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与经济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度与经济发展案例1: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的农村土地是由公社来使用的。60年代初,安徽省农民开始要求改革公社体制,使得家庭收入可以与劳动挂上钩。当地的领导人开始进行试验,允许一些农户签订小块土地承包合同,由于示范效应,其他许多农户也签订了承包合同。农业土地承包导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当地政府和领导人正式批准了实行这种制度。当时中央政府并没有参与其中,后来由于中央政府不同意这种做法,土地承包制度曾被部分地恢复到原来的制度。1978年,安徽省一场严重的旱灾导致了该省出现粮荒。省政府领导允许农民们种植农村生产队无法耕作的任何土地。附近的村庄纷纷效仿。图一 凤阳小岗村农民大包干“
2、契约”在历经将近20年之后,中央政府终于开始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中央政府官员正式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可以与生产队长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他们“自己的”土地来生产农作物。在一个村子之中,土地的分配原则是一样的,不过村与村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土地从集体所有制转为个人使用和更为正式的使用权的过程中,社会因素和生产率因素决定着土地的分配。不过,土地承包合同并不能保证农民有非常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虽然原则上签订合同之后,土地使用权应当有若干年时间,但中国农村大多数地区的做法是,根据农民的收成情况,时不时地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和官员们对于社会因素和效率因素的考虑从来是不一致的。
3、20世纪90年代对农民的调查发现,农民希望得到更安全的土地使用权,但也有很多人赞成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中国农民表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由于在何种制度框架能够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并没有取得共识,这可能导致了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上进展缓慢。图二 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使用权频繁的进行调整在某些条件下还反映出,一些地方干部希望发挥影响力,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对土地的控制力依然是政治权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各地关于土地使用期限和做法的土地制度大不相同。虽然中央政府同意土地使用年限为1530年,但这一点从未实施过,实
4、地调查研究显示,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县级和省级官员,其兴趣更有可能与农民相一致,而不是与当地的官员保持一致。图三 农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中国的土地制度改革解释了制度改革的一些重要教训:1试点是制度改革的关键。在本例中,地方政府的试点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中央政府在承认一项成功的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制度改革需要时间。随着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以及其他支持性制度的建立,中国的土地制度将会继续发生变化。3在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地方领导人和其他领导人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4在改变现有的规则时,政府需要了解制度在影响公平与效率上的双重作用。社会因素影响着改革的步伐,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有
5、助于政策制定者进行制度改革。案例2: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磨坊的水污染从1970年到1989年,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产品棕榈油的产量增长了12倍。不幸的是,在农村的磨坊里,在生产1吨粗棕榈油的过程中要产生2.5吨的废水。至70年代后期,从这些磨坊里排放的废物已经严重地污染了马来西亚的40多条河流,主要是耗尽了水中的氧。污染杀死了淡水鱼,危及对传统海洋渔业至关重要的海岸边红树的生存,污染了许多马来西亚农村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并散发出阵阵恶臭,使得许多村庄无法居住。图四 新鲜棕榈果水污染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在1974年,政府通过了环境质量法,并在1975年成立了环境部(DOE)。环境部在1977年公布了
6、棕榈油工厂排放的质量标准,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格。为了促使不情愿的磨坊变得情愿,环境部建立了一套双重排污许可费用制度,包括对每个单位的排污的固定征费和随着排故物的耗氧能力变化的超额征费。由此,磨坊就能进行最低成本选择:或者为减少排放和处理废水而付费,或者为排放额废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付较高的费用。这个行业的反应是:开发和安装经过改良的处理技术;利用他们的废弃物开发商业产品,如化肥和动物饲料;再利用废物产生甲烷来发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上的惩罚由于通货膨胀而降低了价值,因而显得更不重要了,直接管制则变得更重要了。尽管如此,市场导向的体制还是激发了一次污染行为的迅速扭转。至1989年为止,尽管
7、棕榈油的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仍有34的磨坊遵守严格的第六代标准,而且排放的废物的耗氧能力仅为70年代中期废水约1。 图五 棕榈油生产设备思考题:1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谈谈你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看法。2对案例2进行讨论研究,谈谈科斯定理在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水污染中的应用。讨论目的:通过对本章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制度变迁和科斯定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认识到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涉及知识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产权、科斯定理。案例讨论过程:1组织者介绍案例,并对参与者进行分组,确定讨论时间、地点,说明相应规则。2每个参与者对案例做前期
8、资料准备。3各小组根据思考题进行讨论。4讨论结果陈述。5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补充。思考题答案要点:1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谈谈你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的看法。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除非有重要的外生变量影响或有突发性重大事件,一个社会要脱离它已经选择好的既定制度是不容易的。路径依赖性指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在制度变迁中,以下几种因素会使制度产生路径依赖性:改变制度所需
9、的成本,其他单位出现的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在案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农民也认为,如果他们的生计问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的话,他们是赞成不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调整的政策的。而许多官员出于对权利的考虑,也不主张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在出现严重的灾荒的情况下,若不进行改革,农民有饿死的危险,最终导致了土地制度的改革。2对案例2进行讨论研究,谈谈科斯定理在马来西亚减少棕榈油水污染中的应用。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就提出了科斯
10、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在案例2中,许多磨坊产生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时交易费用非常大,需要政府站出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即给它一定的污染权限,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企业只能在给定的污染权限里进行生产活动,如果超过给定的污染权限,政府将干预它的生产活动。但是这种政府管制会产生新的问题。污染权的限制将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格的制约。于是环境部建立了一套双重排污许可费用制度,对每个单位的排污的固定征费和随着排放物的耗氧能力变化的超额征费。由此,磨坊就能进行最低成本选择:或者为减少排放和处理废水而付费,或者为排放额废水超过环境质量标准而付较高的费用。最终,在污染问题上,马来西亚基本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