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180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触电急救课件.ppt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触电急救,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触电一般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时,电流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乃至死亡。,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烧伤、金属溅伤等。,一、人体触电的形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 弧光放电触电 停电设备突然来电引起的触电,1. 单相触电:人体的一部分与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一根带电的相线接触的同时,另一部分又与地(或零线)接触,使电流从相线经人体到地(零线)形成回路而触电。此外,人体接触漏电设备的外壳,也会造成单相触电

2、。,5,(1)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通过人体电流:,式中: UP: 电源相电压 (220V) Ro: 接地电阻 4 Rb: 人体电阻 1000,(2)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6,对地绝缘电阻,人体接触某一相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取决于人体电阻Rb与输电线对地绝缘电阻R 的大小。,但导线与地面间的绝缘可能不良( R 较小),甚至有一相接地,这时人体中就有电流通过。,若输电线绝缘良好,绝缘电阻R 较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减小。,2. 两相触电,人体的不同部分同时接触三相电力系统的两根带电的相线,人体受线电压的作用,发生触电,电流直接经人体构成回路。,8,触电后果更为严重,通过人体的电流:

3、,这时人体处于线电压下,,Ib,3. 跨步电压触电,当有大电流流入电网接地点或高压电接地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当人走近接地点时(20m内),其跨步(0.8m)使两脚承受一电压,造成跨步电压触电。,10,电位分布,接地点,跨步电压,双脚跨步,在高压输电线断线落地时,有强大的电流流入大地,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压降。如图所示。,当人体接近接地点时,两脚之间承受跨步电压而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和接地点距离,两脚之间的跨距,接地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在20m之外,跨步电压就降为零。,二、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电流的频率、电流通过人体的

4、途径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因素。,1. 伤害程度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人体对所通过大小不同的电流所呈现的反应,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人体允许的安全工频电流: 30mA工频危险电流: 50mA,2. 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愈长,则伤害愈大。,电流的路径通过心脏会导致神经失常、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危险性最大。其中电流的流经从右手到左脚的路径是最危险的。,3. 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4. 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电流频率在40Hz 60Hz对人体的伤害最大。,5. 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14,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敏感;小孩遭受电击较成人危险;同时

5、与体重有关系。,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就与人体电阻有关系。人体电阻因人而异,与人的体质、皮肤的潮湿程度、触电电压的高低、年龄、性别以至工种职业有关系,通常为 104 105 ,当角质外层破坏时,则降到8001000。,6. 伤害程度与人体电阻的关系,第二节 触电急救,一、触电急救原则,(1)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2)就地对触电者进行诊断。(3)使用正确姿势对症急救。(4)抢救要及时、坚持、不中断。,二、脱离电源的方法(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电源),拉(开关)切(断电源线)挑(开导线)拽(触电者)垫(救护者站在木板或绝缘垫上),1、拉开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一)脱离电源

6、方法(低压),2、用绝缘工具切断电源线,(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3、用干燥的木棒挑开电线,(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千万不能挑到人的身上,4、单手抓触电者的干燥衣服使其脱离电源,(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注意:不能拽触电者的脚和手,(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不能用两只手拽触电者,5、用绝缘物推动触电者或救护者站在木板、绝缘垫上使脱离电源,(一)脱离电源方法(低压),低压触电,高压触电,一、引言,高压触电,1、通知供电部门拉闸停电,(二)脱离电源方法(高压),2、拉开高压断路器或用绝缘操作杆拉开高压跌落熔断器,注意:戴安全帽、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二)脱离电源方法(高压),3、抛挂裸

7、金属软导线,人为造成短路,迫使开关跳闸,(二)脱离电源方法(高压),错误方法,注意事项,1、抛掷者要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注意自身的安全,同时应防止电弧伤人。2、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面上的带电高压导线时,抢救人员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米范围,防止跨步电压伤人。3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米以外后开始急救。,第三节 就地对触电者进行诊断,一、诊断方法看:仔细观察触电者的胸部和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口鼻与心房处,听其有无微弱的呼吸和心跳。试:用手轻触电者颈动脉,看有无博动,以判断有无心跳。把手指放在鼻孔边,通过感觉有无气流来判断有无呼吸。,二、诊断后的做法,第四节 人工心肺复

8、苏,一、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急救法,将触电者仰卧,是其头部充分后仰至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操作步骤:,进行人工呼吸前首先要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领、腰带等妨碍呼吸的衣物和取出口腔的异物。,使触电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或鼻),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钟.,二、胸外心脏挤压法,使触电者仰天平卧。颈部枕垫软物,头部稍后仰 。,救护人跪在触电者一侧或跨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每

9、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80次为宜。,注意挤压时,切忌用力过猛!,触电者如果是儿童,可以用一只手挤压。,对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触电者的急救,同时采用口对口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单人操作,每吹气2-3 次,再挤压10-15 次,速度要提高一些。,双人操作,每5秒吹气一次,每1秒挤压一次,2人同时进行。,(3)对橡皮模拟人练习触电急救技术,将FSR-型心肺复苏模拟人仰卧躺平,连入控制器和插接电源。,单人复苏操作: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并在规定的60-75秒时按压15次呼吸2次,依次重复4遍。,双人复苏操作: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并在规定的60-75秒时按压5次呼吸1次,依次重复3遍。,男性成人躯体,呼

10、吸系统,按压装置,记录仪,眼睛,颈动脉,电池盒,第五节 电工消防知识,一、发生电气火灾时的消防方法,一、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1、电气火灾的时间特点 许多电气火灾发生在节假日或夜间。2、电气火灾的季节性特点 一般电气火灾容易发生在夏、冬季节。3、自然灾害引起的电气火灾 飓风、龙卷风、暴风骤雨、山洪、地震和地滑等自然灾害。,电气火灾发生的特点,引起火灾原因有多种,如放火、电气、生产作业、玩火、吸烟等等,从历年发生的火灾来看,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一直占多数,因此在火灾预防方面重点讲述电气火灾,电气防火概念及研究内容,1、电气防火:是指为了抑制电气火源的产生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2、研究内

11、容:研究电气火灾形成机理及电气安全防火设施,防止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42,二、电气火灾原因分析1、电气火灾:由于电气方面原因(如过载、短路、漏电、电火花或电弧)等产生火源而引起的火灾。2、电气火灾原因,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功率或电流值超过其额定值。,43,是物体中正负电荷处于平衡状态或静止状态下的电,过载是指电气线路设备和电气线路在运行中超过安全载流量或额定值。过载使导体中的电能转变成热能,当导体和绝缘物局部过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引起火灾。,一、过载,(1)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度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2)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3)检修、维护

12、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一) 造成过载的原因,(1)低压配电装置不能超负荷运行,其电压、电流 指示值应在正常范围。 (2)正确选用和安装过载保护装置。 (3)电开关和插座应选用合格产品,并不能超负荷使用。,(二)防止过载的措施(A),(二)防止过载的措施(B),(4)正确选用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要根据使用负荷正确选择导线的载面。(5)对于需用电动机的场合,要正确选型,避免“小马拉大车”导致过载。,短路是电气设备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状态。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或地线)在某一点相碰或相接,引起电器回路中电流突然增大的现象,称为短路。,二、短路、电弧和火花,短路时,在短路点或导线

13、连接松动的电气接头处,会产生电弧或火花。电弧温度很高,可达6000以上,不但可引燃它本身的绝缘材料,还可将它附近的可燃材料、蒸气和粉尘引燃。熔断器熔断时,也能产生电弧。电弧还可能由于接地装置不良或电气设备与接地装置间距过小,过电压时击穿空气引起。切断或接通大电流电路时,或大截面熔断器熔断时,也能产生电弧。,(1)电气设备的使用和安装与使用环境不符,致使其绝缘在高温、潮湿、酸碱环境条件下受到破坏。 (2)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超过使用寿命,致使绝缘老化或受损脱落。 (3)金属等导电物质或鼠、蛇等小动物,跨越在输电裸线的两线之间或相对地之间 。,(一)造成短路的原因(A),产生电火花、电弧的原因,

14、(1)导线绝缘损坏或导线断裂,形成短路或接地时,在短路点或接地处将有强烈电弧产生。(2)大负荷导线连接处松动,在松动处会产生电火花和电弧。(3)架空的裸导线、混线相碰或在风雨中短路,各种开关在接通或切断电路,熔断器的熔丝熔断,以及在带电情况下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时,都将会有电火花或电弧产生。,(一)造成短路的原因(B),(4)电导线由于拖拉、摩擦、挤压、长期接触尖硬物体等,绝缘层造成机械损伤。 (5)过电压使绝缘层击穿。 (6)错误操作或电源投向故障线路。 (7)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造成线路金属性连接。,(1)电气线路应选用绝缘线缆。 (2)确保电气线路的安装施工质量和加强日常安全检查,注意电气

15、线路的线间、线与其他物体间保持一定安全间距,并防止导线机械性损伤导致绝缘性能降低。 (3)低压配电装置和大负荷开关安装灭弧装置,如灭弧栅、灭弧触头、灭弧罩、灭弧绝缘板等。,(二)防止短路的措施(A),(二)防止短路的措施(B),(4)配电箱、插座、开关等易产生电弧打火的设备附近不要放置易燃物品。 (5)插座和开关等设备应保持完好无损,在潮湿场所应采取防水、防溅措施。 (6)安装漏电监测与保护装置,及时发现线路和用电设备的绝缘故障,并提供保护。,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放电的结果。电弧是由大量密集电火花构成的,它的温度可达3000 C以上。电火花和电弧容易引起可燃的物质燃烧或爆炸。,产生电火

16、花、电弧的原因,(1)导线绝缘损坏或导线断裂,形成短路或接地时,在短路点或接地处将有强烈电弧产生。(2)大负荷导线连接处松动,在松动处会产生电火花和电弧。(3)架空的裸导线、混线相碰或在风雨中短路,各种开关在接通或切断电路,熔断器的熔丝熔断,以及在带电情况下检修或操作电气设备时,都将会有电火花或电弧产生。,接触不良是指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器设备的连接处由于接触面处理不好,接头松动,造成电阻过大,形成局部过热的现象。接触不良也会出现电弧、电火花,造成潜在点火源。,三、接触不良,断路器接头松动引起接触电阻过大,(一)造成接触电阻过大的主要原因有:,(1)电气接头表面污损,接触电阻增加。 (2)电气

17、接头长期运行,产生导电不良的氧化膜,未及时清除。 (3)电气接头因振动或冷热变化的作用,是连接处发生松动,氧化。 (4)铜铝连接处未按规定方法处理,发生电化学腐蚀。 (5)接头没有按规定方法连接,连接不牢。,电热器具(如电炉、电烫斗、电热毯等),照明灯具,在正常通电的状态下,相当于一个火源或高温热源。当其安装不当或长期通电无人监护管理时,就可能使附近的可燃物受高温烘烤而起火。,(一)烘烤,由于气温较低,货车油箱受冻引发油路不畅,车主用火烘烤油箱时,不慎将车上的棉花引燃。,(二)防止接触不良的措施,(1)导线的各种方式连接均要确保牢固可靠,接头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耐腐蚀。 (2)铜铝线连接要

18、防止接触面松动、受潮、氧化。 (3)检查或检测线路和设备的局部过热现象(包括直观检查、红外测温、热成像、温度监测报警系统等手段),及时消除隐患。,防止高温烘烤起火的措施主要有(A):,(1)应根据环境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来选接照明工具,并且照明装置与可燃物、可燃结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严禁用纸、布或其他可燃物遮挡灯具。(2)使用电烫斗必须有人监视,使用时 切勿长时间通电,用完后不要忘记切断电源,并将其放置在专用的架子上自然降温,防止余热引起火灾。,防止高温烘烤起火的措施主要有(B):,(3)使用电热毯要选择优良产品 ,避免在保温良好的条件下长时间通电,下床后要切断电源。(4)电热设备(电烘箱、电炉

19、等)应设置在不燃材料之上,与周围可燃物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导线与电热元件接线处应牢固,引出线处要采用耐高温绝缘材料予以保护。,阻止两物体接触表面发生切向相互滑动或滚动的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等旋转电气设备,转子与定子相碰或轴承出现润滑不良、干枯产生干磨发热或虽润滑正常但出现高速旋转时,都会引起火灾。最危险的是轴承摩擦,轴承磨损后会发出不正常的声音,引起局部过热,以致润滑脂变稀而溢出轴承室,从而使温度更高。如果轴承球体被碾碎,电动机轴承被卡住,即电机会因过载而被烧毁。选择、安装和运行保护是预防电动机火灾的几个主要方面,忽视任一个方面都可能引起事故,造成火灾。,(二) 摩擦,五、接地故障,接地装置

20、是由接地体和接地线两部分组成的,其基本作用是给接地故障电流提供一条经大地通向变压器中性接地点回路,也为雷电流和静电电流构成与大地间的通路。无论哪种电流,当其流过不良的接地装置时,均会引起火灾。,(1)当绝缘损坏时,相线与接地线或地金属物之间漏电,会形成火花放 电。(2)在接地回路中,因接地线接头太松或腐蚀等,使电阻增加形成局部过热。(3)在高阻值回路流通的故障电流,会沿邻近阻抗小的接地金属结构流散。若是向煤气管道弧光放电,则会将煤气管击穿,使煤气泄漏而着火。(4)在低阻值回路,若接地线截面过小,会影响其热稳定性,使接地线产生过热现象。,(一)接地故障引起火灾的原因,(1)在接地线系统设计时要综

21、合考虑,确保系统安全。一般在PEN线上不要装设开关和熔断器,防止接零设备上呈现危险的对低电压。(2)保证接地装置足够的载流量和热稳性和可靠性连接。,(二)接地故障火灾的预防措施(A),(二)接地故障火灾的预防措施(B),(3)低压配电系统实行等电位连接对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等电位连接可降低接地故障的接触电压,从而减轻由于保护电器动作失误带来的危险。(4)装设漏电保护器,将低压电路的故障利用对地短路电流或泄漏电流而自动切断电路,从而及时安全的切除故障电路,进一步提高用电水平。,电动机防火,当电动机的电源电压降到额定电压70%以下时,会导致电动机 不能启动或使正在运转的电动机

22、停转,欠压运行对电动机的正常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应防止电动机欠压运行。当电动机的金属外壳应良好接地,接地线必须牢固可靠,严禁用铁杆插入地下作为接地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静电是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它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往往成为引火源,造成火灾。,六、静电,手指静电,(一)引起静电火灾的条件,大量实验表明,只要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充分和必要条件时,就会引起静电火灾或爆炸事故。(1)周围和空气必须有可燃物体存在;(2)具有产生和累积静电的条件。其中包括物体自身或其周围与它相接触物体的静电起电的条件

23、;(3)静电累积起足够高的静电电位后,必将周围的空气介质击穿而产生放电,构成放电的条件;(4)静电放电的能量大于或等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根据形成静电火灾的基本条件,若控制任意一条件,则会防止静电火灾事故。,(二)防止静电的基础措施,防静电聚酰亚胺胶带,防静电衣服,防静电的手套和鞋,(1)用非可燃物取代易燃介质(在清洗机器设备的零件时和在精密加工去油过程中,用非燃烧性的洗涤取代煤油或汽油,会减少静电危害的可能性);(2)降低爆炸混合物在空气中的浓度;(3)减少氟气含量或通风措施(减少空气中的氟含量可使用惰性气体,在一般的条件下,氟含量不超过8%时就不会使可燃烧物引起燃烧或爆炸。一旦可燃物接

24、近爆炸浓度时采用强制通风的办法,使可燃物被抽走,新空气得到补充,则不会引起事故)。,1、控制静电场合的危险程度,2、减少静电荷的产生,(1)正确地选择材料(选择不容易起电的材料、根据带电序列选用不同材料、选用吸湿性材料);(2)改革工艺的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3)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4)减少特殊操作中的静电;(5)减少静电荷的累积(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采用抗静电添加剂、采用静电消除器防止带电);(6)防止人体静电(人体接地、防止穿衣和佩戴物带电)。,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复杂放电现象。带着不同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绝缘(空间)被击穿,会产生放电现象。,七、雷电,当地面上的建筑物和电力

25、系统内的电气设备遭受直接雷击或雷电感应时,其放电电压可达数百万伏到数千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培,远远大于发、供电系统的正常值。雷电的破坏性极大,不仅能击毙人畜,劈裂树木,击毁电气设备,破坏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还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雷电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破坏作用 1.电效应电效应主要是雷电产生的数百伏乃至更高的冲击电压,有可能击毁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还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巨大的雷电流流经防雷装置时会造成防雷装置的电位升高,这样的高电位同样可以作用在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或其他金属管道上,它们之间会产生放电。这种接地导体由于电位升高,而向带电导体或与

26、地绝缘的其他金属物放电的现象,叫做反击。反击能引起电气设备绝缘破坏,造成高压窜入低压系统,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造成严重事故,可使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雷电的危害(A),雷电的危害(B),2.热效应热效应主要是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爆品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3.机械效应机械效应是指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使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因而在被击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摧毁。,1.防直击雷的措施防直击雷的措施主要有: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带(网),使

27、建筑物及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时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是专门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的突出位置,把雷电引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导入大地,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实际上都是接闪器。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的要求。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防雷的主要安全措施,2.防雷电感应的措施,由于雷电影响,在距直接雷击处一定范围内,有时会产生“静电感应”所引起的电荷放电现象。为了避免雷电电磁感应的危害,应将屋内

28、的金属回路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接触电阻越小越好),形成静电屏蔽。,3.防雷电波(流)侵入的措施,为了防止雷电的高压沿架空线侵入室内,除了在供电系统中加强过电压保护外,最简单的方法时将线路绝缘瓷瓶的铁脚接地。在居住的房屋中如果有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天线,要防止由天线引进的雷电高压电,应装避雷器或装以防雷用的装换开关,在雷雨即将来临前,将天线转换到接地体上,使雷电流泻入大地中。,81,三、电气火灾防灾减灾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安装线路的电气设备时,正确选型、规范操作。2、修建房屋或装修时,加强防火意识,保证电气安装质量。3、正确安装和使用照明灯和家用电器。4、使用导线、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时,不可

29、超出允许限度5、切实预防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短管、过载事故发生。6、切实做好电气接头的连接工作,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引起的火灾。,82,电气防火检查,1、目的:发现和消除电气火灾隐患,超前控制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2、本质:针对各行业和居民的电气防火安全现状,以有关法规、规范、规定为依据进行实地校验3、形式:(1)群众性的自查 (2)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自查、抽查和重点检查(3)消防监督机关的例行、季节性、专项、重点和夜间突击检查(4)各级政府或各级防火委员会组织的联合检查,83,1)电能生产、输配和使用中的电气火灾隐患2)电气防火工程是否完整有效3)易燃易爆环境电气防爆措施4)建筑物的防雷和工业静电5)落实

30、防火责任制、火灾隐患的整改及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检查内容:,生产岗位员工防火职责,(1)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本工程项目防火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素质,严格执行 “ 两纪一化 ” ,保证防火。(2)了解和熟悉其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严格执行 “ 三工制 ” ,提高自防、互防、自控、联控的安全技能。(3)接受本单位防火教育和培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持证上岗。,(4)发生事故,应积极进行抢救,并立即向上级报告。(5)服从管理,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火设备。(6)积极参加周一安全活动,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管理提出建议、批评、检

31、举和控告。(7)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行为。,火灾隐患整改制度,为有效消除火灾隐患,落实整改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一、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二、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1.违章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 2.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3.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占用堆放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被挪作他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7.违章

32、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8.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三、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管理职能部门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管理分工,及时将存在的火灾隐患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四、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五、在火灾隐患消除之前,消防工作职能部门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进行整改。 六、火灾隐患整改完毕,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七、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写出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