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679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某某年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上海市防汛信息化20092011年项目建设规划(讨论稿)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2009年7月目 录前言31现状和存在问题31.1现状31.1.1组织管理现状31.1.2标准规范现状31.1.3网络及硬件环境31.1.4数据库建设31.1.5应用系统建设31.2存在问题31.2.1信息采集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的需要31.2.2 现有信息架构不能适应防汛管理体系现状31.2.3防汛业务应用协同缺乏技术支撑32总体要求32.1指导思想32.2建设原则32.3编制依据33建设目标33.1总体目标33.2分阶段目标33.3建设周期34 架构设计34.1总体架构34.2网络架构3

2、4.3数据架构34.4应用架构34.5技术架构35建设任务35.1延伸三级网络覆盖35.2部署应急通信应用35.3完成视频会议改造35.4整合视频监控信息35.5完善汛情监测体系35.6建立灾情报送系统35.7搭建网上值班系统35.8提升视频会商量级35.9构建公共信息平台35.10整合设施监管应用35.11健全风险评价机制36重点建设项目36.1指挥调度系统36.2值班管理系统36.3灾情报送系统37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37.1建设模式37.1.1组织机构37.1.2标准规范37.1.3数据更新维护机制37.2任务分工37.2.1三级网络37.2.2应急通信37.2.3视频会议37.2.4视频

3、监控37.2.5汛情监测37.2.6灾情报送37.2.7网上值班37.2.8视频会商37.2.9水务公共信息平台37.2.10设施监管37.2.11风险评价38保障措施3前言41现状和存在问题51.1现状51.1.1组织管理现状51.1.2标准规范现状61.1.3网络及硬件环境71.1.4数据库建设81.1.5应用系统建设81.2存在问题91.2.1信息采集分布不适应91.2.2工作体系与现有信息系统不匹配101.2.3业务流程设计和应用协同不够101.2.4应用培训不够102总体要求112.1指导思想112.2建设原则112.3编制依据123框架设计133.1建设目标133.1.1总体目标1

4、33.1.2分阶段目标143.2总体框架143.2.1防汛公共信息平台173.2.2三级防汛应用183.2.3防汛指挥信息系统204建设任务204.1任务分类204.1.1网络建设204.1.1.1水情采集204.1.1.2雨情采集214.1.1.3风情采集214.1.1.4灾情采集214.1.2平台建设224.1.2.1防汛设施管理224.1.2.2防汛规划管理224.1.2.3防汛行政受理234.1.2.4三级联动防汛防汛指挥调度234.1.3应用建设234.1.3.1防汛应急管理234.1.3.2防汛防台综合会商234.1.3.3防汛风险分析及预测244.2重点建设任务244.2.1防汛

5、信息采集子系统244.2.1.1水情信息采集模块254.2.1.2雨情信息采集模块254.2.1.3风情信息采集模块254.2.1.4工情信息采集模块264.2.1.5灾情信息采集模块264.2.2防汛业务管理子系统284.2.2.1防汛设施管理模块294.2.2.2防汛规划管理模块314.2.2.2.1河道蓝线信息314.2.2.2.2规划注记信息314.2.2.2.3控制性单元信息314.2.2.3防汛行政受理模块314.2.2.4三级联动的防汛指挥调度模块324.2.2.4.1防汛值班管理324.2.2.4.2报告自动生成344.2.3防汛决策支持子系统354.2.3.1防汛应急管理模块

6、354.2.3.1.1防汛工作联络网354.2.3.1.2基础资料管理354.2.3.1.3防汛专家资源364.2.3.1.4预警预案管理364.2.3.1.5防汛队伍物资374.2.3.2防汛预案数字化模块384.2.3.3防汛防台综合会商模块384.2.3.3.1800兆数字集群共网384.2.3.3.2手机上网查询394.2.3.4防汛风险分析及预测模块394.2.3.4.1风暴潮预报394.2.3.4.2防汛风险图394.2.3.4.3台风暴雨综合会商405建设模式及进度安排405.1建设模式405.1.1组织机构405.1.2标准规范415.1.3数据更新维护机制415.1.4重点建

7、设项目425.2任务分工425.2.1防汛信息采集子系统425.2.2防汛业务管理子系统455.2.3防汛决策支持子系统465.3进度安排476保障措施47前言 2004至2006年,实施了第一轮上海市防汛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8月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防汛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下发了上海市区县区(县)二级防汛指挥信息系统达标建设指导意见(沪汛办200366号)。上海市市区县区(县)二级防汛建设管理单位依据该指导意见开展了规范化的防汛信息化建设。通过三年的防汛信息化建设以及其后的进一步建设,市区县区(县)二级防汛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建设完成了包含防汛网络、防汛数据库、防汛信

8、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在内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市区县区(县)二级防汛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在实际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防汛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上海市水务信息化规划的不断推进,上海市水务局提出加快“数字水务”、“数字防汛”建设。“数字防汛”的含义包括是综合应用网络、通信、计算机、数据库、多媒体、GIS、RS、GPS等先进技术,对防汛相关的水情、雨情、工情、灾情及气象、海洋、流域等信息实现自动化采集、实时化传输、规范化存储和专业化应用,建立涵盖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防汛网络,健全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调度智能化。为配合上海防汛现代化指挥体系

9、的形成,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制定新一轮(2009-2011)防汛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信息化建设内容,巩固现有防汛信息化建设成果,保障现有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扩展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应用,促进上海市防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1 现状和存在问题1.1 现状1.1.1 组织管理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和上海市防汛条例的规定,上海市防汛管理机构由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理机构组成,负责本行政区划内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驻沪三军、

10、武警上海部队及相关单位50多个成员组成。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处理市防汛指挥部日常工作,设在市水务局。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由上海市防汛信息中心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和实施。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区县区(县)防汛指挥部委、办、局(公司)防汛领导小组驻沪部队、武警部队街道、乡镇防汛工作机构各企、事业等单位图1上海市防汛三级组织体系结构图1.1.2 标准规范现状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建设一直将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最重要保障。上海市地方标准水务信息管理对防汛术语定义、分类编码和属性数据等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上海市地方标准黄浦江高潮位预警图形符号统一规定了黄浦江区域高潮位预警等级和标准发布图形符号

11、。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规范规定了全市防汛防台应急管理实施分级别的响应标准、响应行动和响应防御提示。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还发布了关于调整黄浦江防汛警戒水位的通知、关于做好汛期暴雨积水统计工作的通知、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办法、防汛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开展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上海市防汛信息化一直将标准规范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保障,结合上海市供水、排水和水利行业管理需求制定的水务信息管理上海市地方标准已经布实施,其中对防汛术语定义、分类编码和属性数据等内容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借鉴和采用国家防总、水利部制定的相关标准和

12、规范。1.1.3 网络及硬件环境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和市防汛信息中心在2004年初实现水务大楼搬迁,网络及硬件环境极大提升,依托水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完成了高科技水平的防汛指挥大厅,包含32块等离子电视屏和18块DLP数字背投屏,这为防汛的应急指挥、决策调度以及演示操作提供了必备的监控与演示的条件。市防汛硬件系统设备完备,主要包含数据库服务(实时数据库、基础数据库)、Web服务器、GIS服务器、应用工作站、模型工作站、PC机、UPS电源、路由器、防火墙等。区县区(县)防汛办在网络和硬件环境建设方面也比较完善,都设置了防汛值班室、会议室、专用防汛办公室,采购了必需的服务器、PC机、投影设备

13、、UPS电源、DC(数码相机)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具备了良好的防汛办公环境。在网络建设方面,市、区(县)二级网络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市防汛办与各区(县)防汛办和各市水务局局属防汛相关单位都已经建立了2M光纤专线联网,市防汛办与水利部太湖局、市气象局、海事局、太浦河泵站等相关单位建立了专线联网,实现了气象信息、海洋水雨情信息、太湖水雨情信息、太浦河泵站水雨情和工情等信息接入上海防汛体系。区(县)、乡镇(街道)二级网络部分建成,部分区(县)防汛办建立了与区(县)水务局局属单位如水务站、水文站的2M光纤专线联网。自2007年开始,全市防汛系统逐步接入上海市政务外网,截至2008年,市水务局局属

14、单位及各区(县)防汛办近三十家开通了市政务外网信息平台。市防汛办与19个区县防汛办都已经建立了2M光纤专线联网,市区县二级防汛网络已经建设完成年。部分区县防汛办建立了与区县水务局属单位如水务站、水文站的专线联网,如崇明县和徐汇区防汛办等,另外徐汇区防汛办已开始启动建设街道、社区和防汛成员单位防汛网络。市防汛办与市气象局、海事局、太湖局、太浦河泵站等相关单位建立了专线联网,分别实现了气象信息、海洋水雨情信息、太湖水雨情信息、太浦河泵站水雨情和工情等信息的实施接入防汛体系。市防汛办和各区县防汛办已经建立了办公局域网,目前主要用于防汛办内部联网和共享访问。自2007年开始,全市防汛系统逐步接入上海市

15、政务外网,截至2008年年中,已经有各区(县)防汛指挥部及市水务局局属单位近三十家开通了市政务外网信息平台,政务外网已基本覆盖区县的乡镇街道。1.1.4 数据库建设市防汛办、大部分郊区县区(县)和部分市区防汛办已经建立了防汛数据库,用于存储水雨情数据(实时和历史数据)、工情数据(实时和历史数据)、灾情数据、基础数据(地形图和遥感数据)、防汛新闻公告、防汛政策法规等。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存储数据,以Oracle数据库软件存储实时数据,以MSSQLServer数据库软件存储历史数据、相对静态数据和基础数据等。1.1.5 应用系统建设在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通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全市水文水

16、位雨量站点实时数据采集;通过水闸泵站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郊区水闸工情水情自动监测;通过市区排水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区排水泵站设施运行状况和水雨情信息采集;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防汛灾情的视频监控。市区(县)二级防汛管理单位通过专线联网建设完成了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用于防汛会商和应急指挥。市防汛办和部分区(县)已经建成了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用于防汛信息发布、防汛信息查询、统计和防汛专题图制作等。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实现了基于Web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的共享发布。市防汛部门利用市区暴雨积水模型基本实现市区暴雨积水预测和模拟;利用风暴潮模型基本实现对风暴潮的预测和模拟

17、;利用河网水动力模型,应用于防洪实时预报;利用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基本实现对洪涝灾害的评估。在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面,通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实现了全市79个遥测水位雨量站点实时数据采集;通过水闸泵站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85座水闸工情自动监测;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防汛工程视频监控。市区县二级防汛管理单位通过专线联网建设完成了防汛视频会议系统,用于防汛会商和应急指挥,目前系统运行正常,在防汛指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市防汛办和部分区县已经建立了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用于防汛信息发布、防汛信息查询、统计和防汛专题图制作等。防汛信息服务网和防汛WebGIS系统是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实

18、现了数据的共享发布。市防汛办利用市区暴雨积水模型基本实现市区暴雨积水预测和模拟;利用风暴潮模型基本实现对风暴潮的预测和模拟;利用河网水动力模型, 应用于防洪实时预报;利用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基本实现对洪涝灾害的评估。部分区县已经建立了防汛短信集群发送系统用于及时准确地发送防汛信息到用户手机。浦东新区借助该区气象局短信平台,直接向区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乡镇街道领导,防汛业务单位人员共1600名人员发送预警信息,计划明年增至3000名,覆盖到居委会和村,水位、潮位预警信息根据区防办要求发送。松江区也同样借助区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区60多名防汛人员发送气象信息。崇明县还建设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门户网

19、站,基本实现了日常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办事功能。徐汇区的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借助区政务外网,区防汛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收发指令并及时反馈有关防汛抢险的动态信息,加快信息传递和统计的效率,该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低成本投入,高效率回报的目标。1.2 存在问题1.2.1 信息采集时空分布还不能满足适应现代化防汛的需要要求相当一部分城区的雨量观测点和道路积水监测点还比较少,尤其是道路下立交积水监测点信息太少;各区防汛部门对本区泵站运行信息不能及时掌握;部分区的水雨情遥测点分布不合理。部分郊区(县)的水雨情遥测点以及泵闸视频点数量少,不能覆盖边远地区。现有信息架构不能适应防汛管理体系现状大多数城区的

20、雨量观测点和道路积水点比较少,尤其是下立交积水点,各区防办人员对本区泵站运行信息也不能掌握;大多数郊县的水雨情遥测点以及泵闸视频点覆盖面不广,分布不合理。有些区的水雨情遥测点大多集中在一块,分布不合理,有些区的水雨情遥测点太少,不能覆盖边远地区。1.2.2 现有信息系统有待适应工作体系与防汛体系现有信息系统不匹配水务体制改革和防汛体系构建 全市防汛指挥系统的应急联动体系由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指挥管理部门组成。但是,各区(县)相关单位,尤其是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纳入防汛应急联动信息体系中。同时,现有信息系统及其培训推广工作无法适应当前基层防汛管理组织形式多样

21、、人员调动频繁的状况。目前,市区县二级防汛指挥管理部门已经纳入到市防汛指挥系统的应急联动体系。但是,从广度上看,防汛指挥部与大部分成员单位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关联,从深度上看,各区县相关单位,尤其是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没有完全纳入防汛应急联动体系,因此,迫切需要扩展防汛信息体系,将更多相关部门、单位纳入防汛信息体系,使三级防汛指挥体系与防汛信息系统相匹配。1.2.3 防汛业务应用协同缺乏技术支撑业务流程再造设计和系统应用协同支撑不足不够不够 当前防汛业务尚未形成规范标准的公文报表体系,灾情上报的语言不规范、分类不明确、格式不统一,信息获取与业务流程脱节,信息传递和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差,导致市

22、、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应用协同不够,影响到领导部门决策措施和决策时机的把握。没有规范标准的公文报表体系,灾情上报的语言和格式不规范,导致市、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应用协同不够,迫切需要重新设计防汛工作流程,规范并优化流程,建立三级防汛办公信息体系,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有个别区在的公文报表自成体系中做了有益尝试,如浦东新区设计了浦东新区各街道、镇汛期防汛工作月报表,包括每月的汛情、灾情、日常工作情况,以后可以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1.2.4 应用培训不够缺少防汛信息化应用培训一直是区县以及乡镇街道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障碍。由于受到应用培训的限制,各区县防汛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很难提高,

23、迫切需要加强相关的应用培训。目前各区县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了引进人才和加强应用培训的要求。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以水务信息化规划为指导,以防汛管理需求为导向、以防汛业务应用为核心,建设“数字防汛”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防汛业务工作的流程设计优化和机制设计,健全防汛三级应用,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加强防汛信息化保障体系应急管理建设,搭建统一的防汛指挥调度平台以信息化手段辅助防汛指挥管理,提高防汛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2.2 建设原则 (1) 统一规划,分层建设当前防汛信息化主要以立足现状,综合提升为主,建设任务多,周

24、期长,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结合本地建设情况,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同时市、区县区(县)、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三级防汛管理部门要规划好职责范围,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地开展防汛信息化建设。(2) 需求主导,整合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根据防汛业务处理和指挥决策工作的需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面向三级防汛部门的系统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系统资源以及社会化外包服务资源,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3) 注重实效,统筹协调发展 在满足市级防汛指挥应用的同时,加强对基层防汛部门和专业防汛部门的信息化服务,把人力、技术、资金集中于需求迫切、实用

25、性强、效果明显的项目建设上,促进市、区县区(县)、街道乡镇乡镇(街道)三级防汛层面的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4) 分步实施,保障有力防汛信息化需要整体推进,由于涉及内容多,关系复杂,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2.3 编制依据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全国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上海市水务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上海市防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2007)上海市区县区(县)二级防汛指

26、挥信息系统达标建设指导意见“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上海市防汛“一网四库”应急管理系统 (第一阶段) 研 制 报 告总体设计方案3 建设目标3.1.1 总体目标通过防汛网上值班、热线灾情报送、防汛信息公众发布等模块的更新升级,以及高清防汛视频会议改造,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防汛部门“值班上网、汛情快报、灾情上图”和“三级覆盖、视频到乡、应急联动”的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完善三级防汛网络体系和应急通信,完成市、区(县)两级信息采集系统的汇聚整合,优化规范防汛业务工作流程,建成基于一个门户、一个平台、一张电子地图、三级联动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推进行政许可、行业监管、应急管理业务的

27、有机融合,拓展信息化在防汛领域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从而提高防汛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提高防汛公共服务水平。3.1.2 分阶段目标3.1.31、2009年-2010年 三级网络、应急通信 值班,视频升级、上网 汛情快报灾情上图充分利用全市政务外网,将防汛宽带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防汛部门延伸;完成市、区(县)两级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的应用部署,建立满足市、各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值班管理要求的网上值班系统;完成推进全市防汛视频会议高清改造;完成和视频监控接入,实现视频监控信息、水务热线信息和汛情报送灾情信息数字化及时上图整合、电子化上图。2、2010年 信息汇聚采集、市区(县)区县联

28、动汇聚,业务流转网上值班、汛情快报完善细化完水文、水利、排水等行业信息化善各区县信息采集规划,完成和方案,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各区(县)防办区域内汇聚气象、水文、水利、排水等信息部门采集的水雨情信息汇聚整合;建立满足市、区(县)和乡镇(街道)防汛值班管理要求的网上值班系统;完成通过对且程度能力,特别是对汛期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汛情上报、应急处置、日常办公等业务流程再造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协同化,实现对汛期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视频会议改造,视频监控接入)内容太详细,网络内容本阶段防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在“指挥部署到乡镇街道和视频会议视听到乡镇街道”原则指导下,充分利用市政务外

29、网,将防汛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延伸,将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完全纳入到防汛应急联动体系中。 信息采集、区县汇聚,业务流转、汛情快报 视频到乡 本阶段防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在“指挥部署到乡镇街道和视频会议视听到乡镇街道”原则指导下,充分利用市政务外网,将防汛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延伸,将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完全纳入到防汛应急联动体系中。3、2011年 三级会商、平台集成,设施监管、风险评价完成各区(县)实现视频会商到乡镇(街道)的升级改造;在市水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各区(县)防汛水务信息的应用集成,预警信息到人;在苏州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建立市、区(县)各级防

30、汛设施的综合管理(巡查监管)系统充分利用防汛三级网络,实现防汛信息的统一发布,搭建满足市、各区县和乡镇街道的防汛指挥调度管理要求的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防汛风险评价发布机制。3.2 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4 框架架构设计56 建设目标 7 总体目标8 配合“数字上海”的建设同步推进“数字防汛”,基本形成以三级机构(市级防汛机构、区(县)级防汛机构、乡镇(街道)级防汛机构)为组织骨架,以三个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为技术基础的防汛信息化框架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应急管理和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对象数字化、预警决策科学化、指挥调度网络化、信息报送的规范化,进一

31、步提高防汛决策指挥的能力,使上海防汛信息化总体水平逐步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8.1 通过防汛网上值班、热线灾情报送、防汛信息公众发布等模块的更新升级,以及高清防汛视频会议改造,实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防汛部门“值班上网、预警在线、汛情快报、灾情上图”的目标。9 分阶段目标9.1 1、2009年-2010年 资源整合汛情快报 灾情上图 应急联动9.2 本阶段防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建立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实现防汛信息采集自动化、防汛预案数字化、防汛指挥可视化、防汛值班网络化。9.3 市防汛办着重进行防汛综合数据库资源整合,建设防汛指挥管理系统的应急指

32、挥和防汛会商等功能,建设防汛值班系统。各区县着重巩固现有建设成果,建设完成各区县防汛单位和乡镇街道三级防汛网络体系,实现区县防汛数据处理的本地化。9.4 2、2010年-2011年 三级覆盖 视频到乡 应急联动科学决策 智能调度10 本阶段总体架构市防汛办以建设和完善防汛保安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专家决策、灾害评估、应急指挥等功能服务为主,实现防汛决策智能化、防汛调度科学化。各区县防汛办以完善防汛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防汛预案系统和防汛办公系统为主要建设内容,实现区县防汛信息化和智能化、乡镇防汛信息采集自动化。10.1 总体框架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依托已建的网络平台,通过自动监测、遥感监测、GP

33、S监测、人工观测、外部交换等信息采集方式,借助水务防汛公共信息平台将气象数据、水情数据、雨量监测、工情数据、灾情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等数据集成到防汛综合数据库中,依托水务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支撑上层的防汛指挥管理系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为市防汛部门、区县区(县)防汛部门和街道乡镇乡镇(街道)防汛部门提供防汛信息采集、防汛业务管理和防汛决策支持应用。本项目建设的内容为下上图红色虚线框内所示部分。门户层系统管理安全保障电子政务信息门户应用范围管理:全市各区县区(县)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世博园区苏州河海洋管理水资源管理防汛指挥政务办公应用支撑建设规划控制行政受理许可运行行业监管行政执法监管应急管理水务公共

34、信息平台pingtai1pingtai平台(数据交换部分)水务数据中心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交换部分)中间数据中心数据支撑排水基础数据库供水基础数据库水利基础数据库滩涂海塘数据库水文数据库数据接入中介层水务专网市政务网等网络层信息采集层底层运行数据外部交换数据人工观测数据GPS监测数据自动监测数据遥感监测数据图2 总体框架10.2 网络架构(1)市防汛指挥部与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过市政务外网和市防汛专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市防汛指挥部与区(县)通过市防汛专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区(县)防汛指挥部与乡镇(街道)通过市政务外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2)基于WebGIS技

35、术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通过用户认证和权限认证管理,实现三级防汛部门人员的流转应用。市级用户能够使用全市范围的信息资源,区(县)级用户能够使用本区及邻近区(县)的信息资源,乡镇(街道)级用户能够使用本乡镇(街道)及邻近乡镇(街道)的信息资源。(3)市防汛信息中心作为防汛数据的汇聚中心、防汛控制中心,对防汛指挥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市、区(县)、乡镇(街道)对本系统数据进行分级维护、信息联动。 图3 三级防汛网络体系图10.3 数据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水务”一期的水务数据中心。本项目数据建设在水务数据中心的位置(图4虚线框内所示部分)。作为水务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汛工程设施信

36、息(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等)、防汛实时监测信息(水情、雨情、风情、工情、灾情信息等)、防汛应急管理信息(防汛工作联络网信息、防汛关键部位信息、防汛专家资源信息、防汛预警预案信息、防汛队伍物资信息、防汛风险分析信息)、防汛规划信息(防汛工程规划、城镇排水规划、区域除涝规划等)、防汛统计信息(工程统计信息、灾情统计信息、水雨情分析信息等)等数据分类存储、有效管理和动态更新;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平台将气象局、海事局、公安局、绿化和市容局、民防办、流域机构和区(县)等相关防汛单位的数据集成到防汛综合数据库中,依托基于WebGIS的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支撑上层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10.3.

37、1 图4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数据架构在水务数据中心的位置10.3.2 应用架构充分利用水务电子政务信息门户,通过数字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防汛部门人员对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的分级应用。市级用户能够使用全市范围的信息资源,区(县)级用户能够使用本区及邻近区(县)的信息资源,乡镇(街道)级用户能够使用本乡镇(街道)及邻近乡镇(街道)的信息资源。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主要由汛情监测、防汛值班、指挥调度、防汛设施、防汛预案和风险分析组成。系统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图5 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应用架构10.3.3 技术架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使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技术架构设计的

38、主要作用是对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它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整体,实现数据、应用处理、模型及知识等多层次资源的高度共享。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在技术架构的设计上,充分考了与水务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并注意与其他系统的应用支撑集约建设,尽量利用原有的数据资源和软件资源。数据交换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水资源综合业务应用防汛指挥管理统一门户管理数字认证(C A)电子签章/签名统一权限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数据访问接口数据规范转换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标准水务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数据库维护管理决策支持模型统一地图平台报表图表工具集群短信传真信息采集标准图6 技术架构应用支撑层是

39、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一技术架构的基础,保证系统实现数据、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使防汛指挥调度系统不仅自身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水务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无缝集成。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技术架构主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资源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数据交换体系、数据共享机制,支撑对包括数据、软件等资源的整合和重用。(2)统一结构:提供统一的技术结构和环境,能为不同的应用实体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支持单点登陆、统一的CA认证和统一的地图平台。(3)个性服务:应用支撑平台能够为防汛指挥管理应用的不同用户提供“按需”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4)易于扩展:系统

40、建设按照分期分阶段实施,在大数据量交换流转应用和系统应用功能上都能很容易重构和不断扩展。10.3.4 防汛公共信息平台作为防汛综合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汛工程设施信息(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等)、防汛实时监测信息(水情、雨情、风情、工情、灾情信息等)、防汛应急管理信息(防汛工作联络网信息、防汛关键部位信息、防汛专家资源信息、防汛预警预案信息、防汛队伍物资信息、防汛风险分析信息)、防汛规划信息(防汛工程规划、城镇排水规划、区域除涝规划等)、防汛统计信息(工程统计信息、灾情统计信息、水雨情分析信息等)等数据分类存储、有效管理和动态更新;通过数据交换中间件平台将气象局、海事局、公

41、安局、绿化和市容局、民防办、流域机构和区县等相关防汛单位的数据集成到防汛综合数据库中,依托基于WebGIS的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支撑上层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图 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框架。 防汛公共信息平台于WebGIS的防汛公共信息平台水情数据 防汛综合数据库安保数据仓库数据交换中介层气象水雨风情数据气象数据雨量监测 工情数据 灾情数据 视频监控 气象局工情信息数据灾情信息数据各类热线区县区(县)自建视频系统公安局区县区(县)自建水雨情系统流域机构海事局区县区(县)自建水雨情系统流域机构排水公司市政局市政部门(在建工程)民防办(地下空间)绿化和市容局(广告牌)。 。 。 。 。 。 防汛风险分析数据

42、防汛应急管理数据防汛行政受理数据防汛规划管理数据防汛设施管理数据防汛统计信息数据水务数据中心于WebGIS的防汛公共信息平台10.3.5 三级防汛应用10.4 (1)市防汛指挥部与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通过市政务外网和市防汛专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市防汛指挥部与区县通过市防汛专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区县防汛指挥部与乡镇街道通过市政务外网进行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具体地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的视频会议系统市、区县、乡镇街道的防汛部门能够通过防汛专网或政务外网访问防汛信息服务网乡镇街道防汛部门通过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上传相关报表,经区县防汛部门审核后,直接流转

43、至市防汛办。10.5 (2)基于WebGIS技术的防汛指挥信息系统,通过用户认证和权限认证管理,实现三级防汛部门人员的流转应用。市级用户能够使用全市范围的信息资源,区县级用户能够使用本区及邻近区县的信息资源,街道乡镇级用户能够使用本街道乡镇及邻近街道乡镇的信息资源。(3)市防汛信息中心作为防汛数据的汇聚中心、防汛控制中心,对防汛指挥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市、区县、街道乡镇对本系统数据进行分级维护、信息联动。10.610.7 图 三级防汛网络10.7.1 防汛指挥信息系统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主要由汛情监测、防汛值班、指挥调度、防汛设施、防汛预案和风险分析组成。系统功能如下图所示:10

44、.810.910.10图 防汛指挥管理系统功能11 建设任务任务11.1 任务分类11.1.1 延伸三级网络覆盖建设全市防汛系统充分利用政务外网,将防汛网络向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延伸,将乡镇、街道等防汛部门完全纳入到防汛应急联动体系中,为其浏览防汛服务网和召开视频会议提供网络基础。 各区(县)防汛办会同区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各区(县)网络资源,健全区(县)防汛办与区(县)水务局局属单位如水务站、水文站等的网络连接,并将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和防汛成员单位如市政、排水、交通、绿化、重要企事业等。部署应急通信应用800兆数字集群政务共网通信系统是市政府为保障全市人民正常生活、生命安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设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效能高的专业无线移动调度指挥通信系统,为市政府在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