分析 在量程范围内至少要做两次或三次偏倚分析 对相同样件做重复测量的工业测量系统用于分析异常或过大的变差,MSA,128,第六版,附录,MSA,129,第六版,控制图常数,MSA,130,第六版,Ball Shear Test R&R 数据,MSA,131,第六版,BST GR&R 报告,MSA,132,第六版,BST 偏倚 & 线性,MSA,133,第六版,Ball Pull 试验 R&R 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