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645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周恩来精神主题班会,1,一代伟人 周恩来 总理,2,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周恩来简介,3,4,一生的六个无,死后无骨灰:死后骨灰洒向了大地生而无后:为了革命事业,曾两次失去得子机会党而无私:一生决不让家人搞特殊化官而无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劳而无

2、怨:每天至少工作13小时以上,甚至通宵死而无言:死后没有留下任何要求,5,少年立志的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1年年底,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一天魏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读书? 第一个学生回答说:“为了光宗耀祖!”第二个学生回答: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学生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九岁时的周恩来,故事一:少年周恩来,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

3、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7,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

4、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故事二:外交智慧(1),8,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5、。,故事二:外交智慧(2),9,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故事二:外交智慧(3),10,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故事二:外交智慧(4),11,在一次外交中,一位很不友好的外国人与周总理握完手后,竟然掏出手卷擦了擦手,之后又把手卷

6、放入兜中。周总理见后,毫不客气的掏出手卷,擦了擦手后,直接把手卷扔到了垃圾筒中,有利地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故事二:外交智慧(5),12,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

7、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故事三:人民公仆(1),13,有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就托人给总理送来一筐桔子,很新鲜,说请老首长尝个鲜。 总理见到桔子,说:我不需要。“ 大家劝:已经送来了,还能再送回去呀? 总理说:你们问问这一筐多少钱? 赵秘书打电话问过之后,报告总理:一筐25元。 总理吩咐:你给他寄50元去。 赵秘书说:是25元。你多寄他会退回来的。 总理说:就寄50元,多余的钱叫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再送来了。 果然,龙飞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总理一筐桔子,以后就再也不敢给老首长送东西了。他说: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竹杠,谁还敢送啊?,故事三:人民公

8、仆(2),14,“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周恩来总理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他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

9、直到他去世后,邓颖超在1977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才得知此事。,故事三:人民公仆(3),15,周总理身居高位,从来不谋私利。其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及其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直到1976年1月份去世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一组数字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出了一个共产

10、党人,一个党和国家创始者、领导者的襟怀节操,光昭日月。周总理的这“十条家规”不知会让多少官员感到羞愧?,16,“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故事四:周恩来精神与世长存,17,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

11、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18,这是总理的补袜板,就是它的功劳,让总理几十年如一日的穿着那双缝补的不成样子的袜子,19,衣,几十年来我给总理做几件新衣服是心里有数的,但为总理修补破衣服的次数太多,却是记不清了。”,20,周恩来吃的饭菜很简单。

12、通常是两个普通的菜,一个汤,每周吃两顿粗粮,困难时期,周恩来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节俭,有几样东西不能吃:鱼、肉、蛋,肉制品也不行。,食,21,中 南 海 西 花 厅 -周恩来时期,住,22,周 恩 来 的 书 桌,看上面的鞋,毛巾,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伴随了他一生的,用,23,那个奔驰车谁喜欢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车。”,行,24,总 理 的 车,他在衣食住行方面是如此的节俭,节俭到让人揪心,25,艰苦奋斗的总理,26,鞠躬尽瘁 的总理,27,1、积极进取精神,2、刻苦好学精神,3、甘当公仆精神,4、严于自律精神,5、无私奉献精神,总之,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周恩来精神是什么?,28,29,30,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周恩来精神,弘扬艰苦 奋 斗的精神,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伟大抱负,并发扬光大,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