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年度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年度建设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上海市防汛信息化20092011年建设规划(讨论稿)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2009年7月目 录前言41现状和存在问题41.1现状41.1.1组织管理现状41.1.2标准规范现状51.1.3网络及硬件环境61.1.4数据库建设71.1.5应用系统建设71.2存在问题71.2.1信息采集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的需要71.2.2 现有信息架构不能适应防汛管理体系现状81.2.3防汛业务应用协同缺乏技术支撑82总体要求82.1指导思想82.2建设原则82.3编制依据93建设目标103.1总体目标103.2分阶段目标103.3建设周期114 架构设计114.1总体架构114.2网
2、络架构134.3数据架构144.4应用架构154.5技术架构165建设任务185.1延伸三级网络覆盖185.2部署应急通信应用185.3完成视频会议改造185.4整合视频监控信息195.5完善汛情监测体系195.6建立灾情报送系统195.7搭建网上值班系统195.8提升视频会商量级205.9构建公共信息平台205.10整合设施监管应用205.11健全风险评价机制216重点建设项目216.1指挥调度系统216.2值班管理系统216.3灾情报送系统237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267.1建设模式267.1.1组织机构267.1.2标准规范277.1.3数据更新维护机制277.2任务分工287.2.1三级
3、网络287.2.2应急通信287.2.3视频会议287.2.4视频监控287.2.5汛情监测297.2.6灾情报送297.2.7网上值班297.2.8视频会商307.2.9水务公共信息平台307.2.10设施监管307.2.11风险评价308保障措施31前言 2003年8月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防汛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下发了上海市区(县)二级防汛指挥信息系统达标建设指导意见(沪汛办200366号)。上海市市区(县)二级防汛建设管理单位依据该指导意见开展了规范化的防汛信息化建设。通过三年的防汛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后的进一步建设,市区(县)二级防汛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建设完成了包含防汛网
4、络、防汛数据库、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在内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市区(县)二级防汛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在实际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防汛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上海市水务信息化规划的不断推进,上海市水务局提出加快“数字水务”、“数字防汛”建设。“数字防汛”的含义包括综合应用网络、通信、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GIS、GPS等先进技术,对防汛相关的水情、雨情、工情、灾情及气象、海洋、流域等信息实现自动化采集、实时化传输、规范化存储和专业化应用,建立涵盖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防汛网络,健全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调度智能化。为配合上海防汛现代
5、化指挥体系的形成,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制定新一轮(2009-2011)防汛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信息化建设内容,巩固现有防汛信息化建设成果,保障现有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扩展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用,促进上海市防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1 现状和存在问题1.1 现状1.1.1 组织管理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和上海市防汛条例的规定,上海市防汛管理机构由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理机构组成,负责本行政区划内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6、驻沪三军、武警上海部队及相关单位50多个成员组成。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处理市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设在市水务局。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和实施。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区县区(县)防汛指挥部驻沪部队、武警部队委、办、局(公司)防汛领导小组街道、乡镇防汛工作机构各企、事业等单位图1上海市防汛三级组织体系结构图1.1.2 标准规范现状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建设一直将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最重要保障。上海市地方标准水务信息管理对防汛术语定义、分类编码和属性数据等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上海市地方标准黄浦江高潮位预警图形符号统一规定了黄浦江区域高潮位预警等级和标准发
7、布图形符号。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规范规定了全市防汛防台应急管理实施分级别的响应标准、响应行动和响应防御提示。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还发布了关于调整黄浦江防汛警戒水位的通知、关于做好汛期暴雨积水统计工作的通知、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办法、防汛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1.1.3 网络及硬件环境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和市防汛信息中心在2004年初实现水务大楼搬迁,网络及硬件环境极大提升,依托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完成了高科技水平的防汛指挥大厅,包含32块等离子电视屏和18块DLP数字背投屏,这为防汛的应急指挥、决策调度以及演示操作提供了
8、必备的监控与演示的条件。市防汛硬件系统设备完备,主要包含数据库服务(实时数据库、基础数据库)、Web服务器、GIS服务器、应用工作站、模型工作站、PC机、UPS电源、路由器、防火墙等。区(县)防汛办在网络和硬件环境建设方面也比较完善,都设置了防汛值班室、会议室、专用防汛办公室,采购了必需的服务器、PC机、投影设备、UPS电源、DC(数码相机)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具备了良好的防汛办公环境。在网络建设方面,市、区(县)二级网络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市防汛办与各区(县)防汛办和各市水务局局属防汛相关单位都已经建立了2M光纤专线联网,市防汛办与水利部太湖局、市气象局、海事局、太浦河泵站等相关单位建
9、立了专线联网,实现了气象信息、海洋水雨情信息、太湖水雨情信息、太浦河泵站水雨情和工情等信息接入上海防汛体系。区(县)、乡镇(街道)二级网络部分建成,部分区(县)防汛办建立了与区(县)水务局局属单位如水务站、水文站的2M光纤专线联网。自2007年开始,全市防汛系统逐步接入上海市政务外网,截至2008年,市水务局局属单位及各区(县)防汛办近三十家开通了市政务外网信息平台。1.1.4 数据库建设市防汛办、大部分郊区(县)和部分市区防汛办已经建立了防汛数据库,用于存储水雨情数据(实时和历史数据)、工情数据(实时和历史数据)、灾情数据、基础数据(地形图和遥感数据)、防汛新闻公告、防汛政策法规等。数据库采
10、用关系型数据存储数据,以Oracle数据库软件存储实时数据,以MSSQLServer数据库软件存储历史数据、相对静态数据和基础数据等。1.1.5 应用系统建设在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通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全市水文水位雨量站点实时数据采集;通过水闸泵站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郊区水闸工情水情自动监测;通过市区排水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区排水泵站设施运行状况和水雨情信息采集;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防汛灾情的视频监控。市区(县)二级防汛管理单位通过专线联网建设完成了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用于防汛会商和应急指挥。市防汛办和部分区(县)已经建成了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用于防汛信息发布、
11、防汛信息查询、统计和防汛专题图制作等。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实现了基于Web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的共享发布。市防汛部门利用市区暴雨积水模型基本实现市区暴雨积水预测和模拟;利用风暴潮模型基本实现对风暴潮的预测和模拟;利用河网水动力模型,应用于防洪实时预报;利用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基本实现对洪涝灾害的评估。1.2 存在问题1.2.1 信息采集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城区的雨量观测点和道路积水监测点还比较少,尤其是道路下立交积水监测点信息太少;各区防汛部门对本区泵站运行信息不能及时掌握;部分区的水雨情遥测点分布不合理。部分郊区(县)的水雨情遥测点以及泵闸视频点数量少,不能
12、覆盖边远地区。1.2.2 现有信息架构不能适应防汛管理体系现状 全市防汛指挥系统的应急联动体系由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指挥管理部门组成。但是,各区(县)相关单位,尤其是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纳入防汛应急联动信息体系中。同时,现有信息系统及其培训推广工作无法适应当前基层防汛管理组织形式多样、人员调动频繁的状况。1.2.3 防汛业务应用协同缺乏技术支撑 当前防汛业务尚未形成规范标准的公文报表体系,灾情上报的语言不规范、分类不明确、格式不统一,信息获取与业务流程脱节,信息传递和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差,导致市、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应用协同不够,影响到领导部门决策
13、措施和决策时机的把握。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以水务信息化规划为指导,以防汛管理需求为导向、以防汛业务应用为核心,建设“数字防汛”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防汛业务工作的流程优化,健全防汛三级应用,加强防汛应急管理,搭建统一的防汛指挥调度平台,提高防汛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2.2 建设原则 (1) 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当前防汛信息化主要以立足现状,综合提升为主,建设任务多,周期长,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结合本地建设情况,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同时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管理部门要规划好职责范围,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地开展防汛信
14、息化建设。(2) 需求主导,整合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根据防汛业务处理和指挥决策工作的需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面向三级防汛部门的系统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以及社会化外包服务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3) 注重实效,统筹发展 在满足市级防汛指挥应用的同时,加强对基层防汛部门和专业防汛部门的信息化服务,把人力、技术、资金集中于需求迫切、实用性强、效果明显的项目建设上,促进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层面的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4) 分步实施,保障有力防汛信息化需要整体推进,由于涉及内容多,关系复杂,需要分阶
15、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2.3 编制依据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全国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上海市水务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2007)上海市区(县)二级防汛指挥信息系统达标建设指导意见“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海市防汛“一网四库”应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 建设目标3.1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完善三级防汛网络体系和应急通信,完成市、区(县)两级信息
16、采集系统的汇聚整合,优化规范防汛业务工作流程,建成基于一个门户、一个平台、一张电子地图、三级联动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推进行政许可、行业监管、应急管理业务的有机融合,拓展信息化在防汛领域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从而提高防汛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提高防汛公共服务水平。3.2 分阶段目标1、2009年 三级网络、应急通信,视频升级、灾情上图充分利用全市政务外网,将防汛宽带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部门延伸;完成市、区(县)两级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的应用部署;完成全市防汛视频会议高清改造;完成视频监控信息、水务热线信息和汛情报送信息数字化整合、电子化上图。2、2010年 信息汇聚、市区(县
17、)联动,网上值班、汛情快报完善细化水文、水利、排水等行业信息化规划,完成各区(县)区域内气象、水文、水利、排水等信息的汇聚整合;建立满足市、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值班管理要求的网上值班系统;完成且程度能力,特别是对汛期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汛情上报、应急处置、日常办公等业务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3、2011年 三级会商、平台集成,设施监管、风险评价完成各区(县)视频会商到乡镇(街道)的升级改造;在市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各区(县)防汛水务信息的应用集成;在苏州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建立市、区(县)各级防汛设施的综合管理(巡查监管)系统;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防汛风险
18、评价发布机制。3.3 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4 架构设计4.1 总体架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依托已建的网络平台,通过自动监测、遥感监测、GPS监测、人工观测、外部交换等信息采集方式,借助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将气象数据、水情数据、雨量监测、工情数据、灾情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数据集成到防汛综合数据库中,依托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支撑上层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为市防汛部门、区(县)防汛部门和乡镇(街道)防汛部门提供防汛信息采集、防汛业务管理和防汛决策支持应用。本项目建设的内容为下图虚线框内所示部分。图2 总体框架4.2 网络架构(1)市防汛指挥部与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过市政务外网和市防汛专网进行信
19、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市防汛指挥部与区(县)通过市防汛专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区(县)防汛指挥部与乡镇(街道)通过市政务外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2)基于WebGIS技术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通过用户认证和权限认证管理,实现三级防汛部门人员的流转应用。市级用户能够使用全市范围的信息资源,区(县)级用户能够使用本区及邻近区(县)的信息资源,乡镇(街道)级用户能够使用本乡镇(街道)及邻近乡镇(街道)的信息资源。(3)市防汛信息中心作为防汛数据的汇聚中心、防汛控制中心,对防汛指挥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市、区(县)、乡镇(街道)对本系统数据进行分级维护、信息联动。 图3 三级防
20、汛网络图4.3 数据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水务”一期的水务数据中心。本项目数据建设在水务数据中心的位置(图4虚线框内所示部分)。作为水务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汛工程设施信息(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等)、防汛实时监测信息(水情、雨情、风情、工情、灾情信息等)、防汛应急管理信息(防汛工作联络网信息、防汛关键部位信息、防汛专家资源信息、防汛预警预案信息、防汛队伍物资信息、防汛风险分析信息)、防汛规划信息(防汛工程规划、城镇排水规划、区域除涝规划等)、防汛统计信息(工程统计信息、灾情统计信息、水雨情分析信息等)等数据分类存储、有效管理和动态更新;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平台将气象局、海事局
21、、公安局、绿化和市容局、民防办、流域机构和区(县)等相关防汛单位的数据集成到防汛综合数据库中,依托基于WebGIS的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支撑上层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图4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数据架构在水务数据中心的位置4.4 应用架构充分利用水务电子政务信息门户,通过数字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防汛部门人员对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分级应用。市级用户能够使用全市范围的信息资源,区(县)级用户能够使用本区及邻近区(县)的信息资源,乡镇(街道)级用户能够使用本乡镇(街道)及邻近乡镇(街道)的信息资源。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主要由汛情监测、防汛值班、指挥调度、防汛设施、防汛预案和风险分析组成。系统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图5
22、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应用架构4.5 技术架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使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技术架构设计的主要作用是对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它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数据、应用处理、模型及知识等多层次资源的高度共享。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在技术架构的设计上,充分考了与水务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并注意与其他系统的应用支撑集约建设,尽量利用原有的数据资源和软件资源。数据交换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水资源综合业务应用防汛指挥管理统一门户管理数字认证(C A)电子签章/签名统一权限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访问接口数据规范转
23、换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标准水务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维护管理决策支持模型统一地图平台报表图表工具集群短信传真信息采集标准图6 技术架构应用支撑层是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一技术架构的基础,保证系统实现数据、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使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不仅自身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水务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无缝集成。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技术架构主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数据交换体系、数据共享机制,支撑对包括数据、软件等资源的整合和重用。(2)统一结构:提供统一的技术结构和环境,能为不同的应用实体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支持单点登陆、统一的CA认证和
24、统一的地图平台。(3)个性服务:应用支撑平台能够为防汛指挥管理应用的不同用户提供“按需”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4)易于扩展:系统建设按照分期分阶段实施,在大数据量交换流转应用和系统应用功能上都能很容易重构和不断扩展。5 建设任务5.1 延伸三级网络覆盖全市防汛系统充分利用政务外网,将防汛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延伸,将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完全纳入到防汛应急联动体系中,为其浏览防汛服务网和召开视频会议提供网络基础。 各区(县)防汛办会同区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各区(县)网络资源,健全区(县)防汛办与区(县)水务局局属单位如水务站、水文站等的网络连接,并将网络延伸到
25、乡镇(街道)和防汛成员单位如市政、排水、交通、绿化、重要企事业等。5.2 部署应急通信应用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通信系统是市政府为保障全市人民正常生活、生命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设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效能高的专业无线移动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为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指挥保障。 括局提出加快“数字水务”、“数字防汛”建设。“数字防汛”是 市防汛办负责部署市区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通信系统的应用;各区(县)防办负责部署本区(县)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通信系统的应用;各乡镇(街道)防汛部门负责部署本乡镇(街道)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通
26、信系统的应用;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该系统应用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5.3 完成视频会议改造 完成市防办与区(县)防汛办视频会议的高清改造。该项目对防汛指挥中心会场、防汛值班室和19个区(县)防汛办分会场共计21个视频会议终端和中心1台MCU进行高清改造,并增设气象局、海事局等6个分会场。09年汛期前正式投入使用。5.4 整合视频监控信息由市防汛办和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整合和集成市管河道水闸、海塘、堤防等工程设施的视频监视信息,以及市政局的在建工程、市民防办的地下空间和市绿化和市容局的广告牌视频监控信息,并利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管理中心的市政务外网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整合和集成道路视频监测信息;各区(县
27、)防汛办负责整合和集成本区域与防汛相关的视频监控信息,或者各区(县)防汛办负责协调,接入市相关视频监控信息。5.5 完善汛情监测体系在现有水文遥测系统基础上,针对上海城市化特点和现代化防汛需要,强化防汛水雨情信息采集改造建设。全市由市防汛指挥部会同市水文部门,编制全市水雨情实时监测及其报汛系统规划,包括水雨情站网分布规划、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规划、水闸泵站监测规划、积水点监测系统规划、防汛泵站自动监测系统规划、视频监控方案等;各区(县)防汛部门会同各区(县)水文部门健全完善本区(县)水雨情监测系统,汇聚本区(县)气象、水文等部门采集的水雨情信息,根据规划组织建设。主要包括:(1)市水文总站完善遥测
28、系统与报讯系统的无缝衔接。(2)各区(县)防办汇聚气象、水文等部门采集的水雨情。(3)市防汛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发布。5.6 建立灾情报送系统整合和集成水务热线中的防汛报修、防汛报警、防汛投诉、积水问题、防汛问题、排水监察等防汛灾情报送信息;整合和集成本市区(县)防汛办上报的防汛报修、报警、投诉等防汛灾情信息。包含的信息板块有:热线灾情报送和区(县)灾情报送。5.7 搭建网上值班系统统一建设防汛值班管理系统,并与市水务局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统筹考虑、协调推进。防汛值班管理系统满足全市防汛值班管理的需求,并为各区县、乡镇街道防汛值班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基本功能有日常值班、预警值班、
29、值班查询、值班管理、文件传送、短信传真和即时消息等功能。5.8 提升视频会商量级各区(县)防汛办与乡镇(街道)防汛部门通过软件方式,经政务外网,实现各区(县)视频会商到乡镇(街道)的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由各区(县)防汛办负责,按照市防汛信息中心提出的技术要求,充分考虑与市防汛视频会议的连接接口和与本区(县)视频会议的统一共享。5.9 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水务”一期的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部分)是介于水务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之间,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应用服务支持的平台,主要提供访问数据库的连接和提供中间层服务。该平台的建设,提供防汛数据整合,根据防汛管理业务需
30、要,整合各类河道水闸、水文水资源、滩涂海塘、排灌、堤防、供水、排水各行业基础数据,为防汛业务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实现应用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同时也提供局属单位、区(县)水务局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接口标准。各区(县)充分利用已有系统的终端,把集成好的信息整合到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对于在建和将建系统,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与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接口和统一共享。5.10 整合设施监管应用防汛设施管理主要为相关部门进行防汛设施的监督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市水利处负责对市管河流和湖泊等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市排水处负责对排水系统、排水泵站、排水管线、窨井盖、排水服务范围等城镇排水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
31、市堤防管理处负责对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大堤工程、堤防里程桩、堤防防汛闸门堤防、堤防设施巡查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市海塘处负责对海塘护堤工程、海塘里程桩、海塘巡检等信息实现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负责对区域除涝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各行业基础数据库接入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由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汇总并上图;各区(县)防汛办负责本区(县)防汛设施的信息整合和数据更新,并接入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或者各区(县)防汛办负责协调,接入市相关设施管理信息。5.11 健全风险评价机制 利用已有的城市暴雨积水风险分析、风暴潮风险分析、堤防溃决淹水风险分析等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模拟,利用直观表现
32、手段及时模拟水灾,对灾害的影响范围、灾害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做出预测。一旦发生灾情,能迅速分析和统计可能影响的道路、单位、建筑物、人口等。并通过实时监测数据,能对超警戒的水情、雨情、风情数据实现报警功能。6 重点建设项目6.1 指挥调度系统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主要由指挥调度、防汛设施、防汛预案和风险分析预测等组成。指挥调度文档包括防汛专报、明传电报、领导讲话和紧急通知;防汛设施管理主要为相关部门进行防汛设施的监督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防汛预案包括防汛工作联络网、基础资料信息库、防汛专家资源库、预警预案管理库和抢救队伍物资库;风险分析包括市区暴雨积水风险、台风暴雨淹没风险和堤防溃决
33、淹没风险。6.2 值班管理系统防汛值班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如下:1、 日常值班: 在日常值班中区(县)防办值班人员填写值班期间的情况 值班期间可以暂存值班情况 值班结束提交值班记录,并终止值班2、 预警值班: 值班过程中收到预警信号可转为预警值班,生成预警值班记录 每次日常值班可生成多条预警值班记录3、 值班查询:各个区(县)可以查询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日常值班、预警值班情况4、 值班管理:在汛期值班中,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可以通过访问电子政务系统登录值班管理系统查看管理各区(县)的值班情况。5、 文件传送: 通过文件传送的方式使各区(县)防汛办公室能实时收到其他区(县)防汛办公室负责区域的汛期情
34、况和灾害报送。 区(县)防汛办公室可以通过文件传送的方式提交灾害报送给上级领导,避免使用传真电话的方式。使报送更迅速,更及时。极大程度提高防汛值班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快速反映能力。6、 短信传真: 区(县)防汛值班系统和短信传真相结合,在发送预警信号和灾害情况时,给各个区(县)防办值班人员在平台上接收短信和传真。 提醒区(县)值班人员灾害报送和预警值班。7、 即时消息: 以网站页面的形式向其他防办发送即时消息 便于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向各区(县)防汛办公室提出防汛措施和应对方案 便于各区(县)防汛办公室之间互相了解灾害情况短信传真日常值班模块防汛值班管理系统开始值班电子政务值班查询预警值班模块日常值班
35、查询预警值班查询即时消息文件传送图7 值班管理框架6.3 灾情报送系统热线灾情报送:对水务热线等受理的各类防汛灾情信息及时上图,提供信息汇总、统计、专题显示等功能,为防汛调度、抢险救灾等部门提供直观的信息支撑,也为事后灾情损失评估、工作完善、预案修订等提供依据。远程坐席退单判断是否属防汛受理点击受理判断是否由市防办处理信息核实信息处理打印实际处理信息跟踪结束转派各区县区(县)防汛办督办否是是否如果情况不实可退单需多次跟踪处理彻底处理完毕市民来电信息登录其他站点及12319图8 “水务热线”业务工作流程“水务热线”等接报水务热线数据库地址获取自动定位地址解析成功不成功手动定位成功不成功设置失败状
36、态灾情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灾情数据库(空间和属性数据)灾情上报模块水务公共信息平台防汛报修、防汛报警、防汛投诉、积水问题、防汛问题、排水监察等道路交叉口、门牌号图9 “水务热线”灾情上图流程区(县)、乡镇(街道)灾情报送:对全市19个区(县)防汛部门及所属各乡镇(街道)接报并确认的防汛灾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集成展示。图10 全市灾情报送处置流程7 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7.1 建设模式上海市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建设按照系统类别、功能、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的建设模式,既有“统一建设、多层应用”,亦有“多层建设、共享应用”。7.1.1 组织机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
37、中心领导等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查各项目实施方案、建设进度、评审和验收等。项目建设组:成立由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项目实施公司等参加的项目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运行维护机构:市级防汛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由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区(县)级防汛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由区(县)防汛信息化部门负责;乡镇(街道)级防汛系统运维和技术支持由乡镇(街道)防汛信息化部门负责。工作例会制度:为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项目管理、保障各项目进度,需要建立各项目例会制度。项目组拟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对项目进度、问题、计划等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项目组每1个月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8、鉴于防汛相关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做好数据保密和数据安全工作。7.1.2 标准规范防汛管理数据统计体系规范:梳理和优化防汛管理数据统计口径、上报流程、报表体系,满足国家防总、水利部及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防汛管理数据更新维护规程:明确数据更新流程、责任主体、更新频率、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控制、保障机制等。防汛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作为水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组成部分。要求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对防汛信息进行梳理和分类编目,形成公开、政府部门间共享和防汛系统内部共享等三类信息资源目录,完成各信息资源的描述、公开属性定义,明确资源有哪些、在哪里、责任主体、更新时间等。7.
39、1.3 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业务数据的更新维护:市防汛相关单位负责对河道、堤防、海塘等管理信息及其专业数据的维护更新;区(县)防汛办负责所辖区域的数据更新维护;市防汛信息中心组织软件开发、基础地形数据维护、技术支持和培训。空间数据的更新维护:对于空间数据的更新维护,由市防汛相关单位、区(县)防汛办等收集整理,定期提交市防汛办,由市防汛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统一处理和入库。7.2 任务分工7.2.1 三级网络表1:三级网络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三级网络到乡镇(街道)各区(县)防汛办各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中7.2.2 应急通信表2:应急通信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
40、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800兆数字集群共网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进行中7.2.3 视频会议表3:视频会议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视频会议高清改造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汛期投入使用7.2.4 视频监控表4:视频监控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整合市与防汛相关的视频监控信息市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在建2整合各区(县)与防汛相关的视频监控信息各区(县)防汛办7.2.5 汛情监测表5:汛情监测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水雨情信息采集网拓展市水文总站各区(县)水文站2整
41、合集成本区(县)气象风情信息各区(县)防办3市区各下立交积水点实时监测系统市排水公司7.2.6 灾情报送表6:灾情报送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市防汛报灾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各区(县)系统)市防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在建2水务热线灾情上图市防汛信息中心水务热线部门在建7.2.7 网上值班表7:网上值班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上海市防汛值班管理系统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汛信息中心在建7.2.8 视频会商表8:视频会商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市防汛办各区(县)防汛办市防
42、汛信息中心规划阶段7.2.9 水务公共信息平台表9:水务公共信息平台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市防汛信息中心投入使用7.2.10 设施监管表10:设施监管任务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苏州河河道堤防巡查管理子系统市堤防处市水利处市排水处市水文总站市防汛信息中心在建7.2.11 风险评价表11 风险评价分工序号建设内容建设分工项目当前进度负责单位配合单位1上海市风暴潮预警预报系统市防汛信息中心在建2上海市防汛风险图系统市防汛信息中心规划中8 保障措施 三年期间,防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重点在管理保障、投资保障、法律保障、
43、技术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防汛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防汛管理最重要的非工程措施,需要各级防汛部门领导亲自抓,在建设过程中需不断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落实责任。2、完善制度、加强考核:加强防汛信息化标准规范、探索建立防汛信息共享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据各区(县)防汛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度,把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建设、推广应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和指导。3、重视人才、强化教育:目前依然缺乏既懂防汛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采用在职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精通信息系统管理、掌握应用开发技术的信息化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