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0361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一、破晓时分,特斯拉人型机器人引领万亿级市场1. 1Tes1.aBot有望引领行业风潮,A1.新纪元或将开启特斯拉Bot原型机预计9月30日发布。马斯克在特斯拉年度的A1.开放日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双足类人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想法,并预计会在2022年完成,第一版可在2023年投入生产,近日,其又在推特上表示预计在9月30日的特斯拉第二个人工智能日(A1.Day)发布产品。根据此前公布的参数,特斯拉的OPtimI1.S擎天柱身高5英尺、体重125磅,行走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最多可提45磅的物品,这款机器人运用了特斯拉最先进的A1.技术,基于特斯拉在自动

2、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进行开发,被称为是2022年最重要的产品开发项目,甚至可能比汽车业务更重要。实际上,根据艾隆马斯克的说法,拥有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正像是一种“有轮子的半智能机器人”。基于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自研芯片和提供算力的FSD硬件是核心。根据马斯克的说法,想要解决自动驾驶问题,需要先解决真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因此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在人形机器人上,其运用了特斯拉最先进的A1.技术也不足为奇。TeSIaBot基于视觉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技术,并配备了算力极强的DOJOD1超级计算芯片,加上其有望配备大众所期待的FSDChip2.O硬件驱动,实际上,TeSiaBot的发布更多展现出

3、特斯拉已经成为了一家由“自研芯片+自研算法”驱动的人工智能公司。1.2人形机器人是终极目标,万亿蓝海市场驱动国内外厂商推陈出新机器人常被各国视作衡量国家创新水平、产业能力的标志,人形机器人更被誉为机器人皇冠上的明珠。在所有机器人的研发中,人形机器人的挑战难度是业界公认最高的。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内置为形体类似人类,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与人工工具和环境交互,通常,类人机器人具有躯干,头部,两条手臂和两条腿,部分类人机器人可能仅对身体的一部分建模。机器人的基础三大要素包括规划、控制和感测,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这三种要素所对应的装置要求非常高,如对于感测(传感器)来说,人类通过耳石和半圆形的耳道保持平衡和

4、方向,并通过本体感受(例如触摸,肌肉伸展,肢体位置)来定向,但人形机器人需使用加速度计来测量加速度,倾斜传感器测量倾斜度,放置在机器人手脚上的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与环境的接触力,位置传感器指示实际位置,触觉传感器还提供有关在机器人和其他物体之间传递的力和扭矩的信息,视觉传感器人类的眼睛最相似,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将CCD相机用作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则是使机器人能够听到语音和环境声音,麦克风通常用于此任务。15世纪末至今,人形机器人研究从未停止。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达芬奇时代,那是由达芬奇绘制的一份古老“类人机器人设计草图”一个靠风能和水力驱动的“机器武士”,由此启发了人类对于

5、研制“人形机器人”的幻想。直到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Te1.evox”,虽不能走动,但可以抬起接收器以接听电话,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操作开关来控制简单的过程,此外其还能回答一些问题。TeIeVOX只是一个起点,随后西屋公司在1937年又继续在此基础上制造出“摩托人E1.ektrov,其被认为是真正的第一个类人机器人。E1.ektro身高210厘米,体重超过120公斤,能够执行26种不同的日常活动,包括醒来,交谈,计数和吸烟。1961年,第一台数字化和可编程的机器人Unimate被安装在通用电机装配线上。其成为当今仍在装配线中使用的许多工业机器人的基础。1972

6、年早稻田大学研制出WAB0T-1机器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够用日语交流,导航房间并抓提和运输物体,后来的WAB0T-2能够读取乐谱并弹奏电子键盘。我国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问世于2000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有一定的语言功能,可以动态步行。波士顿动力行业领先,国内外众多公司齐头并进。2000年本田推出能够跳跃、使用楼梯的人形机器人ASIMO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逐步成熟,此后2006年A1.debaranRobotics发布的Nao和2014年软银推出的Pepper在商用社交领域取得成功,包括学术研究、护理、教育、商业招待等。从技术及产品的

7、成熟来看,波士顿动力是行业内的领导者,2005年,波士顿动力为美国军队研究设计了四足机器人BigDog,此后,其又研发出适用于物流场景的HAND1.E,2018年发布机器狗SpotMini,能够进行海上油田巡逻和检测,此外其还能进行如船舶故障检查,对碳氢化合物泄漏问题的响应,在紧急情况下协助人类员工撤离,提供海上装置的远程视角等工作,2019年其展示的最新版本的人形机器人At1.as已经具备相当成熟度,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国内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21世纪以来已有长足进步,如优必选、钢铁侠科技等公司均推出各自的仿人机器人产品,2021年优必选发布了中国首款可商业化的大型双足仿人型

8、服务机器人Wa1.kerX,身高130cm,体重63kg,拥有41个高性能伺服驱动关节,面部160环绕4.6K高清双柔性曲面屏,四维灯语体系,具备模块化设计,便捷可拆卸电池,应用场景包括科技展馆、影视综艺、商演活动、政企展厅等。此外,同年3月,北京钢铁侠科技中标国家机器人宇航员项目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仿人智能操控系统,将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拓展到航天领域,开创了空间机器人这一新品类,其核心产品ARTROBOT系列仿人机器人自由度达到36个,可以完成行走、舞蹈、倒水等多种任务,已经拥有了高度仿人化的特征,应用场景包括科研教学、智能服务、体育竞技、养老、救援、娱乐陪伴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特斯

9、拉OPtimUS价格有望步入量产级,人形机器人打开全球万亿级蓝海市场。根据马斯克在2022年4月的TED演讲中透露,OPtimUS单价将“不会高得恐怖,或许会比一辆车的价格更低”,与马斯克对话的主持人ChrisAnderson以2.5万美金左右(约16.75万人民币)价格为例进行讨论,给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价格区间。考虑到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售价最低为30万元左右,OPtim1.1.S机器人的单体价格大体将位于17-30万元之间。这一价格区间相对波士顿机器人显著更低,OPtimUS有望进入家务、快递、工业生产等各类消费级与商用级场景。而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4亿人的岗位将被自动化机

10、器人替代(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21年全球劳动人口总数约34.5亿人,4亿即代表着预测其中约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按OPtimUS单体价格25万元计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100万亿级别。从成本端看,根据国统局数据,2021年中国平均年人均工资水平为10.68万元,按OPtimUS价格区间17-30万元来计算,购买单个Optimus机器人回本时间在1.6-2.8年,即2-3年内便可收回成本,且机器人无需休息,可以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具备可预见的经济效应。二、核心零部件是机器人的关键,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2. 1机器人产业链拆解: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70

11、%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为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驱动器等。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零部件供应商,核心零部件为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系统等;产业链的中游为机器人本体提供商与集成供应商,主要负责机器人本体的生产,并根据不同的应有场景和用途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集成和软件二次开发。下游包括工业应用与服务应用,工业应用主要为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产业,服务应用范围较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洁、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从目前特斯拉公布的应用范围来看,人形机器人为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升级,涉及到自动驾驶、视觉导航、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机械产业链方面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机、

12、控制系统、驱动器等)与机器视觉等方面。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的70%,机器代人趋势下核心零部件有望直接受益。从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拆分来看,伺服系统/控制器/减速器/本体制造分别占机器人整机成本的25%10%35%15%,其中核心零部件成本合计约占整机成本的70%o而对服务机器人来说,除上游核心零部件外,算法(导航定位算法、识别类算法等)、智能交互等核心技术模块也将是主要成本,本体制造的价值量占比较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搭载公司的人工智能设备,包括自动驾驶相机(提供机器人视觉)、自动驾驶计算机(充当大脑和心脏),以及其他人工智能算法和工具。我们认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推出具备极强的标杆

13、带头作用,上游核心零部件、机器视觉等环节有望直接受益。2.2机器人用减速机需求巨大,行业成长动力充足减速机是工业机器人构成中最为核心的部件,成长潜力巨大。精密减速器是连接伺服电机和执行机构的中间装置,通过齿轮啮合将伺服电机的动力传递到执行机构上,起到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总需求量为93.11万台,同比增长78.06%o其中增量需求82.41万台,同比增长95.05%;存量替换量为10.70万台,同比增长6.57%o目前应用于机器人领域的减速器主要有两种: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传动比范围大、精度较为稳定、疲劳强度较高,并具有更高

14、的刚性和扭矩承载能力,一般放置在机器人机座、大臂、肩部等重负载的位置,代表性厂商为日本纳博特斯克、国内双环传动;谐波减速机具有单极传动比大、体积小、质量小、运动精度高并能在密闭空间和介质辐射的工况下正常工作的优点,使其在机器人小臂、腕部、手部等部位具有较大优势,代表性厂商为日本哈默纳科、国内绿的谐波。根据高工机器人的统计,RV和谐波减速器的使用量约为65%:35%o2.2.1谐波减速器:国产化趋势加速,柔性化趋势下协作机器人带来更大市场潜力谐波减速器由波发生器、柔轮和刚轮三大零部件组成。它通过柔轮变形产生的周期性波动来实现刚轮轮齿与柔轮轮齿之间的少齿差内啮合,从而完成运动与动力的传递。具体来说

15、,当波发生器装入柔轮内圆时,迫使柔轮产生弹性变形而呈椭圆状,使其长轴处柔轮齿轮插入刚轮的轮齿槽内,成为完全啮合状态;而其短轴处两轮轮齿完全不接触,处于脱开状态,当波发生器连续转动时,迫使柔轮不断产生变形并产生了错齿运动,从而实现波发生器与柔轮的运动传递。多关节和协作机器人占据主要应用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规模超30亿元。谐波减速机主要适用于轻负载的小臂、腕部等机器人手臂上,此种机器人多应用在3C、消费等下游领域,因此需求量较大,此外,考虑到前期市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导,未来几年数控机床等也将加快谐波减速的用量,以此作为精密减速的功效,长期看谐波减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过

16、有望超过30亿。协作机器人优点显著,更加适用于中小企业,渗透率提升背景下谐波减速机有望充分受益。据埃夫特招股书,以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欧、日系工业机器人,目前仍然主要以汽车工业机器人为主,除3C行业外的通用工业,自动化率普遍不高。原因在于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标准化程度较高,属于单件大批量制造,都属于大型制造企业,具有良好的设备运维团队。而除此之外的其他通用工业,通常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产品一般以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为特征,没有太多的资金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并且对产线的投资回报率更为敏感,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小企业中的渗透率很低,协作机器人的优势有望解决这些痛点。人形机器人关节

17、增多,谐波减速器用量将数量级增长。从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来看,一台六轴机器人总共使用6个减速器,其中底座、肩部一般使用RV减速器,其余部分一般使用谐波减速器(约4个)。人形机器人关节数量远超普通工业机器人,人体共有78个已命名关节,其中适用谐波减速器的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趾关节共有60个,因此人形机器人若要实现接近人体的活动自由度,则减速器用量将数量级增长。国产替代趋势逐步显现,技术性能逐步收敛。谐波减速机技术较RV偏低,因此从技术上看对国产厂商而言更加易于突破,目前国产谐波减速机厂商已经开始进行国产替代,从技术上看,减速比、输出转速、传动精度已经和国外差距收敛明显,仅在传导效率还需提升,2

18、020年绿的谐波国内市占率超过20%o1.1 2.2RV减速器:国内市场规模超60亿RV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中应用范围最广泛的精密减速器。RV减速器安装于多关节机器人的机座、大臂、肩部等位置,广泛用于拆码垛、工业、物流等重负载(20-500KG)场景。单台工业机器人所需精密减速器中,RV减速器占比约为60%-80%oRV减速器结构复杂,兼具行星减速器和摆线针轮减速器优势,是在传统摆线针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动机构,由一个行星齿轮减速器的前级和一个摆线针轮减速器的后级组成,分为两级减速。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超60亿,日系主导下国内品牌逐步崛起。工业机器人中,多关节机器人负载较

19、大,驱动精确性要求高,通常在对应关节处需要配套1个伺服电机+1个的减速器实现驱动,单个机器人RV减速器需求量为4-5个。考虑RV减速器使用期间作为传动、承重部件,磨损不可避免,其使用寿命通常在4-5年左右,伴随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存量替换需求同步提升,RV减速机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MIR数据,2021年国内RV减速机市场规模42.95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达65.53亿元。从市场份额看,由于RV减速器构型复杂,长期以来全球市场格局高度集中,纳博特斯克占据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近年来,伴随国产RV减速器的发展,纳博特斯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低于全球水平,并呈降低趋势,根

20、据高工机器人数据,2021年双环传动为国内市场份额仅次于纳博特斯克的RV减速器供应商。2.3 伺服系统: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工业领域市场规模近300亿元伺服系统是能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编码器组成。使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量,随着输入量的任意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关键零部件,是实现精准定位、精准运动的必要途径。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编码器组成,编码器通常嵌入于伺服电机。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发出信号给伺服电机驱动其转动,同时编码器将伺服电机的运动参数反馈给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再对信号进行汇总、分析、修正。整个

21、工作过程通过闭环方式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位置、速度、转矩等输出变量。稀土磁材为重要原材料,下游应用覆盖广泛。伺服电机产业链涉及稀土磁材、电子原器件、伺服系统制造、机器人等。上游来看,伺服电机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稀土磁材和电子零部件等其他材料,稀土磁材是伺服电机制造过程中必需的重要原材料。中游来看,除伺服电机制造以外,伺服系统还包括伺服驱动器制造以及数控系统研发等环节。下游来看,伺服电机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机器人制造、汽车制造和工业装备制造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伺服电机在控制精度、过载能力、速度响应等方面均优于步进电机,更适用于通用自动化和机器人领域。在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下,运动控制系统中大

22、多采用步进电机或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电动机。虽然两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脉冲和方向信号),但在使用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伺服电机原有的控制系统上增加了一个闭环,通过实时的闭环信号反馈来调整,实现更精密的控制。综合来讲,伺服电机在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步进电机,更适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但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也经常用步进电机来做执行电动机。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近300亿元,由工业自动化驱动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72021年中国伺服系统由97亿元上升至224亿元,CAGR为23.3%,增速较快。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人力成本逐渐上升,传统工业尤其是制

23、造业对自动化产线设备的需求将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国内市场由外资主导,国产品牌约占30%份额。我国伺服系统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由于壁垒较高,伺服系统市场一直为外资品牌主导。近年来,国内厂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不断加强伺服系统相关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伺服系统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在国内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份额,但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其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根据MIR睿工业的数据,2020年我国伺服市场中,日韩品牌占据约51%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占据约30%份额,欧美品牌占据约19%份额;其中,安川、三菱和松下分别以11.3%.10.

24、5%.9.9%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汇川技术以9.8%的份额占据国内龙头地位。2.4 控制系统: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系统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负责向机器发布和传递指令动作,控制机器人在工作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典型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和传感器三个部分,运动控制器向伺服系统发送指令,进而带动工作机械(负载)实现特定运动。同时,电机和机械系统的多种传感器经过信号处理将实时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实时调整,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转。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规模近20亿元。受益于过去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日益成熟,中国在机器人控制器软硬件方面的开发实力不断增强,

25、市场快速增长。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用控制器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4.7亿元,CAGR为8.8%。预计到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用控制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2亿元。外资占主导,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国产率不足20%o美日韩厂商凭借着在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的大部分份额,全球控制器龙头发那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18%o国内企业控制器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国产率不足20%o三、重点公司分析3.1 三花智控:热管理龙头,特斯拉稳定供应商制冷龙头转型为热管理龙头,业务板块明确。公司业务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制冷板块,二

26、是汽车零部件板块。从应用场景看,制冷业务和微通道业务的最主要应用场景均是家用空调和商用空调,亚威科业务的主要应用领域为洗碗机,汽零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汽车。公司聚焦于主营业务,并持续向外拓展,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在新能源汽车客户开发认证和订单获取方面一直保持领先,公司是第一家把电子膨胀阀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的公司,目前已实现车用热管理核心部件全覆盖,主要产品有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热力膨胀阀等。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60.21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6.84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汽车业务单元占比持续提升,营收48.02亿元,较20年实现翻倍增长。特斯拉稳定供

27、应商,合作有望持续深入。公司是特斯拉稳定的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产品包括电子膨胀阀、八通阀、C02热泵等,深度合作下,特斯拉上使用的公司的八通阀产品能够连接热管理各回路,统筹各系统间热量转移,降低车身重量并提高续航里程,顺应电动车热管理集成化发展趋势,而公司凭借其研发积累形成的超前独创技术也拉开了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我们预计,公司作为特斯拉稳定的汽车热管理供应商,合作基础良好,随着未来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公司有望进入到其他特斯拉产品供应链中,打开公司成长空间。3.2 中科三环:打造全球高端铉铁硼顶级供应商钱铁硼永磁被称为第三代稀土永磁,综合性能优异。永磁材料又称恒磁材料或硬磁材料,指的是磁

28、化后去掉外磁场,能长期保留磁性,能经受一定强度的外加磁场干扰的一种功能材料。永磁材料能够实现电信号转换、电能/机械能传递等重要功能,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节能变频空调、节能电梯和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稀土永磁材已经历三代发展,第一代以SmCO5(杉钻)合金为代表、第二代以Sm2Co17合金为代表,衫钻永磁磁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异,但因价格过于昂贵而限制了大规模应用,后逐渐被兴起的第三代钱铁硼(Nd-Fe-B)永磁所取代。烧结银铁硼合金是由主相Nd2Fe14B和晶界相构成的,其饱和磁极化强度(JS)为1.6T,理论最大磁能积的理论值64MG0e(509kJm3)o对比主流磁性

29、材料,烧结钱铁硼剩磁、矫顽力、最大磁能积均远大于其他普通材料,通俗理解为磁性更强,从而电机节能效果更佳。虽然居里温度(与最高使用温度正相关)低于部分产品,但部分高牌号产品能够满足新能源车、变频压缩机200C的恶劣工作场合。稀土永磁电机对于全球碳减排可做出强大贡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50%以上的电力消耗来自电动机,而与传统电机相比,稀土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至20%的能源。此外,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使变频家电、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以及3C智能电子产品实现更轻量小型化,符合消费者的偏好。中科三环是中国稀土磁材行业的开创者、引领者,凭借三十几年的自主研发与积累,公司已逐步成长为全球稀土磁材行

30、业的世界顶级供应商:(1)目前公司烧结铉铁硼产能约20000吨/年(毛坯量),在全球钱铁硼磁材、尤其高端产品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3)公司是中国率先供应VCM(计算机硬盘音圈电机)、EPS(电动助力转向)和微型电机用高端铉铁硼永磁材料的企业,公司现已成为全球高性能铉铁硼顶级供应商之一。产能规划:2022年底或2023年初增加1万吨烧结铉铁硼产能,总产能达30000吨/年。其中,天津工厂用自有资金和银行借款扩产5000吨,宁波工厂用募集资金扩产3000吨,赣州和南方稀土合建工厂今年放量2000吨。经过30余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形成以中游钱铁硼磁材加工为核心,涵盖上游稀土原材料、下游全球化销售网络

31、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公司核心资产为高端钱铁硼生产制造基地,按照权益占比主要有以下三类:(1)控股四家烧结钱铁硼生产企业,宁波科宁达(控股100%)、天津三环乐喜(与台全金属合资,控股66%)、北京瓦克华(与德国VAC公司合资,控股51%)、肇庆三环京粤(控股64.8%);(2)控股一家粘结铉铁硼生产企业上海三环(控股70%);(3)参股一家烧结钱铁硼永磁体生产企业日立金属三环磁材(南通)有限公司(与日立金属合资,公司参股49%)o积极进行上游资源端布局,保障稀土原料的稳定供给:(1)2001年公司参股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科力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两家稀土原材料企业。(2)2010年公司与五矿

32、有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最优惠市场价格条件下,五矿有色优先向公司提供错钱、镉铁等稀土金属。(3)2015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与虞东稀土集团在宁波市合作设立“宁波虔宁特种合金有限责任公司”。(4)2019年4月,公司与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公司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持有南方稀土5%的股权及双方拟在赣州共同投资设立产能5000吨/年高性能烧结铉铁硼生产企业,通过与南方稀土集团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稀土原材料、尤其重稀土原材料获取能力。3.3 双环传动:汽车齿轮龙头,国内RV减速机舵手公司是国内齿轮传动部件龙头厂商,切入RV减速机市场享受成长红利。公司产品应用于乘用车

33、、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核心产品乘用车齿轮逐步从低附加值变速箱齿轮向高精度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齿轮转型,2021年齿轮收入占比高达80.4%,主要客户覆盖采埃孚、爱信、麦格纳、博格华纳、康明斯、广西玉柴等一级供应商及大众、通用、福特、上汽、广汽、全球领先电动车制造企业、比亚迪等主流整车厂。公司从2013年开始研发RV减速器,历时3-4年成功打破外资垄断,掌握摆线轮磨齿及总成装配等多项核心减速机技术,产品批量供货国产头部机器人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份额最高的国产RV减速器供应商。营收及利润逐步释放,RV减速机业务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53.91亿元,同比增长47.31%,归母净利润3.

34、26亿元,同比增长536.98%,收入开始逐步释放,盈利能力明显恢复,其中RV减速机业务2021年全年收入1.84亿元,保持持续增长,减速机毛利率也恢复明显,达到26.95%o3.4 绿的谐波:国内谐波减速机龙头公司是国内谐波减速机龙头企业,国产替代加速下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谐波减速机技术较RV偏低,因此从技术上看对国产厂商而言更加易于突破,目前国产谐波减速机厂商已经开始进行国产替代。公司前身为恒加金属,2003年公司开始谐波传动技术的研发,2010年公司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工业机器人使用标准的谐波减速器,2013年公司打破外资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家量产谐波减速器的厂商,2016年底,成功向国际主流

35、机器人厂商优傲机器人批量供货;2018年为适应谐波减速器未来市场需求,公司推出融合谐波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的机电一体化模组产品。目前公司谐波减速机产品在行业内具备较强优势,国内市占率超过20%,仅次于哈默纳克,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公司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业绩保持持续增长,盈利能力表现突出。公司2021年收入4.43亿,同比增长104.77%,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130.56%,从细分领域看,公司收入增长持续受益于机器人行业的旺盛需求,2021年机器人方向收入占比达到81%,此外从盈利能力看,公司毛利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2021年达到52.52%,净利率持续攀升,2021年

36、达到42.87%,极高的净利率水平也有力支持了公司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也进而有力的支持公司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3.5 江苏雷利:中高端微特电机领军企业,外延并购切入高景气赛道公司是全球家用微特电机领军企业,通过外延并购切入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控等高景气赛道,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通过横向拓展应用领域,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20.5%,收入增速边际改善。未来公司有望由工控、新能源、医疗等高景气应用领域带动,实现多极增长。横向拓展成效显著,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0.5%o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微特电机供应商。公司借鉴海外龙头

37、经验,通过并购等方式切入医疗器械、新能源、工控等高端应用场景。2021年公司“多应用领域”战略成效显著,实现了工控市场的重大突破,同时新能源、医疗器械领域也取得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20.5%,收入增速边际改善。家用电机为基本盘,工控、医疗、新能源等高毛利产品快速放量。公司基本盘为家用电机及组件,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电机和组件,2021年家用电机及组件(空调+冰箱+洗衣机)收入为16.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64.0%o工控产品主要为丝杆电机、无刷电机及组件,主要应用于工业设备的阀门电机等,2021年实现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60%o汽车零部件主要为汽车水泵、汽车电机

38、及冲压件,医疗及运动健康电机及组件主要为丝杆电机、跑步机电机及组件。从毛利率来看,工控、医疗等产品相较于传统家电产品毛利率更高,有利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3.6 鸣志电器:混合式步进电机龙头,打造系统级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机及驱动系统制造商,在步入电机、伺服系统、无刷电机、空心杯电机及驱动系统等方面实现了深入布局。其中混合式步进电机产品在全球市场一直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占据全球10%以上市场份额,打破了日本企业对混合式步进电机的垄断。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控制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为核心,贸易代理及工业互联网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架构。业绩稳定增长,2021年增长提速。公司深耕运动控制

39、领域二十余年,业绩增长稳健,2017-2020年营业收入CAGR为10.8%,归母净利润CAGR为6.6%o2021年公司布局的工厂自动化、医疗器械、生化分析、移动服务机器人等新兴、高附加值领域业务成效显著,通用自动化、驱动控制系统类业务也取得快速成长,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净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39.3%。2022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速有所下滑。布局全球市场,海外业务占比40%-45%。公司的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集成式智能步进伺服控制技术在全球居于前列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同时,公司海外子公司美国1.in、美国AMP和瑞士TMotion凭借各自在高端高精度控制电机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领域的尖端技术,在欧洲、北美地区市场,尤其在医疗仪器和实验室设备、高端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超细微加工、半导体设备、移动服务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得益于公司海外市场布局及产品的全球竞争优势,公司海外业务占比保持在40%-45%之间,2021年公司国内/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15.6/11.5亿元,占比分别为57.5%42.5%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