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3831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常见病毒 第八章其他微生物(终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职ppt课件.ppt(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常见病毒,主目录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第二节 肠道病毒第三节 肝炎病毒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五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一、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一、流感病毒二、麻疹病毒三、冠状病毒四、其他呼吸道病毒,学习目标1.掌握: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生物学特性;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2.熟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SARS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感染途径及所致疾病;免疫性。3.了解:呼吸道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标本采集和检查方法;防治原则。,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续上表,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一) 生物学特性形态与大小 : 球形、直径约801

2、20nm结构与分型:核心为螺旋对称的核衣壳。由病毒核酸、包绕核酸的核蛋白(NP)及RNA多聚酶组成。包膜:其上镶有两种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呈柱状;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流感病毒的分型: 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化学组成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型。 因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结构差异,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为若干亚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亚型 。,变异与流行: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均极易发生变异,尤以HA突出。病毒的变异幅度与流感流行关系密切。,流感病毒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漂移 由于基因点突变,使编码HA、N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发生变异,变异率小于1%,

3、属量变。其结果常引起局部中、小型的流感流行,抗原转换 编码 H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变异率大于20%25%,属质变,常导致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因为人群对新亚型缺乏相应的免疫力,所以每当新亚型出现就伴随着一次流感世界性暴发流行。,呼吸道病毒,甲型流感病 的抗原性变异与流感大流行,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抵抗力,耐冷不耐热,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加热56 30分钟即可灭活,室温下病毒的感染性很快消失,04可存活数周,70或冷冻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对干燥、日光、紫外线、脂溶剂、氧化剂、酸等均敏感。,流感病毒的培养特性,鸡胚培养 流感病毒适宜在鸡胚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于鸡胚羊膜腔中阳性率较高,传代培养可移种于

4、尿囊腔。病毒在鸡胚中增殖不引起明显病变,可取羊水或尿囊液作血凝试验以确定是否分离到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呼吸道病毒,(二)流感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呼吸道病毒,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发病前14天的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经飞沫感染上呼吸道。致病作用:病毒仅在呼吸道局部增殖,致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水肿、充血等病理改变。潜伏期为14天,突然起病。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并有畏寒、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表现。易继发细菌感染,可危及生命。,免疫性 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HA、NA、NP、M1的抗体。抗-HA抗体为中和抗体(包括血清中IgG、IgM和呼吸道

5、分泌液中SIgA),中和抗体在预防感染和阻止疾病发生有重要作用,无交叉免疫。病后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对病毒有广泛免疫,在清除病毒和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病毒分离:取急性期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子进行细胞培养或鸡胚培养鉴定;抗体检查:取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后24周)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检查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及其含量。用途: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以及检测新编译组的出现、预测流行趋势,(三)微生物学检查,预防原则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易引起暴发流行,故严密监测流感病毒的变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流行期间,应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可用乳酸蒸薰进行空气消毒。

6、常用方法是在每100立方米空间取24ml 乳酸溶于其10倍水中,加热蒸薰,能灭活空气中的流感病毒。,2.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目前较多使用灭活流感病毒三价疫苗(2个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加1个乙型流感病毒);3.治疗流感无特效疗法,二、麻疹病毒,二、麻疹病毒,(一)生物学性状,麻疹病毒为球形,直径约120250nm 有包膜,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核心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病毒表面有血凝素(HA)和溶血素(HL)两种刺突,均为糖蛋白。 HA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参与病毒感染,并只能凝集猴红细胞。HL具有溶血和促进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作用。,HA和HL有免疫原性,产生的相应抗体有保护作用

7、。麻疹病毒免疫原性较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脂溶剂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性 传染源:麻疹患者;传染方式:是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鼻腔分泌物污染玩具、用具等间接接触感染易感人群。,潜伏期约1014天,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血流,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 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其细胞内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眼结膜、口腔黏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小血管受染产生病变,表现为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少数病例病毒尚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有高热、畏光、还有鼻炎、眼结膜炎、咳嗽三个主要前驱症状,此时病人

8、传染性最强。发病2天后,口颊黏膜出现以灰白色为中心周围绕有红晕的粘膜斑点即Koplik斑。,重点提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12天,全身皮肤相继出现红色斑丘疹,先是颜面、颈部,然后到躯干、四肢,出疹期病情最严重,4天后消退、脱屑。麻疹一般可自愈,但患者抵抗力低下,合并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脑炎。,2.免疫性 麻疹自然感染后一般免疫力牢固,抵抗麻疹病毒再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麻疹感染(包括麻疹减毒活疫苗)还可引起暂时性免疫抑制,可表现为IV型超敏反应性降低、OT试验的阴转和对新抗原免疫应答的减弱。,病毒分离:呼吸道、血液标本接种原代人或猴肾细胞;细胞病

9、变:观察多核巨细胞及包涵体; 检测抗原:取呼吸道、尿沉淀物用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抗体:血清学诊断取患者双份血清检查麻疹病毒抗体IgM、IgG型。检测核酸:还可进行核酸杂交和PCR检查麻疹病毒的核酸。,(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预防麻疹主要措施是给易感者接种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计划免疫将初次免疫定在8月龄,1年后及学龄前再加强免疫。 对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可紧急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进行人工被动免疫,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三、冠状病毒,重点提示: 非典型性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及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肺炎。,2002年11月广东省河源市发现首列严重急性呼

10、吸综合征(SARS)。在短短的34个月里,SARS肆虐着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属暴发流行区。截止2003年5月30日全世界累计病例:8,317例,死亡754例,我国发病人数累计5,328例。2003年4月16日WTO宣布SARS的致病原因是一个人类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即SARS-CoV。,概述,冠状病毒呈多形性,直径约60-200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膜表面有间隔较宽的突起。,(一)生物学特性,SARS-CoV的基因组编码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负责

11、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病毒子代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 抵抗力与流感病毒相似。对70%乙醇、甲醛、紫外线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酸性环境中能很快灭活病毒。,(二)致病性 临床表现,冠状病毒有两种传播途径: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侵犯呼吸道;经口传播侵犯消化道。 可引起普通感冒症状、非典型肺炎;或以腹泻为主的消化道症状,有的冠状病毒引起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的报道。 SARS-Co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毒。SARS患者是传染源,SARS-CoV存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液、粪便和尿液中,病毒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患者发病急,发热、干咳、胸闷伴憋气、胸痛

12、、呼吸困难;有的伴腹泻等临床表现。,(三)防治原则,预防:患者的消毒隔离;:保暖、洗手、洗脸、勤通风、多喝水;勿过度疲劳、不要接触病人,流行期间戴口罩,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SARS疫苗在研制之中。治疗:采取SARS恢复期患者的免疫血清给严重的SARS患者使用,有明显疗效。,四、其他呼吸道病毒,四、其他呼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风疹病毒,有包膜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耐热5630分钟可被灭活,对紫外线、脂溶剂敏感。它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毒。儿童是易感者。经飞沫感染。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后,进入血流再入腮腺及其它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肾脏

13、、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引起腮腺炎,有的患睾丸炎、卵巢炎、脑炎。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以中和抗体作用为主。及时隔离患者;在秋季预防接种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保护易感者,防止传染。,腮腺炎病毒,无包膜DNA病毒;主要有49个型别感染于人。 病毒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密切接触传播,可通过手将病毒传播到眼,消毒不到位的游泳池还能引起腺病毒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引起急性发热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滤泡性结膜炎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红眼病);胃肠炎与腹泻;小儿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病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对同型病毒具有抗感染作用。 讲究卫生,减少接触感染、呼吸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腺病毒,呼

14、吸道合胞病毒(RSV) 有包膜RNA病毒。 是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RSV经飞沫传播,如病毒污染手、毛巾等,容易经眼、鼻粘膜传播,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感染。病毒在感染的细胞群中能形成细胞融合病变而得名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 讲究卫生,避免接触病毒。目前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鼻病毒 无包膜RNA病毒;不耐酸,病毒在pH3时迅速被灭活。它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病毒经飞沫、手传播,通过鼻、口、眼进入体内,主要引起普通感冒、也能引起急性咽炎,婴幼儿的支气管肺炎。 感染后鼻粘膜产生SIgA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容易再感染。,有包膜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

15、型。 它是引起风疹的病原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在局部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后入血流扩散全身,患者有发热、麻疹样出疹、耳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孕妇体内风疹病毒能经胎盘传给胎儿,致胎儿死亡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发育不全)。 病后或隐性感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新生儿若有高浓度IgM抗体,可诊断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 预防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风疹病毒抗体阴性的育龄妇女及学龄前儿童。免疫效果好。,风疹病毒,一、A1型选择题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哪种病原体引起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军团菌2.下列病毒中,其核糖核酸是分节段且易发生基因

16、重排,抗原容易变异的病毒是A.鼻病毒 B.麻疹病毒 C.腮腺炎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 E.风疹病毒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下哪项不正确A它是双链DNA病毒 B表面抗原易变异 C结构分三层 D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分型 E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4.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病毒不侵入血液 B病毒毒力强 C病毒抗原型别多 D病毒发生抗原转变,形成了新亚型 E人体对病毒抵抗力较低5.以下表现中对麻疹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是A发热 B麻疹粘膜斑 C典型皮疹D淋巴结肿大 E检测到麻疹IgG型抗体6.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A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以消化道传染为主 C病后可获暂时免疫力 D发

17、病以夏季为主 E恢复期患者存在带病毒现象7.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A肺炎 B脑炎 C心肌炎 D睾丸炎 E胰腺炎,8. 预防麻疹流行的最好方法是A.注射胎盘球蛋白 B.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C.注射病人恢复期血清 D.注射成人全血 E.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9. 哪种病毒感染,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包病毒 DSARS-CoV E冠状病毒10能垂直传播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冠状病毒D腺病毒 E风疹病毒11哪种病毒是流行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A腺病毒 B麻疹病毒 C冠状病毒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包病毒,12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

18、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初步认定的病原体是A病毒 B细菌 C军团菌 D衣原体 E新型冠状病毒二、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三、简答题1列出呼吸道病毒的常见种类。【答案】一、A型题1.B, 2.D,3.A,4.D,5.B,6.A,7.A,8.E,9.D,10.E,11.A,12.E。,二、名词解释1.抗原漂移是指由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点突变,使编码HA、N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发生变异,变异率小于1%,属量变。其结果常引起局部中、小型的流感流行。2.抗原转换:甲型流感病毒编码 HA氨基酸序列的基因变异率大于20%25%,属质变,常导致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结果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

19、着一次较大规模的流感流行。,三、简答题1列出呼吸道病毒常见种类答: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冠状病毒、SARS-CoV、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等。,返回,第二节 肠道病毒,第二节 肠道病毒,学习目标1.熟悉: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它们的共同特点。2.熟悉: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3.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的致病性;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肠道病毒的具有以下共同特点:个体微小、呈球形,核心是单股正链RNA;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病毒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复制,迅速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较强如耐酸(pH3.5)、

20、耐乙醚,耐受普通消毒剂如70%酒精、5%来苏尔,但对氧化剂和含氯消毒剂较敏感。此外对高温、干燥、紫外线等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病毒。经口感染,病毒在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还能扩散到血液,神经和其它组织,引起多种多样的病症。,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主要损害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导致肢体肌肉迟缓性麻 痹,该病多见于儿童。 因此又称小儿麻痹症。,(一) 生物学特性,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730nm,无包膜。核衣壳的壳粒由4钟衣壳蛋白组成(即VP1、VP2、VP3、VP4),其中VP1、VP2、VP3暴露在核衣壳表面,是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也是与中和

21、抗体结合的位点;VP4在内部,紧靠RNA。根据病毒的中和抗原型特异性的差异,将它们分为、等三个血清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患者、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粪一口途径。易感年龄: 15岁儿童。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侵入,在咽、扁桃体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抵抗力正常:隐性感染 抵抗力低下者:病毒经淋巴入血液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随血液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进一步增殖,再次进入血液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症状:发热、咽痛和腹泻,病毒还可侵犯中枢,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内增殖使细胞病变,轻者表现暂时性肢体迟缓麻痹;重者发展成为肢体迟缓性麻痹后遗症; 病后和隐性感染者获得对同型病毒较

22、持久的特异性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从母体得到中和抗体IgG而获得免疫保护。,(三)微生物学检查,1检查病毒对发病初期患者,采集粪便标本,加入抗生素抑制杀灭细菌,立即送检。2检查特异性抗体采集患者发病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查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抗体。如果抗体含量随病程延长增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脊髓灰质炎的价值。,(四)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 保护易感者。人工自动免疫: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活疫苗糖丸;人工被动免疫:对接触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易感者,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防发病或减轻症状。,二、柯萨奇病毒,萨奇病毒是1984年Delldorf从美国纽约科萨奇镇(Coxsacki

23、e)首次发现,故名萨奇病毒。分型:分为A、B两组。A组有23型病毒,B组有6型病毒。致病性: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以隐性感染多见,表现为轻微上感或腹泻等症状。偶尔侵犯中枢引起迟缓型肢体麻痹,一般无后遗症。还可引起无菌性脑炎、手足口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病后免疫: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三、埃可病毒,1951年首次发现,称为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ECHO,埃可病毒)。有31个血清型,其中12个型能凝集人类O型红细胞,血凝素是毒力的主要部分。 生物学性状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类似,但是三者的抗原性不相同。 病毒感染常引起无菌性脑炎,伴有皮疹和其它临床表现。1岁以下婴儿受感染后常因神经性后

24、遗症导致智力障碍。 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感染有持久免疫力。,四、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呈球形,直径7075nm,有双股RNA和双层衣壳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犹如车轮状,故名轮状病毒。,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数天至数周,耐酸碱,在pH3.5pH10环境中仍可保持其感染性;但是不耐热5530分被灭活。,分组:根据病毒内衣壳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AG7个组。其中A组是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最常见的病毒。,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它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细胞内增殖,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受损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释放大量病毒,随粪便排出。受病毒感染约12天,出现发热、水样腹泻、大

25、便无腥臭味,伴呕吐、腹痛等,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而导致死亡。, 重点提示: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此外,新型肠道病毒6871型感染人体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痹、脑膜脑炎、手足口病。肠道腺病毒和Norwalk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一、1型选择题1.不属于肠道病毒共同特点的是 A.是裸露的小核糖核酸病毒 B. 耐酸耐乙醚 C.不耐热 D.只在肠道增殖引起腹泻 E.可侵犯神经系统2.下列理化因素中,不可灭活肠道病毒的是A.紫外线 B.脂溶剂 C.氧化剂 D.5630分钟 E.0.3%甲醛3.预防脊髓灰质最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A.注意饮食卫生 B.口服脊髓灰质炎

26、减毒活疫苗糖丸 C.注射丙种球蛋白D.消灭蝇类 E.加强粪管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染途径是A呼吸道传染 B消化道传染 C接触传染D皮肤黏膜伤口感染 E节肢动物媒介传播,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A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染 B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 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D可形成病毒血症 E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型瘫痪6.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葡萄球菌D柯萨奇病毒 E溶血性链球菌7.患儿女1岁,今日发热、咳嗽、呕吐并出现腹泻,每日10余次,大便为黄色蛋花汤样,量多,无腥臭味。尿少,前囟、眼窝凹陷。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考虑最可能的病原体是A白色念

27、珠菌 B空肠弯曲菌 C轮状病毒 D耶尔森菌 E侵袭性大肠杆菌,8.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 A人类轮状病毒 B麻疹病毒 C伤寒杆菌 D肠道杆菌 E肠道病毒二、简答题 1.肠道病毒能引起哪些疾病?【答案】一、1型选择题1.D,2.B,3.B,4.B, 5.E, 6.D, 7.C, 8.A二、简答题 1.肠道病毒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人类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柯萨奇病毒引起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迟缓型肢体麻痹、手足口病、普通感冒、疱疹性咽炎、流行性肌痛、发热、皮疹、心肌炎、心包炎; 新型肠道病毒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痹、脑膜脑炎、手足口病、小儿肺炎;肠道腺病毒和Norwa

28、lk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返回,第三节 肝炎病毒,第三节 肝炎病毒,学习目标1.掌握: HBV的生物学特性 HAV的致病性。2.熟悉:HB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HBV抗原抗体检测临床意义甲。3.了解:HBV、HAV的防治原则;五种肝炎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种类: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传播与致病特点: 甲型和戊型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发展成慢性肝炎或携带者; 乙型和丙型主要由血源性传播,不但会引起急性肝炎,而且常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 在嗜肝DNA病毒等辅助下才能复制, 传播途径与乙型

29、肝炎病毒相同。新的与人类肝炎相关的病毒,如已型肝 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 病毒(TTV)则是近年来发现的肝炎病毒。还有一些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黄热病病毒、风疹 病毒等也可引起肝炎,但不列入肝 炎病毒范畴。,(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甲型肝炎病毒(HAV)呈球形,直径27 32nm,核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RNA型病毒。 抗原:仅有一个血清型。 抵抗力较强:耐受乙醚,在PH3.0的酸环境中稳定,在60时可活4小时,在水中和毛蚶等水生贝类中可活数天至数月;加热1005分钟灭活,对70乙醇、紫外线、甲醛和氯敏感。,一、甲型肝炎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

30、及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经粪口途径传播,经血液传播较少见。致病过程:HAV病毒经口侵入人体,首先在口咽部或唾液腺中初步增殖,然后到达肠粘膜与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并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再经血至肝细胞内增殖而致病。潜伏期15-50天。临床有乏力、畏食、厌油腻、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大、压痛、血清转氨酶升高等症状。24周可恢复,预后良好。,1988年上海曾发生因食用HAV污染的毛蚶而致甲型肝炎暴发流行,患者多达30万人。,病后免疫:产生抗-HAV,对再感染有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检查: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HAV的IgM,作为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病原学检查用RT-PCR法,

31、主要检测粪便标本中的HAV RNA.,用ELISA法检测HAV抗原,用免疫电镜法检测病毒颗粒等。(三)防治原则 三管一灭:管水、粪、食物及灭蝇,加强卫生宣教,不要生吃毛蚶等食物,防止病从口入。做好病人排泄物、饮食用具的消毒处理。 疫苗: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分类上属于嗜肝DNA病毒。HBV感染率高,我国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HBV携带者超过1.2亿。临床症状可表现为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二、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 HBV感染者的血清在电镜下可见三种颗粒: (1)大球形

32、颗粒(Dane 颗粒):直径42nm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和前sAg。 内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27nm,相当于一般病毒的核衣壳,含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核心:含有DNA和DNA多聚酶。Dane颗粒是完整的有传染性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2)小球形颗粒:直径约为22nm,其成分是病毒合成中生产过剩的HBsAg,不含病毒的DNA和DNA多聚酶,因此无传染性。(3)管形颗粒:由小球 形颗粒串联而成,成分也 是HBsAg。2抗原成分(1)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上述三种颗粒中,为HB

33、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筛选供血人员的必检指标。HBsAg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HBs)和细胞免疫反应。该抗体为保护性抗体,对HBV具有中和作用,能防御HBV感染。,(2)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内衣壳表面,成分为衣壳蛋白,其外被HBsAg所覆盖,所以不易从感染者血清中检出。HBc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检测到抗-HBc IgM,提示HBV复制,传染性强。而抗-HBc IgG低滴度为既往感染,高滴度提示急性感染。(3)e抗原(HbeAg):存在于病毒核心结构的表面,只有当HBV裂解时,方可游离释放入血,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34、HBeAg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e,对HBV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抗-HBe阳性提示HBV复制能力减弱,传染性降低。,3抵抗力 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70%乙醇均有耐受性。高压蒸汽灭菌法、100加热10分钟、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及环氧乙烷可灭活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急性期与慢性活动期,病人血液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血、血制品、血透析、注射、手术、医疗器械、针刺纹身、公用剃刀或牙刷、皮肤黏膜小伤口均可以传播感染;性行为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以及

35、病毒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肝细胞的损伤。 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无症状、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 病后免疫:对同型病毒可产生免疫力,干扰素、NK细胞、杀伤性T细胞对胞内HBV具有重要免疫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1抗原、抗体检查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抗原和抗体,是目前临床上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HBsAg HBeAg 抗-HBs 抗-HBe 抗-HBc IgM 抗-HBc IgG 结果分析 HA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三大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或慢性肝炎(小三阳)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

36、染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有免疫力,2.血清HBV DNA检测 用PCR技术检测HBV DN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出HBV DNA是病毒复制的最可靠的指标,已经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应用。重点提示:“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 HBeAg 抗-HBc IgM检查呈阳性,(四)防治原则 严格筛选供血者,确保血源的合格。预防血源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加强育龄妇女HBsAg的监测,阻断母婴传播。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是有效的方法。高效价抗-HBs的免疫球蛋白(BHIg)进行紧急预防或阻断母婴传播。 目前对乙型肝炎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以抗病毒药为主,肝功能异常多用核苷类药物的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拉

37、米夫定及干扰素,中草药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谷丙转氨酶升高者多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有黄疸、湿热者多用利湿退黄中药或茵栀黄注射液、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等;而对HBsAg无症状携带者试用中药叶下珠均有一定疗效。,病毒种类 传播途径与所致疾病 防治原则 HCV 主要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表现为急性肝炎、 检测抗-HCV 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极易慢性化。 HCV感染后不能产生有效免疫保护反应。HDV HDV常与HBV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引起 检测抗-HCV和HDV 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或恶化 RNA HEV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HEV主要表现为急性 检测抗-HEV 肝炎、重症肝炎及胆汁

38、瘀滞性肝炎,不发展成 慢性肝炎。孕妇感染HEV常发生流产或死胎。,三、其他肝炎病毒,自我检测一、名词解释 1.HBsAg 2.HBeAg二、A1型选择题1.患者女性,45岁,既往体健,体检时发现肝功能正常,抗-HBs阳性,反复查HBV其他标记物均为阴性。表示此患者为:A.乙型肝炎有传染性 B.乙型肝炎病情稳定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2.某单位3周内有10人相继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巩膜黄染,ALT(谷丙转氨酶)增高,HBsAg(),抗HAV-IgM()、抗HAV-IgG(),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甲型肝炎病毒肝炎 B.急性乙型肝炎病毒肝炎 C.

39、急性丙型肝炎病毒肝炎 D.急性丁型肝炎病毒肝炎 E.急性戊型肝炎病毒肝炎3.一孕妇,28岁,既往体健,近一年来发现HBsAg阳性,但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此孕妇目前病情所处状态是:A.无症状HBsAg携带者 B.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D.HBV既往感染 E.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4.某孕妇,29岁,既往体健,近一年来发现HBsAg阳性,但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经过十月怀胎,足月分娩一4500克男婴,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此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A.乙肝疫苗 B.丙种球蛋白 C.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5.患者男性,37岁

40、,被诊断为“甲肝”入院。护士消毒患者的餐具、便器常用的方法是:A.臭氧灯灭菌 B.冷灭菌 C.消毒液浸泡 D.消毒剂擦拭 E.日光暴晒,答案一、名词解释 1. HBsAg: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2. HBeAg: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二、A1型选择题 1d 2a 3a 4e 5c,返回,第四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四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俗称艾滋病)的病原体。HIV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使患者发生机会感

41、染或肿瘤。,概况:1981年6月美国CDC首次报道1983年从AIDS患者分离到病毒1986年WHO国际病毒分离委员会决定将艾滋病病毒命名为HIV1988年WHO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感染艾滋病毒状况: 2010年,感染者新增270万人 2010年底,约有3400万人感染者 艾滋病死亡人数 2005年220万人 2010年180万人 艾滋病人每人每年治疗费达12万元 中国感染艾滋病毒状况: 2009年当年感染者4.8万,死亡2.6万 2011年大约有84万感染者,病人8万 分布: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 广东为高发病区占全国80,(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HIV球

42、形,直径100120nm 外层:包膜和刺突(gp120) 内层:20面体核衣壳 核心:RNA、反转录酶、 衣壳由p24蛋白组成。,培养特性HIV感染的宿主范围狭窄 仅感染表面有CD4受体的细胞动物模型是恒河猴和黑猩猩 症状与人的AIDS不同,抵抗力不强 0.1%漂白粉、70%乙醇、 0.3%H2O2或0.5%来苏都 可以灭活病毒5630分钟可被灭活,100 20 min 高压蒸汽灭菌法 20 min,抵抗力与消毒,WTO的标准,(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是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因为HIV分布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

43、浓度最高。 (2)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感染等途径传播。,(3)易感人群:指有感染HIV高危行为的人 性途径: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血液途径: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另外,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母婴途径:HIV阳性的女性怀孕、分娩、哺乳,HIV致病机制:HIV对CD4+T细胞的破坏,HIV是嗜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因为HIV包膜上

44、gp120与上述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促进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寄生。 HIV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CD4+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使得CD4+T细胞失去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临床表现:,四个阶段:原发感染、潜伏感染、有症状感染、典型AIDS(典型过程需要10年以上),常见症状:长期低热,消瘦、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以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从而导致病人死亡。,3.免疫性有中和抗体

45、和ADCC效应但是不能彻底清除HIV,在HIV感染过程中,机体可产生高效价的抗HIV多种蛋白的抗体,包括抗gp120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在急性期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抗原数量,但不能清除细胞内病毒,若抗体为IgG,则在NK等细胞的参与下发生ADCC效应。HIV感染也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包括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非特异性NK细胞的杀伤作用,其中CTL对HIV感染细胞的杀伤十分重要,但也不能彻底清除潜伏感染的HIV。,(三)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的存在表明有HIV感染,而检出HIV则是病毒存在的确凿证据。 检测方法: 检查HIV抗原:检测P24抗原,用于 HIV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 检查H

46、IV抗体:以ELISA方法筛查 、 免疫印记试验( WB)方法进行确认; 还可检查HIV核酸,有助于诊断HIV 感染。,AIDSD的药物治疗 抗HIV的药物三大类: 核苷类药物: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干扰HIV的DNA合成; 非核苷类药物:其作用与核苷类药物一样,具有抑制逆转录酶的作用; 蛋白酶抑制剂:其作用是抑制HIV蛋白酶的作用。 对症治疗。,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HAV BHBV CHCV DHDV EHIV2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 A共用注射器 B性接触 C母婴垂直传播D共用剃须刀 E握手、拥抱3AIDS的中文含义 A脑膜脑炎 B免疫缺陷病 C肿瘤D机会感染 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7、,一、A1型选择题,4患者男性,37岁,不规则发热、咳嗽,伴间断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明显消瘦2个月,既往有静脉吸毒史。体格检查:体温38,全身淋巴结肿大,质韧、无触痛,能活动。白细胞4.0109/L血清HIV抗体(+)。此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A支气管肺癌 B艾滋病 C白血病D败血病 E淋巴病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的关键因素是 A破坏神经细胞 B破坏白细胞 C溶解红细胞D抑制B细胞作用 E选择侵犯有CD4分子的细胞,破坏免疫功能,【答案】一、A1型选择题1A;2E;3E;4B;5E,【答案】1A;2E;3E;4B;5E,返回,第五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第五节 其他病毒及朊粒,一、虫媒病毒二、疱疹病毒三

48、、狂犬病病毒四、人乳头瘤病毒五、朊粒,学习目标1.掌握:乙脑病毒、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性。2.熟悉:虫媒病毒、疱疹病毒的致病性。,一、 虫媒病毒,一、 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所致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 传播媒介与途径:人被带有乙脑病毒的伊蚊或库蚊叮咬而感染。 防治原则:防蚊灭蚊,在易感者(9个月10岁儿童)中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森林脑炎病毒 所致疾病:森林脑炎 。 传播媒介与途径:人被带有森林脑炎病毒的硬蜱叮咬而感染。 防治原则:灭蜱、接种疫苗。,登革病毒 所致疾病:森林脑炎 。 传播媒介:伊蚊。 防治原则:灭蚊、防止蚊叮咬。,汉坦病毒 所致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 。 传播媒介:螨。 防治原则:

49、灭鼠、接种汉坦病毒灭活疫苗。,新疆出血热病毒 所致疾病:新疆出血热 。 传播媒介:亚洲离眼蜱。 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 接种新疆出血热病毒疫苗。,艾博拉病毒 所致疾病:艾博拉出血热 。 传播媒介:猴:注射和空气。 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 须隔离、消毒。,二、 疱疹病毒,二、 疱疹病毒,正式命名:人类疱疹病毒1型(HHV-1) 常用名: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所致疾病:唇疱疹、龈口炎、 角膜结膜炎、 脑炎 。 防治原则:避免接触患者 接种VZV减毒活疫苗 药物:阿昔洛韦、丙氧鸟苷,正式命名:人类疱疹病毒2型(HHV-2) 常用名: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 所致疾病:生殖器疱疹、 新

50、生儿疱疹 。 防治原则:避免接触患者 接种VZV减毒活疫苗 药物:阿昔洛韦、丙氧鸟苷,正式命名:人类疱疹病毒3型(HHV-3) 常用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所致疾病:水痘、带状疱疹、脑炎 。 防治原则:避免接触患者 接种VZV减毒活疫苗 药物:阿昔洛韦、丙氧鸟苷,正式命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常用名:Epstein-Barr病毒(EBV) 所致疾病: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防治原则:避免接触患者 接种VZV减毒活疫苗 药物:阿昔洛韦、丙氧鸟苷,正式命名: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 常用名:人类巨细胞病毒(CMV) 所致疾病: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