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3156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反思及展望 第二讲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刘小元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战略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第二讲 管理学的反思与展望,管理学科体系,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原理的传统框架,管理学管理框架的再思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管理学科课程体系示简图,侧重人际技能,公司治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管理科学体系,管理者的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泰勒(F.W.Talyor)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和法约尔(H. Fayol

2、)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而不同于经营“经营意味着预测和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是恰恰意味着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科斯)经营与市场打交道,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获得最佳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管理学研究范围:一是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和运行等;二是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

3、的各种职能性方法管理学与经营学具有连接点:企业组织在配置配置资源时,不可能完全与市场隔离,经营是必需的;管理学-营销管理-经营学,-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的流派与构成哈罗德.孔茨教授写过两篇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以前的管理理论进行了精辟的归纳管理学至今至少有十几个流派: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内容: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从分析方法看:每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用习惯的学科分

4、析方法对管理进行研究。行为科学学派用心里学知识和行为分析方法研究组织中人际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组织考察企业组织;经济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管理科学学派的数理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派的群体心理分析方法目前仍在延续,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第五项修炼离不开系统动力学的知识和方法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表1-1 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表1-1 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续),-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表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

5、著作及研究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的流派与构成 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比较研究:1973年美国的管理学教授威廉. 大内(Willianm G. Ouchi)和理查德.帕斯卡尔( R. T. Pascale)在美国国家生产力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始对美国和日本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引发了一场美日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热潮: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追求卓越美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美国企业文化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这些著作倡导共同观点: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核心内容之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文化学) 该

6、时期比较研究还集中探讨了软管理和硬管理的区别和联系。将战略、结构、制度等概括为管理中的硬要素;将员工、技能、作风、崇高的目标等概括为管理中的软要素,-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的流派与构成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反思:一方面管理学更加重视战略问题,波特教授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等著作在管理学界产生了绝大影响。1990年普拉哈拉得(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将研究的视角从竞争优势转向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达维尼(Dvaeni)提出超强竞争理论,提出要取得优势必须先摧毁自己的优势,行事无常、不安牌

7、理出牌才是合理的方法,必须能够快速行动以建立优势并瓦解对手的优势等观点另一方面,管理学界涌现出一股重新思考、重新设计的浪潮,强调公司再造(Reengineering)、组织再造(Restructuring)、再思考(Rethinking)、再设计(Redesign)等管理学的著作,-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国际主流的管理理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国际主流管理理论可划分为四块:基于交换的理论:1.经济学视角(如交易成本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博弈论、代理人理论、契约理论等);2. 社会学视角(如公平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

8、资本理论等);3. 社会经济学视角(如网络理论、竞合理论、经济社会学理论)关于环境对应的理论:1.制度观(制度理论、权变理论);2. 战略观(如战略选择理论、资源依赖理论、期权理论);3. 共演观(如结构化理论、共演理论);4.生态观(如组织生态理论、生物发展理论),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国际主流的管理理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国际主流管理理论可划分为四块:关于边界跨越的理论:边界跨越理论、松散耦合论、信息处理理论等关于企业成长的理论:企业成长理论(penrose)、企业行为理论、战略与结构匹配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组织进化理论、基于能力的理论(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以及动态能力),

9、总结:全球范围内管理理论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陷入停滞。大多数的理论建构工作停留在扩张(加入新的中介变量或调解变量)、限定(检验边界条件)或验证现有理论的阶段,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传统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新的资源如何进行配置?20世纪在物质资源较稀缺的背景下建立了追逐利益的“经济人”假设;物质生活大为丰富的今天,员工努力工作的驱动源是什么?“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未来的范式?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僵化的组

10、织已经不能敏捷变革自己适应环境。使组织真正成为具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谈何容易?20世纪人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的伦理道德行为和行为方式应该转化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因此21世纪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和行为方式,-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越来越丰富,但难以及时搜索到所需的信息(大数据时代)。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是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构建消费者和企业间的新桥梁?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渠道何去何从?新媒体营销?21世纪更加体会到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需要企业超越国界思考问

11、题。20世纪的跨国经营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和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应为全人类的福利的增长而思考?人类社会能可持续发展吗?经济社会的微观主体应考虑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20世纪专业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分工过细可能导致综合性的问题难以解决。管理学或需创造综合理性的理论与方法,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数

12、据复杂性急剧增长,其多样性(多源、异构、多模态、不连贯语法或语义等)、低价值密度(大量不相关信息、知识提纯难度高)、实时性(数据需要实时生成、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复杂特征日益显著,大数据时代到来对于大数据概念,企业和数据界并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维基百科: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 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站点击量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和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21世纪对管理学的

13、挑战:大数据时代,-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某比萨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人员拿起电话。客服:XXX比萨店。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 ?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客服:先生,烦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顾客:16846146*。客服:陈先生,您好!您是住在泉州路一号12楼120 x室,请问您想要点什么?顾客:我想要一个海鲜比萨客服: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顾客:为什么?客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顾客:那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吃这种的?客服:您上星期一在中央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顾客:好。那我要一个家庭

14、特大号比萨,要付多少钱?客服:99元,这个足够您一家六口吃了。但您母亲应该少吃,她上个月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处在恢复期。顾客:那可以刷卡吗?客服:陈先生,对不起。请您付现款,因为您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现在还欠银行4807元,而且还不包括房贷利息。顾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机提款。客服:陈先生,根据您的记录,您已经超过今日提款限额。顾客:算了,你们直接把比萨送我家吧,家里有现金。你们多久会送到?客服:大约30分钟。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骑车来。顾客:为什么?客服:根据我们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行驶自动跟踪系统记录。您登记有一辆车号为SB-748的摩托车,而目前您正在解放路东段华联商场右侧骑着这辆

15、摩托车。顾客当即晕倒,-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各国均高度重视大数据的研究探索,并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出研究规划以及对其带来的挑战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投资两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致力于提高从大型复杂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并服务于能源、健康、金融和技术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4月,英国、美国、德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研究者联合推出“世界大数据周”活动,旨在促使政府制定战略性的大数据措施2012年7月,日本推出“新ICT战略研究计划”,其中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2008年和2011年,nature和science杂志分别推出专刊Big Dat

16、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和Dealing with Data,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学、超级计算、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讨论大数据和应用专题,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综观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发展现状:大数据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研究仍然处于宏观层面基于互联网和社会媒体的企业大数据研究亟需进一步深入开展现有的大数据研究主要是基于信息科学,侧重大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挖掘和信息安全等方面,鲜有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大数据对现代企业生

17、产管理和商务运营决策等方面带来的变革和冲击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大数据时代,表1 中国知网标题含“大数据”检索结果(2015. 10. 26),-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产品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日益走向社会化和公众参与。随着社会信息产生与传播方式的变化,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趋向平等、互动和相互影响企业运作及其生态正在日益地走向网络化和动态化。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与

18、商务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以来社会媒体、网民群体、上下游合作企业以及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网络生态系统”,并逐渐呈现出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的两种新发展趋势企业对市场的理解和洞察需求正在日益地走向实时化合精准化。快速积累的海量数据使企业难以及时洞察出有用的信息来作出营销决策,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营销前所未来有机遇。在网络条件下,企业能够记录或搜集顾客在各个渠道、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行为数据,从而设计出高度精准、绩效可靠定量化的营销决策。另外,消费者异质性程度也在不断增大,-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社会化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机理与社会资本结构重视社会化网络

19、环境中的行为机理研究,特别是新型一体化的社会网络中社会资本结构及其在商务领域中的意义和影响。关注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行为机理识别,用户创造的在线大数据及社会化网络中信息传播机理,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结构及其影响,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企业网络生态系统及协同共生机制大数据为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带来深刻变革,使得企业可以整合产业生态链资源,进行产业模式创新;可以重塑企业与员工、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间的关系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整合资源,创新协同价值链,提

20、供新的产品与服务,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金融)以产品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注重宏观层面的资源、能力、协同发展、价值创造和产业链合作等要素的面向“社会媒体-网民群体-企业群”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企业网络生态系统”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大数据环境下的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将致力于识别大数据环境下顾客和企业的交互行为特征,揭示大数据在价值产生机理,进而为企业全方位的顾客体验管理、增加消费者福利和企业效益提供策略。应关注大数据环境下全生命周期消费者行为与企业舆情研究,商务管理与市场研究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企业市场绩效度量与营销策略设计等,21世纪对

21、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催化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应关注大数据环境下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产品与治理结构、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兴商业模式研究,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自助大数据相关课题151项,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2014年5月19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2、等五所高校共同组建的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刘扬代表学院签署了大数据分析硕士协同培养合作备忘录。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培养的硕士学位由各校颁发,学历中将注明联合培养。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方案有6门必修课,采用联合授课的方式,重点内容为从大数据到知识和价值的分析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必备的计算机技能、面向大数据分析的统计建模和挖掘能力,课程教学大纲与国际知名高校大数据分析硕士课程接轨。,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中央财经大学MBA启动金融与大数据营销方向,-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央财经大学商学

23、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夯实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20世纪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由组织研究与方法研究所组合多学科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导致管理学派林立,管理学理论体系散乱、不一致;感觉是多学科管理结论的拼接管理是需要实践的,但管理学应该是科学的形成管理学的方法论管理学作为年轻的学科,理论体系尚未稳定,其方法论体系也不够稳定多学科方法论的复杂性独特的方法论体系的形成是管理学成熟的标志,21世纪对管理学的发展展望,-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沿着20世纪已形成的三大板块即组织理论、管理方法和经营理论方向的发展路径继续成长,21世纪对管理学的发展展

24、望,-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管理学研究内容深化管理学将在更大程度上吸纳经济学在20世纪或21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方法,实现管理学和经济学在企业组织层面实现真正沟通罗纳德。科斯教授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黑箱,以契约分析、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点,探索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开创了制度视角研究企业的先河,这恰好是管理学过去所忽视的方面,21世纪对管理学的发展展望,-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走向21世纪的管理学,思考题,管理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25、管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否可以对不必对管理学很熟知?大数据时代管理面临哪些挑战?,-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管理学原理传统框架,创新与变革,管理学理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情,动态复杂环境,-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管理学原理框架的再思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窘迫,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进步,-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严格来说,完全基于中国管理实践并能对国际主流产生重大影响的大理论尚未产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管理理论研究没有进步1.基于中国特定环境或实践或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体为背景的新理论视角已经出现并持续出现。如研究包括中

26、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独特动机和行为的跳板理论,研究转型经济、转型社会环境下企业战略制定的制度基础观,研究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儒家式领导观等2.基于中国特定文化、制度环境和企业实践的新概念、新现象及其背后的理论要素不断出现并持续丰富、完善和发展,对国际主流管理研究在东方文化、亚洲社会及新兴经济体的拓展做出了贡献。“关系”这一领域的产生和发展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除“关系”及其相关的关系资本研究和社会网络、组织网络研究之外,中国特定背景下的产权模糊、乡镇企业现象、转型制度环境的动态性、跨国公司在中国、大市场大政府二元关系、中国式家族企业发展、中国式创新与创业、政治资本、文化变迁、海归创业,中国管理学

27、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窘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进步,3.以中国为背景的理论模型或框架不断出现并丰富了国际主流管理体系,特别是这些体系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其主要特征是现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在西方理论基础上进行修正、补充和拓展。比如、中国企业的竞合关系模型、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模型等在战略管理学界得到认可和重视4. 一些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管理思维开始引入国际主流管理学界。如中庸思想、文化双融、阴阳哲理、儒家式领导、“家”文化等。苏东水的“东方管理学”(彭贺和苏宗伟,2006)、成中英的“理论”(成中英等,2014)、齐善鸿的“道本管理”(齐善鸿和曹振杰,2009

28、)、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席酉民等,2003)等,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窘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不足之处,1.我们缺乏对本土真正商业实践的足够关注和观察。中国新颖独特而丰富的情境,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私有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将为管理学者发展新理论和新观点提供极好的机会和依托2.我们缺乏学术研究与商业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理论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更应该为真实管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3.我们缺乏一个自由宽松的知识创造环境。如今,大量的现有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提供指引又可能蒙蔽双眼。同样,文献回顾可以提供帮助也可能阻碍新思想

29、的诞生4.我们缺乏一个无拘束的、能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对理论和实践有贡献的制度环境。发表基于文献综述且贡献微小的实证文章似乎成为一条捷径5. 对于中国情境的管理理论研究还是以定性综述为主,已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也大多以描述性统计或在西方主流理论模型下添加一些中国情境的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等为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界定,经济学目标:讲求社会整体的效率和公平,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为宗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对象:行业或社会的整体表现赋予经理人的角色: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企业所处的行业结构决策企业的经济行为,并最终决定企业

30、的业绩表现;企业的经济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既不能改变环境又不足以影响最终结果,管理学目标:虽兼顾社会的整体利益,但重点是为企业利益服务,以提高单个企业竞争力、改善经营绩效、增加股东回报为目标,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对象:个别企业为研究对象,关心如何解决其面临的独特问题,以及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赋予经理人的角色:掌握技能的经理人能够创造出价值,-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的网站的扉页: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可以解读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二是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

3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三是管理学界的任务是研究解决管理科学与管理实践中的问题,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界定,-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范式是指导学者们进行研究的理论、世界观和思维模式范式是给学者以归属的标志,决定一个学科的“游戏规则”范式决定了管理学研究中应该加以注意,什么应该置之不理西方对管理学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开始。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管理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从科学管理的“一枝独秀”到“管理理论丛林”的扩大,管理学的发展与变迁在范式层面经历了由确立、稳定到再确立的动态过程,体现了一定的历史发展逻辑对管理学而言,最重要的由这些自成一套的基本假设所

32、构成的范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奠定管理的范式是:“管理就是企业管理”、“有或者应该有一种正确的组织形态”和“”有或者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管理“人”。(范式也会过时),用中国的管理研究丰富和创新管理范式,-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我国管理学界的两种观点:一是坚持本土化研究: 试图从5000年的管理发展史中寻求为企业可借鉴的经验和规律;强调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危险:用中国特色提高门槛的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二是坚持和世界接轨: 从世界顶尖期刊中看门道,跟着世界的发展行动。由于全球化的中国和中国全球化,我国的企业管理和管理研究必须站在世界前沿。

33、中国特色对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验证现有理论并发展新理论的平台真正弘扬“本土研究”: 应该用严格的国际规范,来发展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能够解释中国企业现象的理论,以构成中国管理学对普世的管学理论的贡献,学术的“殖民主义”与“拿来主义”,-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重新定位,在目前阶段,作为转型时期的过渡,学术的“殖民主义”更多地应适用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上;构建中国自己的管理学发展体系,需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和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建立一个管理发展的金字塔分层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能在这个体系下健康、有序、高效发展同时, 管理学界应该建立相应的分工清楚的

34、学术期刊体系(包括专门发表顶尖学术成果的期刊和专门发表推广学术研究成果, 为管理决策服务的期刊)。可以借鉴美国管理学会的制度。美国管理学会有4个会刊, 包括专门发表纯理论研究文章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专门发表纯实证研究文章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专门发表针对企业决策应用文章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以及专门探讨管理学教育有关问题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学术的“殖民主义”与“拿来主义”,如何解决中国管理学研究

35、的窘迫,任何管理理论都必须清晰地阐述:(1)What(概念和主张),(2)How(变量、因素间的重要关系),3.Why(为什么存在这种关系)(4)Where/When/Who(各种背景环境、假设前提等)。任何管理理论必须满足或符合通用性(general)、引导性(instrumental)、预测性(predictive)、逻辑性(logical)和可验证性(verifiable)。当然,东西方管理理论的构建是有差别的。西方理论偏重科学导向,即准确性、思辨性和严谨性;而东方理论更侧向于哲理性、隐喻性和思想性,即侧重艺术导向。东方情境研究与西方模式相比,一个比较重要的思维差异是关系思维和阴阳思维模

36、式(Chen Lou, 2014),-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解决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窘迫之道,中国的管理学者既要了解和参照国际主流管理理论的构建模式,更需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自己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天地融合的独特而有效的路径(陆亚东,2015)1. 困惑驱动式:探索现实或实践中的真正困惑和问题,并通过演绎或归纳的方式融入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市场特征、商业实践和管理文化给中外管理学者提供了许多困惑性待解问题2. 哲学引导式:中国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杂家、佛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用来支持和加强新理论构建的基础哲学思想3.分类式:中国的环境、市场、组织、战略往往极其

37、复杂,需要通过类型学和分门别类的方式构建理论。分类式既帮助学者从理论上将极其复杂的研究问题分层分类分型说透,又能指导各具体类别下差异行为、现象的分析和预测假设。分类的方式既可按市场类型、行业类型制度类型等外部因素划分,也可按所有权类型、资源类型、战略类型、组织形态等内部特征划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解决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窘迫之道,-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的管理学者既要了解和参照国际主流管理理论的构建模式,更需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自己中西融合、古今融合、天地融合的独特而有效的路径(陆亚东,2015)4框架式:构建可以作为分析框架的应用型理论,可以为实践者、咨询业、学术

38、界所用5. 比较式:通过对比(例如与发达国家、金砖四国、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对比),对理论和实践找出比较式的发现和建言6. 隐喻式: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擅长运用隐喻,它具有简单、适用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隐喻是发展中国管理理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包融中国特有的古典管理思想,又易被实践前沿的管理者理解和接受,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并在中国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智慧的基础上,以“立足中国,关注实践,贡献主流,影响世界”为立意与宗旨,继续努力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丰富现有的管理理论体系,是海内外中国学者的重要时代使命1.制度复杂观(institution

39、al complexity view):目前各种制度理论的典型缺陷是未能清晰地揭示制度环境的多面性、相互矛盾性、差异性和变异性,而中国制度环境的转型和变迁给制度复杂观的构建提供了极佳的分析基础。这一理论的研究需要着重解决企业的战略响应和组织响应,使其在既复杂多变又常常相互矛盾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既能保持企业自身的战略灵活性又能掌握机会、寻找突破。,-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2.大双元理论(mega-ambidexterity theory):中国情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给双元理论的内涵提供了许多特别的双元维度。如文化双元中的古今结合、中外结合;企业升级中的仿创结

40、合、长短结合;竞争策略中的性价结合、关系与实力结合;市场扩张中的本土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未来理论拓展可重点围绕:(1)双能力(co-competence)的融合、共建机理,即从能力的维度同时关注提高关系能力(relational competence)与交易能力的融合。未来重点将集中探求两种能力的共建、整合、互进的过程、条件与方法。(2)共演(co-evolution)的主客观条件及动态平衡:从情境的维度协调处理对外部环境的被动遵从与对外部环境的主动影响。共演理论对新兴市场企业的研究前景宽广。未来研究可重点探索何种企业在何种条件下其环境遵从与环境影响交互共存,并据此进一步研究企业在组织结构及决

41、策层面上如何开展共演的协调平衡与动态调整。(3)竞合(co-competition)的多层性、多面性特征:未来研究应重点探讨企业与其竞争者、合作者及上下游企业在多个不同功能、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集团、企业、子企业等)、不同时点的竞合研究,将竞合研究引领到新的高度。(4)双适性(co-adaptation)特征与决策机理,即从时间的维度对企业同时关注短期稳定与长期成长开展研究,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3 合理论(theory of amalgamation or He):如果说“双元思想”揭示的是中国企业“二者兼得”的能力,那么“合思想”则强调企业通过组合式、整体化赢得竞争优势,培养竞争能力的

42、行为逻辑和管理哲学。合思想的探讨为中国管理学者在未来国际管理学界提供了建树的机会。该思想提出的背景同样与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实践密不可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单纯依赖单一、孤立、静态的核心能力(如低价格)是无法适应长期的国际化竞争的;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应该具备兼收并蓄、多元整合、组合竞优的能力特征。因此,适合中国企业采用的制胜方略必定是整合价格、价值、服务、设计、外观、性能等多种竞争优势。研究复合式竞争手段,包括价格、服务、品牌、设计、功能等组合方法的主要特征、形成机理与结果,同时探究如成本、创新、流程、速度、企业家导向等复合式能力的发展原理、成功因素和推动这些能力形成与发挥的内外部条件,-中央财

43、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4.共演理论( co-evolution theory): 转型中的中国为共演理论阐述了企业与外部商业生态体系的交互和共同演进的双向动态过程、机理和结果。它以“共生”为目标,以交互影响为手段,以正向递进为理想特征。共演的外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如行业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市场环境(如进入壁垒、竞争环境、反垄断、渠道等)、商业伙伴环境(如供应商、分销商、合资伙伴、工业设计商、研发伙伴等)和专业服务环境(如银行、保险、风投、运输、供应链管理、云计算、线上服务等)。共演手段包括政策影响、标准影响、最佳实践影响等,以实现多

44、利共赢,推动整个商业生态链的整体、全面、持久发展未来的共演理论应重点解决好共演过程中不同企业主体的差异性(如差异性目标、差异性能力和差异性依赖)、动态性(如内部和外部、局部和整体在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联动性(如共演过程中哪些外部因素或哪些企业构成动态演变的决定力量,企业个体和业界生态体系这一整体如何联动、如何共生、如何分享),-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 刘小元-,5.中国式追赶理论(Chinese theory of Catch-up)。中国式追赶理论是理想主义(如研发战略规划、学习国外标杆企业、应用研发大量投入)、实用主义(创造性使

45、用外来技术、复合型外部伙伴网络,重视技术组合创新与专利、产品功能延展式设计等)和拿来主义(体现仿、学、合、创、跨的追赶体系,从中国情境出发,着眼于多层市场、规模经济,以国际视野和行之有效的自我实践,以技术追赶、商业模式设计、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为内容,实现追赶、超越和再创新)三者的融合体这一理论强调路径依赖与跳跃式发展相结合,技术追赶和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仿创相融,以合补短,以速取胜。中国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中国式追赶理论背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即在中国式追赶中,CHINA(combination-hardship experience-intelligence-networking-abs

46、orption)五大特征极其明显。但这些特征是如何具体地、独特地影响追赶目标的确定、追赶手段的设计、追赶过程的调整和追赶结果的获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6.新集体主义观(New Collectivism View)。集体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顺应市场决定性导向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理论。它摒弃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旧式大锅饭,强调个人利益(工资、奖金、晋升等)与其实际贡献或绩效的高度统一,并引入多种内部竞争机制,有奖有罚,有退有进,奖罚更分明、更拉开、更公开、更科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与制度环境这一长久生态,目前出现的各种政治经济新常态,以及传统的“家”文化,

47、要求员工对企业有“家”的认同感、归属感、集体感。从外形上看,它可能体现在员工持股制度、决策参与、轮换制、集体领导制度、员工利润分成等各种突出员工集体利益而不是企业所有者利益的特征上;但企业的内在血液里流淌的是企业的“家”文化,令人敬佩的主心骨领导,组织公平体系,互帮互信的协同文化和团队精神新集体主义理论显然超越了文化范畴,它涉及政治、制度和法律标准,又受制于企业内部的领导观、资源条件、发展历程、组织文化和效率,更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和人力资源的各种政策,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7.主心骨领导观(Spine Leadership View)。成功的中国企业总有一个共同特

48、征,即优秀的主心骨领导。主心骨领导的存在、威望和家长式关怀给员工们带来期望。但在当下社会,主心骨领导又必须是威权与权威的结合,智慧与胸怀的结合。主心骨领导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灵魂。它既有儒家之德、道家之理、兵家之谋、法家之威,又兼具胸怀、能力、视野、理念和公正。“主”体现在高瞻、主见、睿智、做主,“心”体现在责任究己、公心种德,“骨”体现在脊骨栋梁、勇撑天下。主心骨领导观融合了理性价值和情感价值,将东方的“心”文化与西方的“脑”文化结合在一起。未来理论研究:既要探讨主心骨领导的核心特征和如何培养、炼造这样的优秀领导,更要研究主心骨领导能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特征和组织演变。

49、同样重要的是,主心骨领导往往因该领导的去留而发生重大甚至根本性变化,我们该如何做好主心骨领导的传承和发展?当主心骨领导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无法继续或传承时,企业该如何应对组织变更与转型或至少是避免组织性震荡和损伤?,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7.中国企业的动态能力观(dynamic Capability)。中国的产业竞争环境呈现出典型的动态特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企业数量快速上升,企业规模继续增长,产业政策持续调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动态竞争环境。“动态能力”就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其内、外部能力的一种能力,从而保障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动态能力的本质就是企业为回应

50、或创造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和组织的关键决策者感知、捕捉、适应、更新、重新配置与再创造企业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的一贯的认知与行为取向。其精髓就是永不枯竭的创业和创新精神。考虑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是围绕宏观要素和行业的结构特点来论证企业创新能力的来源,较少从企业内部能力的构成和运作机制着力研究,更少具体探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可选择的路径与现状。,中国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未来,对动态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解构,在逻辑顺序上可以涵盖能力的获取、应用和升级三个方面。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动态环境动态能力企业绩效”的研究范式,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能力从动态视角开展研究,进而构建动态的企业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