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9976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降糖药的临床应用,糖尿病治疗,维持生命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防止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使血糖正常使血脂正常控制血压戒烟,降糖治疗的收益 Kumamoto 研究,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 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对风险降低 67% 临床神经病变的进展降低64% 肾病进展降低 66%,Kumamoto Trial.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0; 48:201-210,降糖治疗的收益UKPDS,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 糖尿病相关死亡下降 21% 心梗的发生下降 14% 微血管并发症下降 37% 中风的发生下降 12% 心衰的发生下降 16%

2、,UKPDS 35. BMJ 2000, 321:405-12,口服药物:双胍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唍二酮类 DPP-4抑制剂注射药物:胰岛素 GLP-1类似物,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胰岛素治疗三种降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花费-效益比尚有待评估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定治疗方案,中华医学会糖尿

3、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口服降糖药对糖尿病治疗的意义,在2型糖尿病人中,仅有15%30%的病人发病开始时单纯饮食运动疗法可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但是,一年后,这部分中多半的病人血糖逐渐升高,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因此,这意味着在2型糖尿病发病1年后,90%以上的病人必须使用口服降糖药。,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2.,糖尿病治疗药物学上的里程碑,磺脲类 1957相继问世二代、三代磺脲类双胍类 1957- 糖苷酶抑制剂 1990 噻唑烷二酮类 1997DPPIV抑制剂 2007,口

4、服降糖药,(年),餐时血糖调节剂 瑞格列奈 (1997), 那格列奈 (2000),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 1-2.,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性结合 抑制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钾离子外流,细胞去极化,改变膜电位。 钙离子通道开启。钙离子内流增加,细胞内结合钙分解为游离钙,刺激胰岛素分泌。 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 cAMP水平增加,促进B细胞内结合钙分解为游离钙,刺激胰岛素分泌。,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2-193,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为第二代

5、磺脲类的第一个品种。半衰期较长,约10小时。口服后30分钟出现作用, 与B细胞结合后缓慢释放 ,持续作用时间长,约1624小时。降糖效果较其他磺脲类药物强。从小剂量开始,每日一次,按需要缓慢调整。*有胃肠道反应。有肝脏毒性,并且是与用药剂量相关的。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高。*可使体重中度增加。对不同KATP通道相对缺乏特异性。,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17,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为中效磺脲类降糖类药,在血中持续作用时间可达10-15小时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显著增加餐后胰岛素和c一肽分泌水平,对2型糖尿病,格列齐特

6、可以恢复对葡萄糖作出反应的第一相胰岛素分泌高峰并增加第二相胰岛素分泌。可以观察到进餐后诱导或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明显增加。其疗效可持续至治疗二年以上。对大多数患者,一日服用2次即可,最大剂量240mg/日。格列齐特化学结构中含有氮杂环,因而具有不同手其它磺脲类药物的血液生化特性:格列齐特直接抑制以下两个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途径,明显减少微血栓的形成: 一部分抑制血小板凝聚和粘连,并减少血小板活性标记物(血栓球蛋白,血栓烷B2)。 一通过增加t-PA活性,对血管内皮纤溶活性发挥作用。,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4.,格列奇特缓释片(达美康 缓释

7、片),30mg/片。起始量3060mg,最大剂量120mg/日。可1次服用,也可分2次服用。2型糖尿病,体型偏瘦者,及年龄较大者首选。对使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可加用达美康缓释片。但一般要注意,如果没有肝肾禁忌的患者通常先加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吸收迅速、13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为24时,生物利用完全,为速效、短效制剂。应在餐前给药,摄食对其吸收有轻度延迟。起始量2.5mg/次,23次/日,最大量每日30mg。一般来讲,餐后血糖较高者,可应用格列吡嗪,在降低餐后血糖的基础上,也能很好降低空腹血糖。还有增强胰岛素作

8、用,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浓度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并可改善高脂血症,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总胆固醇中比率;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因而对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17,格列吡嗪控释片(Glipizide XL,瑞易宁),是较特殊的胃肠道控释系统设计的控释片。每日一次,剂量为520mg,可使全天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降糖作用与速效格列吡嗪相似。,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17,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迅速吸收。口服

9、后2-3小时出现血药峰值,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血糖作用,属短效。主要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95通过胆汁,由粪便排泄,经肾脏排泄量不足5。对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考虑应用。可与胰岛素联用。包括基础胰岛素(长效、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4.,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对细胞KATP通道的选择性更强。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格列齐特及格列吡嗪,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亦很少。 口服后1小时浓度明显上升,2-3小时达峰值,但其降糖作用在24小时仍然存在,因为其代谢产物仍具有降糖活性。在肝脏代谢,其

10、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由1mg每天开始使用,每隔一周加1mg,最大剂量6mg每天。低血糖发生率低。可与胰岛素联用。,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18* Van der Wal PS, et al. Diabet Med 1997;14:556-563,亚莫利生理性促泌模式 创就卓越疗效和安全性,Kramer W, et al. Biochim Biophys Acta. 1994;1191(2):278-90,与其它磺脲类药物不同,亚莫利与磺脲类受体 的 65 kDa 亚单位相结合,亚莫利通过拟胰岛素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Caveolin,Meller,

11、et al. Molecular Medicine 2000;6(11):907-33,亚莫利通过旁路激活胰岛素受体后途径,发挥拟胰岛素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亚莫利通过拟胰岛素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Meller,et al. Molecular Medicine 2000;6(11):907-33,亚莫利可以通过诱导GLUT4去磷酸化,提高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加葡萄糖转运,增强外周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亚莫利对GLUT4/去磷酸化的作用,亚莫利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亚莫利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依赖于血糖浓度水平,Del Guerra, et al. Acta Diabetol 2000;3

12、7(3):139-41,亚莫利同时促进、相的胰岛素分泌,基 线 相 相 剩余作用200 min 19 min 820 min 2140 min,免疫反应胰岛素 (U/mL),血糖从5 到 8.33 mmol/L (90 到 150 mg/dL) 中度上升,稳定的 5 mmol/L (90 mg/dL) 葡萄糖,70 M 格列美脲输注,20,0,20,40,Gregorio F,et al. Acta Diabetol. 1996;33(1):25-9,kg,20,20-25,25-30,30,体重的变化(kg),按BMI(kg/m2)分,kg,kg,kg,亚莫利 早期治疗,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的

13、糖尿病患者的体重,n=22,045为期8周,亚莫利不增加体重,Scholz GH,et al. Clin Drug Invest 2001;21(9):597-604,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磺脲类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老年人慎用,个体差异较大 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5%的胃肠道反应 皮肤瘙痒、斑丘疹 少数血液学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等,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195.,非磺脲类促泌剂格列奈类,诺和龙瑞格列奈唐力那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药物受体,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36 kD),磺脲类药物受体,磺脲类药物受体,去极化,ATP,格列美脲(65 kD)

14、,格列本脲(140 kD),Kir 6.2,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诺和龙),与磺脲类药物不同,该药不进入细胞内,不抑制蛋白合成,不影响胰岛素直接分泌口服后迅速吸收,15min起效,4550分钟达峰值 半衰期1小时左右,34小时后作用基本消失。模 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进餐时服药,发生空腹和餐后低血糖的可能性减小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形成 无降糖作用的产物由胆汁排出老年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安全使用,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18-719,服药后时间(分钟),起效时间:030分钟达峰时间:1小时半衰期:约1小时4-6小时被清除8经肾排出,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15、诺和龙 ),参考S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不同的胰岛素促泌剂的清除途径1,诺和龙基本不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不会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2,1.中国药品手册年刊第八、九版,药品信息手册2003版 2.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1; 57: 147-152.,诺和龙临床应用方法,初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者,与二甲双胍联用血糖显著升高者,可与胰岛素联用。包括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瑞格列奈剂量及用法,餐前服用,餐前服用,1.,双胍类药物,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包括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不刺

16、激胰岛素分泌,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1,双胍类,对血糖的控制主要由于对空腹血糖的降低,对餐 后高血糖的降低作用不明显 轻度改善高甘油三脂血症,稍降低LDL胆固醇及 升高HDL胆固醇 不增加体重,可伴有体重轻度降低,可能与其轻 度降低食欲有关,二甲双胍,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1,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肥胖者首选消瘦者,联合磺脲类或胰岛素和噻唑唍二酮类联用睡前加服,对控制空腹血糖有一定帮助,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于老年人 缺氧,心肺、肝

17、、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30%存在维生素 B12吸收不良,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2,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肾功能下降:肌酐清除率60ml/min,或血肌酐男性1.5mg/dl和女性1.5mg/dl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80岁,除非肌酐清除率显示其肾功能还允许使用肝脏疾患长期酗酒者脓毒血症或其他组织灌注下降的急性疾病静脉注射造影剂期间,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3,二甲双胍剂量,二甲双胍: 常用剂量 1.5-2.0g/day 二甲双

18、胍缓释片:起始剂量0.5g/day 最大剂量2g/day,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1,-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阿卡波糖特点,抑制-糖苷酶,延缓单糖吸收减轻餐后高血糖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糖耐量减低,早期干预联合磺脲类、胰岛素一般不和二甲双胍联用肥胖者可以和噻唑唍二酮联用,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 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 痛、腹泻个别患者出现黄疸,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

19、;41:728,a-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包括炎症、溃疡、消化不良、疝等)肝、肾功能损害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此药呈过敏反应者18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慎用严重贫血及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不能用,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200.,噻唑烷二酮类,Rosiglitazone(罗格列酮)Pioglitazone(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高选择性激活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 增加肌肉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增强皮下脂

20、肪组织的脂肪合成,而对内脏脂肪组 织的合成不起作用 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4,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PPAR,RXR,TZD,增加胰岛素敏感基因的转录,GLUT4,GLUT4,FATP,FATP,GLU,aP2,ENZ,FATTY ACID,TZD的常用剂量,药物 常用剂量 罗格列酮 4-8 mg 吡格列酮 1545mg,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主要经过肝脏代谢,从肾脏和粪胆排出罗格列酮的血浆半衰期为34小时,

21、吡格列酮及其活性代谢物的半衰期在1624小时左右,每日服药一次即可极少引起低血糖,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磺脲类及胰岛素合用,可出现低血糖部分患者的体重增加可加重水钠瀦留可增加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患者禁忌使用可引起贫血和红细胞减少,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6,当前针对罗格列酮争论热点: 潜在的不良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Steven E,et al.N Engl J Med 2007;356:1-15,口服药联合应用的目的和意义,单药治疗疗效有限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不同的发病

22、机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疗效相加,口服药联合应用的益处,改善糖代谢,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 保护 细胞功能,延缓其衰竭 减轻胰岛素抵抗 延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 减少不良反应,7,6,9,8,HbA1c (%),10,糖尿病病程,保守的治疗方式:传统阶梯治疗方案,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3451355.,糖尿病病程,7,6,9,8,HbA1c (%),10,积极的治疗: 早期联合治疗策略,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3451355.,巧用OHA降糖机制差

23、异,合理互补,Stonehouse AH,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06 Oct;7(15):2095-105.,Stuart R.et 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Vol 118 (5A), 4S13S,XXXX:同类药不建议联合; :已有研究证实联用方案优于单用或安慰剂 ?: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的OHA联合方案,何时开始联合治疗方案?,如果3个月后 HbA1 6.5%*饮食锻炼+OHA联合治疗,如果诊断时HbA1 9% 饮食锻炼+OHA联合 / 胰岛素,0,1,2,3,4,5,6,如果诊断

24、时HbA1 9%饮食锻炼+单一OHA,诊断后的月数,6个月内达到 HbA1 6.5%的标准*,* 空腹/餐前血浆葡萄糖 110 mg/dL (6.0mmol/L) (如果没有条件检测HbA1c) 联合治疗应选用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Del Prato S,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05; 59:13451355.,新诊断T2DM患者血糖管理方案,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分泌和代谢,基础分泌:24 单位/天餐后分泌:2426 单位/天低血糖时 (血糖30mg/dl ):停止分泌内源胰岛素先进入肝脏,50%-60%在肝脏代谢;门脉血胰岛素是外周动脉的2-3倍,静脉的3-

25、4倍半衰期:内源胰岛素5分钟, 静脉注射外源胰岛素20分钟C肽 :5%在肝脏代谢;C肽半寿期:11.1 分钟; C肽外周血浓度是胰岛素的5倍,时间,0600,1000,1400,1800,2200,0200,0600,800,600,400,200,胰岛素分泌 (pmol/min),正常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模式,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4:777,0,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30,20,10,0,7,8,9,10,11,12,1,2,3,4,5,6,7,8,9,a.m.,p.m.,早餐,午餐,晚餐,75,50,25,0,基础胰岛素,基础胰

26、岛素,胰岛素(U/mL),血糖(mg/dL),时间,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分泌,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细胞接受葡萄糖刺激,在0.5-1.0分钟的潜伏期后,出现快速分泌峰,持续5-10分钟后减弱.反映细胞储存颗粒中胰岛素的分泌,第二时相:延迟分泌相快速分泌相后出现的缓慢但持久的分泌峰,其峰值位于刺激后30分钟左右.反映新合成的胰岛素及胰岛素原等的分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餐时胰岛素分泌缺陷,FPG 8 mmol/l,FPG 12 mmol/l,FPG 1215 mmol/l,FPG 18 mmol/l,正常人,0.40,1.00,0.80,0.60,平均胰岛素 (nmol/l),0.2

27、0,0,30,0,30,60,90,120,150,180,210,240,时间 (分钟),Coates PA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1994;26:177,2型糖尿病患者,fmol/l,60,0,60,120,180,240,300,服糖后时间,60,30,45,血浆胰高糖素,60,0,60,120,180,240,300,血浆胰岛素,0,120,240,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人,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餐后高血糖,60,0,60,120,180,240,300,8,内源性葡萄糖生成,4,12,60,0,60,120,180,240,300,服糖后时间,5

28、,10,15,20,血浆血糖,正常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使用适应证(1),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药无效者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严重疾病 (如结核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糖尿病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2),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可予胰岛素联合治疗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BMI18.5kg/m2),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生理性)治疗方案,恢复胰岛素早期分泌模拟正常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2

29、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生理性)治疗方案,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NPH或长效胰岛素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适应症,主要适应症1型 DM妊娠 DM2型 DM-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显著升高者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简单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时, 可强化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始剂量的确定,按病情轻重估计:全胰切除病人日需要4050单位; 多数病人可从每日1824单位。国外主张 1型病人按0.50.8u/Kg体重,不超过1.0;2型初始剂量按0.30.8u/Kg体重,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日量分配,早餐多, 中餐少, 晚餐中量, 睡前小RI 2530% RI1520% RI 2025

30、% NPH20%长效胰岛素:先从10单位起始,逐渐加量,一般不超过全日用量的50%。,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 无禁忌症时,可联合任意胰岛素治疗方案 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显著升高,为提高患者顺应性,肥胖者首选联合长效或中效胰岛素,即使尿酮体阳性(患者一般情况可) 餐后血糖升高明显者,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1日3次、2次或睡前) 消瘦者在联合磺脲类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加用 可同时联用噻唑唍二酮类,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拜糖平 应用胰岛素治疗后,餐后血糖仍高的患者,特别是进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肥胖者 解决皮下胰岛素吸收与胃肠道葡萄糖吸收不同步的问题 联合胰岛素强化、预混胰岛素及中效

31、、长效胰岛素均可 可同时联合长效促泌剂或噻唑唍二酮类,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磺脲类 格列美脲 可联合多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尤其胰岛素用量显著偏大者。可单独,也可联合二甲双胍或噻唑唍二酮类 其他长效磺脲类: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 短效:糖适平,适宜联合基础胰岛素,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格列奈类 典型联合方案:三餐前服用诺和龙,注射1次长效胰岛素或睡前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治疗时,根据餐后血糖调整服用的次数及剂量 单纯胰岛素强化方案不佳时,一般不作为首选。在联用了二甲双胍或噻唑唍二酮类或长效促泌剂后,仍然达不到血糖良好控制时,可加用,一般仍联合二甲双胍或噻唑唍二酮类,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噻唑唍二酮 在联合胰岛素治疗时,一般不单独使用,常联合二甲双胍 在联合胰岛素治疗时,尤应该注意患者的体重、有无水肿 可联合速效促泌剂如诺和龙,长效促泌剂格列美脲,这两种药没有增加体重的风险,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