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83738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殡葬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规范一、殡葬服务单位环境防控服务遗体场所应符合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确保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易于消毒,通风系统应当关闭二次回风,避免交叉感染。空气的菌落总数应符合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的相关要求。二、人员防护1.工作人员防护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管理,每天做好体温检测,本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前,实施每周2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离。2.服务对象防护殡葬服务单位应主动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监测和防护,应配备消毒液、测温枪等必要的防护用品。服务对象进入服务场所应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等证明,佩带口罩,配合做好体温测量,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三、倡导丧事简办殡葬服务单位在有序提供守

2、灵、告别、祭祀祭奠、海葬等殡葬服务时,实行承载力管理,控制人员聚集规模,视情缩短告别、祭奠祭祀用时。1.本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前,各殡仪馆不举办守灵仪式,遗体告别参与人数不超过礼厅最大承载力的50%(每厅总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时间不超过30分钟。2 .祭扫高峰日实行预约祭扫限流,预约数控制在各公墓(骨灰堂)当日最大承载力的50%以内;严控落葬参加人数,每户一般不超过10人。3 .持续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创新殡葬服务模式,积极推广网络祭扫、云告别、预约祭扫等线上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集聚。4,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关爱,做实做细殡葬服务保障工作,提供绿色服务通道、现场登记、

3、线下电话预约等便民服务,切实保障刚需服务不降级。5 .严控遗体跨境、跨省市接运业务,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停办、缓办相关跨境、跨省市业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规范一、细化防控措施各区应指导受理中心继续做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不放松,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继续坚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就近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从加强预防、人员监测、环境管理、应急处置等全链条、各环节做好充分准备。二、加强入口管理凡进入受理中心的办事群众必佩戴口罩、必测量体温、必出示“随申码”绿码,且一律实行实名登记(允许使用相关设备进行实名登记),方可进入受理中心。对不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出示“随申

4、码”的老年人群体,可通过查验有效身份证件并做好登记或者其他辅助方式进入。对于老、幼、病、孤、残、孕等脆弱易感人群,各区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提供便利。前21天有境外旅居史或国内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前14天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重点关注地区旅居史的人员不得进入受理中心。三、严格落实人员防护受理中心工作人员上岗时必须佩戴口罩,岗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自我卫生消毒工作。本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前,工作人员每周至少开展2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离。疫苗接种实行“应接尽接”,尽快有序组织第三加强针接种。若发现有发热等疑似症状的办事群众,工作人员做好记录(人员姓名、身份证件号、居住地址、体温检测时间、体温度数、

5、症状描述、现场处理措施和结果等),及时报告并按防控规范处置。四、实行AB班轮流制本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前,有条件的受理中心可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进行AB轮班上岗,轮流交替。五、加强环境管理继续做好受理中心的通风、清洁与消毒工作。应在中午(12:0013:00)和下班后对受理大厅(含自助服务区)、办公场所进出口等各开展一次严格的消毒,同时做好中午暂停服务的公示。应做好各类自助终端的清洁消毒工作,应至少保持每半天消毒一次的频率,同时视使用人数适当增加消毒频率,并做好消毒记录。“好差评”评价器应做到“一人一消毒:应在受理中心入口处提供免洗手消毒液。有公共洗手间的受理中心,应做好卫生清洁,并免费提供洗手

6、液。六、引导间隔等候引导办事群众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合理控制人流量和间距。七、加强明查暗访力度各区要根据下发的通知加大对受理中心疫情防控的明查暗访力度,每日上报对受理中心的暗访督查情况。八、加强网上办事和预约办理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和受理中心资源,加强“一网通力、”“不见面办理”宣传和预约办事,减少居民跑动次数。引导居民通过“随申办”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随申办市民云”APP移动端和“一网通办PC端不见面办理社区高频事项。引导居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办事。九、加强每日监测即日起,实行受理中心封控和确诊病例“零报告”制度,各区每日16:30前在“运管中心交流群”报告。各区民政局负责指导辖区内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街镇负责落实本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