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83912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汇总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本章会有很多的新名词,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细部处理的具体演化,对建筑物的断代有着直接的意义。,第一节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台基:又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最早具有防潮、防腐,后来则出于外观及等级制度的需要。普通台基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在其外表面包砌砖石。并有压阑石、角柱和间柱等构建。 须弥座 又名金刚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半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最高级的台基:须弥座,踏道,阶级形踏步:在踏跺两旁置垂带石,最早见于东汉的画像砖。

2、可位于室内或室外,也可用单阶、双阶或多阶等形式。高宽比一般是2:1。侧面的三角部分称为“象眼”。如意踏步。坡道:礓嚓(慢道);辇道(或称御路),古代对于台阶坡度的理解,栏杆,在汉代的画像石和陶屋明器中栏杆的望柱、寻杖、阑板都已具备,并且望柱头也有了装饰。阑板纹样亦有直棂、卧棂、斜格、套环等多种。到了南北朝,石刻中又出现了勾片造阑板。宋以前的木勾阑的寻杖多为通长,仅在转角或结束处才立望柱。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柱头有莲、狮、卷云、盘龙等。在园林建筑中栏杆处理比较灵活。,铺地,晚周已出现铺地砖,春秋、战国的地砖,底面四边有突楞,正面有米字纹、绳纹、回纹等,边长尺寸约为35到45厘米。秦代

3、有50*35*5厘米,截面为平行锯齿纹的地砖,长边还留有子母唇,还有略呈契形的铺地砖。汉墓中铺地形式可达10种,一般均为方砖或条砖,用扇形或契形砖的很少,也有用石板或空心砖的。东汉墓已出现磨砖对缝。唐长安大明宫地砖侧面已磨成斜面。宋代起砌砖普遍使用了石灰。,室内铺地多用方砖或条砖平铺,很少侧放,一般对缝或错缝,但条砖有用席纹或两块砖相并横直间放的,考究的先砌地龙墙,再放木搁栅,并铺大方砖。或先在地上铺一层小砖,再铺经过桐油浸泡、表面磨光的大型地砖“金砖”室内外铺地一般都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并沿建筑外墙做有散水。砖的表面多做花纹,秦代的回纹,汉代的四神纹(并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吉祥文字,唐代

4、的宝珠莲纹等。明清在住宅与园林中使用各种建筑废料,构成各种图案。,第二节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屋架上相邻两檩(宋称槫)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柱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类。按结构所处的部位,一般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童柱等。又有都柱(都柱在秦、汉宫室建筑遗址和崖墓中,有的厅堂平面中仅设一颗柱子的做法。 )、倚柱(塔身的柱子,依附在壁体凸出一半的方形柱子叫倚柱)、排叉柱(排叉柱,就是在地基上打好一个个洞,然后把木柱一根一根插在地基上)、塔心柱、望柱。依构造需要,则有雷公柱

5、、垂莲柱、擎檐柱、抱柱、心柱。柱的外观有直柱、收分柱、梭柱、凹楞柱、束竹柱、瓜柱、盘龙柱等。,早期木柱大多为圆形断面,下端埋于土中,然后用土填塞柱穴,再夯实。商代已于柱下置卵石为柱础,有的石上再加铜踬。秦代已有方柱。汉代石柱更加了八角、束竹、凹楞、人像柱等式样,并出现倒栌斗式柱础,柱身也有直柱和收分较大的两种。南北朝受佛教影响,出现了高莲瓣柱础、束莲柱,以及印度。波斯、希腊式柱头,但在后来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初祖庵大殿檐下八边形截面的柱,河北定兴慈惠石柱(北齐),柱径与柱高的比率也有一个从大到小的演化过程。东汉崖墓中的石柱1/21/5之间。唐代佛光寺大殿木柱1/9;清代1/101/11左右,

6、而南方民居由于屋面荷载较小,结构较轻,一般在1/15左右。各类柱子有等高和不等高的。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形成缓和的檐口曲线。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宋代建筑为了建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规定前后檐柱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100,两侧山柱向内倾斜8/1000,角柱向两个方向都倾斜。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称为“侧脚”。,在柱的拼合方面,用24根小料拼合大料。柱的上下两端都做凸榫,以便插入栌斗与柱础。柱子的排列,有独立的“都柱”;内外二圈柱的金厢斗底槽(佛光寺大殿,唐);满堂柱式(大明宫麟德殿,唐);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或三区的“单槽”(晋祠圣母殿,宋)、“双槽”(朔县崇

7、福寺观音殿,金);用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分心斗底槽”(蓟县独乐寺山门,辽);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副阶周匝”,一般用在较隆重的建筑中。宋、辽、金、元建筑中,还用了“移柱造”、“减柱造”,枋,额枋(宋称阑额)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及以前大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才移到柱间。有时用2根叠用,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为阑额),下面的叫小额枋(宋称由额)。二者间填垫板。使用于内柱间的叫内额,位于柱脚的称地拊。唐代阑额断面高宽比约2:1,侧面略呈曲线,叫琴面;阑额在角柱处不出头。辽代阑额大致同唐,但角柱处出头并作垂直截割。宋、金阑额断面比例约为3:2,出头有出锋或近似后代霸王拳的式样。明清

8、额枋断面近于1:1,出头多用霸王拳。,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用于承托斗拱的构件。最早见于陕西西安兴教寺唐玄奘塔,宋、辽使用渐多,开始断面形状和阑额一样,后来逐渐变高变窄,至明清,其宽度已窄于额枋。早期角柱处不出头,后来出头的形式有垂直截割,或刻作海棠纹等。雀替(宋称绰幕枋)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也可用于在柱间的挂落(楣子)下,为纯装饰构件,称为“花牙子”。,二.斗拱,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古代的殿堂出檐常达三四米,如无斗拱支撑,屋檐将难以保持稳定。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十

9、分明显,斗拱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远看槽下斗拱犹如密布一排雕饰品,但其结构作用(承托屋檐)仍末丧失。,注意斗拱在不同时期的演化,斗拱由大逐渐变小,斗拱也是礼制和皇权的象征,礼制象征:主要建筑物尊鄙关系建筑物等级,皇权象征:皇家宫室神、佛、观高官大臣(明清大臣限于一、二品官),民间也有变相用斗拱者,仅限于大斗影拱不出跳。,原始斗拱,1929年洛阳邙山出土的西周铜簋“矢令簋”,下部基座四周方形短柱,柱头施枓。东汉时期斗拱的普遍应用。不仅宫殿、楼阁建筑中使用斗拱,而且地主的宅邸中也多使用。斗拱多用于柱头、补间不多见。斗拱形象:一斗二升;一斗三升。还有直

10、斗造和交手拱。栌斗和散斗已经定型,基本上都是方形,上大下小。隋唐时期斗拱的分布有内外檐斗拱,内檐斗拱自唐以后逐渐减少。外檐斗拱分布的变化,主要是补间的式样和数量。唐代补间的式样多不与柱头铺作一致。而且也不是所有建筑每间都施补间,最多的每间也不超过一朵。南北朝时期的人字拱到隋唐仍被沿用。出跳也比柱头铺作少。如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抄双昂。补间仅为双抄。由于补间少,所以同一间各朵斗拱距离虽然相等,但各间斗拱距离则不一致。,宋代斗拱已经成熟,如转角铺作已经完善,补间铺作和柱头铺作的尺度和形式已经统一;内檐斗拱已出现了上昂构件,在营造法式有明确的尺寸规定。辽、金继承了唐、宋的形制,但铺作使用了斜

11、拱、斜昂等。元代起斗拱尺度渐小,真昂不多。明清时斗拱尺度更小,柱头科与平身科尺度已有差别,而且都用假昂。,屋架,举架。中国传统建筑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这种建筑在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从而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这样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风貌。这种方法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为举架,在宋营造法式中名为举折,在记述江南建筑做法的营造法源中谓之提戗。,推山与收山,廡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收山: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

12、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 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梁、檩与椽,梁,根据在构架中的部位,可有单步梁(又叫抱头梁,宋称搭牵)、双步梁等梁的断面拼梁,瓜柱:两层梁架中间支撑的短柱 。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替木:,屋顶,种类: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单坡、平顶屋顶做法屋顶曲线:檐口曲线、屋面曲线、屋脊曲线。屋角起翘屋面材料,第五节 装修(宋称

13、小木作),门 版门(棋盘版门、镜面版门)、 隔扇门(宋称格子门)、 罩。窗 直棂窗、槛窗、支摘窗、横披、漏窗。天花、藻井、卷棚其他家具、陈设,色彩与装饰色彩装饰:粉刷、油漆、彩画、壁画、雕刻、泥塑。,雪霁江行图舟船上的栏杆钩窗(支摘窗),山西侯马董海墓后室,用砖材模仿木构的梁枋与斗拱是五代之后常用的砖作技术之一。(金代),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