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576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0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业务与产品技术概论.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业务与技术本公司是国内领先和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维生素生产商,已经融入了国际维生素市场和国际原料药市场的竞争中。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三大系列产品:维生素E系列,维生素A系列和乙氧甲叉,维生素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已经接近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80%。其中,维生素E产销量名列国内首位,世界第三位;维生素A产销量名列国内首位,世界第四位;此外,公司也是世界上乙氧甲叉销量最大的企业。公司以出口为主,2001年按销售额计,超过60%的销售收入来自出口。根据国家经贸委1999年、2000年、2001年对化学药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统计,公司分别名列第38位、第32位、第30位,呈不断上升趋势。第一节 行业基本

2、情况一、行业基本情况(一)化学原料药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医药产业的基础。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全球生产的原料药品达2000余种,市场规模已由1997年的近100亿美元扩展到2000年的130亿美元,并仍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增长。世界上主要有四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印。其中,西欧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占总量的50%;北美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地区,其生产量占总量的18%;日本的原料药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境地。近几年来,全球制药工业加大了购并与重组,跨国制药公司主要集中精力和财力从事研发活动与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竞争,同时也为了减少本地区环保治理费用的沉重负担,推动

3、了化学原料药合同生产的迅速增长;与之相应,中国和印度原料药生产迅速崛起,特别是化学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的地位不断上升,已经促使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逐渐转向亚洲。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的制造技术有很大的突破,生产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目前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就产量而言,我国化学原料药1994的产量为33.6万吨,1999年达到43万吨,5年增长率为28%,其中24大类原料药产量为26万吨,增长率达33%,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最大原料药出口国,有60多种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维生素C、糖精、青霉素、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生

4、产国和出口国。2000年在全球市场大幅走低的形势下,中国原料药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出口21亿美元,同比增长8.68%。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原料药生产的重要基地。(二)维生素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除VD3等少数维生素外,不可能由人和动物本身合成,而必须从外来食物中摄取。商品化的维生素产品可以分为天然制品和化学合成制品,但天然维生素受原料和提取技术的限制,产量低、价格高,因此世界主要的维生素制品,绝大部分都是化学合成,据统计,合成维生素占总的维生素市场的80%,天然维生素占20%左右。由于维生素类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学原料药中比较少见的大产值细分产品系列,很

5、早就进入了产业成熟期。维生素是国际原料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价值约占到整个化学原料药行业的1/5强。根据美国BCC公司的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全球维生素市场价值在26.5亿美元左右。其中,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销售额均保持在4亿到6亿美元,所占市场比例总和超过70%,是国际维生素市场上的三大当家品种。其他规模较小的维生素品种,如维生素B族(B1、B2、B5、B6、B12)、维生素D3、叶酸、维生素H等,市场需求从0.51.5亿美元不等。据统计,2000年维生素C全球的产销量为15万吨,维生素E全球产销量为3万吨(100%含量计),维生素A全球产销量为2.5万吨(50万单位计)。与维生素

6、C的供过于求相比,维生素E和维生素A产销基本保持平衡。根据预测,今后几年,国际市场上维生素市场将保持2%3%的增长,而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7% 中国化工报。维生素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OTC药物、营养补充剂与食品加工业。从世界范围看,饲料添加剂目前是维生素首要的应用领域。根据预测,国际市场上用作药品和保健品的维生素年增长率约为2%3%;而用作药品和保健品的维生素年增长率则能达到4%6%。我国维生素行业近几年发展很快,长期困拢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等主要维生素产品的技术都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已成为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少数国家之一。其中,我国维生素C产量2001年达到48

7、754吨 国家经贸委2001年中国医药统计年鉴,位居全球首位;我国维生素E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97年产量为1900吨,99年超过6000吨(按100%含量计) 中国化工网,2001年达到8746吨 国家经贸委2001年中国医药统计年鉴(资料来源:中国医药统计年鉴),已占到全球产量的27%。二、行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分析(一)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各种功能不断发掘,各种用途的需求量持续增长。近年来维生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作用被陆续发现,其作为保健品和药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在美国,维生素作为保健品,1999年销售已经达到8.5亿美元,占到整个保健品市场的15%

8、 Nutrition Business Journal August/September 2001。由于维生素作为食物添加剂的消费系数与当地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本地的维生素需求迅速增加,已经成为维生素市场的新亮点。与此同时,维生素传统的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全球饲料业将保持2-3%的增长速度,而其中配合饲料(含有维生素等各种饲料添加剂)较传统饲料节粮25%左右,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传统饲料。欧洲各国饲料生产商纷纷弃用牛骨粉、牛下水粉等蛋白饲料,改用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刺激饲料级维生素需求加速增长。受此影响,饲料级维生素将不受世界经济

9、滞缓的影响,增长速度将远高于饲料产量的增长速度。在我国,目前的配合饲料产量为5910万吨,根据国家经贸委预计,到2010年饲料产量将达到1亿吨,年均增长率约11%,发展速度将高于全球的发展速度,对饲料级维生素的需求也将相应提速;尤其是饲料级维生素E市场需求将从2000年的1500吨增加到2005年的3000吨,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4.9%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领域精细化工行业“十五”规划,引自化学工业分行业“十五”规划汇编。2、行业进入壁垒不断提高化学原料药业的各种进入壁垒较高。在化学原料药行业中,高新技术的采用已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技术的保密性、专有性、先进性构成了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同时

10、,化学原料药行业中固定资产投资普遍比较大,巨额的前期投资构成了另一种行业进入壁垒。最重要的是,由于化学原料药行业中存在明显的产量规模经济,进入行业的新生产商不容易达到经济生产规模因而相应成本较高,难以与原有生产商展开全面价格竞争,从而减少了新的市场进入者、限制了由外来者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3、加入WTO对中国维生素生产商利大于弊中国加入WTO后为本行业提供新的机遇。我国维生素制备技术近年来已有很大的突破,生产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当快。中国大宗维生素系列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在质量及价格已极为接近。近几年来,经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维生素系列产品已经大批量出口包括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东南亚市场等主要的

11、国际维生素市场,海关统计的各类维生素产品出口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说明中国维生素生产商已经有能力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与国外产品竞争。注:海关统计数据加入WTO后,在平等自由的贸易原则之下,我国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不再遭遇歧视性待遇,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壁垒相对减少,也将有利于扩大出口。4、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把发展本公司相关的精细化工业列为化学工业“十五”计划发展重点,目标是提高化工的精细化率。作为本公司主要产品的维生素产品则同时被化学工业“十五”规划和医药行业“十五”规划列为重点发展的产品。在新领域精细化工行业“十五”规划中也提出,结合饲料添加

12、剂工业的现状,扩大饲料级维生素的生产将是“十五”计划期间的发展重点。另外,公司主导产品维生素主要用途是用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而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已经分别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环保要求提高,降低行业利润率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的环保成本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许多化学原料药企业遇到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随着环保法规的加强,多数企业的生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2、退出壁垒高,存在价格竞争加剧的可能化学原料药生产的前期固定投资较大,特别是固定资产和产品研发,而工厂投产

13、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较低。同时化学原料药业的退出壁垒很高,当市场需求发生波动供大于求时,生产设备转型生产其他产品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出售也十分困难。这样同业竞争者为求生存容易互相压价,接近产品边际成本,致使前期投资无法收回。由于化学原料药生产产能的建设周期较长,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风险相当大,因此投资产能时必须预计日后的市场需求。但市场竞争者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防止其他竞争者进入,纷纷扩大产能,投资新厂。尽管目前维生素E和维生素A供需基本平衡,而国际维生素生产商仍声称将继续投资扩产。3、反卡特尔判决对国际维生素行业的负面影响由包括罗氏、巴斯夫在内的八家跨国公司组

14、成的维生素市场卡特尔先后被美国司法部和欧盟指控共谋操纵维生素价格,分配市场等。罗氏被美国司法部课以有史以来司法部最重的罚款,达5亿美元。受罚款和维生素市场卡特尔解体的影响,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市场维生素的价格一路下滑。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反垄断力度的增强,特别是欧盟,价格同盟会越来越难以生存,企业间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同时,竞争也会促使行业整合,加速企业的购并和重组。维生素市场卡特尔的解体后,一些小的竞争者纷纷退出市场,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供应。2001年至今,维生素市场价格趋于稳定。目前产业结构导致世界维生素的生产进一步向罗氏、巴斯夫、安万特、新和成等少数几家优势企业集中,市场格局正自然向寡

15、头化发展。三、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国际市场竞争格局国际维生素市场份额长期集中在少数国际大型化工医药企业手中。瑞士罗氏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产品生产和经营商,能提供全面的维生素系列产品,并占据整个维生素市场40%左右的份额。德国巴斯夫公司位居第二,在2000年巴斯夫公司成功兼并日本武田维生素公司后,占据了维生素市场28%左右的份额。近年来,原有的维生素市场格局开始被打破。由于反垄断事件导致维生素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大生产商因成本无法同步下降,陷入困境,被迫退出竞争。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已经将维生素业务出售给安万特公司,日本卫材公司也宣布退出维生素市场。日本武田公司被德国巴斯夫公司兼并。罗氏公司为集

16、中资源发展医药和医疗器械等核心业务,有意分拆其维生素业务。国际VE和VA主要生产厂家产量比较序号VE生产厂家产量(100%含量)VA生产厂家产量(50万IU/g)1罗氏12000吨罗氏8000吨2巴斯夫8000吨巴斯夫5000吨3新和成4600吨罗纳普朗克3000吨4罗纳普朗克4000吨新和成2000吨5浙江医药3900吨俄罗斯厂商1000吨资料来源:2001年公司内部统计(二)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与原料药制造业一样,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原来规模小、工艺落后、装备陈旧、布局分散的状况已得到逐步改善,企业的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规模效益开始显现。维生素A、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等大吨位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

17、已大幅度减少,一批优势名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产量和出口销量稳步增长,在国际上开始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维生素E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新和成与浙江医药,两家企业的产量已占国内维生素E总产量的95%、全球产量的27%左右。2001年,新和成占国内维生素E总产量的51%左右,浙江医药约占45% 国家经贸委2001年中国医药统计年鉴。国内主要维生素E生产厂商还有:巴斯夫(沈阳)维生素有限公司、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2001年国内各公司维生素E产量情况如下:公 司 名 称2001年产量(吨)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4500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954巴斯夫(沈阳)维

18、生素有限公司 175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 110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医药统计年鉴相对于维生素E而言,维生素A生产路线更长、技术难度更高、投资也更大,因此,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在生产。目前,国内维生素A的产量主要集中在新和成。国内主要维生素A生产企业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巴斯夫(沈阳)维生素有限公司、厦门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等。2001年国内各厂商维生素A产量情况如下:公 司 名 称2001年产量(吨)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1104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 17巴斯夫(沈阳)维生素有限公司 16厦门金达威维生素有限公司不详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

19、医药统计年鉴维生素C则是中国最早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维生素产品。国内的维生素C生产厂家(主要是东北制药总厂、河北华北制药集团、河北石家庄制药集团、靖江江山制药厂、江西赣江制药厂)均建成了年产5000吨到1万吨的生产装置,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但由于国际市场维生素C产能过剩,维生素C生产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三)新和成竞争优势与其他国内外同行竞争者相比,本公司在成本、技术、质量、进入壁垒和销售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以产品链等有效地降低成本本公司以建设产品链为产品发展战略,由化工基础原料丙酮、乙炔等出发,经过系列反应,分别衍生出维生素A醋酸酯(香叶酯)、维A棕榈酸酯、b-胡萝卜素等维生素A系列、维生

20、素E系列、芳樟醇系列等系列产品,已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宽、相关性强、技术及功能相辅相成的产品组合。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料已经通过产品链统一到多项基础化工原料,生产环节已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相通的技术平台及若干核心技术的可移植性有效降低了研发费用;新和成品牌的共享效应,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和新产品市场推广的难度,同时在国内市场相对齐全的产品组合又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技术领先,研发能力强本公司对于成熟产品的技术改进能力国内领先。公司在工艺路线,工艺技术和生产装备等方面不断创新,主要产品各步反应收率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艺成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并且成本持续下降。先后有18项产品

21、通过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高真空精馏技术、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无水无氧的工业化实施技术、环境友好的稀炔醇生产技术等为公司专有技术。对于生产极为重要的放大技术,公司已摸索出一套可靠的规律。与罗氏相比,公司产品技术相当但成本具有较大优势。强有力的开发创新能力一直是本公司高度重视的竞争优势。1999年10月,浙江省科委以浙科计发1999354号文同意以本公司技术中心为基础,创建浙江省精细有机化工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列入1999年度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计划;1999年11月,本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技术中心;2001年本公司又被授予博士后流动站。迄今公司连续开发出乙氧甲叉、三甲基氢醌

22、、异植物醇、芳樟醇、香叶酯、辅酶Q10等六只国家级新产品和乙基羧酸等10只省级新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其中,三甲基氢醌、异植物醇被列入科学技术部、外经贸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2000年6月联合颁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中的10种精细化工产品之中。3、产品质量国际领先本公司主要产品质量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乙氧甲叉含量达到99.5%以上,三甲基氢醌含量达到98.2%以上,异植物醇含量大于98.0%,维生素E含量大于98.7%,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他主要产品的性能质量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公司饲料添加剂是农业部2000年底的质量跟踪检查中抽检4批次以上且合格率100%

23、的2家国内企业之一(农业部农牧发20006号文)。4、行业进入壁垒较高生产维生素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和设备投入,并且还要保证稳定的原料供应。这给潜在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障碍。同时公司生产已达到规模效益,成本全面摊薄后有较大优势。公司已有产品中,乙氧甲叉产品生产能力2000吨/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4%,排名第一;维生素E的两个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和异植物醇由公司首家国内产业化成功,产量居全国首位;维生素E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目前已经达到5500吨的生产能力,仅次于罗氏公司和巴斯夫公司;维生素A粉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年,可占据全球市场8%份额,列居世界第4位。这使得后来者很难在成本上与本公司竞争。

24、新入行者须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现今本公司水平。5、销售网络强大公司通过自营出口、代理出口和设立总经销商等方式,在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强大的销售网络,并与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美国ADM公司、荷兰Trouw公司、比利时Vitofoss公司、美国RIDLEY公司、希望集团、正大集团、浙江东港集团等都已成为公司长期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定客户关系。这种销售体系不仅保证产品顺利销售,而且有助于公司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四)新和成竞争劣势1、品牌和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与罗氏等国际大型维生素生产商相比,新和成由于和客户合作的时间和品牌创立时间都比较短,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尚有差距。同时在客户服务

25、和客户关系方面,公司还须进一步发展。罗氏等大公司在与客户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新和成需要一定时间巩固客户关系,发展新客户,完善自身服务。2、资金瓶颈的限制明显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国际大型维生素生产商往往能投入大量资本,加速发展具有潜力的业务,从而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同时资金也是企业抗拒市场波动的重要保障。而新和成由于尚未公开发行股票,无法进入公共融资渠道,资金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3、产品序列过窄公司产品比较集中,主要生产维生素A和E。由于产品品种少,无法满足客户全面的维生素产品需求,从而在大客户的竞争上与罗氏等大公司存在差距。同时,维生

26、素A和E两项占公司销量的87%,而利润更占到公司总额的90%以上(2001年)。这样世界维生素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业绩容易受非可控因素左右。由于其他产品在公司比重过小,难以消化维生素的波动,公司存在一定的风险。公司的募股项目除了维生素中间体的生产和扩产之外,还包括开发生产具有市场潜力的新维生素产品:维生素D3、维生素A棕榈酸酯、b-胡萝卜素、虾青素,旨在消除公司在这方面的劣势。四、行业管理体制与发行人业务有关联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有:已并入国家经贸委的原化学工业部、农业部、卫生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化学工业部相关法规有: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

27、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2年9月28日化工部颁布)、化工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认证管理办法(1997年1月27日化工部化督发1997第43号)、化工企业压力管道检验规程(1995年12月20日化生发1995968号)、化工压力容器管理规定化工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程(化工部化生发1994492号)卫生部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法规有: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验收标准、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中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典、新药审批办法、仿制药品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等。农业部主要行业法规有: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农牧发19978号文)、饲

28、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2001年11月29日修订)、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批准文号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999年12月14日农业部令第23号、第24号文)等。第二节 公司业务与产品一、公司的经营范围本公司经营范围是:有机化工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部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二、公司的主要产品(一)主要产品及用途本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见下表:产 品用 途乙氧甲叉生产广谱抗菌药物氟哌

29、酸(诺氟沙星)、抗疟药磷酸氯喹和新型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三甲基氢醌生产维生素E的重要中间体,主环异植物醇生产维生素E的重要中间体,侧链芳樟醇一种重要的香精香料原料,也是维生素E、维生素K的原料。维生素E生育酚,随着现代医学对其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广泛运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肝功能障碍、性机能衰退等,同时也可应用于饲料、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维生素E粉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是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用于改善动物的抗病和生长能力维生素E油维生素类药,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不育症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辅助治疗,并可防血管硬化,防止皮肤衰老。亦可用于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和

30、化妆品中。维生素A(香叶酯,维生素A醋酸酯)对机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增强疾病抵抗能力,可治疗夜盲症、角膜软化、眼干燥症及缺乏维生素A所致的各种疾病,并作儿童、孕妇及病人的营养剂。维生素A结晶/油作为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化妆品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行业。能作为营养剂、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也可以增强疾病抵抗能力,可治疗各种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粉在饲料工业中作为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是动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用于改善动物的抗病和生长能力本公司主要产品维生素E和维生素A均按照客户需要和行业惯例确定不同的产品规格,并分别形成产品系列。其中,维生素E类产品按形态主要可以分为油、粉两种剂型,具体产

31、品规格定为维生素E98%油、维生素E96%油、维生素E93%油、50%维生素E粉、50%维生素E粉(强化)等。其中,市场较通用的剂型是维生素E98%油(又称维生素E精油)、维生素E93%油(又称维生素E粗油)和50%维生素E粉。维生素A类产品按形态主要可以分为结晶、油、粉三种剂型,具体产品规格定为280万单位维生素A结晶、250万单位维生素A油、65万单位维生素A粉、65万单位维生素A粉(强化)、50万单位维生素A粉、50万单位维生素A粉(强化)等。其中,市场较通用的剂型是250万单位维生素A油、65万单位维生素A粉和50万单位维生素A粉。(二)主要产品的产品链公司的主要产品基本可以归纳为三大

32、系列,即维生素E系列,维生素A系列和乙氧甲叉。其中,维生素E系列产品除维生素E以外,还包括生产维生素E的重要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异植物醇和芳樟醇等。维生素A系列产品除维生素A以外,还包括一些维生素A原、维生素A深加工产品和生产维生素A的重要中间体。维生素E、维生素A两个系列产品之间存在的产品链可以概括如下:(三)主要产品的产销情况1、主要产品的产能和产量本公司主要产品前三年产量及实际生产能力均出现了快速地增长,具体明细情况详见下表。单位:吨产 品产 能 (吨)产 量 (吨)1999年2000年2001年1999年2000年2001年乙氧甲叉1400140020001240.912161859.7

33、三甲基氢醌1200150019001070.31170.31416.5异植物醇2200300037002096.42516.72900.5芳樟醇300030002302.62633.6维生素E 维生素E粉4000500060002630.24688.74500.0 维生素E油3500400055002958.83757.14628.8维生素A(香叶酯) 维生素A结晶/油10045045061.9254.9293.6 维生素A粉60010002000413.3877.11100.02、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产销率 1)乙氧甲叉新昌县合成化工厂1991年研制乙氧甲叉成功并当年投入生产,成为全国首批

34、生产厂家之一。此后经过不断深入技改,乙氧甲叉产品含量从98%提高到99.5%,为国际领先水平;生产能力也从50吨/年扩大到2000吨/年。本公司2001年乙氧甲叉产量1859吨,销售1875吨,产销率为100.86%。乙氧甲叉自营出口433.2吨,占总销售量的23.10%。2001年,本公司的乙氧甲叉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约34%,居世界首位。2)维生素E本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成功生产维生素E的主要中间体三甲基氢醌和异植物醇,使公司成为全球能从原料生产维生素E的少数厂家之一。本公司目前生产能力达到5500吨/年。本公司2001年维生素E油(50%粉按2:1折成油)产量4628吨,销售4255吨,产销

35、率为92.5%。其中,维生素E油和维生素E粉合计自营出口4322吨,占总销售量(6431吨)的67.20%2001年,本公司的维生素E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约13%,居世界第三位,仅落后于罗氏和巴斯夫;国内市场占有率约51%,居国内首位。2001年公司维生素E产品的自营出口数量,占当年我国维生素E类产品总出口量的42.51%。3)维生素A本公司在国内率先产业化维生素A,从1998年建成100吨/年的VA粉中试装置开始,到2000年2000吨/年VA粉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国家扩大出口专项项目)正式竣工投产,目前本公司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000吨/年。本公司2001年维生素A粉产量1100吨,销售1092

36、吨,产销率为99.3%。其中,维生素A粉自营出口802.28吨,占总销售量的72.91%。2001年,本公司的维生素A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约5%,居世界第四位,仅落后于罗氏、巴斯夫和安万特;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居国内首位。2001年本公司维生素A产品的自营出口数量,占当年我国维生素A类产品总出口量的51.43%。4)三甲基氢醌本公司于1994年开始研制,1995年完成中试,1996年完成关键工序非连续性等同条件放大试验,600吨/年三甲基氢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于1997年完成,目前公司生产能力达1900吨/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该产品99%以上用于本公司生产维生素E。5

37、)异植物醇该产品于1995年小试、中试成功,1996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目前生产能力达3700吨/年。目前该产品99%以上用于生产维生素E。6)芳樟醇芳樟醇是重要的香料,又是生产VE中间体异植物醇的主要原料,同时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去氢芳樟醇又可以作为生产VA的原料。由于用途越来越广,对芳樟醇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国际上的用量每年约3万吨。本公司已形成3000吨/年的生产能力。现大部分自用于VA、VE的生产,少量销售。(四)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 公司重要产品乙氧甲叉、芳樟醇、三甲基氢醌、异植物醇、维生素E、维生素E粉、维生素A和维生素A粉的工艺流程详见附录。(五)主要产品的成本构成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成

38、本中,原材料成本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平均占到80%以上,其他成本构成按比重排序为: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本公司主要产品的成本构成如下:产 品主要原料 主要原料成本其他原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燃料和动力成本乙氧甲叉原酯、丙酯93.50%0.50%1.13%2.89%1.98%三甲基氢醌三甲基苯酚66.39%22.30%2.01%4.97%4.33%异植物醇芳樟醇43.87%44.13%2.03%3.79%6.18%芳樟醇56.93%5.24%16.07%21.78%维生素E(VE)粗油三甲基氢醌、异植物醇83.43%9.15%1.15%4.88%1.39%维生素E(VE)精油三甲

39、基氢醌、异植物醇81.53%8.92%1.65%5.92%1.98%维生素E(VE)50%粉VE粗品92.00%6.91%0.05%1.00%0.04%香叶酯(维生素A)油-烯酮30.54%47.90%3.69%3.82%14.05%50万单位维生素A(P)粉香叶酯油92.02%3.62%0.36%1.24%2.76%注:以上产品中部分产品存在产品链的上下游关系,且尚未进行成本还原计算。因此,异植物醇、维生素E粗油、精油、50%维生素E粉、50万单位维生素A粉中主要原料/中间体的成本中均包含了产品链中上道工序中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燃料和动力成本。(六)主要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根据浙江天健会

40、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浙天会审2002720号审计报告,本公司2002年前7个月主要产品的业务收入、成本和毛利构成情况见下表:单位:元 项 目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主营业务成本比例主营业务毛利比例医药中间体 维生素E209,365,910.1256%158,999,360.7356%50,366,549.3957% 维生素A90,562,765.7024%66,191,171.0723%24,371,594.6327% 乙氧甲叉35,894,045.3310%29,354,685.6811%6,539,359.657%加工业务3,206,111.111%2,857,485.001%348,626.110

41、%其 他33,488,300.079%25,833,947.939%7,654,352.149%合 计372,517,132.33100%283,236,650.41100%89,280,481.92100%关于近年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毛利情况更为详尽的情况可以参见本招股说明书第十章“财务会计信息”中的相关内容。三、公司业务相关的资产情况(一)固定资产状况截止2002年7月31日,本公司合并拥有固定资产帐面原值为45,363.96万元,固定资产帐面净值为33,789.85万元,固定资产净额为32683.43万元。本公司固定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46%,固定资产总体成新率为72%。(详见本招股说明书

42、第十章“财务会计信息”)1、房屋和建筑物本公司房屋和建筑物主要是本部、各控股子公司的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4,688.93平方米,已全部获得房屋所有权证。其中,公司本部房产总建筑面积为100,824.21平方米,安徽新和成皖南药业有限公司房产总建筑面积为3864.72平方米。由于使用时间较短,维护和维修及时,目前状况良好、功能齐全,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五章“发行人基本情况”)本公司房屋和建筑物的账面原值为13,469.57万元,目前账面净额为12,049.10万元,平均资产成新率为89%。其中,部分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原值4,713.00万元)已用作抵押

43、以取得银行借款。2、主要机器设备本公司根据实际需要,购置更新了生产用的各项主要机器设备。目前主要在用的关键生产设备有:制粉车间:螺杆盐水机组、螺杆空压机、集散控制系统、不锈钢喷雾干燥器、不锈钢流化床、制氮机;维生素E车间:三甲基氢醌生产装置、异植物醇生产装置、维生素E缩合酯化装置、维生素E精馏装置;维生素A车间:烯炔醇生产装置、烯醛生产装置、缩合装置、氧化装置、重结晶装置、氨回收装置、DCS控制系统;甲叉车间:反应釜、精馏塔;公用设备(动力车间、气体车间):6吨蒸汽锅炉、10吨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制冷压缩机组、制氮机、螺杆制冷机组、冷冻盐水机组、玻璃钢冷却塔、10KV变电设备、变频器控制器、

44、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主变柜、通信光端机、电动单梁起重机(行车);污水处理设备:均质池、酸化池、厌氧池、混合曝气池、接触氧化池、活性污泥池、H / O池,平流沉淀池,吸附池;技术中心:低于零下80C的超低温反应系统、高于600C以上的高温反应系统、低于2Pa的高真空蒸馏系统、各种高压反应装置和高真空连续精馏装置、DX-1000大型分子蒸馏装置、塔式反应分离耦合装置、DPF-1644超微金属过滤器、GR-101连续管道反应装置、CTN-606凯米尼尔搅拌器、液相色谱工作站、色/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光谱仪等;以上设备绝大部分为1999年以后购置的国产或进口设备,关键设备运转率达

45、99-100%,主要设备运转率达98%以上,负荷出力率达100%,年生产天数在300天以上,预计剩余安全运行时间3-5年。本公司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账面原值为31,492.11万元,目前账面净额为20,379.10万元,平均资产成新率为65%。在上述固定资产中,部分房屋及建筑物(账面原值4713.00万元)已用作抵押以取得银行借款。目前公司主要机器设备没有用作抵押或其他限制使用的情况。(二)无形资产状况截止2002年7月31日,本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摊余价值为3,056.76万元。本公司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4%。(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十章“财务会计信息”)本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

46、和部分产品(芳樟醇、药品)生产的专有技术(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五章“发行人基本情况”和本章第三节)。(三)特许经营权本公司拥有的特许经营权详见本招股说明书第五章“发行人基本情况”。四、公司业务的组织情况1、产品质量控制本公司于1999年11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号3300/993215),严格保证从产品设计、物料采购、过程控制及销售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本公司建立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并提高职工QC意识,产品出厂合格率保持100%,在历次国家统检、行业抽检中全部合格。本公司饲料添加剂是农业部1999年底的质量跟踪检查中抽检4批次以上且合格率100%的2家国内企业之一(农业部农牧发20006号文)。本公司的子公司新昌德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17日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号WIT/00-0049),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