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093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主讲:高维杰,2,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3,本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是其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所以,学好本讲将对以后各部分的学习产生讲积极而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本讲内容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大家在课前做好准备、课中集

2、中精神、课后多作思考和复习。*,4,第一节 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三、唯物辨证法及其基本规律。四、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环节。,5,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存在” 呢?,6,意识与物质的关系,1.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2.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意识能否认识物质世界?),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7,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Idealism)两个基本流派。,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

3、性的,是本原或者本体,而意识或者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活火,赫拉克里特,8,凡是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或者本体,而物质或者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旗动!,风动!,9,(一)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史上对此的探讨与大致划分: (关于唯物主义可分为)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0,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唯物主义,培根,11,1.古代朴

4、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自然物质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之萌芽,但也存在着缺乏系统论证、感官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和近

5、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4,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黑格尔,贝克莱,15,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16,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

6、外而存在的,认为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柏拉图,17,(二)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问题,即是从认识论的立场上看,我们的意识能否对现实的物质世界进行正确的认识或者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就是“意识能否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它可以有两个答案:世界可以被认识,或者不能被认识。,18,所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意识与物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休谟,康德,黑格尔,1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

7、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20,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物质的概念(二)意识是什么?(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客观规律性与意识,21,(一)物质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物质”?2.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22,1.什么是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原子论”和“元气说”。(2)近代唯物论中的物质:广延性和原子化的实体性(或者不可再分性)。(3)恩格斯:“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即“物质”是对各种实物共性的概括。,23,2.马克思主义的“

8、物质”定义,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该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最经典的定义。,24,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p57),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何谓“唯物主义一元论”?思维或者意识是不是“物质的”?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从而区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25,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与时空观(略),运动的概念: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空观:1.时空与运动的关系.2.时空的客观性.,26,(二)意识

9、是什么?,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3.意识和人工智能。,27,1.意识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之前对意识起源的解释:(宗教神学 客观唯心论 主观唯心或唯意志论等)而马克思主义认为: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对进化论的推广):2)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即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28,2.意识的本质,问题: 既然意识是物质的对立面,那么什么是意识呢?(请你尝试按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能动的反映”呢?,29,(1)人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的生理基础)(2)

10、人的意识是在与意识对象的联系和互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客观环境条件和认识本质)而这里的“能动的反映”也就是“主观映象”得以产生的关键所在。这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有关。,30,3.意识和人工智能,思考与讨论1)电脑或者人工智能有可能达到乃至超越人脑或人类意识吗?2)意识只能是人的专有之物吗?3)你认为将来人与人造智能机器的关系会如何?,31,(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客观规律性与意识(略),1.世界统一于物质.(“统一场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人类的精神和社会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2.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具有普遍客观性.3.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动的反映”

11、、“主观映象”)主观能动性的四个表现4.客观规律性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略,32,三、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3,(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1.“辩证法”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形态:3.形而上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根源.4.唯物辩证法就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论(略).,34,1.“辩证法”概念的起源和发展,(1)最初的含义(在苏格拉底那里)是一种在讨论问题时以揭露论断中的矛盾,从而探求真理的艺术或方法;也称为“思想助产术”。,35,(2)首先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对立的范畴来使用的是黑格尔。“形而上学”被作为

12、否认“矛盾”、否认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则与之相反。,36,(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恩格斯: 辩证法是从事物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等方面来考察的;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将事物看作孤立、个别、固定、一成不变的东西。列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毛泽东:“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而辩证法与之相反,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来看世界。(p7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三点主要表现。,37,2.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辩证法:

13、赫拉克利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请你解释一下,以上两句话如何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为什么说它们是朴素的?,38,(2)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世界的一切本质上都是绝对理念或客观精神自身发展的历程,它的每一个阶段或者任何细小的环节都必定离不开“正-反-合”的辩证发展或螺旋上升之过程。例如:他认为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分为“逻辑”、“自然”和“精神”三个阶段;个人的认识发展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也与此类似。局限性,39,(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

14、对比:) 批判 恢复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思辨性 现实性不彻底性 革命性阶级局限性 无产阶级世界观,40,3.形而上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根源.,(1)形而上学的历史形态:古代的绝对静止观;(例如:芝诺的悖论、庄子的“棰”、柏拉图的“理念论”)近代的机械运动观;(牛顿力学影响下的唯物论:狄德罗和拉美特利)其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一些变化形态。,41,(2)形而上学产生的根源:历史的必然性;朴素辩证法的局限性 实践的基础;社会分工、科学分科作为哲学方法论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42,(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3. 否定之否定规律.,43,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人

15、的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居于核心地位。其原因在于,44,1.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现于两个基本属性: 1)同一性: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45,案例1,“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爱因斯坦请你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46,案例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请你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属性来分析这句话。,47,(2)矛盾

16、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矛盾的内部原因或者内在矛盾。(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和动力所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所在。)外因: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重点)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以“改革开放”为例,48,(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发展不平衡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三点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各有特点的;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即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请谈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以上两点矛盾的属性的?”,4

17、9,2. 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2)质变和量变的关系(3)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复杂性,50,(1)质、量、度,质:使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见例1)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见例2)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范围,就是临界点范围内的幅度,体现了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关系。(见例3),51,例1,一棵树与一根树枝、一个桌子与一把椅子、一个人与一本书、“+”与“-”、等等。 例2不同的人每次可以服食同一种药物的分量会各有不同。(又如:我们每个人的年龄.) 例3人的正常体温为36-37左右,超过37就是发

18、烧,低于36则是体温偏低、着凉或受冻了。(又如: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临界点是100 ,而变为固态的临界点是0 .),52,事物的度,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度的两端存在关节点、临界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53,(2)质变和量变的关系,质变: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例如:O2+H2水)量变: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一般是指在度的范围内不改变质的变化。(堆沙游戏)质变与量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核裂变),54

19、,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质变超出了度的范围。,一个人从党的干部变成了罪犯,是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55,(3)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复杂性,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度的界限就会转化为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案例:楼兰古国的消失质量互变规律的复杂性。略,5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著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近40年,5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5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9,质变是量变的

20、必然结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60,3. 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2)辩证的否定观(3)否定之否定,61,(1)肯定和否定,肯定方面: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该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方面。(例如:遗传)否定方面: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破坏事物现存状态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例如:变异)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肯定和否定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在考察事物时要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你能举出其他例子加以说明吗?,62,(2)辩证的否定观,通常的否定与辩证的否定 1)通常的否定:就是非此则彼,即是No而非Yes。(形式逻辑上的) 2)辩证的否定:就是非此非彼

21、、亦此亦彼,即扬弃。(辩证法上的;“扬弃”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辩证否定观的内容:辩证否定是内在的、发展的、扬弃的;“扬弃”就是既此亦彼、既批判又继承、既前进又保守、既克服改变又维持保留、既变异又遗传。,63,(3)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实现的,即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而是经过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新的肯定)。例如:“白马非马”,64,四、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二)必然性和偶然性(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四)内容和形式(五)本质和现象,65,(一)原因和结果,1.什么是因果联系?原因:引起一

22、种现象的现象。结果:由原因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不仅是先后相继的一种联系,同时彼此之间还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注意:你如何理解“前因后果”?什么是“引起”和“被引起”呢?,66,2.因果联系的一般属性,(1)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哲学上存在着两种对待因果关系的基本态度:因果决定论(承认因果关系具有决定一切的客观性) 1)唯物主义决定论:客观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必然地为某种原因所产生,不存在不受因果关系支配的事物。(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决定论) 2)唯心主义决定论:客观精神或神灵是第一因。 宿命论(包括机械决定论)与神学目的论。,

23、67,非因果决定论:(不承认自然物质的因果关系具有决定一切的客观性。它常常与人的自由意志或主体性相关.) 1)休谟:所谓“因果关系”只是感觉现象的先后顺序和习惯性心理的产物。(例:太阳晒,石头热。) 2)康德:因果联系是人们整理和把握感性经验的一种先验形式,它是人类理性能力的体现,正是这种先验形式或者能力赋予我们的知识以客观性。,68,(2)因果联系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就体现在其普遍性之中。对于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你有何看法?请举例说明.你如何看待“因果报应”的说法? (3)因果联系的多样性略,69,

24、(4)掌握因果联系原理的意义,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认识的前提。(康德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现实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顺利进行。(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准确掌握因果关系,能够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并对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具有重要作用。,70,(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什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事物在联系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和本质属性。偶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不一定发生的、非本质的趋势和属性。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71,(三)可能性和现实性,1.现实性: 包含内在根据、符合必然性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各种联系或性质之综合。即现实性与必然性

25、是相联系的,对马克思主义而言,现实的就是必然的.(那么,你如何理解“现实就是合理的,合理就是现实的”呢?应当如何理解现实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呢?),72,2.可能性,可能性就是包含在现实性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1)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存在起实现根据的东西;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没有任何实现的根据和条件、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根据教材的定义,请举例说明.)2)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73,(四)内容和形式,内容:构成事物的一切元素、成分和质料的总和。(如:水的内容是水分子。)形式:将内容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水的形式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例如:水分子。,74,(五)本质和现象,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最根本的性质.(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本质与必然性、规律性是同义或者几乎等同的词,只是其含义更广,它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注意:真象和假象、假象和错觉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