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3079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完整PPT资料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课件,(优选)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课件,CT对比增强,肿块无强化;界清,密度均匀,明显强化常为35cm,大者占据肝段、肝叶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图)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肝脏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课件X线 肝动脉造影表现与肝细胞腺瘤相似肝炎性假瘤是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瘤样病变。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特点(A为CT平扫,B为动脉期,C为门脉期,D为延迟期)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肿块,肿块在T1WI和T2WI都接近等信号,(一)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 常见,占良性肿瘤84%,尸检报告发生率4% 女性多见,占70%,多发者占1/10 临

2、床上,无特异症状,病灶巨大者上腹部胀痛不适常为35cm,大者占据肝段、肝叶 直径10cm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血窦内衬单层血管内皮细胞,血窦间有纤维组织不完全分隔,形成海绵状结构,偶有血栓形成和钙化,【影像学表现】 X线(肝动脉造影)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呈“抱球征” 早期动脉相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状显影,形如“树上挂果征” 静脉期,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表现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 肿瘤染色持续到肝实质后期不退表现所谓“早出晚归”征象,肝动脉造影动脉期(A)示供血动脉增粗不明显,在动脉分支旁出现“血湖”,呈“

3、树上挂果”征;静脉期(B)仍可见“血湖”显示,呈“早出晚归”,CT 平扫 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 增强典型表现:早期肿块周边出现斑状、结节状增强灶,随时间延续互相融合,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但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整个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 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 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延时扫描时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代表纤维化或血栓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图),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特点(A为CT平扫,B为动脉期,C为门脉期,D为延迟期),CT平扫(A)示肝右叶实质有一片状低密度区

4、,边界尚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B)呈边缘乳头状强化;静脉期(C)强化扩大;延迟扫描(D)呈略高于肝脏实质的等密度区,MRI 平扫 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号灶,称为“灯泡”征 增强 T1WI扫描,强化方式同CT,最终形成高信 号的肿块,肝海绵状血管瘤(图),MRI T2WI,肿块表现明显高信号,出现所谓“灯泡征”,肝右叶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 MR横断面平扫示肝右叶后上段内有一椭圆形病灶,其内信号均匀,T1WI(A)呈低信号,T2WI(B)呈高信号,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增强扫

5、描(C)早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延迟后(D)病灶内部逐渐填充,呈高信号,【诊断要点】 树上挂果征 早出晚归 渐进性向心性强化 灯泡征【鉴别诊断】 多血供肝细胞癌 肝转移瘤,(二)肝细胞腺瘤,【临床与病理】 肝细胞腺瘤或称肝腺瘤,多见于15岁45岁妇女。与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 多数病人无症状 肿瘤巨大可破裂,【影像学表现】 X线 肝动脉造影早期表现有丰富的病理血管,较大肿块压迫周围血管移位,但不侵犯血管 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 静脉期肿瘤显影消失,在明显显影的肝实质内形成充盈缺损,CT 多为肝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少数为等密度肿块,并发出血则密度增高。 增强后动脉期出现明显增强,而后逐渐下降至等

6、密度,平衡期恢复为低密度 部分肿瘤周围出现脂肪变性,可见肿瘤周围形成低密度环,为肝细胞腺瘤的CT特异性表现 MRI 肝细胞腺瘤一般T1WI表现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 信号。但信号变化多样,缺乏特异性,增强同CT,肝腺瘤 aCT平扫显示肝左叶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对比增强扫描,b动脉期肿块边缘比较明显强化,c门脉期肿块增强密度与周围肝实质形成等密度,d延迟期肿块增强密度降低,边缘可见假包膜,肝细胞腺瘤,【诊断要点】 界清,密度均匀,明显强化 有口服避孕药史 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年轻女性 动脉造影快进快出【鉴别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分化较好的肝细胞癌,(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临床与病理

7、】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为肝内少见的良性病变,病因不明。女性多见 一般无临床症状。 FNH实质由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组成,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中央为星状纤维瘢痕,向周围放射状分隔 肿块无包膜,但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影像学表现】 X线 肝动脉造影表现与肝细胞腺瘤相似 CT 大多数FNH CT无特异性表现 平扫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肿块 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表现明显均匀增强,静脉期增强密度逐渐下降,最终呈较低密度。中央的瘢痕组织和向周围放射状分布的分隔纤维无强化而呈低密度区,延迟低密度区强化,为FNH的

8、CT特征 MRI 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肿块,肿块在T1WI和T2WI都接近等信号 肿块内出现“星状瘢痕征”,则提示本病可能,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图),a. CT平扫显示肝左叶有一低密度肿块(箭头);b.对比增强CT,可见肿块明显强化,其中可见多条状非强化的低密度带,为“星状瘢痕征”(箭头),FNH,【诊断要点】 多数边缘无假包膜 肿块内的密度多交均匀 增强扫描肿瘤内的星状瘢痕延迟强化【鉴别诊断】 肝癌 肝细胞腺瘤,多数边缘无假包膜静脉期(B)仍可见“血湖”显示,呈“早出晚归”肿块直径多3cm,呈类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光滑,多呈黄色表现所谓“早出晚归”征象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均匀强化,小于2cm

9、静脉期(C)强化扩大;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增强后动脉期出现明显增强,而后逐渐下降至等密度,平衡期恢复为低密度边缘光滑、锐利的圆形病灶T1WI扫描,强化方式同CT,最终形成高信肝细胞腺瘤或称肝腺瘤,多见于15岁45岁妇女。(三)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弧形移位,呈“抱球征”界清,密度均匀,明显强化无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年轻女性静脉期(C)强化扩大;动态增强符合“快进慢出”特点(A为CT平扫,B为动脉期,C为门脉期,D为延迟期),(四)肝囊肿,【临床与病理】 肝囊肿(liver cyst)是比较常见的肝脏疾病 可能是胆管在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小胆管丛,出生后逐渐扩大、融

10、合而形成的囊性病变 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 症状轻微,常偶然检查发现,【影像学表现】 CT平扫检查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HU20HU 对比增强检查后囊内无对比增强 MRI 边缘光滑、锐利的圆形病灶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超声显示类圆形的均匀无回声区;b. CT平扫,可见圆形低密度肿块;c.CT对比增强,肿块无强化;d. MRI平扫T2WI,囊肿呈高信号,肝囊肿(图),多囊肝,多囊肾示肝实质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之圆形异常低密度灶,边界清楚,部分囊肿相互融合,中间可见分隔,同时见双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可见多个圆形低密度病灶,部分囊壁边缘可见钙化,【诊断要点】 3050岁多发,症状轻微 囊壁多菲薄,增强无强化改变【鉴别诊断】 肝脓肿 肝囊性转移瘤 肝棘球蚴病,(五)肝脏炎性假瘤,肝炎性假瘤是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瘤样病变。,【临床与病理】 病因不明,中年人多见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出现低热、右上腹疼痛 AFP、HBsAg检测阴性,肝功能正常。肿块直径多3cm,呈类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光滑,多呈黄色组织学上分为黄色肉芽肿型、浆细胞肉芽肿型、玻璃样变硬化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