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7868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有过留守经历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调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状况调查 以广东省小榄镇庆丰工业区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胡思金指导教师 魏 丰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群体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庆丰工业区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群体的调查研究,揭示了一类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外出动因、和行为选择逻辑。探讨了他们特有的留守经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对他们的性格、职业、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等方面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对为什么他们会出现与同龄人以及前一代农民工迥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本文从其自身素质、家庭因素以及输入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反思。关键词:留守;发展;打工青年;新农民工 Investigation

2、on the Youth stayed behind for Garrison of Working Experiencing to Develop Status -Take that Qing Feng industrial park at Xiao Lan town of Guang 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Hu SijinTutor Wei FengAbstract:Ceaselessness is through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ness , the peasant la

3、borer group is also followed to a little new change appear on that. This paper Based on Zhong Shan City, Guang Dong Province in Xiao Lan Qing Feng industrial park have experienced the rear of the working groups of young research reveals a new category of migrant workers survive, and dispatched by th

4、e Foreign and behavior choices logic. Explore its unique experience in the community to stay the course on their personality, occup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sumer attitudes, there are some impactions. Finally, why they different with the same age and the former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on the a

5、ttitudes and behavior choices? The relevanc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s been carried out from aspect such as whose selfs quality, family factor and the effect importing field.Key words: Stayed behind for garrison or liaison duty; Develop; Work youth; New peasant laborer引言自80年代初期中国农民迈出进城务工的第一步,至今己走过

6、20多个年头。其间,农村流动人口不仅在规模上和速度上不断扩大和上升,流动性质发生重要变化,内部异质性也不断增强。特别是2000年之后,由于另一代适龄农村青年开始他们的城市务工之旅,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类新农民工的出现。他们不仅和传统农民工有了较显著的行为差别,也和所谓的“新生代”有所不同,呈现出一种新的生存状态。显然,这种差别不能简单归因于年龄尚小、心智未开,而是有着更深刻的生存逻辑、价值观念的变化。从宏观上来说当前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和构建和谐社会,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现实的一些原因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同龄群体相比的异质性

7、。如何认识其异质性,从而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方法引导和教育他们,笔者认为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借鉴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社会学专业知识,试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状况作探索性分析。一、文献回顾己有对农民工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种:对艰苦工作和恶劣生存环境的不满意和相对满意。对农民工流动倾向的研究也大致分为两类:一种认为其流动类似“钟摆”一样往返于城乡之间,一种认为向城市移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表明了己有的研究成果隐含着一种从“不满意”到“相对满意”、从“往返流动”到“中间流动”、从“孤岛”到“渐趋融合”的农民工城市化的趋势。也表明

8、了农民工群体异质性的增强,农民工个体经历了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的转变进入了“后生存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媒体对留守儿童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了大量的报道,也有部分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监护类型以及农民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目前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国内研究的多一些,而国外对此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对于留守现象的研究,留守儿童研究的多一些,而对有过留守经历的已经成长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群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在已有的研究中,王戈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探究青年农民进城行为的微观动因。通过对进城者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先前外出者的示范及帮

9、助、家庭的支持以及村落里“面子观”的存在是影响青年农民外出的重要微观因素。进一步认为进城行为对青年农民来说是一个“通过仪式”。1 孙湛宁通过对清华大学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群体的经验研究,揭示了一类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行为选择逻辑。他们与传统农民工迥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反映了其不愿重蹈传统农民工的生活轨迹又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尴尬状态。22 上海大学顾骏认为,跟第一代城市打工移民相比,其子女的诉求更高,“他们的父辈是以家乡为参照物的,是一种纵向比较。他们能够在比农村生活条件好的城市生存下来,就满足了。但他们的子女,也就是第二代城市移民并不这么想,他们是以有城市户口的同龄人为参照物的,是一种横向比

10、较。跟父辈相比,他们的不满意度无疑要高得多。他们长年在城市生活,甚至在城市出生,对农村老家根本没有印象,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还是被看作农村人。”3河南省城调队国家城调总队据对河南鲁山、叶县4个乡镇4所学校500名学生的调查,得出结论 :“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1)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有47%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41%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2)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66%“留守儿童”不愿意

11、让父母出去打工因为遇到困难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3)“留守儿童”的道德真空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农民,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已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儿子”。(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4国外移民研究表明,移民的文化适应有四种趋势:混合(Conglomeration,即保持自己的文化并从新的文化中接受某此成分)、隔离/分离(Segreg

12、ation/partition,即自愿或被迫地保持自己的文化并拒绝接受新的文化)、同化(Assimilation,即由于对新的文化的偏爱而放弃自己的文化)、边缘化(Marginality,即放弃自己的文化,也不接受新的文化)。5尽管我国的城市新移民子女不是跨国移民,但也涉及从乡村文化到城市文化的文化适应问题,在教育中也存在“同化”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策略选择问题。城市基础教育应以城市先进文化为基础,吸取乡村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融合,而不能一味地采取同化策略,对城市新移民子女原有的乡村文化应该采取宽容、接纳融合的态度。文化融合是两种文化合一为,而不是城市文化中方而消解乡村文化。6笔者认为,农民工

13、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都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比较热的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报道也很多。但对二者的结合部位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相关研究却较少。本文从二者的结合部出发,运用二者已有的理论,同时结合移民的相关理论,试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做探索性研究。二、研究设计(一)研究个案概况本次调查的地点小榄镇是笔者的家人和众多老乡打工聚集的地方,大学期间每逢寒暑假我都到那边, 因而对当地比较了解,选择该地进行调查有利于调查的进行。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是孙中山先生故乡中山市的经济重镇、区域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75.4平方公里,辖一五个社区,户籍人口一五.7万。外来流动人口约16万人。东踞深圳、香港一五

14、0公里,南离珠海、澳门90公里。北隔广州60公里。是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市(区)交边中心地带。小榄镇的经济十分发达。2005年,小榄镇实现生产总值108亿元,税收17.8亿元,两大指标都相当于内地一个经济发达的地级市水平。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小榄镇名列第七。拥有五金制品和电子音响两大产业集群,全镇有31家企业产品获得76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本次调查的庆丰工业区位于小榄镇绩西社区。绩西社区在小榄镇城区南面,面积6896.5亩,1991户,73一五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万多。现辖一八个村小组,庆丰工业区是一八个村小组之一。7本次问卷发放的样本主要分布于

15、庆丰工业区的国龙电器厂和超日饮料厂。二厂都是笔者的老乡在庆丰工业区比较集中的厂,因而调查也比较容易进行。国龙电器厂主要生产节能灯,是庆丰工业区最大的厂,有职工1000多人。超日饮料厂有员工300多人。(二)“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界定在已有的研究中杨云善认为农民工是从中国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由于社会、职业、市场和体制之间的转变不同步,使农民在向城镇流动,从事非农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流动和社会身份转变的不一致、不协调,从而产生了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农民工。8河南省城调队认为,所谓留守子女,是指

16、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44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试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界定为, 16岁以下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16岁后向城镇流动,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青年。(三)资料的获取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非标准化访谈法获取资料,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现在打工状况、外出动因、生活预期、留守经历对他们发展状况的影响等作简单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深度访谈得来的资料进行研究。由于此次样本属于非概率抽样样本,严格上来讲,它不可能推论到任何已知总体。由它所得到的一切结论仅具有探索性研究的价值,目的是使我们对广东省小榄镇庆丰工业区有过留守经历的

17、打工青年的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从农村流动到小榄的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状况的准确知识,还有待建立在概率抽样基础上的纯量化研究才能最终获得。(四)研究过程具体包括:首先,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状况的文献进行搜集与整理。其次,在小榄镇庆丰工业区进行实证调查,发放100份问卷共回收97份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再次,重点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状况调查的4份个案访谈。本文运用一般性访谈导引法,采用非标准化访谈,从被访谈者的视角去描述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初步认识与研究。三、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调查的结果分析(一)个案

18、的基本情况表1性别频数百分比男3637.1%女6162.9%文化程度频数百分比小学毕业1010.3%初中毕业7779.4%高中毕业88.2%大专毕业11.0%大学及以上11.0%月收入频数百分比500元以下1010.3%500元-999元6567.0%1000元-1499元1717.5%一五00元-1999元22.1%2000元以上11.0%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庆丰工业区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中男性青年农民工占37.1%,女性青年农民工占62.9%,可见在庆丰工业区打工者中还是女青年占主体。在文化程度上小学毕业占10.3%、初中毕业占79.4%、高中毕业占8.2%、大专毕业占1.0%、大学及

19、以上占1.0%。 可见在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群体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人占大多数。在他们的月收入中,500元以下占10.3%、500元-999元占67.0%、1000元-1499元占17.5%、一五00元-1999元占2.1%、2000元以上占1.0%。其中500元-999元占67.0%,所占比重最大,可见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大致都在1000元以下。(二)外出动因表2外出动因频数百分比家里没有人管教22.1%家乡的教育质量太差11.0%到外面来见世面,长见识4445.4%想念父母而来44.1%挣钱减轻家里负担4041.2%其他66.2%合计97100.0从

20、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外出动因中排在前两位是:到外面来见世面,长见识和挣钱减轻家里负担,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41.2%。可见,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外出动因较少考虑经济因素甚至有些人违反了“经济理性”原则,他们更力图追求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社会化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非农劳动来赢得生存和发展,完全脱离农活,甚至有很多人不会干农活也无妨他们生活得很好。而黄宗智也说过,“在农民的单位工作日收入节节上升的时候,也正是他们日益感到自己处于社会最低层的时候”。9因而他们会更多的争取机会到外面寻求发展

21、。2.社会网络有调查表明,农村劳动力首次外出主要是从有亲缘关系的人那里获得信息或是直接跟这些人外出。10在小榄镇庆丰工业区,有很多家庭就是集体出来打工,即父母先出来打工,待儿女长大后又一起过来。3.“理性”和“非理性”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向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视野。“理性主义”按人类学家布尔迪厄看来是“把行动描绘成某种自觉的意图的刻意盘算、苦心追求,描绘成某种良知自觉之心,通过理性的盘算,自由地筹划着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非理性主义”则是把行动理解成“没有行动者”的机械反应。”布氏的理论就是试图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把实践看作既不完全是人在社会中谋求利益的活动,也

22、不是完全受制于非人的客观制度的偶然行为,而是二者兼而有之的活动。布氏立论的依据是“社会行动者不一定是遵循理性的,但总是合情合理的”。11布尔迪厄的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农民进城行为的发生、发展,但其显然不能解释农民进城行为的文化意义,尤其是从务农到务工转变过程中,农民作为实践和意识主体所承载的个人的努力过程,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这个行为的实际价值。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中一些人可能会更加趋于激进,诉求的简单化、暴力化和突发性将会更加突出,并形成基于贫困的恶性循环。2006年10月小榄镇庆丰工业区发生了一次集体斗殴事件,这使得在此打工的湖南老乡们不得不面临集体搬离小榄的困境。事情的起因是几个有过留守经

23、历的打工青年在工作之余到溜冰场溜冰,和一伙广西青年产生纠纷,因为都是年轻人火气比较大且做事不考虑后果,双方大打出手从而“结下了梁子”。因为在小榄打工者中广西人比较多。事后,广西的一伙无业青年就经常无事挑衅,敲诈湖南老乡。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取闹使湖南老乡忍无可忍,在他们又一次来敲诈的时候,湖南老乡集体出动把那一伙无业青年教训了一番。第二天晚上,为了报复,那几个广西青年集结了一大伙人手持刀械冲进了湖南老乡居住的短租房聚集区。当夜砍伤数人,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有两个广西青年被砍成瘫痪。事发的第二天,由于惊慌,在小榄镇庆丰工业区打工的湖南老乡们不得不集体搬离了他们生活了数年的地方。事件发生在

24、月初,大多数人连工资都顾不得要就匆匆忙忙的走了。离开的当天很多老乡流下了眼泪(在小榄的打工者中很多都是一家在这里打工,很多人甚至都在小榄呆了不下10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了)。(C1)而留给他们的选择不外乎有两个:回家,或者是再换个地方打工,但显然这两种选择都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由此可见,在城市打工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与熟识的农村社会脱离开来到完全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却又并不能顺利地被城市接纳,他们如同处在一个中间过渡的阀限之中,要经受着孤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2在青年打工者成长历程中,这段过程犹如让他们经历了一个通过仪式,己具有“死亡”和“再生”的象

25、征意义,“死亡”与“再生”意味新旧两种身份处于交替之中。(三)生活预期表3工作满意度频数百分比非常满意77.2%比较满意2929.9%不太满意4243.3%很不满意1717.5%表4对自己未来的打算频数百分比现在没什么考虑,先就这么干着,以后再说2929.9%打算参加成人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凭,将来更好的发展2828.9%工作之余自学某种技术,将来调到更好的工作单位3435.1%其他考虑66.2%合计97100.0从上面两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对自己的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其中非常满意仅占7.2%、比较满意占29.9%、不太满意占43.3%、很不满意占17.5%。而对自己未来

26、的打算大多数人还是很迷茫,这从表6数据中可以看出,其中,现在没什么考虑,先就这么干着,以后在说占29.9%、打算参加成人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凭,将来更好的发展占28.9%、工作之余自学某种技术将来调到更好的工作单位占35.1%、其他考虑占6.2%。表5 外出动因与工作满意度的X2检验变量 X2 值 df P值(Sig. 2-sided)来小榄的原因 你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 27.621一五0.024而外出动因与工作满意度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27.621(df=一五) P=0.024.因为P=0.0240.05这提示外出动因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可见尽管很多新农民工将生活预期和外出动因明

27、确地联系在一起,很多甚至明确表示“我小学时就发过誓:“死了都不种地!”(C2)但他们并没有一种可以付诸实践的计划。同时,由于地位的低微、享有各类资源的有限性,他们自身也不可能掌握命运。而对未来,他们只能如此回应:“再说吧,有时候想想都有点害怕的感觉。”(C2)相反由于无法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生活预期联系起来,他们往往只能从另一个途径实现所谓的理想,即采用城里人的行为方式。然而由于农民工自身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他们必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并和所谓的生活预期离得越来越远。四、父母的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影响(一)父母的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性格的影响表6 有过留守经历

28、的打工青年心理频数变量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很少发生从没发生感到别人不理解我一八.6%54.6%23.7%3.1%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一八.6%48.5%20.6%12.4%感到孤独19.6%38.1%24.7%17.5%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16.5%36.1%36.1%11.3%从上表从没发生的这一栏频数分布上可以看出,上述情况从没发生的频数分布所占的比重分别为感到别人不理解我占3.1%、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占12.4%、感到孤独占17.5%、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占11.3%。表7 父母外出打工情况与打工青年能力的X2检验变量 X2 值 df P值(Sig. 2-sided)父母打工情况独立性21.7

29、83240.592父母打工情况上进性20.321240.678父母打工情况责任心17.736240.816父母打工情况动手能力23.491240.491父母打工情况交往能力36.864240.045而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父母打工情况与独立性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21.783(df=24), P=0.592;因为P=0.5920.05,这提示, 父母打工情况与独立性没有显著差异父母打工情况与上进性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20.321(df=24), P=0.678;因为P=0.6780.05,这提示, 父母打工情况与上进性没有显著差异父母打工情况与责任心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17.7

30、36(df=24), P=0.816;因为 P=0.8160.05,这提示, 父母打工情况与责任心没有显著差异父母打工情况与动手能力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23.491(df=24), P=0.491;因为 P=0.4910.05,这提示,父母打工情况与动手能力没有显著差异父母打工情况与交往能力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36.864(df=24), P=0.045;因为 P=0.0450.05,这提示, 父母打工情况与交往能力有显著差异可见父母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独立性、上进性、责任心、动手能力都没有很显著的影响。而对他们的交往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过留

31、守经历的打工青年与同龄人及传统农民工迥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是否他们迥异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和幼时的留守经历有关系呢?从上面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感到别人不理解我、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感到孤独、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的情况时有发生。表7中可见父母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的独立性、上进性、责任心、动手能力都没有很显著的影响,而对他们的交往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二)父母的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职业的影响表8职业频数百分比工人8082.5%个体业者44.1%服务业人员 11.0%管理人员44.1%公务员33.1%无业人员55.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他们的职业中普通的

32、工人占82.5%、个体业者占4.1%、服务业人员占1.0%、管理人员占4.1%、无业人员占5.2%,这表明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工人。可见由于受父母长期出外打工的影响,他们刚开始出来打工都是从普通工人做起。但在所占比例不多的管理人员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受父母在这边打工的影响,长大后跟随过来,从普通工人做起慢慢做到管理层的。可见这是父母外出打工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职业的影响一个有利方面。并且相对于其他刚出来打工的青年他们减少了务工的盲目性,因为他们的父母在这边打拼多年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往往还在他们没出来打工之前,他们的父母就已经为他们物色好了合适的工作。笔者认识的一位在国龙电器

33、厂做文员的女生,就是因为她父亲和厂长比较熟,初中毕业后被他父亲叫到小榄上了一个夜校的电脑培训班,后来就被招进厂做文员。(C3)这在庆丰是让很多女孩子羡慕的职业。(三)父母的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的影响在小榄有很多学电脑和模具设计的培训学校。就笔者的了解,这些学校的很多学生就是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到这边后,父母不让他们工作,而是先参加职前培训。事实也证明了他们往往比其它刚出来的打工者们更具有竞争优势。他们中的很多人日后都做了技术工人或者是进入工厂管理层。笔者认识的王某就是高中毕业后,高考成绩不理想,被父母叫到小榄上了一个学广告设计的培训班,后来到一家大公司做广告

34、设计,月薪4000多。成为他父母炫耀的资本,他父母常对人说:我们打了这么多年的工没白打。(C4)诚然父母外出打工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发展方面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这在相关留守儿童的研究上多有报道。 记者在上海市少年管教所采访时得知:2000年上海市与外省市户籍的未成年犯人数比大致在6:4,这个比例持续到2002年,但是从2003年开始,这个比例开始倒置,即4:6,并持续到2004年,而2005年的比例已经是3:7,也就是说10个少年犯中有3个上海籍、7个外省籍的。38-9但是在庆丰工业区我们不难看到还是存在一些有利的影响:首先,父母外出打工使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加强,使子女能够享受良好的教育。

35、其次,父母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在输入地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这无疑对其子女在输入地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以调动或享用到的资源。再次,等子女长大过来后,一家人在外打工,父母在身边照料生活也使打工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和学习,从而减少了他们的很多后顾之忧,为他们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在庆丰工业区由于流动人口多,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社会治安混乱,社会风气不好等问题。而有父母在身边就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监督、管教,从而减少打工青年学坏的可能性,比如在庆丰工业区打工青年中常见的早恋,沉迷于网络,吸毒,打架斗殴等一些不良现象。(四)父母的打工情况对有过留守

36、经历的打工青年生活品位的影响在几乎无休息日和超常工作时间的限制下,打工青年在工作之外的生活是相当贫乏的。他们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从事他们自身喜爱的活动,而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短、平、快”的方式满足自身的物质、精神需求。比如购物,他们一般只能在工厂周围的小店里选择,而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比较。因此,时间的有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行为选择的范围和程度。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在精力、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丰富业余生活。比如,他们会在下班铃声一响就冲出厂房,独自一人或几人约好游玩于停业时间较晚的场所比如溜冰场、网吧,或是几人约在一起打麻将,或是玩在小榄比较流行的一种纸牌赌博游戏“斗牛”,

37、或是三五成群地议论在广东很流行的一种地下六合彩,他们称之为“买马”(这是一种非法的地下赌博性质的活动,在小榄有很广的“群众基础”。)(C1)“买马”的危害性极大,笔者就见到很多人乐此不疲,一门心思扑在“买马”上,甚至达到了把工资买完了借钱再买的程度,而他们借钱的对象往往是他们所谓“做庄的”的一些附近杂货店店主,这样只会使他们陷入“买了不中,不中再买”的恶性循环当中。显然通过这些方式认识外面世界的机会和范围是有限的,但这种“逃离孤岛”的行为所具有的意义却是深刻的,他们不再把自己当作“外人”。而是主动接触和拥抱外面的世界,并为此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较明显的体现在消费上,不仅因为消费是农民工改变自身生

38、活状态的必要环节之一也是他们行为选择的重要表现。然而经过多次接触,笔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化震惊(cultureshock), 一三而是对一种生存状态的疑惑。“钱”对他们不再只是一种可以维持自身和家庭生存的必需品,而是一种可以满足个人感受的途径。所以即便在输出地的家庭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也更加注重自我需求的满足。而较少考虑消费对家庭和未来的影响。五、对有过留守经历的打工青年现状的反思由此可见,不管家里是否有较充裕的经济状况,也不管自己所获收入对家庭意味着什么以及自己是否最终要返回家乡,他们都不再和传统农民工一样,而是采取另一种行为选择,即首先满足自身在经济范围内对物质和精神(包括友谊、尊严、社

39、会认同)的需求和欲望,而是否可以攒下钱来则成为“无所谓”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问卷调查还是在个案访谈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行为选择是与一种价值观念相吻合的,即主动接受城市化的过程。他们的种种行为无非是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因此,他们不在乎收入是否有剩余,也不在乎日益疏远的家庭,更不在乎他们外出打工后可能更加艰苦的生活,而是义无反顾地主动追求着城市对他们而言的再社会化。然而目标的明确却未带来心灵的坚定,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最终实现“市民化”以及“市民化”最终会为他们带来什么,于是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盲目的甚至不计后果的方式,模仿城市人的生活以实现人生的理想,而他们的心灵仍是漂泊的。那么,这些出

40、生于80年代的青年打工者,与前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什么差异呢?(一)就其自身素质而言他们外出打工的年龄较轻。由于现在农村社会中广为流传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他们基本上小学或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几乎没有务工经验,甚至缺少乡村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对输出地和家庭都缺乏深厚的感情。同时,渴望独立的年轻人对外面世界的追求重于对经济的追求,年龄较低和教育程度较之于年长农民工高都使他们更易于接受城市对他们的再社会化。(二)就家庭因素而言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人,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兄弟姐妹,还有相当多数的农民工是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父母对其照顾也更加细致,因此习惯于被照顾的个体缺少照顾家庭的义务感。

41、同时,由于他们外出的年纪较轻(一般16至20岁),父母还正处于可劳作的年龄阶段,不需要子女的赡养,甚至还要贴补外出打工的子女,这使得新农民工更加缺少对家庭和未来的考虑。因而缺少对家庭的责任感,归属感。并且就乡村因素而言,经过20多年的民工潮,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外出打工的背景和社会网络,甚至有的家庭己经在某个城市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网络,比如“浙江村”、“河南村”等。调查中也发现,在庆丰工业区打工的农民工中,有相当多且交织复杂的社会网络,很多甚至一家子外出打工,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留在城市而非返回家乡。同时,传统农民工的示范效应已经明显表露出来,相当多的新农民工的父辈就是第一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

42、市结构的新生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仅是生存意义上的融人城市,更在自我认同、生存方式乃至价值观等方面都试图融人这座城市,但屡屡受挫,让这一群体存在着较为强烈的不公平感觉,导致了自卑、怨恨等不良心理。(三)就输入地而言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变化及物质丰富的程度到了一个新阶段,消费主义日益盛行,因此成长于80年代社会环境中的新农民工表现出较强的消费主义倾向也是合乎逻辑的。由消费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日益深厚,一方面消费代表着一种情感快乐及梦想与欲望的实现,另一方面,商品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含义越来越重要,“热衷于向上攀爬的群体对消费和生活方式的修养采取了一种学习的态度,并力图通过自己的消费活动来转换原来的

43、身份,获得既得体又合法的标志。” 210由此可见,农民工群体的发展、中国城市的巨大变化以及消费主义的流行使得现今新农民工的出现和成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现行的社会制度安排,它能提供给青年农民的流动机会是非常有限的,除了极少数通过升学跳出农门的个别人外,农民工是当代绝大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在不均衡的发展中寻找突破的不二选择。因此,如同城市青年需要在适龄阶段上学或者工作一样,农村青年也会在适龄阶段外出打工,这日益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有大批的适龄或更年幼的农民开始城市务工之旅,而具有新农民工性质的群体也会日益突出。六、结语通过对这类新农民工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倾听

44、他们自己的话语解释,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正进入一种主动追求城市化过程中的困境。如何让城市农民工子女在逐渐成年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好地接受主流价值观并融人其中?显然断裂的社会对此还要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一)城乡二元结构首先,以户籍制度为主导的二元社会的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并成为制约农民工社会流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的重要屏障。其次,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障碍不仅在于户籍制度,即使制度性障碍完全破除,由于除了年龄、身体以外的微弱竞争力他们也很难真正进入城市。再次,城市越进步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可能性越小。于是,农民工在有限的资源内对追求城市化的梦想付出的代价越大(青春、金钱、情感),将意味着他可能离

45、城市化越远,从而陷入一个难以跳出的怪圈。而更让人担忧的是他们对城市化的执着,没有人会轻易放弃坚定的梦想,特别是当这类新农民工习惯了城市化消费而又无法用自身的能力维持这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事实上,这类情况存在相当大的可能性,比如年老、重病、意外伤害等。他们会如何选择?他们又能选择什么?也许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将有利于缓解这些矛盾,但又可能陷入其他困境,比如己经出现的农民工退保问题,各类保障的城乡衔接问题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同样需要经历漫长的改革和发展。(二)边缘人他们对于逃离乡村进行城市化、再社会化的目的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何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却是他们无力实现的,甚至只能梦想一辈子成为“生活在城市的

46、农民”。而城市化“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显然也不是到城市工作就可以简单实现的。农民工的流动发生在“两个时代”之间,由于一个断裂社会的存在,对于一个在农村只完成了初中或小学教育的人来说,进入城市完全是进入另一种社会和文化甚至是进入另一个时代而另一个社会、文化甚至文明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甚至修养,都是他们基本不具备的。(三)迷茫的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享有资源的有限性也使得他们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计划以实现生活预期,心灵只能漂泊不定。但年轻的个人并不会放弃对城市化、对融入另一世界的追求。尽管他们仍从事最底层和最辛苦的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是在拿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做筹码,尽管他们还要面临未来的漫漫长路。但这些相对

47、于他们融入另一个世界的梦想都显得微不足道,于是非理性的透支着青春、金钱、情感和精力成为这类农民工的显著特征。而这些透支难免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留下遗憾,甚至更加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浪迹的根”。他们也由此成为断裂的时代中最迷惘的一代人,既无法回到农村,又无法融入城市。致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魏丰老师的悉心指导。同班同学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大帮助。本文的写作是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离不开我系各位恩师的悉心教授,在此一并予以感谢。参考文献:1 王戈.青年农民进城行为微观动因的人类学考察以广西百江屯为个案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22 孙湛宁.对一类新农民工行为选择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研究,2005(7).3 肖春飞,苑坚. 农民工子女渴望“归属”城市J.瞭望新闻周刊,2006(10).4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