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1147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97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2).doc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姓名:吐尔逊娜依热依木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草业科学指导教师:许鹏;朱进忠20040301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中文摘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于 1986 年提出草原畜牧业必须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走定居发展的道路又于 1996 年 5 月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中心环节 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 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 从 1987 年至 2000 年的 13 年中 新疆在牧民定居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到 2000 年底全区定居半定居牧户 13.05 万户占总牧户数的 83

2、%定居后牧民历史性的拥有了自己的耕地 定居点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 初步建立了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生产方式改善了牧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新疆的草原畜牧业从此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向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这是牧民定居最大的成果也是 20 世纪末中国牧区特别是新疆牧区取得的最卓越的成就本研究以新疆北疆山盆结构的温性荒漠区为对象 以昌吉州为代表 通过典型和面上调查 搞清牧民定居现状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对策建议 完善牧民定居体系建设 促进新疆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根据研究 新疆北疆牧区牧民定居现状存在不同的定居类型即半定居 初级定居 插花定

3、居 生态移民游牧 对照模式 和非牧经营定居户等五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对牧民定居的认识不够 把牧民定居与牧民定居点建设混同起来 定居点建设距 三通 四有 五配套 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更缺乏生产变革的有力措施 很少涉及到草地生态修复和建设 没有实现定居的生态效益2 牧民定居点发展的人工饲草料基地面积不足 生产水平低 不能满足牲畜冷季舍饲需要 实现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生产变革 因此 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没摆脱 靠天养畜 的生产模式 牧区原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改变 不利于定居后的新生产方式的发展3 畜牧业生产水平低 商品畜产品少 缺乏二 三产业增收途径 牧民收入的提高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的对策

4、为1提高和统一对牧民定居实质的认识规范牧民定居的科学内涵2建立牧民定居评价体系3 实施天然草地的合理利用配置4 提高草牧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发展专业化的种植业生产 完善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 提高广大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生产组织方式的改革5 全面实施新一轮的牧民定居工程总体规划 完善牧民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牧民定居工程力度关键词 牧民定居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研究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of Settlement for HerdsmenTursunay.Reyimjan (Grassland R

5、esource and Ecology)Supervised by Prof. Xu Peng and Prof. Zhu Jinzhong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rought forward that we shouldchange nomadism into settlement in 1986, and regarded that the reality of it was an important step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stockbreeding pro

6、duction mode into grazing in warm-season and yardfeeding in cold-season in May 1996. We have already made notable progress of settlement in these13 years from 1987 to 2000. Until the end of 2000,the herdsmen families of settlement orhalf-settlement had reached 130.5 thousand, 83% of the total. After

7、 settlement, herdsmen havetheir own land and the settlement places have definitely owned some basic and servingestablishments. The production mode of grazing in warm-season and yard feeding in cold-seasonhas founded primarily, and the habitation of herder, has been ameliorated. Their science- cultur

8、ediathesis and standard of living have been also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mode ofgrassland-stockbreeding of Xinjiang has stridden the first step from the traditional nomadism tomodern grassland-stockbreeding.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ruit of settlement, and is also the mostprominent achievement in

9、pasturing area of China, especially in that of Xinjiang, in the end of the20th century. In the thesis, Changji state is select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area to study the problem.The situation of settlement for herdsmen is achieved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the main existent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10、 then, bring forward strategy, perfect the system, and promote thedevelopment of grassland-stockbreeding in Xinjiang.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re are fivedifferentsettlementstyles,half-settlement,primary-settlement,insert-settlement(ecology-immigrant), nomadism(comparison-mode), and non-herd-settl

11、ement in the northern partof Xinjiang.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is process are followed. (1)People are short ofunderstanding to settlement, and regard settlement as the construction of settlement place, whichis not reached to the request. Be short of the efficient measure to transform the prod

12、uction. Therest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to the grassland ecology are little involved, and the ecological benefitbrought by settlement has not been realized. (2)The settlement place has no enough artificialgrassland, and the lower productivity can not be satisfy with the request of livestock by yardf

13、eeding in cold-season. So the production mode of stockbreeding and production organizing formstill remain traditional. That is not bene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roduction mode aftersettlement (3) The level of the stockbreeding productivity is lower, animal product is fewer, andthe approach

14、 of increasing income is narrower. So the income of herder is improved slowly.Strategies brought forward are followed. (1) Reinforce and consolidate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essential of settlement. Give a criterion to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settlement. Definitude thebasic target to settlement

15、. Establish the mode of settlement. (2) Constitute the appraised system ofsettlement. (3) Implement the reasonable model of grassland utilization (4) Break through themain key technique. Develop the specialized production of plantation, perfect the techniqueproduction system, improve the science- cu

16、lture diathesis of the herder, and reform the productionorganizing form. (5) Implement the new collectivized programming to settlement, perfect basicestablishment of the settlement places, and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 of the settlement project.Key Words: herdsmen settlem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b

17、lem, strategy1 立题依据与研究设计1.11.1.1研究意义定居提出的背景和发展天然草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绿色植被 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价值 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涵养水源 抗蚀改土 净化美化环境作用重大 特别是面积大 生态适应范围大 分布广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许鹏 2000天然草地占据着地球上森林与荒漠 冰原之间的广阔的中间地带 草地的这种中间生态位使她在地球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张新时 2000草地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非其他生态系统可以置换和替代 并与森林生物多样性相互联系构成天然绿色屏障徐柱 2002天然草地除了重要的生态

18、屏障以外 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全世界现有 1.8 亿牧民依靠 33 亿头 只牛 绵羊和山羊来维持生计 全世界 4/5 的牛肉和羊肉是在草原地区依靠牧草生产的李向林2002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天然草地总面积近 4 亿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 41.7% 相当于林地耕地的 4 倍和 3 倍以草地资源为依托的草原畜牧业是我国北方牧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草地总面积5726 万 hm2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 34.4% 草原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传统草原畜牧业的特征是全年放牧 季节转场靠天养畜游牧经营方式 按照不同季节轮换利用草场是新疆牧民群众长期以来生产经验的总结 是根据气

19、候 地形 水文植被等条件而决定的它虽然是一个适应性的放牧利用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天然草地是可更新资源 四季牧场齐全和夏牧场资源丰富 载畜能力高是新疆天然草地的特点 但由于四季牧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 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夏牧场载畜能力高而春秋牧场和冬牧场载畜能力低如以新疆夏牧场载畜水平为 100% 冬牧场为70% 春秋牧场仅为 55.3% 9这就是说如果充分发挥夏牧场的优势按理论载畜量放牧和饲养牲畜 春秋季有 44.7% 冬季有 30%的牲畜无法安排 实际上是冷季只能进行少量的补饲绝大多数牲畜是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度过冬春季节因此一旦遇上风雪灾害 大批牲畜死亡 如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全

20、疆每年平均死亡牲畜 200万头左右 最高的 1966 年竟达 363 万头 占年末存栏数的 13.5%4 长期以来新疆草原畜牧业存在着供需不平衡即草畜不平衡的矛盾这是游牧生产特征所造成的1这种不平衡既有总量的不平衡 也有季节的不平衡 特别是冷季的不平衡 现天然草地平均超载 2030% 荒漠和高寒地区季节牧场超载 50120% 局部高达 300%102同时 在游牧制原始经营状态下 特别是在人均占有草地和牲畜数量少的现实情况下牧民只有靠增加牲畜头数来得到更多的生产资料 从而换取更多的生活用品 以适应人口增长生活变化的需求更加扩大了草畜不平衡的矛盾游牧生产带来的必然是效益水平低商品畜产品少经济收入低

21、2000 年新疆牧民收入人均不足 1400 元而带来的草原退化却很突出同时游牧生产中牧民全家四季流动 生活不稳定 孤单的 分散的游牧生活使牧民的物质享受很少 精神生活单调 游牧带来的生活动荡也给科学文化提高和接触社会 开拓认识带来极大的制约 新疆牧区生活条件差 教育文化卫生条件落后 制约着民族的兴旺发达 游牧生活带来的封闭的 迷信的文化观念 很难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时代 面对牧民人口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很难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文化科技水平世界上许多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所走过的道路都充分证明 依靠游牧从事

22、畜牧业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于 1986 年提出新疆畜牧业必须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走定居发展的道路又于 1996 年 5 月在全区畜牧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中心环节 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 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半集约化经营转变从 1987 年至 2000 年的 13 年通过采取广泛的宣传和政府扶持建设定居点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在牧民定居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据统计 1994年全区定居半定居牧户仅占总牧户的 49% 到 2000 年底全区定居半定居牧户13.05 万户占总牧户数的 83% 定居后

23、牧民历史性的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经营畜牧业的同时 也能够从事自身所需要的粮食和饲草料生产 牧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提高抗灾保畜能力和改善牧民生活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牧民定居不仅仅是一种牧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它从一种封闭的 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模式向开放的 市场化的经济时代前进 并将引发出深刻的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 新疆的草原畜牧业从此由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向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跨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这是牧民定居最大的成果 也是 20 世纪末中国牧区特别是新疆畜牧业上取得的最卓越的成就21.1.2定居存在的问题牧民定居虽有进展 但亟待完善和提高 目前牧民定居存

24、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对定居的实质缺乏统一认识 牧民定居应是改变牧区传统生产方式的高度概括 不能从字面上片面地理解成安家落户 牧民定居工作起始就有在城镇建家园的做法 只考虑自身的生存条件改善 因此出现了人定而畜不定的局面 而后在许多地区出现了一大批牧民定居点 把牧民搬到平原地带 建设了牧民住房和一些不完善的基础设施 也认为完成了牧民定居 对牧民定居应是以生态保护为基础 改变传统生产方式 以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收入 改善生存条件 提高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涉及面广的根本性的变革认识不足后来提出的三通四有五配套的牧民定居建设标准也主要是规范了牧民定居点建设要求 提出的冷季舍饲 发展冬羔的要求难以真正落

25、实 新疆到 2000 年为止已有 83%牧民实现了定居 但牧民定居水平和质量普遍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定居水平低下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落后据畜牧厅 2000年全区牧民定居现状调查 基本具备 三通 四有 五配套 的牧户占定居牧户数不足 50% 其它约 50%以上的半定居牧民基础设施不完善其中约 30%的水和电的问题没有解决 二是定居点用于人工饲草料生产的土地面积少 土壤肥力差 牧民种植业技术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生产水平低下 再次 草场退化加重 经营效益不高 仍在发展 放牧制度的改革是草地合理利用的关键 但牧民定居后还没有对季节草场利用制度进行调整 而且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目前 春秋牧场始牧过

26、早 冬牧场放牧过长 无序放牧仍然存在 有些地方定居定牧加重了草场退化 另外 新增加的耕地资源与较好的生产条件 有些反成为了牧民再度无理智的增加牲畜头数 扩充生产与获取效益的机遇 进一步加重草场退化 由于牧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较低 畜产品商品率很低 牧民经济收入较低 大多数牧民还处于贫困状态牧民定居是艰巨的伟大工程 在发展中出现上述问题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必然的渐进过程但必须认真对待统一认识加以完善才能实现定居的目标和效益保证定居的成功1.1.3完善定居体系的重大意义(1) 进一步明确定居的根本目标牧民定居已被自治区确定为草原畜牧业改革与建设的主攻方向 而且突出了重点3在于开发

27、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 改四季放牧为冷季舍饲 暖季放牧 以此为核心推动草原牧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畜牧业是多转化阶的生产过程 定居 种草料 冬舍饲 扩大春秋场 抓住了重点 但还不是生产的全过程 全部要素 它的效益成败 还受经营整体状况的制约效益只能是整体综合优化的结果 必须把重点与整体统一起来 也就是说既保证饲草料供应 又有较高的从草到畜产品转化效率的新的草原畜牧业经营制度 如果是定居低生产水平 形成高成本 低效益 或者是定居 定牧 促使草地加速退化 定居就难以持久和立足 这是国内外已有的教训 也是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推行牧民定居失败的根源26目前全区牧民定居工作中存在的把牧民定居

28、与定居点建设等同起来 出现了牧民定居低生产水平 低效益的模式 草原畜牧业仍然处于粗放经营之中 因此现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明确牧民定居的根本目标 完善牧民定居体系建设 彻底改变靠天养畜的游牧生产 生活方式 防治草地退化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牧民经济收入和科技文化水平实现全面进入小康(2) 深入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抓住机遇促进草原畜牧业的根本改革目前的定居 只是走出了由游牧到定居的第一步 与牧民定居内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固然牧民定居是一个伟大的变革 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 但若从一开始没有一个明确认识和系统规划 就会事倍功半 最终将难以成功 因此 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效对策 进一步巩固和改善

29、牧民定居 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后盾这是目前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同时对小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更是与农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奋斗目标国家确立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2002 年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的若干意见又提出实施退牧还草生态工程自治区 2002 年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策等都是客观上对牧民定居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创造了机遇2002 年 8 月召开的自治区第二次畜牧业工作会议 是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党委 政府召开的

30、专题研究加快我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提出 畜牧业是我区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我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南疆地区在加快推进林果业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 北疆围绕着发展畜牧业调整种植4业结构 由以种植业为中心向以畜牧业为中心转变 大幅度提高畜牧业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 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这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再次强调 在牧区要继续抓好牧民定居工作 进一步提高牧民定居水平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五年内基本实现冬春舍饲 夏秋放牧 要控制牲畜存栏数 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 加快周转速度 提高经济效益 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 要积极探索和推

31、行家庭牧场经营模式 提高畜牧业生产规模经营水平 鼓励牧民开展多种经营 搞活牧区经济 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积极推行冬羔生产 肉牛肉羊快速育肥 奶牛高产饲养等综合配套技术 提高配合饲料 混合饲料入户率和牲畜个体产出率 加快传统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要努力促进畜牧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引进和推广一批牧草种植收割牲畜饲养管理等现代化畜牧机械全面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这是我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机遇 也是完善牧民定居的机遇 在新世纪大力发展畜牧业核心的问题是瞄准现代畜牧业 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造和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只有完善牧民定居把牧民定居点发展成现代化畜牧业生产基地牧民经济 政治

32、科教 文化发展中心 才能使牧区牧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小康社会 因此 牧区要抓住机遇 通过发展和完善牧民定居工程 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3) 深化研究完善定居体系的紧迫性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牧民定居是以改变靠天养畜的生产方式和游动的生活方式解决草原畜牧业抗灾保畜问题和提高牧民教育文化水平为主要背景的21 世纪牧民定居的要求与发展 应能为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 牧民同步进入小康奠定基础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 必须以牧民定居为突破口 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牧民定居体系建设 牧民定居体系应是包括牧民定居目标 定居模式 提高科技含量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合理配置 生产组织重组 改变草地利用

33、格局 建立保障体系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目前新疆牧民定居工程已经进行了 16 年已有 80%以上牧民实现定居和半定居 但是关于牧民定居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特别是关于牧民生产方式的变化程度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牧民定居后的所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牧民定居水平以及牧民定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少因此 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完善牧民定居 解决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使牧民定居真正成为新疆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变的中心突破口 从而实现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建设5牧民同步进入小康的根本目标1.21.2.1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情况西方国家 100 多年以前就完成了定居以农场式

34、的牧业生产带动畜牧业的发展不属于游牧体系所以关于牧民定居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少Glem-JM Labossiere-RP Wolfe-JM 等人(1993)110研究新开垦定居点的规范化问题 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两个不同的新开垦地的定居点规范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是在1986 年法律基础上采用私人建立模式为新开垦的定居者在个人基础上规划自己的住所后来它被社区基础模型所取代通过合作和整合的方法使整个社区规范化Alsayyad-N(1993)111发表了题目为 定居 文化与发展 一个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非正式定居比较分析 的论文 它主要论证的是阿拉伯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非正式定居发展交互文化比较 比较表明没有一

35、个包罗万象的模型能够体现新开垦地的定居的组成和成熟Mora-Aliseda-J(1990)108.用多变量分析(主成分分析)评估了西班牙地区的定居模式 由 380 个地理分析单元和 2567 个被划分为 5 组的变量(自然物质 社会经济 人口统计学生活标准设备与基础设施 )组成的地理信息建立矩阵其中在决定人口密度变动中 2 个指标占据了 30.5%的重要性 研究强调了自然物理环境和定居间的紧密联系 最成功的定居是在第三纪盆地 而最不成功的定居地区是由于养殖山羊 坡度陡峭农业地中存在大量橄榄树低温的地区Tadzhibayeva-GN(1990)114研究了原苏联土库曼山村地区定居牧民的食物与非食

36、物产品的消费模式调查 6 个农村地区 72 个家庭数据根据家庭大小与收入个人习惯 不同定居制度 所消费的食物和非食物性产品不同 土库曼山村区处于非标准状态Roth-EA Fratkin-E 等人(1991)115研究了肯尼亚北部 Rendille 地区的定居模式研究指出由于 Rendille 地区政治不稳定和干旱Rendille 的定居模式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逻辑撕蒂回归分析认为 Rendille 定居模式与具有运输作用的骆驼分布相联系Rendille 定居模式出现饥荒增加加入货币经济草地过度放牧等共同特点Partridge-WL(1989)116研究了发展计划中的不情愿定居问题简单的总结了在对不情愿定居老问题上银行政策意图 论文考虑了社会人类学对发展理论和实践对社会的贡献 以世行发展项目影响的不情愿定居的社区为例证进行阐明 他指出 由于强迫定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