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0185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 南极洲和北极地区要点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极洲,一、位置和面积-地球最南的大陆,纬度位置:绝大部分陆地在南极圈以南,是世界上位置最南、纬度最高的大洲。,1、位置,经度位置:所占经度最广,兼跨东、西两半球。,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是联系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通捷径,战略地位重要。,2、面积,1、地形,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为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冰雪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二、自然地理特征,2、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温达88以下;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以下,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米秒

2、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酷寒),-(干燥),-(烈风),(1)类型(2)特征:,(3)、形成原因:,极地气候,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

3、因之一,(3)、形成原因:,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4)、暖季,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3、资源,4、考察,(1)最好考察时间:(2)我国的南极考察站:,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和昆仑站,(3)原因:,(4) 领域:,(5)南极条约,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

4、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4)科学研究的领域:,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几乎涉及每一个科学领域,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所得不到的异常宝贵的科学资料。,(3)原因:,【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1、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 BC

5、 D,A,( 1985年建立 ),( 1989年建立 ),中国的南极考察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3年6月8日中国正式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5)南极条约,内容: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南极的环境问题,南极企鹅体内发现农药DDT南大洋捕鲸使鲸的数量大大减少全球变暖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我国南极环保受到高度评价南极的垃圾问题,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达到高峰,南极地区的温度据估计将上升到10左右。这将给地球带来灾难:南极冰川融化,它产生的水量(约占全球现有淡水量的90)使沿海的低地和平原被海水淹没,导

6、致空前的水灾。 美国国家冰雪中心15日证实,一座大小相当于卢森堡国土面积两倍的巨型冰山,最近脱离了南极罗斯陆缘冰。这是该中心在不到一周内,借助卫星图象观测到的从该地区崩解的第二座大冰山。 近年来,从南极洲分离的冰山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些科学家担心,类似现象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征兆。,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向空气中排放 氯氟烃化合物等消耗臭氧层物质。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人体构成危害,使皮肤癌的患病率提高,还能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绿色和平组织发言人透露,日本没有理会国际捕鲸委员会的规定,实际上是公然违反了联合国签署的海上法,绿色和平组织再一次呼吁国际社会向日本施加压

7、力,禁止日本渔民捕捉鲸鱼。,南极附近海域捕有大量的鲸类,但人类大量的捕杀使这一资源大大减少,有些种类已濒于灭绝。国际捕鲸委员会1994年定下的规矩,南极南部的海洋被划定为鲸鱼保护区,禁止任何国家的渔民捕杀鲸鱼,及时保护这一种数目日益减少的动物。不过日本一直以进行科学研究为名,在这个保护区猎杀鲸鱼。,北极地区,一、位置与范围,北极圈以内,包括北冰洋、及北美洲、亚洲、欧洲的北部地区,二、特征,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海面:从东向西漂流的浮冰;巴伦支海常年不封冻,岛屿:有冰川和冰盖,沿岸:永久冻土带,气候:北极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北极地区主要是极

8、地苔原气候。,北冰洋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些金属矿等。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径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远东部分)、北美北部(美国、加拿大)、欧洲北部(北欧、东欧、西欧)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北极黄河站,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7855N,1156E)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2004年7月28日投入使用。,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

9、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哪个最长?,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2,4,6,C,例题二: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911题。

10、(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A先东北、转东南B先西南、转西北C先东南、转东北D先西北、转西南,(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昼时间a比b短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0时B2时C20时D22时,A,B,典型例题:,例题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在E的 方向若AB段劣弧为昼弧,则下列地区正处在艳阳高照的是 。 A.堪培拉 B.埃及 C.巴拿马 D.雅加达,(2).我国北极科考队到达过C城镇,发现该地气候温度湿润,宛如我国的江南小镇,其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特别是该地

11、峡湾风光迷人,其峡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东南,B,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冰川侵蚀作用形成,(3).图中E岛降水很少,但没有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更小,属于湿润地区,图中F岛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也大,但该国环境优美,很少出现大气污染现象,主要原因是 :,地面终年被冰雪覆盖,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岛内主要利用地热资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矿物燃料使用很少。,例题二:读图,回答46题。(1)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2)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 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 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C,近年来,有人却在南极企鹅 体内发现了化学农药DDT成分。这说明( )。 A 企鹅本身体内就有农药 B 体内含有农药的小鱼在南极被企鹅吃掉 C 海水没有自净能力 D 有人在南极使用农药 12. 我国南极考察一般都在我们的冬季,因为:( ) A 因为天冷,南极洲的冰层厚 B 因为天冷,企鹅都上岸 C 沿途风浪小,考察船便于航行 D 南极洲位于南半球,我们的冬季正是那里的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