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1417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教案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授课日期、课次授课班级、地点授课时数9授课内容(章节)第二章授课形式面授案例讨论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分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发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本章主要对中外古代管理实践、管理思想、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内容等进行概要介绍。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活动(2) 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3) 理解西方近代管理思想和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4) 理解并掌握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1) 了

2、解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再造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1. 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2. 行为科学理论3. 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权变学派的主要观点4. 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理论三、教学准备: (含教学手段、媒体、参考资料、讨论思考题、作业题等)1、多媒体教室:电脑(上网)、投影仪、屏幕、话筒、扩音器、2、教材管理学概论和教案(另备)3、参考资料:(1)青啤的企业文化建设;(2)案例:美殴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4、讨论思考题(根据提供的教学材料):1、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2、美殴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和启示5、课外作业:(1)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要举

3、例说明);(2)阅读第二章案例并思考案例问题。(3)本章思考题四、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1、本章框架和知识点讲解(0.2学时)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0.8学时)3、西方近代管理思想和古典管理理论(2学时)4、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2学时)5、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和企业再造(2学时)6、实训:案例分析(2学时)五、授课小结1、管理思想是指从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指导人们在管理活动中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观念和方法。是人们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的总和,它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构成的知识体系。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

4、益。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了解人类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2、从管理思想的应用层面来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经营战略、理财、经营管理、组织、选贤用人、系统管理以及管理者素质等七个方面。3、西方近代的管理思想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滨逊包尔顿关于科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运用罗伯特欧文对人事管理的探索;查尔斯巴贝奇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亨利普尔提出科学管理的原则。 4、管理理论是由一系列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组成的,它是对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反映。最早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5、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的“古典管理理论”。它包括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 5、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和科学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因素的管理理论,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它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其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看作是宝贵的资源,强调从人的作用、需求、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研究其对管理活动及其结果的影响。6、管理科学是通过把科学

6、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减低结果的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点模型、库存模型、网络模型、排队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7、现代管理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它强调系统管理,把效率和效益。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8、管理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近百年来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最突出的有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 第二章知识框架体系

7、一、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重要的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是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活动的,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就懂得了必须合作一起劳动,这就产生了管理问题。原始社会的分工,处理部落事务、组织狩猎、生产、战争,分配劳动成果和战利品等方面,已出现了简单低级的民主管理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管理思想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并对人类生产和管理活动实践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埃及齐阿普斯金字塔我国的万里长城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古罗马帝国则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军事组织和战争实施方面,也留下了出色

8、的管理实践记载。还有古代的许多宗教组织也有各种成功的管理实践,如罗马天主教教会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基层部门,采取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各级组织都配备辅助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但总的来说,古代管理实践偏重于宏观行政组织管理,如国家、军队、宗教等。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并且对早期的管理观念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二)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几千年的管理思想主要反映在一些重大的工程建设、军事战争、名人传记、历史小说和科研著作上,它们主要是尧典、孙子兵法、周礼、考工记、管子、货殖列传、梦溪笔淡、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等。归纳上述古代留下的

9、著述,我们基本上可以从宏观治国(更多地体现为哲学思想)管理和微观治生(更多地体现为管理的应用方法)管理两个层面来把握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精髓。从宏观治国管理层面来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顺“道”、重人、仁政、人和这四个方面。顺“道”:“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重人:(1)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2)重才识才用才的思想:如“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老子曾说“知人者智”;如何用才呢?他又说“善用人者为之下”。仁政:中国古代在推行统治方面受儒家管理思想影响较大。例如孟子提出行“王道”反“霸道”,“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再如孔子提出的

1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即“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同时强调仁义的思想来处理政务、商事;某些情况下主张以“舍身取义”来实现超越功利的道义上的责任。人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再如孙子兵法中所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述思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地运用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管理思想财富。从管理思想的应用层面来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战略、理财、经营、组织、选贤用人、系统管理以及管理者素质等七个方面。第一,

11、经营战略思想。第二,在理财方面。第三,在经营管理方面。盐铁论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关于范蠡、白圭提出的“待乏原则”和“积贮之理”等经营思想。第四,关于组织的思想。周礼孙子兵法 第五,在选贤用人方面的思想。李悝提出“五视”的静态识人观诸葛亮则提出动态的知人之道“七观”第六,关于系统管理的思想。孙子兵法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战争的全局,也就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把环境、系统整体与系统中诸要素统一起来,研究战争的规律。都江堰水利工程梦溪笔谈 “一举三得”方案第七,在管理者素质方面。(二)外国古代管理思想 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二、 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思想分工好处有三点:分工可以使重复

12、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促进工具的改进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上述分析,不仅符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斯密在研究经济对象时,一个根本论点是,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已主义的人们所进行的活动而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社会上每个人的利益总是受到他人利益的制约,个人都需要兼顾到他人的利益,由此而产生共同利益,进而形成总的社会利益。所以,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足点的。这就是所谓“经济人”观点,该观点后来成了整个资本主义

13、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二)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滨逊包尔顿关于科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运用(三)罗伯特欧文对人事管理的探索(四)查尔斯巴贝奇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五)亨利普尔提出科学管理的原则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三、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l 技术背景l 经济背景l 社会背景2、泰罗及生平介绍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l 从作业管理方面看,包括实行定量作业管理、科学地选择和训练工人、

14、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工人宣传劳资合作互利的思想四个方面的内容。1) 实行定量作业管理具体做法又包括: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这两个方面。l 时间和动作研究。l 任务管理。(A)高标准地规定一天的任务。(B)标准条件。(C)高工资。(D)损失责任。可见,任务管理是由以高效率为原则科学地规定作业标准、实行最佳的标准化作业、实行奖励工资制以及岗位责任等内容所构成的。2) 科学地选择和训练工人。3) 实行差别工资制。4) 对工人宣传劳资合作互利的思想。认识到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雇主降低了成本,工人提高了工资,泰罗认为这就是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从事协调与合作的基础。l 从组织

15、管理方面看,主要包括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组织职能管理式的组织制度、例外管理原理三个方面。1)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2) 实行职能组织职能管理式的组织制度。3) 例外管理原理。4、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1) 把工人视为“机器人”2) 把工人视为“经济人”3) 过于注重企业的基层作业管理(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其代表作是年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法约尔被西方称为“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和职能2、管理五职能的主要内容3、法约尔法则法则说明企业的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这六种职能都分别需要与其相应的特殊能力,也就是说,

16、这六种不同的职能分别需要技术能力、营业能力、财务能力、安全能力、会计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大型企业里,各种职能是由人数众多的经营者和职工分担的。各人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在他的总能力中所占的比重是随着管理阶层的不同而不同的。4、管理的一般原则法约尔根据他长期的管理实践。总结出十四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1) 劳动分工2) 权威与责任3) 纪律4) 统一命令5) 统一指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链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保持稳定13) 首创性14) 集体精神(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一套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结构。所谓

17、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1、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权力基础l 理性合法的权力l 传统的权力l 超凡的权力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才是最符合理性的原则,高效率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2、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征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存在明确的分工。2 组织是根据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3 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现,合格者才能录用。4 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18、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5 人员的升迁制度和工资制度都有明文规定,以服务年限和工作成绩为标准。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它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摆脱了传统组织的随机、主观、偏见的影响,这种组织适合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四)古典管理理论的其它重要人物介绍1、厄威克提出的八项组织原则2、穆尼和古利克对组织理论的贡献四、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后期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一)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二)人际关系学说梅奥从192

19、7年开始,负责指导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调查研究工作,即著名的“霍桑试验”。1、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的全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 照明试验2) 继电器装配试验室试验3) 与工人谈话试验。4) 继电器绕线机组观察室试验通过试验,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研究小组根据这些材料进行总结、研究,梅奥写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发表,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二)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际关系理论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提出了以下几个新的理论观点:1职工是“社会人”。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以上三个方面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

20、容。这些观点虽然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是梅奥等人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理论,为创立一个新的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础,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不足之处,促进了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一系列研究。继梅奥等人之后,研究行为科学的学者大量涌现,行为科学也就日益发展起来了。(三)后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后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1)人类需要层次理论(2)人的假设理论。(3)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理论。(4)组织中领导方式方面的理论。综上所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从人的行为的本质中激发出动力,不断提高生产率的理论,也就是从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上去激发动力的管理理论。尽管有它的各种理论和学派,但它们的

21、基础都是建立在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之上。必须指出,早期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与科学管理理论的观点不同而创立的,但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后期发展中,倾向于把行为科学同科学管理理论调和起来。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不是行为科学那一套所能解决的。而行为科学的许多主张和做法不但没有被当代西方管理学者所抛弃,而且受到更多的研究和应用。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 把企业外部影响作为常数,忽略不计,而注重研究企业内部的人、群体、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冲突。2 过分否定经济人概念,忽略了经济因素对人的制约。3 注重用静态的观点去分析人和群体的行为,未能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研究。必须说明,上述缺陷

22、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研究中已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五节 管理科学理论五、管理科学理论(一)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管理科学是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果。目前以美国学者伯法、布莱克特等人为代表,伯法的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它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科学技术,通过建立模型来求得管理问题(如时间、成本、利润、产量等)的最优解,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理论。从管理理论产生背景来说,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期间,首先在英国,由于雷达系统、高射炮、反潜艇战、民防、军用物资护航、对敌轰炸等方面的需要,从1939年开始,成立了许多运筹学的研究小组。其

23、中最著名的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小组,他们为英国和大西洋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英国的影响下,美国也组织了很多专家,设立了“作业分析”小组,进行研究和应用。战后,这种研究仍在继续进行,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民用企业。60年代,管理科学发展很快,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应用得较差。70年代以来发展重点则转向于应用。管理科学学派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现在管理科学也有向组织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完全采用管理科学的定量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组织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也有待于其他科学的发展。(二)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考察管理科学的各种分析方法与工具,我

24、们可以把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 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关系,寻求整体优化。2 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 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4广泛的使用电子计算机。(三)管理科学理论应用于管理的主要方法1决策论。决策论实际上是研究决策中所应用的定量技术,阐明在决策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决策论中所包含的定量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概率论的应用,期望值和决策树,模拟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等等。决策论不等于决策理论,后者除包括决策定量技术外,还包括决策的原理、类型、程序、组织、原则以及定性分析等问题。2规划论。在企业管理中,对人力、设备、材料、资金、时间等资源最合理

25、的利用;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最适当的运输;对原料的最优配合,都要求从整体出发,对各种条件和因素统筹安排,合理调配,最优设计等等。这些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使成果达到最大或消耗降到最低。规划论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又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等等。3库存论。库存投资和维持费用常常是经营业务的主要费用,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数量更大。因此,库存管理对企业经营的成败关系密切。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第一,在任一规定时间内订货的合理库存量是多少;第二,何时是此库存量的合理订货时间。库存论就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在什么时间、以多少数量来补充各种库存,保证库存达到最优的一种定量分析

26、方法,其内容包括各种库存模型。4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应用网络图来表达一项计划中各个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其次通过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路线,通过不断改善网络计划,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在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完成计划。网络计划技术效果极为显著,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大型科研项目的计划和管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排队论。排队论又称等候线理论。等候就是提供服务与需要之间发生矛盾。例如电话线路少,打电话的人多;车辆少,等车的人多等等。这样,服务不能满足需要而造成排队现象。服务供应能力大于需要,服务

27、供应方面遭受损失;供应能力不足,又会造成排队。排队论就是研究在各种服务系统中,设置多少服务人员或设备最为合适,最为有利,既不使顾客或需要者过长地排队等候,又不至于使人员和设备过久地闲置不用。6对策论。对策论又称博奕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带有竞赛或竞争性质的现象。竞争的一方总是先对对手的行动进行分析估计,然后采取自己的行动,企图取得胜利。对策论就是探求制胜对方的最优对策的一种数学方法。以上就是管理科学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些主要的、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都有大量的运算工作,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运算工具。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才能把管理科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六节 现

28、代管理理论丛林六、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管理理论的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众多的学者和管理专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学派。(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的修复,固定汇率制度的形成,关税壁垒的拆除以及各国政府推行的有调控的自由经济政策等因素,使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其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生产

29、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以至于发展成为在全球各地设立生产、科研基地和营销网点,面向全球经营的跨国公司。2 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同时企业之间竞争也进一步加剧。3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复杂的产品的生产和大型工程的建设,需要组织大规模的广泛协作。4 在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下,西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范围不断扩大,财政、货币、立法等干预手段不断增加。上述环境的变化,给管理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这不仅需要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从企业外部来统筹考虑管理的问题。而传统的管理理论主要是解决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以及激励等问题,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也不能解决企业总体的

30、优化问题。实践呼唤理论,所以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尝试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管理思路、方式和手段。随着对管理的研究日益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新学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从而进入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1961年12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1908-1984)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的文章,把当时的各种管理理论划分为6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11个学派。下面主要介绍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这六个主要管理学派的基本内容。(二)现代管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31、1、管理过程学派该学派认为,管理知识中有一个纯属管理的核心部分,如直线与参谋、部门划分、管理幅度界限、管理职能以及各种管理技术等,有关它们的概念和理论只能在管理工作中找到。此外,该学派在研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时也从其他学派有关的论点,如对管理活动、问题和方案的案例研究,系统理论、有关激励和领导方式的调研结果和理论、个人及群体行为理论、数学模型及数学方法的应用等中充分吸取养料使管理过程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兼收并蓄的科学理论。所以当今大多数管理教材都采用过程学派这一理论框架。2、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CIBarnard,18861961),他的

32、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这一学派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将组织看作是一种人与人相互之间协作的一个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要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1) 正式组织存在有3个条件:(1)共同的目标;(2)组织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协作意愿;(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2) 组织继续生存取决于在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否使成员顺利达到个人的目的,取决于组织对环境适应的程度。3) 管理人员职责有3条:(1)规定组织目标;(2)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贡献;(3)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

33、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2)决策过程。包括了四个阶段的工作:(1)情报活动。(2)设计活动。(3)抉择活动。(4)审查活动。(3)决策的满意准则。(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在西蒙的决策理论中,对非程序化决策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4、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是以美国的德鲁克、戴尔等为代表,该学派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验(各种实际案例)来研究管理,以向各类企业的经理们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德鲁克的主要著作有:

34、管理的实践(1954)、有效的管理(1966)等。德鲁克指出,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生产力要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生产力之和。第二项任务是经理在制定每个决策或采取每个行动时,都必须把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目前利益兼顾起来。经验管理学派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未来肯定不同于过去。过去的具体经验,未必能沿用于解决未来的问题。对过去经验的研究,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搞清楚事物的起因,那么就可能是仅停留在经验、技巧、艺术层次上,而难以上升为科学的理论,从而其可靠性和普遍适用性就值得怀疑了。5、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它的

35、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权变理论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固有的性质。而环境的复杂性又给有效的管理带来困难,从而以前各种管理理论所适用的范围就十分有限,例外的情况越来越多。所以说,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管理方式或方法也应该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为了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该学派主张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并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模式时,需考虑组

36、织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程度等多种因素。6、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FEKast)、罗森茨韦克(JERosenzweig)等人。他们将系统论和控制论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出版了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等著作,形成了系统管理理论。该学派的理论要点包括: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这一人造的开放系统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

37、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三)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形成的原因1、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形成原因上述管理理论研究中学派林立的现象,除了技术进步、生产社会化等社会、经济环境背景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理论、实践以及研究者个体方面等因素: (1)管理领域复杂性的影响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影响管理的因素很多,这就决定了研究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或途径,不同的研究内容和重点,都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学派。(2)管理学者知识背景不同的影响研究管理学的人最初是实际管理工作者和管理问题的专家,后来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企业经理等等具有各种知识背景的学者也介入管理

38、研究领域。他们相互间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历,决定了他们必然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3)管理实践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影响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需要,人类管理实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如从古代宏观管理到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也经历了工场手工业到大工业管理。社会的发展对管理的不同要求,管理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不同,这也导致不同时期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不同。(4)理论发展规律的影响理论科学的发展,总是由简单统一到复杂分化,然后趋向综合更新的过程。管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比较统一的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管理学的全面基础后,管理学就需要转入分门别类的研究。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在深化管理理论的同时,必然形

39、成各种学派。同时由于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体系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化,语义上还存在不少混乱,因此也造成了学派的分歧。2、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特点纵观管理学各学派,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也有其共性,其特点可概括如下:(1)强调系统管理现代管理理论以系统论为基础,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组织及其管理问题,认为任何组织都是由复杂的内部因素所构成的,并且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中。因此,强调从全局出发,而不是从个别部分出发来考虑管理问题。强调不仅从静态的角度,更要从动态的角度,即各个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中去研究管理问题。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宽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方式、

40、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卓越的协调能力,方能进行有效管理,顺利地实现组织目标。(2)把效率和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组织,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即最佳的投入产出之比,更重要的是要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考虑组织的整体效益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社会效益),即把目标的实现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要把效率和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的目的体现在效率和效益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3)突出决策的重要地位在现代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当中。一切组织都应重视战略研究和决策研究,要注意了解外部环境,及时掌握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既定目标,获得生存和发展。(4)强调不断创新要积极促变,不断创新。管理就

41、意味着创新,就是在保证“惯性运行”的状态下,不满足于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织更加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5)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在现代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七、管理理论的新发展1、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尤其是在环境多变、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对照竞争者的战略和市场需求,具体制定有关进攻、退守、渗透、成长、扩张的战略,以及相应的市场营销、生产技术、财务成本、研究开发等经营战略。70年代是企业战略的盛行时期;进入80年代,企业战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

42、管理时期。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也就是说,战略管理不仅仅是制定企业战略,还应当具有战略的实施、评价、控制、调整等多种功能。一般来讲,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该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组成。2、组织文化管理目前,西方企业界和管理界出现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这就是管理研究的焦点由组织运行的经济因素转向非经济因素,注重

43、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企业文化热”。该浪潮起因于对日本式管理的研究。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但进入7O年代以后;美国遇到了日本的强大挑战。现实迫使美国人认真研究日本的成功之谜,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比研究,他们发现在日本经营管理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科学管理技术,而是企业文化。1982年以美国人迪尔和肯尼迪的一本企业文化专著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世俗与礼仪作为开端,开始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风尚、伦理道德、英雄人物、物化环境(厂容、设备、卫生、质量、科技条件等)诸要素,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44、1)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其组织活动中,长期倡导和实践并为全体成员普遍奉行的共同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总和。其中观念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例如,一个企业它的价值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创造物质财富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如产品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等。处理基本社会关系方面的价值观念,如企业对社会、国家要讲责任观念,企业对用户、消费者要讲服务观念,企业对协作者、竞争者既要有竞争观念,又要有共存共荣的观念,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要讲团结协作的观念等。(2)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一是器物文化,又称为行为文化,是最表层文化,它是组织文化的载体与外在化,是一种外显文

45、化。器物文化主要包括组织特有的环境、建筑风格、形象以及声誉、产品与服务质量、公共关系等一切表征现象。如一个企业的厂容厂貌、厂旗厂歌、产品形象、职工风貌等;二是制度文化,又称规范文化,是中间层文化,它包括组织管理风格、宗旨、目标、礼仪、制度、行为习惯、传统、作风等,它规定着组织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如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组织体制等;三是心态文化,是核心层文化,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潜藏在管理者和员工内心深处及组织中的某些思想、意识、信仰、价值观念等。如海尔集团提出的“真诚到永远”,无锡小天鹅集团的“全心全意小天鹅”,麦当劳提出的“Q、S、C、V”(即质量、服务、清洁、有价值),

46、IBM的“IBM意味着服务”等企业理念。上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不断的运动和升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整体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中,器物文化与制度文化较易变化,而心态文化则相对稳定。(3)组织文化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l 组织文化能培育出具有特色的“组织人”。l 组织文化建设能形成巨大的精神动力。l 组织文化建设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部文化氛围。l 组织文化建设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学习型组织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出版了他的旷世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开始致力于研究学习型组织管理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47、圣吉认为20世纪末至21世纪的成功企业应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能面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修炼,以便能及时察觉管理中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确立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圣吉在组织的学习研究中,将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理论应用于实际,在他看来,企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企业组织就像一个人,其内部结构、总体思维方式和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外在变化的反应,企业组织对外反应能力的提高与个人的各项技能提高一样,需要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同时,企业组织又是一个有机体,必须强调总体能力和企业各部分对整体的有效作用,即通过个体一总体关联反应,达到自我适应的反应目的。在企业学习和修炼中,圣吉将其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五项修炼。n 系统思考n 自我超越n 改善心智模式n 建立共同愿景n 团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