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8840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4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课件.ppt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部调驱新技术进展吴行才,前 言,什么叫调驱?为什么要调驱?做到怎样才是真正的调驱?,调驱的概念目前还有争议调驱的内涵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就我们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的些许可能还不成熟的认识、体会与油田专家共同探讨、商榷,以利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中国石油70%的产量来自“双高”(高含水、高采出程度)老油田,73%的剩余可采储量存在于“双高”老油田,进一步挖掘“双高”老油田的水驱潜力是中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油田一般地质条件恶劣、开发矛盾复杂,采用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其水驱采收率、是当前现实可见的主要技术方向。,报告主要内容,技术理念、认识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物理模拟、

2、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注入工艺流程下步总体攻关方向,技术理念、认识为什么要调剖调驱?,物性差异(非均质):波及范围、程度不均 含水上升快粘度差异:粘性指进、舌进 含水上升快老油田:长期注水冲刷、多种多轮措施、高含水,剩余油分散,开发矛 盾由开发早中期的近井地带向远井深部转移、直至整个注采流场,水驱非均质老油田的开发矛盾(原生问题),深部调驱提高采收率(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提高采收率:波及效率(波及系数水洗程度)大幅提高、水驱不利形态根本、长期改善。深部调驱:什么叫深部调驱?相对于传统近井地带,如何深部?如何有效?加大剂量就可以吗?,意义,中石油“二次开发”战略,主导技术“深部调驱” 中国石

3、油70%的产量来自“双高”老油田,73%的剩余可采储量存在于“双高”老油田,进一步挖掘“双高”老油田的潜力是中石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老油田开发技术、理论的重大突破。,技术理念、认识为什么要调剖调驱?,水驱非均质老油田的开发矛盾(原生问题),技术理念、认识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物性差异(非均质):波及范围、程度不均 含水上升快粘度差异:粘性指进、舌进 含水上升快影响:物性差异 粘度差异 K -新思路提出:物性调整 应 粘度调整 = 二者统一? -传统思路,非均质的形式及剩余油的分布形态,在水流优势大孔道、渗流优势孔道、渗流优势孔隙等大、中、小三个尺度级别的低效、无效水循环日益严重;,技

4、术理念、认识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调驱调剖驱油调驱不论是在近井地带还是储层深部、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局部,都需要不断地调整驱动方向,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和水洗效率,达到有效驱替的目的,是宏观和微观水驱流场的改善,实现较根本地改善油田开发形势、提高采收率 。 “调”即调整驱动方向,使注入水从非均质储层内长期注水后所形成的高渗透老通道转向水驱程度较低的中低渗透部位,有效地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驱”即在调的基础上的有效驱替,驱出分散于中低渗透部位的剩余油。,空间连续、时间连续不是固定靶,是移动靶,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技术理念、认识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非均质的形式及剩余

5、油的分布形态,在水流优势大孔道、渗流优势孔道、渗流优势孔隙等大、中、小三个尺度级别的低效、无效水循环日益严重;对该三个尺度物性非均质进行调整干预,抑制低效、无效水循环、大幅度提高波及系数和水洗程度是进一步挖潜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关键。,技术理念、认识调什么?驱什么?调和驱的关系?,调剖大剂量调剖堵大孔道:几百方几千方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了调剖堵水技术,从粘土、粉煤灰、水泥等无机类调剖剂发展到有机冻胶类调剖剂,调剖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因其注入量小,处理半径小,仅对近井地带的纵向非均质问题产生一定作用,严格说来还只是一种生产措施。为了解决调剖技术只能在近井地带进行处理的限制,人们试图进行“

6、大剂量调剖”,也有人称“深部调剖”,但实际上其处理半径往往不过十几二十米,效果虽然较之早期的调剖要好得多,但处理成本较高,而且随着油田含水的升高,水驱矛盾进入储层深部,甚至贯穿整个油藏流场,这样做最多也只能达到单井增产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含水期油田的提高采收率问题。高含水期单纯堵大孔道效果有限或无效,技术理念、认识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聚合物(二三元)驱:难以适应高温高盐复杂断块油田因为原油粘度高导致不利的水驱流度比,我国从七五开始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攻关试验工作,在大庆、胜利油田获得很大成效。虽然聚合物驱能进入储层深部,但对较强的非均质问题调整作用不够,也会发生聚合物窜流的现象;尤其是在

7、储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的条件下,因聚合物溶液不稳定而不能采用聚合物驱。,技术理念、认识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交联聚合物凝胶调剖、调驱大部分区块仅为单井措施,注入量介于2000-4000方,实质上还是属于“大剂量调剖”或“深部调剖”,因为没有从油藏整体着眼,注入量不够导致效果不够好、甚至无效。对近井地带的较严重的层间矛盾和水窜通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相对于深部调驱的目的,其最大的不足是粘度过高,难以推进到深处,而且当注入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大大影响生产井的供液能力,导致重新被驱动的剩余油不能充分产出。,技术理念、认识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技术理念、认识以前我们是怎么做的?,技术理念、认识同步

8、调驱技术理论,谁去调?谁去驱?如何调?如何驱?,调与驱的矛盾,调(堵)好驱不好,驱好调不好自相矛盾不如分工合作!,机理、原理的提出,我们从水驱开发后期非均质储层深部大小吼道(高低渗层、区)的剩余油主要形态和不同驱替方式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来说明同步调驱的调驱机理:A:水驱非均质老油田后期,除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外,剩余油大部高度分散于储层深部、低渗层区或小孔隙吼道,常规水驱很难有效动用;如图中A所示,注入水在高渗层、区或大吼道很快突破,将低渗层、区或小吼道中还未驱出的油“水锁”,继续水驱或常规措施很难干扰到这种储层深部的剩余油。,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机理、原理的提出,B:注入连续粘性驱替流

9、体,可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动用剩余油,但如果粘度大,则对高渗层区、大孔喉“堵塞”较好的同时,同样粘度的流体也将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产生“堵塞”,难以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进行高效驱替;最终导致油井供液不足,影响产量,如果粘度小,则有利于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高效驱替,但因同样低粘度的流体不能对高渗层区、大孔喉有效“堵塞”,则在高渗层区、大孔喉窜出,而达不到波及控制的目的;如图中B所示,对于聚合物溶液和交联聚合物凝胶等连续粘性驱替流体来说,其粘度是一定的,既要求它能很好地堵塞高渗层区、大孔喉,又要求它同时能对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进行高效驱替,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在合适的粘度下,

10、其在注入初期能够驱动一部分低渗层区、小孔喉中的剩余油,但很快类似A中的水锁,大部剩余油仍被锁住。,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机理、原理的提出,C: SMG为微凝胶胶粒在注入水中的分散体系,表观粘度低,易于进入储层深部,凝胶胶粒在微观上通过对水流通道(孔喉)暂堵突破再暂堵再突破的过程、增加大孔隙喉道的阻力同时,注入水进入小孔隙喉道,直接作用于其中的剩余油,实现高效的波及控制,提高注入水利用效率;宏观上体现为原有的水驱优势高渗带或优势方向的水驱沿程阻力增加,储层深部水驱方向改变;如图中C所示,分散体系中的微凝胶胶粒优先进入高渗层区、大孔喉,产生堵塞作用,同时分散体系中水进入低渗层区、小孔喉,

11、直接作用于其中的剩余油。,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机理、原理的提出,因此,同步调驱的基本原理就是“调驱剂 (SMG微凝胶胶粒)和水分工合作,调(堵或暂堵)、驱协调同步 ”,确保不同级别的动态的“堵得住、驱得出”。这种机理不同于传统的近井地带调剖,也不同于传统的“先调后驱”的“调驱”。,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实验研究(从传统宏观表征(双管、Fr 、Frr )微观过程微观测量?),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SMG具有弹性及较好的变形能力,可以变形通过比SMG颗粒小的孔喉在出口端,SMG无破损现象,说明体系稳定,实验研究(夹砂模型同步调驱现象SMG和水“分工合作”),SMG驱

12、 20s,SMG驱 60s 高渗层突破,SMG驱 70s,SMG驱 120s结束,SMG驱 90s,饱和油结束,水驱结束,SMG驱 5s,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吸水膨胀-脱水收缩-再吸水膨胀-再脱水收缩的稳定可逆变化过程,蒸发失水,彻底失水,蒸发失水,蒸发失水,彻底失水,彻底失水,初始吸水膨胀,再吸水膨胀,三次吸水膨胀,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人工裂缝:可基本堵死-强胶+大颗粒天然微裂缝:较强封堵、但堵而不死- “中强胶+小颗粒”/大粒径SMG交替注入高渗层:弱胶/中粒径SMG交替中低渗:SMG调驱,不同类型油藏、不同级别的非均质区别对待,系统整体设计大级别非均质的“堵”是为

13、孔隙尺度的“驱”服务的,因为主体的目标剩余油潜力在孔隙级别。,技术理念、认识分类分级调驱技术方法,从储层的优势水流大孔道、优势渗流孔道、优势渗流孔隙三个尺度级别微观非均质研究入手,确定剩余油的分布形式和驱动对策,研制、采用一种或组合应用多种调驱材料、优化设计方案;通过材料的深部准确放置或深部生成,高效封堵优势水流大孔道,有效抑制优势渗流孔道,对优势渗流孔喉进行间歇的暂堵,从而实现注入水在三个尺度级别可持续的液流转向,实现在储层深部对全水驱流场系统整体的干预调整,达到高效波及、高效驱动剩余油的目的。,技术理念、认识分类分级调驱技术方法,双液甚至多液,受储层条件影响,成胶可靠性较差。聚合物浓度一般

14、2001500 mg/l,交联剂一般为Al3、Cr3+等金属离子,主要适用于中、低温油藏(60);一般必需采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浓度在浓度200600mg/l时,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粘度低、注入性好但封堵能力差,适于中低渗油藏;聚合物浓度在6001500mg/l时,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粘度高、封堵性好,适宜中高渗油藏;交联技术方面也发展到使用有机交联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温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交联聚合物可动凝胶,需进一步提升耐盐、耐温能力和在储层中的稳定性;不断优化配方,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改进和匹配,提高性能、降低成本进一步研究交联聚合物凝胶在储层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性能和流动特征,成胶粘

15、(mPa.s),酚醛类凝胶垢,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交联聚合物可动凝胶,对常规体膨颗粒的改进和发展,在体膨颗粒凝胶网络中引入了吸水速度及强度控制网络,具有吸水体膨及控制吸水速度的双重网络。具有吸水体膨缓慢、良好的深部注入运移性能,较强的地层深部缓膨封堵、启动低渗层、调剖转向等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作用,缓膨封堵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高强缓膨体膨颗粒,吸水体膨:525倍 缓膨时间:230d(体膨颗粒在2小时内) 强度为原体膨颗粒的1020倍 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可实现油藏深部放置,缓膨性能,主要技术特点,高强性能,应用与效果,在大庆、新疆等油田深部调驱先导试验26井次,初见良好效果。

16、新疆六中东区块试验效果显著,至7月底累增油1.6万多吨,缓膨颗粒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高强缓膨体膨颗粒,(1)SMG微胶团大小和形态特征,纳米级初始:30100nm溶胀:501000nm,微米级初始:110m溶胀:280m,亚毫米级初始:1112m溶胀:2500m,平均直径30nm112m,是凝胶胶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直径小,易于进入油藏深部;可根据实际油藏孔喉尺寸分布设计。,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78,10,(2)SMG微胶团水化溶胀性质,SMG具有在水中水化膨胀(膨胀倍数3-10倍),在油中不发生变化的特点。可增加地层中水的流动阻力,不增

17、加油的流动阻力,不会大幅降低油井的产液能力,SMG分散体系溶胀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2)SMG微胶团水化溶胀性质,SMG分散体系溶胀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369,未溶胀 溶胀3d,溶胀7d 溶胀15d,(3)SMG微胶团耐温、耐盐能力,耐温120;耐盐300000mg/l,可采用回注污水配制。,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SMGmm,110、105天显微照片,矿化度8000mg/L,SMGmm,120C,126天,钙镁离子2000mg/L,SMG分散体系在不同浓度NaCI溶液中的尺寸,动态光散射法,普通光学显微镜,

18、相衬显微镜,(4)SMG体系流变特征,三种类型SMG原液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三种SMG 浓度为0.3%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三种SMG原液粘度时间效应,为非依时性流体,不论原液还是水分散液均表观粘度低、耐剪切,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所示样本照片直观显示储层孔喉几种类型,孔喉尺寸分布在120m.,技术理念、认识同步调驱技术理论,(4)储层孔隙匹配关系,(4)储层孔隙匹配关系,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微米级样品与孔喉直径5m左右地层匹配亚毫米级样品与孔喉直径10m以上地层匹配,微米级SMG颗粒与孔喉匹配状况镜下照片,亚毫米级SMG颗粒与孔喉匹配状况镜

19、下照片,0.4m核孔滤膜,5m核孔滤膜,10m核孔滤膜,0.4m核孔滤膜,1.2m核孔滤膜,5m核孔滤膜,2.72D,1000mg/L,1Vp阻力系数达到22,注水后达到2Vp时,残余阻力系数约为15左右,1.27D,500mg/L,1Vp后,阻力系数达到10,注水后残余阻力系数12左右,(5)储层封堵能力评价-微米级SMG阻力系数及参与阻力系数,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6)板北超高温、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可动凝胶SMG调驱试验,油层中部温度105,中孔中渗储层;井距250-400m,非均质性严重,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已达64.4,含水97.5%。2007年10月开始注入

20、SMG十一个月后,试验区明显见效,综合含水由96.8%下降到91.0%,下降5.8个百分点,原油日产水平由调驱前的4.1吨增加到8.5吨,示踪剂监测资料也显示可动凝胶的注入调整、增加了水驱方向。该试验截至2011年1月累计增油5756吨,投入产出比1:8.61。,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6)板北超高温、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可动凝胶SMG调驱试验,中心受益井板新836井见效最为显著,综合含水由96.3%最多下降到83.0,日产油由2.19吨上升到7.00吨,最高日增油4.81吨;边井板836-3井是一口因水淹而长停的受益井,调驱后于07年12月12日开井生产,8mm油嘴

21、自喷,日产水40米3,含水100,在累计产出水量2662米3后连续产油,日产油最高达到4.5吨,含水92.3,目前仍持续有效。,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38,(7)华北泽70断块高温普通稠油油田开展的试验,温度93.4 ,井距200-250m,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采出程度15、含水86%,地层原油粘度5090mPa.s。方案设计注入SMG药量62.44吨,折算地下孔隙体积0.042PV。自2010年1月现场开始实施,投入的6个井组全部见效,产量大幅增加,日增油33吨,含水下降5个百分点;截止2012年2月29日,17口受效井已累计增油25140吨,阶段提高采收率2.

22、6%,按油价90美元/桶计算,实现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6.1,试验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泽70断块试验区开采曲线,泽70-31X井组SMG调驱效果较交联聚合物凝胶调驱效果显著。总体看交联聚合物凝胶调驱见效不明显,有效期短,且对储层产生污染导致后继注水压力升高,部分低渗层不吸水。SMG调驱见效较为明显,且目前已经停注,生产形势稳定。,温度70 ,中孔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采出程度28、含水93%,地层原油粘度36mPa.s。2010年12月开始第一批5口井调剖防窜,2011年5月进入SMG驱;2011年5月第二批5口井开展调剖防窜,2011年1

23、2月进入SMG驱。,(8)辽河沈84-安12块调驱试验进展,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截至目前,方案注入完成18%,产量翻番,不考虑递减调驱井网累增油9709t 。,静67-59下层系(调驱井网)生产曲线,第二批井调剖第一批井SMG,49.8t,91.4%,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考虑递减断块阶段累增油12465t 。,静67-59断块采油曲线(上+下层系),层系归位,调剖调驱,80.4t,53.2t,65t,39.6t,65.1t,30.3t,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中低渗、高温、高盐、高凝复杂断块油藏。孔隙度16%,渗透率89

24、10-3m2,凝固点40.1 ,油层温度114;综合含水95%,采出程度41.3%;地下原油粘度4.01mPa.s,地层水总矿化度36235mg/l,钙镁离子含量约1000 mg/l。,(9)大港小集超高温高盐油藏,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大港小集油田小新60单井组试注生产曲线,(10)SMG总体技术指标和特点,微凝胶胶粒平均原始直径30nm112m,水化膨胀后可达到300nm- 500m,可根据实际油藏孔喉尺寸分布设计,易于进入油藏深部;使用时为微凝胶胶粒在注入水中的分散体系,为非连续驱替相,体系本身表观粘度很低,配制成分散溶液后粘度更低,易于进入中低渗透层分散体系中的

25、微凝胶胶粒具在注入水中水化膨胀,在油中不发生变化,在实际孔隙结构中增加水的流动阻力,不增加油的流动阻力; 膨胀后的凝胶胶粒具有很好的弹性,在储层孔喉中是暂堵通过再暂堵的过程,不会永久堵塞、伤害储层,不会大幅降低油井的产液能力;耐温能力可达120;耐盐能力达300000mg/l,可直接采用回注污水配制 不怕剪切,可采用简单工艺在原有注水流程在线注入,节省大量建站等投资;,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柔性微凝胶 SMG,在分散微凝胶SMG颗粒合成过程中引入部分组分,可在保留SMG原有性能基础上,释放的组分与储层钙镁离子反应,在渗水通(孔)道形成既有SMG颗粒又有絮状无机凝胶的混合分散体系。大大提高体

26、系的封堵强度和持续封堵能力、提高耐温耐盐能力。,(1)设计思路,膏状SMGw样品,3000mg/l SMGw水(500mg/l钙镁离子)分散体系,底部为生成的SMG颗粒和絮状无机凝胶混合物,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就地凝胶”强化分散凝胶SMGw体系,(2)显微结构,SMGw生成的SMG颗粒和絮状无机凝胶混合物电镜照片,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就地凝胶”强化分散凝胶SMGw体系,(2)填砂管封堵实验结果,SMGw封堵后,原始渗透率为4.4达西的填砂管“近井地带”“0-18mm”渗透率下降至51mD,封堵效果非常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就地凝胶”强化分散凝胶SMGw体系,(

27、2)填砂管封堵实验结果,为验证SMGw形成的复合分散凝胶体系的封堵强度和持续能力,设计了3个轮次的注入封堵和注水冲刷实验。前两轮注入SMGw时一轮比一轮压力升的高升的快,注水冲刷时一轮比一轮压力下降的慢下降幅度低;而第三轮注入常规SMG时压力上升速度变缓,说明SMGw较常规SMG封堵能力强,且适宜封堵高渗优势通道;放置15天后再注水冲刷,压力基本不降,说明前述三个段塞注入形成复合分散凝胶体系不断加强,有非常好的持续能力。,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就地凝胶”强化分散凝胶SMGw体系,(2)填砂管封堵实验结果,SMGw在填砂管沿程产生了较好的残余阻力系数,达到几十到几百的级别,充分说明了该体

28、系的封堵性能。,调剖调驱剂体系的研制或改进 “就地凝胶”强化分散凝胶SMGw体系,针对聚合物凝胶、缓膨颗粒、柔性微凝胶SMG、本源无机微凝胶四种调驱剂的不同特点和调驱机理,初步提出了所需基本模拟实验基本内容,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评价参考指标,注入端,采出端,注入端,采出端,(a) 初期实验,(b)后期实验 柱状实验模型示意图,利用重新开孔来消除端面效应; 依据残余阻力系数,来评价成胶效果。,7.2M长岩芯模型示意图,将长宽高=60cm60cm4.5cm均质浇铸岩心,进行割缝,并采用环氧树脂密封处理。,建立了物模实验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并研制相应的物理模型

29、,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评价参考指标,建立了物模实验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并研制相应的物理模型,评价注入、封堵与运移能力,评价调驱效果,评价调驱程度,注入压力及沿程压力变化( 7.2m一维长岩心注入实验)封堵率( 7.2m一维长岩心注入实验)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 7.2m一维长岩心注入实验)分流系数及分层采油曲线(采出程度、采油量、含水、累产油) (并联三管,纵向层内非均质)压力场分布(平面非均质模型60*60cm)波及系数(平面非均质模型60*60cm),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评价参考指标,在注入SMG阶段、测压点2明

30、显压力上升,测压点3和4未产生明显变化,待后继注水后,2、3、4测压点的压力相继开始并持续升高,通过该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可分析出SMG颗粒在后继注水期间不断的被推进岩心深部并不断膨胀,形成较长时间的调堵,体现了SMG耐冲刷能力强、调驱后继有效期长的性能特点,实验实例,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评价参考指标,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案优化设计 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注入工艺流程传统的井口调剖流程,在线注入设备流程,注入工艺流程在线加药流程,

31、未来向“多功能撬装在线注入”发展,实现粉剂、乳液、颗粒、膏剂等灵活调整、经济注入。,储层非均质类型、结构研究(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与量化)剩余油驱动规律及驱动对策 调驱剂研制及性能评价 调驱介质的段塞设计与优化 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采油工程(注采工艺、设备)研究,水驱非均质老油田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孔隙尺度渗流规律(调驱)机理研究,“治标”的研究-雾里看花、似是而非“治本”的研究-从基本原理入手(从源头治理),总体技术攻关方向,剩余油驱动规律及驱动对策以压力为例,采油井底,微驱力P=P1-P2 P=Pb-Pa -更重要!,P1,P2,Pa,Pb,总体技术攻关方向,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向更深入、多学科融合方向发展,串联研究过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系统、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过程的协调统一,建议建设孔隙渗流实验室,围绕调驱技术开展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基础问题弄清楚才能根本解决应用技术问题,总体技术攻关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