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78195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动力电池行业企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一、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一一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

2、。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

3、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

4、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

5、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二、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

6、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三元材料行业生产规模及资金壁垒三元材料具有一定规模壁垒,大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规模优势。同时,锂电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流锂电池厂商对于正极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数量、时效等方面有较高

7、要求,小型企业进入锂电池企业合格供应商体系难度较大。三元材料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三元材料对于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新建产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此外,三元材料生产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高,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行业新进入者面临一定的规模及资金壁垒。三、正极材料市场概况2020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达51.3万吨,同比增长27%;中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526亿元,同比增速5.3%o正极材料总出货量保持增长,主要原因包括:2020年三元材料受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锂电池市场带动,市场需求量保持增长;电子烟、TwS等领域2020年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以及疫情导致在线教育

8、以及远程办公等模式兴起,带动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需求快速增加等因素带动钻酸锂产业链相关需求上升;磷酸铁锂受电动自行车、电动专用车锂电池市场带动,出货量也有较大增长。按照正极材料不同种类看,高工产研(GGII)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24.7%;磷酸铁锂出货量为12.4万吨,同比增长40.8%;钻酸锂出货量为81万吨,同比增长22.3%;镒酸锂出货量为64万吨,同比增长18.8%o从出货量来看,2020年三元材料继续为国内占比最大的正极材料,占比为46.78%;磷酸铁锂出货量占比为24.17%;钻酸锂出货量占比为15.79%,镒酸锂出货量占比为12.48%o

9、四、三元材料行业季节性特征三元材料市场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受春节放假因素影响,通常一季度出货量会低于其他季度。五、三元材料行业技术特点三元材料由三元前驱体制成,三元前驱体可根据各元素比例的不同生产出具有不同性能的前驱体材料。目前市场上的三元材料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离子掺杂在三元材料掺入微量的其他元素,如Na、V、Ti.Mg、A1.Fe.Cr.Mo、Zr.Zn.Ce.B、F、C1.o掺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材料整体的电化学性能,例如提高银钻镒三元的电子和离子电导率、结构稳定性,降低阳离子混排程度等。(二)表面包覆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是三元材料应用的前提,通过对三元

10、材料进行粒子表面包覆,包覆层作为保护层可缓解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腐蚀,抑制结构坍塌,可以显著改善三元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导电性的包覆层还可提高三元材料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三)改进合成工艺、探索新的制备法固相法和共沉淀法是传统制备三元材料的主要方法,为进一步改善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在改进固相法和共沉淀法的同时,新的方法诸如溶胶凝胶、喷雾干燥、喷雾热解、流变相、燃烧、热聚合、模板、静电纺丝、熔融盐、离子交换、微波辅助、红外线辅助、超声波辅助等均被各大企业和高校所研究。未来,对原有和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并不断探索新的制备方法,可以不断提升其生产工艺水平,其应用也将逐渐增

11、多。六、三元材料市场驱动因素(一)电动自行车领域2020年,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出货量为9.7GWh,同比增长了78虬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政策驱动和锂电池成本不断降低的支持下,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进程加快。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渗透率从2015年的4.4%,提升至2019年的23.0%,且该趋势还将继续保持,未来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空间仍然很大。同时,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完成总销量3800万辆,同比增长5.3%o电动自行车市场整体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主要种类是三元电池以及镒酸锂掺杂三元体系电池,磷酸铁锂由于能量密度低、体积大,低温性能差

12、,其性能不具有优势,但随着下游终端对电池包安全性要求上升,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份额出现上升。电动自行车锂电化趋势将推动三元材料市场增长。(二)电动工具领域2020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装机量达到5.6GWh,同比增长124虬目前,电动工具市场正在经历锂电池电动工具对传统电动工具的替代、单只电动工具带电量上升以及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口量扩大的过程。未来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电动工具用锂电池主要采用三元电池,中低端电动工具多数采用5系及以下三元材料,高端电动工具则采用NCM811或者NCA材料。随着电动工具领域对高倍率、高容量产品需求的增长,高锲产品在电动工具领域的应用比例也在提升。

13、因此,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的增长势必带动三元材料市场的发展。(三)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十三五规划将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坚定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产品及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销量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10月9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表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虬与此同时,全球各国纷纷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传统燃油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4、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在必行。2015年到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37.9万辆增长到117.7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32.7%;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从16.9GWh增长至71.OGWh,年复合增长率43.2%;带动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从12.2万吨增长到40.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34.9%o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80GWh,同比增长13虬在疫情影响的环境下,2020年同比较2019年仍有所提升。从2016年年底推出将补贴标准和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挂钩的补贴政策开始,车企开始大范围地采用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动力电池,三元动力电池出货量开始大幅增长。2016年到2019年,出货量从8.

15、5GWh增长到49.6GWh,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带动三元材料出货量从55万吨增长到19.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52.5%o在政策的影响和乘用车消费者对更强续航能力的需求下,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三元材料市场在未来还将保持增长。(四)储能领域2020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6.2GWh,同比增长为70.5%o目前,中国储能锂电池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由于现在储能锂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三元电池使用较少,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发展在现阶段对三元材料的带动量有限。未来随着三元锂电池价格的持续下降,三元储能锂电池的市场占比有望提升。随着储能锂电池市场的发展,未来行业进入迅速成长阶段,以

16、及储能用三元电池的市场份额扩大,三元材料在储能锂电池领域的出货量将相应增长。(五)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居民购买力持续增长、消费习惯改善,智能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对锂电池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已逐步成为正极材料行业新的增长点。以上新兴产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采用钻酸锂,随着三元材料循环性能、热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逐步改善,以及价格优势、能力密度等优势影响,未来三元材料有望在以上领域对钻酸锂形成一定替代,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七、锂电池关键材料行业面临的机遇(一)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我国电动自行车使用电池以铅酸电池为主,

17、但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正在加速发展。特别是新国标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新国标以近年电动自行车发生的各类事故为基础设计,对电池防篡改、电池安全性、道路适应性等问题均提出了针对性规定方案,严格限定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最大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kgo主流畅销的铅酸电动车的整车毛重基本都高于55kg,而符合新国标整车重量要求的车型几乎全部为锂电池电动自行车。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锂电池相对铅酸电池具备的能量密度、寿命、便携性、替换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逐步显现,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进程加快。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渗透率从2015年的4.4%,提升至20

18、20年的27%。2020年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出货量达到9.7GWh,同比增长78虬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市场快速增长,将推动三元材料市场增长。(二)国家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关键材料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我国重点发展领域,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密集发布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购置补贴、购置税减免、机构采购等相关支持政策,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关键材料,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加速目前,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升,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生产成本逐步下降,新能源汽车在与传统燃油

19、汽车竞争逐步占据优势地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知名企业特斯拉于2019年在上海建超级工厂,大众、宝马、上汽等传统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并作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由政策驱动逐步转向消费驱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将带动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行业的市场扩张。(四)锂电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主要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和氢银电池等,铅酸电池因其成本优势仍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随着锂电池技术发展与成本下降,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锂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及3C等领

20、域,开始应用于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平衡车、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应用于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更广泛的领域。锂电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有利于三元材料行业发展。八、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迄今为止,市场营销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企业。在下一节我们将会看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经营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能不断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满足他人(顾客)需要。因此,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顾客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组织若没有营销或营销只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则不能称之为企业。”“市场营销和创新,这是

21、企业的两个功能。”其中,“营销是企业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职能”。这是因为:(1)企业作为交换体系中的一个成员,必须以对方(顾客)的存在为前提。没有顾客,就没有企业。(2)顾客决定企业的本质。只有顾客愿意花钱购买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资源变成财富。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并不重要,顾客对他们所购物品的感受与价值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顾客的这些感觉、判断及购买行为,决定着企业命运。(3)企业最显著、最独特的功能是市场营销。企业的其他职能,如生产、财务、人事职能,只有在实现市场营销职能的情况下,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市场营销不仅以其“创造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标准将企业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而且不断促使企业将营销观念贯

22、彻于每一个部门。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尽管对市场营销及其方法颇为重视,但并未真正把它作为企业核心职能进行全面贯彻。如一些经理认为营销就是“有组织地执行销售职能”o他们着眼于用“我们的产品”,寻求“我们的市场”,而不是立足于顾客需求、欲望和价值的满足。但是,市场营销并不等于销售。市场营销的核心是清楚地了解顾客,并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适合顾客需要。不做好这一工作,即使拼命推销,顾客也不可能积极购买。因此,企业尽管也需要做销售工作,但市场营销的目标却是要减少推销工作,甚至使得销售行为变得多余。全面构建和贯彻面向市场(顾客)的企业职能,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成长。九、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1、适用适度

23、体验式营销要求产品和服务具备一定的体验特性,顾客为获得购买和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觉”,往往不惜花费较多的代价。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和消费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大多数消费者虽然逐步从温饱需要向感性需求发展,但还没到可以为一个愉悦的体验而付出太多金钱的程度。在中国操作体验营销要把实质的利益充分考虑进去,让消费者进行愉悦体验的同时获得实质的利益,营销活动才更容易获得成功。星巴克在中国难以大面积推广,仅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获得成功就可以证明这点。2、合理合法体验式营销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与地域差异关系密切。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也不同,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

24、因此,体验营销活动的安排,必然适应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既富有新意,又合乎常理。同样的道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商标法、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既存在差别,又极其复杂,体验营销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十、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

25、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

26、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花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

27、。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

28、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

29、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

30、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十一、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

31、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I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

32、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一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一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

33、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

34、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十二、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

35、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

36、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一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