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476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与常规建设为重点,以行动项目为载体,市县校三级联动,着力破解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二、行动目标按照“到2020年,主要教育质量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努力将某某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市、某某省基础教育铁三角城市、某某闽北赣东教育高

2、地”总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再创某某教育新辉煌。(一)义务教育阶段到2020年,在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二)高中阶段2020年我市高考一段录取率实现持续增长,市区一段录取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市二段录取率同比2018年增加10个百分点,高考总录取率稳超全省平均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力争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三、主要任务(一)课程品质优化行动1.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坚持质量为导向,强化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充分赋

3、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研发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学校课程品质提升的专业支持体系。组建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团、课程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校本课程评估与备案机制。深化“瓯越特色实践”课程群建设研究,加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到2020年,绘制好“瓯越特色课程图谱”,建好“瓯越特色课程”共享平台,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校本课程的区域共享。2.“四品八德”区域德育一体化建设项目。以“培养四品八德现代公民”为目标,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一体化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学校德育内容体系。探索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课程化、生活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协同德育机制。以“四品八德”好课程、好案例、好少年培育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我市“四品八德”德育品牌。探索“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启动“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联动”等工作坊建设,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到2020年,开发IOO个学科德育优秀项目和德育精品课程。(二)课堂教学优化行动1 .教学新常规优化项目。认真实施某某市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创设追求课堂“增值”氛围,

5、聚焦“学为中心”课堂提升、作业优化、学习评价、教与学新常规建设,建构常态的教学改进机制,促进学生自主高效的深度学习。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行为,推进我市中小学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帮扶指导机制。开展“百场万人携手”行动。促进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o认真实施某某市初中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30%,新常规样板校20所;2019年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样板校达40所;到2020年,初中段新常规达标校达90%以上,样板校达60所。小学段,2018年创建新常规达标校

6、25%,新常规示范校25所;2019年小学新常规达标校达60%,新常规示范校达60所;到2020年,小学段市级新常规示范校达10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民办薄弱学校达标校全覆盖,实现“百所示范、千校达标、万师合格”的目标。2020年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样板县4个。2 .中小学精准教学项目。积极参与省教研室精准教学项目,分段分科开展精准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发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信息进行收集、反馈、运用,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诊断机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完善基于“云阅卷

7、”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与应用平台,建成基于省、市、县(市、区)、校、生五级数据、四类用户、九类对象的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应用模型,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反馈和评价诊断机制。推进“高中质量帮扶工程”,在我市普通高中分层分类的动态调整基础上,持续做好高中教学过程督导与精准视导,提升薄弱地区、薄弱高中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现100%学校开展诊断改进工作,100%中职学校完成省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培育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示范校和达标校。(三)学习素养优化行动1.“爱阅读”行动项目。认真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某某市中小学第二轮“爱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意见,开展第二轮“爱阅读”

8、行动计划的各类评比,实施“爱阅读”领读者培养计划,开展教师“12本书阅读计划”和“爱阅读讲坛”活动,推进“十万教师大阅读”项目,建立“爱阅读”项目研究共同体,组成全市“爱阅读”研究项目学校联盟;继续完善市、县(市、区)、校“爱阅读”三级联动机制,以各县(市、区)“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开展“促进乡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进一步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深度推进“爱阅读”工作,优化阅读环境,提高阅读素养。2.STEAM跨学科学习项目。成立“某某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制定某某市STEAM基础教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STEAM教育研究指导小组,逐步形成“做中学”

9、教师STEAM素养与能力培养机制。实施STEAN教育的“馆校融合”项目,研发基于主题场馆的STEAM课程。成立某某市STEAM教育首批试点学校60所,建立STEAM教育联盟体。开展基于STEAM及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开展STEAM教育榜样学校、榜样教师、优秀课程、项目、课例评比活动,及时提炼推广某某中小学STEAM教育先进经验,培育STEAM教育的某某模式。推进新时代中职智能化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工程,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全面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四)质量评价优化行动1.“四维评价”导向的质量监控项目。完善某某市中小学生教育质量“四

10、维评价”指标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运用。重视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提升的帮扶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把关注学生发展作为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重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作用,开展绿色增值评价。高中阶段重点通过目标导向与学业质量增值评价促进高考质量提升,开展全市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引导学校积极创建现代化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学科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高中。2.“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研修项目。启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与培训I,指导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

11、意义,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学科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评技术。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开展命题培训,建立各级命题人才库,建立试题资源库。高中段深入研究新高考调整后学考、选考两考分离的命题定位与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市高考适应性考试命题质量。完善规范区域、学校考试(检测)制度,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实施命题考试,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五)教师素养优化行动1 .教师专业品质提升项目。构建“五格四型”分层培训体系,开展“入格(新教师、后备干部)-合格(初级)-定格(中级)升格(高级)-风格(特级名优教师校长)”培训,培育“合格、骨干、卓

12、越、领军”型教师和“成长、成熟、辐射、领航”型校长梯队。夯实基础性培训项目群(新教师试用期“人格”培训、高中“未来骨干教师”研修等),衔接需求性培训项目群(“绿色耕耘”送培、名优校长跟岗实践、心理健康训赛考证,三位一体,等),优化引领性培训项目群(学科指导师“孵化研修”、“领军教师”风格研修等)。坚持“服务方式”“需求课程”“课堂模式”三个翻转原则,实施区域分片、学校分类、教师分层的学科组“绿色耕耘”送培;依托“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缓解工学矛盾。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周期内教师培训人均不低于360学分,其中90学分集中培训分

13、层匹配率不低于75%。2 .瓯越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优化“市学科骨干一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一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一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一教育名家”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模式;启动“教育名家”培养计划、“未来名师”培养计划、“未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型班主任”培养计划、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工作室全覆盖计划。到2020年,拥有一支市学科骨干5000名,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3000名,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500名;培养一定数量的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在全市起到高端引领作用。(六)教研机制优化行动1.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项目。认真实施某某市中小学学

14、科教研组建设指南,聚焦学校、学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聚合与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学校教研文化。实施教研组特色项目,开展各个学段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举办先进教研组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教研组建设论坛等,发挥先进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培育跨学段跨学科教研共同体,推进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学段衔接、项目化学习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项目化学习等研究成果。培育高中优质学科基地项目,努力打造优势与

15、特色学科,到2020年培育省级高中学科基地学校15所,市级基地学校30所。2.“云教研”建设与提升项目。完善“某某市中小学云教研平台”功能,做好教学设计、课件、微课等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学科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汇聚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地区、学校、师生的资源共享。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各学段每年举行“云直播”活动10场。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评比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评比“无纸化”目标。2018年初步实现小学(学前)教研室每学科每学年推荐共享优秀教学资源100例,推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无限分享,充分发挥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学的辐射引领作用;到2020年延伸至所有学段学科资源的“云教研平台”

16、推送。四、实施保障(一)建立市县校联动制度。各县(市、区)、直属单位(学校)要上下联动,分部门、分区域、分单位、分学校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各部门力量,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奖励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教育相关部门联动与协调机制。(二)建立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强化教科研部门地位和作用,将教研部门建设成为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建立新一轮蹲点视导制度,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

17、导团,每学期开展针对性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实施“十三五”期间“某某市教科研员专业品质提升行动”,基于课程与学科教学改革热点,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鼓励教科研员在专业精神修炼、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方向的持续研究,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知名专家。(三)建立专项督导奖励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列入对县(市、区)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内容,纳入市局直属学校及其领导年度考核,与全市各类评先评优挂钩。各级政府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表彰、奖励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某某市教育局办公室2018年4月25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