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2193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山东省地DB37方标准DB37/XXXXX-XXXX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Imp1.ementationGuide1.inesfortheManagementandCCntrC1.Svst.mofRiskC1.assificationforProdnetionSafetvofWinemanufacturingindustryenterprise文稿版次选择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技术监视局发布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4. 1成立组织机

2、构14.2实施全员培训14.3编写体系文件15工作程序和内容15. 1风险点确定15. 1.1风险点划分原则25. 1.2风险点排查25.2危险源辨识25. 2.1辨识方法25. 2.2辨识范围25. 2.3危险源辨识35.3风险评价35. 3.1风险评价方法35. 3.2风险评价准则35. 3.3风险评价与分级35. 3.4确定重大风险45. 3.5风险点级别确定45.4风险操纵措施45.5风险分级管控45. 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56. 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57. 5.3风险告知56文件管理57分级管控的效果58持续改进68.1评审68.2更新68.3沟通6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

3、分析记录14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14本标准依照GB/T1.1-2009给出的规矩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视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斌王浩顾志超张忠杰李修峰段勇军金磊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和

4、标准起草单位实际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安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箱萄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葡萄酒制造行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5、(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GB/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3术语和定义DB37/T2882-2016、DB37/T*-2017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葡萄酒制造企业Winemanufacturingindustryenterprise指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产品的生产活动。4基本要求4. 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

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下简称:两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两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实施,总体部署与协调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或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及相关制度的编制,组织或参与风险点划分、评价、分级和管控,指导、收集、审核、汇总工作成果,负责组织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的运行。生产、技术、设备等各类专业技术部门或人员

7、各司其职,为风险分级管控提供专业技术支持。4.2 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实施安全培训,使其把握本岗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等,并保存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考核、有效性评价等资料。4.3 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操纵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1.)评价记录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4.4 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

8、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楚的原则,企业风险点划分依据生产工艺流程,依照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进行划分。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十分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参见附录A1。5.1.2 风险点排查5 .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企业应依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建立风险点统计表。6 .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企业风险点排查应参照风险点划分的原则,对生产(工作)流程的工序

9、、作业活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进行风险点排查。5.2 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1)和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见附录A.2)。5.2.1,2鉴于工作危害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全面辨识危险源时,企业可以针对设备设施等采用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法(SC1.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3)和故障假设+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见附录A.4)。5.2.1.

10、3企业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安全生产目标,采用直接判断法对5.3.4中规定以外的、后果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导致安全生产目标不达标的危险源判定为较大以上风险。5.2.2辨识范围引用DB37/T*-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中5.2.2。5.2.3危险源辨识5.2.3.1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依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5.2.3.2辨识过程应依据GB/T13861充分考虑四种担忧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5.2.3.3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

11、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工序划分为主,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5.2.3.4运用敌幽幽安全检查表法(SC1.)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5. 2.4事故类型及后果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工作环境破坏等。6. 3风险评价7. 3.1风险评价方法企业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12、法(1.EC)(见附录B)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8. 3.2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B)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可能性的等级通过现有操纵措施与可能性判定准则比较判定,严重性通过事故类型及后果与严重性准则比较判定,1.EC风险评价方法还考虑日常生产过程中暴露在危险环境

13、中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比较频繁程度或频次判定准则进行判定,结果根据各参数的乘积比较风险值综合判定评价级别。5.3.3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选择本实施指南附录B中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确定评价级别后,依照以下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5.3.3.1E级5级蓝色稍有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5.3.3.2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5.3.3.3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操纵整改。5.3.3.4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

14、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操纵管理。5.3.3.5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总公司级、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当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5.3.4确定重大风险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旧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一酒精罐区、燃气锅炉房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4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5.3.5风险点级别

15、确定依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风险操纵措施5. 4.1操纵措施的选择原则风险操纵措施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6. 4.1.1工程技术操纵包括: 消除: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状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

16、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消声装置等; 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状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一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5.4.1.2管理操纵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一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17、); 监测监控(特别是对于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等。5.4. 1.3教育培训措施包括:一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培训:新员工入司(厂)教育、每年的再培训、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合格证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其他方面的培训。一实施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作业程序安全培训、相关方安全告知培训、应急处置安全培训;一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事故案例安全培训、班前班后安全宣讲、劳动纪律安全培训。5.5. 1.4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如:防尘防毒口罩、工作服(隔热、耐酸碱、防静电)、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耐高温、耐低温、耐酸碱等)、绝缘皮鞋鞋、空气呼

18、吸器等; 当工程操纵措施不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时,应采取个体防护措施;一当处置异常或紧急状况时,应考虑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操纵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使用个体防护用品。5. 4.1.5应急处置操纵包括:紧急状况分析、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5. 4.2操纵措施实施一风险操纵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状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设备设施类危险源寻常采用以下操纵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操纵措施和检

19、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一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操纵措施寻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能力等方面。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操纵,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增加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 4.3风险操纵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正确的解决方案;一一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风险分级管控5.5.1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

20、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管控层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需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状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总公司级、分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企业机构设置状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或更新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A.5、A.6),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3风险告知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企业应建

21、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6文件管理企业应完整保存表达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分级管操纵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见附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操纵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7分级管控的效果引用DB37/T*-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

22、系细则中7。8持续改进1.1 1评审企业应结合安全标准化年度自评,每年至少对体系建设状况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企业应当根据十分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状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2 更新引用DB37/T*-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中8.2。1.3 沟通引用DB37/T*-2017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中8.3。附录AA.1作业活动清单A.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A.3设备设施清单A.4安全检查表分析(SC1.)评价记录A.5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A.6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

23、危险性分析法(1.Ee)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1.EC)O1.dike1.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1.XEX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B-1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操纵措施:或在正

24、常状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简单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操纵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操纵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状况卜.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简单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状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操纵、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表B-

25、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生产或作业期间连续暴露2生产或作业期间每月一次暴露6生产或作业期间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生产或作业期间每年几次暴露3生产或作业期间每周次或偶然暴露0.5生产或作业期间十分罕见地暴露表B-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人(含)以上死亡,或3人(不含)以上重伤,9人(不含)以上轻伤500(不含)以上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人(不含)以上3人(含)以下重伤,3人(不含)以上9人(含)以下轻伤100(不含)以上,500(含)以下15潜在违反

26、法规和标准1人重伤,1人(不含)以上3人(含)以下轻伤,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20(不含)以上,100(含)以下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1人轻伤,1人(不含)以上微弱伤5(不含)以上,20(含)以下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1人微弱伤,间歇不安逸1(不含)以上,5(含)以下1完全符合无伤亡1(含)以下表B-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操纵措施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操纵措施实施期限320A八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马上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操纵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当即或近期整改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20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0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操纵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