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915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翻样及加工课件 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元8板钢筋翻样及加工,1,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单元8 板钢筋翻样及加工,目 录,8.2 板钢筋排布规则,8.3 板钢筋翻样计算,2,单元8 板钢筋翻样及加工,1了解板平法施工图识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板钢筋的排布规则;3能够进行板钢筋翻样计算。,3,8.1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1.有梁楼盖板的平法施工图表达方法有梁楼盖板是指以梁为支座的楼面板与屋面板。有梁楼盖板的制图规则同样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图设计。,8.1.1 有梁楼盖板的平法识图,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的布置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2、(1)板平面注写方式板块平面注写方式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2)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当两向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6,2.板块集中标注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分为板块编号(见板块编号规定)、板厚贯通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在板平法施工图中各种类型的板编号应按表8.1进行编写。,表8.1 板块编号,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7,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对于密肋楼盖,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密肋不计)

3、。所以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以及当楼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8,(1)厚板注写方式厚板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9,(2)贯通筋注写方式贯通筋注写按板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X向贯通纵筋以X 开头,Y向贯通纵筋以Y开头,两项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X&Y开头。当为单向板时,另一项贯

4、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当在某些板内配筋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开头、Y向以Yc开头注写。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当板的悬挑部分与跨内板有高差且低于跨内板时,宜将悬挑部分设计为纯悬挑板XB。,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0,(3)板面标高高差的注写方式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不注。,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1,【例8.1】设有一楼面板块注写为:LB5 h110B:X 12120;Y 10110 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 12

5、120,Y向为 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如图8.1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2,图8.1 板的注写,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3,【例8.2】设有一延伸悬挑板注写为:YXB2 h150100B:Xc&Yc 8200 系表示2号延伸悬挑板,板根部厚150mm,端部厚100mm,板下部配置构造钢筋双向均为 8200(上部受力钢筋见板支座原位标注),如图8.2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4,图8.2 板的注写方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5,同一标号板块的类型、板厚和贯通纵筋均应相同,但板面标高、跨度、平面形状以及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可以不同,如同一编号板块的平面形

6、状可分为矩形、多边形及其他形状等。施工预算时,应根据其实际平面形状分析计算各板块的混凝土与钢筋用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6,3.板支座原位标注(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当在梁悬挑部位单独配置时则在原位表达)。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时,垂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跨),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如、等)、配筋值、横向连续,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7,布置的跨数

7、(注写在括号内,且当为一跨时可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的悬挑端。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伸出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向支座两侧对称伸出时,可仅在支座一侧线段下方标注伸出长度,另一侧不注。如图8.3(a)所示。当支座两侧非对称延伸时,应分别在支座线段下方注写延伸长度,见图8.3(b)。,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8,图8.3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19,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纵筋,贯通全跨或伸出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伸出长度值,如图8.4所示。当板支座为弧形,支

8、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字,必要时应补绘平面配筋图,如图8.5所示。延伸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8.6(a)所示,纯悬挑板的注写方式如图8.6(b)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0,图8.4,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1,图8.5,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2,图8.6 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的原位标注,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3,(2)“隔一布一”配筋方式当板的上部已配置有贯通纵筋,但需要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隔一布一”方式配筋。“隔一布一”方式,为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

9、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当设定贯通纵筋为纵筋总截面的50%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当设定贯通纵筋大于或小于总截面面积的50%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4,【例8.3】板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 12250,该跨同向配置的上部支座非贯通纵筋为 12250,表示在该支座上部设置的纵筋为 12125,其中1/2为贯通纵筋,1/2为非贯通纵筋(延伸长度值略)。,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5,4.板的传统表示方法(1)板块底筋表示板块底筋以板筋线图例绘制,绘制范围即为布置区域,绘制方向即为布置方向。板筋图例通常情况为板筋线图例末端做180弯钩(一般是

10、一级钢的表示方式)和板筋线图例末端做135或不做弯钩(一般是二、三级钢的表示方式)。(2)板块负筋表示板块负筋以板筋线图例绘制,绘制范围即为布置区域,绘制方向即为布置方向。板筋图例通常情况为板筋线图例末端做90弯钩。,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6,(3)板块支座钢筋表示板块底筋以板筋线图例绘制,通常是以沿梁或墙为支座的延线绘制,一般情况按梁或墙的端点区域为布筋范围。板筋图例通常情况为板筋线图例末端做90弯钩。(4)板的平法标注与传统标注比较从图8.7和图8.8可以看出板的平法标注与传统标注的不同之处。,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7,图8.7 板的传统标注,图8.8 板的平法标注,8.1 板

11、平法施工图识读,28,1.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表达方式无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是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和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8.1.2 无梁楼盖板的平法识图,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29,2.板带集中标注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X向为左端跨,Y向为下端跨)注写。相同编号的板带可择其一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注在圆圈内)。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及板带宽,箍筋和贯通纵筋。板带编号如表8.2所示。,表8.2 板带编号表,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0,(1)板带厚及板带宽注写方式板带厚注写为h

12、,板带宽注写为b。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上注明时,此项可不注写。,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1,(2)箍筋注写方式箍筋是选注内容,当将柱上板带设计为暗梁时才注,注写内容包括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写在括号内)。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间距时,先注写板带近柱端的第一种箍筋,并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数,再注写板带跨中的第二种箍筋(不需要加注箍筋道数);不同箍筋配置用斜线“/”相分隔。,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2,(3)贯通纵筋注写方式板带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并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

13、平面图。,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3,【例8.4】设有一板带注写为:ZSB2 (5A) h300b3000B 16100;T 18200表示2号柱上板带,有5跨且一端有悬挑;板带厚300mm,宽3000mm;板带配置贯通纵筋下部为 16100,上部为 18200。,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4,【例8.5】设有一板带注写为:ZSB3 (5A) h300b250015 10100(10)/ 10200(10)B 16100;T 18200表示3号柱上板带,有5跨且一端有悬挑;板带厚300mm,宽2500mm;板带配置暗梁箍筋近柱端为 10100共15道,跨中为 10200,均为 10肢箍;

14、贯通纵筋下部为 16100,上部为 18200。,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5,3.板带支座原位标注(1)板带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以一端与板带同向的中粗实线段代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对柱上板带:实线段贯穿柱上区域绘制;对跨中板带:实线段横贯柱网轴绘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如、等)、配筋值及在线段的下方注写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延伸长度。,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6,当板带支座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线向两侧对称延伸时,其延伸长度可以在一侧标注;当配置在有悬挑的边柱上时,该筋延伸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当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不同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

15、纵筋相同者,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其余则在代表非贯通纵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7,【例8.6】设有板平面布置图的某部位,在横跨板带支座绘制的对称线段上注有 18250,在线段一侧的下方注有1500,系表示支座上部号非贯通纵筋为 18250,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延伸长度均为1500mm。,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8,(2)“隔一布一”配筋方式【例8.7】设有一板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 18240,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为 18240,则板带在该位置实际配置的上部纵筋为 18120,其中1/2为贯通纵筋,1/2为非贯通纵筋(延伸长度值略)。图8.9为无梁楼盖柱上板带ZSB

16、与跨中板带KZB标注示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39,图8.9 无梁楼盖柱上板带ZSB与跨中板带KZB标注示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0,1.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设计,系在板平法施工图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如表8.3所示。,8.1.3 楼板相关构造的平法识图,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1,表8.3 楼板相关构造,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2,2.楼板相关构造的直接引注(1)纵筋加强带的引注纵筋加强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加强带内配置的加强贯通纵筋等由引注内容表达。纵筋加强带设单向加强贯通纵筋,取代其所在位置板中原

17、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根据受力需要,加强贯通纵筋可在板下部设置,也可在板下部和上部都设置。纵筋加强带的引注如图8.10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3,图8.10 纵筋加强带JQD引注图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4,当板下部和上部均设置加强贯通纵筋,而加强带上部横向无配筋时,应由设计者注明。当将纵筋加强带设置为暗梁形式时应注写箍筋,其引注如图8.11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5,图8.11 纵筋加强带JQD引注图示(暗梁形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6,(2)后浇带的引注后浇带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后浇带留筋方式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后浇带留筋方式有三种,分别

18、为贯通留筋、100%搭接留筋和50%搭接留筋。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高于所在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应采用不收缩或膨胀混凝土,设计应注明相关施工要求。采用贯通留筋的后浇带引注如图8.12所示。贯通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800mm。,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7,图8.12 后浇带HJD引注图示(贯通留筋方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8,采用100%或50%搭接留筋的后浇带引注如图8.13所示。100%搭接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800mm与ll600mm的较大值。50%搭接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1000mm与2.3ll600mm的较大值。,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49,图8.13 后浇带

19、HJD引注图示(搭接留筋方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0,(3)柱帽的引注柱帽的平面形状有矩形、圆形和多边形等,其平面图形状由平面布置图表达。柱帽的立面形状有单倾角柱帽、托板柱帽、变倾角柱帽和倾角托板柱帽等,其立面几何尺寸和配筋由具体的引注内容表示,如图8.14所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1,图8.14 柱帽引注示意(a)单倾角ZMa引注图示;(b)托板柱帽ZMa引注图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2,图8.14 柱帽引注示意(c)变倾角柱帽ZMa引注图示;(d)倾角托板柱帽ZMa引注图示,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3,(4)板开洞的引注板开洞的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

20、达,洞的几何尺寸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如图8.15所示。当矩形洞口边长或圆形洞口直径1000mm,且当洞边无集中荷载作用时,洞边补强钢筋可按标准构造的规定设置,设计不注;当具体工程所需要的补强钢筋与标准构造不同时,设计应加以注明。,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4,图8.15 板开洞引注示意,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5,当矩形洞口边长或圆形洞口直径1000mm,或虽1000mm但洞边有集中荷载作用时,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8.1 板平法施工图识读,56,8.2板钢筋排布规则,57,1.有梁楼盖板和屋面板钢筋排布规则图8.16所示为有梁楼盖板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的钢筋排布。2.

21、不等跨板钢筋排布规则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钢筋排布如图8.18所示。,8.2.1 楼盖板和屋面板钢筋排布规则,8.2 板钢筋排布规则,58,图8.16 有梁楼盖板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8.2 板钢筋排布规则,59,图8.17 纵向钢筋连接(a)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b)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机械连接、焊接接头,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0,图8.18 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钢筋,注:l0X为长跨距离;l0Y为短跨距离。 l0X是柱轴线左右两跨之较大跨度值;l0Y是柱轴线左右两跨之较大跨度值。 当相邻等跨或不等跨的上部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

22、终点或起点 延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1,3.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钢筋排布规则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的钢筋排布如图8.19所示。4.悬挑板挑檐的钢筋排布悬挑板端部钢筋在檐板内连接如图8.20所示。,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2,图8.19 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a)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一;(b)纵向钢筋非接触搭接构造二,注:a为搭接部位钢筋的净距离。 当采用非接触方式的绑扎搭接连接时,其搭接部位的钢筋净距离不宜小于30mm,且钢筋中 心距不应大于0.2li及150mm中的较小者。 在搭接范围内,相互搭接的纵筋与横向钢筋的每个交叉点

23、均应进行绑扎。 当纵向搭接钢筋的非搭接部分在一条轴线上时采用非接触搭接构造二。,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3,图8.20 板挑檐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4,1.延伸悬挑板的钢筋排布位于悬挑阳角附近的延伸悬挑板的钢筋排布如图8.21所示。 2.纯悬挑板的钢筋排布纯悬挑板的钢筋排布如图8.22所示。3.板翻边的钢筋排布板翻边的钢筋排布如图8.23所示。,8.2.2 有梁楼盖延伸悬挑板、纯悬挑板、板翻边的钢筋排布规则,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5,图8.21 延伸悬挑板钢筋,注:位于悬挑阳角附近的延伸悬挑板,其上部受力钢筋在跨内部分须与另一向受力钢筋上下交叉。 为保证悬挑阳角两边悬挑板上部受

24、力筋的保护层等(均能保证受弯计算高度),在下交叉的钢 筋应按同层面受力钢筋交叉构造施工。 当为HPB300光圆钢筋时,在钢筋端点应设180弯钩,其平直段长度为3d。,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6,图8.22 纯悬挑板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7,图8.23 板翻边钢筋构造,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8,1.柱上板带纵向钢筋排布柱上板带纵向钢筋排布如图8.24所示;跨中板带纵向钢筋排布如图8.25所示。2.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排布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排布如图8.26所示。3.板带悬挑端、板带悬挑板挑檐钢筋排布板带悬挑端钢筋排布如图8.27所示;板带悬挑板挑檐钢筋排布如图8.28所示。,8.2.

25、3 柱上板带、跨中板带、板带端支座、板带悬挑端等纵向钢筋排布规则,8.2 板钢筋排布规则,69,图8.24 柱上板带纵向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0,图8.25 跨中板带纵向钢筋,注:本图构造同样适用于无柱帽的无梁楼盖。 当相邻等跨或不等跨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 起点延伸至相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连接。 板上部纵筋在连接区内也可采用机械连接和焊接,但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板位于同一层面的两向交叉纵筋何向在下何向在上,应按具体设计说明。,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1,图8.26 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2,图8.27

26、板带悬挑端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3,图8.28 板带悬挑板挑檐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4,后浇带贯通留筋的钢筋排布如图8.29所示;后浇带搭接留筋的钢筋排布如图8.30所示。,8.2.4 后浇带的钢筋排布,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5,图8.29 后浇带贯通留筋的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6,图8.30 后浇带搭接留筋的钢筋(a)后浇带50%搭接预留钢筋;(b)后浇带100%搭接预留钢筋,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7,(1)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不大于300mm时钢筋排布如图8.31所示。洞边被切断钢筋弯钩固定加强钢筋排布如图8.32所示。(2)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大

27、于300mm但不大于1000mm时钢筋排布如图8.33所示。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的钢筋排布如图8.34所示。,8.2.5 板开洞与洞边加强筋的钢筋排布规则,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8,图8.31 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不大于300mm时钢筋排布,8.2 板钢筋排布规则,79,图8.32 洞边被切断钢筋弯钩固定加强钢筋的排布,8.2 板钢筋排布规则,80,图8.33 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大于300mm但不大于1000mm时钢筋排布,8.2 板钢筋排布规则,81,图8.34 洞边被切断钢筋端部的钢筋,注: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应按照注写的规格、数量与长度值补强;当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 两根直

28、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 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切断钢筋相同并布置在同一层面,两根补强钢筋之间净距离为300mm。,8.2 板钢筋排布规则,82,8.3板钢筋翻样计算,83,板要计算的钢筋内容如表8.4所示。,8.3 板钢筋翻样计算,表8.4 板钢筋的计算量,84,如图8.35所示,单跨板LB1需要计算内容分析如下:(1)底筋(X方向,Y方向)长度和根数;(2)支座负筋(、A、B轴线)长度和根数;(3)负筋分布筋长度和根数;(4)温度筋(X方向,Y方向)长度和根数。,8.3.1 单跨板钢筋翻样计算,8.3 板钢筋翻样计算,85,图8.35 单跨板,8.3

29、板钢筋翻样计算,86,1.单跨板板底筋钢筋的翻样计算底部钢筋的长度根据底筋深入支座内的长度不同而不同,常见的有很多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其中一种情况就可以了,如图8.36所示。板底筋长度计算公式: 注:只有一级钢筋时才考虑6.25d。板端支座不同,伸进长度也不同。如图8.37所示。,板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8.1),8.3 板钢筋翻样计算,87,图8.36 板底筋(一),8.3 板钢筋翻样计算,88,图8.37 板底筋(二),8.3 板钢筋翻样计算,89,(1)当板端支座为梁时,板底筋长度计算公式为:根数计算:起步筋距梁或墙边距离为50mm:起步筋距梁或墙边距离为一个保护层c:起步

30、筋距梁或墙边距离为间距一半Sx/2:,X方向底筋根数(Ly净502)/Sx(取整)1 8.3(a),X方向底筋根数(Ly净2c)/Sx(取整)1 8.3(b),X方向底筋根数(Ly净Sx)/Sx(取整)1 8.3(c),板底筋长度净跨长伸进长度max(支座宽/2,5d)2 弯钩2 (8.2),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0,(2)当板端支座为砌体墙时,板底筋长度计算公式为:【例8.8】如图8.38所示,已知,当板端支座为框架梁时,梁截面为300700,轴线居中。轴之间净跨长为36001501503300mm,板底筋长度净跨长伸进长度max(120,h)2弯钩 2 (8.4),8.3 板钢筋翻样计

31、算,91,图8.38,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2,2.单跨板板支座负筋的翻样计算支座负筋分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如图8.39所示。 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公式: 其中,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支座负筋的锚入长度见表8.5;支座负筋保护层厚度见表8.6。(祥见课本156页),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8.5),端支座负筋根数ceil(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8.6),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3,图8.39 板负筋长度计算图,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4,【例8.9】根据图8.40计算轴线板负筋的长度、根数。,图8.40 板端负筋根数计算图,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5,

32、3.单跨板负筋分布筋的翻样计算负筋分布筋如图8.41所示。(1)负筋分布筋长度计算公式(2)负筋分布筋根数计算公式【例8.10】根据图8.42,计算LB1负筋分布筋的长度及根数。,负筋分布筋长度净跨长(或两支座中心线长度) 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8.7),负筋分布筋根数ceil(负筋板内净长起步距离) /间距1 (8.8),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6,图8.41 负筋分布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7,图8.42 LB1负筋分布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8,4.单跨板温度筋的翻样计算温度筋一般布置在板上部无负筋区,如图8.43所示。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当负筋标注到支座边线时

33、,,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参差长度2 (8.9),温度筋长度净跨长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8.10),8.3 板钢筋翻样计算,99,图8.43,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0,如图8.44所示,双跨板LB1需要计算内容分析如下:(1)底筋(轴X方向,Y方向;轴X方向,Y方向)长度和根数;(2)端支座负筋(、A、B轴线)长度和根数;(3)中间支座负筋(轴线)长度和根数;(4)负筋分布筋长度和根数。,8.3.2 双跨板钢筋翻样计算,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1,图8.44 双跨板LB1,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2,双跨板底筋长度和根数、端支座负筋长度和根数、负筋分布筋长

34、度和根数的计算方法与单跨板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以下只介绍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的计算公式(2)弯折长度计算公式【例8.11】根据图8.45所示,计算双跨板LB1中间支座负筋的长度及根数。,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8.11),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 (8.12),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3,图8.45 中间支座负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4,图8.46 中间支座负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5,如图8.47所示,纯悬挑板钢筋需要计算的内容有:上部受力钢筋的长度和根数、分布筋的长度和根数。1.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翻样计算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如图

35、8.48所示。,8.3.3 纯悬挑板钢筋翻样计算,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6,图8.47 纯悬挑板钢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7,图8.48 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8,(1)上部受力钢筋的计算公式 注:当为一级钢筋时需要增加一个180弯钩长 度。(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的计算公式【例8.12】根据图8.49计算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的长度和根数。,上部受力钢筋长度锚固长度水平段长度 (板厚保护层25d) (8.13),上部受力钢筋根数ceil(挑板长度保护层2) /间距1 (8.14),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09,图8.49 上部受力钢筋,8.3 板钢筋翻

36、样计算,110,2.纯悬挑板分布筋翻样计算(1)分布筋长度计算公式(2)分布筋根数计算公式【例8.13】纯悬挑板分布筋如图8.50所示,计算分布筋长度及根数。,分布筋长度水平长度 (8.15),分布筋根数ceil(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8.16),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1,图8.50 分布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2,3.纯悬挑板下部钢筋翻样计算为纯悬挑板(双层钢筋)时,除需要计算上部受力钢筋的长度和根数、分布筋的长度和根数以外,还需要计算下部构造钢筋长度和根数及分布筋的长度和根数。如图8.51所示。(1)纯悬挑板下部构造钢筋长度计算公式(2)纯悬挑板下部构造钢筋根数计算公式,纯

37、悬挑板下部构造钢筋长度纯悬挑板净长保护层max (12d,支座宽1/2)弯钩 (8.17),纯悬挑板下部构造钢筋根数ceil(挑板长度保护层 2) /间距1 (8.18),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3,【例8.14】纯悬挑板下部构造筋如图8.51所示,计算下部构造筋长度及根数。,图8.51 纯悬挑板(双层钢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4,板开矩形洞时需要计算底筋(X方向,Y方向)非洞口筋长度和根数;底筋(X方向,Y方向)洞口钢筋长度和根数;支座负筋长度和根数;负筋分布筋长度和根数。这里主要讲述洞口截断钢筋、洞口加强钢筋、非洞口钢筋长度及根数的计算。,8.3.4 板中开矩形洞板钢筋翻样计

38、算,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5,1.板开洞洞口截断钢筋翻样计算洞口(X方向)截断钢筋长度计算公式:【例8.15】如图8.52所示,计算板开洞洞口截断钢筋的长度。,洞口(X方向)截断钢筋长度到洞口的净跨板保护层max (300/2,5d)弯钩(板厚保护层5d) (8.19),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6,图8.52 纯悬挑板下部钢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7,2.板开洞洞口加强钢筋翻样计算(1)洞口加强筋(X方向)长度计算公式(2)洞口加强筋(X方向)根数计算公式【例8.16】如图8.51所示,计算洞口加强筋长度及根数。,洞口加强筋(X方向)长度板的净距离1/2梁宽 6.25d2 (8.20),洞口加强筋(X方向)根数单边根数2 (8.21),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8,图8.51 纯悬挑板(双层钢筋),8.3 板钢筋翻样计算,119,Thank You!,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