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548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9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聚众力 务实效 促发展20022003上海市小企业发展报告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二00四年六月目 录照 片前 言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服务平台 1第一篇20022003年上海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第二篇落实各项政策,形成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10第三篇加强依法行政,不断增强为小企业服务的战斗力 16第四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20第五篇建立小企业之“家”,形成为小企业服务的亲和力 26第六篇坚持调查研究,增强为小企业服务的内力 32第七篇小企业创业者成功之路小企业发展案例 38第八篇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展望 56后记 63附 件一、20022003年上海市

2、中小企业情况表 64二、20022003年颁布实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7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72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81上海市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收缴及使用实施细则84三、上海市小企业工作大事记91四、新标准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现状简析117前 言从国际惯例来看,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做法。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一批支柱性大企业,而且需要大量与之共同构成社会化生产和服务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广大中小企业。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上海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在上海未来发展进程中,有两大趋势将更加凸显:一是从经济

3、增长动力格局看,上海正在由投资推动转向创新推动;二是从主导经济发展模式看,上海正在由过去比较多的重视政府主导经济发展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发展。正如陈良宇同志所强调指出的那样,上海未来的发展,要走通科教兴市“华山天险一条路”,这是唯一的选择。要真正走通这条路:一是要强化创新;二是要加速市场化进程。因而,无论是创新推动,还是市场主导,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全面改善创业环境,提高民间参与水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党的十六大指出,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促进小企业发展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机构是难以胜任的,必须注重调动和整合全社会的资源。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

4、服务体系,构筑市、区县、行业及各类服务机构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形成合力,来共同营造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尤其是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经过市各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已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小企业社会化支持体系。即:以宽准入、促发展、畅退出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以突破贷款担保难为核心的金融支持体系;以“小企业网站”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支持体系;以创业培训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持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以经贸服务为核心的内外合作交流支持体系。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5、,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小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是上海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上海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以创造公平发展环境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第一篇2002至2003年上海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上海小企业情况综述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本市小企业继续保持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市统计局年报资料显示:至2003年底,全市小企业总数为24.52

6、万户(不含非法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3.06%,比2002年增长16.24%;从业人员563.76万人,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9.34%,比2002年增长1%,比1999年上升了5.99个百分点;营业总收入13680.35亿元,占全市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46.60%,比2002年增长26.64%,是1999年的2.37倍;实收资本总额9127.37亿元,占全市法人企业实收资本总额的53.49%,比2002年增长6.9%,是1999年的3.2倍。图一、2002-2003年小企业总户数的增长(单位:户)2002年2003年210899245151图二、2002-200

7、3年小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单位:人)2002年2003年55818335637646图三、2002-2003年小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单位:亿元)2002年2003年10802.5513680.35图四、2002-2003年小企业实收资本的增长(单位:亿元)2002年2003年8538.319127.37二、上海小企业经济类型、行业和产业情况至2003年底,按经济类型、行业和产业分,上海小企业情况如下:按经济类型分:全市小企业以内资为主,外资为辅,其中内资企业占72.94%,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7.06%。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1.49万家,占全市小企业总数的6.09%;集体企业4.3万家

8、,占17.53%;私营企业13.40万家,占54.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3万家,占8.68%;其它(混合)3.2万家,占13.04%。按实收资本来源性质分,全市小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共占28.17%,法人资本占30.65%,个人及境外资本共占41.18%。图五、2003年小企业注册类型比例(单位:万户)国有集体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其他1.494.3013.402.133.2图六、2003年小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构成(单位:亿元)内资外资7090.332037.04 图七、2003年小企业实收资本来源构成(资本性质)(单位:亿元)国有与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及境外资本2571.1

9、92797.943758.23按行业分:在全市小企业中,农业0.22万家,占全市小企业总数的0.88%;工业7万家,占28.56%;建筑业0.95万家,占3.89%;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1.14万家,占4.6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0.13万家,占41.33%;仓储、住宿、金融、房地产、租赁、商务服务、科研及技术服务、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4.72万家,占19.26%。图八、2003年小企业行业分布状况(万户)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电信批零餐饮服务户数0.2270.951.1410.134.72比例0.8828.563.894.6641.3319.26按产业分:以2003年末的小企业数据

10、来计算:小企业数量分布为:第一产业0.22万家,占0.88;第二产业7.96万家,占32.45;第三产业16.34万家,占66.67。从业人员分布为:第一产业3.26万人,占0.58;第二产业331.47万人,占58.79;第三产业229.04万人,占40.63。营业收入分布为:第一产业210.01亿元,占0.15;第二产业55137.18亿元,占40.30;第三产业81456.33亿元,占59.54。实收资本分布为:第一产业338.07亿元,占0.37;第二产业29286.32亿元,占32.09;第三产业61649.33亿元,占67.54。三、上海小企业的发展情况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上海

11、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得到初步体现,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小企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3年本市小企业具体发展的情况如下:第一,在抗击非典中促进小企业发展。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全国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突发非典疫情,上海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旅游、交通、宾馆、餐饮、商业等服务行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其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疫情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小企业发展工作不动摇,及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重灾企业渡难关。对旅游、餐饮、商贸、出租车等受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给予适当财税优惠政策,对确需要减税的行业和

12、小企业进行减税,提供更多的政府贷款、担保等,使小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2003年,本市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业小企业总数为10.84万户,比2002年增长22.48%,营业总收入为7598.35亿元,占全市同类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55.54%,比2002年增长27.07%,实收资本总额为2395.56亿元,占全市同类法人企业实收资本总额的63.83%,比2002年增长39.15%。第二,二产小企业仍然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2003年,上海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63.76万人,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1.5万人,占58.79%,第二产业吸纳社会就业优势明显

13、。从行业来看,小型工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全市工业企业中,每百户就有98户是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高达267.7万人,占全市小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7.48%,在全市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中约占65.03%。数据显示,二产户均从业人数为41.67人,三产户均人数为14人,二产户均人数比三产高出近2倍。两者比较,二产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第三,外贸小企业的崛起是上海经济增长新的亮点。2003年,上海一批民营外贸小企业大踏步跨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自2001年7月起,上海进一步放宽内资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的资质,降低了企业经营进出口业务的“门槛”,后又实行外贸退税专项抵押贷款全额贴

14、息政策,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一批民营外贸小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具有外贸经营权的民营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2000年,这类小企业仅有50多家,而2003年当年,就有近3500家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占全市当年获得外贸经营权企业总数的85%。截止2003年底,全市拥有外贸经营权的民营小企业达到5400家,分别是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80倍、20倍、2.2倍,约占目前本市外贸企业总数的69%。2003年1至12月民营小企业出口额达16亿美元,同比增长5倍,成为对外贸易领域的一匹“黑马”。第四,科技型小企业是上海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1999年至2003年,科技型小企业以年均25%的速度增

15、加。2003年全市科技型小企业约2.1万家,比2002年增长16.67%,其中当年新登记的科技型小企业1.2万家。科技型小企业所介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领域,绝大多数都属高新技术产业,其主营产品中,有六成以上系自主开发成功,一半以上的新产品已申请各类专利。2003年,本市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小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1亿元,占全市同类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28.51%。上海大工业基地所提供的大量协作配套机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灵活体制和机制,以及各类科技孵化和创新基金的支持,都是上海科技型小企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因素。第五,三类鼓励型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是科技型小企业在政府资金支持下发展迅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

16、创新资金根据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种子资金、融资辅助资金、匹配资金三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2003年匹配资金继续以50%的匹配额度资助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的项目,调动了企业争取国家资助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2003年,上海共有116 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是2002年的2.6倍。二是都市型工业小企业发展富有特色。至 2003年底,上海已成立100多个都市型工业园区,吸引小企业达5000多家。与此同时,各区县结合自身条件进一步确立园区发展方向,一业特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三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服务型小企业在增强城市服务功

17、能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信息咨询、科技服务、律师、会计师、商业经纪及代理业等服务型小企业发展较快。2003年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和科研及技术服务行业的小企业超过3.1万户,占全市小企业总数的12.67%,企业户数比2002年增长9.87%,从业人员超过36万人。第二篇落实各项政策形成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近两年来,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市政府关于促进本市小企业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市级各部门、区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上海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一、加强企业登记工作改革创新,大力促进小企业快速发展。2002以年以来,市工商局采取多

18、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是通过统一登记程序、规范登记行为、开展“主动服务、规范服务”活动,促进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发展私营及个体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截至2003年底,全市国有小企业有1.49万户,比2002年减少2.18%;私营小企业13.4万户,比2002年增长27%。二是改进名称登记计算机系统,变用代码识别为用文字直接识别,并建立公开透明的企业名称自助式查询系统。市工商局设立企业名称查询大厅,30台电脑可同时对外提供查询服务。此外,市工商局还探索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名称受理审核机制。三是在浦东新区扩大 “告知承诺”范围,由原先的5个项目拓展到2

19、8个项目。在部分分局试行网上“并联审批”办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对象。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吸引民间投资,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市工商局在企业登记中进行扩大出资者范围的试点,发布了关于上海在企业登记中扩大出资者范围的试行意见,会同市纪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本市在企业登记中对有关人员禁止经商办企业实行告知承诺制度的通知,这一举措不仅突破了企业登记中投资者的范围限制,而且变政府对投资人的形式审查为告知承诺,让投资者承担诚信义务,还保持了原来企业注册中有关政策规定的稳定性。2003年8月1日起,“在企业登记中扩大出资者范围”的政策在浦东新区试行。政策正式试行后,在职职工投资热情高涨,仅8月1日当天

20、,就有20名在职人员申请注册企业。二、进一步实施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政策。在实施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政策中,2003年4月,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小企业办”)、市劳动保障局和市财政局三家又联合制定、颁布了上海市小企业欠薪保障金收缴及使用实施细则。该政策在危急时刻显示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功效。“非典”期间,为15家企业垫付欠薪基金128万元,有效激励了小企业的“防非”斗志。2003年全年共为29家企业垫付欠薪基金513万元。从2000年至2003年底,小企业欠薪保障金累计收缴1.4亿元,支付36笔,享受职工2339人,垫付金额累计680万元。三、推进小企业信用担保政

21、策的实施,鼓励贷款担保机构的发展。市小企业办继续实施上海市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损帐补贴暂行办法。截止2003年底,共向9家担保机构累计发放补贴款项179.11万元。享受损帐补贴的担保机构尽管数量不多,补贴额度也不大,但在担保行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据调查,2003年全市已有各类贷款担保机构73家,比2002年增加1倍多。为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和担保机构进入担保行业,市小企业办着手对暂行办法进行修改,拟扩大补贴对象,完善息差补助办法和奖励办法。此外,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于2003年4月2日正式签署了首期50亿元小企业再担保额度的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的新途径。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营

22、造小企业的创业环境。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劳动力结构调整,上海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攀高,到2003年已达到4.8%的历史高点。为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积极措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区县政府把促进开业作为政府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提供一整套的开业技术援助,帮助有志创业者成功开业,以此来发挥就业的倍增效应。从2001年至2003年底,已先后开发了2000多个“4050”项目,培育了1万余名加盟连锁经营或独立开业的小老板,累计创造了近6万个就业机会,吸纳5万多名“4050”人员就业。从2003年起,“4050”项目改称为“4050”创业项目

23、,即由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方提供项目,委托社会咨询公司进行评估监理,通过公开项目咨询洽谈产生执行人,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项目执行,以进一步强化创业观念,努力塑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2万多户,从业人员20多万人,其中已有1000多家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成功转制为小型企业。目前,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每月新增600家左右,新增各类从业人员近4000人,相当每个月新建一个大中型规模的企业。五、领先一步的政策优势,推动了外贸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经中央批准,上海自2001年7月起,在浦东新区实行了凡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再要求

24、注册两年以上,在登记设立的同时,可直接申办外贸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政策,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民营外贸企业。另一方面,上海又实行了外贸退税专项抵押贷款全额贴息政策,由此推动了民营外贸企业出口大幅上升,并吸引了外省市外贸企业来沪注册。从2001年8月以来,市财政已贴息8000余万元。近两年来,本市民营外贸企业平均每月增加190多家,迅速增长的势头引人注目。目前,外省市在沪注册的民营外贸小企业已有700多家,占本市民营外贸企业的24%。六、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集群发展。市、区县科技部门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各区县将改善区域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作为

25、重要工作,为扶持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采取了多项切实措施。几年来,已有2000多个项目得到认定,大部分项目顺利转化。黄浦区和长宁区分别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和多媒体产业方面形成了创新集群。黄浦区在市科委支持下,组建了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从设计软件、测试仪器、组织多目标芯片的流片到IC设计人才的培训等系列服务,为IC设计企业的集聚创造了支撑环境。同时,各区县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中形成了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这些孵化器和园区对创业者不仅提供办公场所及优惠政策,而且提供各类专业信息和服务。目前,全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两年的发展情况见表一。

26、表一 2002年2003年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表指 标(单位)2002年2003年2003年比2002年增长(%)企业总数(户)184412151616.67长期职工(万人)36.0945.3325.60资产总额(亿元)1902.562966.2055.91研究开发费(亿元)58.3974.3227.28技工贸销售额(亿元)1487.002376.2759.80利润总额(亿元)87.97119.6936.06上缴税收总额(亿元)63.18120.0289.97出口创汇(亿美元)6.359.0642.68申请专利(件)18263697102.46获专利权(件)6811990192.22实施

27、专利(件)1166230297.43第三篇加强依法行政不断增强为小企业服务的战斗力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加强学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宣传报道的同时,上海市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会同学术理论界,有针对地举办了各类座谈会、讲座和宣传活动等,积极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职能到位。一年来,围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关条款,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一、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3年部分行业受非典型肺炎影响较为严重,为帮助这些行业克

28、服困难,2003年5月7日,市政府制定了关于降低非典型肺炎对本市部分行业影响的若干政策(沪府发200331号),通过12条扶持政策,降低了非典对部分行业的影响。为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本市自1999年起对中小企业建立专项基金,到2003年底已有小企业担保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技改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9项,总计10.42亿元(详见表二)。这些资金支持措施,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使用分散、来源无保障的矛盾,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表二 近几年上海市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情况表(万元)名称操作单位金额用途小企业担保资金中投保上海分公司70000小企业贷款担保担保风险补偿金

29、市小企业办2000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损帐补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匹配资金市科委2000科技创业中小企业无偿使用种子基金5000无偿使用或贷款贴息融资辅助资金3000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技改贴息资金市经委4000企业技术改造贴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市外经贸委2600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相关费用补贴出口信用保险资金市外经贸委600企业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出口质押贷款补贴资金市外经贸委15000补贴质押贷款利息合计104200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底,本市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73家,共筹集担保资金约56亿元。根据市小企业办对其中49家担保机构的调查,

30、截止2003年底,49家担保机构累计担保7326笔,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151.97亿元,在保企业户数2137户,在保责任余额60.5亿元。为进一步推动再担保业务,完善上海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2003年4月,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合作开展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协议。双方决定,国家开发银行首先在上海开展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工作试点,致力于和上海地区的小企业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密切协作,共同建立上海小企业再担保体系;上海市政府将通过拟定小企业担保促进政策、加强小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以及给予再担保体系一定的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在上海地区开展小企业贷款再担保业务。再担保合作协议的签署,对扩

31、大上海整体担保规模,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矛盾,完善上海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力促进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三、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目前,上海已基本形成由政府组织协调,以市和区县服务机构为骨干,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参与,覆盖全社会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在行政性协调服务层面,市小企业办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认真做好贯彻和完善小企业政策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形成了市区县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各区县政府都实行“一门式”受理制度,为小企业创业者提供便利,同时不断完善为企业服务的各项制度。虹口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一口收费” 制度,并全面实施政务公开、热线受理、跟踪服务、区长直接与经营者交流、走

32、访小企业、行政监察等制度。闸北区政府对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企业颁发特别服务卡,实行“特别服务、特别优惠、特别保护”。在公益性公共服务层面,几年来,市级小企业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金融服务、法律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技术促进、人才培训等服务功能。各区县小企业服务机构也结合区县实际,创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特别是在高科技孵化基地建设、融资担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松江区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与工商、科委、劳动、税务、技监、消防、卫生、银行等18个部门联手为小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并建立了企业联络员制度,跟踪企业经营,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在商业性专业化服务层面,社会各类机构为小企业提

33、供各类专业性中介服务。几十家中介机构在市小企业总会设立了服务窗口,可随时为小企业提供各类优惠服务。上述工作在中小企业引起了较大反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探索并推进筹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工作。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呼声,经上报有关部门同意,本市正在推进组建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前期筹备工作。本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将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为基本职能,在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第四篇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两年来,经过市级各部门、区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正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支持体系。一、

34、利用开业指导服务平台,鼓励失业协保等人员创业。建立地区开业指导服务体系。市、区县、街道三级专门建立开业服务机构,并组成了一支800多人规模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队伍,为有志开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咨询、创业交流及政策扶持等服务。加强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工作。到目前为止,开业指导专家以各种形式累计开展专场指导共400多场,参与指导的专家4000人次,累计为开业者提供3万多人次的开业指导服务,指导近3000多名开业者成功开业。已开通的市“专家网上咨询”在线服务功能,为初创业者提供技术援助。开展开业贷款担保工作。为帮助解决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自2000年8月起,本市推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为失业协保

35、人员开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政策,到目前为止,专项资金累计担保贷款700多笔,担保金额6000万元。二、组织社会力量,举办大型服务日活动。1999年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了市级小企业工作服务机构“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小企业办”)、“上海市小企业(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市小企业办”)、“上海市小企业(贸易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小企业办”),统称为市“一办两中心”。为了纪念这个重要日子,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大型的中小企业服务日活动。2002年至2003年,市级小企业服务中心分别举办了上海中小企业服务及商机博览会和中小企业经贸合作会,邀请市工商、财税

36、、劳动保障和国资管理等部门参与政务服务,进行政策咨询;并推出了集贷款、担保、典当、租赁、信托、保险等诸多金融工具为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宝”系列服务产品;以职务和非职务发明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专利集市”;以维护中小企业权益的“中小企业法律援助计划”;专门针对创业者的“免费创业培训”;台湾资深管理顾问坐堂免费提供的“企业门诊”;数家IT公司联合推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需要的培训课程“年终岁末中小企业管理大盘点”等服务板块。还有来自韩国、新加坡40余家中小企业的商贸合作配对等内容,受到广大中小企业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小企业创业和管理培训。市小企业办联合中

37、国工业合作国际委员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举办了“上海合作制企业管理与治理研讨班”。市“一办两中心”联合上海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台,筹划制作了上海小企业创业者成功之路大型电视系列讲座,共50讲的企业人生等内容在上海教育电视台26频道播出。在人才培训中,市级小企业服务中心重点突出民营企业人员、企业经营者和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注重培训项目开发与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相结合,更注重实际运用和更趋人性化。全国首创开办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迄今共办7期,累计培训学员500名,已有300余名学员经考试合格取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培训工商管理MBA核心课程学员250名;为中小企业培养一线各类技术工人2800名

38、;在全年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中,共有5500人次参加。还与日立(上海)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在普陀区、上海制冷协会等地区和系统内,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系列活动;与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用友财务软件公司以及10多家IT公司先后举办各类培训30多场次,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在人才培训的同时,创建了市中小企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市中小企业职业介绍所,推出“人才超市”和“人才配送中心”等服务项目。近年来,为5000多家中小企业1.2万个岗位配送近2万名各类人才,并且积累了近1万家企业用工信息和近5万条求职信息,从而为中小企业输送了人才,也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了作用。四、利用各种资源,促进都市型小企业发展

39、。为了促进中心城区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市经委和部分区政府利用中心城区的工业存量厂房、依托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流以及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等资源,大力推进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设,已建成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180多个。市小企业服务中心已在其中的100多个园区(楼宇)设立了工作站,为都市型中小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同时,顺应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招商和中小企业及创业者对工业厂房的需求,开设了“上海市都市工业招商服务中心”,近一年来,累计直接为1000多家创业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项目选址服务,其中促成近100家中小企业与招租方达成租赁协议,协议成交面积4万多平方米,年租金达1000多万元。

40、宝山区利用老厂房,创建了4个都市型工业园,提供工业用房66000平方米,已引进企业17户,全部投产后形成产值2.5亿元,税收1100万元,创造520个就业岗位。上海国际中小企业城作为全国的试点园区,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吸纳社会资金,进一步完善招商、融资、培训、定单和后勤保障等五大功能,已成为中外小企业发展的孵化基地和松江经济小区的示范区域。五、加强国内外合作,推进小企业工作交流。(一)推进小企业工作交流与合作。2003年4月19日,市小企业办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等共同举办了“政府服务与中小企业发展”高层研讨会,周禹鹏副市长参加了研讨会。人民日报还以专版刊发了专家们对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想法

41、和建议。2002年5月,市小企业办和市贸发中心主办,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协办的“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与市场开拓”专题研讨会在总领事馆举行。华东有关省市中小企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应邀与会,有200多人次参加了为期四天的研讨。在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各种交流合作的同时,加强同外省市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参与了长江三角洲15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联席会议等。市小企业办策划并组织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上海财经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编撰的国外中小企业系列丛书(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四卷),于2003年8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卢湾区政府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在新天地、淮海

42、路举办“活力、色彩、新意、香港”品牌推广活动,推动沪港两地零售商业、现代服务业及品牌发展的合作与交流;与香港旅游发展局联合举办了“感受香港”系列旅游推介活动。(二)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市级小企业服务机构注重与社会各方面携手,共建促进小企业经贸发展的服务平台,大大增强了信息交流、联手互动、资源共享和经贸合作,通过形成广泛的协作网络,推进了本市小企业的发展。两年来,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涉外商贸洽谈会、投资说明会等活动,双向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阿根廷、巴西、意大利、瑞典、罗马尼亚、土耳其、俄罗斯、斯洛文尼亚、韩国、泰国、南非和香港、台湾等。据统计,有8.6万多

43、家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企业网上博览会,有2000多人次参加了2002年中国(上海)国际中小企业经贸合作会。2003年,经市贸发中心推介,有3家本市小企业到英国投资发展,有20多家本市小企业与日本企业贸易配对成功,有2家罗马尼亚企业到上海采购设备、皮制品,有1家美国制币厂与普陀区锦元制币厂成立了合资公司。(三)组织各类国际研讨活动。两年来,市级小企业服务机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国际性研讨活动。如2002年7月18日,市生产力中心与美国制造业协会、美国Sungal公司联合举办了“美国制造业国际接单专题研讨会”,会上还发布了近1000万美元的制造订单。2003年 3月29日,市贸发中心与国际专业资格

44、协会(GPT)、市信息办技术中心、上海神通电讯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国际专业资格研讨会”,有关单位和GPT以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出席会议。10月14日,市小企业办牵线促成世界直升机协会在上海举办“直升机事业与城市现代化研讨会”。11月1日,市贸发中心举办“中日中小型制造企业交流座谈会”。12月22日,市贸发中心主办、市小企业办、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协办,在市小企业总会举行“中美中小企业服务经验研讨会”等。第五篇建小企业之“家”不断增强服务小企业的亲和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有关条款,上海市级和区县的小企业服务机构,贴近企业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公

45、益性的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小企业的亲和力。一、融资支持。市生产力中心会同银行、担保、典当、租赁等金融机构推出一套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商务和融资的管理咨询“众众计划”,提供从融资咨询、融资策划、融资担保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为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财务咨询和融资指导,其中10余家已经受惠,共融资1.561亿元;与上海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合作,为27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累计担保金额4.33亿元。上海银行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和服务措施,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小巨人”。对于“小巨人”企业,优先考虑其资金需求、优先安排其贷款额度、优先提供金融新产品服务。对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还可享受利率优惠、部分免担

46、保、信用贷款等优惠条件,并提供理财服务和业务办理的“绿色通道”。二、科技服务。市生产力中心为中小企业(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无主管单位的民营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咨询、科技项目专家评审、科技项目可行性方案前置服务等,其中完成科技项目可行性咨询(包括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45项;完成新产品查询服务130项;为20家中小企业完成国家级、市级项目申报,其中立项数14项,为企业获得无偿支助资金350万元;完成产权转让15宗,交易金额3亿元。浦东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担当科技企业主力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创新项目提供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管理咨询和金融顾问服务,通过“东方企业在线”、“东方产业分析”等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并不断完善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组建。三、法律援助。市生产力中心开通64220831服务热线,365天全天候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