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7390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9.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成分单采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液成分采集的原理,血液成分单采的概念及分类,成分输血的开端与发展,1927年Strumia(斯特鲁米亚)、McGraw(麦格劳)提出用抗凝全血离心分出上层血浆,以Flosdort和Mudd(马德)提出将血浆冷冻,除去水分,制成干粉,用时溶解,这就解决了血浆的储存和运输问题,也便于急救时随时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备大量冰冻干血浆供应欧洲战区。,血浆的应用,成分输血的开端与发展,1902年Hedon(埃东)开始进行红细胞输血动物试验。 1935Castellanos(卡斯特利亚诺斯)尝试应用浓缩红细胞。 1960年Frereich等收集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进行

2、输注获得成功。 1965年Cohen(科恩)成功地进行了ACD血小板输血。,血细胞成分的应用,成分输血的开端与发展,1943年Cohn(科恩)成功地建立了低温乙醇法分离血浆蛋白组分的方法,开创了白蛋白及其他血浆蛋白成分的生产新纪元。19641965年间Pool(波尔)发现了冷沉淀的应用价值。,血浆乙醇分离法的创立,成分输血的开端与发展,1902年Hedon(埃东)首先进行了血浆置换术的动物实验。1959年报告用血浆置换术治疗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取得成功。1965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连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1986年 血细胞分离机用于114种疾病。,血浆置换术,血细胞分离机发展史,1966 NC

3、I-IBM 29901970 Aminco Celltrifuge1973 Haemonetics 301978 IBM 29971979 Fenwal CS30001988 COBE Spectra Apheresis System1988 Haemonetics V50(2p) 1995Haemonetics MCS+1997 Baxter Amicus1998 Trima Automated Blood Collection System,70年代的血细胞分离机型,IBM 2997,Haemonetics 30,Fenwal CS3000,80年代的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

4、,Fresenius COM .TEC,90年代的血细胞分离机,Trima ,Trima Accel,Haemonetics MCS+,Baxter Amicus,我站单采成分的发展过程,1996年12月我站购进第一台血细胞分离机美国(金宝肾公司)COBE spectraTM,2015年我们全站已经拥有20台血细胞分离机。(日本泰尔茂公司的trima 10台,德国费森尤斯的Amicus9台,美国血技的MCS+ 1台)。机采血小板也由1997年每年200多个单位,增长至2014年20000个单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小板的供给也由最初的上门推销发展到现在的供不应求。从2006年10月开始成分血

5、的捐献也由有偿献血转变为100%的无偿献血。,我站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趋势图,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液成分采集的原理,利用梯度离心、界面监测、连续分离技术结合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对分离腔和收集腔的精心设计,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化采集效果。,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液成分采集的原理,成份分离,离心力对细胞分离的影响,血液成分单采的概念及分类,血液成分单采:是指使用血细胞分离机从献血者或患者血液中采集出其中一种血液成分,其余成分再回输给献血者或患者的过程。血液成分单采分为:1.单采成分输血。2.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血液成分单采的概念及分类,单采成分输血: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者的血小板、颗粒细胞或红细胞,然后

6、用于临床输注。单采的成分与一般的采用重力制备的血液成分相比具有成分纯、质量高、数量足的特点。,单采成分血分类,单采成分血,单采血浆,单采白细胞,单采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1、定义:采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2、质量标准: 献血者的条件(应符合GB 18467)献血者在献血小板前一周禁服阿斯匹林类药物且血小板计数15OX 109/L血细胞比容 36%。 外观 肉眼观察应呈淡黄色云雾状,应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疽、无气泡及重度乳糜出现、储血容器应无破损.应热合保留注满血小板的多联袋转移管至少15 cm(多联袋应符合GB14

7、232)供临床备用。容量保存期为24h的单采血小板容量为125mL-200mL。保存期为5天的单采血小板容量为250mL-300ml。,单采血小板,H为6.7 -7.4 .血小板含量2.5 X 1011/袋。白细胞混人量5.0 X 108/袋。红细胞混人量8.0X 109/袋。,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1.定义:采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并过滤去除白细胞后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2.质量标准:献血者捐献条件、外观、容量、PH值、血小板含量、红细胞的混入量同单采血小板白细胞的混入量5.0 X 106/袋,手工法与机采法制备血小板的比较,机采手工 血 小 板 含

8、 量 高,2.56.01011 /袋 低,2.01010/袋 成人治疗剂量 1袋/次 1015袋/次产 品 外 观 橙黄色 ,浓雾状 不透明,淡黄色红细胞 污染量 少,肉眼不可见 较多,肉眼可见白细胞 污染量 少,一般5106 较多,5108所 需 供 者数 单 个 多 个交 叉 配 血 同型输注,不需配血 需交叉配血血 小板 配 型 可 能 几乎不可能输 注 无 效 出 现 迟 易发生,且出现早保 存 期 57 天 13 天止 血 效 果 好 差血 传 疾 病 低 高来 源 不易 易成 本 低廉 昂贵,冰冻血小板(单采血小板-365),1.定义:将新鲜血小板内加入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终浓度

9、为5%)而制成的血小板。 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细胞深低温保存中的细胞内保护剂,分子量小,穿透性强,在十余秒钟内可透过细胞膜置换和固定细胞内的游离水,它可使细胞内外的分子运动、生化反应和细胞的生物钟接近停止,因而可长期保存血小板的功能和活性。2.制备方法:血小板称量计算出所需DMSO量,按5%终浓度。在超净工作台正常工作条件下,把血小板置于摇床上,使聚集的血小板充分散开。DMSO应在室温条件下自然融化(37快速融化会影响血小板冻存质量),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配置的针将DMSO溶液按1ml/分钟匀速加入已解聚的血小板内,注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并在摇床上摇匀,加入过快会使血小板局部瞬间受热过

10、高,不仅使血小板渗透性加大,而且易导致血浆蛋白变性,冻融后纤维蛋白析出而影响临床输注。血袋接口热合后,平置80冰箱内保存,恒定的冻存温度是保证血小板质量的关键。,冰冻血小板(单采血小板-365),3、冰冻血小板的解冻:将DMSO冻存的血小板于39-40水浴箱快速融化后,直接用于临床。注意在解冻过程中要不断摇动血小板,快速复温可避免重结晶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血小板活性与功能的保持。完全融化后应立即从水浴箱中拿出,不能在39-40的环境中长时间留存;融化后应尽快输注,不能再次冻存。4.质量标准同新鲜血小板(我站标准),单采血小板的储存,1、保存状态:储存容器要有充分的通气性(普通袋子保存24小时;血

11、小板专用袋保存5天)。保存温度:是一个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冷藏保存的血小板虽然凝集能力及止血效果能保持良好,但输血后的寿命极短,因为低温可使血小板的结构之一微管发生解离,导致血小板形态改变,由盘状变成球状,容易聚集和破坏,造成血小板寿命缩短,能引起这种变化的起始温度约为1518,所以现在通常在2024保存;振荡方式:也会影响血小板质量,颠倒转动型振荡对血小板的再游离效果较好,也可充分保持pH值,对血小板的负担较强,容易损伤血小板,往返型水平振荡对血小板损伤较少,一般进行5060次/min 的水平振荡即可维持pH在6.5以上。标准规定振动频率为60次/min ,振幅5cm。,单采血小板的

12、储存,保存介质:浓缩血小板用的是ACD-B;单采血小板用的是ACD-A。血浆留量:血小板在保存期不断代谢产酸,导致血浆pH不断降低,使血小板的保存环境处于酸化环境,因此一定量的血浆可以缓冲浓缩血小板pH不断降低,以保持血小板活性,因此,血小板容量对维持血小板耐受低pH值是必要的。血小板浓度:血小板浓度越高,其代谢越旺盛,pH值降低越明显,pH为6.97.4时,血小板形态无明显改变,聚集功能大于储存前的45%,pH为6.56.8以下时,血小板形态开始从圆盘状向球状变化,pH为6.0以下时,血小板产生不可逆变化;红、白细胞污染: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可以使血小板在保存期间pH值下降。,血小板的临床用

13、途,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例如白血病、肿瘤放化疗的病人2血小板功能减低引起的严重出血。例如:外科手术、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3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例如大量输血4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的输注注意的问题:,1、领取血小板时动作要轻,不易过多震荡,以防血小板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2、领取后立即输注,输注速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越快越好,以达到止血高峰,每分钟80-100滴,每次输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3、输注血小板时应该用170微米过滤网,过小的过滤网虽然可以除去白细胞,但也可以使血小板明显减少。4、因量小,需尽快滴尽。5、不能冷藏。特别是冰冻血小板不能冷藏。6、选择有针对性适应症,不

14、要滥用。7、选择ABO、RH及HLA血型相配合的血小板。8、最好输单个供血者的血小板。单个供血者引起同种免疫发生率低或发生慢,无效性延迟且程度轻。,血小板输注注意事项,9、输注前要了解受血者输注时的血小板数量、功能及一般情况,过去输血情况以及是否接受过血小板输血等。10、对无血小板输注无效、无其他疾病可引起血小板的消耗时,可输注血小板4个单位/米2体表面积,约在输注后1小时可提升血小板50109/升。11、对有同种免疫、脾脏肿大、发热、感染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其血小板开始输注剂量均需加大。12、因为血小板的半衰期为3-4天,因而输注间隔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每1-2天输1次,直至达到血小板上升

15、,起到止血效果即止。,单采粒细胞,定义:采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粒细胞的制备: 捐献者提前8小时口服10-20mg的地塞米松,使外周血的白细胞升高至10109/L后进行采集质量要求:肉眼观察应呈淡黄色云雾状,应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疽、无气泡及重度乳糜出现、储血容器应无破损.应热合保留注满粒细胞的多联袋转移管至少20CM。容量; 125mL-200mL。中性粒细胞含量1.01010个/袋,血细胞比容0.15。粒细胞的保存室温222,不振荡,时间不超过24小时,单采粒细胞的适应症,单采法获得的本制品除含有粒细胞外,还含有数量

16、不等的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适应证要从严掌握,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3个或4个条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有明确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无效;骨髓功能估计在短期内能够恢复。目前有人甚至认为浓缩白细胞无临床治疗价值。,单采粒细胞的适应症:,输注方法从采血到患者输注在6小时内完成;每日至少10单位;连续输注2-3天;输注前做红细胞交叉配合试验,以保证ABO及Rh(D)等血型配合;有条件情况下行HLA配合试验。疗效评价:观察患者感染是否得到控制或体温是否下降,而不是观察粒细胞绝对数是否增加。因为粒细胞输注后很快离开血循环,而在肺部积聚,以后重新分布于肝、脾。

17、感染时粒细胞常移动至炎症部位。因此,不能以外周血粒细胞数评价输注疗效,粒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发热反应。、肺部合并症发生率1957%。可能是由于肺水肿及输入白细胞聚积成团,造成微小栓子所致,故需停止输注。、更易感染巨细胞病毒。、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制剂中常有大量具有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输入,在免疫缺陷、联合化疗或骨髓移植患者中,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性。 、免疫反应,单采红细胞,单采红细胞:一般采集的年轻红细胞。年轻红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多的网织红细胞、酶活性相对增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的红细胞成分。大多用血液细胞分离机制备。适应症:用于贫血病人,可以延长其输血间隔。,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18、治疗性置换血浆置换术红细胞置换术淋巴血浆置换术全血置换术,治疗性单采 红细胞单采术白细胞单采术淋巴细胞单采术血小板单采术外周血干细胞单采术,它是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病人的某一血液成分然后废弃或作某种处理 后回输自身的一种治疗手段,,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 治疗性淋巴细胞单采术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术,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应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他疾病,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原 理:,应用指征:,注意事项:,迅速降低Hct和血液黏度,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血栓形成或出现严重合并

19、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高粘滞血症,HCT180g/L。,每次去除量不能太多,以Hct下降50g/L 左右为宜,去除速度稍慢,需补充置换液。,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原 理:,应用指征:,注意事项:,迅速降低异常增生的血小板,防止出血、血栓形成和血液循环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1000109/L特别是有严重并发症,出血或血栓形成者,有脾脏肿大者需连续几次血小板单采术才能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原 理:,应用指征:,注意事项:,迅速减少白细胞,避免肿瘤溶解综合征,动员贮存池中的白细胞进入循环池,减少药物用量。,外周血白细胞数100109/L的高白细胞白血病,伴有脑或肺部并发症的需紧急去除,需特别注意血液成分的补充,防止出血,治疗性淋巴细胞单采术,原 理:,应用指征:,注意事项:,去除免疫活性细胞;过继免疫治疗(LAK、CIK、光照单采术等),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GVHD,注意维持病人正常的免疫功能,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术,恶性血液病实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TRCE)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 治疗性淋巴血浆置换术(LPE) 治疗性全血置换术(TWBE),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受血者,提供优质的血液,问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