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2851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概论7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康复医学概论,主讲:李文迅,第二章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第六节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概述,中医康复学是中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中医功能观为指导,突出应用中医康复疗法,在伤病的早期介入,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研究、应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各种运动治疗技术促进伤、病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学科,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病、慢性病、残疾人等功能障碍人群,综合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针灸推拿等多种传统治疗手段,进行辨证康复,尽最大可能地减轻其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类文明的成果,中医

2、康复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说其“悠久” 是因为中医康复医疗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数千年来,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医疗方法广泛地运用于中医临床 说其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因为在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下,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得以不断得到发展和补充,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康复理论与医疗方法日趋成熟,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医学学科,一、整体康复观,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与自然环境及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或帮助康复对象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调统一,形体与精神的协调统一,(一)人体各部分以及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统一,

3、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的,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中医康复学强调形体与精神的密切统一 形体与精神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健全的形体是精神充沛的物质保证,乐观舒畅的精神状态又是形体强健的根本条件,形体与精神之间这种相互统一的关系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证,(二)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要求医生在认识康复对象时注意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及地理条件对其病理变化的影响,康复医疗时确定顺应自然的康复医疗原则 顺应自然有两层涵意 一是适应

4、自然,做到四时制宜,五方制宜,从而避免外邪的侵袭 二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能动地利用自然,从而为康复医疗服务,(三)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社会环境包括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语言行为、与亲友或同事等的人际关系,以及整个社会能为康复医疗提供的条件和帮助等方面 社会环境常给人们心理上面精神上以不同的刺激,影响着人体的生瑚功能及病理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健康,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可成为致病因素 康复医疗时必须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二、辨证康复观,辨证康复观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特点在中医康复学中的具体体现 它认为辨证与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

5、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 辨证与康复是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康复观主要包括: 病同证异,康复亦异 病异证同康复亦同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指导康复医疗等内容,辨证康复观的意义在于,可以根据临床辨证的结果,同时结合辨病,指导临床的康复医疗,促使患者康复 在康复过程中既要辨证,又要辨病,而辨证更为重要 辨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辨证,也只有建立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才能对病证病机的认识更准确,故而要特别注意掌握好病与证的关系,三、功能康复观,功能康复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恒动观基础之上的 中医恒动观认为,精气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人的四肢、五官九窍、内脏活动以及精神意

6、识、思维活动,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 精气流通则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精气有规律地流通畅行,正常地升降出入,生命活动才能得以正常 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实际上是精气流通,升降出入的过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因而人体康复当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体,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得以协调正常,而且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适应个人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职业工作的能力,功能康复观的意义在于,不仅重视脏腑的功能康复,更强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最大限度的提高 为了促使患者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和职业工作

7、能力,在采取综合调理的康复医疗措施中,尤其要重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保存和恢复其身体运动、感知、言语交流、生活和职业等方面的功能,四、正气为本观,正气是人体抵御邪气、修复病理损伤、适应外在环境、调节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和物质的总称 正气为本,就是充分发挥和加强脏腑功能,使精微生生不息,废物排泄有序,人体机能协调统一,中医康复针对的是脏腑机能的虚损和损伤,无论虚损还是损伤,都会导致脏腑生命活动的减弱,机能的低下或迟缓 在临床上,应该根据阴阳气血津液等状态分别辨证论治,有针对性地培补机体的正气,并使之顺应脏腑的机能特性,尽最大可能地发挥人体各脏腑功能特点,促使机体康复,在康复实践中,

8、在强调正气为本的时候,不可忘记“顺性补虚” “顺性补虚”是一种正确体现脏腑动态平衡特性的康复理念,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体现“正气为本”思想的中医康复原则,五、杂合以治观,“杂合以治”,要求康复的措施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取综合性的康复医疗手段,1“杂合以治”有利于整体康复,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康复的对象也不应该是局部器官和肢体,而应是整个人体 生理功能减退、慢性病残、老年病残患者多属疑难杂证,且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这就要求从整体观念出发,充分注意病残者的整体状态,运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手段,形神兼顾,标本同治,2“杂合以治”更切合个体实际状态,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非常注重个体差

9、异,要求因人、因病制宜 康复的对象往往个体差异较大,如体质的强弱、肥瘦,生活经历的变迁,精神状态等,均有不同 “杂合以治”可充分注意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俗、饮食习惯等所形成的个体差异,集“五方之法”,分别选用药物,针砭、艾灸、导引、按摩等疗法,“杂”中选优,针对性强,最能切合病残者的实际,3“杂合以治”最便于疗与养的结合,中医康复的对象大多以精气神不足、脏气衰弱、阴阳俱虚、机能衰退为其特征 调理、康复的周期长,获效慢,因此,必须注意练养相兼,疗与防的结合 “杂合以治”可集疗与养于一体,六、治未病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灵枢逆顺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主要体现在 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 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健身方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既病防变,在得病之后特别是发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加重趋势,和已经萌芽的先兆症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以阻止或扭转病情的发展和传变,促使疾病朝痊愈方向转化,中医康复医学以中医功能观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整体观念出发,疗养兼顾,“杂合以治”,使病、伤、残者正气来复,形盛神旺,机体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