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4393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班级群体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12/21,1,第三章 班级群体,2022/12/21,2,第一节 班级群体心理,班级群体心理是指长期发展起来的班级群体内部所独有的心理倾向和态度体系,以及这些心理状态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对班级群体共同追求、共同活动以及内部人际关系等的直接反映。,2022/12/21,3,班级群体心理和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班级群体心理是班级群体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班级群体精神面貌最直接、最明确的反映。它体现一个班级群体的个性,也是区别于其它班级群体的重要标志。 班级群体心理为所有班内学生所共有,一方面,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共同部分有机地组成班级群体心理,另一方面,班级群体心理又制约调节着每个学生

2、的个体心理。班级群体心理和学生个体心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形成了班级群体统一的个性,又发展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2022/12/21,4,班级群体和班集体,班级群体并不等于班集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几十个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不是随意聚起来的一群人,它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统一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舆论、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的组织机构等。,2022/12/21,5,第二节 班集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一、班集体及其形成二、班集体的心理特征三、班集体心理的培养,2022/12/21,6,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形成过程:(一)

3、松散期 (二)同化期 (三)形核期 (四)形成期 (五)发展期,2022/12/21,7,(一)松散期,学生刚刚来到一个班级,相互缺乏了解和情感联系,因此,成员间没有吸引力。同学们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人,这时,班级内部的一切基本听从班主任指挥。,2022/12/21,8,(二)同化期,学生间开始熟悉,由于地理位置、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开始频繁交往,这为班级群体核心的形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教育要求对班级群体来说仍是外来的,班主任很难使班级群体发挥整体作用,处于班主任组织班级、提出要求,选择班级群体积极分子和骨干阶段。,2022/12/21,9,(三

4、)形核期,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通过各方面的活动,积极分子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得到学生们的信任,形成了一批骨干力量,开始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初步发挥了班级群体的整体教育功能。所以,这是班级群体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时期。,2022/12/21,10,(四)形成期,这一时期,班级核心形成了,学生干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各负其责,带领学生开展各方面的工作。通过班级各方面积极有效的活动,初步形成了正确的舆论、行为规范,集体荣誉感也大大增强。,2022/12/21,11,(五)发展期,班集体已经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干部和学生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每个学生已经无需外来监督就能对自己提出要求,并认

5、真履行。同学之间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即形成了班集体统一而又鲜明的个性。,2022/12/21,12,二、班集体的心理特征,(一)目标认同 “真正的集体并不是单单聚起来的一群人,也就是说,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那种集体”。 -马卡连柯,2022/12/21,13,(二)行为规范认同 行为规范对班集体成员的影响,首先是有形成文的,包括学校和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然后是无形不成文的,包括舆论和心理默契等方面。 班集体不仅在于有正确、健康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在于班集体成员对它的认同,并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对班集体行为规范的认同是实现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20

6、22/12/21,14,(三)年龄心理特征的一致性(四)鲜明的个性 班集体的个性是针对其它班集体而言的,它是区别于其它班集体的主要标志。 班风是班集体个性的具体表现。班风是整个班集体的风气,是一种心理环境,是班集体大多数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言论、行动的综合特点和共同倾向。,2022/12/21,15,(五)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整个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协调的,成员间互相理解、互相关心照顾、互相支持、互相尊重。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必备条件,也是班集体的主要心理特征。垂直关系师生关系 水平关系同学关系 其它关系学生干部与一般同学、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

7、系,2022/12/21,16,这样,才能形成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集体目标才能内化为每个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行为规范,才能形成健康的舆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也才能最终实现。,2022/12/21,17,(六)内聚力 内聚力也称为向心力,班集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协调关系,齐心努力,团结合作。成员把自己和班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集体的成功而喜悦,为集体的失败而痛苦。一个人获得了成功,人人为之自豪,一个人遭到不幸,全体予以同情和帮助。在班集体中,成员能够满足归属、交往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心理需求。因而班集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2022/12/21,18,蚂蚁精神,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

8、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难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蚂蚁这次却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蚂蚁面临灭顶之灾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2022/12/21,19,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

9、拢,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 蚂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蚂蚁是最勤劳、最勇敢、最无私、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势如卷席,勇不可挡,团结奋进,无坚不摧-这一弱小的生命很好地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凝聚力,什么是团队力量!,2022/12/21,20,三、班集体心理的培养,(一)目标激励(二)激发集体荣誉感(三)教师的榜样作用(四)教师集体教育的一致性(五)培养核心 (六)形成正确的集体舆下一张幻灯

10、片论(七)正确处理好班集体的人际关系 (八)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班集体心理,2022/12/21,21,1.明确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共同奋斗的目标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前提。在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可以使学生明确方向,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并不断增加对集体的热情。 在开学初,我便向学生们提出要求,要让流动红旗常驻我们班,用自己的双手创建五星级班级,也和学生们共同制定了班级口号: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不久,班级常规管理便走上了轨道。后来,我们又一次设定目标,争创一个级部只有一个名额的周恩来班。当制定了切实的目标,孩子们的行为也将受到约束,积极地向目标努力。,2022/12/21,22,2.发挥

11、班干部带头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支精练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记得刚接手班级时,我便尽快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初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然后从中选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临时班委,明确他们的任务并提出希望。班委选出后,我要求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管理班级,接着我又进一步放权,让他们的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后,我又找班干部谈了几次话,让他们秉公执法,不偏不倚,在开展活动时要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给大家提供均等机会。其他学生也要对班干部的工作积极配合,互相理解,形成使全班同学形成拧成一股绳的

12、良好局面。,2022/12/21,23,3、班集体心理的培养和形成是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分不开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常常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教师的举止言谈,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良好品德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影响班集体的精神面貌。,2022/12/21,24,4、教师集体教育的一致性,对于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来讲,除了一至二名班主任外,还有几名科任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了对班集体进行教育的教师集体。如果教师集体教育观点不一致或在教育管理上出现重大分歧,势必

13、造成一部分学生接受这个教师的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接受另一个教师的影响,造成学生间的分歧,或者学生同时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观点影响,使学生无所事从,易形成学生盲然状态,造成心理扭曲,其结果必然为班集体心理的形成设下障碍。因此,教师集体成员应团结合作,统一教育和管理观点,切不可相互攻击和拆台,否则,必然对学生起到反面的榜样作用。,2022/12/21,25,5、培养核心,培养核心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发现、组织和培养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健全组织机构,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一个具有良好集体心理的班级,必须有一批以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为核心的骨干力量团结在班主任周围,才能带领全班同学实现共

14、同的奋斗目标。 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成效在一定意义决定着班集体建设的程度和班集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好挑选、使用、培养班集体核心工作。,2022/12/21,26,(1)选好班级干部。 班主任接管一个班级后,一般不急于确定班级干部,常常在充分了解观察的基础上,先组成临时班委会(或称核心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当师生间、学生间有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后,再正式选举班级干部,组建班集体核心。 (2)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并培养班集体核心成员。 (3)相互监督。 为了促进班级干部之间和班级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团结,开展班级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班级干部接受同学们的监督是完全必要的。可

15、以随时随地或者定期地对班级干部进行各方面的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交流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这是培养班级干部的有效途径。,2022/12/21,27,6、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成员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能以议论、评价、褒贬等形式对集体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予以影响。班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心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尺子。一个班级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就会使集体及其成员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正确事物给予支持和提倡,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评和制止,从而促使班集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正确的集体舆论是通过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学生的,因此,它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教师个人的教育力量更大

16、,效果更好。 要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以强化正确的舆论。,2022/12/21,28,7、正确处理好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班集体活动的效果、奋斗目标的实现及班集体舆论的形成等,进而影响班集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协调班集体人际关系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具体包括: (1)班际间开展友谊竞赛有利于加强本班学生与其它班级学生的联系,更有利于激发本班学生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员紧紧团结在一起,为班集体心理的形成奠定基础。 (2)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排除交往障碍,同时要引导异性交往使其走向正确方向。,2022/12/21,29

17、,(3)指导学生学会心理换位。即指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正确把握自己对他人的期望值。,2022/12/21,30,8、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班集体心理,班主任组建一个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最直接的途径是组织好各种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集体的共同活动就是集体的生命。一个班级若没有集体活动,学生就感受不到集体的存在,更不会产生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利益而奋斗的思想及行动,同样,也不可能产生相应的班集体心理。只有通过班集体的共同活动,才能使几十名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互相认识,彼此了解,增进团结和融洽感情,才能创造和谐的集体气氛。,2022/12/21,31,内

18、容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能够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思想对话,情感交流,建立友谊和施展才能的好机会。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缩短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心理距离,使同学间相互协调,团结合作,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就培养了良好的班集体心理。,2022/12/21,32,第三节 班级群体动力,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的方向。研究群体动力就是研究影响群体活动方向的诸因素。这些因素或内容主要包括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内聚力、群体士气、群体决策等方面。它们对群体及其成员均具有重要作用。,2022/12/21,33,一、班级群体动力分析,(一)班群体压力 班群体压力是指作为班群体要求而制约学生个体行为的力量。班群体压力

19、作为一种心理动力,是通过给人施加压力,造成心理负担或冲突来改变学生行为的。 班群体压力主要来源于班群体的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规章、制度、守则等各个方面。,2022/12/21,34,(二)班群体规范 班群体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班群体活动正常进行,保证班群体目标顺利实现,每个学生都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三)班群体舆论班群体舆论的特点:1.很强的现实性。从中可以窥见班群体多数人的呼声和班群体心理倾向。2.很强的导向性。舆论一旦形成,就会以群体压力的形式引导并驱使个体行为倾向于舆论所规定的方向。3.很大的稳定性。舆论一旦形成,一般不易改变,具有很大的稳定性。4.转化性。许多舆论会随着班群体的长期存在和

20、发展而转变成班风。5.联系性。与班群体目标、班群体活动密切相关。,2022/12/21,35,(四)班群体内聚力,班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班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及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吸引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内聚力= - 群体成员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目,影响班群体内聚力因素主要包括: 1.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方式 2.外部影响 3.奖励 4.其它因素,2022/12/21,36,(五)班群体士气,班群体士气是指班群体成员为实现班群体目标和完成班群体共同的活动任务所具有的一致决心和信心。影响班群体士气的因素:(1)班群体成员对其共同的活动目标和任务的认同。(2)良好的人际关系。(3)有效的激励手

21、段。(4)班群体活动的丰富程度。(5)班主任的民主管理方式。(6)和谐并有能力的班群体核心。(7)通畅的意见沟通网络。(六)班群体决策,2022/12/21,37,三、班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影响,(一)社会助长作用(二)社会标准化倾向 (三)社会顾虑倾向(四)社会从众行为,2022/12/21,38,第四节 班级群体中的非正式群体,一、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常见类型及其形成因素二、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其作用 三、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调控,2022/12/21,39,一、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常见类型及其形成因素,(一)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常见类型 1.兴趣型群体 2.志向型群体 3.地域型群体

22、 4.交往型群体 5.娱乐型群体 6.利益型群体 7.义气型群体,2022/12/21,40,(二)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因素,1.班群体活动的局限性和学生个体需要的丰富性之间的矛盾 2.个性上的相互选择。 3.班群体的教育管理因素。4.学生个体客观条件的相似 5.某些特殊联系的因素,2022/12/21,41,二、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其作用,(一)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二)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1.积极作用(1)培养社交能力(2)增进同学之间的纯真感情(3)加强班群体的内聚力(4)缓冲矛盾的作用(5)有利学生个性的广泛发展 (6)增强班级群体意识 2.消极作用,2022/12/21,42,三、班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调控,(一)承认事实,积极引导(二)因群施教(三)鼓励进步,发挥作用 (四)对非正式群体的改造 1目标引导法。 2兴趣转移法。 3情感投资法 4角色吸引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