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全县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共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2年全县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共二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2022年全县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共二篇)关于2022年全县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视察组,于11月中旬对全县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实地察看了*、*、*鞋厂等企业用工情况,并组织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县就业工作提出了建议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有农村劳动力*人,截止10月底,已转移就业*人,其中脱贫劳动力*人。省外转移就业*人,省内转移就业*人。城镇实有从业人员为*人。截止10月底,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一)拓宽渠道扩就业。
2、一是引导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及时对接企业,精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线上线下、直播带岗招聘会,对接各类用工企业*家,发布用工岗位*余个,共组织*人县内企业就业。建立乡镇与重点企业“一对一”用工对接帮扶机制,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二是组织外出就业。实施劳务协作,与*、*、*、*、*、*、*经济开发区、*区、*区等8个地方建立劳务协作机制,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三是实施返乡创业行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为农民工等返乡创业者就近就地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四是引导大学生回*。征集县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生留(回)
3、*就业岗位*个,组织县内*家有招聘大学生需求的单位(企业)参加省、市高校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网络招聘活动。截止目前,大学生留(回)*就业创业*人。五是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建成“零工驿站”一家,为零工务工人员办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公共就业服务,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多渠道就业。(二)援企稳岗保就业。“降、缓、返、补”并举,为企业减负稳岗。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困难企业缓缴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发放留工培训补助等多种举措,稳岗留工;创业贷款扶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力度,推出“再担创业贷”金融服务项目,落实贴息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不仅扶持
4、*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还带动*人实现就业。(三)技能培训稳就业。一是开展送教下乡。采取送教下乡(村)、送教进企与组织到培训机构集中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人。二是开展品牌培训。以“竹*蒸盆”为教学重点,开展“竹*厨嫂”“竹*月嫂”品牌培训*人。从*聘请国家级创业培训师,开展抖音创业培训*人。三是开展“靶向培训”。围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依托“产业+培训”“企业用工技能需求+培训”,采取“订单式组织、定岗式培训、定向式就业”的培训模式,组织*名劳动者开展电子装接工、锂电池加工、服装加工、鞋类加工、车工等专业的“靶向培训”,并输送到企业上岗,提升了用人留
5、人率。二、存在的问题(-)劳动者就业观念落后。一是少数劳动者存在“等靠要”思想。有“小钱看不中”思想,家门口的钱都不愿挣、不屑挣,但对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实又“分钱必争”。二是部分劳动者习惯了外出务工,不愿意在本县就业,认为外地务工“光鲜”,有荣耀感。三是年轻劳动力不愿意干重活。如县*水泥厂员工老龄化严重,55岁以上工人超过*人,占1/5,相对电子等企业,年轻劳动力招工难度大。(二)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进,企业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针对性不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培训专业对口、适用的技能人才,城市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6、、社会工作者人才稀缺,导致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三)创业就业政策宣传不深入。国家出台了就业促进法,湖北省出台了就业促进条例,法律和法规对就业促进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很多,扶持力度大,全县每年有2000多万元的就业专项资金。在视察中,个别企业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不清楚。(四)经济发展困难影响就业。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社会不稳定的影响,市场萎缩,企业订单不足,用人锐减,从企业用工情况看,大部分企业用人饱和,*电子企业人员只出不进,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巨大压力。自主创业成功率偏低,但对创业失败后的兜底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的就业
7、。(五)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充分。劳动合同权益保障不全。部分企业和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权益未全面落实;劳动报酬权益保障不足。工程建设领域拖薪欠薪现象较为普遍;社会保险权益保障不够。部分企业和多数个体工商业户没有为劳动者缴全“五险一金”,劳动者未全面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职业病防治不到位。三、建议意见(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要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典型经验和典型事例,抓好就业形势和择业观念的教育,引导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加大对中央、省、市有关就业再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8、)落实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扩大就业。要认真做好就业援助、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稳岗补贴、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完善落实工作,让扶持对象真正得到实惠,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规模。要建立健全以项目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全民创业,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使全社会了解、关注和支持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三)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实施就业援助,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单位
9、和个体小企业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并提供相应优惠政策。要加强技能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全县技能型人才培训水平;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与群众需要相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县校联姻等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城市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者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市场就业能力。(四)稳固劳动就业,依法落实权益保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规范签订劳动合同,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并根据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劳动者报酬,依法打击拖欠劳动者报酬行为,督促企业购买“五险一金”,关注劳动者的生命健康,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劳
10、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做到资源共享,形成就业工作合力。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全面推进乡镇、社区等基层平台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强化合力,共同做好全县就业工作。关于2022年全县就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一、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城乡就业工作,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完善就业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同时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放手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
11、职业,促进了全县城乡就业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判断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项工作,保持了我县就业形势稳定。截止XX年底,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3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3%;城镇新增就业2.8万多人,下岗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今年,我县新增就业67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2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23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85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12、16.2亿元。“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一)初步建立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把做好统筹城乡就业作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解决就业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城乡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二是建立了
13、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将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相关部门,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特别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城镇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每年初,县里把全县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到28个乡镇、街道和15个县级部门,出台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城乡就业工作的考核办法,将城乡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县各乡镇、部门年度工作政绩目标考核范围,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工作态势。(二)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培
14、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我县现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家,有教职工440人。培训工种主要以电焊工、车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工等为主。近年来,我县围绕促进城镇就业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培训制度,并结合实际,开展对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的创业培训,促进了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560人,创业培训250人。今年我
15、县的阳光工程培训,采取“政策、师资、设备”进乡镇、村社的培训模式,使2300名学员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培训服务。(三)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得以提升。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和乡镇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一是实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岗位、政策援助、社会保障服务和更新观念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活动,成功介绍1676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9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2243名下岗职工到金龙工业园
16、区企业就业。二是积极创新,构筑“用工地、本地政府、农村”三方就业服务体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劳务管理服务站和流动党总支,在广东东莞等农民工集中地聘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当地人或本地务工、创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提供用工信息,实现供求对接。同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作用,加大与劳务基地用工企业联系,组织专项培训与劳务输出。三是今年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服务空间。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行,统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据统计,全年通过信
17、息平台收集发布用工信息480条,办理用工登记17500人次、求职登记14000人次,开展职业指导16000人次,通过该平台顺利实现就业5238人。(四)初步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一是建立“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消除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我县已成功创建44个充分就业社区,占社区总数的比重达到77%o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双零家庭”的就业援助,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现“三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消除,建立“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全县首批367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117户农村“零转移家庭”全部消除,并实
18、现动态消零目标。二是大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通过提高就业补贴标准、保留部分专项社会救助、对拒绝培训和就业的实行分次核减低保金等措施,增强政策吸引力,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全县投入45万元促进620人次低保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扩大就业。8917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享受税费减免165.5万元,519人办理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322万元,179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行政性收费减免89.3万元,164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费减免89.2万元。特别是加大了社保补贴落实力度。鼓励用人单
19、位与“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对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要延长到退休。对灵活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也延长到退休。四是特别是针对当前城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三年来,全县再就业资金使用额为2661万元;共为11796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300万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业补贴36万元;发放岗位补贴45万元;职业培训补贴人数669人,支出资金33.7万元;4117人享受免费技能鉴定补贴。全县累计为92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78万元,
20、带动1.2万人就业。五是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我县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将XX年确定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年”,积极搭建各种就业创业平台。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送岗位进校园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11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300余个,接收见习毕业生199人。(五)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我县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拓展县外就业基地。加强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建设,增进与县外劳务输入地区的劳务
21、协作,及时掌握输入地区用工需求动态,促进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做大做强季节务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为重点的季节性务工的同时,拓展季节性务工渠道。XX年以来,全县1.2万人次农民工赴疆拾棉,挣回劳务收入近3500万元,人均创收近3000元。今年5月,我县依托外派劳务输出居全市第一的发展基础,成功创建重庆市首个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以此平台,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成功引导近5000名务工人员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亚等国出国务工,外派劳务输出年增长30%,外派劳务遍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个行业(工种)。二是挂牌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依托我县金龙工业园区a区,首批挂牌成立了重庆市返乡农民
22、工创业园。截止XX年11月止,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累计达到了181户,其中,入驻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数67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55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现已初具规模。我县利用优惠政策,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县级财政安排再就业基金予以80%的贷款贴息,给予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补贴等;对安置返乡民工的企业实行岗位补贴和再就业税费减免政策,吸纳(安置)农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提供再就业贷款,并予以贷款贴息支持;在创业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今年,通过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解决一批
23、,发动46家骨干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一批,召开恳谈会引导返乡民工与园区企业对接吸纳一批,通过“1258266”专用信息平台向民工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帮助7974名农民工实现再就业。二、我县城乡就业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就业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在推进城乡就业创业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劳动力素质不够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农村部分农民“小富即安”,仅满足于农闲时做临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务工上当受骗。二是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24、的占近40%;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职业技能较弱。求职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不少求职者只能找体力岗位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我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有劳动力难就业,有空岗位难招工”的现象。另外,针对市场用工需求和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色,打造劳务品牌不够,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较弱,劳务输出的规模不够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需求空间有限。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我县生产总值和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速,虽在县内纵比创造了历
25、史新高,但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横比,其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业岗位不够多,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二是能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在现有规模以上的近200户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从业人员也不足XX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足。三是新增劳动力成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加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虽逐年减少,但隐性失业而未登记人员远高于登记失业数,加上逐年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人员,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在农村还将不断产生富余劳动力,需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量增长,可供就业的空间有限。市场培育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滞后。一
26、是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县没有专门的驻外劳务机构,个别民办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诚信度差。二是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培训、输出网络一体化建设滞后,劳动者求职与企业用工信息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覆盖面窄。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极低。四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还不能得到很好维护。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些企业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减少损失,损害农民工利益,导致农民工就业
27、更加困难。农民到企业务工,但由于就业不稳定,除用工单位不愿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外,务工者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中断缴费者众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允许异地转移,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短时间内不会受益,因此不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如医疗保险、社会福利设施、教育条件、就业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均不同程度对农民具有排他性。三、新形势下促进城乡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加快推动和促进全民就业创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就业工作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就业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全力营造促进城乡就业的浓厚氛围。我县在就业文化培育、就业环境改善、就业
28、要素激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特别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求高求稳的就业观念,倡导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搞好有关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真正使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选树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就业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搞好信息服务。继续完善政府、专家和创业者“三位一体”的项目谋划推介机制,筛选、储备、发布、宣传一批投资少、风险小和效益好的创业项目,广泛与创业者进行对接。要优化
29、创业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鼓励各类创业主体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的信贷比例,对信誉良好、还款及时的企业及个人,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创业融资难题。(二)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最终都要依靠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坚持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并举,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与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关系,实现经济发
30、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包装项目、培植产业,以加大项目建设扩大就业总量。继续加强对企业指导、协调和服务,特别是强化工业生产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尽量使企业不减员、少减员、不停产,对已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的“蓄水池”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物流连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着眼于促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转。(三)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乡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当前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我县实际,
31、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带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实现全局性突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着眼提升大学生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导师、用人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的桥梁;抓好村官和到乡镇农技、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管理服务,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稳步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对已挂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
32、实现就业。在加强对农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训补贴额度,新建项目开发的岗位可优先提供给本地农民工,同时加大对进城农民的政策扶持。(四)认真组织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关键。当前要进一步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培训资源,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整合社会各类培训项目,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补贴式培训,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储备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培训设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职业技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