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和鲁冠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4739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49 大小:2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向和鲁冠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万向和鲁冠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向和鲁冠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向和鲁冠球.docx(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书通过作者三进三出万向集团的工作经历,以生动鲜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万向和鲁冠球。作为一位较早进入民营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作者身处“大老板”鲁冠球和“小老板”鲁伟鼎之间,遭遇了与他们艰难磨合的酸甜苦辣。作者对万向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的忠诚观、战略制定模式、组织结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层次的探讨。. 本书通过作者三进三出万向集团的工作经历,以生动鲜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神秘的万向和鲁冠球。作为一位较早进入民营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作者身处“大老板”鲁冠球和“小老板”鲁伟鼎之间,遭遇了与他们艰难磨合的酸甜苦辣。作者对万向的精细化管理,人才的忠诚观、战略制定模式、组

2、织结构演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层次的探讨。.第一部分我不得不写这本书了,由于离开了万向,已经没有机会对它进谏了,也由于某些敏感的原因,我也不可能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万向进言,所以,只好通过这本书表达我的想法了。我不愿看到一棵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变成不大不小的老树,不愿看到万向在挺进全球500强的道路上折戟而归。 第一部分序(1)本书既可以作为一本小说,又可以作为一本财经管理类的专著。但读者若是纯粹把本书作为小说来读,由于完全是不加剪辑的真人真事,那就不如纯粹的小说那样令人入迷了。如你它他作为一本财经管理专著来看,那你就会觉得比一般的管理类书籍要有趣而引人入胜,而且你会因为里面的高密度信

3、息量、不可多得的一流公司的经验和教训而受益匪浅。 本书的初稿曾征求过万向和鲁冠球的意见,万向不是太满意。这也难怪,因为第一稿确实言辞太尖锐,有些意气用事,又有几个人能承受呢?因此我对初稿进行了一些平滑性处理,以求更能使人接受。本书的初稿在征求几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时,也曾招来愤怒的责骂声:“这本书太过分了,为什么你光站在经理人的一面,不为民营企业主想一想呢?”“我们千辛万苦把企业拉扯到这么大,我对你们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凭什么就把企业的权力交到你们手里?”“在我这里,你只要离开过一次,就会被认为不忠,你再也别想回来了,你居然能够在万向三进三出,说明你有过人之处,但更说明鲁冠球的胸怀大嘛,你怎

4、么不感恩呢?”我不想申辩,我觉得我与万向和鲁冠球之间并不是这种问题,事实上,正因为得到鲁冠球的充分肯定,我才能获得当时作为万向外来者最高的职位。这种责骂声正好反映了本书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如何超越自己?如何锤炼自己的人格魅力?如何以良好的心态与职业经理人充分磨合,从而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实现对市场和利润的追求? 我不想说感恩、关爱之类的话,这些话有点让人难以启口。但是我很想说的是,书中所有说的,包括批评的话,都是善意的。对于鲁冠球,不说崇拜,至少我是非常钦佩的。之所以不完全歌功颂德,是因为我太希望万向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太希望中国企业能在世界大企业的行列里拥有我

5、们应有的席位了!正因为我自认为本书是善意的,是满怀拳拳之心的谏言,因此我还是决定把这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是写给企业家的,如果是写职业经理人怎么去理解老板,怎么去与老板磨合,怎么去揣摩老板的心思,照顾他们的情绪,那可能是另外一本书了,如果有必要,我以后也许会去写一本。但是我觉得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今的当务之急不是职业经理人如何去理解揣摩老板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那可能是关于求职或升职技巧之类的书。 正因为“太监”为“皇帝”急,所以我甘愿冒被众多企业家唾骂的危险。但我想,100个看了此书的企业家里,只要有5个不骂我,我就感到欣慰了,毕竟真正有伟岸人格的企业家有几个呢?能成就全球500强的伟大

6、事业的企业家又能有几个呢? 经过多年的企业实践和研究,我始终在思索,中国的企业如何做才能做强做大?最后我得出一个简单的浅显结论是企业家的人格问题,即“有多大人格,办多大企业”。 在许多邀请我作演讲的场合,常常会碰到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诸如:“我们去年招了10个大学生,结果只剩下一个,而且剩下的一个又不是我们想留的,这些大学生都是怎么回事?”“我的亲人在企业里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我想让他们走,他们又不肯走,我该怎么办?”每当遇上这样的问题,我虽然表面上试图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答,但心里却在想,我们不能奢望每个老板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不能奢望每个企业都成为卓越的企业,让提这样问题的企业或企业家

7、自生自灭也罢。我这样说一点也不想贬低这样的老板或企业,事实上,企业也跟自然界一样,有生有灭是自然现象。哪怕是短命的企业,在它存在的岁月里也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诸如为社会提供了产品和就业,交了税费,老板个人也赚了钱,提供了消费等,多多少少为社会贡献了一些GDP。我们理应向他们投之以赞许的目光。 但作者对大公司具有一种痴迷的情结,我把更加崇敬的目光投向那些目光远大的优秀企业家,投向看了此书会客观评价坦然处之的企业家。我们非常希望能多遇见一些诸如“在我企业里如何构建竞争性的战略”、“如何构建适应新发展时期的组织结构”、“如何理顺我们的集团母子公司管理”、“如何培育我们的核心能力”等更具挑战性或更具层

8、次的问题。 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作科研人员时,我没想过要写一本书。 有了数年的企业经历后,我觉得非写不可。 1998年底,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把自己5年企业经历的一些感受写成一本书叫大公司之梦。这是一本关于企业如何营造核心能力进而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书,我急于在这本书里表达自己的一些观念,现在看来这本书显得有些急躁和莽撞。 本人原先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6年的研究生涯觉得很无奈,总有一种“拔剑回顾心茫然”的悲鸣。那时,每周两次的坐班,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如何如何待遇低,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去创收和脱贫。想得最多的是为企业作咨询和策划。 1993年初本人参与了“八五”国家社会科

9、学重点课题全国百家大型企业调查之万向集团卷的撰写工作,有幸结识了现在的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先生,于是后来有了为万向服务数年以及为其他几家著名企业服务的经历。那时作为一个高级经济研究人员进入民营企业打工还是比较罕见的事。身临其境才知道搞好企业并不是那么容易,学者口中的“一定要重视人才”、“一定要重视科技”、“一定要加强管理”等理念与企业家心目中同样的词汇其内涵可能大不相同,也使我意识到当初在研究机构时要为企业咨询的慷慨激昂是多么幼稚。 在各式企业里5年的“打工”经历,虽有伤筋动骨、心力交瘁的感觉,但仍觉得很精彩,使我不禁时常想发出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投笔从商”的呼吁。 在民营企业“打工”期间

10、,当我沉迷于鲁冠球、张宏伟、刘永好、徐冠巨等民企风云人物迅速崛起的奥秘同时,更惊叹于通用汽车、IBM、可口可乐等世界超级大公司雷霆万钧的增长之势和长盛不衰的生存之谜。沉迷和惊叹之余,又悲叹起自1997年初以来众多民企明星纷纷殒落的惨烈和悲壮,对于众多媒体关于中国优秀民企短命的诊断和剖析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中国著名民营企业昙花一现的现状肯定不是我们所愿看到的;一些苟延残喘消耗大于产出的企业总让我们恨其不成器;在一个利基市场里活得很好但长不大的企业当然也不错,但一个为众人所景仰的伟大公司一定是更显风光,为所有追求市场权利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所梦想的。 为此,我把6年的企业打工经历和2年的企业咨询经

11、历所形成的一些真切感受融入了第二本书七层修炼卓越大公司成长基因。七层修炼是大公司之梦的修剪、充实和提高。我把大公司的成长和企业的长盛不衰机理归结为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核心能力的发挥,这里包含了本人6年企业生涯的感受,包括万向和传化等优秀民企的成长奥秘,也包含了对中国企业存在的问题的杜鹃啼血,还描述了本人所认识到的世界大公司的成长规律和增长元素。然后,用“核心能力”这一条线把这些因素串起来。我把这些元素比成珠,很多优秀企业其实都已或正在实践这些规律,拥有许多这种元素。但影响我们一些优秀企业进一步成长的瓶颈是他们没把这些元素提升到核心能力的高度来修炼,而是随手抓了一把珠,缺乏一条金线把这些珠串起来。七

12、层修炼和大公司之梦尽可能多地挖掘这些珠,并把他们串起来,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系统思考。 做强做大做久吸取了七层修炼和大公司之梦的精髓,并以“七层修炼”模型和四大定理、32种基因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本人在万向前后6年以及三进三出的经历,深层次地破译了万向集团长盛不衰和鲁冠球作为民营企业家常青树的奥秘,同时客观地剖析了制约万向进一步成为世界卓越大公司的瓶颈因素。正像书中提出的主题那样:像万向这样的耐力型优秀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爆发力?像复星、斯威特那样的爆发力型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耐力?解决了这两大问题,那么世界卓越大公司的星空中必将有一大批中国卓越企业之星在闪耀。

13、剖析万向的成功基因是本书的要义,揭示万向的制约瓶颈也是本书的责任。我不想本书成为一本歌功颂德的献媚之作,相反,我不仅要由衷地赞许和充分挖掘万向的成功基因,也要让它成为一本表达善意和忠诚的谏书。 做强做大做久将告诉中国企业如何圆卓越大公司之梦,同时也把它献给追求长盛不衰永续经营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一切感兴趣于大公司形成机理的人士。 但愿本书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 夏伯尧 2004年12月 第一部分进入后青春期的万向我很早就想写这本书了,由于得不到万向的许可,只得暂时作罢。 我太想写这本书了,因为再没有一个擅长写书的人比我更了解万向了,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 我不得不写这

14、本书了,由于离开了万向,已经没有机会对它进谏了,也由于某些敏感的原因,我也不可能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为万向进言,所以,只好通过这本书表达我的想法了。我不愿看到一棵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变成不大不小的老树,不愿看到万向在挺进全球500强的道路上折戟而归。 本书试图通过对万向长盛不衰的成功基因以及阻碍万向走向卓越的瓶颈的破译,揭示中国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一些规律以及制约中国企业成长的因素。 我们要问: 为什么鲁冠球能成为常青树而步鑫生不行? 什么时候世界级大公司的星空中能有更多中国企业在闪耀? 万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如果 这也是对所有中国优秀企业的进言,是对中国企业“爱恨交加”的杜鹃啼血。 长盛的万

15、向、常青的鲁冠球中国民营企业的兴起是一个伟大的事件! 万向集团的长盛和鲁冠球的常青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事件! 万向!鲁冠球!太有名了! 我相信,凡是对企业感兴趣的人不会不知道万向。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人,无论是商界、政界、学界、文艺界,甚至学生,只要我说到万向集团或鲁冠球,几乎不需要我解释什么,都知道是杭州萧山原来做万向节的那个乡镇企业和那个民营企业家。 鲁冠球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很有名了,但跟他差不多同时代的著名商界风云人物,包括步鑫生、禹作敏、马胜利、年广久等,都像过眼烟云,已经烟消云散了,惟独鲁冠球仍然有名,而且现在可能更有名,势头更盛。因为万向的长盛不衰,鲁冠球被媒体和业界称为“企业

16、家的常青树”。在近几年各种权威机构的评比或者排名中,就像少不了柳传志、张瑞敏一样,往往也少不了鲁冠球,比如说全国十大风云人物、十大商界人物、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民营企业功勋等。2001年鲁冠球与吴敬琏、张瑞敏、倪润峰、史玉柱、卫留成等一起被评为CCTV十大经济人物;与汪力成(华立集团)、扬凯生(华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张瑞敏(海尔)、卫留成(中海油)、仰融(华晨集团)、宁高宁(华润)、王文京(用友软件)等被美国财富评为2001年中国大陆八大商界人物。 不像其他一些如过眼烟云般的短暂流星人物或企业,在一些排行榜上频繁地进进出出,鲁冠球或万向只要上榜了,就会在靠前面的位置上稳住,很难下来。比如,从1

17、999年至2003年的5年,全国工商联评出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名中,万向分别名列第二位、第三位、第二位、第三位、第七位。从2001年至2004年福布斯评出的中国大陆100位富豪的前十位名单中,鲁冠球分别为第七位、第四位、第四位、第七位。在2004胡润中国富豪十大强势榜中,鲁冠球仅排在荣智健之后列第二位。 自1969年创立以来的35年时间里,尤其是1985年以后,万向和鲁冠球获得了无数国家级的荣誉,这在中国的企业家中可能是屈指可数的,以下是鲁冠球获得的主要国家级荣誉: 附表:鲁冠球所获国家级荣誉 授奖单位获奖名称时间 半月谈杂志社1985年全国新闻人物1985.12 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央

18、人民 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 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 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 视台、新华社环球杂志等 金杯奖 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 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劳动模范1989.09 所撰“虚”事要“实”办, 一步高一层获半月谈思想1989.09 政治工作创新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人事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0.09 农业部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1992.05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代表 农业部中国乡镇企业功勋1994

19、.10 1995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 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特邀代表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十大杰出职工1994.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500名企业创造者”之一1994.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993年经营大师1994.06 全国工商联合会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1994.09 中国改革风云人物评选 委员会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中国企业家1997.0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等国际优秀企业家贡献奖1997.0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0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中国十佳工业企业经营者1998.10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企业技术经济大师 中央电视台2001年CC

20、TV经济人物200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0 时势造英雄(1)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似乎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文人侠士的演义史,从秦皇汉武到康熙乾隆、从张良诸葛到关羽岳飞、从张生莺莺到唐寅秋香,一批批明星耀眼天空各领风骚。 而“商人”,在我国历史上往往是贬义词,“无商不奸、商人重利轻义”等词句是加在商人身上最多的评语。 在这样的国度里,商业文化往往受到极度的压抑。我作为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三批大学生,在当时全班刚入校门的40多人中,几乎很少有人明白“经理”一词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1979年是第一次听到“广告”这个词。 这样的主流文化繁衍着一个落后孱弱的国度。 商人,终于在上世纪

21、80年代以来频频以“万元户、改革家、乡镇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等称谓出现于主流媒体。当今,有关企业和企业家的报道或故事充斥于媒体和影视文学作品,这是时代的进步。现在,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正在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伴随着中国划时代的改革开放而来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崛起。 在中国的近代乃至现代,落后、软弱和被欺侮是国人的一块重大心病,国家的再度强大、民族的再度振兴是中华民族一致强烈的愿望。当一个正确的政体和先进的政治体制确立后,要使国家和民族强大,惟有靠科技创新和企业强大。可以说,中国的强大依靠企业的强大,企业的强大也要依靠民营企业的强大。现在国民对英雄的崇拜在相当程度上已转到对财富的崇拜和对企

22、业家的崇拜。举国上下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许多人对著名企业家创业的题材很是偏爱。十多年前,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古代的帝王将相,对唐宗汉祖、韩信、李广、成吉思汗等如数家珍时,向来重义轻利视商人为奸商的国人可能从来没想到过张瑞敏、柳传志、倪润峰、鲁冠球等商界人士会成为今天的英雄,原先不知洛克菲勒、杜邦为何物的中华民族今天对福特、摩根、沃森和巴菲特等如此耳熟能详。 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书并不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我国诞生的回顾史,而是试图从本人最了解和崇敬的一个企业家和企业的成长中来剖析中国企业长盛不衰走向卓越的真谛。之所以有以上简单的回顾有助于本书命题的展开。 1984年春,我国

23、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推进到了城市,从农户推进到了企业。从那时起,媒体的报道热点也从“万元户”转向了企业家英雄了。上世纪80年代,在媒体里出现最多的几个企业家英雄是步鑫生、年广久、马胜利、禹作敏、牟其中和鲁冠球等。有媒体说,1984年,没有比步鑫生更为知名的人物了,浙江海盐县委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新中国报刊杂志上宣传个人事迹的文章之多,也许除了雷锋就是步鑫生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能与步鑫生相提并论的也许只有鲁冠球了。当时我作为流行的干部第三梯队,被分配在浙江的一个县城教书。在那些比较苦闷的日子里,看报纸是我一个很重要的消遣,我在大学时是一个优秀学生干部,所以感兴趣的

24、主要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此前从来没有对经济方面的新闻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关于体制改革,关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话题。但是后来发现,所谓的体制改革其实主要是关于经济体制的,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是万元户、个体户、改革家等,同时也经常出现一些改革家、个体户、万元户的名字。开始我也不经意,因为学校里的教育和那时的大学生关注的根本不是这些事情。但后来步鑫生、鲁冠球等名字经常映入眼帘,就逐步地熟悉了鲁冠球这个名字。 后来我到外省读研究生,但我还是喜欢看浙江的报纸,这时不仅是浙江的报纸,乃至全国的报纸,鲁冠球和萧山万向节厂在媒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就这样,我对鲁冠球和万向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时的大学

25、生和研究生被称为天之骄子,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时总是往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里挤。在这样的潮流下,研究生毕业后我也挤进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研究。6年的研究生涯觉得很无奈,总有一种“拔剑回顾心茫然”的悲鸣。那时,每周二次的坐班,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如何如何的穷,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去创收和脱贫。而谈到创收的路子时方法最多的是为企业做咨询和策划。 与鲁冠球第一次接触是1987年底在一次浙江省大中型企业研讨会上。这次研讨会上比较受关注的是杭州第二中药厂(后来的青春宝集团)的冯根生、杭州万向节总厂的鲁冠球以及杭州橡胶厂(后来的杭州中策轮胎)的老总,那时浙江著名的企业中还没有娃哈哈(2002

26、年万向的鲁冠球、娃哈哈的宗庆后和青春宝的冯根生三人获得杭州市的重奖)。在会上,鲁冠球非常活跃,对谁都微笑,向谁都发名片,与其他国有企业老总的木讷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有公关意识。令我惊讶的是,鲁冠球居然有很好的口才、很清晰的思路和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会中,我找鲁冠球做了简短的交谈,并向他呈递了我的简历,特意提到了我学的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的专业背景(我做了数份这样的简历,希望找个为乡镇企业家做助理之类的兼职机会,以摆脱身无分文的赤贫现状)。 我居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了万向的回复,虽然是办公室的一位秘书给我回的信,但应该说有相当的水平,字很漂亮,这大大改变了我对乡镇企业的看法。回信如下: 时势造英雄(2

27、)夏伯尧研究员(我当时只不过是研究实习员): 您好! 很感谢您对我厂的关心。关于您跟我们厂长提出的在我厂进行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研究的提议,鲁厂长委托我们答复如下:关于计量经济学,我们厂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计量管理体系,我们一直对计量管理非常重视,现在的计量管理体系已经能基本满足现在生产的需要了,以后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跟您联系;关于运筹学,作为一门寻找最优方案的科学,确实很重要,可能在一汽、东风等大型的汽车生产厂有用武之地,作为我们厂,只要把材料经过锻造、车加工、磨加工等工序,然后装配起来就行了,暂时还不需要运筹学的研究。 再次感谢您对杭州万向节厂的关心,欢迎有机会到我厂来指导。 我不得不承认,作

28、为一个高中毕业的秘书,能写出这样的信是有相当水平的,我们不能要求当时一个乡镇企业的秘书能懂得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其实不是关于计量的学科)等高深学科,我只是想说,我以后接触到的乡镇企业家,无论是水平、公关意识等,他们跟鲁冠球都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鲁冠球和这位秘书显然是误解了我的意思。其实,我是希望谋一个兼职的职位,或者,如果报酬很高,按照当时可以停薪留职的政策,我也可以考虑投奔万向。要是那样的话,我可能会成为当时高学历人才和党政干部进入乡镇企业的第一人而轰动一时,说不定还会引起一场大讨论呢,那时的媒体就喜欢炒这一类话题。都怪我没在信里表达清楚,也难怪鲁冠球及其下属没明白我呈递简历的目的,他们以

29、为我跟当时的一些研究员一样,只是要在这样的著名乡镇企业里搞些课题研究。当时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干部是不可能分配到乡镇企业的,更不用说是一个硕士生和堂堂的省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了。所以,他们不理解我想投奔万向的本意是情有可原的,要是我说明白了,我相信万向是肯定欢迎的。 此后,与万向的相见差不多是5年以后了。 第三节万向轨迹 虽然万向很有名,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万向始终是一个谜。许多人对万向的认识是模糊的,在他们脑子里的印象是:“万向 万向节 鲁冠球”。这种印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也许有几分道理,但到了1990年以后,这种认识就谬之千里了。可能是由于当年的杭州万向节厂太有名了,以至于留下了这么一个不

30、是太有利的印象。 万向集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是鲁冠球借了4000元钱,带领7个人创办的。最初这个企业叫“宁围公社农机修理厂”。而事实上,从1969年到1979年,这个企业婴儿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打铁铺,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靠生产镰刀、锄头、犁头、船钉等农具产品维持生存。1979年,鲁冠球做出了第一个英明决策,即把修理厂的业务专业化于万向节,这个企业婴儿才得以真正的成长,才开始变得像一个企业,才有了以后大名鼎鼎的万向。1979年农具修理厂改名为“宁围万向节厂”。此后这个万向节厂知名度不断攀升,1980年知名度达到了一个顶点,此后一直是以“杭州万向节厂

31、”和“杭州万向节总厂”的名称扬名于企业界。 要让人们清楚地认识万向不是太容易,我们可以从它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来对其有一个轮廓性的认识。 万向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原先的万向节占整个集团产业的比例从1980年的几乎100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0,主业汽车零部件已发展为拥有“十字轴万向节、等速万向节、轴承、传动轴、滚动体、减震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相关多元化格局。整个集团的产业已形成“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旅游、房地产、大农业、金融业(投资银行)、实业投资”等不相关多元化产业格局。 万向集团的组织结构为“母、子、孙、曾孙”公司体系的集团结构。 母公司层

32、面:不像其他集团母公司即核心企业只有一个,到21世纪初,万向集团已形成了三个核心企业,即“万向集团公司、中国万向控股、万向三农公司”,在上个世纪万向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即万向集团公司,现在形成三个核心企业也是万向的一个创举。 子公司层面:万向的子公司层面主要有代表其零部件产业的“浙江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代表市场流通业的“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代表金融和投资银行业的万向通联、代表跨国经营的万向美国公司等。 各个子公司都拥有各自的子公司即万向集团的孙公司,比如万向钱潮旗下有万向机械、万向轴承、万向传动轴、万向减震器等;万向通联旗下有万向财务公司、浙江万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万向投资

33、公司等;万向美国公司旗下有万向欧洲公司(包括英国公司、德国公司)、万向南美公司、万向非洲公司、万向亚洲公司等。 时势造英雄(3)本书不是一本全面介绍万向集团发展历程的书,而是想通过对万向一段特定时期即后青春期的扫描,来揭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向优秀的轨迹和制约其走向卓越的桎梏。附录里对万向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也许有助于读者对万向有一个较全面整体的认识 第四节耐力和爆发力之争 国际的卓越大公司有些是通过雷霆万钧之势的爆炸模式快速发展,像通用汽车、IBM、波音、微软、英特尔、思科等,也有些是通过缓慢的逐渐的进化走向卓越,像3M、宝洁等。万向应该说是属于后一种。 本人大学期间是省级的长跑好手,我从

34、小天天爬山放牛,练就了极好的耐力。但教练看出我的瓶颈所在:爆发力不足,这样在学校拿冠军没问题,但要拿全省、全国冠军就难了,于是教练就给我制订了一个爆发力训练计划,除沙袋训练和每周沿杭州西湖跑2圈外,每周还要3次沿杭州黄龙洞下的150米斜道奋力跑15趟。等我的100米成绩在系运动会拿名次时,就可以轻松地拿下全省大学生10000米冠军,而且可以在全国获得很好的名次了。 企业的道理也一样,要走向卓越,不仅要有很好的耐力,还要有很好的爆发力。 不像以前的三株、巨人、爱多等著名的流星型企业,万向以其耐力,以及持续的不弱的爆发力,维持了长期的较快速度的增长。按万向自己的说法,自从万向诞生之日起,按季度算,

35、万向就没有一个季度亏损过。 从1981年到2003年,万向的销售额从287万元增长到了152亿元,年均增长47.7。这个增长速度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5倍,是中国500强企业总销售额增长速度的2倍多。 如果要分时段考察,那么,我们可以把万向分成集约化(19811993)、集团化(19932000)、国际化(20002003)三个阶段。当然,这样分段不一定很严格,比如国际化,万向从1984年就在做了,只是2000年以后国际化进程加快了一些而已。 在这三个时段,万向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从1979年到1993年,销售额从297万元增长到3.3亿元,年均增长40;从1993年到2000年,销售额从3

36、.3亿元增长到68亿元,年均增长54;从2000年到2003年,销售额从68亿元增长到152亿元,年均增长越31。在所有年份里,万向的增长速度没有高于过100(不像三株、巨人等,曾经增长速度高达300),除了1990年,万向的年度增长也从未低于过30。这表明万向的增长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比较稳健地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万向的增长久是久,但是否爆发力不够?是否缺少一些浪漫?是否浪费了本应更快一些的速度?按照后面要分析的神秘的南京斯威特集团理念,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即同样的时间,谁跑得快,谁就跑得远。换句话说,同样的距离,谁跑得快,谁花的时间就少。 事实上,与国内的一些快速成长的一流企

37、业比起来,这几年万向的增长显得有些乏力了,自2002年万向入围中国企业500大以来,2002年、2003年、2004年三年的位次都是第123位,位次几乎没怎么变,比起上海复星集团,同样年份里位次从第197到第144再到第61的跳跃,就显得有些缓慢了。从1999-200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前10位名单的变化看,万向前四年在第2到第3波动,而2003年一下子从第3位掉到了第7位,而复星、斯威特、东方集团等新秀却以很快的速度跑到万向前面去了。 万向主要面临着像复星、斯威特、华为等高科技或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新兴公司的挑战。 进入世界500强是万向的梦想,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30左右),万向将于20

38、13年前后进入全球500强,从创立之日起,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万向进入全球500强总共需花46年时间。比起一些国际大公司花100年进入500强,这是不俗的表现了,但是与苹果、英特尔、微软、思科、索尼等国际一流公司只花十几年时间进入全球500强的表现比起来,似乎稍逊风骚,与国内华为、复星、斯威特等顶尖公司比起来似乎也略输文采。 万向本来是否可以更快地进入全球500强?万向是否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如果他及早就打通一些瓶颈的话! 我是把万向作为中国真正在市场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冲击全球500强的第一梯队来要求的,是把万向作为一流企业作为参照系的,所以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甚至有些吹毛求疵。我总是在想,如果万向如

39、何如何,那么万向本来会如何如何,它将来将会如何如何。 我对大公司太痴迷了,本人有一种难解的大公司情结,虽说目前理论界和媒体的风头已转向了中小企业,这无可厚非,但中国太需要大公司了,这是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需要,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大公司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大公司,大公司是他们追求市场权利、实现企业家价值的载体。很难想像美国没有通用汽车、通用电器、IBM、可口可乐等会是什么样子。看到财富全球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企业入围,看到这种情况,国人难免会坐立不安,本人更是焦急异常。 时势造英雄(4)本书的前提是企业家追求市场

40、权利,追求做强、做大、做久。大公司是由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作者衷心希望一批中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大公司,进而进入全球500强。因此,本书并不排斥中小企业。 万向,你能否跑得更快些? 在此,我们把万向跟国内的几家顶尖明星企业做一对比。 我们要拿出来做比较的顶尖企业是联想、复星、斯威特、华为,还有问题企业德隆,他们都是民营企业,目前的规模都处在相似的数量级。而正是因为复星、斯威特等新秀的赶超,使得万向在民营企业10强中的位次落后了。 相似时段增长速度的比较: 公司名称增长年份销售额绝对值增长(亿元 )增长速度() 万向199320033.3 15246.7 联想198820030.01940394

41、.3 华为199220031 31768.8 复星199220030.01 270152 斯威特199320030.03 179 138 德隆198620020.000004 300210 按照以上的增长趋势,如果从同样的起跑线开始,5年后,万向将与华为拉开2倍的差距,与联想拉开4倍的差距,与斯威特拉开11倍的差距,与复星拉开15倍的差距。 而这些爆发力实足的新秀又是如何在远低于万向的起点上快速地超越万向的?让我们对他们的轮廓作一认识。 在我们所关注的爆发力型企业里,上海的复星集团很具有典型意义。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 其前身是1992 年由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5人用借来的3

42、.8万元钱创办的上海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通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销售额达到27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6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位、“上海大企业集团”第8位。从年至今,“中国企业强”已是三度亮相,其间入围企业也有了颇多变更。上海复星集团自年由首次排名第位、到2003年第位,以及2004年的第位,一年比一年靠前。 复星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在可以统计的1992年到2003年11年间,销售额(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2,即每年翻1.5翻。 那么,复星的快速成长奥秘何在?我们可以说,复星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抓住了以下三次机遇:一

43、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知识分子可以下海办公司;二是股票资本市场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使得优秀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了机会;三是国有企业重组,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机会。但是机会对于大家都是一样的,复星的崛起,以下的几点内在规律特别值得注意: 一是团结高素质的创业团队 复星的创业团队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五剑客”,创业的“五兄弟”一直是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从没分手。他们已经突破了一些民营企业中存在的“只可共苦,不可同甘”的劣根性文化。而且凝聚他们的不仅仅是大学里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更重要的是建立在共同创业的事业追求上。这种对劣根文化的超越靠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平庸的素质,可能也与创始人郭广昌的哲

44、学思辨背景有关,郭广昌学的是哲学。 二是“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企业文化 复星集团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这就是以“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为企业理念,将“以发展吸引人、以事业凝聚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为用人准则,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成功高度和谐统一”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型组织、创业型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倡导人性化管理时势造英雄(4)本书的前提是企业家追求市场权利,追求做强、做大、做久。大公司是由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作者衷心希望一批中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大公司,进而进入全球500强。因此,本书并不排斥中小企业。 万向,你能否跑得

45、更快些? 在此,我们把万向跟国内的几家顶尖明星企业做一对比。 我们要拿出来做比较的顶尖企业是联想、复星、斯威特、华为,还有问题企业德隆,他们都是民营企业,目前的规模都处在相似的数量级。而正是因为复星、斯威特等新秀的赶超,使得万向在民营企业10强中的位次落后了。 相似时段增长速度的比较: 公司名称增长年份销售额绝对值增长(亿元 )增长速度() 万向199320033.3 15246.7 联想198820030.01940394.3 华为199220031 31768.8 复星199220030.01 270152 斯威特199320030.03 179 138 德隆198620020.000004 300210 按照以上的增长趋势,如果从同样的起跑线开始,5年后,万向将与华为拉开2倍的差距,与联想拉开4倍的差距,与斯威特拉开11倍的差距,与复星拉开15倍的差距。 而这些爆发力实足的新秀又是如何在远低于万向的起点上快速地超越万向的?让我们对他们的轮廓作一认识。 在我们所关注的爆发力型企业里,上海的复星集团很具有典型意义。复星集团创建于1992年, 其前身是1992 年由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5人用借来的3.8万元钱创办的上海广信科技咨询公司,通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在医药、房地产、钢铁、商贸流通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销售额达到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