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海中小企业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二00五年六月 前 言 2004年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职能正式调整到市新经济委员会的第一年,是我市重点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年,也是上海中小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状态的一年。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全市各类服务机构积极拓展和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和服务内容,不断构建和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空间环境,保障了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全市321417家法人企业中,中小企业已占到99.68。中小企业中从业人员数已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6.82%
2、,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大企业的6.59倍。营业总收入占全市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69.19%;实收资本总额占全市法人企业实收资本总额的74.4% 。可以说,中小企业在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已成为经济增量中的一支生力军,吸纳大量社会劳动力的“蓄水池”,保持经济和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减震器”,发挥着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过去,我们都是以小企业为研究分析对象。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是第一个“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服务工作情况。2005年是上海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上海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坚持科学发展
3、观,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两个优先发展”方针,制定中小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公平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 目 录 前 言 综 述 /1一、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二、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组成结构 /3三、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主要特点 /10行业篇 /13第一章 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 /13一、2004年上海制造业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3二、2004年上海服务业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4三、2004年上海制造业与服务
4、业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16第二章 商业类中小企业 /19一、2004年上海商业类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19二、2004年上海商业类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19第三章 外贸类中小企业 /22一、2004年上海外贸类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22二、2004年上海外贸类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23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 /24一、2004年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24二、2004年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24服务篇 /27第一章 上海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概述 /27一、上海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情况 /28二、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29三、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社
5、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1第二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培训服务 /33一、促进创业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33二、各类培训进一步深化 /35第三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 /38一、政府推动社会各方聚焦中小企业融资 /38二、银行纷纷推出中小企业贷款特色服务 /39三、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40四、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开辟投融资新渠道 /41五、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增强融资服务力度 /42第四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 /44一、整合资源,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44二、联手协作,市级机构服务引领 /45第五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 /48一、构
6、建上海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 /48二、拓展上海中小企业信息交流窗口 /50三、应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挑战 /51第六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市场拓展服务 /52一、加强与兄弟省市合作联动 /52二、多渠道拓展市场空间 /53三、推进中外经贸合作交流 /54第七章 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方面的其他服务 /55一、 逐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55二、 区县服务模式多务实效 /56三、 继续落实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政策 /58前景篇 /61一、2005年上海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思路 /61二、2005年上海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活动 /65后 记 /67附 录 /69附录一:2004年上海市法人
7、企业情况表 /69附录二: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大事记 /73附录三:上海市部分市级相关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录 /84附录四:上海市区县部分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名录 /85附录五:上海市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名录 /87附录六:上海市近年部分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法规检索 /90附录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97附录八:国内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比较研究摘编 /100报告一、美国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报告 /100报告二、日本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报告 /107报告三、韩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报告 /112报告四、香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分析报告 /125报告五、台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
8、系分析报告 /131报告六、上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架构设计 /138综 述 一、 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2004年,本市中小企业继续保持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市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至2004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总数为32.04万户(不含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9.68%,比2003年增长26.99%;从业人员达715.95万人,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6.82%,比2003年下降10.87%;营业总收入32186.17亿元,占全市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69.19%,比2003年增长52.30%;实收资本总额13865.33亿元,占全市法人企
9、业实收资本总额的74.4%,比2003年下降5.02%。参见图一至图五。图一:2002-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总户数增长情况(单位:户)图二:2002-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单位:人)图三:2002-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亿元)图四:2002-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实收资本变动情况(单位:亿元)图五:2004年全市法人企业构成情况二、 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组成结构(一)经济类型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以内资为主,外资为辅。其中内资企业达30.2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4.27%,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18371户,占5.73%。内资企业中,私营
10、企业24.69万户,占77.06%,混合型企业2.4万户,占7.49%。与2003年相比,私营企业数大幅上升,增长82.83%,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商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则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52.85%、46.49%、31.38%和11.80%。参见图六。图六:2004年中小企业注册资本类型比例在从业人员方面,2004年内资企业从业人员减少,而外资企业略有上升。2004年底,内资企业从业人员超过562万,占全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78.5%,比2003年下降14.13%,外资企业从业人员153.92万人,比2003年增长3.49%。在营业收入方面,2004年内、外资企业营业收入都实现
11、了高速增长。2004年,内资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2247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69.12%,比2003年增长50.07%。外资企业营业收入为9939亿元,占30.88%,比2003年增长57.74%。在实收资本方面,2004年内外资企业都出现了下降。2004年底,内资企业实收资本总额达9872.21亿元,下降6.54%,外资企业达3993.11亿元,仅下降1.05%。由于外资企业中的中型企业比例超过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户均营业收入和户均实收资本远远高出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中,中型企业比例为10.28%,而中型企业仅占内资企业的1.87%。外资企业户均营业收入是内资企业的7.34倍,外资企业
12、户均实收资本是内资企业的6.65倍。内外资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及实收资本的差别也反映了内外资企业规模上的差距。参见图七。图七:内资、外资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及实收资本对比图(单位:万元)(二)资本来源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实收资本达13865.33亿元,其中国家资本2625.76亿元,集体资本1602.76亿元,法人资本3968.92亿元,个人资本2466.03亿元,港澳台商资本1793.85亿元,外商资本1408亿元。参见图八。图八:2004年中小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比例图与2003年比较,资本来源中,国家、法人和外商资本所占比例略有下降,而集体资本、个人资本和港澳台商资本上升。参见图九。图九:各项
13、资本来源比重变动情况(三)产业分布2004年,第一产业中小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及实收资本均大幅下降。2004年底,全市第一产业中小企业仅有15家,从业人员637人,营业收入1.05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的比重甚至可忽略不计。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发展较为平稳,2004年底,全市第二产业中小企业达77587户,从业人员391.64万人,营业收入12132.85亿元,实收资本4177.8亿元,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总量的24.22%、54.70%、37.70%和30.13%。与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达到24.28万户,从业人员达327万人,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实收资本达9687
14、.5亿元,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的比重分别为75.78%、40.71%、62.3%和69.9%。参见图十。 图十:2004年上海中小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四)行业分布2004年,本市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批发业、工业、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和建筑业。这五大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达25.33万户,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79.07%。参见图十一。从业人员方面,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和零售业。这五大行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达566万,占全部中小企业从业人数的79.06%。参见图十二。在营业收入方面,2004年除金融和房地产外,其他行业都处于发展上升状态,其中营业收入额最高的前五大行业依次是
15、批发业、工业、建筑业、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这五大行业营收总额达29530.95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91.75%。参见图十三。图十一:2004年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图十二:2004年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图十三:2004年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行业分布情况在注册资本方面,实收资本规模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商务服务业、工业、房地产业、批发业和交通运输业,合计实收资本额为11917.43亿元,占总额的85.95%。参见图十四。图十四:2004年中小企业实收资本行业分布情况三、2004年上海市中小企业主要特点2004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继续
16、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呈现如下特点:1、中小企业与非公企业互为主体并逐步趋于“同圆”化上海原来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大中型企业及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比重都比较高,经过近些年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大规模退出,为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的进入腾出了空间。目前,就“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的组成而言,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中,国有集体企业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9.72%,公有的成份越来越少,“非公”的成分已成为主体。而在“非公企业”中,中小企业又占了绝大多数。2004年底,全市24.7万户私营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9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和“非公企
17、业”两者已经互为主体,正加速趋于“同圆”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是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了,实际也就是中小企业活力的体现。2、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功不可没2004年,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企业户数和营业收入分别比2003年增长43.94%和79.38%。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2003年相比,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参见图十五。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主要有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2004年上述三大行业的实收资本高达4652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实收资本的1/3。此外,三大行业增长显著,行业企业户数、营业收
18、入额和注册资本额分别比2003年增长71.79%、77.96%和51.11%,超过全市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图十五:2004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情况3、二产中小企业仍发挥着社会就业主渠道的作用从整体来看,2004年上海715.95万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达391.64万人,占54.7%,比第三产业高出9.5个百分点。从户均就业人数来看,本市三次产业中小企业户均就业人数分别为42.47人、50.48人和13.35人。与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户均从业人数高出近3倍。在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最为突出。2004年,全市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316.51万人,占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4
19、4.21%,占比远远超过商业、建筑业等中小企业密集的行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就业矛盾的突出,今后应继续发挥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4、私营合伙和私营股份公司等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发展迅速全市中小企业中,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股份公司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04年底,全市私营合伙中小企业超过8000家,比2003年增长440.67%,从业人员10.58万人,增长212.82%,营业收入313.33亿元,增长389.06%,实收资本67.69亿元,增长359.00%。由于公司法对股份公司在注册资本、组织结构等方面有专门的要求,股份公司属于中小企业的“高端
20、”部分。2003年,本市私营股份公司仅有411家,2004年则增加到3629家,是2003年的7.8倍。从业人员5.552万人,是2003年的2.7倍,营业收入224.31亿元,比2003年高出3.8倍,实收资本67.28亿元,近2003年的3倍。5、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200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在市科委延续相关手续的就有1.64万家,长期职工约48万人,其中专职科技人员近18万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834亿元,利润达161亿元,上缴税收136.5亿元,出口创汇31.3亿美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介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领域,绝大多数都属高新技术产业,其主营产品中,有
21、六成以上系自主开发成功,一半以上的新产品已申请各类专利。上海大工业基地所提供的大量协作配套机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灵活体制和机制,以及各类科技孵化和创新基金的支持,都是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因素。6、都市型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富有特色2004年底,上海已成立160多个都市型工业园区,吸引中小企业达5000多家。与此同时,各区县结合自身条件进一步确立园区发展方向,一业特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行业篇 第一章 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一、2004年上海制造业中小企业基本情况1、规模上海制造业中小企业有63004户,占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9.87%,与2003年相
22、比减少8492家,减幅11.88%。实收资本规模占制造业资产规模的74.87%,与2003年相比减幅为8.5%。2、就业人数制造业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数达3165065人,占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总数的44.21%,占全市制造业就业人员总数的90.1 %,比2003年增加就业1512527人,增幅达40.86%。3、营业收入2004年制造业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制造业营业总收入的65.71%,较2003年增长24.17%。 4、行业分布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型工业企业几乎覆盖了全市的工业大类。但较为集中的行业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3、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业等。根据以上情况分析,2004年制造业中小企业总体的营业收入较2003年增加了近1/4,需要关注的是:这一营业收入的增长是在同期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户数和实收资本均呈近10%的下降,在投资额减少、企业数降低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说明企业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期就业人数的增加,更证明单个中小企业的规模在增大。中小企业在上海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已从“拾遗补缺”的初级阶段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二、2004年上海服务业中小企业基本情况1、规模上海服务业中小企业户数有242798户,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99.62%。企业户数增长43.94%,增幅为3
24、3.87%。实收资本规模占服务业资本规模的73.45%,增幅为-10.38%2、就业人数服务业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数达3242528人,占中小企业就业人员总数的45.29%,占全市服务业就业人员总数的85.31%。比2003年减少就业人数27778人。3、营业收入服务业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市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的70.05%,较2003年增长79.38%。4、构成及服务形态按照有关部门对我国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仓储业、邮政通信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
25、层次是为提高公民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以此对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作一分析,除第四层次(该层次不涉及企业)以外,其他三个层次中2004年与2003年、2002年中小服务企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参见表一。表一:各层次企业数、营业收入比例企 业 数 营 业 收 入 200420032002200420032002第一56.663.9364.0589.6482.9983.58第二36.2220.8427.009.1714.3813.6第三15.8615.238.951.192.632.
26、83从上述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市第三产业第一层次企业数比重呈稳定下降趋势,但营业收入在逐年递增,说明本市启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以后,在现代物流业及商贸、餐饮业发展上层次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第二层次企业数呈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在2004年有明显降低,说明本年度随着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在金融和房地产业效益有显著下降,虽然旅游和信息咨询等行业发展势头依然较好,但总体上这一层面的效益滑坡。第三层次比重小幅上扬,可以看出虽然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产业尚待开发和培育。但科教兴市的主战略的实施,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见端倪。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逐步提升。通过以
27、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工业生产总值已达到相当规模,突破了万亿大关,但要在五年内达到翻番的要求,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适应需求的能力还有待增强。这就必须提高产品的服务、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含量,健全为生产提供的服务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的能级和水平。三、2004年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分类上虽自成体系,但从经济的角度总体上讲又是相辅相成的。制造业是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增强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两者高度融合、协调互动。以下试从2004年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作一概述。1、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两极趋势”明显上海中小企业在
28、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中的发展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一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在传统行业中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更加灵活、创新的优势,越来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2003年,上海民营科技企业达25955户,占全市科技企业(机构)的百分之九十八,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大量的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主要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贸易和餐饮服务、传统制造业中的服装和食品加工。三个行业的企业总数超过中小企业总数的七成。这说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资金、人才、信息等制约因素大量仍集中在这些传统行业上。2、产业显示“低度化和分散化”中小企业在这些产业中,由其经营特
29、性体现了如下特征:(1)显现产业低度化(指劳动力和企业配置于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业)的特征。它表现为制造业内部的浅加工度化和服务业内部的初级化。在上海汽车行业中,从整车、部件和零配件、销售、金融和保险、维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中小企业只有在零配件加工、销售和维修等环节中得以参与。上海中小企业中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从事贸易、餐饮和批发零售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2)产业分布分散化,中小企业参与的产业门类较多,在地域上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在同一区域,开发区内企业间的生产分工与专业化协作明显不足,产业链松散。上海虽然有高端的航运交易、期货、证券等要素市场,但没有为产品集聚、加工贸易的低端专业商品市场
30、。加之上海商务成本较高,低端加工市场为江浙两省较有成本竞争力的企业抢占。对上海形成加工配套产业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外省市在沪企业的“商帮现象”上海传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总数中,外省市在沪投资企业超过百分之二十。有些行业中,外地投资企业的总数甚至超过百分之五十。海纳百川,上海作为国内经济的中心城市,以其优越的环境,吸引着全国各地企业的加盟,形成一些明显的地域特征。商帮现象,是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特点。如钢铁贸易企业中近七千家的企业约有半数为福建周宁地区企业或自然人投资经营,其营业额近几百亿元人民币。周宁这一仅二十万人的县城,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上海经营钢铁贸易。他们把业务扩展到长三
31、角,而把业绩留在上海,占用土地等要素资源却极其有限。4、“市场选择”特征明显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下,政府优惠政策大力促进和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组织朝合理化方向发展,不断改善了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体现的不是政府选择,而是市场选择的明显特征。在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不符合国际规则的制度逐步受到强制性改革,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中小企业受到行政手段和壁垒对产业的限制越来越小,中小企业在若干不能进入的垄断行业和一些传统行业中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外贸企业准入因其放下了门槛,近三年来,外贸企业数每年均超过两位数增长,自一九九九年来的近百家,发展到现在超过一万家,这些新增企业
32、均为中小企业。都市型产业的发展依托城市的集散功能及区位优势,以城市主导产业为基础,直接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中小企业不断催生,微小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微小型企业有两万多家,这些微小型企业中,已转入中小企业行列的近万家。5、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近年来,上海现代服务业伴随上海制造业高度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而快速发展。在理财,律师,创意设计,广告,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一般不具规模经营模式,而采取小规模,分散式,灵活性的经营方法,为中小企业的介入提供了客观需求。以咨询业为例,据调查目前上海咨询业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逾20万,其中将近85%的注册资金100万元以
33、下。这些企业除从事各类咨询业务以外,还从事包括各类代理,经纪,鉴证类业务,成为市场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智库,工具和桥梁。这些年来房产经纪企业的发展就是突出的范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行情不断高涨,房产经纪企业已逼近万户大关。由于相对专业要求不高,该行业还吸纳了近2万名下岗再就业人员。社会效益也很显著。第二章 商业类中小企业一、2004年上海商业类中小企业基本情况2004年上海市各行业商业企业共有14.81万家,其中,大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0.11、0.46和99.43,中小企业所占比重为99.89。由此可见,即使是在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最为活跃、最具影响且最有实力的上海市,中小企业仍然是推动本地
34、商业发展和市场繁荣的中坚力量。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原隶属于市商委的国有商业集团全部划由市国资委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国有资本从中小商业企业的退出在各区有序进行,大多数区县中小商业企业改制已经基本完成。 二、2004年上海商业类中小企业发展特点1、连锁经营成为商业中小企业走出零售业平缓区的有力手段2004年上海零售中小企业快速增长,连锁经营的发展势头仍然很猛,所有连锁企业的总门店数为14277个,比上年净增3630个,增幅为34.2%。进入连锁经营的业种业态由上年的69种扩充至80种。连锁业实现销售额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09%,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年GDP增幅及商业销售平均增
35、长率。市内连锁经营的零售额为670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7.3%,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2004年,家电、建材、医药、服饰等行业的中小企业连锁经营出现了整体推进的态势,行业内主要连锁专业店不断发展,网点数量、零售总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在家电、建材等零售领域,随着主要连锁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连锁专业店已经成为这些行业内的领先业态,对行业零售市场产生了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并推动了市场总体发展。 2、餐饮业中小企业增幅独占鳌头 近十年来,上海市餐饮市场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上海餐饮中小企业已经形成了细分化和多元化的格局。主要类别有:主流中式正餐,西餐及域外正餐,中式
36、快餐,西式快餐,送餐;饮类包括酒吧、咖啡吧、茶馆等;混合式餐饮,如西餐酒吧结合、茶餐等;与其他服务产品相结合的方式,如浴场餐饮、艺术餐厅等;与零售业结合的方式,如面包房、便利店餐饮等;与交通旅游等相结合,以及以专项服务为目标的餐饮,如航空、铁路、游轮、学校、医院等。2004年上海的餐饮业出现高速增长,共实现零售额300.17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比全国餐饮业21.6%的平均增幅高出18.1个百分点。预计在上海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长,收入不断增加,以及上海国际大都市功能深入开发,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等因素的推动下,未来几年上海餐饮中小企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并且在展现文化品位、个性魅力,促
37、进商业繁荣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3、电子商务和无店铺销售成为中小企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亮点电子商务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仅适合于大企业使用,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非常有利。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实力较弱,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它能够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Internet的到来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2004年上海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到725.19亿元,比上年增长43.77,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1
38、2%。电子商务在企业和市民中的普及率日趋提高,商业电子商务交易额6.53亿元,占0.88; 纯.COM交易额225.64亿元,占30.36。韩国CJ Home Shopping公司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同组建的东方CJ电视购物节目也于2004年4月1日起在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开播,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购物企业。 4、生活服务业仍是商业中小企业的主体行业 2004年上海各类生活服务行业的营业额合计约130亿元,相比受SARS严重影响的2003年,增长了13%。生活服务业中小企业主要包含美容美发、沐浴、洗衣、维修、生活用品租赁、生活服务中介、摄影及相关服务等行业。据初步统计,2004年全
39、市这些行业的营业额合计已达到100亿元左右,比“九五”期末增长一倍以上,近年这些行业受产品升级影响,增幅较大。第三章 外贸类中小企业一、2004年上海外贸类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2004年,上海外贸中小企业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克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退税政策改革等政策因素的影响,经营主体数量迅速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止2004年底,有近9000家中小企业拥有外贸经营权,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3000家。全年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70亿美元,占全市企业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增加到超过4%。表二:2002-2004年上海全市企业与中小企业外贸总额增长对比表全市企业外贸中小企业外贸中小
40、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企业总额比重年 份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200272770.96%2003112455%36414%3.20%2004160042%7094%4.37%二、2004年上海外贸类中小企业发展特点1、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迅速随着我国外贸经营制度的深入改革,上海外贸中小企业的数量在2004年迅速扩大,由截至2003年底的5400家增加到2004年底的近10000家。2、进出口双向快速均衡增长全年进口贸易总额约30亿美元,出口贸易总额约40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都超过了100%。3、贸易方式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全年贸易总额的近90%是一般贸易方式。4
41、、经营商品以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类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为主这三类产品的进出口占总额的60%以上。另外贱金属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床上用品、玩具、鞋帽伞类、塑料制品等也是中小企业进出口业务的主营商品。5、贸易地区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对这三个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要占到全市中小企业进出口总额的近90%。在上述地区中,又以对美国、日本两大传统贸易国的进出口额为最大。但中小企业在开拓非洲、独联体、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一、2004年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情况200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有2.3万多家,仅2004年在市科委延续相关手续的就有16
42、373户,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户,收入超亿元企业363户。长期职工47.99万人,其中专职科技人员17.75万人。资产总额3221.17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834.35亿元,利润总额160.79亿元,上缴税收总额136.48亿元,出口创汇31.30美元。二、2004年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1、技术创新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研究开发力量和自主的知识产权,善于将科研开发和市场需求真正地相结合,将知识含量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为上海的产业界提供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2004年上海市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数第一次突破400项大关,达434项,项目受理率99.8%,列全国
43、之首,争取国家经费支持6840万元,列全国第二,更重要的是在创新基(资)金的支持和激励下,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上海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161家,比2003年新增244家,则新增数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2004年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总数达570项,比2003年同期增长5%,认定的项目中80%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达标年这些项目可累计形成产值约493亿元。2、原创技术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2004年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四大重点产业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占21%,生物医药领域占12.5%,新材料领域占26.4%,先进制造领域占25.5%,四大重点
44、领域共占86.1%;按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的认定项目占1.1%,国际先进的占94.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已申请专利)的项目占93.3%,比2003年增长近10%。这些情况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创技术在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占了重要一块,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向“高、精、特、新”发展。3、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区域性、规模性及产业链发展为加快企业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产业发展指南和“一区一业” ,以及近两年政府部门对生物医药、印刷包装设计、纳米材料、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区域性、规模性及产业链发展。如:“上海输配电产业战略合作推进会”上,上海交通
45、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与奉贤区签订了“产学研”合作伙伴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市区联手、产学研联动打造上海先进制造业迈出重要一步,2004年上海市输配电产业完成总产值201亿元,已涌现出上海电气(奉贤)、德力西、正泰、柘中等骨干企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浦东张江以形成“研究中心中试孵化规模生产”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徐汇区已初步形成生物医疗技术企业235家,实现技工贸收入40多亿元;普陀区形成印刷包装城的集聚、静安区、长宁区的高档服装服饰一条街、黄浦区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业等的设计档次得到提升,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多元化,机制灵活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成分多元化,涉及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联营企业、港澳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不管他们的经济成分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高度灵活的机制,突出表现在机构精干、决策自主、应变灵敏,工作高效。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益主体分明,产权明晰,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相关,分配形式灵活多样。再次,科技型中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中寻找生存发展的空间,生命力十分顽强,始终在探索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有机结合的模式中发展,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成功之路。 服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