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728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企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企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企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企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规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东庄煤业有限公司“20092015”发展规划(讨论稿) 山西东庄煤业有限公司二九年二月 前 言 “十一五”、“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陕西经济进入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肩负着国家能源供给不足和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将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把握集团发展的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和突破企业改革中的瓶颈制约,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2015年将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建设成为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和谐发展型的煤、化、电、材、路综合发展的

2、国内一流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根据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我们系统研究并编制黄陵矿业集团公司20092015年发展规划,以期为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年提供蓝图和依据。本规划着眼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发展环境和产业趋势,立足集团基础条件和优劣势分析,以科学理性的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精心测算、综合平衡,确立出黄陵矿业集团公司2009201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并提出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本规划是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 录前 言5第一部分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6一 世界能源环境分析6(一)20092015年世界煤炭供需状况分析6(二)200920

3、15年世界石油天然气供需状况分析7(三)20092015年世界焦炭甲醇供需状况分析10二 中国能源环境分析11(一)20092015年中国煤炭供需状况分析11(二)2009-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供需状况分析12(三)20092015年中国电力供需状况分析15(四)20092015年中国焦炭、甲醇供需状况分析16三 陕西能源环境分析17(一)20092015年陕西煤炭供需状况分析17(二)2009-2015年陕西石油天然气供需状况分析19(三)20092015年陕西电力供需状况分析21(四)20092015年陕西焦炭、甲醇供需状况分析22第二部分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24一 资源能力分析24(一

4、)煤炭资源赋存条件24(二)煤炭资源赋存状态24(三)煤炭资源储量25(四)煤炭种类和煤质27二 矿井安全生产能力分析27(一)一号煤矿安全生产能力27(二)二号煤矿安全生产能力28三 安全管理分析29四 技术管理分析30五 盈利能力分析31(一)基本经营情况31(二)财务效益分析31(三)盈亏平衡分析36六 多元化产业分析39七 体制和组织创新能力分析39八 企业文化分析40九 人力资源分析42第三部分 SWOT分析44一 公司面临的机遇和威胁44(一)公司面临的机遇44(二)公司面临的威胁45二 公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46(一)公司发展的优势46(二)公司发展存在的劣势48三 SWOT分析结

5、论49第四部分 规划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及重点任务51一 指导思想51二 总体思路51三 基本原则52四 规划目标53(一)总体目标53(二)分项目标53(三)专项目标53五 重点任务62(一)煤炭产业重点任务62(二)电力产业重点任务62(三)煤化工产业重点任务63(四)建材产业重点任务63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64一 推行精益管理,提高管理水平64二 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64三 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65四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67五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68六 优化人力资源,积累人才优势69七 完善营销体系,努力开拓市场70八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塑造

6、企业形象7159第一部分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一、世界能源环境分析(一)20092015年世界煤炭供需状况分析通过对世界煤炭供需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见表1-1-1。表1-1-1 20092015年世界煤炭供需预测年份煤炭需求量煤炭供给量供需差额(Mt)需求量(Mt)增长率(%)供给量(Mt)增长率(%)20096757.70-0.986900.58-0.83-142.8820106885.771.906814.27-1.2571.5020117049.632.386943.471.90106.1620127281.213.307125.402.62155.8120137465.562.50736

7、0.123.29105.4420147652.772.517647.703.805.0720157842.892.487938.193.70-95.30 注:供需差额=需求量-供给量由表1-1-1中可以看出20092015年世界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世界煤炭需求量和供给量出现负增长,增长率分别为-0.98%和-0.83%,由于供给对危机反应的滞后性,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2010年,世界煤炭需求量开始缓慢增长,供需进一步调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供需差额为71.50Mt。随着经济的复苏,20112013年达到供需差额高峰阶段,供不应求现象非常明显,三年差额分别为:

8、106.16、155.81、105.44Mt,此阶段是国内煤炭企业走向世界的大好时机。2013年开始,世界煤炭需求量和供给量分别以2.5%和3.5%左右的增长率保持稳步增长。2014年世界煤炭供需将基本调整到平衡状态。2015年,由于煤炭供给相对需求增长率较高,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但供需差额不大。 对世界煤炭需求和供给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1-1所示。根据图1-1-1可以看出,20092015年世界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表现为:金融危机期间煤炭供需增长率下滑,经济复苏期间快速增长,2013年供需增长率趋于稳定。20112013年达到供需差额高峰阶段,是国内煤炭企业走向世界的大好时机。图1-1-1

9、 20092015年世界煤炭供需对比二、中国能源环境分析(一)20092015年中国煤炭供需状况分析通过对中国煤炭供需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见表1-2-1。表1-2-1 20092015年中国煤炭供需预测年份煤炭需求量煤炭供给量供需差额(万t)需求量(万t)增长率(%)供给量(万t)增长率(%)20092869934.032816004.18539320102999834.522933004.15668320113160475.353057004.231034720123298054.353184004.151140520133452924.703318004.2113492201435948

10、34.113456004.161388320153746464.223602004.2214446 注:供需差额=需求量-供给量。由表1-2-1可以看出2009-2015年中国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各大耗煤产业相对不景气,煤炭需求和供给增幅有所减缓,供需差额为5393万t。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2010年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供需差额将达到6683万t。2011年各大耗煤产业全面恢复生产,供需差额将进一步扩大到10347万t。20122015年煤炭需求和供给增长率都将保持在4%以上,供需差额分别达到11405、13492、 13883和14446万t。我国

11、煤炭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对我国煤炭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对煤炭的需求和供给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2-1所示。 图1-2-1 20092015年中国煤炭供需对比根据图1-2-1可以看出,20092015年中国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表现为:需求与供给增长率基本保持稳定,需求量始终大于供给量,中国煤炭市场会保持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为企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生产规模提供了依据。 图1-2-4 20092015年中国电力供需对比根据图1-2-4可以看出,20092015年中国电力市场供需状况表现为:金融危机期间电力需求增长率下滑,经济复苏以后快速增长,供给增长率基本保持不变。20092010年我国的电力市

12、场将首次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2011年供需逐步平衡,2012年供需差额不断增大,到2015年达到17559.2亿KW/h。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煤炭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陕西能源环境分析(一)20092015年陕西煤炭供需状况分析通过对陕西煤炭供需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见表1-3-1。表1-3-1 20092015年陕西煤炭供需预测年份煤炭需求量煤炭供给量供需差额(万t)需求量(万t)增长率(%)供给量(万t)增长率(%)200921931.59-3.019170.60-102760.99201022635.953.220129.135.02506.822011248

13、99.5510.023148.5015.01751.051201227140.59.026157.8013.0982.6956201328477.894.927204.124.01273.773201429714.124.328020.243.01693.88201531079.684.628341.601.12738.08 注:供需差额=需求量-供给量;需求量=省内需求量+调出量陕西是国家规划的重要煤炭供应基地,煤炭生产不仅满足省内的需求,还要满足国内其他地区的需求和提供出口,因此,陕西煤炭需求预测由省内需求量和调出量构成。由表1-2-1可以看出2009-2015年陕西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受

14、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各大耗煤产业相对不景气,煤炭需求出现负增长,同时政府部门为保障煤炭生产企业利益,出台指导性政策将煤炭产量控制在1.9亿t,带来了煤炭供给的负增长。2010年煤炭市场供需增长缓慢,供需差额将达到2506.82万t。随着经济的复苏,2011、2012年煤炭需求和供给出现增长高峰,分别以10%、9%和15%、13%的速度增长。20132015年,煤炭需求增长速度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煤炭资源的限制,煤炭供给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速缓慢,供需差额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供需差额达到2738.08万t,为煤炭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陕西煤炭的需求和供给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1

15、-1所示。图1-3-1 20092015年陕西煤炭供需对比根据图1-3-1 可以看出,20092015年陕西煤炭市场的供需状况表现为:金融危机期间煤炭供需出现负增长,经济复苏期间煤炭供需高速增长,2012年后煤炭需求增长率趋于稳定,供给增长缓慢,供需差额加大。第二部分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一、资源能力分析(一)煤炭资源赋存条件 1地质构造及水文条件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矿区(下称黄陵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陕北斜坡带的南部边缘,为一向北西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地层由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陆相碎屑岩组成,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岩层结构以层状为主,岩体软硬相间,强度变化较大,地层倾

16、角一般在15,局部达715。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无构造破碎带及岩浆活动,断层规模较小。 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一号煤矿和二号煤矿工程地质勘查类型为三类二型,是层状岩类为主的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两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均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型。 2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一号煤矿可采煤层为2号煤层,其直接顶板属较坚固较松软岩石、中等稳定不稳定的易冒落顶板,需及时维护,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岩性松软,遇水易膨胀,有底鼓情况。 二号煤矿可采煤层为2号煤层和3号煤层,其顶板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属中等稳定的不易冒落顶板,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和少量的炭质泥岩,厚度稳定,遇水

17、易膨胀,易产生底鼓变形。(二)煤炭资源赋存状态 1煤层、厚度及倾角 一号煤矿可采煤层(2号煤层)为单一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一般在15,煤厚稳定,平均厚度2.22m。煤层结构属简单较复杂类型,含夹矸03层,单层厚度一般在0.15m左右,最大总厚为1m。 二号煤矿可采煤层(2号、3号煤层)均为单一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一般在15,煤层厚度0.056.75m,平均厚度3.39m。 2瓦斯、煤尘及地温一号煤矿原设计为低瓦斯矿井,但在实际开采中,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2008年公司将一号煤矿作为高瓦斯矿井上报申请鉴定(尚未审批)。二号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东部和靠近煤层露头线浅部瓦斯含量

18、较低。 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可采煤层其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属于不自燃易自燃煤层,两煤矿未发现地热异常,属地温正常区。(三)煤炭资源储量 1煤炭资源储量与服务年限 黄陵矿区煤田总面积585km2,地质储量16亿t,可开采储量约10.2亿t。一号煤矿东西长4.57.0km,南北宽1024km,井田面积为209.8548km2,共有资源储量52587万t,其中采动的资源储量2564万t,剩余的资源储量50023万t。 在剩余的资源储量中,扣除井田边界煤柱662万t、郑家河水库压煤753万t,对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按0.8可信度系数、设计采区回收率按80%计算,2007年末一号煤矿实有可采

19、储量为26064.65万t,根据现有开采规模600万t/a计算,还可开采43.44a。 二号煤矿井田南北长约31.5km,东西宽817km,面积约为351.9km2。该煤矿共有资源储量94698万t,开采动用52万t,剩余的资源储量为94646万t,可采储量为64824万t。按照700万t/a的设计规模计算,还可开采71a。 2资源探明程度 截止2007年底,一号煤矿可采煤层剩余资源储量50023万t,具体统计见表2-1-1。表2-1-1 一号煤矿可采煤层资源储量储量级别资源储量(万t)占剩余资源储量比例(%)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2731854.55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761615.25推断的内蕴

20、经济资源量1508930.20剩余资源储量合计50023100采动储量2564资源总储量52587二号煤矿可采煤层2号煤层和局部可采的3号煤层,二号煤矿可采煤层剩余储量共94646万t,具体统计见表2-1-2、2-1-3。表2-1-2 二号煤矿2号、3号煤层可采煤层资源储量煤层储量级别资源储量(万t)占当前煤层剩余资源储量的比例(%)占总剩余资源储量的比例(%)2号煤层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383826.2925.2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2557828.2127.0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126445.0543.602号煤层剩余资源储量合计9068010095.81

21、采动储量522号煤层资源总储量907323号煤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383.480.1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65841.811.8预测的资源量(334)217054.722.293号煤层剩余资源合计39661004.19合计该矿剩余资源储量94646表2-1-3 二号煤矿可采煤层资源储量储量级别储量(万t)占2号矿总剩余资源储量的比例(%)探明的剩余储量2383825.2控制的剩余储量2571627.17推断的剩余储量4292245.35预测的资源量21702.29总计94646100 公司一号煤矿、二号煤矿总剩余资源储量为14469万t,其中探明的剩余储量为51156

22、万t,可控制的剩余储量为33332万t,占黄陵矿区总剩余储量的35.36%和23.04%(见表2-1-4)。表2-1-4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可采煤层资源储量储量级别储量(万t)占有比例(%)探明的剩余储量5115635.36可控的剩余储量3333223.04推断的剩余储量5801140.10预测的资源量21701.50合计144669100(四)煤炭种类和煤质 1一号煤矿煤种和煤质 一号煤矿可采煤层(2号煤层)以气煤为主,有部分1/2中粘煤、弱粘煤和1/3焦煤。从2000年至今的煤层煤样检验报告和商品煤检验报告显示,以上各煤种均有出现。 该煤矿的煤灰分Ad9.0%、硫分St.d

23、0.6%、磷分变化Pd=0.006%0.672%,均值为0.101%,原煤发热量Qnet=18.19-32.48MJ/kg,平均为27.4MJ/kg。 2二号煤矿煤种和煤质二号煤矿可采煤层(2号煤层)以弱粘煤为主,1/2中粘煤次之,气煤少量。3号煤层煤类以RN(32)为主,1/2ZN(33)少量。从20062008年的煤层煤样检验报告和商品煤检验报告显示,出现的全部为弱粘煤。该煤矿煤的灰分Ad12.0%、硫分St.d0.6%、磷分变化Pd=0-3.12%之间,均值为0.064%,以低-中灰磷为主,原煤的发热量Qnet=21.55-30.91MJ/kg之间,平均为26.87MJ/kg。综上所述,

24、黄陵矿区水文条件、地质构造简单,地温正常,可采煤层为单一近水平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并基本达可采厚度以上,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开采条件较好,适合综合机械化开采。但是两矿井底板易产生底鼓现象,对行人、运输、供排水、井下通风等造成影响。两煤矿均为高瓦斯矿井,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易产生瓦斯事故,且两煤矿可采煤层的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易产生安全事故,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尤其注意通风和防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两煤矿的煤种类齐全,气煤、中粘煤、弱粘煤和焦煤均有分布,其煤质较高,具有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特点,是国内少有的符合环保标准要求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用煤和配焦煤,具有广泛的工业用

25、途。二、矿井安全生产能力分析(一)一号煤矿安全生产能力 一号煤矿采用平硐开拓,主提升采用带式输送机,提升能力为940万t/a,辅助提升能力为647万t/a,井下运输能力为1170万t/a。矿井通风采用中央与对角混合抽出式“五进二回”通风系统,矿井通风防尘、防治水及灭火系统设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井下装备有两套瓦斯抽放系统,主要用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抽放。目前井下运输和“一通三防”系统可满足600万t/a安全生产的要求。一号煤矿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系统各种保护装置齐全,地面、井下供电系统符合标准要求。矿井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均安装有固定电话,矿井现装有64部固定电话与外界联系。矿井采用

26、分区域直接排水,排水能力900万t/a。目前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排水系统可满足600万t/a安全生产的需要。一号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各环节设备、设施能力为:101转载胶带机1800t/h,原煤缓冲仓1000t,堆取煤系统1250t/h,选煤厂选洗加工系统560t/h,铁路装车系统2400t/h,储煤场16万t(满足矿井10d产量),地销煤装载机装车量为20万t。经计算,原煤装载能力为792万t/a,可满足600万t/a安全生产的需要。(二)二号煤矿安全生产能力二号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运输系统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能力3000t/h,运输能力2590万t/a以上,运输能力大于原设计能力。矿井采用中

27、央分裂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共设置6组风门,2座风桥,矿井通风系统、防尘系统和灭火系统设施完善,井下装备有两套瓦斯抽放系统,主要用于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抽放,试运行阶段效果较为理想。目前井下运输和“一通三防”系统可满足700万t/a安全生产的要求。二号煤矿供电、配电安装工程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供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矿井生产管理电话容量200门,生产电话总机容量80门,目前矿井500门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和128门KTJ4H型数字程控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通过两趟80对通讯电缆实现整个矿井井下的通信调度,另外装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实时显示下井人员的地点和位置。井下排水系统排水能力520m3/h

28、,排水能力455万t/a。目前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排水系统可满足700万t/a安全生产的需要。二号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各环节设备、设施能力为:101、111和112胶带机处理量均为3300t/h,141胶带机为2600t/h,往复式给煤机和振动式给煤机处理量分别为8001500t/h和500t/h,原煤仓和原煤储煤场总储量16万t。二号煤矿地面生产系统可满足700万t/a安全生产的需要。 黄陵矿区水源取自矿区西北部上畛子洛河砂岩地下水,共施工28口水源井,目前使用10口水源井,日取水量可达5000m3,目前矿区实际用水量20003000m3/d,还有充足的供水能力,因此黄陵矿区(包括一号煤矿和二号

29、煤矿)供水水源可靠,水量充足。综上所述,公司一号煤矿其开采、电力、运输、通信、排水及地面生产系统均可满足600万t/a生产规模的需要。二号煤矿其开采、电力、运输、通信、排水及地面生产系统均可达到700万t/a生产能力的需要,但生产能力要提到1000万t/a,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目前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如果要提高生产能力,须重点注意瓦斯的治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范围的增加,瓦斯涌出量还可能会继续增大,这增加了安全开采的难度,公司要继续高度重视“一通三防”的治理和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对瓦斯的治理,排除安全隐患。三、安全管理分析 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公司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制定了

30、各单位、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齐备。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及救护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等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2安全投入 公司自2007年起,吨煤提取20元“一通三防”专项费用和20元安全专项费用,安全投入满足公司安全生产的需要,符合并超过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提取的比例。 3安全事故统计 20012007年公司因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31人,其中瓦斯事故死亡23人,占死亡人数74.2%,运输事故死亡2人,占死亡人数的6.5%,放炮事故死亡3人,占死亡事故的9.7%,其他事故死亡3

31、人,占死亡人数的9.7%。在各类安全事故中,因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放炮事故(见表2-3-1)。2006年、2007年公司百万吨死亡率为0.2和0.13,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表2-3-1 各类安全事故统计事故死亡人数(人)所占比例(%)瓦斯事故2374.2运输事故26.5放炮事故39.7其他39.7总计31100 综上所述,公司安全状况良好,安全投入符合公司安全生产的需要。但是近年来仍然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执行力度,使得各项安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公司20012007年各类

32、死亡事故的统计,瓦斯事故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在今后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全面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防止瓦斯事故发生。四、技术管理分析 1科技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建立健全了科技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各单位科技工作职责,制定了科技项目计划、科技资金、科技项目合同、科技项目验收和结算、科技成果评比奖励等管理制度,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良好。 2科技投入与科技成果 20062008年,公司分别开展科技项目18项、27项和31项,投入资金2010万元、2924万元和3100万元,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到75.43%。 20062

33、008年公司完成的69项科研项目中国家级项目22项、一级项目19项、二级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一级项目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二级项目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公司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综上所述,公司科技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各项科技管理制度完善,公司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与西安煤科院、重庆煤科院、抚顺煤科院、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五、盈利能力分析(一)基本经营情况 公司2006年和2007年基本经营情况见表2-5-1。表2-5-1 基本经营情况

34、年份20062007销售收入总额(万元)128,108.20186,875.20煤炭收入(万元)112,583.00166,660.00原煤产量(万t)491.09751.13销量(万t)480.92675.36原煤总成本(万元)73,349.10123,751.80变动成本(万元)41,718.5059,005.40固成本(万元)31,630.6064,746.30单价(元/t)234.1250.10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万元)48333.0860,669.00 从表2-5-1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与2006年相比,销售收入增加了45.87%,其中煤炭销售收入增加了48.03%,原煤总产

35、量增加了52.95%,原煤总销量增加了40.43%,原煤总成本增加了68.72%。应注意到,相对于2006年,虽然公司2007年盈利有较大提高,但原煤成本同时也在快速增加。(二)财务效益分析 1收益性分析 (1)销售净利润率 表2-5-2 销售净利润率 年份销售收入(万元) 净利润(万元)销售净利润率2006128,108.2053,153.40 0.41 2007186,875.2039,982.70 0.21 从表2-5-2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销售净利润率比2006年下降了21%,说明公司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在下降。公司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应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提高盈利水平。 (2)成本

36、费用净利润率 表2-5-3 成本费用净利润率 年份成本费用(万元)净利润(万元) 成本费用净利润率200693,876.4053,153.400.572007139,380.5039,982.700.29 从表2-5-3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成本费用净利润率比2006年下降28%,说明公司为获取收益而付出的代价在增加,获利能力在下降。公司应当深入分析导致成本费用上升的因素,改进有关工作,以便扭转效益指标下降的状况。 (3)资产净利润率 表2-5-4 资产净利润率 年份总资产(万元)净利润(万元) 资产净利润率2006443,930.50 53,153.40 0.12 2007529,731.

37、00 39,982.70 0.08 从表2-5-4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资产净利润率比2006年下降4%,说明公司2007年资产综合利用效率不如2006年。公司需要对资产的使用情况、增产节约工作开展情况等作进一步分析,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从收益性指标分析来看,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总额都大幅上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却出现下降,这表明公司的净利润没有同比例增长。对此公司应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方式,深入分析导致成本费用上升的因素,调整资产与资本结构,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运用,为公司财务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安全性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 表2-5-5 流

38、动资产比率 年份流动资产(千元)流动负债(千元)营运资金(千元)流动资产比率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20061,253,766.001,869,125.00 839,469.00830,656.00 414,297.001,038,469.001.49 2.25 20071,869,124.001,551,163.00 1,114,001.001,706,709.00 755,123.00-155,546.001.68 0.91 从表2-5-5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初比2006年初流动资产增加了49.08%,流动负债增加了32.7%,营运资金增加了82.27%。200

39、7年末比2006年末动资产增加了49.08%,流动负债增加了105.47%,营运资金减少了114.98%。2006年末流动负债比率较高,说明公司抵御短期负债风险能力较强,2006年末企业营运资金较多,说明公司可用以偿还流动负债的资金增多。2006年初、2007年初和2007年末流动负债比率较低,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2)速动资产比率 表2-5-6 速动资产比率 年份速动资产(千元)流动负债(千元)速动资产比率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2006998,383.001,328,437.00839,469.00830,656.001.191.6020071,328,436.001,

40、074,388.001,114,001.001,706,709.001.190.63 从表2-5-6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初比2006年初速动资产增加了33.06%,2007年末比2006年末速动资产减少了19.12%,2006年末速动负债比率较高,公司抵御短期负债风险能力较强,2006年初、2007年初公司速动比率较为正常,2007年末速动比率未达到公认标准,短期偿债能力不太理想,需采取措施加以扭转。 (3)现金比率 表2-5-7 现金比率 年份现金和短期投资(千元)流动负债(千元)现金比率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2006684,357.00 910,760.00839,469

41、.00830,656.00 0.821.102007910,760.00 819,341.001,114,001.001,706,709.00 0.820.48 从表2-5-7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初比2006年初现金和短期投资增加了33.08%,2007年末比2006年末现金和短期投资减少了10.04%。总体上看公司这两年的现金比率都略高,2006年末现金比率竟然超过100,2007年有所改进,公司还需进一步有效地运用现金类资产,合理安排资产的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资产负债率 表2-5-8 资产负债率 年份资产总额(千元)负债总额(千元)资产负债率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

42、年末数20062,984,116.004,439,305.002,533,732.002,542,199.000.850.5720074,462,071.005,297,310.002,604,330.003,047,887.000.580.58 从表2-5-8可以看出,公司2007年初比2006年初资产总额增加了49.53%,负债总额增加了2.79%,2007年末比2006年末资产总额增加了19.33%,负债总额增加了19.89%。除2006年初外,2006年末、2007年初和2007年末该公司负债比率均不高,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公司可在资本利润率、负债利息率、增加负债所增加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适当增加对债权人资金的利用,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5)产权比率 表2-5-9 产权比率 年份负债总额(千元)所者权益(千元)产权比率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年初数年末数20062,533,732.002,542,199.00450,384.001,687,106.005.631.3420072,604,330.003,047,887.001,857,741.002,249,423.001.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