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017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分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t课件,一:空分装置安全操作规程。二:空分排放液体安全操作规程。三:防毒、防冻伤防窒息安全操作规程。四:缺危险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五:氧气着火扑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六;氮气氩气窒息护安全操作规程七: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八: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九:空分事故案例,2,t课件,一:空分装置安全操作规程,1 、为防止全低压空分装置液氧中的乙炔聚积,应从空分装置中抽取部份液氧,其数量不应低于氧气产量的1%;2 、应定期化验液氧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含量。乙炔含量不应超过01PPM,300M3/H以下制氧机的液氧中的乙炔含量不应超过1PPM,超过时应排放;,3,t课件,3;排放液氧、

2、液氮、液空时,宜采用高空汽化排放。或用专用管道及临时性地沟排放,排放时应设明显的标志和警告牌;4;排放液氧、液氮、液空时,应有专人监护,附近严禁明火;5;严格控制板式主冷液面,避免较大波动,并采取全浸式操作;,4,t课件,6;氮水预冷系统应设置空冷塔液面和空气压力报警联锁装置;7;如果空分冷箱上的防爆板动作或喷出珠光砂,应立即停车检查,妥善处理后方可开车;8;空分装置临时停车后,氮压机亦应及时停车、放空,再开车时,应取液氧化验,合格后方可开车;,5,t课件,9;空分装置停车时,应立即关闭氧、氮产品送出阀,并及时通知有关岗位;10;各种吸附器应按规定进行定期再生。切换容器应先开后关,缓慢操作;1

3、1;盛装低温液体的容器应避开火源、热源,容器严禁超压;,6,t课件,二:空分排放液体安全操作规程,1;排放低温液体时,必须排放到排放塔内,不得直接排放在地 面上;2;开阀门时,操作人员要站在排放阀的侧面,有液体排出时关闭将阀,再缓慢地逐渐地将阀门开大,严禁将排放阀一次开完;3;排放液体一般安排在夜间进行。特殊情况下在白天排放,需请示领导并制定安全措施。大加热排放液空、液氧,一律安排在后半夜进行,由调度统一指挥,执行单位要安排,7,t课件,人员对排放口主要道口和危险区域进行监护,门岗必须阻止一切车辆进入厂区;4;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上不得带有火种,不得穿化纤衣物在蒸发后的氧气中行走和激烈运动,以防

4、产生静电火花而着火;5;排放液空、液氧前,由厂调度或执行单位用电话通知周围单位停止一切明火作业和能产生火花的作业,由各单位负责人通知到每一个职工个人,排放时,再用规定的信号,鸣放三次后开始排液。,8,t课件,6;排液时,任何机动车辆禁止通行,行人应绕道而行,严禁从刚蒸发的浓气体中通过,以防着火事故和窒息事故的发生。,9,t课件,三:防毒、防冻伤防窒息安全操作规程,1;用四氯化碳或酒精溶剂时,应有良好的通风,空气中四氯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为25mg/m3。2;排放低温液体时,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应站在阀门的侧面,严防冻伤;3;各种气体放散管均应伸出厂房外,并高出附近操作面4m以上。地坑排放的氮气

5、放散管口应距主控制室应不小于10m。,10,t课件,4;生产、使用氮气及惰性气体的现场或操作室,须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装置。仪表气源使用氮气时,应有防止人员窒息的防护措施;5;在氮气浓度高的环境中作业时,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并有人专人监护;6;应对氮气和惰性气体的阀门严加管理,防止误操作;,11,t课件,四:缺氧危险作业的安全操作程。,1;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2;定义:21缺氧: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的状态。22缺氧危险作业:指具有潜在的和明显的缺氧危险的各种作业;,12,t课件,23一般缺氧作业:指在普通作业场所的单纯缺氧危险作业;24特殊缺氧作业:指在特殊作业场所中

6、或同时存在其它有害气体的缺氧危险作业;3;缺氧危险作业环境:31密闭设备:贮罐、液体贮槽、分子筛、空分塔冷箱。32地上有限空间:氮气压缩间、氮气管道及阀门作业,采用氮气作密封气的设备厂房,13,t课件,内作业、氮气气体分析室,采用氮气作标气的在线分析设备室;4缺氧作业要求与安全防护措施41作业前:411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并计录下列各项:,14,t课件,测定日期测定时间测定地点测定方法和仪器测定时的现场条件测定次数测定结果,15,t课件,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4.1.2密闭设备的作业,施工

7、单位必须制定方案及安全措施报安全主管部门审批;4.1.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记录所采取措施的要点和效果;4.2作业中在作业中应监测作业环境中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的变化并随时采取措施。,16,t课件,在氧气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监测。4.3主要防护措施4.3.1监测人员必须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并且应定期检定、维护。4.3.2在已确定为缺氧环境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使该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8%,17,t课件,以上,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4.3.3当存在因缺氧而坠落的危险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并在适当位置可靠地安装

8、必要的安全绳网设施。4.3.4在作业人员进入缺氧环境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4.3.5当存在缺氧危险的作业环境时,必须安排 监护人员,密切监视作业状况,发现异,18,t课件,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4.3.6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4.3.7当发现缺氧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让作业人员迅速离开作业场所;4.3.8如果作业现场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19,t课件,4.3.9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缺氧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做好标志;4.3.10对已患缺氧症的作业人员应立即给予急救和医疗处理;,20,t课件,五:氧气着火扑救安全

9、操作规程;,1;氧气设备着火或因漏氧使其他物质着火时,发现者必须先切断氧气来源,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扑救;2;当人的身体着火时,要立即脱离氧气危险区域,同时应快速将全身衣服脱掉;3;进入氧气着火区域救助他人时,首先应脱掉全身衣服,身体、头发等用水侵湿后方可进入。有风时,应顺风进,逆风出,动作要快,不能停留;,21,t课件,4;人身着火时,要用二氧化碳扑救,绝对不允许用水、泡沫、四氯化碳、粉沫灭火器和易燃物品各着火人扑救; 5;发现氧气设备着火或因漏氧使其他物质着火时,现场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用最快的速度通知消防部门,火警电话119,22,t课件,六:氮气、氩气窒息救护安全操作规程,

10、1;排放氮气、氩气必须有明显的安全警示牌,人不得进入氮气、氩气排放区;2;检查和检修盛装氮气、氩气的容器时,必须切断气体的来源,堵上盲板,用空气置换并化验,氧含量不得低于18%,但不得高于23%,作业要有专人监护,并采取通风措施;,23,t课件,3;当发现有人昏迷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区,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就地进行人工呼吸或输送氧气等救护措施。非经医院同意,不准使用任何药物;4;进入氮气、氩气区域抢救他人时,必须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任何人不得盲目进入高浓度的氮气、氩气区人救人,救护他人,动作要快;,24,t课件,七: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 书,25,t课件,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

11、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26,t课件,第二部分 地区 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氧气纯品/混合物:纯品CAS NO:7782-44-7有害成分:氧气浓 度:99.2 %,27,t课件,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2. 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28,t课件,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9,t课件,2、神经型

12、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30,t课件,环境危害:无燃爆危险: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式爆炸性混合物。,31,t课件,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眼睛接触:接触液氧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侵

13、入温水中,就医,32,t课件,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易扩散。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有害燃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3,t课件,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或液氧)。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34,t课件,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堵漏或切断气源,保持通风。切断一切火源,严防静电产生,远离可燃物。人员进入现场须穿戴防护用具。,35,t课件,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

14、规程和相应法规生产设备,管路要严格脱脂,劳动防护用具不得有油污。工作现场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急救物品,有良好的通风措施和静电系装置。充装速度8m/s,充装时间不能少于30min,搬运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36,t课件,储存注意事项:避免和还原性物质共存,仓储地点距可燃物、道路、建筑,电器设备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通风良好库房应有避雷设施。严禁烟火,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大于10立方米的低温液体容器不能放在室内。,37,t课件,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定期取样分析(化学分析)工程控制:设备管路严格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

15、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消除泄露气源撤离现场眼睛防护: 接触液氧环境戴防护面罩。手防护:戴手套,接触液氧环境(低温)戴棉手套。,38,t课件,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长时间接触氧气,必须经空气吹15min以后才可接触明火。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39,t课件,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气体或淡蓝色低温液体熔点(0C)-218.8 相对密度:1.141沸点(0C)-183.1 相对蒸气密度:1.105饱和蒸气压(Kpa):640/-1600C 临界温度:(0C)-118.6临界压力(Mpa):5.08 溶解性:微熔于水、酒精丙酮,40,t课件,第十部分 稳定性

16、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还原剂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热,油脂,还原剂聚合危害:不发生分解产物:氧原子,41,t课件,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豚鼠一次吸入100%氧2-3日后死亡。,42,t课件,43,t课件,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无数据生物降解性:无数据非生物降解性:无,44,t课件,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废气物性质:氧化性物质废气物处置方法:空气稀释,45,t课件,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2001(压缩) 22002(液化)UN编号:1072(压缩) 1073(液化)包装标志:氧化剂包装分类:,46,t课件,包装方法:压缩氧气用气瓶,液化氧气用低温液体槽车

17、、储槽运输注意事项:贴氧化剂标签,气瓶戴好瓶帽 防震圈,防止日光曝晒,运输过程中不能接触油脂,压缩氧气限量运输,槽车运输时刻监控槽内压力,液氧严禁航空,铁路运输,47,t课件,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GB13690-1992)将其划为第2.2类中不燃气体,48,t课件,八: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49,t课件,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氮 气化学品英文名称:Nitrogen spirit,50,t课件,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气化学品名称:高纯氮组分 浓度氮 99.9

18、99%,51,t课件,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2. 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色、无味、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环境危害:无爆炸危险:无,52,t课件,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 第2. 2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色、无味、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

19、、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环境危害:无爆炸危险:无,53,t课件,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氮,解冻后脱去衣服就医。眼睛接触:就医。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食入:就医,54,t课件,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的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容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有害燃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中容器,55,t课件,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氮应配带防冻护具。,56,t课件,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20、加强通风,设有事故强制通风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装时要控制充装速度,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液氮泄露严防冻伤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57,t课件,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及事故处理要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接触液氮环境应戴面罩。身体防护: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手防护:低温环境戴棉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

21、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58,t课件,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嗅气体熔点(0C)-210 相对密度:0.81沸点(0C)-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67临界温度:(0C)-146.9 临界压力(Mpa):3.17 溶解性:微熔于水、酒精和醚主要用途:化肥、氨、硝酸等化合物制造,惰性保护介质,速冻食品制冷剂,冷冻剂电子业中的外延,扩散化学气相淀积,离子注入光刻等,校正气、标准气等。,59,t课件,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稳定禁配物:无避免接触的条件:高温、明火(盛装氮气液氮的容器)聚合危害:不能发生分解产物:无,60,t课件,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

22、料急性毒性:氮本身无毒,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窒息死亡。,61,t课件,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62,t课件,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废气物性质:非危险货物废气物处置方法:排入大气,63,t课件,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22005(压缩) 22006(液化)UN编号:1066(压缩) 1977(液化)危险标志:不可燃气体包装类别:包装方法:气瓶、低温液体容器(液氮)运输注意事项: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曝晒和撞击。航空、铁路限量运输。液体槽车时刻监控槽内压力。,64,t课件,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危险

23、化学品管理条例,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GB13690-1992)将其划为第2.2类中不燃气体,65,t课件,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3.CanadianCentrefor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CHEMINFODatabase.19984.CanadianCentrefor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RTECSDatabase,1989,66,t课件,九:空分事故案例,一:水钢制氧厂年1月6日事故:事故经过:年1月6日,空分冷霜检修,在扒砂时,由于现场没有技术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民工打开冷霜下部人进行扒砂操作时,当下部砂扒出时,上部的砂由于压力的作用,而大量从人速喷出,造成8名民工被掩埋,窒息死亡,26人受伤。,67,t课件,二;水钢制氧厂年3月28日事故:事故经过:名检修人员在进行冷霜内氮气管线阀门检修时,由于没有置换出次序霜内氮气管线中的氮气,当一名进入冷霜作业时,立即窒息死亡,另一名检修人员在抢救受害者时,从冷霜进入时,也因氮气窒息而死亡。,68,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