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074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为滨海平原。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为每平方米5225兆焦耳,

2、年平均相对湿度72.3%。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目前,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群落, 因植物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富含丹宁,木材显红色,树皮可提取丹宁作红色染料,因此得名红树林。红树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起到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又是鱼虾蟹

3、贝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观赏价值。 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枝繁叶茂的红树林不仅为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而且以其大量的凋落物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以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目前本市仍然保存着169.7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红树林面积84.5公顷,在生态保护、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生态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印度洋海啸和越来越频繁的海岸自然灾害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

4、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更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沿海防护林在改善和优化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别是抵御台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订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把深圳市建成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力度,提高

5、红树林质量、扩大红树林面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红树林防灾减灾,降解污染、净化环境的多种功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红树林的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护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沿海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安全和生活安定的环境。第一章 红树林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一、红树林资源现状(一)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市现有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公顷,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公顷,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公顷,人工幼林为3公顷。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造林面积为90公顷,以外来种源如海桑(Sonneratia c

6、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海榄(Rhizophera stylosa)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公顷,其中主要用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作为人工种植的种源种植在宝安沙井、西乡、福田三个地方,现已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其它外来种源仅作为引种试验,一般仅为几株或几百株成活,并没有形成群落景观。全市红树林宜林地或准宜林地面积为150公顷,全部宜林地恢复营造红树林,则全市将有319.7公顷红树林(表1)。我市现有的红树林主要集中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南澳,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的宝安区西乡、沙井及福永等地。

7、(二)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结构我市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有7科8属8种,分别是红树科的木榄(Bruguiera gyn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马鞭草科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紫金牛科的桐花树(Aegiceras coniallatum)、爵床科的老鼠簕(Acanths ilicifolius)、梧桐科的银叶树(Hetiera litorali)、大戟科的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科的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从海南等地引种的红树植物4科5属9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Sonntratia ca

8、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树科的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 var. rhynchopetala )、小花木榄(B.parviflora)、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stylosa)、棕榈科的水椰(Nypa frutlcans)、玉蕊科的玉蕊(Barringtonla racemasa)等。在深圳,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银叶树为优势的4个群落,分别是(1)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群落发育成熟,树龄较老,人为干扰少,白骨壤位

9、于群落上层,树高45米,胸径可达18厘米以上,覆盖度大于50%,秋茄的数量不多,但生长较好,高可达4米,与白骨壤位居群落上层,桐花树位居本群落的第二层,树高多在2-3米,丛生,覆盖度约为30%。(2)秋茄+桐花树+老鼠簕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沙井等地的高潮线内,成为密灌丛,群落上层为秋茄,下层为桐花树,并有大量的老鼠簕均匀散布其中,少数植株有鱼藤攀援其上,覆盖度达90%。(3)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宝安西乡,零星分布于海滩前缘,桐花树密度较大,生长较好,基本为纯林。(4)银叶树群落:位于龙岗区葵涌坝光村,面积约为5.3公顷,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

10、的林龄最大的银叶树群落,超过500年树龄的银叶树有一株,100岁以上的银叶树有27株,整个银叶树林林相完整,树冠浓密整齐,植株高大,一般12-19米,最高可达20多米,树杆挺直,胸径一般都有80厘米以上,最大的有130厘米,板根特别发达,最大的板根高及2米,银叶树群落内零星分布有其它红树植物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木榄等数千株,另有几十株金叶树、石斑木、海檬果、黄桐、香果树、银柴等高大乔木。人工林群落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秋茄+桐花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区西乡,是1994年以来先后种植的,树高3-4米,上层主要是秋茄,下层为桐花树。二是无瓣海桑+海桑群落:位于福田红树林保

11、护区、宝安西乡、沙井,最大树龄为15年,多为7-9年龄的树,群落分化为两层乔木层,第一层乔木层高度为15米以上,以海桑和无瓣海桑占优势,第二层高度为4-6米,主要是秋茄,伴有少量的桐花树,下层有灌木层和幼苗层。(三)红树林和宜林滩涂地的分布面积我市红树林及滩涂的分布面积见表1。从表中可见,深圳市仍可人工营造红树林宜林地185公顷。将这些滩涂全部种植红树林,全市将有红树林504.7公顷。表1 深圳市红树林及其宜林地分布面积统计单位(分布地所在的区)土地权属红树林面积(公顷)主要红树植物种类宜林地面积(公顷)拟造宜林地(公顷)宝安区(西乡、福永及沙井)国有73.4秋茄、木榄、无瓣海桑、海桑、桐花树

12、、海漆等5170南山区(滨海大道南侧沿海滩涂)国有3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漆、老鼠勒、海刀豆等1250龙岗区(葵涌、南澳)国有8.8白骨壤、银叶树、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漆等15福田区国有0000盐田区国有0000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有84.5白骨壤、秋茄、木榄、无瓣海桑、海桑、桐花树、海漆等515全市合计169.7150185二、 红树林保护管理及建设现状(一)现有红树林湿地类型保护区情况深圳市现有红树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一个,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67.64公顷,其十年发展总体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1、环境及资源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自

13、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其中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面积554公顷。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面积367.64公顷,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征用鱼塘、洼地湿地,交由保护区统一保护管理。区内有红树林面积84.5公顷。有高等植物170多种,其中,红树林植物9科17种。有鸟类194种,其中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

14、北徙的越冬地或中途栖息地。2、机构编制及人员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研室,下设内伶仃岛管理站、福田管理站、生态公园管理站和苗圃场6个部门,编制人数为28人(另有临时工2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为5人,科研人员3人,巡护人员8人(另有临时工10人)。经费由省、市财政给予解决。3、管理情况近几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路子,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二)红

15、树林资源建设情况我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1993年开始在天然林的前缘试验区滩涂用从海南引来的种苗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种优良树种作为前缘先锋树种,后缘配置本地乡土树种,取得了红树林造林的成功经验。现在深圳的宝安西乡、沙井、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营造海桑类人工林共计10公顷,营造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林90公顷,均已成林。(三)红树林管理现状我市红树林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主管。由于深圳市海洋局与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具体工作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及各区政府的农林渔职能部门负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

16、理。深圳市政府针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受到周边社区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2月9日颁布了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以加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三、国际重要湿地及湿地公约履行情况我市目前没有分布在红树林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本来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符合条件申请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但目前仍没申请。四、 红树林科学研究、资源调查与监测我市红树林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主要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资源调查。1993-1994年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一次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全面

17、调查,出版专著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1997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加之福田保护区周边环境的变化较大,2000-2001年重新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生物动态变化的情况做了详尽了解和分析研究,并于2002年出版了专著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环境监测。主要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植物、底栖生物、鸟类及水质方面进行生态监测,目前鸟类监测已经进行了15年,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监测进行了6年,今年又开始了对水质的监测,多年的监测数据为保护区管理局的决策、深圳市的城市

18、规划、保护区周边开发项目的环境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科学决策的证据。三是专题研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研究。近5年来,先后从国家林业局、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局和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局争取到专题研究课题20多个,代表性课题有:国家“八五”及“九五”红树林攻关课题“沿海红树林恢复与发展技术(96-007-0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树植物海桑种群生态场的研究”、深圳市科技局项目“深圳湾红树林持续发展技术研究”等等。以上各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

19、论文70多篇,其中水平较高的1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五、红树林利用现状我市红树林的主要效益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海岸防护的生态功能,主要用作科普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之用。经营利用上主要是海上田园风光景区通过种植红树植物,在水产养殖塘净化水质、改善环境,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市的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因其拥有美丽的红树林景观、优美的海岸风貌、成千上万的候鸟,每年吸引了300-400万人次的市民来观看红树林、观看鸟类,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海滨生态公园的旅游价值,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六、取得的经验和主要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在红树林保护、管理、造林及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

20、明显的成绩,主要经验是:(1)加强宣传教育,以引起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是搞好保护工作的根本;(2)重视科学研究,把红树林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将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引入到保护区开展合作科学研究,可以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并解决保护区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3)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滨海养殖业与海岸防护林建设的矛盾,解决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我市红树林造林和保护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下列问题:(1)红树林湿地的土地资源受围垦养殖、修建工厂、道路、甚至房地产以及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海上石油的污染而受到破坏,面积越来越少,生态质

21、量不断下降。保护区内鱼塘虽被政府征收,但有大部分仍未交到保护区管理局,仍未实行生态管理,而是实行商业管理,严重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2)由于红树林周边生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如建码头、道路、乱搭乱建、三无人员聚居,破坏了陆生生态环境,特别是陆生植物,使红树林失去天敌,病虫害频发,红树林面临被毁灭的危险。(3)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退化,种群单一;人工造林树种、结构也单一。因此群落稳定性差,生态功能下降。需要种植或恢复多品种、多层结构的红树林群落,以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4)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入侵或危害日益严重,如薇甘菊、大米草、藤壸、病菌、虫害

22、或鼠害等严重威胁红树林的生长和延续,需要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给予研究和防治。(5)虽然国家颁布了与红树林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18部,广东省所颁布的与湿地有关的地方法规也有16部,但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严重制约红树林的保护管理。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布局、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圳是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较为北缘区域,红树林种类虽少但凸显重要。红树林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越冬地或中途栖息地。此外,深圳毗邻港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要建成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都市,要提高深圳市的城市品味和现代文明的水平,搞

23、好红树林的保护发展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地位。由于深圳市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红树林类型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因此深圳红树林如何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友人的高度关注。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在认真贯彻“全面加强建设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滨海生态景观,维护滨海生态安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总方针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好养殖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的关系,尽快实施以红树林为主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充分利用我市沿海滩涂开展红树林人工种植,做到红树林的发展和规划建设坚持

24、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全面实行保护第一、法制管理、科学管理、生态和谐的方针,最终构筑一个完整的沿海红树林防护体系,充分发挥红树林抗灾、减灾、保护国土安全等生态功能。二、规划原则(一)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优先的原则;(二)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的原则;(三)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维护生态安全与渔民利益相协调的原则;(四)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五)以乡土地带性红树植物物种为主,严格筛选、慎用外来红树植物的原则。三、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通过;1998年4月29日第九次会议修正。(二)中国生物

25、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环保局,1994年,北京;(三)1971年2月2日制订,1982年3月12日修订的伊朗拉姆萨尔;关于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0月9日;(五)深圳市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7月6日;(六)关于开展全国红树林资源调查的通知2001181,国家林业局;(七)深圳市政府200255号文件精神;(八)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2);(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十)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林业发展的决定(深发200410号)。四、总体布局

26、我市的红树林保护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为:突出中部的重点,实施东部和西部两翼齐飞。具体说就是:以中部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的南山区滨海大道南侧深圳湾湿地为重点,在保护好现有红树林的基础上,营造滨海大道南侧的红树林城市景观林;东部保护好坝光盐灶的银叶树林的基础上,发展秋茄等红树林,新建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西部在沙井、西乡大力发展红树林,构筑西部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和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五、 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在未来10年,我市重新恢复营造红树林湿地335公顷,其中新建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约为1000公顷,使全市红树林面积达到504.7公顷,红树林

27、自然保护区达到2个,把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在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全市红树林的恢复率达100%。(二)分期目标(指总体目标分期完成情况)第一阶段:2006-2009年,营造红树林100公顷,在东部的南澳葵涌建立市级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对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调整和优化,加强对外来红树植物物种的安全性监测。第二阶段:2010-2012年,营造红树林85公顷,重点对外来红树林的生态安全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深圳红树林湿地监测站,全面监测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第三阶段:2013-2015年,营造红树林15

28、0公顷,初步构建深圳市完善的红树林海岸防护体系。第三章 红树林保护发展规划一、建设范围按深圳沿海湿地具体情况,适宜红树林生长的潮间带淤泥沼泽滩涂和河口区主要有中部的福田、南山;西部的西乡、福永和沙井;东部的葵涌、坝光、南澳东涌等地。在加强现有红树林的保护管理之外,应大力加强宜林地的造林恢复工作。二、红树林保护管理和恢复(一)红树林保护区建设在加强现有福田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的基础上,拟在深圳市龙岗区葵涌和南澳建立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 新建深圳市东部市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为了发挥和提高红树林防浪、减灾、促淤造陆以及净化

29、环境的生态功能,深圳市拟在东部兴建一个市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面积1000hm2,包括葵涌坝光古银叶树群落;南澳东涌的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群落等。尽早进行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定保护区红线,落实人员编制,投入经费,建立管理机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实现对红树林的保护管理。2现有深圳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实施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未来10年的保护发展规划。主要包括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有(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健全管理机构,完善保护管理体系;(3)建立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机制。硬件建设主要有(1)建立

30、宣教中心:包括博物馆、展览馆、标本馆;(2)建设培训中心:包括培训大楼、红树观赏园、鸟类乐园、植物长廊;(3)加强基层保护站和护林哨卡设施建设:包括福田管理站、生态公园管理站;(4)建立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监测站: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交通船只、电脑软硬件设备等等;(5)加强防火巡逻设备建设:包括巡逻路道建设、防火用水及设备等。(二)国际重要湿地争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按照国际重要湿地要求进行保护管理,在软硬件方面力争达到要求,使保护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三、红树林造林与恢复在保护和管理好现有的红树林湿地、迅速建立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同时,抓好红树林宜林地的造林工作,恢复好

31、红树林退化湿地的生态系统。在沿海红树林防护体系的建设中采取强化责任制的措施,按照有关的工程规格和标准来进行设计、监督和验收。 (一)红树林宜林地造林采用人工种植的技术,在我市的宜林滩涂和准宜林滩涂如深圳东部滩涂、滨海大道南侧滩涂、西部西乡、福永、沙井等地种植红树林150公顷。主要是种植本地树种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等树种。(二)红树林生态养殖区的造林在宝安沙井滩涂鱼塘建立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1000hm2,其中种植红树林150hm2作生态养殖,既能净化养殖富营养化水体;又起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作用;还可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少投饵料。(三)退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由于人为干扰严重处于退化的红

32、树林如深圳市各大河口及妈湾、赤湾、内伶仃岛、盐田、东山岛、大亚湾核电站附近海域的零星红树林次生林,应采取封滩育林,改善生态环境或适当引入一些树种,促进这些红树林的恢复。四、红树林可持续利用示范深圳市对红树林保护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其海岸生态功能的海岸防护林,应适度开发利用,并与深圳市城市景观工程结合起来,作为生态风景林的一部分。用以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开展生态旅游和红树林生态养殖示范,重点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适当兼顾经济效益。五、能力建设(一) 构建红树林科学研究的基地计划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红树林科学研究的基地,与国内的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红树林研

33、究开放实验室,引进大学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到红树林保护区开展研究工作,与他们合作申请研究课题和建立红树林湿地监测站,进行红树林的生态监测、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包括红树林栽培种植技术、红树林净化环境功能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利用方面的研究,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二) 建立红树林生态监测站,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包括红树林生态监测、动物生态监测、微生物及藻类生态监测、土壤监测、水文水质监测、建立数据库等。要进行红树林湿地生态监测,首先要成立红树林生态监测站,并在全市设中部、东部和西部几个监测网点,监测频率和监测内容遵照即将出台的全国红树林监测规程。(

34、三) 建立红树林科普与环境教育基地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级科普与环境教育基地,而在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则建立市级科普与环境教育基地,包括建立宣教中心、博物馆、标本馆、培训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开放中心等,与市科协、市团委、市义工联、市环保部门等单位合作,培训并建立科普与环境教育的队伍,充分利用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及其研究成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的福田香港城市大学红树林研发中心这个开放实验室做大、做好、做强,建立公共的科学研究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红树林方面的研究专家来保护区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并以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为平台

35、定期召开红树林研究、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学术会议,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四章 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红树林保护优先项目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优先项目有两个,一是抓紧新建的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从基本设施建设、红线划定、机构及体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抢救性保护坝光盐灶村几百年树龄的红树植物古银叶树群落以及东涌村的原生红树林群落。二是大力建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包括软件建设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运作机制建设,硬件方面的管护、科研、宣传教育方面的设施建设等。二、红树林造林与恢复优先项目红树林造林与恢复优先项目主要有两个,一是南山区滨海大道南侧滩涂种植125公顷红树林的景观工程,主要包括该区域的宜林地

36、完善、种植、抚育苗木等工程。二是深圳湾红树林虫害防治问题,特别是白骨壤虫害已经造成深圳地区的白骨壤10年没有种子产生,严重影响红树林的生长发育。拟研究“生物导弹”技术对其进行生物防治,主要办法是寻找白骨壤虫害的专一病毒,利用寄生蜂携带病毒方法感染害虫而达到防治虫害目的。三、红树林持续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一是加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海滨生态公园的管理,改变现有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市政休闲的单一功能,发挥其毗邻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华侨城欢乐海岸红树林湿地的地理优势,将红树林保护区的教育、宣传、环保、科普功能纳入到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的职能中,达到发挥红树林湿地的宣传功能的目的。二是深圳西部沙井海上田园滩涂红

37、树林海水种植-水产养殖耦合系统示范工程的推广,促进沙井滩涂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让消失20多年的沙井蚝重返餐桌,让价格高于阳澄湖大闸蟹几倍的红树林黄油蟹可持续生产;同时可以开展红树林生态旅游。拟建示范塘1000hm2,其中种植红树林150 hm2。四、能力建设优先工程(一)科研监测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现有科研、生态监测设施及人力的基础上建立福田红树林生态监测站,该监测站将完成深圳福田及全市红树林湿地的水质监测、小气候监测、红树林植被监测、红树林病虫害监测、候鸟类动态监测、底栖生物动态监测、红树林真菌多样性监测等职能,建立与上述任务相配套的实验室、仪器设备、GIS技术系统和人力资源等。并与环保局的科

38、学研究院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发挥人力、物力更大的作用。(二)宣传教育培训建立福田红树林宣传教育培训中心,主要包括建设培训楼、布置好红树林陈列馆,建立相应的宣传教育队伍。继续充实、提高深圳西部海上田园旅游区内已有的生态文明展览馆的内容,采取生动、活泼、多样的形式对深圳市民进行生态教育和普及,特别是红树林的生态教育与普及。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一、投资估算(一)经济指标体系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深圳市绿化委员会提供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深圳市近年来红树林种植工程实际所用的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详列下表。表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单位单价数量/价格备注1人工造林平

39、均价格10037.6元/亩(1)整地打穴人造宜林地2.167万元/亩元/穴30*30穴/hm250*50穴/hm2100*100穴/hm2(2)有机肥一年生苗容器苗(3)栽植用工植穴规格30*30工/hm240元/工50*50工/hm2元/工100*100工/hm2元/工(4)未成林抚育造林当年工/hm2元/工第二年工/hm2元/工第三年工/hm2元/工(5)苗木树种秋茄1年龄袋苗 2元/株木榄1年龄袋苗 2元/株白骨壤1年龄袋苗 4.5元/株桐花树1年龄袋苗 2元/株海桑或无瓣海桑1年龄袋苗 4.5 元/株2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程界碑 万元/个界桩 万元/个标牌 万元/个巡逻步道万元/km污染

40、治理万元/hm2人工辅助自然恢复万元/hm2有害生物防治万元/hm2病虫害防治万元/hm23自然保护区建筑元/m2展览馆布展元/m2(二)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内容本项目的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1)工程费用包括宜林地改造费(如南山区滨海大道南面种植点有此项工程)、苗木费、种植费(含支撑固定材料)和抚育费。(2)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前期工作咨询费、设计费、监理费、安全技术措施费等。(3)预备费考虑本项目海上造林、建设周期长等特殊性,费率取10%。2、投资估算本项目种植点分布在深圳沿海五个不同区域,各种植点所需投资分别估算结果如下表5-2和5-3。从表5-2和表5

41、-3可见,本市五个红树林种植点共需投资8070.38万元。详细预算见附表1-5。表5-2 深圳沿海红树林种植项目投资估算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种植面积hm2投资估算金额(万元)1南山区滨海大道南侧红树林种植工程1256015.64 2宝安西乡镇西海堤南面红树林种植工程25310.70 3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种植工程20272.23 4宝安沙井鱼塘红树林生态养殖工程1501331.555龙岗区葵涌盐灶村红树林种植工程15140. 266合 计3358070.38汇总上述,本项目种植红树林共335hm2,全部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为8070.38万元。按类型统计红树林造林经费,得出表5-3。表5-3 深圳沿

42、海红树林种植项目投资构成表序号费用名称投资估算金额(万元)1宜林地改造费用4620 2苗木费用6853种植及抚育费用1513.54其它费用1251.88合 计8070.38 (三)资金渠道本项目为生态建设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由政府投资建设。二、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分析1、防浪护岸,抗击台风,保护海岸线红树林的护岸功能通过它的促淤、缓流、消浪3大作用去实现。红树林防浪护岸效果已为国内外许多实例所证明。我国政府已把营造红树林列入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计划。2、扩大红树林面积,为大量不同种类的野生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野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红树林及其所在的环境,两者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

43、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而红树植物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第一生产者,它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来源。红树林占据的空间,为生物群落中的各级消费者提供重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红树林的层次越复杂,鸟类及各种水生生物的种类则越丰富。3、净化海水污染,美化海岸生态环境红树林及其湿地系统对有机废水具有很高承受力,有防治污染、过滤陆源入海污染物、减少海域赤潮发生的作用,并可利用红树植物监测海岸油污染。此外,红树林还有美化环境作用,使深圳海滨景观更加秀丽。(二)社会效益分析深圳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优良的自然环境给来宾一种舒适的美感和吸引力。加强保护和

44、发展红树林,为开展红树林研究的国际合作提供基础,促进科普、环保意识教育及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可提升城市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竞争能力,取得积极的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分析1、为沿海滩涂发展红树林提供丰富的种源和栽培技术本次大面积造林可为我国东南沿海及海岛滩涂人工营造红树林提供经验和技术,并可生产大量苗木。2、有利于发展沿海水产养殖业红树林内凋落物丰富,为虾、蟹、鱼、贝类及微生物提供大量的有机碎屑食料,为发展沿海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红树植物具有药用开发价值不少种类红树植物的叶与果实具有药效,蕴涵可观的开发价值。红树林中的微生物可开发许多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4、净化环境,减少赤潮

45、发生可能性,减少渔业损失一次赤潮可减少一个季度的渔业收入,红树林能减少赤潮发生可能性,避免渔业的巨大经济损失。经过红树林净化的海水养殖水产品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5、增加旅游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周边经济发展红树林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景广阔,可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第六章 保障措施为了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特别制定一些措施,来保障其得到实施。一、经费保障措施(一)将本规划争取列入深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政府的一项投资项目来完成,保证深圳市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到位,保证经费充足。(二)根据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46、总体规划的批复,尽快完成实施规划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争取国家计委立项。二、规划方案保障措施(一)将本规划向深圳市规划委员会报批,分期实施完成335公顷的种植任务,其中结合深圳市的滨海大道景观建设工程,把红树林种植纳入深圳市景观建设工程之中,确保滨海大道景观建设中种植125公顷的红树林。(二)争取东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规划获得深圳规划局的审批,并列入深圳市总体国土规划之中。三、科技支撑保障深圳市是我国率先开展红树林人工种植研究的城市,先后参加国家“八五”“九五”红树林攻关研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有12年的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经验,在红树林采种、育苗、培育、种植、抚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