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79976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肢位摆放(研究运用)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良肢位摆放,1,专业应用,康复理念,恰当的康复医疗与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对病人生活、家庭、社会的影响。良肢位的摆放可降低瘫痪病人由于关节痉挛和挛缩造成的足内翻和足下垂等并发症的发生和继发损伤。发病48 h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挽救濒死的脑细胞,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2,专业应用,康复干预方法,良肢位的摆放和定时体位变换;按摩和被动活动各关节;体位变化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起站及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心理干预;音乐疗法;.,3,专业应用,康复模式现状,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并不参与。(1612)医生+康复科治疗师,护士配合。(1935)康复治疗师负责+护士长具体

2、安排,责任护士执行。(967)专职护士负责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645),4,专业应用,良肢位概念,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肘、手、髋、膝、踝等大关节活动不受限制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各种体位摆放均以对抗痉挛为前提。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 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良肢位不是功能位,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5,专业应用,良知位摆放机制,通过持续性控制和静止性反射抑制等方法缓解异常运动模式。预防和缓解痉挛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出现。预防足内翻、肌肉挛缩、肩关节半脱位等。进行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的早期体位

3、干预,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意义,保护肩关节、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保护骨盆,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旋、外展;保护足踝,预防足下垂,足内翻;预防患肢水肿、关节畸形及失用性综合征;预防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有效提高脑卒中软瘫期病人压疮的治愈率;保持血液循环顺畅, 抑制痉挛模式,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操作方便,成本低,不需要过多的器械和设备,在病房就能进行。,7,专业应用,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 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

4、屈踝、指。可对抗下肢的痉挛。肩的抗痉挛模式由于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肩后缩、下压;肩的抗痉挛模式应为使肩向前、向上。 Bobath技术: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立, 是一类康复训练方法, 特点:通过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及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良肢位摆放来抑制痉挛。,8,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方法仰卧位,头颈部:头部垫枕略屈曲, 避免过伸、过屈及侧屈,面朝患侧。肩胛:肩胛下垫软枕,(肩胛骨上抬,前伸,防肩下垂,半脱位)。上肢:肩前伸、肘伸展 、腕背伸、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 、手指分开伸展(可以防止上肢内收、内旋。挛缩和手的浮肿)

5、。下肢:髋部垫软枕,稍内旋,下肢中立位,膝轻度屈曲位,踝关节90、足尖向上。,少取仰卧位(长时间仰卧会出现姿势异常),9,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方法患侧卧位,头颈部:枕于舒适位,略屈曲,躯干后背部放置枕头支撑。上肢 :患侧前伸(与躯干不小于90)肩部向前、患肩屈曲、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下肢:患侧在后、髋伸展、膝略屈曲,踝关节背屈,保持90。健侧髋、膝均屈曲,置于身前枕头上。确保肩胛骨处于向前位,防止肩胛骨回缩及受压。,鼓励患侧卧位,10,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方法健侧卧位,头颈部:枕于舒适位,避免头屈向患侧。上肢:患侧充分前伸(枕头支撑)、肩屈曲90-13

6、0度、肘伸展、腕背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下肢:患侧髋、膝屈曲,呈向前迈步状态(枕头支撑)、踝关节背屈,健侧下肢自然放置。轻微屈膝。,11,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方法桥式运动,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伸髋、抬臀抬离床面由5秒钟逐渐至1分钟以上放松,回到原位,反复1015次,12,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方法椅坐位,上肢: 双手放于桌上、手掌向上。下肢:髋、膝、踝保持90度的屈曲位,小腿与地面垂直。,鼓励多用健肢辅助患者(反复上举),13,专业应用,良肢位摆放注意事项,每2 h为患者翻身1次,避免患侧受压时间太久。患侧肢体尽量不施行静脉滴注,以免影响患肢的活

7、动与康复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这是从治疗康复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它能有效地减少痉挛,预防肩关节脱位及患足跖屈、内翻。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进行良肢位摆放,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和器械,在病房中就可以进行,护理成本也最低。作为临床一线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指导的一个很关键问题就是根据病人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良肢位摆放方法。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分为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床上坐位、轮椅端坐位种,应更换体位次。良肢位摆放执行不力的前位原因主要是:康复医学知识的匮乏,缺乏专业培训,健康宣教不到位,14,专业应用,在病人变换体位时,必须考虑到:对循环没有影响;对呼吸功能没有

8、影响;有利于脑血液循环的改善和颅内压的降低;患者舒适。从平卧位向半卧位、坐位、立位变换时,血液向下半身集中,静脉回流减少,所以对服用肌松剂、降压药及循环血量低的病人变换体位时要慎重。 ,如有一侧肺部疾病,采取患侧在上的体位时,其动脉氧分压可上升在摆放体位时应注意:手不能悬空,建议巴氏(式)握手:十指交叉握手,双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并稍外展。而足底不宜置物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护士巡视一次,每为患者更换良肢位摆放的正确体位,记录在时间表及护理记录单上。并据年龄、营养状况、耐受程度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同时做好预防压疮护理和皮肤护理。,15,专业应用,脑卒中康复过程,Brunnst

9、rom将脑卒中等中枢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 恢复分成6个阶段: 第1阶段:弛缓期,数日-2周 第2阶段:联合反应期, 2周左右 第3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痉挛加重 第4 阶段:共同运动期,痉挛减轻 第5阶段:分离运动初期 第6阶段:协调性运动期,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16,专业应用,康复阶段,超早期 48小时内 早期 3天3月 中后期 3月6月(中期) 6月2年(后期) 后遗症期 2年以上,?,17,专业应用,康复团队,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护士,我是医生,18,专业应用,神经系统危重程度,意识和认知功能,01,02,卒中危险因素,情绪心理,基础病情评价,03,04,并发症,吞咽和安全性,05,06,康复实施(一)病情评价与观察,19,专业应用,功能障碍评价,个人能力评价,支持系统评价,康复实施(一)病情评价与观察,功能评价,20,专业应用,康复实施(一)病情评价与观察,21,专业应用,疾病本身并发症,脑水肿 、应激性溃疡 水电解质紊乱、卒中后肺炎,卧床并发症,压疮、DVT、心肺功能低下,导管相关并发症,泌尿系感染、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功能相关并发症,废用综合征、肩关节并发症、痉挛等,康复实施(二)积极预防并发症,22,专业应用,康复实施(三)良肢卧位和体位变换,23,专业应用,感谢聆听,24,专业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