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8647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4.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一) 观察,(2) 依据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可分为室内观察和实地观察。 室内观察。室内观察即在室内开展的各种观察活动。一些需要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观察的科学教育内容,适宜在室内进行。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在活动室外的观察,如参观建筑、寻找春天等。实地观察一般与采集、参观等活动相结合。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经过实地观察,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观察中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学会保护大自然的方法,促进其认知、情感的健康发展。,(2) 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事物的显著、本质特征,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观察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观察对象的特征也是多方面的,它们有着颜色、气味

2、、味道、大小、形状、冷热、声音、手感等多方面的差异。在保障幼儿的身心安全的条件下,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有时还可以用舌去尝,从而使幼儿对其属性有一个比较完整和丰富的认识。这样既使幼儿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又发展了其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科学实验是指教师或学前儿童按照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在人为的控制下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操作和演示过程必须简便易行,一般带有游戏性质。,(二) 科学实验,(2) 依据据实验操作者不同,科学实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幼儿操作实验。尽管幼儿所进行的实验简单,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

3、和动手能力有限,教师演示实验仍是幼儿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是指由教师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幼儿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变化和结果的一种形式。这类实验适用于34岁幼儿,或者在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可以作为幼儿实验前的示范。教师对实验内容先进行演示,然后让幼儿模仿,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操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验目的明确,缺点是限制了幼儿的想法,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科学实验活动指导根据实验操作者的不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指导和幼儿操作实验指导两类。(1) 教师演示实验指导。教师演示实验指导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正式实验前要做预备性实验。所谓预备性实验是

4、指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预先将实验做几遍。预备性实验的作用表现在:一是计算实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二是检验实验仪器和材料的情况,避免实验时发生事故而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演示实验是示范性实验,预备性实验还应该考虑幼儿在操作时会遇到的障碍,实验中的关键点,以及应该如何引导幼儿去思考,哪个环节应该提出哪些问题,怎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等等。,(一) 分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分类的方法是指幼儿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以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分类是观察过程的延伸,幼儿要能对客观物体进行分类,必须在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获得材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分类既是幼儿学习科学

5、的一种方法,也是幼儿需要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分类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 多元分类。多元分类是指将物品按某些相同的标准分为两类或几类。例如,鸡、鸭、鹅都是家禽,牛、羊、猪都是家畜,虎、狮、狐狸都是野兽等。又如,苹果、梨、香蕉等都是水果,黄瓜、甜椒都是蔬菜,桂圆、红枣都是干果。,(3) 属性分类。属性分类方法是依据事物的属性划分,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按事物的用途分类,如生活用品、交通工具。 按事物的材料分类,如金属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等。 按事物的外部特征分类,如大小、颜色、形状、气味等。 按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如动物、植物,两栖类、哺乳类等。,(2) 结合日常生活练习分类。幼儿

6、的分类活动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例如,在活动室里,儿童的被子、衣服等生活用品都应每天自己整理好。游戏活动结束,幼儿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好玩具;在家里,吃完晚餐,要帮助妈妈放好餐具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也培养了其思维的条理性及良好的生活习惯。,(4) 指导幼儿学习不同的分类标准。每一种分类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分类重叠和分类过程的逻辑错误。幼儿分类思维不同于成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依据也在不断改变。但只要各类别物体彼此不交叉和重复,该分类依据就可成立。在幼儿科学分类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具体分类标准参见“分类的类型”部分。,量是客

7、观事物所有的属性,它分为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种。幼儿常见的是生活中存在的连续量,如高矮、大小、轻重、远近等。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测量是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初级的测量,包括长度测量、重量测量、体积测量。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它们有不同的属性,人们一直在力图将它们数量化,以便进行精确比较。,(二) 测量,测量的类型主要包括观察测量、自然测量、正式量具测量等。其中,自然测量和正式量具测量是依据是否使用标准量具进行划分的。(1) 观察测量。观察测量是指通过眼睛等感觉器官的直接观察来测量物体。例如,用眼睛来

8、测量物体的大小、光滑程度等;通过皮肤来测量水的冷热;用手掂量物体的轻重等。观察测量一般适用于特征比较突出的观察对象,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便可得出结论。但是,对于特征没有明显差异的物体,观察测量就难以达到效果,如差不多大小的两个鸡蛋,幼儿就很难将它们区别开来。,正式测量之所以被称为“正式”,是因为其测量工具的标准化、使用方法的标准化,以及测量结果的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精确性。记录测量结果可以采用表格记录和图画记录等多种方式。,(一)科学阅读,(2) 科学童话。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它是用童话的形式向幼儿传授科学知识,实现了童话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科学童话的内容一般较浅显,情节安排

9、也较简明,拟人是其常用的表达手法。科学童话通过幻想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虚构的情节来描述事物的特征,让幼儿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童话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而且启迪了幼儿的智慧。,(4) 谜语。谜语是指故意隐藏物体的名称,运用比拟的方法通过暗喻,提供某些线索,供人们猜测的一种语言智力游戏。科学教育中的谜语主要以自然物体和某种现象为谜底,通过对该物体或现象特点具体形象的描绘,影射谜底,以此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二) 交流讨论,(3) 分享式交流。分享式交流是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运用的。资料收集在交流讨论中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儿交流经验、讨论归纳、建立知识结构的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来自两个

10、方面:一是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二是通过查阅报刊、书籍、网络和影像材料等获得的间接经验。对于幼儿而言,其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第一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知识的获得都能通过直接感知获得感性材料,如“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天为什么会下雨”等问题不能通过直接经验获得,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通过图片、书籍、音像制品或网络等方式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然后让幼儿将查阅的资料进行集体分享,展开讨论。,(4) 研讨式交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交流就是研讨式交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应是一个引领幼儿亲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信息、结果讨论”的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也是交流讨论的基础。

11、 讨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设计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直接经验。这些问题是幼儿自己提出的,如动物怎么过冬,它们冷不冷,由此引发集体讨论,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在讨论过程中,有些认识可能不一致,可以让幼儿进行个别探究,然后对个别探究的结果进行集体研讨。讨论活动的目的不是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一) 科学游戏的概念,(二) 科学游戏指导,指导方式。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并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科学游戏很难顺利完成。例如,在“过家家”游戏中,教师以好朋友的身份去做客,并带去了礼物,于是和幼儿一起玩耍,在游戏过程中,扮演“好朋友”角色的

12、教师和扮演“孩子”角色的小朋友发生冲突,“爸爸”该怎么办呢?“好朋友”不高兴了,“孩子”应该怎么做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游戏,发展情节,既提高了游戏的水平,又培养了小朋友的交往意识。,【适合年龄】 大班【活动目标】(1) 了解花生的内部结构,认识花生。(2) 学习从外至内有序地观察。(3) 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动准备】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是什么。”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

13、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2.幼儿探索(1) 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每桌发放一筐花生。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剥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教师巡视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介绍观察结果时,可顺便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3.通过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教师:“花生可以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教师向幼儿介绍花

14、生红皮可治疗贫血。,【适合年龄】 中班【活动目标】(1) 通过探索得出有孔才能吹泡泡的结论。(2) 幼儿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 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活动准备】泡泡液、容器(脸盆、杯子),各种用来吹泡泡的工具(吸管、一次性杯子、夹子、纸、树叶),辅助工具(剪刀、抹布),记录表一份。,【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鱼缸一个,小金鱼两条(红黑各一条,先不放入金鱼缸),金鱼食少许,小鱼饰若干,介绍鱼的动画,电视机,影碟机。(2) 经验准备:班级养殖角有小鱼,孩子们非常喜欢;幼儿在家中或鱼市都见过小鱼,个别幼儿更有捉鱼的经历。,2.初步感知、观察并

15、说出自己眼中小鱼的样子教师:“小鱼有几条?”(一条)“它是什么颜色的?” (红色)“小鱼的身上有什么呢?”(头、身子、尾巴等)“小朋友喜欢小鱼吗?那我就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知道小鱼的秘密最多。” 引导幼儿观察小鱼。教师:“小鱼的头上长着什么?”(眼睛、嘴巴)“小鱼头上有两只圆圆的眼睛,现在正在看着我们呢,还有一张宽宽的大大的嘴巴,小鱼的嘴巴可以干什么啊?”(吃东西、吐泡泡、喝水、唱歌)“谁来学一学,小鱼的嘴巴是怎么动的。”请个别幼儿学着小鱼嘴巴动的样子做动作。,单元4,7.做游戏“小鱼游游游”教师戴上“鱼妈妈”头饰,讲解游戏规则。请两名幼儿用双手搭一个“渔网”,教师示范从“渔网”下面钻过去

16、。为幼儿戴上“小鱼”头饰,变成小鱼(此时幼儿排成一排)。播放音乐,“鱼妈妈”带“小鱼”游过“渔网”。,【活动准备】(1) 用废泡沫塑料、积木等材料布置成“邋遢市”和“白鹭市”,其中“邋遢市”里散乱放着一些垃圾。(2) 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杯、灯泡和杀虫剂瓶子、洗洁精空瓶等。(3) 录像机及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段(或图片)。(4) 磁性垃圾图片若干。,师幼小结: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属于可回收利用的物品。(3) 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一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

17、?(焚烧或深埋)(4) 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的情况。3.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如果能回收利用垃圾中的一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环卫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2) 出示贴有标志的五个垃圾分装桶(如纸类、玻璃类、果皮类、易拉罐类等),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3) 让幼儿回家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活动准备】(1) 供种植用的完整大蒜头人手一个。(2) 利用餐前或散步时间与幼儿选择好摆放种大蒜罐子的平台(

18、要求既便于幼儿观察,又能让大蒜晒到太阳)。(3) 装好松软泥土的废旧小杯子、小罐子人手一个(如酸奶、冰淇淋等的杯子,事先在小杯子或罐子外贴好幼儿的标记),小洒水壶。(4) 幼儿用书中的科学内容“种大蒜”。,【活动过程】1.观察大蒜,认识其外形特征教师:“桌上有什么?”“你在哪儿见过的?”引导幼儿调动对于大蒜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大蒜头。教师:“请你们看看大蒜头是什么样的?有点像什么?”引导幼儿描述看到的大蒜头的特征,如白色的球状,外面有皮,并用简单的词语类比想象大蒜头的外形特征,如像灯笼、球、橘子等。教师:“请你们把大蒜头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再数一数有几瓣。”帮助幼儿了解一个圆溜溜的大蒜头可以掰成一瓣一瓣的大蒜瓣,以丰富词语蒜瓣。,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