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396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8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血型与输血检验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检验基础,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检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1,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2,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3,献血者健康检查,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4,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5,血液检验,6,成分血制备,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7,血液隔离与放行,8,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一、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一)分类1.血站2.单采血浆站(二)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职责1血液中心主要职责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工作。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

2、辖市血站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血液的集中检测任务。开展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等。,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一、采供血机构分类及职能(二)血液中心和血站的职责2中心血站主要职责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储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等。,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大专院校和企业宣传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宣传招募,媒体或各种宣传日进行宣传招募,献血者回访进行动员招募,街头采血车、献血屋宣传招募,血费报销窗口进行宣传招募,二、献血者教育、动

3、员和招募,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三、献血者健康检查(一)献血者一般检查项目及合格标准,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体格检查合格标准,三、献血者健康检查(二)献血前血液筛检项目及合格标准,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血液初筛合格标准,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一)献血场所,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献血场所,献血车,临时献血场所,固定献血场所,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二)血液保养液(三)血液采集 1采血容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三)血液采集2血液采集程序及要求静脉穿刺固定针头敷料保护穿刺点 献血者做握拳和松手动作 每90秒混合1次血液和抗凝剂保持一定采血速度。全血献血间隔

4、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四、全血采集、保存与运输(四)血液采集后的保存与运输冷链是指为了保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质量,从采集到用血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使其处于恒定的低温状态的一系列整体冷藏方案、专门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体系。需要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全血,室温或2024保存与运输,其它全血在26条件下储存,210运输。,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五、血液检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我国献血者献血后血液检测合格标准,六、成分血制备,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制备方法,将采血袋采集的全血离心分离制成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血细胞分

5、离机从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采集出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而制备成单采成分血。,六、成分血制备(一)RBC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二)血小板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三)单采粒细胞制备和保存使用血液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粒细胞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的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保存温度为2024,保存期24小时,应辐照后尽早使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四)血浆制备和保存,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五)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和保存 制备: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2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剩余的白色冷不溶解物,在

6、1小时内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称为冷沉淀凝血因子,俗称冷沉淀。 保存:温度低于18,保存期为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24小时内输注,解冻并在开放系统混合后应4小时内输注。,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六、成分血制备(六)辐照血液使用照射强度为25Gy30Gy的射线对血液制剂进行照射,使血液制剂中的T淋巴细胞失去活性所制成的成分血。经辐照后的血液制剂,其质量控制要求与原血液制剂的要求相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24,六、成分血制备(七)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指利用物理学、化学、靶向核酸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成分血中的病原体去除或杀灭,从而减少输血传播疾病。七、血液隔离与放行(一)血液隔离1物理空间

7、隔离2BMIS隔离3人工隔离(二)血液放行对于已经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给予解除隔离状态,使其处于可发放状态,即可以发放供临床使用,称为放行。,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25,八、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一)血液储存(二)血液发放建立和实施血液发放程序。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发放前应检查血液外观,外观异常的血液不得发放。对发放的血液应有详细记录。,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26,八、血液的储存、发放和运输(三)血液运输运输温度: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不含冰冻红细胞)应维持210。冰冻血浆、冷沉淀应在冰冻状态。血小板应在2024。冰冻红细胞应在65及以下。,第五节 成分血制备,27,1,输血科(血库)主要职责,

8、2,血液预订、入库、核对及贮存,3,临床输血程序,第六节 临床输血,4,一、输血科(血库)主要职责(一)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二)主要职责1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2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3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4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第六节 临床输血,29,二、血液预订、入库、核对及贮存(一)血液预订

9、最佳血液库存量一般为7天常规医疗用血量。(二)血液入库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三)血液核对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四)血液储存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第六节 临床输血,30,三、临床输血程序(一)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患者告知与输血申请1患者评估 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输异体血及选择何种血液成分最适合。2患者告知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后方可输血。3输血申请申请单由主治以上医师核准并签名,连同受血者血标本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10、,第六节 临床输血,31,三、临床输血程序(二)标本采集、送检与接收1血液标本的采集 采集的血液标本用于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和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标本应严格要求能代表受血者当前免疫学状况。2.标本运送标本运送要注意唯一标识原则、生物安全原则和及时运送原则。3标本接收及处理 血标本接收应该严格核对,不符合要求标本应拒收。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保存于28至少7天。,第六节 临床输血,32,三、临床输血程序(三)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要进行HBsAg、HCV-Ab、HIV-1抗体、HIV-2抗体、梅毒抗体四项输血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四)输血相容性检测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交叉

11、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等。(五)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第六节 临床输血,33,三、临床输血程序(六)血液输注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3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七)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后由临床医师及时评估输血治疗效果,必要时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第六节 临床输血,34,四、

12、临床输血(一)全血输注1适应证急性大量失血、血液置换或缺乏相应成分血时应考虑大量输血。2剂量及用法 全血的输注主要是补充红细胞的同时补充血容量。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贫血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第六节 临床输血,35,四、临床输血(二)红细胞输注1适应证,第六节 临床输血,36,四、临床输血(二)红细胞输注2剂量及用法(1)剂量:1个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约含Hb25g,输血后一般可提高血中Hb20g。(2)用法: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价是否输血的主要参考指标。急性贫血时Hb100g/L以上可以不输血,70g/L可以考虑输血,介于70g/L100g/L时,应根据患者心肺功能决定是否输血。慢性贫血患者,Hb

13、60g/L时应考虑输血。,第六节 临床输血,37,四、临床输血(三)血小板输注1适应证 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取决于病人的临床病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计数及功能。2剂量及用法(1)剂量不必一次输注达到血小板预期值,可以先输2个单位,根据血小板计数结果,再决定输注量。(2)用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血小板输注,输注速度宜快,以患者最大耐受速度进行。,第六节 临床输血,38,四、临床输血(四)单采粒细胞输注1适应证 用于治疗因粒细胞缺乏症伴有败血症或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时。2用法和剂量 从血液分离开始到给患者输注,在4小时6小时内完成。,第六节 临床输血,39,四、临床输血(五)血浆输注1新鲜

14、冰冻血浆输注(1)适应证:补充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大剂量输血引起的凝血因子稀释、双香豆素抗凝过量。DIC。TTP。(2)剂量和方法:应用是先融化后再输注,如不能及时输注,应保存于4环境,并不得超过24小时。2冰冻血浆输注(1)适应证:主要用于F和F以外的凝血因子缺陷患者的治疗。(2)剂量和方法:同新鲜冰冻血浆。,第六节 临床输血,40,四、临床输血(六)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适用于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原发性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患者。,第六节 临床输血,41,四、临床输血(七)自身输血1自身输血的优点 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染病,避免同种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为稀有血型的患者解决了输血上的困难

15、等。2自身输血的方式(1)储存式自身输血(2)稀释式自身输血(3)回收式自身输血,第六节 临床输血,42,四、临床输血(八)大量输血美国血厍联合会(AABB):是24小时以内输血量达到患者总血容量,或4小时内输血量超过患者总血容量的二分之一,我国:指在24小时内输注红细胞大于或等于18单位(成人)或24小时内输注红细胞悬液大于或等于0.3单位/kg体重。,第六节 临床输血,第五节至第六节 课堂小练,(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红细胞悬液的最佳储存温度是A 1-3 B 2-6 C 2-8 D 0 E 8-102单采或浓缩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温度是A -30 B 2-6 C 20-24 D37 E10

16、3 ACD保存液对红细胞的保存期为A 30天 B 21天 C 28天 D 12天 E 40天4有关成分输血,错误的说法是A一血多用,一人献血,多人受益B减少输血反应C减少传染疾病危险,D成分输血不能代替全血输注E合理利用血源,答案:1-4 BCBD,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从来不是那种不停地往后看着昨天的困苦、悲伤、失败和惨痛挫折的人,而是那种怀着信心、希望、勇气和愉快的求知欲而放眼未来的人。,谢 谢,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49,1,输血不良反应,2,输血传播性疾病,3,新生儿溶血病,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新

17、的异常表现或疾病。,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51,一、输血不良反应 -处理程序,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52,二、输血传播性疾病指供血者的传染病原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可通过输注血液制品进入受血者体内引起的疾病。1肝炎 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2艾滋病3巨细胞病毒4疟疾5梅毒6其它疾病 当献血员患有EB病毒感染、黑热病、丝虫病、回归热及弓形体感染等疾病时,均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53,三、新生儿溶血病(一)发病原因和机制 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临床上以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最为常见。 HDN是发生在胎儿或新生儿时期的疾病,主要原因为母婴血型不合时,在妊娠后期

18、由于胎盘局部破裂,使得母婴之间出现少量的红细胞交换,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数量远多于母亲红细胞进入胎儿体内的数量,因此,当少量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时,即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抗体。IgG类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 在我国的HDN中,ABO血型系统不合所引起的溶血较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引起。,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54,父,A 型B 型AB型,母,子,O 型,HDN,A 型B 型,IgG型抗体,三、新生儿溶血病(一)发病原因和机制1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父,Rh+D 型,母,1子,Rh- 型,Rh+D 型,2子,HDN,IgG型抗D

19、,Rh+D 型,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三、新生儿溶血病(一)发病原因和机制2Rh血型不合引起的HDN,三、新生儿溶血病(二)临床表现1ABO血型不合HDN,病情大多较轻,黄疽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少数重症可在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在255mol/L340mol/L(超过340mol/L时要警惕核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程度较轻,偶见胎儿水肿。2Rh血型不合HDN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胎儿水肿。出生后24小时内(4小时5小时)开始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3天4天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常超过340mmol/L;溶血导致新生儿贫血,贫血使器官组织缺氧,导致代偿性肝脾肿大;重症Rh溶血有出血倾向,少数

20、患儿可发生DIC。,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57,三、新生儿溶血病(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包括新生儿产前羊水及脐带血胆红素测定。2血型血清学检查(1)血型鉴定:包括夫妇及新生儿的ABO、Rh血型鉴定。(2)抗体效价测定:检查母亲血清中有无IgG性质的抗体并作效价检测。(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查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母亲的IgG抗体致敏。(4)游离抗体试验:检查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存在IgG抗A(B)抗体。 (5)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第七节 血型与输血相关疾病 课堂小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新生儿溶血病,错误的是A 母亲血清中存在IgM抗体 B 常见于母婴血型不

21、合的妊娠C 胎儿红细胞被母亲血清中相应的ABO血型抗体体致敏D 为同种免疫性溶血 E 母亲血型常为O型或Rh阴性 2与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无关的是A游离抗体试验 B 吸收试验 C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 D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E总胆红素测定(二) 简答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1-2 AB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1、水肿 大量红细胞破坏溶血,引起贫血及缺氧。缺氧影响肝脏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增高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致胎儿水肿。严重水肿常为死胎,ABO溶血患儿此症状少见。2、黄疸 黄疸出现早,进展快,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尤以Rh溶血者黄疸出现早。黄疸迅速加深,34天达高峰,可超过342txmolL(20mgd1),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3、贫血 红细胞破坏程度与贫血程度相一致,贫血严重者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Rh溶血症贫血出现早且严重,轻度贫血者脐血的血红蛋白140gL,中度贫血140/L,重度贫血80g/L。ABO溶血症多数病例出生时颇似正常新生儿,无明显贫血。4、 肝、脾肿大 其程度不一。Rh溶血症较ABO溶血症严重。引起肝脾肿大主要原因与髓外造血有关。,用心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思考题,为什么是无偿献血但是确实有偿输血?,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