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508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21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昌黎县“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之专项规划昌黎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秦皇岛市旅游研究中心昌 黎 县 旅 游 局2006年2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规划编制任务的提出.1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1第三节 规划原则.2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5第五节 规划编制的依据.5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7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7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8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1第三章 规划基础和旅游资源评价16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16第二节 资源的种类与布局26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6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发展

2、目标、发展战略43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分析43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的供给分析53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容量的确定55第四节 昌黎县旅游业发展的目标56第五节 旅游业发展战略57第五章 旅游景区发展规划.60第一节 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60第二节 县域旅游功能定位及产品开发方向.61第三节 旅游功能分区与产品空间布局.62第四节 景观设计.65第五节 活动类产品策划.75第六章 旅游产业要素规划.77第一节 旅行社.77第二节 旅游住宿设施 .78第三节 旅游餐饮 .79第四节 旅游购物设施.80第五节 旅游娱乐设施.81第七章 旅游形象设计与市场营销规划 .83第一节 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设计.83

3、第二节 营销目标市场 .86第三节 营销规划.88 第四节 线路设计.91第八章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94第一节 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94第二节 景区内设施建设.96第三节 游客服务中心和信息设施建设.99第四节 其他配套设施建设100第五节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环境保护.101第九章 旅游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107第一节 旅游体制改革107第二节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109第三节 支持政策.111第四节 旅游规划的落实机制.113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规划编制任务的提出根据秦皇岛市政府关于编制全市2006-2008年旅游发展行动纲要的要求,为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昌黎县

4、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项目以及实施步骤,以期提升昌黎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把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其培育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昌黎县人民政府决定,编制昌黎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作为昌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于对国内外旅游发展趋势和昌黎县旅游业在京津冀都市圈以及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工、地位的科学分析与认知,在与秦皇岛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秦皇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秦皇岛城市西部滨海地带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着眼于落实秦皇岛市旅游发展行动纲要和昌黎县国民经济社会

5、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破解制约昌黎县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困惑,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为本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紧紧围绕全市建设长城海滨公园的主题,对县域全境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以提高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发展专项特色旅游,深度开发利用资源,全面拓展大旅游,把昌黎县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旅游强县,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三节 规划原则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施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营旅游企业,集中精力搞好区域旅游规划编制、产业政策的制定,抓好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与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完善,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氛围;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

6、,共同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安排专项旅游发展基金的预算、旅游基金的实施、税收政策的倾斜等。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投资导向等方面的调节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引导民间资金,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二、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系统工程。强调旅游业开发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重视各类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地方社区和公众等方面的合理要求,调动各方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其合法利益,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和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牵扯面宽、带动力强的宽带产业。旅游景区虽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但

7、不是旅游业的全部。旅游业要以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为主体,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开发成一条龙配套的产品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餐饮业、旅游娱乐业、传统手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与旅游人才培养等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生产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使游客乐意在昌黎消费。在产业间相互协调上,注意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注重塑造良好的旅游城市形象,把整个昌黎县当作一个大的旅游产品来经营,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建设,旅游设施建设要人性化,体现人文关怀。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旅游资源的利

8、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都要从满足游客的人性需求出发来谋划、设计,并立足于旅游享受的是文化这一定性,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旅游区。公共管理和服务单位,要树立一切为游客着想的意识与观念,优待游客,善待游客,营造好客宜游的人文环境。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旅游城市形象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普及旅游知识,推进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让游客感受一个文明的昌黎。四、打造精品,培育特色,深度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环境的改善,旅游开发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游客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宽,对旅游产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质

9、化的趋势。适应这种变化,旅游产品打造要特别注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特色化的精品赢得市场。老的景区和项目要注重深度利用和开发,延长生命力和市场吸引力。五、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资源现阶段旅游经济已进入卖方市场时期,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应以客源市场为导向,即以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类客源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靠适销对路、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内外游客。六、把握和利用好奥运契机秦皇岛是北京奥运的伙伴城市。区位、资源与部分奥运赛事的举办为秦皇岛和昌黎县的旅游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以迎奥运为契机,全方位整合昌黎县旅游资源,全面展现中国最美的海岸-昌黎黄金海岸的秀美风貌和神岳碣石的文化底蕴,围绕

10、文化昌黎、度假胜地的形象定位,全力改善旅游区的形象与基础设施,力推风景与文化观光、娱乐与休闲度假、地方美食与特色商品等重点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把尽可能多的旅游精品融入北京奥运旅游线路,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昌黎观光、娱乐、度假。七、可操作性充分把握昌黎县情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考虑计划实施的必备条件和制约因素,提供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使计划内容具有可实施性。 八、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加大海水、沙滩、森林、湿地、山体、民风民俗等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现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一、规划范围昌黎县行政区划全境。二、规划

11、期限近期:2006-2008,中期:2009-2010年第五节 规划编制的依据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森林法二、法规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河北省旅游条例三、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1997环境管理标准GB/T24000:2000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实施计划纲要(2002-2

12、005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意见秦皇岛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秦皇岛市西部滨海地带综合规划秦皇岛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实施方案昌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昌黎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昌黎县黄金海岸旅游区2005-2010年旅游发展实施计划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分析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一、初具产业规模昌黎县旅游产业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经过20年开发建设,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碣石山、黄金海岸两大景区为主,以葡萄沟农业观光园、翡翠岛生态游乐园、国际滑沙活动中心、沙雕大世界、海浴场、以及华夏葡萄酒庄园、朗格斯酒庄等

13、为特色产品的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11个景点和183个休疗单位,拥有AAA级景区1个, AA级景区1个,华夏长城工业园区、朗格斯酒庄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葡萄沟被确定为农业旅游示范点。据统计, 2005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2.1亿元,旅游业实现的社会总收入2.02亿元,相当于全县GDP的3%,该产业的发展对县域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昌黎先后投资10亿多元,对黄金海岸、碣石山两大旅游区的水、电、路、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和改造,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对主要路段进行了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了旅游区绿化美化,完

14、成了人行道路的硬化,建设了停车场。现有宾馆饭店、疗养院180多家,星级宾馆5家,其中四星1家,三星2家,二星2家。全部住宿、接待单位床位数40000多张,年接待能力可达500万人次。三、旅游新产品开发提速华夏干红酒庄等旅游产品开发初见成效,碣石山景区概念性规划已经过审定,开发进度加快;集高档干红酒厂和葡萄酒学校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郎格斯酒庄建成开放;森宇等旅游房地产项目、葡萄沟景区有关建设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四、沿海旅游资源保护相对完整昌黎海域开阔,水质清洁,海水受有机物、无机磷、硫化物等物质污染的概率较低。适宜辟为浴场的海滩有26.8公里,可同时容纳20多万人洗浴。海岸基本没有工

15、业和房地产项目,大多被林带覆盖,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其资源保存基本完整。五、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支持十里铺乡编制葡萄沟景区整体开发规划,实施碣石山景区经营权转让,编制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旅游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上寻求创新,加大旅游市场环境秩序整治等。第二节 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一、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区域结构上,接待游客主要靠秦皇岛、北戴河的分流;在消费结构上,购物和娱乐等弹性消费所占比例小;在产品结构上,精品名牌还未摆在突出位置,有

16、些项目只限于观光,而代表旅游发展趋势的专项产品少,冬季旅游产品欠缺。二、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吸引力不强近年来,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些优惠政策未落实,资金投入很少,产出效益和规模效益低。产品吸引力不强,原有景点优势正在弱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旅游品牌。三、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够强旅游企业总体规模小、分布散、结构有待提升,经营和运行体制比较单一,企业创新意识不强,靠天吃饭现象严重,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企业。旅游队伍建设尚不适应旅游大发展需要。四、缺乏科学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尽管昌黎县已经从1987年到1994年,曾对黄金海岸进行了两次规划编制,在1998年市政府制定秦皇岛西部滨海

17、地带综合规划基础上,于1999年又做出了昌黎县“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年又第四次修改编制了昌黎县黄金海岸“十五”计划和2010年旅游事业发展远景规划,但综观这些规划,基本上是围绕黄金海岸如何开发进行的,内容很少涉及整个昌黎县的旅游总体发展策略及发展方向,而且这些规划或计划的编制不系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时,不管项目大小,旅游主管部门都无权审批。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仍是薄弱环节。五、缺乏资源整合,部分资源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没有把本县的旅游资源整合融入周边的大旅游经济圈。如华夏等企业在如何促销吸引游客的意识和经营体制上,不适应旅游发展需要,还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经营,而是作为工业

18、生产的附属品,也没有把工业旅游看作是具有一种特殊优势的广告、公关活动,把其纳入企业形象塑造、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予以谋划。旅游过程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参观欣赏基础上,游客只对生产过程、企业发展过程有个大致了解,对企业文化、酒文化、企业特色、发展优势缺乏了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旅游购物方面做的也不够,缺乏深度开发。另外,有特点的旅游项目挖掘也不够,如杏树园村产销花卉的问题,没有做大,将其变为一个吸引点。生态游、工业游、农业游未能有机衔接。海水养殖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构成威胁,滦河口湿地和七里海泻湖有所破坏。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交通设施不完善连接部分景区的道路可进入性较差,

19、停车场地容量有限,景区间公共交通不便。游客居住地通往重要景点的公共交通不完备,铁路快车不停站等等。2、环境保护设施缺乏景区公共厕所过于简陋,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和处理等都需要加强规划和建设。3、住宿设施不适应中档饭店比例偏低,低档饭店比例偏大,结构不尽合理。多数设施无取暖设备,冬季游客接待极不适应。七、宣传促销投入不大目前,在宣传促销投入上,本县旅游宣传促销资金无着落。在形象宣传的空间布局上,对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促销比较弱。在时间安排上,缺乏有针对性、显效性的促销活动。在宣传主题上,没有把旅游宣传与昌黎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宣传结合起来。碣石文化、韩愈文化、葡萄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形

20、象展示的不够。第三节 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独特昌黎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优良绵长的滨海岸线、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山、海、沙滩、沙丘、泻湖、候鸟、温泉、沿海防护林和海岸原始风貌,以及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市各县区首屈一指。尤其是黄金海岸风景区在中国国家地里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名列第五位。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葡萄沟风景区省内外享有声誉;酒葡萄业和葡萄酒文化发展迅速,有华夏葡萄酒工业园、朗格斯酒庄等一批高水平的葡萄酿酒企业。三家单位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除

21、此之外,昌黎的候鸟、湿地等自然环境和新开口港等渔业资源也很独特。总之,随着比戴河和南戴河沙滩的退化、变小,黄金海岸将很可能将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不被破坏的天然浴场。2地理位置优越,可进入性强交通便利,地处环京、津、唐、沈等大城市集聚区域之中,距离游客集散地北戴河很近,环渤海高速公路、205国道和沿海公路穿越经过。3知名度高,开发前景广阔黄金海岸沙软潮平,气候宜人,自1985年发现和开发以来,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碣石山又曾是九代帝王登临之地,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毛泽东填词回溯更使碣石天下闻名。4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外,昌黎县更有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景观,而且比较丰富,且与旅游景点组

22、合度高。除宗教文化、古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葡萄及葡萄酒酒文化外,还有着特色鲜明的地方民俗文化。源影寺塔、韩文公祠等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基本保存完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评剧(昌黎县是此戏种的发源地之一)、蹦蹦戏、秧歌、吹歌、莲花落、京剧、话剧、歌剧、皮影等戏剧在本地有悠久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5周边客源市场广阔昌黎旅游区近年来接待的京津冀辽游客占国内游客的70%,尤其京津两地休疗人员居多。随着自助游、私家驾车游、假日游等海滨休闲度假游比例的增加,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西、内蒙等地市场客源增加趋势明显。 6旅游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全县旅游资源无论从内涵挖掘还是外延拓展方面仍极具潜力,尤其是在开

23、发新兴专项旅游产品方面有着很好的资源基础和市场空间。二、机遇1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旅游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使旅游活动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基本需求,也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11.02亿人次,海外入境游客达到 1.09亿人次。中国已经成为第五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七大客源输出国。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目前国内外游客数量都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国内外旅游市场

24、潜力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这个行业,不仅现有的旅游企业不断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一些其他产业的资本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旅游业的开发。2特色旅游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生态系统失调,人居环境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满足于城市枯燥的生活环境,渴望能走出城市,回归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恬静和秀丽风光,调节身心,追求健康。天然的生态环境恰恰适宜人们的这种需求,据专家预测,今后全国旅游发展趋势是朝着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方向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说方兴未艾,休闲度假必将成为新的旅游发展平台,而这正是本县的资源优势所在。3北京奥运会京津冀环都市圈及渤海

25、经济圈的形成,为本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商机本县有着地近奥运赛场(京、津、秦)的区位优势,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昌黎县乃至整个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可促进旅游业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对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区城市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入境游客的持续巨量增长,大幅度增加旅游业的外汇收入。据秦皇岛市体育部门测算,奥运期间,正值暑期游客聚集,秦皇岛赛区将有很多观众观赛和旅游,昌黎海滨以资源之优、地利之近占据着有利位置。奥运会将为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推进全县旅游业的全面进步。三、挑战1旅游业竞争加剧、客源分流,对本县客

26、源市场形成冲击承德、唐山、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以及葫芦岛、大同等京津周边地区旅游开发力度加大,再加之京津郊区旅游业的兴起和中高端消费群体出国游的升温,使游客市场分流。2邻近地区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本县旅游产品与北戴河、南戴河以及唐山乐亭海滨有着地域上的接近性、资源禀赋上的相似性和客源市场上的共同性,容易出现重复开发问题。3游客消费品位与层次的日益提高随着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阅历的增加,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旅游产品的策划、开发难度增加,相应的旅游开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第三章 规划基础和旅游资源评价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经济背景 一、自然地理1. 地质地貌昌黎县位

27、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河北省的扩权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5-11920,北纬3922-3948。西北东南方向分别与滦县、卢龙、抚宁、乐亭县接壤。它地处燕山脚下,渤海之滨,西靠滦河,北屏碣石,在京津唐通往东北大平原的狭长带上。昌黎县是一个依山、面海、挟滦河的形胜之地。大致以京沈铁路为界,南部属于平原,为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部分;北部属于低山丘陵,为燕山山脉的东南一隅。本区平原约占总面积的36%,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沙带约占总面积的29%,沿海(河)滩涂约占总面积的26%。综观境内地势,自渤海岸展布境内的广阔平原,向北、向西逐渐抬升,约至50米等高线低山突兀,宛如屏障,且有丘陵错布其间。地势自

28、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峰为碣石山主峰仙台顶。本县的地质基础十分古老,太古界构成了本县的基底岩系;大地构造属新华夏构造体系。2. 水文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昌黎境内河流,除滦河流经外,还有主要河流11条,俗称“四河七沟”。分为滦河、饮马河、七里海3个水系。滦河水系包括滦河、西沙河、崖上西沟和崖上东沟。其中滦河为本区最重要的河流。滦河古称濡水,为河北省第二大河,源于省内丰宁县境,在昌黎县境长77公里,流域面积353.4平方公里。滦河多年年平均径流量为151立方米/秒,流入本县境后进入平原,海拔低于20米,坡降约四千分之一,地势低缓,河槽一般宽20003000米,河水含沙量较大,尤以汛期为甚。饮马

29、河水系干支流有十多条,境内干支流长约98公里,流域面积372.4平方公里。除干流饮马河外,支流主要有贾河、东沙河、小黄河、沿沟等。饮马河属山溪性河流,在昌黎县境内长34公里,流域面积142.8平方公里。入海口称饮马河口,亦称大蒲河口。经七里海注入渤海的河流有赵家港沟、泥井沟、刘坨沟、刘台沟、稻子沟等,合称七里海水系,流域面积486.6平方公里。七里海在团林乡境内,以水域约宽七里得名,东南岸有沙丘与渤海相隔,东北隅通新开口与渤海相连。水域宽约3公里,长约5.5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生长芦苇、蒲、菱角;在1883年滦河泛滥时,洪水倾入七里海,在东北角将沙丘冲开一条水道注入

30、渤海,后人称为“新开口”;新开口形成后,海水随潮汐涌入七里海,淡水变成了咸水,使七里海成为一个著名的泻湖。(2)海域及河口水文特征 海域昌黎县东临渤海,所辖海域北起昌黎、抚宁县界,南至滦河口昌黎、乐亭县界,海岸线长52.1公里,东至等深线20米范围的海域面积约805.5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19.3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方向呈北北东至南南西向,沿岸分布着13公里宽的沙丘带。海岸除滦河口扇形三角洲处是曲折的泥沙质外,其余为较平直的沙岸。海岸至沙丘之间海滩宽度50100米,在新开口、大蒲河口地段宽度5001000米。海沙粒度在20目(直径0.3毫米)至80目(0.074毫米)的占80%。1.5米等深线

31、平均距海岸约200米;5米等深线距海岸约1.5公里。本海域的潮汐,新开口以北为不规则日潮区,新开口以南属不正规的涨四(小时)落八(小时)的半日潮型。最高潮水位为2.05米,平均高潮水位为1.73米;最低潮水位为0.53米,平均低潮水位为1.03米;最大潮差为1.52米,平均潮差为0.70米。本县海区的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潮流。新开口至大蒲河口沿岸潮流呈往复流,涨潮流向西南,落潮流向东北。近海区由于地势开阔,潮流强度较弱,最大潮流流速为0.9海里/时,一般为0.50.7海里/时。由于本县海域开阔,海底平坦,坡度较小,除冬季近岸结冰无浪外,期余季节均以风浪为主。波浪在此海域传播,不易发生折射,常为轻浪

32、,涌浪少见。本县近岸海域表层水温(水面至0.5米深以内的海水温度)最高为31.1(1967年8月);最低为2.3(1971年1月);多年平均温度为12.5。表层水温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变化,其中夏季表层水温分布较均匀,一般为2527。近岸表层海水各月平均温度如表31所示。表3-1 昌黎海区近岸表层海水各月平均温度()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温度1.40.92.89.115.420.724.826.222.716.18.31.1 河口滦河口全长约20.5公里,是潮汐河口。滦河口区域是来自滦河下游及中游的泥沙产生大量淤积的地段,因而堆积地貌十分发育。同时,河流冲刷及波浪、潮汐对泥沙产生的

33、搬运作用,故侵蚀地貌也颇常见。近口段的冲积平原十分发育。河床发育有江心洲、心滩及边滩,并有零星分布的风成沙丘。风成沙丘是三角洲平原上的特殊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口段北侧近岸地带,向南延至八爷铺一带,沙丘高达20米左右。新开口又称兴隆口,为七里海泻湖与渤海的通道,宽约80米,长约1200米,水深约2米。河口南北两侧陆域有与海岸并列的沙丘分布,是本县沿海沙丘最发育最集中的地段。这一区域是南北两股岸流与风流的交汇地带,沙丘增长快、高大,发育完好。沙丘高度一般2630米,河口北侧的沙丘最高达40余米。沙丘带之间有宽约1-2公里较平坦的丘间地,海拔一般2-5米。沙丘周围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新开口现为本县最

34、大的渔港,每年鱼汛季节有300-400只小、中型机动渔船停泊。大蒲河口为饮马河入海口,长约1000米,宽约150米,深约1.5米。沿岸分布1-2公里的沙丘带,由2-4列沙丘组成,沙丘呈垅岗壮或新月形沙丘链,与海岸并列。沙丘高度一般20-30米。环沙丘营造防风固沙林带。海岸与沙丘之间为沙质海滩,宽度一般50-100米,河口地段沙滩宽度约500余米。3气候昌黎县属中国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日照充足,气温较高,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昌黎县年平均气温1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5.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5.1。昌黎县年降水量平均为695.6毫米。春

35、季少雨,易出现春旱;夏季多雨,7、8两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9%,易出现沥涝;秋季降水量偏少,冬季更少。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平均蒸发量为1780.7毫米,比年降水量多1.56倍,只7、8月份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昌黎县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左右。冬、春季平均50%左右,7、8两月平均80%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767.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2%。以5月份最多,平均为280.1小时;11月份最少,平均为194.3小时。其中3月下旬至6月下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达1055小时,即使7月上旬至8月中旬,旬日照时数也有70多小时,且阳光明媚和煦。本县盛行西南偏西风,次为东北风。8级以上的大风日年

36、平均有16天,4、5月份大风日数最多,9月份最少。4.植物和野生动物昌黎县属落叶阔叶林地带。乔木多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灌木也是冬季落叶种类。昌黎全县可划分为三个植被区:低山丘陵针、阔叶混交林栽培植被区,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带,植物繁多,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平原落叶阔叶林栽培植被区,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区,目前,农田面积大,以农耕作物为主,在田间林带、路旁及村落附近栽植大量树木。滨海平原盐生植被栽培区,分布在沿海地带,除原生植物外,环绕沙丘营造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带。昌黎境内由于人们的长期垦殖开发,平原地区和低山丘陵地带原生林遭到破坏,形成了次生林、次生草和农田植被,使原来的森林动物基本

37、绝迹,一些适应农田环境的动物继续繁衍生存。以小型地栖穴居兽类为多,又以啮齿类为常见,基本属于农田动物群;由于近海依山,境内适宜多种鸟类生存栖息;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养殖动物得到发展。据调查,全县有动物450余种,其中陆地野生动物140余种,水生动物100余种,养殖动物40余种,鸟类170余种。二、历史文脉昌黎,远在公元923年(辽太祖天赞二年),在今昌黎地即安置定州俘户置广宁县,并设邻海军,属营州。至公元1189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因与广宁府重名,而取“黎庶昌盛”之意,更名为昌黎县。昌黎县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昌黎的历史与文化,是与“碣石文化”分不开的。在古代,与渤海紧连的碣石山,曾经

38、被称作“神岳”。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赋中曾吟道:“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唐朝著名学者吕延济注曰:“神岳,即碣石也。”碣石山自古出名,其记载始见于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山海经北山经明确载有“碣石之山”,禹贡在冀州和导山两处记述“碣石”。碣石山之所以在远古时就闻名遐迩,主要是因其位于渤海沿岸,而且地当中原与东北连接的海、陆交通冲要,主峰高耸似楬,形貌奇特,能起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地理座标的作用,在相当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为北国天开海岳之地的象征。史记天官书曾特意指出:“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史记货殖列传亦有“龙门、碣石,北多马、牛

39、、旃裘、筋角”的记述。此外,碣石山之所以在五岳之外被尊称为“神岳”,除其山貌奇异,与浩淼无垠、变幻莫测的大海相依相连之外,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神秘文化发生了密切联系,成了“燕国的特产” 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高等所谓的“仙人”,亦即古代的航海探险家的发迹之地。那时,燕国产生“仙人”的地方,主要在碣石山及其附近的沿海地区。到战国后期,碣石山及其临近海域,几乎成了方士们心中的圣地。这使得笃信“神仙说”的“中国第一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特意北巡“神岳”,到碣石山求仙刻铭。时隔百年,汉武帝步其后尘,也在这里搞了一次大规模的求仙活动。秦皇汉武相继求仙,使碣石山的“神岳”之称更加声名显

40、赫;之后,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和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等均在“神岳”碣石留下了旅迹游踪,唐太宗李世民出兵高丽途经此地,亦“碣石想秦皇”。到唐朝后期,曾从师韩愈的怪异诗人刘叉在“神岳”碣石留下游踪后,遗有一首爱碣石山:“碣石何青青,挽我双眼睛。爱尔多古峭,不到人间行。”一语道出了碣石山的绝美而独特的风光。而就近、现代而言,“碣石文化”仍在延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多次到这里的深山古祠游览、避暑,惊叹这里为“人间奇境”;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第一次到距离这里很近的北戴河海滨避暑时,就遥望碣石,抚今追昔,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阕浪淘沙北戴河,高吟“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

41、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而使昌黎县城北的千古神岳碣石山异常声名煊赫,更加引人瞩目。从公元10世纪起,契丹族和女真族贵族先后入主中原,在北京建立辽、金王朝,对昌黎地区加强了开发经营,辽置广宁县,金大定年间改名昌黎县。遗留下一些珍贵文物,如城内源影寺八角十二层实心砖木结构的辽塔,高达32米,古人赞颂它“浮屠如笔势巍巍,风动铃声送夕晖,万里云霞铺作雨,一行雁字写如飞”,“向有“霞晖翠堵”胜景之称。在仙台顶东山腰龙潭洞附近,有辽金题记石刻多处,题字大者如斗,小者如杯;小碣石天桥柱石壁上亦发现金代明昌年间的摩崖石刻这些都是继秦皇、汉武、魏武、唐宗吟诗勒石之后,见诸实物的历史遗存。昌黎历史

42、文化深厚的另一个标志是昌黎与“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有了渊源。据考证,韩愈祖居昌黎,至今昌黎还建有韩文公祠,是为纪念被封为“昌黎伯”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而建的祠堂,始建于明朝末年。近期在昌黎又发现了“韩氏家谱”,为研究和探索“韩愈文化”,昌黎成立了“韩愈研究学会”,丰富的韩愈文化历史内涵,增加了昌黎历史文化的底蕴。另外,昌黎民间艺术昌黎民歌、地秧歌、吹歌,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特别是昌黎地秧歌,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在繁花似锦的秧歌大家族中,独树一帜,争芳斗妍。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昌黎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

43、的手舞足蹈,来抒发情感,磨练性格,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型。她历经昌黎人民世世代代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地摊到舞台,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艺术种类。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昌黎地秧歌艺术于解放后发展到鼎盛时期,通过专业群艺工作者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对昌黎地秧歌艺术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创新,使得昌黎地秧歌节目屡次参加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获奖。 昌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古建筑遗址有水岩寺、隐仙庵、韩文公祠、文庙、云峰寺、虹桥;古塔有源

44、影寺塔、双阳塔;古墓有元代施各庄古墓、元代西大刘庄古墓等;古石洞有,龙潭洞、范公洞、柏源洞、石佛洞等;古文化遗址6处。馆藏文物有石器24件、陶器111件、瓷器71件、铜器18件、化石8件、木刻30块、古币70余种。三、社会经济昌黎县地理位置险要,素有连接华北与东北的“经济走廊”之称。全境东西长50.5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京山铁路、205国道横贯全境,青昌乐公路纵穿南北,秦唐沧沿海公路把昌黎与北戴河、山海关连成一体。2004年,全县总人口54.7万人,其中非农业15.3万人。昌黎全县拥有耕地95.9万亩,是全国粮食基地县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黄淮海

45、平原农业开发县;全县海岸线长达52.1公里,是河北省海岸线总长的10.7%,且有沙细、滩缓、水清、潮平的特点,是理想的海水浴场,沿海一带盛产梭鱼、鲅鱼、铜锣鱼、螃蟹、对虾等水产品,6万亩沿海滩涂是人工对虾养殖和开垦种稻的理想场所,67万亩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浅海水域适宜浅海养殖;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建材资源,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3种,其中以大理石、花岗岩、石灰岩、砂最为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昌黎县认真贯彻“五带兴昌,八业立县”总体发展战略,实现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4.6亿元、24.1亿元、16.5亿元;财政收入达 3.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7元。市政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县城一期旧改、东西外环路及供水、供热、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城市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实施了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