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3618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整合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元整合网络构建,专题讲座专题一 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运输方式、遵循“多快好省”的原则。,近公路 航空 铁路 水运,距离,远,量,大,运费,小航空 铁路 水运,高铁路低水运,2.交通线建设、布局对自然和经济的影响,专题训练1.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后回答(1)(2)题。,(1)2008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 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B.地形C.河流D.交通(2)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突出,正确的 解决措施有( ) 修建卫星城镇 修建环城公路 将铁路、 国道公路迁往城郊 疏散城市居民,减少城

2、区 人口 A.B.C.D.,解析 第(1)题,1948年该城市的城区呈带状沿河流分布,2008年城区除了沿河流分布外,还沿铁路、公路分布,说明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该城市地域形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故选D。第(2)题,铁路、公路穿越城区是交通拥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修建环城公路和将铁路、国道公路迁往城郊是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正确措施。故选B。答案 (1)D (2)B,2.第三条中蒙俄铁路出海新通道,起于俄罗斯博 尔贾,经中国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止于锦州港。 下图是“三条中蒙俄铁路示意图”,据图回答 (1)(2)题。,(1)蒙古国积极推动第三条中蒙俄铁路建设,最 主要的原因是( ) A.铁路运输具

3、有投资少、运费低的优势 B.蒙古国是内陆高原国家,平均海拔高,地势崎 岖,不适宜建设公路和运河 C.第三条中蒙俄铁路的建成,将带动蒙古国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其投资环境 D.铁路运输可以密切与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 政治联系(2)除铁路运输外,图示地区的煤、有色金属等 矿产的运输还可选取的运输方式是( ) A.空运B.公路C.水运D.管道,解析 第(1)题,铁路投资是比较昂贵的;蒙古高原地势差别不大,并不崎岖;蒙古国是个内陆国,缺少入海的通道,新的入海通道打通,对带动蒙古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第(2)题,空运运费昂贵,不适宜运输矿产资源;蒙古国地处干旱的内陆地区,缺乏

4、大江、大河,更没有海运条件;管道运输不适宜运输固体物质。答案 (1)C (2)B,专题三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1.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 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的。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 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 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 和战略区位等方面。,(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质条件、地形 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地质条件:地 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 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 尽量避开。从

5、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 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 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3)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 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

6、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 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 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 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 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 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2.主要交通要道 在高考试卷中,以海峡、运河等为背景材料来 考查气候、水文及时间计算、空间定位等知识 的试题屡见不鲜。下表中是常见的交通要道背 景局部图,供同学们记忆。,专题训练3.国际货运业是现代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 分。下图是“国际货运网点分布图”。读图完 成(1)(2)题。,(1)据图分析

7、,国际货运最繁忙的两条航线是( ) 麦哲伦海峡航线 马六甲海峡航线 北大 西洋航线 好望角航线 A.B.C.D.(2)下列国际货运承运的大宗货物及输往地区合 理的是( ) A.牛肉印度 B.天然橡胶日本 C.石油英国 D.煤美国,解析 第(1)题,北大西洋航线连接西欧、北美两大经济中心区,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航线;马六甲海峡地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航道的“十字路口”,也非常繁忙。第(2)题,天然橡胶主要产地为东南亚,日本是主要的天然橡胶进口国;印度并不是重要的牛肉进口国;地石油主要输往日本、西欧和美国,英国石油资源丰富;美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般不会进口煤炭。 答案 (1)C

8、 (2)B,4.读“某海岛图”,回答问题。,(1)乙、丙、丁、戊四地最适合修建海港的是地 ,理由是 。(2)图的右下方为甲城市中心区街道分布状况, 道路中间没有隔离带,以下公交站点设置正确的 是 。(选择填空) A.B.C.D.(3)影响该岛公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丙、丁、戊 中只有乙口小内大,且避开该地的盛行风向,同 时有公路相连接。第(2)题,公交车站的设置 既要考虑人们出行的需要,又要保证不会导致交 通拥挤。第(3)题,从图中等高线可知,公路 绕开山地,多经过平坦地形,受地形影响大。 答案 (1)乙 海湾风浪小,交通方便(2)D(3)地形,【题型特征

9、】 比较型选择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作为题干,要求经过比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考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型选择题可以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和清晰度。考查考生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解题技能 1.比较排序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一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这类选择题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排序。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的时间和空间定位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可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也可以是对某一组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进行确认。,【答题技巧】

10、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解答时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其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一般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解答排序型选择题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出现的相对位置来推理它们的位置关系,重在比较判断再排序。【典例示范】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1)(2)题。,(1)四个年

11、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2)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 A.北欧B.非洲 C.东南亚D.拉丁美洲,解析 本题组通过数据资料,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地区分布。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转变,表现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由高到低,自然增长率由大到小变化,需注意的是人口死亡率首先出现下降,因此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丁;从目前的数据看,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应为发达国家。答案 (1)A (2)B,【题型专练】 下图为四幅“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 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按要求完

12、成 (1)(2)题。,(1)若四幅图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 110 000、120 000、130 000、140 000, 则其坡高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 B. C. D.,(2)若四幅图的比例尺皆为110 000,等高距 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米,则其坡度由 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 B. C. D. 解析 第(1)题,由于等高距相同,判断坡度的 大小关键看水平距离的大小,比例尺越大,水 平距离越小, 则坡度越大。第(2)题,该题 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比例尺相同则表明 水平距离相等,那么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答案 (1)A (2)B,2.最佳型选择题

13、【题型特征】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答题技巧】 这样的题型四个选项可能都与题干相关,做题时要通过比较优化并抓住关键字“最”,仔细斟酌每个选项,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关的选项就盲目作答。,【典例示范】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 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B.人工草坡 C.柏树林D.天然草坡,(2)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 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

14、但不会引起 (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D.土壤盐碱化 解析 由图中判断,人工草坡植被下土层中二氧 化碳浓度最高,也就最容易在石灰岩地貌区遭受 溶蚀。由于石灰岩地貌渗水,地表不易蓄水,因 而盐分不易在地表富集,故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 答案 (1)B (2)D,【题型专练】2.读图,完成(1)(4)题。,(1)该图指示的地貌类型是( ) A.丘陵B.山地 C.高原D.盆地(2)图示地区中的河流属于( ) A.外流河B.内流河 C.地下河D.地上河,(3)图示地区中的植被最可能是( ) A.森林B.森林、草原 C.草原D.荒漠(4)图示地区最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15、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解析 第(1)题,该等高线地形图显示此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且海拔均大于500米,其地貌类型应为山地。第(2)题,图中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而季节性河流一般为内流河。第(3)题,根据季节性河流可判断,该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因此植被最可能是荒漠。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是我国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答案 (1)B (2)B (3)D (4)B,规范答题 注意联系实际【样卷批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目前全国铁路日均运输需求约30多万 车次,但满足率只有35%左右。京沪铁路长度仅 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

16、2%的 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 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 高达50%以上,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我国东部部分铁路示意图,(1)列举出京沪铁路除起止点外沿线经过的省级 行政中心名称。(3分) 答:天津、济南。(2)简述京沪铁路的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 平4倍的原因。 答:京沪铁路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3)我国正建设东部沿海铁路,分析其建成后对 缓解京沪铁路压力所起的作用。(2分) 答:可以减轻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4)在现有铁路布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采取什 么措施能有效缓解京沪铁路的运输压力?(3分) 答:铁路提速,增大列车的载重量。

17、,【评分标准】 (本大题共10分)(1)天津、济南、南京(3分)(每个1分)(2)京沪铁路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客货流量大(或连接两大经济圈,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2分)(沿线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各1分)(3)分流京沪铁路的客货运输量。(2分)(4)铁路提速;中、短途采取公路运输;大宗笨重、时效性要求不高的货物采取水运;挖掘京杭运河的运输潜力。(3分)(任答3点即可),【失分溯源】 该生本题失分较多,其失分原因如下:第一,对重要交通线的有关知识掌握不牢。如第(1)题,京沪铁路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其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划及省级行政中心,应掌握得非常熟。第二,对问题分析不全面,丢三落四。如第(2)、(4)题答案不完整。第三,审题不细。如第(3)题,应具体答出减轻京沪铁路的客、货流压力,仅像其答案中所写是不对的。,【得分技巧】 论证和探讨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这体现了高考中运用课本的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要求。第(1)问,据图及所学知识即可回答,但要注意“除起止点外”。第(2)问,可从京沪铁路所经过地区的特点来分析。第(3)问,应从客货运输量分流来分析。第(4)问,开放性较强,但可从运输要求、运输方式、提高运速等方面回答。,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