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3100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导论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朱旗,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述,目录,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一、康复的定义二、康复的对象三、康复的领域四、康复的方式五、康复的基本对策,目录,第二节 康复医学一、康复医学的定义二、康复医学的对象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五、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和区别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目录,第三节 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二、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重点难点,掌握康复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和内涵熟悉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了解康复医学的发展简史,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一、康复的定义康复(reh

2、abilitation)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重返社会一方面,患者要通过改善功能以适应环境和社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环境和社会的改造,以适应患者康复还强调权利的恢复即“复权”由此可见,康复还是一项崇高的综合性社会事业,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二、康复的对象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暂时或永久的功能障碍者,即通常所称的“残疾”和“残疾人”,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三、康复的领域医学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教育康复(education rehabilitation)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

3、litation)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康复仅靠康复医学的专业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还必须要患者本人、家属、社区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四、康复的方式(一)机构康复 人才技术集中,能提供系统康复服务,能解决复杂、疑难问题。但费用高、服务面窄,而且不利于患者与家庭及社会的融合(二)社区康复 费用低、服务面大、简便易行,很适合我国国情。社区康复应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从而使居民在社区中得到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四大领域全方位、连贯性的服务,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四、康复的方式(一)机构康复(二)社区康复(三)上门康复服务称为“延伸性康复”,成本

4、更高,服务期短,适合特殊情况的个别处理,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五、康复的基本对策(一)预防残疾的发生(二)处理已发生的残疾1.复原(restoration)针对器官水平的残损,主要采取医疗措施促进功能恢复2.代偿(compensation)针对个体水平的活动受限。包括系统内功能重组和系统间功能重组,第一节 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五、康复的基本对策(一)预防残疾的发生(二)处理已发生的残疾1.复原(restoration)2.代偿(compensation)3.适应(adaptation)针对社会水平的参与受限,是指通过改造环境以尽可能地减少其对残疾者形成的障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意识形态

5、等多方面,第二节 康复医学,一、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各种原因遗留的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的功能尽可能恢复到最大限度,并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分支。它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comprehensive medicine)在国外,康复医学又称为“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PM&R),第二节 康复医学,相关概念的比较,第二节 康复医学,二、康复医学的对象各种损伤以及急、慢性疾病、老龄病造成

6、的功能障碍和先天发育障碍。这些障碍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病并存或为疾病后遗症,实际上涉及到临床各科,第二节 康复医学,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一)功能训练 功能观是康复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康复医学关注伤病引起的功能变化,着眼于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因此,康复医学又被称为“功能的医学”康复医学对功能的认识是个体水平的,以病人整体的、综合的功能恢复为己任。有些病损虽然不能治愈,但依然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其生活自理、重返社会。因此,康复医学又被称为“个体水平的医学”,第二节 康复医学,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一)功能训练(二)整体康复整体康复就是要采用医学、教

7、育、职业和社会的各种方法使患者全面恢复生理和社会能力一方面提高患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社会和环境更好的适应患者。因此,康复医学又被称为“复权的医学”,第二节 康复医学,三、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一)功能训练(二)整体康复(三)重返社会重返社会是康复医学的最终目标,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 由于“全面康复”的需要,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包括医学和非医学的多个学科,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内涵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是指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

8、、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是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潜在恢复能力的判断。在康复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进行康复评定,以准确、动态地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判断康复效果,为制定和修订康复方案提供依据,从而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内涵2.康复评定的意义对患者来讲对医生来讲,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内涵2.康复评定的意义3.康复评定的目的(1)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2)确定康复目标(3)制定康复方案(4)了解康复效果(5)帮助判断预后,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

9、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1.康复评定的内涵2.康复评定的意义3.康复评定的目的4.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内容包含有身体、心理、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三)康复治疗技术1.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2.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3.言语疗法(speech therapy,ST)4.心理疗法(psychology therapy,Psy),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三)康复治疗技术5.康复工程(rehabili

10、tation engineering,RE)6.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RN)7.中医疗法(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herapy,CTMT),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三)康复治疗技术8.文娱疗法(recreational therapy,RT)9.职业咨询(vocational counseling,VC)10.社会服务(social work,SW),第二节 康复医学,四、康复医学的内容(一)康复医学理论体系(二)康复评定(三)康复治疗技术(四)临床康复 临床康复是康复医学的

11、理论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第二节 康复医学,五、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和区别(一)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联系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共同组成了全面医学,它们都是为保障人类健康这一共同目标服务的;它们都强调“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最为密切,不但相互融合形成了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科康复、肿瘤康复等众多分支,而且由于疾病的治疗阶段同时也是康复的主要阶段,因此同时开展治疗和康复已经成了一种迫切的要求,第二节 康复医学,五、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和区别(一)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联系(二)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区别与临床医学的比较,第二节 康复医学,五、康复医学与其他医

12、学的联系和区别(一)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联系(二)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区别与临床医学的比较与保健医学的比较 保健医学对象是所有人,它采取综合的措施维持人体的健康,具体措施如起居有时、饮食节制、体育锻炼等都是为了健康这一泛化的目标,可由专业的保健人员提供服务,但多数是自我保健,第二节 康复医学,五、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联系和区别(一)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联系(二)康复医学和其他医学的区别与临床医学的比较与保健医学的比较 与预防医学的比较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主线,其对象是易感人群,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它的措施多是有明确指向性的,即可针对个体,如通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也可针对群体,

13、如通过环境消毒预防传染病爆发等,需要专业的预防卫生人员提供服务,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随着医药的起源,康复医学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17世纪英国就出现了教授盲人音乐的学校。到18世纪各类特殊学校逐渐开始出现,其对象逐渐由盲人、聋哑人拓展到行为不良、情绪异常和肢体残疾者,职业训练也开始出现。同时,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等正在逐步形成。这一时期为功能障碍者提供服务的不仅仅是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各领域也逐渐参与了进来,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二)形成期 19

14、10年1946年是康复医学的形成期1910年康复一词正式用在残疾者身上。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是最早的专业康复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客观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众多评定方法和康复治疗技术陆续出现,以假肢和矫形器为代表的康复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康复医学的首批专业杂志也在此期间诞生,著名的有作业治疗与康复(1922年)、物理医学文献(1944年)这代表了康复医学学术体系的逐渐形成,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二)形成期 1910年1946年是康复医学的形成期(三)确立期 1947年1970年为

15、康复医学的确立期1947年美国物理学会更名为“美国物理与康复学会”,同年制定了康复医学专业医师的培养制度,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伤残者,客观的需要再次显著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康复体系日趋完善,神经生理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康复工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时,康复的对象虽然仍然是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但心肺疾患等传统意义上的内科病的康复也开始出现。同时,社区康复的概念逐渐形成,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二)形成期 1910年1946年是康复医学的形成期(三)确立期 1947年1970年为康复医学的确立期(四)发展

16、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康复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但渗透到临床各科,而且不再局限于躯体功能障碍,逐渐将阵地扩展到了记忆、注意、思维等领域。同时,伤残者对“平等”、“复权”诉求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残疾人的人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二)形成期 1910年1946年是康复医学的形成期(三)确立期 1947年1970年为康复医学的确立期(四)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才被引入。1988年我国第一个集临床、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专业康复机构“中国

17、康复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此后我国康复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我国独有的中医学在很多理念和方法上与康复医学有天然的亲和力,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体系,这是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优势,在世界康复医学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第二节 康复医学,六、康复医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期 1910年以前为康复医学的萌芽期(二)形成期 1910年1946年是康复医学的形成期(三)确立期 1947年1970年为康复医学的确立期(四)发展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这一时期康复医学的专业教育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康复医学会在1972年就发表了教育与培训白皮书,世界主要国家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历教育和继续

18、教育体系我国的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以培训为主。本世纪初期,康复医学课程在各临床医学专业得到普及。当前,各类医学院校已陆续举办康复医学专业教育,第二节 康复医学,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一)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染病在总体上已经得到了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和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患者除了急性死亡外,大部分可以较长时期存活,但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凸显,第二节 康复医学,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二)“残疾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截止到2006年,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296

19、万人,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而1987年我国这一数字仅为4.9%。我国不但残疾人口规模大,而且正处于残疾人口快速增长期,其原因除了遗传等一些一般的致残因素外,还出现了新的变化1.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2.工业和交通的现代化3.文体活动的日益发达,第二节 康复医学,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一)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残疾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三)全社会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1.生存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2.残疾人也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可能和必要,第二节 康复医学,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一)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二)“残疾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三)全社会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20、四)是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必要储备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的预期,战争也难以避免,这需要通过积极的准备来应对,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中医康复不仅仅是中医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和服务对象。具体的讲,中医康复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灸推拿、功法训练、饮食、情志调摄、药物、沐浴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伤、残者、老年人、疾病瘥后诸证者、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功能,使其充分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比较,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

21、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1.萌芽期:上古至两汉时期2.形成期:晋唐至二十世纪70年代3.确立及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三)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1.病残诸证如偏瘫、痿证、痹证、聋哑、癫狂、五迟五软等病症2.伤残诸证如骨折、脑损伤、烧烫伤、筋伤等,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三)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3.老年病证如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4.恶性肿瘤 这类患者都往往因疾病本身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给身体带来巨大的伤害,脏腑功能低下

22、,致不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有十分沉重的心理负担,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三)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5.慢性病证 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患者的身心功能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炎等6.疾病瘥后 是指疾病治愈后所遗留的,继续对患者的个体和社会生活造成影响的一些病证。如病后的低热、浮肿、少气、食少、不寐、惊悸、心慌、心烦、便秘、泄泻、肌肤甲错等,产后康复也在此范畴,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三)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6.疾病瘥后 是指疾病治愈后所遗留的

23、,继续对患者的个体和社会生活造成影响的一些病证。如病后的低热、浮肿、少气、食少、不寐、惊悸、心慌、心烦、便秘、泄泻、肌肤甲错等,产后康复也在此范畴,第三节中医康复,一、中医康复概况(一)中医康复的含义(二)中医康复的发展沿革(三)中医康复的适应病证(四)康复适应证的病理特点康复适应证的病理不外虚实两端,虚是普遍的现象,但其中不乏虚实夹杂者。一般来说,虚表现在脏腑气血津液之不足,实表现在痰饮瘀血之停滞等常见的有:气虚血衰、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第三节中医康复,二、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一)整体康复观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五腑、六腑、五体、五官、经络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24、2.“形”和“神”是一个整体 形,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等实体;神,则指包括精神、运动、意识、知觉等在内的一切生命活动的表现,它是中医对人体各种功能的抽象。“形”和“神”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第三节中医康复,二、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一)整体康复观3.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即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4.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 人始终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的进步、治乱,个人社会地位的变迁,都会对人的身体、心理、精神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的价值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以体现,第三节中医康复,二、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一)整体康复观(二)辨证康

25、复观 辨证康复观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康复中的体现。其基本观点是: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在临床康复中,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选用适当的康复方法,第三节中医康复,二、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一)整体康复观(二)辨证康复观(三)功能康复观人的生理功能极其复杂,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但其本质特性都是运动功能康复观除了强调个体功能的康复外,还包括社会功能的康复,这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点,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前面已经提到,无论是病残、伤残还是老年病、慢性病、恶性肿瘤、疾病瘥后,“虚”是其共同病理特点,并以单纯的正虚和正虚邪衰多见,少数表现为正虚邪实。但无论那种

26、情况,都需要对其虚衰的正气进行调补,这是康复临床的重要原则之一,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康复患者中还有一部分属于虚实错杂证,多见正虚邪衰少见有正虚邪实。对这些患者单纯的调补虚损就很难达到康复的目的,应采用扶正祛邪的办法来处理,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 顺应实践周期的变化并对其加以利用,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2.因地制宜 由于区域的不同,环境、气候等都有明显的差异,人群的生活习惯和体质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康复中要有所区别,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

27、三)三因制宜3.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情志因素等,选用最适宜的康复方法,制定最适宜的康复计划,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四)杂合以治1.内治与外治结合内治一般是指内服药物和饮食康复法;外治则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文娱作业、外用药物等方法,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四)杂合以治2.调神与养形相结合 无形则神无以生。精神的存在是依附于形体的,由于五脏藏神,疾病可以对精神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必然引发对自身的关心,把这种影响放大;另一方

28、面,神又能驭形,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形体的盛衰存亡,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四)杂合以治3.药治与食疗结合 药物康复法的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缺点是偏性强,不宜于长期服用。饮食康复法主要是根据病情选取有食养的食品,以促进机体的康复,其偏性小,平和无毒,可以长期使用,但功效不强。两者结合使用,能互补不足,相辅相成,提高疗效,第三节中医康复,三、中医康复的基本原则(一)调补虚损(二)扶正祛邪(三)三因制宜(四)杂合以治4.动与静相结合形体是宜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体活则病自衰。精神是强调静的,“静则神藏,躁则神亡”,以宁静恬和的状态最为适宜,

29、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一)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的一系列康复方法的总称,具有适应范围广、康复效果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是中医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康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一)针灸推拿针灸推拿适用范围广、康复效果明显、经济安全等优点,是中医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康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灸是对针法、灸法、拔罐法的总称,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是中医康复独有的一种康复方法推拿古称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肢体、官窍等特定部位,以促进功能恢复的一种康复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

30、整复、滑利关节、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二)功法训练动功,有明显的形体运动,常见的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自我推拿等静功,常见的如静养功、放松功、站桩功等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都包含有形、气、意三个方面,强调通过形体的运动、呼吸吐纳的调节、意念的运用,以健人筋骨,和人气血,调人性情,长人信义,从而实现整体康复,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三)文娱作业是针对患者情况,有选择的安排一些娱乐性质的活动,以练形体、通气血、怡心志、畅神明,从而促使患者身心康复的一种方法活动的选择是多样的,既可以是琴棋书画、音乐歌舞、风筝钓鱼,也可在患者的生活中、职业活动中选

31、取其实,文娱作业是不拘于形式的,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功能状况、个人喜好、职业需求来灵活掌握,这要求每个中医康复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并对其加以利用,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四)情志调摄情志调摄,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影响和改变伤病和残疾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减轻和改善患者的异常情志反应,或消除导致患者身心功能障碍的情志因素,使形神调和达到整体康复的一类康复方法,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五)自然沐浴康复法自然沐浴康复法是利用水、阳光、空气、泥沙等自然因素促进人体康复的方法沐浴方法很多,如矿泉浴、日光浴、空气浴、沙浴、海水浴、森林浴、洞穴浴、泥浴等,其中以矿泉浴最

32、常用,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六)饮食康复法饮食康复法是针对性的选择具有康复意义的饮食,调节饮食的质量,以促进人体身心康复的方法。饮食不仅可以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濡养机体,还可以燮理阴阳,协调脏腑,通胀气血,进而能扶正祛邪达到康复的效果注意事项:一是五味贵和,不可偏嗜;二是食材选择上要荤素结合、粗细搭配;三是口味上宜清淡,第三节中医康复,四、中医康复的主要方法(七)药物康复法药物康复法是以辨证康复观为指导,利用各种药物,减轻患者身心功能障碍,促进全面康复的方法。药物康复法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十分复杂,在中医专业书籍中有详细介绍,本节只作为常用中医康复法之一在此列举,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